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0篇文章
< 1 2 8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林业大学13号楼周围新移植物越冬防寒措施调查 被引量:1
1
作者 薛亚美 孟凡 孟子卓 《现代园艺》 2018年第16期72-73,共2页
我国北方地区的植物在冬季极易受到低温危害,良好的越冬防寒措施能使植物免受低温的危害。通过被调查区域新移植的榆树、悬铃木等植物的防寒保护情况分析,总结针对这些植物的越冬防寒措施。
关键词 校园新移植物 低温危害 防寒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林业大学碧桃修剪反应的调查
2
作者 刘一帆 赵子祎 钱蕾西 《现代园艺》 2017年第10期16-16,共1页
休眠期的整形修剪对碧桃次年形成花枝的状况有很大的影响,在此以北京林业大学的碧桃为例,总结出北京市碧桃修剪方式与花枝状况的关系。
关键词 碧桃修剪 休眠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大兴区典型生态系统服务评价及其权衡协同关系
3
作者 王思元 胡梓莹 +2 位作者 程瑜佳 李禾 刘昕洋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2-151,共10页
【目的】生态系统服务对于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和促进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探究其评价方法及权衡协同关系,以期为城市规划和管理策略的科学制定提供有力支持。【方法】本研究以北京市大兴区为研究区,利用指标评价法与模型模拟法,选取... 【目的】生态系统服务对于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和促进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探究其评价方法及权衡协同关系,以期为城市规划和管理策略的科学制定提供有力支持。【方法】本研究以北京市大兴区为研究区,利用指标评价法与模型模拟法,选取粮食供给、碳固存、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和休闲游憩5项指标,分别对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进行综合评价;利用空间叠置法识别热点区域,采用Spearman指数与双变量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探讨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关系,选用自组织映射法识别生态系统服务簇,划分不同生态功能区并提出相应的生态优化策略。【结果】(1)大兴区单项生态系统服务的分布在西北和东南方向存在差异,其中供给、调节、支持服务都呈现西北低东南高的分布规律,而文化服务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布格局。热点区以供给-调节-支持服务协同聚集为主,集中分布于长子营镇、采育镇及永定河流域。(2)大兴区生态系统服务间权衡与协同关系复杂,生物多样性维护-水源涵养及碳固存-粮食供给协同关系最强,休闲游憩与其他服务多呈权衡关系。(3)大兴区存在6类生态系统服务簇,并据此划分为水域生态保育区、都市生态修复区、农业生态供给区、碳汇生态保育区、绿地生态涵养区、均衡生态体验区6个功能区。【结论】本研究构建了北京市大兴区生态系统服务评价的多元指标体系,深入探讨其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并识别功能聚类,研究结果能够为大中型城市的生态服务评价方法提供参考,为现状问题相似、发展目标相同的区域提供规划基础及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系统服务簇 权衡与协同 大兴区 城市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花园城市的微花园社区更新网络治理途径探索——以景山和朝阳门花园社区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侯晓蕾 郭婧 +2 位作者 刘欣 姚莉莎 孔泑涵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22,共7页
北京花园城市建设目标推动城市更新走向精细化、生态化和综合化,微花园社区微更新成为重要实践路径。微花园社区更新以公众参与为核心,是空间建设转向社会网络治理的载体,构建了“空间网络-社会网络-网络耦合-场景呈现”的分析体系。从... 北京花园城市建设目标推动城市更新走向精细化、生态化和综合化,微花园社区微更新成为重要实践路径。微花园社区更新以公众参与为核心,是空间建设转向社会网络治理的载体,构建了“空间网络-社会网络-网络耦合-场景呈现”的分析体系。从空间和社会网络治理双重角度,提出有效行动路径,通过实证案例验证其促进社会网络修复的可行性。进一步从多元参与协同机制、动态弹性反馈机制和长效韧性协同增益机制3个层面,提出微花园双网耦合治理框架。以景山和朝阳门花园示范社区为例,探索出“1+n+∞”模式,即通过一个示范中心辐射带动多个微花园落地,激发公众参与,形成可持续的社区治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花园城市 微花园 社区更新 空间网络 社会网络 双网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传统中轴线遗产区园林绿地的历史遗产价值分析与保护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史辉辉 韩炳越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4-109,共6页
北京传统中轴线遗产区园林绿地是中轴线的重要组成,与城市空间和建筑空间共同构成中轴线的遗产本体。中轴线园林绿地是北京老城历史累积叠加形成的具有生命的历史文化遗产,对北京传统中轴线申遗具有重要价值。通过研究传统中轴线遗产区... 北京传统中轴线遗产区园林绿地是中轴线的重要组成,与城市空间和建筑空间共同构成中轴线的遗产本体。中轴线园林绿地是北京老城历史累积叠加形成的具有生命的历史文化遗产,对北京传统中轴线申遗具有重要价值。通过研究传统中轴线遗产区园林绿地的发展历程,厘清了不同时期园林绿地在有形要素“位置与格局”“建筑与景观”和无形要素“功能与传统”三方面的发展情况,进而分析得出中轴线园林绿地的五大历史遗产价值。结合中轴园林绿地的历史遗产价值和保护现状,提出传统中轴线遗产区园林绿地保护和管理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北京传统中轴线 园林绿地 历史遗产价值 保护和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尺度视角下的城市鸟类生境网络构建——以北京翠湖-沙河地区为例
6
作者 郑睿楠 孙千翔 +1 位作者 赵祎祺 李雄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9-161,共13页
【目的】本文以北京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的翠湖-沙河地区为研究对象,提出“宏观生态网络-中观生态廊道-微观栖息地生境”的多尺度鸟类生境网络体系方法,旨在为城市鸟类栖息地保护与规划提供技术路径和决策参考。【方法】基于GIS技术,首... 【目的】本文以北京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的翠湖-沙河地区为研究对象,提出“宏观生态网络-中观生态廊道-微观栖息地生境”的多尺度鸟类生境网络体系方法,旨在为城市鸟类栖息地保护与规划提供技术路径和决策参考。【方法】基于GIS技术,首先进行研究区域的代表鸟种遴选,将其作为宏观(生态网络)、中观(生态廊道)和微观(栖息地生境)3个尺度的研究基础;其次,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模型(MSPA法)和电路理论构建以研究区域为核心的20km缓冲区范围的鸟类区域生态网络;进一步通过电路理论和移动窗口法识别翠湖-沙河生态廊道中鸟类经停概率和生态断裂点问题,聚焦廊道连通性;最后,基于适宜性评价法分析生态廊道内部鸟类栖息地适宜性分布,并结合电路理论和核密度分析评估游憩服务空间,明确鸟类栖息与人类游憩的共生重叠空间。【结果】(1)宏观生态网络尺度中,模拟得到电流密度叠加图,识别出一级廊道16条,总长度为108.77km,二级廊道33条,总长度为227.85km,其中绝大多数呈现南北方向连接,表明研究区南北向生态连通性具有优先保护价值。(2)中观生态廊道尺度中,识别出鸟类经停概率最高的区域,集中在南沙河河道周边,总面积约3.5km2;识别出生态断裂点共6处,主要因城市道路用地、建设用地或裸地阻碍连通性,亟待通过生态修复措施消除阻隔。(3)微观栖息地生境尺度中,得到鸟类栖息地适宜性分布和游憩服务空间分布,最终划分出鸟类栖息主导区(2.74km2)、游憩行为主导区(1.52km2)和人鸟共生重叠区(5.6km2),为实施差异化空间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亟需在重叠区建立人鸟活动协调机制。【结论】研究区域需重点维护南北向廊道的结构完整性,并针对高经停概率区域和6处断裂点提出生态修复策略,最后针对3类栖息地分区提出差异化建设和管理措施。其研究结果可为北京市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的生境网络构建与提升提供方法和数据支撑,同时为其他城市的鸟类区域生态网络、生态廊道和栖息地营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网络 生态廊道 鸟类栖息地 电路理论 多尺度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Tree模型的北京10条绿道木本植物的生态效益评估
7
作者 王希 徐敏 王美仙 《园林》 2025年第5期106-113,共8页
植物是发挥绿道生态功能的重要载体,量化植物的生态效益不仅能更直观地表现绿道的生态价值,而且可以为未来建设或更新绿道植物景观时选择高生态效益植物提供数据支撑,进而做出更加科学的决策。调查北京10条绿道木本植物的应用情况,运用i... 植物是发挥绿道生态功能的重要载体,量化植物的生态效益不仅能更直观地表现绿道的生态价值,而且可以为未来建设或更新绿道植物景观时选择高生态效益植物提供数据支撑,进而做出更加科学的决策。调查北京10条绿道木本植物的应用情况,运用i-Tree模型量化绿道以及单种本本植物在吸收CO_(2)、净化空气、截留雨水、节能4方面的生态效益,并探索绿道和植物特征与生态效益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北京10条绿道植物群落的稳定性较高,且种数分布比较均匀,生长状态稳定,有利于生态结构稳定性的维持以及生态效益的发挥;10条绿道共产生节能效益(672.82万元)>净化空气效益(135.73万元)>截留雨水效益(124.57万元)>吸收CO_(2)效益(16.68万元);乔木的单株生态效益高于灌木,高生态效益乔木有桑、胡桃、悬铃木、毛白杨、美国皂荚、刺槐、鹅掌楸、黑杨、臭椿、黑松;灌木有野茉莉、胡枝子、贴梗海棠、黄栌、平枝栒子、迎春、金银忍冬、欧洲荚蒾、暴马丁香、锦带花;株高高于6 m、胸径(地径)大于20 cm、冠幅大于4 m的木本植物生态效益较高;适当延长绿道长度、增加木本植物数量、丰富植物群落配置层次,可以提高绿道的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绿道 木本植物 生态效益 i-Tree模型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Graphab-PLUS模型的生态网络动态评估框架——以北京市中心城区为例
8
作者 李豪 吴明豪 +3 位作者 詹芳芷 李虹烨 张翔 刘志成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105,共11页
【目的】探索适应城市动态发展和政策引导下的城市生态网络评估框架,为生态网络的精准化建设提供发展导向和前瞻布局。【方法】以北京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2005年和2020年两期土地利用数据,使用PLUS模型对3种城市发展情景下2035年... 【目的】探索适应城市动态发展和政策引导下的城市生态网络评估框架,为生态网络的精准化建设提供发展导向和前瞻布局。【方法】以北京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2005年和2020年两期土地利用数据,使用PLUS模型对3种城市发展情景下2035年的土地利用进行模拟,借助Graphab计算不同情景下生态网络的景观连通性指标,构建生态网络动态评估框架,厘清问题并探讨中心城区的生态建设方向。【结果】(1)在总体规划发展情景下,建设用地的扩张强度得到控制,呈现出分散式发展的趋势,整体绿色空间发展状态向好;城市扩张发展情景下建设用地向周边用地强烈扩张。(2)2005—2020年间,中心城区的连通概率指数(PC)下降了29.1%,城市生态网络有所退化。总体规划发展情景的生态网络状态改善显著,PC涨幅为62.6%;而城市扩张情景加重了生态退化的趋势,PC降幅为38.6%。(3)在个体水平上,连通概率变化指数等级分布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格局。总体规划发展情景下,整体网络结构趋于完整,较高等级要素数量增加;城市扩张发展情景下整体网络结构愈发支离破碎,要素等级退化显著。(4)动态评估框架上,中心城区倾向低基底特征,各区网络特征差异显著。【结论】研究通过耦合Graphab-PLUS模型,探索了城市生态网络的评估方法,构建了“基底–韧性–潜力”的三维度动态评估框架,为明确区域生态发展导向和支撑国土空间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提出了中心城区生态网络的优化建议:整体上补足区域生态短板,加强东南片区生态建设;在分区优化方面,优先提升海淀区生态网络的整体功能,着重保护石景山区的生态资源,并注重东西城区网络要素的系统性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网络 景观图论 情景模拟 景观连通性 北京市中心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情景对北京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景观生态风险的影响
9
作者 赵孟琪 李倞 王子尧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9-141,共13页
【目的】为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退化压力,将碳中和目标融入土地利用多目标优化,量化评估不同发展情景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景观生态风险的影响,以支持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优化与可持续发展决策。【方法】本研究以北京市为例,基于2000—2... 【目的】为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退化压力,将碳中和目标融入土地利用多目标优化,量化评估不同发展情景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景观生态风险的影响,以支持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优化与可持续发展决策。【方法】本研究以北京市为例,基于2000—2020年社会经济和土地利用数据,综合经济、生态、碳排放和碳储存指标构建土地利用优化模型,设置4种未来情景(自然发展、经济发展、经济生态平衡发展和低碳绿色发展),分析2030年各情景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景观生态风险的空间布局变化,并比较情景间两者响应关系的差异。【结果】整体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提升和景观生态风险的降低是各情景的共同变化。低碳绿色发展情景中总生态价值增幅最高,为896 639.170×10^(4)元,整体风险降低幅度最大,较高及高风险总占比为1.280%。在规划目标的介入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景观生态风险的负相关性增强,在低碳绿色发展情景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景观生态风险协同关系的减弱幅度较高,高价值-低风险区的占比增加至22.652%。综合所有情景,收缩建设空间并促进蓝绿空间的扩张和联通是缓解区域生态保护压力的重要举措。【结论】经土地结构优化,区域内生态价值与生态风险的权衡关系有所增强,但仍存在小型风险区的新增。低碳绿色发展情景表明区域生态系统的管理,应积极采取多层级相协调的保护和开发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情景模拟 土地利用优化 PLUS模型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景观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北京公园中的儿童活动及场地建设研究
10
作者 冯玉兰 张宝鑫 王丹丹 《园林》 2025年第3期90-96,共7页
近代中国面临着巨大的民族危机和社会转型,作为新事物的公园出现以及社会意识层面儿童观的转变,促进公园中儿童活动场地的建设。通过广泛搜集民国时期报刊、书籍等文献资料,获取近代北京公园儿童票制及相关制度、儿童活动和儿童活动场... 近代中国面临着巨大的民族危机和社会转型,作为新事物的公园出现以及社会意识层面儿童观的转变,促进公园中儿童活动场地的建设。通过广泛搜集民国时期报刊、书籍等文献资料,获取近代北京公园儿童票制及相关制度、儿童活动和儿童活动场地建设信息,再对其进行分析总结。儿童体育场是近代北京公园儿童活动场地的常见形式,并成为公园重要的功能分区,呈现因地制宜、节约有效的特点。儿童是公园游客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园对儿童普遍采取优惠政策。儿童活动强调游戏与体能锻炼相结合,同时注重教化作用。旨在丰富近代公园的研究内容,并为当下儿童友好城市发展提供建议和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公园 儿童活动 场地建设 活动设施 票制及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社区微花园绿色微更新为起点,助力北京花园城市建设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欣 侯晓蕾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33,共7页
随着北京的城市更新进入转型提质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北京花园城市建设重要指示。当前,市民对绿色开放空间的要求越来越综合化和多元化,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成为重中之重。北京自古以来拥有丰富的园林文化资源,城园共生的... 随着北京的城市更新进入转型提质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北京花园城市建设重要指示。当前,市民对绿色开放空间的要求越来越综合化和多元化,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成为重中之重。北京自古以来拥有丰富的园林文化资源,城园共生的传统营城和现代城市绿色网络发展奠定了花园城市的基础格局。面对北京花园城市建设的机遇和挑战,需要以“点-线-面”三维体系构建以社区微花园为起点的花园城市建设格局。通过社区微花园对于北京花园城市建设的意义及“1+N+∞”的微更新模式研究,探索可复制的微花园绿色更新模式,助力花园城市建设。通过社区微花园的“挖潜提质-网络构建-永续发展”三大阶段,提出以微花园为媒介的社会需求治理、社会文化治理、层级化治理、社会活力治理、制度治理的“五位一体”治理策略,从而全面推动以社区微花园为起点的北京花园城市环境、内涵及格局的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花园城市 社区微花园 城市微更新 社会治理 公众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园林彩叶植物种类及园林应用 被引量:86
12
作者 李霞 安雪 潘会堂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2-68,共7页
对北京市区五环内主要的植物园、公园、城市主干道、高校及广场的彩叶植物种类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园林彩叶植物中:1)常见种类共108种,隶属于67属,41科,较多的科有蔷薇科、漆树科、槭树科和卫矛科;2)根... 对北京市区五环内主要的植物园、公园、城市主干道、高校及广场的彩叶植物种类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园林彩叶植物中:1)常见种类共108种,隶属于67属,41科,较多的科有蔷薇科、漆树科、槭树科和卫矛科;2)根据色彩在叶面上的分布和观赏期可分为春色叶类、秋色叶类、双色叶类、常色叶类和斑色叶类;3)园林应用方式主要有行道树、园景树、彩篱、模纹花坛、风景林和垂直绿化;4)园林应用中存在种类多样性低、种类结构不平衡、养护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最后对北京园林彩叶植物的引种、选择和应用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植物 北京 彩叶植物 种类 园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景天属植物资源及园林应用评价 被引量:10
13
作者 冯黎 张洁 +1 位作者 荆瑞 董丽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78-282,共5页
对北京地区各类绿地中现有景天属(Sedum)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各类绿地中栽培的景天属植物有12种(变种)及19个品种;园林绿化中应用频度较高的为八宝景天(S.spectabile)、佛甲草(S.lineare)、景天三七(S.aizoon)和垂盆草(S.sarmen... 对北京地区各类绿地中现有景天属(Sedum)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各类绿地中栽培的景天属植物有12种(变种)及19个品种;园林绿化中应用频度较高的为八宝景天(S.spectabile)、佛甲草(S.lineare)、景天三七(S.aizoon)和垂盆草(S.sarmentosum)4种;根据观赏特征可分为观叶、观茎、观姿株、观花果4类;主要园林应用方式有花坛花境、园林地被、屋顶绿化和盆栽观赏;园林应用中存在乡土资源开发少、引进种类保护力度弱、应用种类单调、模式单一以及栽培养护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最后对北京园林绿化中景天属植物的引种、保护、应用和养护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天属 宿根花卉 资源 园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百花山野生植物资源及其园林应用评价 被引量:17
14
作者 董运斋 王永强 徐雨 《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3-54,共2页
关键词 北京 百花山 野生植物资源 园林应用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皇家园林内廷花园植物种类考证与植物配置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胡楠 王培严 李雄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0-114,共15页
【目的】北京皇家园林内廷花园是一种特殊的皇家园林类型,以建筑围合的花园布局突显了植物景观对山林空间营造的重要作用。本文以历史典籍为研究依据,开展以植物种类、植物配置为核心的植物造景研究,并结合内廷花园的空间布局、活动形... 【目的】北京皇家园林内廷花园是一种特殊的皇家园林类型,以建筑围合的花园布局突显了植物景观对山林空间营造的重要作用。本文以历史典籍为研究依据,开展以植物种类、植物配置为核心的植物造景研究,并结合内廷花园的空间布局、活动形式等进行综合的植物景观环境搭建,希望能够揭示内廷花园植物造景的基本特征与一般规律。【方法】以4处内廷花园为研究对象,对古树活本、御制诗文、图档、图像4类历史典籍进行梳理,并结合3种考据资料以"二重证据法"治史理念为引导对植物文献名、图画与图像进行学名考证,进而结合植物文化寓意进行种类应用特征分析。在结合历史典籍绘制植物配置图的基础上,对各庭院空间的种植形式、种植位置、种植空间布局结合植物种类考证结果进行频次统计与比较分析,结合聚类分析方法总结得到3类代表性的植物配置类型。【结果】(1)考证得到内廷花园栽植有19种次植物,涉及13个科、16个属。(2)内廷花园的植物种植形式有散植、对植、孤植、丛植、列植5种,其中散植应用最多,列植应用最少。(3)内廷花园的植物种植位置有平地、山石、花台3种,其中平地栽植最多,花台栽植最少。(4)内廷花园的植物空间布局有平行型、U字型、口字型、L字型、一字型5种,其中平行型最多,L字型和一字型最少。(5)结合花园的活动形式可总结得到庭院四面观赏型、庭院中心游乐型、庭院中轴引导型3种代表性植物配置类型。【结论】本研究对植物种类与植物配置进行了图示化研究与数据化统计,综合搭建了北京皇家园林内廷花园35处庭院空间的植物景观环境,可为内廷花园及传统园林植物造景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内廷花园 植物种类 植物配置 历史典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皇家园林社会价值识别及评价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司晗 叶明 +1 位作者 师卫华 刘晓明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6-81,共6页
如今的皇家园林已成为与大众紧密相关的文化生活空间,具有突出的社会价值。然而,目前对于皇家园林社会价值的内涵界定不一,且缺乏定量研究。对此,界定了皇家园林社会价值的概念,基于皇家园林与人的互动关系剖析社会价值形成机制,得出皇... 如今的皇家园林已成为与大众紧密相关的文化生活空间,具有突出的社会价值。然而,目前对于皇家园林社会价值的内涵界定不一,且缺乏定量研究。对此,界定了皇家园林社会价值的概念,基于皇家园林与人的互动关系剖析社会价值形成机制,得出皇家园林社会价值包含公共文化服务、社会教育、审美价值、社会道德培养、健康价值、安全价值六大部分,进而运用分析法和模糊德尔菲法构建皇家园林社会价值评价体系,并以颐和园等10座北京皇家园林为例进行量化实践,通过比较分析量化结果,明确各皇家园林在发挥社会效益方面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管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皇家园林 文化遗产 社会价值 识别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小龙门森林公园野生花卉资源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于海萍 蔡长福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46-49,共4页
野生花卉观赏价值高、抗逆性强,栽培管理简单,正逐步被开发利用。为给园林绿化提供更多有观赏价值的野生花卉,对北京小龙门森林公园的野生花卉资源进行实地调查与整理。结果表明有观赏价值的野生花卉共有62种,隶属于24科54属。结合野生... 野生花卉观赏价值高、抗逆性强,栽培管理简单,正逐步被开发利用。为给园林绿化提供更多有观赏价值的野生花卉,对北京小龙门森林公园的野生花卉资源进行实地调查与整理。结果表明有观赏价值的野生花卉共有62种,隶属于24科54属。结合野生花卉的形态特征和观赏特性,对其园林应用形式进行分析,主要可用于花坛、花境、岩石园、垂直绿化及切花等方面。最后提出野生花卉的合理开发必须从长远角度出发,遵循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加强引种驯化,这样才能达到丰富园林植物资源,更好地为城市园林建设服务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龙门森林公园 野生花卉 园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百花山野生花卉资源园林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徐姗 雷维群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92-294,共3页
对北京百花山野生花卉资源进行实地调查,共整理、记录野生花卉197种,分别属于62科143属,约占百花山地区植物种类总数的19.3%。研究其自然分布区域,发现百花山野生花卉的自然分布地区主要包含山野沟谷或湿地、林缘或林下、山坡疏林或草... 对北京百花山野生花卉资源进行实地调查,共整理、记录野生花卉197种,分别属于62科143属,约占百花山地区植物种类总数的19.3%。研究其自然分布区域,发现百花山野生花卉的自然分布地区主要包含山野沟谷或湿地、林缘或林下、山坡疏林或草地、石质山坡或石缝、高山草甸5类。结合对各野生花卉的形态特征、观赏特性等的分析,依相应的园林应用形式,将其归纳为适用于花坛和花境、水景园、岩石园、地被等各个种类。最后就百花山野生花卉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合理地引种驯化与园林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花山 野生花卉 自然分布区域 观赏特性 园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小龙门地区野生观赏花灌木资源及其园林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秦仲 李湛东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65-769,共5页
通过对北京市小龙门地区野生花灌木资源进行调查,筛选出富有园林观赏价值的野生花灌木34种,隶属于11科、23属。在对其观赏类型和园林用途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就该地区野生观赏花灌木今后的引种方向和保护措施提出了建议,为今后北京市... 通过对北京市小龙门地区野生花灌木资源进行调查,筛选出富有园林观赏价值的野生花灌木34种,隶属于11科、23属。在对其观赏类型和园林用途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就该地区野生观赏花灌木今后的引种方向和保护措施提出了建议,为今后北京市园林绿化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野生花灌木资源 观赏特性 园林应用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园林中常绿阔叶植物引种栽培现状及思考 被引量:22
20
作者 董丽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2期68-70,共3页
概述了北京园林引种常绿阔叶木本植物的主要种类、应用概况及越冬适应性及作者对未来引种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 常绿阔叶植物 引种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