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天气下景观生态林内外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变化特征
被引量:
14
1
作者
陈博
王小平
+3 位作者
刘晶岚
陈峻崎
朱建刚
李春义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171-1181,共11页
为了探讨景观生态林对大气颗粒物的调控作用,以北京大兴区景观生态林为例(主要树种为旱柳Salix matsudana),研究不同季节、不同天气条件下景观生态林内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差异以及林内和林外质量浓度对比。于2013年7月至2014年5月,分四...
为了探讨景观生态林对大气颗粒物的调控作用,以北京大兴区景观生态林为例(主要树种为旱柳Salix matsudana),研究不同季节、不同天气条件下景观生态林内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差异以及林内和林外质量浓度对比。于2013年7月至2014年5月,分四季选择不同天气类型,采用水平同步监测法对林内和林外两个监测点3种粒径大气颗粒物(TSP、PM10和PM2.5)质量浓度和气象因子进行每日10 h的连续监测(8:00─18:00)。结果表明,(1)晴朗天气景观生态林内ρ(TSP)、ρ(PM10)和ρ(PM2.5)均处于较低水平,分别为(61.53±21.73)^(174.32±36.01)μg·m-3、(28.91±10.34)^(94.87±20.45)μg·m-3和(6.29±3.86)^(23.91±12.29)μg·m-3;多云、扬尘、雾霾和雾霭天气颗粒物质量浓度较高,污染明显加重,雾霾天气下ρ(PM2.5)的增加效果更为明显,而扬尘天气下ρ(TSP)显著增加。(2)雾滴对于PM2.5与PM10具有一定的湿清除作用,也可以与霾粒子共同作用形成相对稳定的雾霭天气,其颗粒物污染程度高于其他天气状况,此时以粒径为2.5~10μm的颗粒物污染为主。(3)夏、秋和春季晴朗微风天气(风速≤3 m·s-1)和扬尘天气林内ρ(TSP)和ρ(PM10)显著低于林外,多云、轻微至轻度雾霾天气,林内ρ(TSP)、ρ(PM10)和ρ(PM2.5)均显著低于林外,晴朗大风(风速>5 m·s-1)和雾霭天气林内ρ(TSP)和ρ(PM10)不显著高于林外,雾霭天气林内ρ(PM2.5)显著高于林外;冬季不同天气下ρ(TSP)、ρ(PM10)和ρ(PM2.5)林内和林外对比没有明显规律。(4)空气相对湿度、风速和风向是观测时段内影响颗粒物质量浓度的主要因子。ρ(PM2.5)与相对湿度呈线性正相关,而与风速呈非线性负相关,偏南风对颗粒物主要起输送和积累作用,偏北风对颗粒物起到稀释和扩散作用。相对于TSP和PM10,PM2.5更易受近地面气象条件的影响而堆积或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天气条件
景观生态林
大气颗粒物
质量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栽秧泡的繁殖特性研究
2
作者
潘哲
张志翔
李家龙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2-256,共5页
为研究栽秧泡(Rubus ellipticus var.obcordatus)的繁殖特性,本文利用采自云南省龙陵县的栽秧泡种子和插穗,通过控制试验条件,分析了不同的种子储藏方式和种皮处理方式对栽秧泡种子萌发率以及不同生根粉和扦插时期对扦插苗成活率的影...
为研究栽秧泡(Rubus ellipticus var.obcordatus)的繁殖特性,本文利用采自云南省龙陵县的栽秧泡种子和插穗,通过控制试验条件,分析了不同的种子储藏方式和种皮处理方式对栽秧泡种子萌发率以及不同生根粉和扦插时期对扦插苗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0~4℃)是栽秧泡种子储藏的关键条件,且能提高种子萌发率;机械处理对提高萌发率也有一定作用;遮光条件对种子的萌发率没有明显影响;abt1号生根粉可以提高扦插苗的成活率;1~3月的扦插苗成活率最高,5月的扦插苗成活率最低;栽秧泡的扦插繁殖便捷快速,但成活率低、幼苗质量差;压条繁殖不易操作但成苗率高、幼苗质量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秧泡
种子萌发
无性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赤腹鹰巢址选择和繁殖成效的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
4
3
作者
王龙祥
隋金玲
马强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6-122,共7页
【目的】通过调查赤腹鹰的巢址特征、巢防卫行为和繁殖结果,分析赤腹鹰的巢址选择机制和繁殖成效,揭示影响赤腹鹰繁殖成效的主要因子,为其保护工作提出建议。【方法】根据赤腹鹰巢防卫行为的不同强度,将其分为4个巢防卫等级,并记录10 mi...
【目的】通过调查赤腹鹰的巢址特征、巢防卫行为和繁殖结果,分析赤腹鹰的巢址选择机制和繁殖成效,揭示影响赤腹鹰繁殖成效的主要因子,为其保护工作提出建议。【方法】根据赤腹鹰巢防卫行为的不同强度,将其分为4个巢防卫等级,并记录10 min内的鸣叫次数;收集巢址参数,包括树种、巢离地高度、胸径、海拔、树冠面积、坡位、坡度、坡向、巢前方视角、巢距道路距离、巢距房屋距离、巢距水源距离、半径20 m样圆内的植被特征。用SPSS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16和2017两年的5—8月,共发现赤腹鹰繁殖巢51个,对其中35个巢进行红外相机监控,累计拍摄监控照片661306张。其中,2016年赤腹鹰的孵化率为71.4%(n=77枚),雏鸟存活率为78.2%(n=55只);2017年的孵化率为82.5%(n=63枚),雏鸟存活率为61.5%(n=52只)。通过检查红外相机中的监控照片发现,赤腹鹰繁殖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卵或者雏鸟被捕食,捕食者包括王锦蛇(n=9巢)、松鸦(n=1巢)和黄鼬(n=1巢)、凤头鹰(n=1巢)。巢树与道路的距离越远,雄鸟的鸣叫次数越多(r=0.68,n=12,P<0.05,Spearman),雌鸟的巢防卫等级就越高(r=0.42,n=42,P<0.01,Spearman)。雏鸟存活率与巢树到道路(r=-0.45,n=47,P<0.01,Pearson)的距离呈显著性负相关,与巢树胸径、离地高度、巢树和房屋或农田之间的距离、雌雄鸟的巢防卫行为、样圆内植被参数之间的相关性都不显著。巢树离房屋(r=-0.56,n=47,P<0.01,Pearson)和道路(r=-0.35,n=47,P<0.05,Pearson)越近,巢的离地高度越高。对巢离地高度(y,m)和巢树到房屋的距离(x,m)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到y=12.75-0.01x(R2=0.32,n=47,P<0.01)。主成分分析共筛选出8个主成分,巢树大小与生境中乔木林的质量对赤腹鹰巢址选择起着重要作用,人类活动区和水源起着次要作用。【结论】赤腹鹰倾向于选择远离人类活动区的区域营巢,但随着对人类活动的适应,靠近公路筑巢的赤腹鹰会有更高雏鸟存活率;巢防卫行为强的赤腹鹰更偏好距离人类活动区远的巢址;巢址靠近人类活动区的赤腹鹰会选择在更高的位置筑巢;赤腹鹰通常在靠近水源、乔木种类丰富、枝叶茂密,但灌木和草本较为稀疏的树林中营巢,巢树一般高大粗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腹鹰
繁殖成效
巢址选择
巢防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天气下景观生态林内外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变化特征
被引量:
14
1
作者
陈博
王小平
刘晶岚
陈峻崎
朱建刚
李春义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
林学
学院
北京林业大学保护区学院
北京
市
林业
碳汇工作办公室
中国
林业
科学研究院湿地研究所
出处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171-1181,共11页
基金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项目(201304301)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CAFINT2015C12)
文摘
为了探讨景观生态林对大气颗粒物的调控作用,以北京大兴区景观生态林为例(主要树种为旱柳Salix matsudana),研究不同季节、不同天气条件下景观生态林内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差异以及林内和林外质量浓度对比。于2013年7月至2014年5月,分四季选择不同天气类型,采用水平同步监测法对林内和林外两个监测点3种粒径大气颗粒物(TSP、PM10和PM2.5)质量浓度和气象因子进行每日10 h的连续监测(8:00─18:00)。结果表明,(1)晴朗天气景观生态林内ρ(TSP)、ρ(PM10)和ρ(PM2.5)均处于较低水平,分别为(61.53±21.73)^(174.32±36.01)μg·m-3、(28.91±10.34)^(94.87±20.45)μg·m-3和(6.29±3.86)^(23.91±12.29)μg·m-3;多云、扬尘、雾霾和雾霭天气颗粒物质量浓度较高,污染明显加重,雾霾天气下ρ(PM2.5)的增加效果更为明显,而扬尘天气下ρ(TSP)显著增加。(2)雾滴对于PM2.5与PM10具有一定的湿清除作用,也可以与霾粒子共同作用形成相对稳定的雾霭天气,其颗粒物污染程度高于其他天气状况,此时以粒径为2.5~10μm的颗粒物污染为主。(3)夏、秋和春季晴朗微风天气(风速≤3 m·s-1)和扬尘天气林内ρ(TSP)和ρ(PM10)显著低于林外,多云、轻微至轻度雾霾天气,林内ρ(TSP)、ρ(PM10)和ρ(PM2.5)均显著低于林外,晴朗大风(风速>5 m·s-1)和雾霭天气林内ρ(TSP)和ρ(PM10)不显著高于林外,雾霭天气林内ρ(PM2.5)显著高于林外;冬季不同天气下ρ(TSP)、ρ(PM10)和ρ(PM2.5)林内和林外对比没有明显规律。(4)空气相对湿度、风速和风向是观测时段内影响颗粒物质量浓度的主要因子。ρ(PM2.5)与相对湿度呈线性正相关,而与风速呈非线性负相关,偏南风对颗粒物主要起输送和积累作用,偏北风对颗粒物起到稀释和扩散作用。相对于TSP和PM10,PM2.5更易受近地面气象条件的影响而堆积或扩散。
关键词
不同天气条件
景观生态林
大气颗粒物
质量浓度
Keywords
different weather condition
landscape ecological forest
airborne particulate matter
mass concentration
分类号
X16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栽秧泡的繁殖特性研究
2
作者
潘哲
张志翔
李家龙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保护区学院
龙陵县
林业
局
环境
保护
部环境规划院
出处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2-256,共5页
文摘
为研究栽秧泡(Rubus ellipticus var.obcordatus)的繁殖特性,本文利用采自云南省龙陵县的栽秧泡种子和插穗,通过控制试验条件,分析了不同的种子储藏方式和种皮处理方式对栽秧泡种子萌发率以及不同生根粉和扦插时期对扦插苗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0~4℃)是栽秧泡种子储藏的关键条件,且能提高种子萌发率;机械处理对提高萌发率也有一定作用;遮光条件对种子的萌发率没有明显影响;abt1号生根粉可以提高扦插苗的成活率;1~3月的扦插苗成活率最高,5月的扦插苗成活率最低;栽秧泡的扦插繁殖便捷快速,但成活率低、幼苗质量差;压条繁殖不易操作但成苗率高、幼苗质量好.
关键词
栽秧泡
种子萌发
无性繁殖
Keywords
Rubus ellipticus var. obcordatus
germination
vegetative propagation
分类号
S663.2 [农业科学—果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赤腹鹰巢址选择和繁殖成效的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
4
3
作者
王龙祥
隋金玲
马强
机构
广西
林业
勘测设计院
北京林业大学保护区学院
中国
林业
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
出处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6-122,共7页
基金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CAFYBB2014MA014)
文摘
【目的】通过调查赤腹鹰的巢址特征、巢防卫行为和繁殖结果,分析赤腹鹰的巢址选择机制和繁殖成效,揭示影响赤腹鹰繁殖成效的主要因子,为其保护工作提出建议。【方法】根据赤腹鹰巢防卫行为的不同强度,将其分为4个巢防卫等级,并记录10 min内的鸣叫次数;收集巢址参数,包括树种、巢离地高度、胸径、海拔、树冠面积、坡位、坡度、坡向、巢前方视角、巢距道路距离、巢距房屋距离、巢距水源距离、半径20 m样圆内的植被特征。用SPSS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16和2017两年的5—8月,共发现赤腹鹰繁殖巢51个,对其中35个巢进行红外相机监控,累计拍摄监控照片661306张。其中,2016年赤腹鹰的孵化率为71.4%(n=77枚),雏鸟存活率为78.2%(n=55只);2017年的孵化率为82.5%(n=63枚),雏鸟存活率为61.5%(n=52只)。通过检查红外相机中的监控照片发现,赤腹鹰繁殖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卵或者雏鸟被捕食,捕食者包括王锦蛇(n=9巢)、松鸦(n=1巢)和黄鼬(n=1巢)、凤头鹰(n=1巢)。巢树与道路的距离越远,雄鸟的鸣叫次数越多(r=0.68,n=12,P<0.05,Spearman),雌鸟的巢防卫等级就越高(r=0.42,n=42,P<0.01,Spearman)。雏鸟存活率与巢树到道路(r=-0.45,n=47,P<0.01,Pearson)的距离呈显著性负相关,与巢树胸径、离地高度、巢树和房屋或农田之间的距离、雌雄鸟的巢防卫行为、样圆内植被参数之间的相关性都不显著。巢树离房屋(r=-0.56,n=47,P<0.01,Pearson)和道路(r=-0.35,n=47,P<0.05,Pearson)越近,巢的离地高度越高。对巢离地高度(y,m)和巢树到房屋的距离(x,m)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到y=12.75-0.01x(R2=0.32,n=47,P<0.01)。主成分分析共筛选出8个主成分,巢树大小与生境中乔木林的质量对赤腹鹰巢址选择起着重要作用,人类活动区和水源起着次要作用。【结论】赤腹鹰倾向于选择远离人类活动区的区域营巢,但随着对人类活动的适应,靠近公路筑巢的赤腹鹰会有更高雏鸟存活率;巢防卫行为强的赤腹鹰更偏好距离人类活动区远的巢址;巢址靠近人类活动区的赤腹鹰会选择在更高的位置筑巢;赤腹鹰通常在靠近水源、乔木种类丰富、枝叶茂密,但灌木和草本较为稀疏的树林中营巢,巢树一般高大粗壮。
关键词
赤腹鹰
繁殖成效
巢址选择
巢防卫
Keywords
Chinese sparrowhawk
reproductive efficiency
nest site selection
nest defensive behavior
分类号
S718.63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天气下景观生态林内外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变化特征
陈博
王小平
刘晶岚
陈峻崎
朱建刚
李春义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栽秧泡的繁殖特性研究
潘哲
张志翔
李家龙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赤腹鹰巢址选择和繁殖成效的影响因子分析
王龙祥
隋金玲
马强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