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牛兰兰 丁国栋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75-179,共5页
土地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是各国政府和生态学家共同追求的目标,北京作为我国首都其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分析表明,北京市土地资源利用结构复杂多样,地域差... 土地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是各国政府和生态学家共同追求的目标,北京作为我国首都其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分析表明,北京市土地资源利用结构复杂多样,地域差异明显,开发利用的程度和效益较高等特点,土地利用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少,耕地面积减少过多且地力呈下降趋势,可开发利用后备资源不足等。在分析北京市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和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改变这种状况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北京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 土地资源 可持续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郊区雁栖河自然性定量评价 被引量:11
2
作者 冯泽深 高甲荣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4-17,共4页
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利用由18个定量指标组成的河溪自然性评价体系,从水文、河流形态、水质、河岸带、水生生物、景观娱乐等6个方面对北京市怀柔区雁栖河进行了自然性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在所评价的22个河样带中,处于自然、近自然、退... 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利用由18个定量指标组成的河溪自然性评价体系,从水文、河流形态、水质、河岸带、水生生物、景观娱乐等6个方面对北京市怀柔区雁栖河进行了自然性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在所评价的22个河样带中,处于自然、近自然、退化自然、人工化状态的河段分别占总河长的4.5%、18.2%、68.2%和9.1%;雁栖河总体上受人为干扰较严重,处于退化自然状态。此外,对各评价河样带进行聚类分析,分类结果与综合评价结果基本相符,为该体系的普及和推广提供了必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溪生态系统 自然性评价 聚类分析 雁栖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半干旱区集水造林条件下林木生长适宜的土壤水分环境 被引量:107
3
作者 贺康宁 张光灿 +2 位作者 田阳 史常青 宋吉红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16,共7页
20 0 0年在山西方山 ,采用LI-62 0 0光合测定系统和LI-1 60 0稳态气孔仪 ,对不同集水措施试验地的刺槐、侧柏和苹果的生理指标进行了实地观测 ,并辅以相同树种实地盆栽苗木水分胁迫条件下的林木生理指标观测 ,研究了林木净光合速率、羧... 20 0 0年在山西方山 ,采用LI-62 0 0光合测定系统和LI-1 60 0稳态气孔仪 ,对不同集水措施试验地的刺槐、侧柏和苹果的生理指标进行了实地观测 ,并辅以相同树种实地盆栽苗木水分胁迫条件下的林木生理指标观测 ,研究了林木净光合速率、羧化效率、水分利用效率与土壤含水量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 :维持刺槐、侧柏和苹果净光合作用的最佳土壤含水量分别为 1 7 1 3 %、1 5 9%和 1 6 1 1 % ,三树种维持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最佳土壤含水量依次为 1 3 2 3 %、1 0 66%和 1 2 3 8% ;羧化效率最高时的土壤含水量临界值依次为 1 5 7%、1 5 5 %和 1 5 8% ;土壤水合补偿点分别为 4 5 5 %、3 91 %和 4 49%。上述三树种蒸腾速率所适宜的土壤含水量分别为 1 8 82 %、1 9 70 %和 1 6 3 3 %。根据集水造林的基本构思 ,可选取维持最佳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土壤含水量临界值作为集水造林林木密度调控的土壤水分阈值和林木需水量的低限计算条件。这一指标可量化为刺槐 1 0 %~ 1 3 % ,苹果 1 0 %~ 1 2 5 % ,侧柏 9 5 %~ 1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半干旱区 林木生长 集水造林 土壤含水量 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贡嘎山亚高山森林带蒸散特征模拟研究 被引量:37
4
作者 程根伟 余新晓 +2 位作者 赵玉涛 周杨明 罗辑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3-27,共5页
蒸散是森林水文循环中最重要的水分输出机制 ,是决定森林水文效应的关键因素 .然而寻求较高精度的蒸散模拟手段 ,尤其是在地形复杂的山区 ,一直是困扰森林水文学家的难点之一 .该文通过对贡嘎山林区的蒸发实验观测 ,利用修正的Penman Mo... 蒸散是森林水文循环中最重要的水分输出机制 ,是决定森林水文效应的关键因素 .然而寻求较高精度的蒸散模拟手段 ,尤其是在地形复杂的山区 ,一直是困扰森林水文学家的难点之一 .该文通过对贡嘎山林区的蒸发实验观测 ,利用修正的Penman Monteith公式对地面和冷杉林蒸散进行模拟 ,并与水面实际观测资料进行对比 .结果显示 :控制该区蒸散的主导因子是太阳有效辐射、大气温度和植被类型 ;对三种地表类型 (裸地、灌草、森林 )蒸散模拟的年内变化过程与水面蒸发的实际观测值趋势一致 .利用修正的Penman Monteith公式对贡嘎山森林带蒸散的模拟结果显示 :非生长季节期间 ,森林蒸散低于非森林地面蒸散 ;而在生长季节 ,森林带蒸散要高于非林地的蒸散 ,其变化差异在 - 2 5 %~ 2 5 %之间 ,这些结果完全符合森林的蒸散特征 .因此 ,在对亚高山森林地区的水文过程以及水量平衡进行计算时 ,修正的Penman monteith公式是有效的分析评价工具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特征 模拟研究 贡嘎山 修正penman-Monteith公式 森林水文学 亚高山森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西黄土高原三种灌木的根构型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芳 高甲荣 +2 位作者 朱继鹏 高阳 胡封兵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6-150,共5页
采用三维坐标体系追根挖掘法对晋西黄土高原半阴坡虎榛子、黄刺玫和三裂绣线菊3种灌木根构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3种灌木根系水平分布范围较广,垂直分布范围较窄,虎榛子主要集中分布在0~60cm土层中,黄刺玫集中分布在0~40cm... 采用三维坐标体系追根挖掘法对晋西黄土高原半阴坡虎榛子、黄刺玫和三裂绣线菊3种灌木根构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3种灌木根系水平分布范围较广,垂直分布范围较窄,虎榛子主要集中分布在0~60cm土层中,黄刺玫集中分布在0~40cm土层中,根系空间构型表明虎榛子和黄剌玫以水平根和斜生根为主,无明显主根,7a生三裂绣线菊根系错综复杂,根系中有一定数量的2~3级分枝根,表现出了较其他两种灌木较强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榛子 黄刺玫 三裂绣线菊 根构型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护坡植物对岸坡土壤性质的影响及效应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吕晶 高甲荣 +2 位作者 王颖 娄会品 刘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1-104,109,共5页
植物影响边坡的稳定,植物通过根系的加筋作用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增加边坡稳定、减少水土流失,植物通过茎叶对地表的覆盖,起到蓄水保墒作用。以天然草本、人工草本、苜蓿、金丝柳、榆树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天然草本的根系是多种草本植物... 植物影响边坡的稳定,植物通过根系的加筋作用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增加边坡稳定、减少水土流失,植物通过茎叶对地表的覆盖,起到蓄水保墒作用。以天然草本、人工草本、苜蓿、金丝柳、榆树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天然草本的根系是多种草本植物根系混合。从根系-土体复合土体抗剪强度、土壤活性有机质、地表温度三个方面比较不同植物对岸坡土壤性质的影响,同时与无植物覆盖的土壤对比,比较其三方面性质的差异。采用室内直剪仪直剪的方法测定土体复合体剪切力,在植物根系处位置取土测定土壤活性有机质含量,利用温度计测定岸坡地表温度。结果表明,草本植物可以增加土体的内摩擦角,进而增加土体抗剪强度,灌木在生长初期与草本植物增加土体抗剪强度的机理相同,多年生灌木根系增加土体粘滞力。榆树根系的抗剪强度强于金丝柳根系的抗剪强度。天然草本的抗剪效果大于人工草本的抗剪强度。草本植物对于增加土壤活性有机质的作用弱于灌木。金丝柳、榆树改良土壤效果相对较好。草本、灌木具有良好的降低地表温度、保持水分的作用。此外,通过研究以期为植物护坡中植物品种的选择及植物搭配方式的设计提供建议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护坡 根系 抗剪强度 土壤活性有机质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隔盐措施对滨海盐碱地白蜡光合作用日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刘玉涛 董智 +2 位作者 李红丽 赵名彦 丁国栋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6-130,共5页
为了探索不同隔盐措施对滨海盐碱地白蜡光合作用日变化的影响,为盐碱地造林树种及改良措施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田间试验,以不设隔盐层为对照,研究了在栽植穴底部铺设炉渣和沙子作为隔盐层处理下白蜡光合作用的日变化。结果表明:铺... 为了探索不同隔盐措施对滨海盐碱地白蜡光合作用日变化的影响,为盐碱地造林树种及改良措施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田间试验,以不设隔盐层为对照,研究了在栽植穴底部铺设炉渣和沙子作为隔盐层处理下白蜡光合作用的日变化。结果表明:铺设隔盐层可以显著降低土壤电导率;炉渣隔盐处理显著提高白蜡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沙子隔盐处理可显著提高净光合速率,而对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的提高效果不及炉渣隔盐处理;两种隔盐处理均可降低非气孔因素对光合的限制。由于两种隔盐物质的物理性质不同,炉渣隔盐处理比沙子隔盐处理更能降低土壤电导率、促进光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作用 净光合速率 隔盐层 滨海盐碱地 白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沙层对盐碱地土壤水盐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18
8
作者 张莉 丁国栋 +4 位作者 王翔宇 赵名彦 郭跃 韦立伟 梁文俊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7-200,207,共5页
在80-100 cm范围土层设置沙层,对土壤电导率和含水量进行为期6个月的观察,分析隔沙层对土壤水盐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80-100 cm层沙层在大降雨量时能够提高土壤含水量;降雨量小,蒸发强烈的5-7月份,隔沙处理能够使土壤积盐程度较对照减... 在80-100 cm范围土层设置沙层,对土壤电导率和含水量进行为期6个月的观察,分析隔沙层对土壤水盐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80-100 cm层沙层在大降雨量时能够提高土壤含水量;降雨量小,蒸发强烈的5-7月份,隔沙处理能够使土壤积盐程度较对照减少50%-70%;隔沙层延缓沙层以上土壤水分的下渗,从而提高降雨对土壤盐分的淋洗作用。当降雨量接近蒸发量的时候,隔沙处理土壤就能明显脱盐,而在此雨量下,对照只能保证土壤不发生积盐或少量积盐。雨季结束之后,隔沙处理土壤脱盐率较对照提高10%-35%,并能够使土壤脱盐过程持续到10月份,对植物生长十分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隔沙层 水盐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郊荒滩生态恢复初期植被与土壤环境的变化——以延庆县为例 被引量:10
9
作者 肖辉杰 丁国栋 +1 位作者 贾瑞燕 马士龙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02-206,共5页
对延庆县龙庆峡荒滩恢复初期植被和土壤特征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荒滩恢复过程中,人工植被长势良好,植物种类由恢复前的13种增加到60种,群落物种的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比恢复前显著提高;生活型谱中一、二年生... 对延庆县龙庆峡荒滩恢复初期植被和土壤特征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荒滩恢复过程中,人工植被长势良好,植物种类由恢复前的13种增加到60种,群落物种的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比恢复前显著提高;生活型谱中一、二年生草本植物的比例由恢复前的61.5%降低到35%,植被盖度由恢复前的18%增加到80%。植被的恢复使土壤理化性质发生了变化,与恢复前相比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以及细砂、极细砂、粉砂、粘粒含量显著增加,pH值和速效磷含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滩 生态恢复 植被 土壤理化性质 延庆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典型立地荆条种群及种间分布的空间点格局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金瑞 高甲荣 +1 位作者 崔强 杨麒麟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6-233,共8页
为了明确荆条Vitex negundo var.heterophylla群落种群及种间特征,以空间点格局分析法对3种典型立地的荆条及种间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荆条空间分布格局整体为随机分布,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林立地部分尺度下为集群分布;在99... 为了明确荆条Vitex negundo var.heterophylla群落种群及种间特征,以空间点格局分析法对3种典型立地的荆条及种间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荆条空间分布格局整体为随机分布,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林立地部分尺度下为集群分布;在99%的置信区间下,荆条与细叶小檗Berberis poiretii,小叶鼠李Rhamnus parvifolia,酸枣Ziziphus jujuba var.spinosa,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和油松种间格局相关关系不显著,在样地中可以长期共存;荆条与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太平花Philadelphus pekinensis,叶底珠Securinega suffruticosa和三裂绣线菊Spiraeatrilobata在小尺度下为正相关、互利共存;随着尺度变大,荆条与胡枝子、三裂绣线菊为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竞争生存空间;并提出水源涵养林营造生物多样性配置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荆条 水源涵养林 点格局 密云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分胁迫下保水剂与肥料混合对苗木蒸腾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振 王百田 +3 位作者 曹晓阳 曹远博 王文静 赵铭军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50-53,共4页
以核桃、山杏、刺槐、毛白杨幼苗为试材,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将不同比例的保水剂和肥料混合,控制土壤水分,进行盆栽试验,测定了不同树苗的蒸腾速率和叶水势。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在9%时,15 g保水剂、1 g聚天门冬氨酸、10 g复合氮肥混合配... 以核桃、山杏、刺槐、毛白杨幼苗为试材,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将不同比例的保水剂和肥料混合,控制土壤水分,进行盆栽试验,测定了不同树苗的蒸腾速率和叶水势。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在9%时,15 g保水剂、1 g聚天门冬氨酸、10 g复合氮肥混合配方能提高核桃幼苗的蒸腾速率,土壤含水量在7%时,10 g复合氮肥能提高山杏幼苗的蒸腾速率,土壤含水量在15﹪时,20 g保水剂、0.5 g聚天门冬氨酸、10 g复合氮肥混合配方能提高刺槐幼苗的蒸腾速率,土壤含水量在15%时,15 g保水剂、1.5g聚天门冬氨酸、5 g复合氮肥混合配方能提高毛白杨幼苗的蒸腾速率;当受到不同程度的土壤水分胁迫时,苗木幼苗蒸腾速率与叶水势之间的关系可以拟合为指数函数:T=ae-bψ;树种、保水剂、复合氮肥、土壤含水量对苗木蒸腾速率影响显著,土壤含水量在7%~9%时,加入15 g保水剂、1 g聚天门冬氨酸、10 g复合氮肥混合配方的山杏对土壤中有效水分的吸收最容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胁迫 保水剂 肥料 蒸腾速率 叶水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地公路取土场植被恢复模式与效果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赵名彦 丁国栋 +3 位作者 罗俊宝 王翔宇 朴起亨 崔利强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1-195,共5页
就浑善达克沙地高等级公路取土场采取的植被恢复与建设技术,提出了路域取土场植被恢复的优化配置和技术模式为平铺式砾石沙障+低立式菱形芦苇沙障+高立式沙柳沙障+樟子松造林。研究结果表明:取土场植被恢复技术模式的应用明显恢复了植被... 就浑善达克沙地高等级公路取土场采取的植被恢复与建设技术,提出了路域取土场植被恢复的优化配置和技术模式为平铺式砾石沙障+低立式菱形芦苇沙障+高立式沙柳沙障+樟子松造林。研究结果表明:取土场植被恢复技术模式的应用明显恢复了植被,樟子松成活率和保存率分别提高了30%和35%,植被覆盖度是流沙地的5倍,生物量增加了3.40~5.16倍,植被组成趋向于多样化、稳定化;取土场内的风速比是流沙的14.61%,输沙率减少了的91.7%,粗糙度是流沙的38.86倍,极大地减弱了近地表风速,减少了输沙量,改善了取土场下垫面的状况,改良土壤理化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善达克沙地 高速公路 植被恢复模式 取土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西果农间作光竞争及产量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史晓丽 郭小平 +1 位作者 毕华兴 李永红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115-118,共4页
以晋西黄土高原现有主要果农复合模式即富士苹果--大豆(PD)、富士苹果--花生(PH)、富士苹果--玉米(PY)3种配置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定位对比测定分析3种复合模式中富士苹果与作物光合有效辐射(PAR)、净光合速率(Pn)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 以晋西黄土高原现有主要果农复合模式即富士苹果--大豆(PD)、富士苹果--花生(PH)、富士苹果--玉米(PY)3种配置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定位对比测定分析3种复合模式中富士苹果与作物光合有效辐射(PAR)、净光合速率(Pn)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间作模式中随着作物植株由低到高(花生<大豆<玉米),作物接收的光合有效辐射逐渐增高,而果树的光合有效辐射则随着间作作物植株高度增加而逐渐减少;果树的净光合速率变化和光合有效辐射变化一致,在PY、PH、PD模式中间作作物净光合速率逐渐减小;作物距果树树干由近及远,作物的光合有效辐射和净光合速率也逐渐增高。说明在果树栽植密度确定条件下,不同作物高度、种植密度决定不同复合模式光竞争状况;PD、PH、PY3种复合模式产投比分别为4.042:1、4.036:1和3.404:1,PD、PH2种间作模式效益要高于单作苹果的效益,可在晋西地区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农间作 净光合速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丘陵紫色页岩地区土壤可蚀性因子K值的确定——以湖南衡阳为例 被引量:15
14
作者 赵辉 郝志敏 +2 位作者 齐实 王文中 罗建民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1-43,共3页
通过2003~2004年两年的径流小区试验,运用反推法和经验公式确定土壤可蚀性因子(K)的取值,并对两种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得出衡阳紫色页岩地区的土壤可蚀性因子(K)的取值范围在0.34~0.37之间,为正确认识当地土壤特性从而提出有效... 通过2003~2004年两年的径流小区试验,运用反推法和经验公式确定土壤可蚀性因子(K)的取值,并对两种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得出衡阳紫色页岩地区的土壤可蚀性因子(K)的取值范围在0.34~0.37之间,为正确认识当地土壤特性从而提出有效减小水土流失危害的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页岩 土壤可蚀性因子K 通用土壤流失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生态修复现状、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27
15
作者 牛兰兰 张天勇 丁国栋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39-242,246,共5页
风沙危害是毛乌素沙地面临的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搞好本区的生态修复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系统分析了本区风沙化土地生态修复的制约因素以及生态修复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区今后生态修复的4条对策:一是遵循自然规律;二是... 风沙危害是毛乌素沙地面临的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搞好本区的生态修复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系统分析了本区风沙化土地生态修复的制约因素以及生态修复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区今后生态修复的4条对策:一是遵循自然规律;二是学习、总结并推广治沙经验;三是采用高科技,提高生态环境建设的科技含量;四是加强法制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现状 对策 毛乌素沙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郊荒滩生态恢复及其植被变化研究——以延庆县为例 被引量:6
16
作者 贾瑞燕 丁国栋 +1 位作者 马士龙 肖辉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66-168,234,共4页
在延庆县荒滩中,分别选择人工造林恢复植被2年、11年、封禁恢复植被7年和对照区4个样区,在大量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其物种种类、优势种重要值、物种多样性特征、生活型谱和盖度等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荒滩生态恢复过程中,人工... 在延庆县荒滩中,分别选择人工造林恢复植被2年、11年、封禁恢复植被7年和对照区4个样区,在大量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其物种种类、优势种重要值、物种多样性特征、生活型谱和盖度等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荒滩生态恢复过程中,人工植被长势良好,植物种类明显增加,群落物种的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比对照区显著提高,植物群落结构从简单逐渐变为复杂;生活型谱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一、二年生草本植物的比例显著降低;植被盖度明显增加。3个生态恢复样区中,尤其是人工造林恢复植被2年的恢复模式效果最显著,可以在京津及其周边地区相似立地条件的地方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滩 生态恢复 植被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发建设项目水流失量预测及其方法探讨 被引量:12
17
作者 赵永军 孙顺蒂 王云璋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8-49,共2页
开发建设项目建成后往往使地表大面积硬化,从而改变项目区入渗、蒸发、地表径流量和特性。针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中仅预测土壤流失量的现状,认为应开展水流失量预测。鉴于水流失量预测及其危害分析工作过去尚未开展、可供参考的... 开发建设项目建成后往往使地表大面积硬化,从而改变项目区入渗、蒸发、地表径流量和特性。针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中仅预测土壤流失量的现状,认为应开展水流失量预测。鉴于水流失量预测及其危害分析工作过去尚未开展、可供参考的研究成果较少的情况,提出了开发建设项目水流失量预测范围、单元划分的原则及预测方法和预测参数的获取途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建设项目 水土保持方案 水流失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青山油松人工林生态效应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郭永盛 白育英 周心澄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04-206,共3页
对20 a生的油松人工林和40 a生的白桦天然次生林进行生态功能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白桦林相比,油松林对林内小气候的调控能力更强,但对土壤温度的调控能力低于白桦林;白桦林土壤的非毛管孔隙度高于油松林,且白桦林枯落物分解速度快,... 对20 a生的油松人工林和40 a生的白桦天然次生林进行生态功能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白桦林相比,油松林对林内小气候的调控能力更强,但对土壤温度的调控能力低于白桦林;白桦林土壤的非毛管孔隙度高于油松林,且白桦林枯落物分解速度快,所以孔隙、养分条件优于油松林;白桦林单位枯落物的最大持水量高于油松林,但油松林枯落物含量高,所以油松林枯落物持水能力高于白桦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小气候 非毛管孔隙度 枯落物 生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关西沟生态经济型防护林立地类型的划分 被引量:5
19
作者 何明月 高甲荣 张金瑞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58-161,共4页
立地分类是森林建设的基础,也是科学经营森林的重要手段。为了营建稳定的生态经济型防护林,持续发挥防护林的生态经济功能,需要对立地条件进行科学的划分。在对潮关西沟的地形、土壤、植被调查的基础上,根据立地类型划分的原则和依据,... 立地分类是森林建设的基础,也是科学经营森林的重要手段。为了营建稳定的生态经济型防护林,持续发挥防护林的生态经济功能,需要对立地条件进行科学的划分。在对潮关西沟的地形、土壤、植被调查的基础上,根据立地类型划分的原则和依据,确定了海拔、坡向、地形部位、土层厚度、土壤质地为立地类型划分的主导因子。并以此为依据将潮关西沟的立地类型划分为3个立地类型小区,5个立地类型组,14个立地类型,为生态经济防护林的规划及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关西沟 防护林 立地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蒿、羊柴和花棒下生物结皮阻水特性分析——以宁夏盐池县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柏 高甲荣 +3 位作者 崔强 钱斌天 王越 刘法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6-139,共4页
生物结皮作为沙丘固定的明显标志,影响着沙土水分的变化特征,生物结皮的研究对我国荒漠化地区植被的合理配置、稳定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实验于2010年7月中旬进行,以宁夏盐池县沙泉湾生态实验站为实验地,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布设16块样地... 生物结皮作为沙丘固定的明显标志,影响着沙土水分的变化特征,生物结皮的研究对我国荒漠化地区植被的合理配置、稳定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实验于2010年7月中旬进行,以宁夏盐池县沙泉湾生态实验站为实验地,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布设16块样地,在样地内进行植被调查,测量植被和生物结皮盖度、生物结皮厚度以及植被高度和冠幅,运用人工降雨的方法,对油蒿、羊柴和花棒下方生物结皮阻水特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植被覆盖下生物结皮厚度表现为:花棒>羊柴>油蒿。在有植被条件下和在裸地条件下,以及在油蒿、羊柴和花棒下方生物结皮阻水特性表现为:花棒>羊柴>裸地>油蒿。通过对不同植被覆盖下生物结皮阻水特性的研究,总结出生物结皮阻水特性的规律,对当地植被的恢复、营造,以及合理放牧都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结皮 荒漠化 阻水性 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