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榆叶梅高效成熟胚培养成苗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梓煦 韦淋馨 +2 位作者 王秀军 罗春燕 李庆卫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19,26,共8页
以榆叶梅(Prunus triloba Lindl.)成熟胚为外植体,构建榆叶梅稳定高效的胚培养成苗体系,测定萌发率、平均株高、生根率、平均数、平均根长、愈伤率和叶片形态等指标,设置MS、1/2 MS、WPM等3个基础培养基,筛选榆叶梅胚培养成苗的最适培养... 以榆叶梅(Prunus triloba Lindl.)成熟胚为外植体,构建榆叶梅稳定高效的胚培养成苗体系,测定萌发率、平均株高、生根率、平均数、平均根长、愈伤率和叶片形态等指标,设置MS、1/2 MS、WPM等3个基础培养基,筛选榆叶梅胚培养成苗的最适培养基;利用6-BA、NAA、IBA等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活性炭进行胚的萌发和生根试验,其中IBA、NAA均设0.05、0.1、0.2 mg/L等3个水平,6-BA设1、2 mg/L两个水平,统计胚萌发和生根情况,筛选榆叶梅胚培养成苗体系最佳培养基类型;在最适合榆叶梅胚培养生长培养基基础上,再设置不同低温处理时间(0、20、40、60、80 d)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实验,统计愈伤率和叶片形态情况;最后分析不同子叶保留程度(完整子叶、1/2子叶和1/4子叶)对胚培养萌发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MS培养基为榆叶梅胚的萌发和上胚轴生长的最适培养基;综合各项试验的最佳影响因子,榆叶梅在MS+6-BA 1.0 mg/L+IBA 0.1 mg/L+NAA 0.1 mg/L+活性炭500 mg/L培养基上萌发率和生根率最高,分别为83.33%、86.67%;4℃冷藏60~80 d为最适宜榆叶梅胚培养发育和正常生长的时间,冷藏时间80 d时萌发率达100%,生根率为93.33%,叶片绿色平展;保留完整子叶有利于促进上胚轴的伸长,保留1/4子叶有利于促进下胚轴的伸长。本研究筛选出最适宜榆叶梅胚的培养成苗培养基为MS+6-BA 1.0 mg/L+IBA 0.1 mg/L+NAA 0.1 mg/L+活性炭50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叶梅 胚培养 培养基类型 植物生长调节剂 低温处理 子叶保留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聚糖水解酶基因RcXYNC调控月季黑斑病抗性的研究
2
作者 苏琳 戚雨岑 +7 位作者 杨艺 程和丰 纪思雨 刘婷 程堂仁 王佳 张启翔 潘会堂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1-226,共16页
【目的】由蔷薇盘二孢(Marssonina rosae)侵染引起的黑斑病是庭院栽培月季最常见的真菌性病害,严重影响了月季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前期发现木聚糖水解酶RcXYNC在易感和高抗月季株系中差异表达,但其调控机制尚不清晰。拟探究该基因功... 【目的】由蔷薇盘二孢(Marssonina rosae)侵染引起的黑斑病是庭院栽培月季最常见的真菌性病害,严重影响了月季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前期发现木聚糖水解酶RcXYNC在易感和高抗月季株系中差异表达,但其调控机制尚不清晰。拟探究该基因功能,为月季黑斑病抗性机制解析提供依据。【方法】以月季易感株系R12-26和高抗株系R13-54为材料,克隆RcXYNC的编码序列及启动子序列;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该基因在蔷薇盘二孢侵染月季不同时期的相对表达量;采用瞬时过表达和VIGS技术对RcXYNC进行功能分析;测定过表达/沉默处理后叶片过氧化氢累积,水杨酸、茉莉酸/乙烯通路抗性标志基因的表达水平;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挖掘与RcXYNC互作的目标蛋白。【结果】RcXYNC的编码序列及启动子序列在高抗/易感株系中一致,均含有1个Glyco-10保守结构域,存在胁迫响应元件。瞬时过表达RcXYNC后,月季叶片的黑斑面积均显著增大;沉默RcXYNC后,黑斑面积均显著减小。瞬时过表达或沉默RcXYNC后,月季叶片中水杨酸、茉莉酸/乙烯通路的大部分抗性标志基因的表达显著上升,其他基因无显著变化。挖掘到20个与RcXYNC互作的蛋白,大多参与植物细胞代谢过程。【结论】RcXYNC是月季黑斑病抗性的负调控因子,可能通过影响水杨酸、茉莉酸/乙烯信号通路降低月季的黑斑病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季 黑斑病 蔷薇盘二孢 细胞壁 生物胁迫 RcXYN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薇和福建紫薇杂交群体株型性状遗传分析
3
作者 江欣蔚 黄佳玉 +3 位作者 徐玉 申梦娇 蔡明 潘会堂 《福建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3-131,共9页
【目的】探讨福建紫薇(Lagerstroemia limii)改良紫薇乔木性状的潜力。【方法】以福建紫薇与灌木型紫薇品种‘千层绯雪’为亲本构建正、反交群体,采用相关性分析、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一年生杂交后代的株高、地径、一级分枝点... 【目的】探讨福建紫薇(Lagerstroemia limii)改良紫薇乔木性状的潜力。【方法】以福建紫薇与灌木型紫薇品种‘千层绯雪’为亲本构建正、反交群体,采用相关性分析、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一年生杂交后代的株高、地径、一级分枝点高度、一级分枝数等7个性状进行分析。【结果】(1)杂交后代的株高在1.50~24.5 cm,地径0.30~4.44 mm,一级分枝点高度0.50~6.20 cm,一级分枝数0~4个,多数性状基本呈正态分布,后代中存在潜在的乔木型种质。(2)7个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在31.72%~240.42%,变异程度最大的是千层绯雪×福建紫薇群体的一级分枝数,最小的是该群体的一级分枝点高度。福建紫薇ב千层绯雪’群体的一级分枝点高度、开张角度、侧枝GSA的变异系数比‘千层绯雪’×福建紫薇群体更大,且福建紫薇ב千层绯雪’群体更倾向表现出植株高、地径粗、分枝数量多,说明福建紫薇作为母本时杂交后代有更丰富的株型变异。(3)相关性分析表明,株高与地径、一级分枝数与开张角度、开张角度与侧枝GSA呈极显著正相关。(4)株高、地径、开张角的最适模型为2MGAD,侧枝GSA、一级分枝点高度的最适模型为2MG-EA。【结论】福建紫薇是培育生长量大、基部不分枝、主干明显的紫薇品种的优良材料,为乔木型紫薇的培育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薇 远缘杂交 株型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泛靶向代谢组学的主产区素心蜡梅代谢产物比较分析
4
作者 周丹 童宇航 +3 位作者 赵彦贝 张林玉 王梓煦 李庆卫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7-126,共10页
[目的]探讨主要产区素心蜡梅次生代谢物组分,通过筛选和分析河南鄢陵和重庆北碚素心蜡梅的差异次生代谢物及其差异代谢途径,为蜡梅的道地产区的科学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广泛靶向代谢组学,对两个... [目的]探讨主要产区素心蜡梅次生代谢物组分,通过筛选和分析河南鄢陵和重庆北碚素心蜡梅的差异次生代谢物及其差异代谢途径,为蜡梅的道地产区的科学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广泛靶向代谢组学,对两个产地盛花期的样本进行代谢组分析[结果]1)两个产地的样本中共鉴定出2175种次生代谢物,按化学结构主要分为13类,其中黄酮类物质种类占比最大,共387种,其次是酚酸类、脂质、生物碱、萜类、氨基酸及其衍生物、木脂素和香豆素、有机酸、核苷酸及其衍生物、醌类、鞣质和甾体。2)相比于重庆素心蜡梅,河南素心蜡梅共有613种显著差异代谢物,其中346种代谢物的含量显著上调,包括79种酚酸类,52种黄酮,38种生物碱,32种有机酸,27种氨基酸及其衍生物,24种萜类,8种脂质,7种醌类,7种核苷酸及其衍生物和38种其他类。3)根据KEGG注释,129种差异代谢物被注释至83条代谢途径。其中,苯丙烷生物合成、黄酮类生物合成、氨基酸生物合成、ABC转运体等通路的差异代谢物富集较多,苯丙烷的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二萜生物合成、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泛醌和其他萜类-醌生物合成5条代谢通路富集显著。[结论]两个主产区素心蜡梅中共检测到2175种次生代谢物,不同产区素心蜡梅在次生代谢物质方面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包括613种显著差异代谢物,主要集中在酚酸类和黄酮类。其中,杜仲脂素A和七叶树碱是区分两个主产区素心蜡梅的关键标志物。苯丙烷生物合成、黄酮类生物合成、氨基酸生物合成、ABC转运体等通路的差异代谢物较多,苯丙烷的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和二萜生物合成的差异代谢物富集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代谢组学 差异代谢物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功能化合物 次生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