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百合品种Eyeliner组培繁殖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张伟 贾桂霞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2-34,共3页
以LA系列百合品种Eyeliner的不同层次鳞片为外植体,研究不同生长调节剂种类和浓度配比对Eyeliner离体组织培养微繁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Eyeliner的各层鳞片诱导分化新芽的能力大小依次为外层>中层>内层;Eyeliner的鳞片最佳... 以LA系列百合品种Eyeliner的不同层次鳞片为外植体,研究不同生长调节剂种类和浓度配比对Eyeliner离体组织培养微繁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Eyeliner的各层鳞片诱导分化新芽的能力大小依次为外层>中层>内层;Eyeliner的鳞片最佳诱导分化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 0.15 mg/L,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6-BA1.0 mg/L+NAA 0.1 mg/L,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NAA 0.5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系列百合 离体微繁 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联盟助力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以花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何金儒 王佳 +1 位作者 程堂仁 张启翔 《现代园艺》 2022年第24期39-42,共4页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于20世纪60年代起兴起的一种技术创新组织形态,可有效聚集产业优势资源,构建完整产业链,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现代花卉产业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也是美丽事业的代表,是建设美丽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于20世纪60年代起兴起的一种技术创新组织形态,可有效聚集产业优势资源,构建完整产业链,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现代花卉产业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也是美丽事业的代表,是建设美丽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抓手。我国花卉产业经过40多年的发展,成效显著,是世界重要的花卉消费国、进出口贸易国以及最大的花卉生产国。但是,在花卉品种创新、生产技术标准化产业化方面还有待提高。花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自成立以来,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协同创新活动,在助力我国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研究系统总结了花卉联盟近10年建设的实践和经验,并对如何进一步发挥联盟功能、推动我国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花卉产业 协同创新 乡村振兴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绿植物在北京公园冬季植物景观营造中的思考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雪 高凤 +1 位作者 矫明阳 董丽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0-53,共4页
合理利用常绿植物在优化冬季植物景观的过程中尤为重要。基于对北京市公园绿地冬季植物景观中常绿树种应用现状的实地调查,从植物种类、应用状况和景观效果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常绿植物的应用形式较多,但种类较少,总体应用水平良好... 合理利用常绿植物在优化冬季植物景观的过程中尤为重要。基于对北京市公园绿地冬季植物景观中常绿树种应用现状的实地调查,从植物种类、应用状况和景观效果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常绿植物的应用形式较多,但种类较少,总体应用水平良好,部分有待改进。最后对常绿植物在北京公园冬季植物景观中的应用提出了建议,为相关工作人员对北京公园冬季植物景观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公园 冬季 植物景观 常绿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水仙素诱导观赏植物多倍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4
作者 宋平 王学凤 +3 位作者 蔡明 任翔翔 潘会堂 张启翔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10-1513,共4页
综述了秋水仙素在观赏植物多倍体育种上的应用概况,探讨了多倍体诱导效果的影响因素,总结了多倍体的鉴定方法。
关键词 秋水仙素 多倍体 观赏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青素合成调节基因Rosea1转化东方百合索邦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袁霖 魏迟 贾桂霞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12,21,共4页
以东方百合索邦无菌苗鳞片为受体材料,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花秦素合成调节基因Rosea1导入百合,并对遗传转化体系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外植体经过1 d预培养、侵染液以及共培养基中均加入50μmol/L乙酰丁香酮(AS)、共培养基去除NH4NO3并将p... 以东方百合索邦无菌苗鳞片为受体材料,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花秦素合成调节基因Rosea1导入百合,并对遗传转化体系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外植体经过1 d预培养、侵染液以及共培养基中均加入50μmol/L乙酰丁香酮(AS)、共培养基去除NH4NO3并将pH值调至5.5,共培养3 d,有利于提高遗传转化率。获得的部分抗性植株经PCR检测,扩增出特异条带,初步证明Rosea1基因已整合到索邦百合基因组DNA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 农杆菌 花青素调节基因Rosea1 遗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龙门森林公园适于花境的野生花卉评价与引种栽培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美仙 王荷 刘燕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683-1686,1721,共5页
在对北京小龙门山野生花卉调查评价的基础上,筛选出目前北京园林中应用较少而适用于花境的野生花卉13种。对采集的种子进行了繁殖和栽培观察,并提出它们在花境中应用的建议。旨在表现北京花境的地域特色,营造丰富的园林景观。
关键词 野生花卉 引种栽培 花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嫁接亲和性鉴定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7
作者 王威 刘燕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950-1953,共4页
从细胞学与组织学、生理生化及植物物理等方面对国内外嫁接亲和性鉴定研究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植物嫁接繁殖砧穗选择及其亲和性早期鉴定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植物嫁接亲和性 早期鉴定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蝴蝶兰育种与繁殖栽培现状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曾凡景 杨恒 赵惠恩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1年第11期127-130,共4页
通过介绍蝴蝶兰育种、组培和栽培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分析国内现存问题,提出其解决对策,即多方合作,解决育种的技术瓶颈、实现产销同地,降低运输成本及提高保鲜技术,降低生产成本,以期为我国蝴蝶兰育种及商业生产提供参考,促进蝴蝶兰产业... 通过介绍蝴蝶兰育种、组培和栽培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分析国内现存问题,提出其解决对策,即多方合作,解决育种的技术瓶颈、实现产销同地,降低运输成本及提高保鲜技术,降低生产成本,以期为我国蝴蝶兰育种及商业生产提供参考,促进蝴蝶兰产业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兰 育种 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合花粉管通道法遗传转化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双 袁霖 贾桂霞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1年第8期15-18,共4页
为了提高百合花粉管通道法遗传转化效率,采用pBI121-GFP-FT载体,对外源基因携带形式、导入方式和导入时间进行了研究。对质粒和农杆菌两种形式携带的外源基因的研究结果表明:菌液形式携带外源基因有利于百合花粉管通道法遗传转化。采用... 为了提高百合花粉管通道法遗传转化效率,采用pBI121-GFP-FT载体,对外源基因携带形式、导入方式和导入时间进行了研究。对质粒和农杆菌两种形式携带的外源基因的研究结果表明:菌液形式携带外源基因有利于百合花粉管通道法遗传转化。采用切割柱头授粉后涂抹外源基因、常规授粉后涂抹外源基因以及子房注射外源基因3种导入方式进行百合遗传转化,结果表明常规授粉后涂抹外源基因更适宜百合花粉管通道法遗传转化。对授粉后0 h涂抹外源基因和授粉后延迟3 h涂抹外源基因2种处理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授粉后0 h涂抹外源基因更适宜于百合花粉管通道法遗传转化。将试验所得种子进行荧光观察,转基因植株有绿色荧光。PCR检测结果表明GFP-FT基因已经整合到百合基因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粉管通道途径 绿色荧光蛋白(GFP) 百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我国城市园林树种规划现状的思考 被引量:2
10
作者 柴思宇 刘燕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1年第2期141-144,共4页
我国城市园林树种规划从1959年提出至今已经历50多个年头。在这50 a中,我国城市园林建设有了大跨度的发展,但城市园林绿化中仍存在使用植物种类少,城市植物景观单一,城市植物种植盲目跟风等不良状况,反映出目前城市树种规划存在一些问... 我国城市园林树种规划从1959年提出至今已经历50多个年头。在这50 a中,我国城市园林建设有了大跨度的发展,但城市园林绿化中仍存在使用植物种类少,城市植物景观单一,城市植物种植盲目跟风等不良状况,反映出目前城市树种规划存在一些问题。面对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要提高城市绿化质量,有必要对我国城市园林树种规划进行研究探讨。在总结我国当前树种规划开展及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城市园林树种规划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期望树种规划更切合实际建设的需要,更具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植物 树种规划 城市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处理对百合鳞片扦插诱导小鳞茎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唐文锦 孔祥凤 +2 位作者 高丽 何恒斌 贾桂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7期46-51,共6页
为丰富百合扦插繁殖技术体系,筛选出合适的扦插处理组合,以百合新品种“骄阳”为试验材料,探究不同基质配比和肥料处理组合、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和浓度、鳞片位置对其鳞片扦插的影响。结果表明,纯珍珠岩更有利于小鳞茎的生成,纯蛭石有... 为丰富百合扦插繁殖技术体系,筛选出合适的扦插处理组合,以百合新品种“骄阳”为试验材料,探究不同基质配比和肥料处理组合、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和浓度、鳞片位置对其鳞片扦插的影响。结果表明,纯珍珠岩更有利于小鳞茎的生成,纯蛭石有利于小鳞茎发育和后期根系生长,复合肥作底肥并不适用于其扦插繁殖;最优基质配比+肥料组合为纯蛭石+水溶肥处理,其所生成小鳞茎较多,且小鳞茎直径最大、生根数量最多、根长最长;外层鳞片有利于小鳞茎生成,中外层鳞片利于小鳞茎发育和后期根系生长;IBA的扦插生根效果优于NAA;最优鳞片位置+生长调节剂组合为中层鳞片+IBA 200 mg/L,其所生成小鳞茎较多,所产生的小鳞茎直径较大,且生根数量最多、生根较长,研究结果为百合新品种“骄阳”的种球繁育奠定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 鳞片扦插 基质配比 植物生长调节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南紫薇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35
12
作者 宋平 张启翔 +2 位作者 潘会堂 蔡明 任翔翔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8-60,共3页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GA3(赤霉素)、6-BA(6-苄基腺膘呤)、NAA(萘乙酸)浸种处理对南紫薇(Lagerstroemia subcostata)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GA3、6-BA和NAA均能提高南紫薇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500 mg/L的GA3、5 mg/L的6-BA和15 mg/L的NA...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GA3(赤霉素)、6-BA(6-苄基腺膘呤)、NAA(萘乙酸)浸种处理对南紫薇(Lagerstroemia subcostata)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GA3、6-BA和NAA均能提高南紫薇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500 mg/L的GA3、5 mg/L的6-BA和15 mg/L的NAA处理效果最明显,发芽率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7.78%、18.89%和15.55%,发芽势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1.48%、25.93%和19.26%,以5 mg/L的6-BA处理效果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长调节剂 南紫薇 种子 发芽率 发芽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滇西北地区蔷薇属(Rosa L.)植物资源调查与评价 被引量:32
13
作者 白锦荣 张启翔 潘会堂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8-223,共6页
对滇西北地区蔷薇属植物的系统调查和资料整理,共记录该地区蔷薇31种;同时分析了该属植物在滇西北的分布规律及生境类型,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主要种类的园林应用、经济价值和特有种质进行评价,为保存和利用资源提供依据。
关键词 蔷薇属 滇西北 调查 层析分析法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期冷藏对蔷薇属植物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卉 张启翔 +3 位作者 潘会堂 白锦荣 罗乐 王琼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4,共4页
以峨眉蔷薇、得荣蔷薇、毛叶川滇蔷薇、川滇蔷薇、川西蔷薇、长尖叶蔷薇种子为实验材料,以珍珠岩为冷藏基质。冷藏时间分别为1个月和2个月,以不用任何基质的冷藏作为对照。播种后每周统计发芽数以计算发芽率。结果表明,在冷藏时间相同... 以峨眉蔷薇、得荣蔷薇、毛叶川滇蔷薇、川滇蔷薇、川西蔷薇、长尖叶蔷薇种子为实验材料,以珍珠岩为冷藏基质。冷藏时间分别为1个月和2个月,以不用任何基质的冷藏作为对照。播种后每周统计发芽数以计算发芽率。结果表明,在冷藏时间相同的条件下,毛叶川滇蔷薇种子的发芽率最高。4种蔷薇种子冷藏1个月后的发芽率显著高于冷藏2个月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蔷薇属 种子 短期冷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种紫杉西科斯和欧洲紫杉夏日金的扦插繁殖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淑英 杜蕊 +2 位作者 郑红娟 余海 贾桂霞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22-625,共4页
杂种紫杉西科斯和欧洲紫杉夏日金为从比利时引进北京的矮生彩色针叶树。为保持其原有观赏性状,并迅速扩大苗木数量,对其扦插繁殖技术进行研究。研究了扦插基质、IBA浓度、插穗位置及不同MS营养液浓度对杂种紫杉西科斯和欧洲紫杉夏日金... 杂种紫杉西科斯和欧洲紫杉夏日金为从比利时引进北京的矮生彩色针叶树。为保持其原有观赏性状,并迅速扩大苗木数量,对其扦插繁殖技术进行研究。研究了扦插基质、IBA浓度、插穗位置及不同MS营养液浓度对杂种紫杉西科斯和欧洲紫杉夏日金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珍珠岩为适宜的扦插基质,400mg.L-1为最佳的IBA浓度。杂种紫杉西科斯的上部插穗生根表现优于中下部插穗,喷施1/4MS营养液能促进其生根。欧洲紫杉夏日金扦插生根困难,下部插穗生根好于中上部,喷施1/4MS和1/8MS营养液均可显著促进插穗生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扦插基质 IBA浓度 插穗位置 营养液 生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鄢陵蜡梅园艺品种调查及现状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冰 张启翔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4-226,共3页
简要介绍了鄢陵蜡梅园艺品种的自然生长条件、品种类型、分布及其栽培历史和产业发展现状,指出了鄢陵蜡梅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 鄢陵 蜡梅 园艺品种 栽培历史 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义菊属抗旱野生资源的收集与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陆苗 张启翔 +1 位作者 莫官站 陈雪鹃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0年第7期84-89,共6页
广义菊属共有30余属,其中许多具有抗逆性较强的种类。为了进行菊属植物的抗旱育种,须广泛收集抗旱菊属的近源种属资源作为育种材料和杂交亲本。通过对华北、内蒙和西北部分地区的野生广义菊属资源进行调查,共收集到了广义菊属的15个种... 广义菊属共有30余属,其中许多具有抗逆性较强的种类。为了进行菊属植物的抗旱育种,须广泛收集抗旱菊属的近源种属资源作为育种材料和杂交亲本。通过对华北、内蒙和西北部分地区的野生广义菊属资源进行调查,共收集到了广义菊属的15个种。并对收集种进行了初步的引种和评价,为进行广义菊属资源的调查研究和充分利用广义菊属的抗旱野生资源提供了基础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菊属 抗旱 野生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茶属部分组间远缘杂交亲和性初探 被引量:12
18
作者 胡禾丰 张亚利 +3 位作者 郭卫珍 叶康 莫建彬 刘燕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38-343,共6页
为培育芳香繁密的茶花新品种,研究以具有芳香、开花繁密特性的山茶属(Camellia)连蕊茶组(Sect.Theopsis)、植物为主要亲本,分别与金花茶组(Sect.Chrysantha)、古茶组(Sect.Archecamellia)和红山茶组(Sect.Camellia)的部分种及品种进行... 为培育芳香繁密的茶花新品种,研究以具有芳香、开花繁密特性的山茶属(Camellia)连蕊茶组(Sect.Theopsis)、植物为主要亲本,分别与金花茶组(Sect.Chrysantha)、古茶组(Sect.Archecamellia)和红山茶组(Sect.Camellia)的部分种及品种进行远缘杂交试验;并通过荧光显微技术观察杂交授粉后花粉管行为。结果表明:以连蕊茶组(Sect.Theopsis)为母本的杂交组合,其座果率均为0,表现出严重不亲和性。荧光观察显示花粉管萌发后伸长缓慢且难以定向生长,并出现花粉管扭曲或先端膨大、胼胝质堆积、呈"S"型回折或节状生长现象;杂交组合毛花连蕊茶(C.fraterna)×金花茶(C.Nitidissma)的花粉管生长情况好于毛花连蕊茶(C.fraterna)×越南抱茎茶(C.amplexicaulis)、毛花连蕊茶(C.fraterna)×杜鹃红山茶(C.azalea)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属 远缘杂交 花粉管 胼胝质 荧光显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叶梅品种资源调查及已知品种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构建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娜 罗乐 +1 位作者 张启翔 程堂仁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65-870,共6页
【目的】进行榆叶梅品种资源调查,构建榆叶梅已知品种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以促进我国榆叶梅品种资源保护及我国榆叶梅产业的发展。【方法】榆叶梅品种资源调查采用先普查踏勘后重点调查的方法,同时以ASP为开发平台,SQL Server 2000为后... 【目的】进行榆叶梅品种资源调查,构建榆叶梅已知品种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以促进我国榆叶梅品种资源保护及我国榆叶梅产业的发展。【方法】榆叶梅品种资源调查采用先普查踏勘后重点调查的方法,同时以ASP为开发平台,SQL Server 2000为后台数据库,Windows Server 2003为操作系统进行已知榆叶梅品种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结果】发现30个《榆叶梅新品种DUS测试指南》中未收录的品种,并初步构建榆叶梅已知品种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结论】丰富了我国榆叶梅已知品种的收录,并初步构建了榆叶梅已知品种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为榆叶梅品种资源的管理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叶梅 品种资源 调查 已知品种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芍药愈伤组织中体细胞胚发育过程的组织细胞学观察 被引量:11
20
作者 魏冬霞 张滕 +1 位作者 郑严仪 于晓南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6-63,共8页
以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3个芍药品种的茎段、叶片、叶柄为外植体,诱导体细胞胚发生,并采用石蜡切片法对该发育过程进行组织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Going Bananas’的茎段愈伤诱导率达100%,增殖率在4.0以上,表现最佳;非胚性... 以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3个芍药品种的茎段、叶片、叶柄为外植体,诱导体细胞胚发生,并采用石蜡切片法对该发育过程进行组织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Going Bananas’的茎段愈伤诱导率达100%,增殖率在4.0以上,表现最佳;非胚性愈伤组织最佳诱导、增殖培养基为WPM+IAA 1.0 mg·L^(-1)+6-BA 1.0 mg·L^(-1)+NAA 0.5 mg·L^(-1)+TDZ 0.5 mg·L^(-1)+CH 0.625 g·L^(-1);愈伤组织转入到1/2 MS(Ca^(2+)加倍)+2,4-D 2.0 mg·L^(-1)+ABA 0.5 mg·L^(-1)或ZT 1.0 mg·L^(-1)的培养基中,连续暗培养90后得到胚性愈伤;之后转入到成熟培养基1/2MS(Ca^(2+)加倍)+6-BA 1.0 mg·L^(-1)+NAA 0.2 mg·L^(-1)中,见光培养60 d,逐渐发育至球形胚和心形胚。在石蜡切片观察中,芍药的体细胞胚起源方式包括外起源和内起源两个途径。在外起源方式中包括单个表层细胞的外起源和多个表层下细胞的共同起源。3种方式的区别主要在于起始的位置和起始细胞数量,后期均形成原胚结构。胚性细胞的分裂方式为对称分裂,未发现不对称分裂细胞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 体细胞胚 起源方式 组织细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