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环境易感性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1
作者 单舒昱 梁书倩 +2 位作者 雷秀雅 甘怡群 陈一笛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3-820,共8页
编制中国大学生环境易感性测量工具并检验其信效度。通过访谈并结合已有的相关测量工具编制初始问卷。样本1以2416名大学生为被试,使用SPSS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样本2以3605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大学生环境易感性初始量表及一... 编制中国大学生环境易感性测量工具并检验其信效度。通过访谈并结合已有的相关测量工具编制初始问卷。样本1以2416名大学生为被试,使用SPSS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样本2以3605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大学生环境易感性初始量表及一个效标工具进行调查,使用SPSS,AMOS和Mplus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效标关联效度分析和测量等值性检验,得到一个四维度18题的最终量表。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模型拟合较好,量表结构效度良好。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6,内部一致性信度良好。以SCL-90量表的总分及部分维度得分作为效标,结果均显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编制的大学生环境易感性量表具有跨性别和跨年级的等值性,在大学生群体中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标效度,可用于国内大学生环境易感性的评估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易感性 量表编制 大学生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心理需求网络满足主导性与手机冷落行为的交叉滞后分析
2
作者 赵岽池 马塘生 +3 位作者 赵嘉雯 刘嘉 焦丽颖 杨智辉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33-739,共7页
目的:心理需求网络满足主导性(OPNSD)是指个体偏向于通过网络满足基本心理需求,本研究探究大学生心理需求网络满足主导性与手机冷落行为的动态关系。方法:选取北京某高校340名大学生,间隔3个月进行两次数据收集(T1和T2)。通过心理需求... 目的:心理需求网络满足主导性(OPNSD)是指个体偏向于通过网络满足基本心理需求,本研究探究大学生心理需求网络满足主导性与手机冷落行为的动态关系。方法:选取北京某高校340名大学生,间隔3个月进行两次数据收集(T1和T2)。通过心理需求网络满足量表(NSPOS)和基本心理需求满足量表(BNSGS)计算OPNSD得分(OPNSD得分=NSPOS得分-BNSGS得分),采用低头行为量表(GSP)评估手机冷落行为的4个维度(自我疏离、无手机焦虑、人际冲突、问题认知),采用交叉滞后模型分析探究变量间的关系。结果:OPNSD得分与GSP得分的同时和继时性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r=0.60、0.56,均P<0.001)。T1 OPNSD得分与T2 GSP自我疏离、无手机焦虑、人际冲突维度得分均正关联(β=0.14、0.10、0.11,P<0.001或P<0.05),但与问题认知维度得分无关联(β=0.07,P>0.05);T1 GSP的4个维度得分与T2 OPNSD得分均无关联(均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大学生心理需求网络满足主导性可以正向预测手机冷落行为,表明网络环境中心理需求满足对手机行为的关键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需求网络满足主导性 手机冷落行为 交叉滞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岸男大学生性别角色内涵之对比研究——以北京与台北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明磊 方刚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2-57,共6页
促进男性参与是达成性别平等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大学生将是未来社会的菁英与领导,了解男性大学生的性别角色概念既能帮助我们理解过去二十年来社会在落实性别教育方面的成果,亦能藉此窥知未来世界的前景。本研究试图以质性研究方法,深入... 促进男性参与是达成性别平等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大学生将是未来社会的菁英与领导,了解男性大学生的性别角色概念既能帮助我们理解过去二十年来社会在落实性别教育方面的成果,亦能藉此窥知未来世界的前景。本研究试图以质性研究方法,深入探索及比较北京与台北这两个分属两岸的首要城市,男性大学生的性别角色概念与成长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角色 性别平等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社会支持在内外向与孤独间的中介作用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许丹阳 杨智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8期3558-3562,共5页
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在内外向与孤独间的中介作用。方法于2015年5月,采用方便抽样法在北京市某大学选取大学生250例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UCLA孤独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文版(EPQRSC)中的内外向维度、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包... 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在内外向与孤独间的中介作用。方法于2015年5月,采用方便抽样法在北京市某大学选取大学生250例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UCLA孤独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文版(EPQRSC)中的内外向维度、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3个维度),分别用于评价大学生的孤独、内外向、社会支持情况。共发放问卷250分,回收有效问卷23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5.2%。结果大学生的孤独、内外向、社会支持得分分别为(43.7±8.2)、(7.4±2.6)、(38.3±6.4)分。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内外向得分与孤独得分呈线性负相关(P<0.01),内外向得分与社会支持得分及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维度得分呈线性正相关(P<0.01),社会支持得分及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维度得分与孤独得分呈线性负相关(P<0.01)。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得分在内外向得分、孤独得分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P<0.01)。通过聚类分析可将大学生分为4组,即偏内向高支持组(n=80)、高外向高支持组(n=78)、内向低支持组(n=33)、偏外向低支持组(n=47)。其中,内向低支持组、偏外向低支持组大学生的孤独得分高于偏内向高支持组、高外向高支持组,偏内向高支持组孤独得分高于高外向高支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学生社会支持在内外向对孤独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向(心理学) 外倾(心理学) 孤独 社会支持 中介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社会型人格偏离青少年在雨中人绘画中的压力应对特征 被引量:7
5
作者 陈涛 项锦晶 +3 位作者 裴欢昌 王鹏翀 邢怡伦 罗捷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5-190,共6页
目的:探索反社会型人格偏离青少年在"雨中人"绘画中的压力应对特征。方法:对北京市3所中学的683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人格障碍诊断问卷(PDQ-4+)中的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分量表来评定青少年的反社会型人格偏离,借助"雨中人"... 目的:探索反社会型人格偏离青少年在"雨中人"绘画中的压力应对特征。方法:对北京市3所中学的683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人格障碍诊断问卷(PDQ-4+)中的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分量表来评定青少年的反社会型人格偏离,借助"雨中人"绘画(DAPR)测验分析青少年压力应对的绘画特征。通过反社会型的分量表分筛选出反社会型人格偏离阳性组43人(反社会型分量表分≥5),阴性组519人(反社会型分量表分〈5)。对性别(男生270人,女生292人),年级(初中280人,高中282人),是否单亲(单亲45人,非单亲509人)进行分组,以探讨青少年反社会型人格偏离的人口学因素特点。依据反社会型人格偏离青少年的压力应对模式筛选出10项可能反映此类青少年压力应对相关的绘画特征,并分析青少年反社会型人格偏离阳性组和阴性组在这些绘画特征上的差异。结果:青少年在PDQ4+中反社会型人格分量表的得分在性别、年级、单亲因素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7项绘画特征更有可能反映反社会型人格偏离青少年的压力应对主题,解释水平Nagelkerke R2=0.26。其中有反社会型人格偏离的青少年在压力应对主题中会更多的出现画面过小(OR=4.06,95%CI:1.62~10.17)、遮住的脸(OR=9.07,95%CI:1.36~60.5)、有闪电(OR=3.25,95%CI:1.05~10.11)、无地面线(OR=3.96,95%CI:1.66~9.45)、手叉口袋(OR=4.06,95%CI:1.62~10.17)5项绘画特征;更少的出现笔画压力轻(OR=0.31,95%CI:0.11~0.88)和有打伞(OR=0.17,95%CI:0.07~0.43)2项绘画特征。结论:雨中人绘画中的画面过小、笔画压力轻、遮住的脸、有闪电、无地面线、有打伞、手叉口袋等7项绘画特征可能与反社会型人格偏离的青少年的压力应对主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反社会型人格偏离 雨中人绘画 压力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环境价值观与亲环境行为:环境关心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63
6
作者 刘贤伟 吴建平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2013年第6期780-785,共6页
使用问卷法调查了北京和内蒙古三所高校的1034名大学生,检验了大学生环境关心、环境价值观和亲环境行为的关系,并考察了环境关心在环境价值观和亲环境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女性大学生被试环境关心水平显著高于男性大学生被... 使用问卷法调查了北京和内蒙古三所高校的1034名大学生,检验了大学生环境关心、环境价值观和亲环境行为的关系,并考察了环境关心在环境价值观和亲环境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女性大学生被试环境关心水平显著高于男性大学生被试;蒙古族大学生被试环境关心水平显著高于汉族和其他民族大学生被试。(2)利他价值观和利己价值观对两类亲环境行为的直接效应显著;环境关心在利己价值观和私领域亲环境行为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在生态圈价值观和私领域亲环境行为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环境价值观 亲环境行为 环境关心 中介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违反《草原法》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效力研究
7
作者 王娜娜 李媛辉 李平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3-120,共8页
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规则的设计承载着发挥有限土地最大效益的目的,同时兼顾保障牧民生活的使命,但实践中该规则的运用存在诸多问题。本研究通过分析近年的草原承包案例,总结出违反《草原法》强制性规定的合同类型包括主体违法、内容违... 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规则的设计承载着发挥有限土地最大效益的目的,同时兼顾保障牧民生活的使命,但实践中该规则的运用存在诸多问题。本研究通过分析近年的草原承包案例,总结出违反《草原法》强制性规定的合同类型包括主体违法、内容违法、程序违法、标的违法,我国司法实践中对于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违反强制性规定的认定存在认定合同无效比例过高、对同一法律规范理解不一致等问题,应以利益衡量为方法将草原保护的生态利益与合同利益进行全方位衡量,以比例原则为指导确保认定合同无效的妥当性,以信赖利益为目标确保市场的稳定性和交易安全。因此,需要对违反《草原法》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效力进行重塑。通过缩限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受让方的资格、减少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的无效认定、优化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的程序规则等途径,实现草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牧民权益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法 承包经营权流转 强制性规定 合同效力 利益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AI“具有”人格:善恶人格角色对大语言模型道德判断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焦丽颖 李昌锦 +2 位作者 陈圳 许恒彬 许燕 《心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29-946,I0001-I0003,共21页
在科技与道德的交汇点,大语言模型是否具有扮演善恶人格的能力,以及这一能力是否会影响其在道德判断任务中的表现至关重要。研究聚焦大语言模型在模拟不同善恶人格时的道德判断特征及其与人类模式的异同。通过2个研究,对ERNIE4.0和GPT-... 在科技与道德的交汇点,大语言模型是否具有扮演善恶人格的能力,以及这一能力是否会影响其在道德判断任务中的表现至关重要。研究聚焦大语言模型在模拟不同善恶人格时的道德判断特征及其与人类模式的异同。通过2个研究,对ERNIE4.0和GPT-4大语言模型观测值(N=4832)及人类被试数据(N=370)分析发现:(1)大语言模型能成功模拟不同水平的善恶人格;(2)善恶人格设定显著影响大语言模型的道德判断结果;(3)善恶人格在人机一致中展现差序性:善人格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善恶人格间差序),且其中尽责诚信的影响力最大(善恶人格内差序)。研究建构了道德判断下大语言模型善恶人格的理论模型,有助于理解大语言模型人格如何在道德判断中发挥作用,为推动人工智能系统的道德对齐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语言模型 善恶人格 道德判断 人机一致 人格差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熟悉度条件下数字与概念量级结合对时间知觉的影响
9
作者 刘文莉 任维聪 +1 位作者 代文武 张志杰 《心理与行为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1-167,共7页
数字大小会干扰时间判断,数字越大,个体对其持续时间的主观知觉越长,即时间知觉的数字效应。本研究探究在高低熟悉度条件下,数字与概念量级结合对时间知觉的影响。采用时间二分任务,实验1使用数字(1、2、8、9)与低熟悉度的长度概念量级... 数字大小会干扰时间判断,数字越大,个体对其持续时间的主观知觉越长,即时间知觉的数字效应。本研究探究在高低熟悉度条件下,数字与概念量级结合对时间知觉的影响。采用时间二分任务,实验1使用数字(1、2、8、9)与低熟悉度的长度概念量级(分米、毫米)结合。实验2使用相同数字与高熟悉度的长度概念量级(千米、厘米)结合。实验1结果显示,在低熟悉度条件下,概念量级不影响时间知觉的数字效应。实验2结果显示,在高熟悉度条件下,数字与大概念量级结合后,仍表现出时间知觉的数字效应;而数字与小概念量级结合后,该效应消失。研究结果表明,数字与概念量级结合影响对其时间属性的判断,该过程受到概念熟悉度的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 概念量级 时间知觉 熟悉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生导师的多维度心理测评与分析
10
作者 赵文鹤 赛江涛 +1 位作者 杨阳 贾琪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5-82,共8页
采用领悟社会支持、心理资本、压力知觉、心理健康症状4个量表对804名研究生导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导师群体有较高的社会支持感和一定的心理资本,但压力知觉和心理健康症状方面的问题不容忽视;不同学科门类的导师在各... 采用领悟社会支持、心理资本、压力知觉、心理健康症状4个量表对804名研究生导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导师群体有较高的社会支持感和一定的心理资本,但压力知觉和心理健康症状方面的问题不容忽视;不同学科门类的导师在各测评维度和多个心理健康症状因子上有显著性差异;不同性别、层次、职称、指导学生数的导师在心理资本上均有显著性差异,更高的职称和指导层次能使导师的心理资本显著提升;女性导师有更高的领悟社会支持感,男性导师有更高的心理资本。由此建议,高校应明晰导师职责范围,建立合力育人和职责分摊机制;加强顶层设计,通过多种措施为导师提供心理健康支持;落实“破五唯”要求,改革导师考核评价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导师 心理健康 领悟社会支持 心理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患互动情景中患方期待对患方信任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罗宇飞 陈一笛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3-180,共8页
为了考察公众和患者视角下,医患互动情景中患方期待对患方信任的影响,使用情景问卷构建医患互动情景进行探讨。研究1基于公众视角,构建4组12个医患互动情景,在114名被试(M=24岁,SD=7.25;女性71名)中考察患方期待对患方信任的影响。研究... 为了考察公众和患者视角下,医患互动情景中患方期待对患方信任的影响,使用情景问卷构建医患互动情景进行探讨。研究1基于公众视角,构建4组12个医患互动情景,在114名被试(M=24岁,SD=7.25;女性71名)中考察患方期待对患方信任的影响。研究2基于患者视角,收集具有拔智齿需求的50名被试(M=23.96岁,SD=6.51;女性26名),构建两组医患互动情景,探究是否符合期待对患方信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是否符合期待对患方信任的主效应显著,但患方期待的高低水平对患方信任的主效应不显著;2)高、低期待与是否符合期待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3)在具有拔智齿需求的群体中,是否符合期待对患方信任的影响显著。因此,符合患者期待对患者信任的建立具有重要作用,认为医生符合期待的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更高。未来,医护人员可以更多地与患者互动沟通,关注其真实需求和期望,积极利用医疗资源进行匹配,提升患方满意度和信任感,建立和谐的医疗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方期待 医患互动 患方信任 情景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与生活习惯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汤沛 刘愫 梁熙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4期179-184,共6页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与生活习惯间的关系。方法:用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和自编大学生生活习惯问卷对某高校19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该校学生生活习惯总体良好,部分习惯上有所不足,男生较女生锻炼习...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与生活习惯间的关系。方法:用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和自编大学生生活习惯问卷对某高校19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该校学生生活习惯总体良好,部分习惯上有所不足,男生较女生锻炼习惯略好。(2)控制源与生活习惯相关显著,内控性与生活习惯总体有显著正相关,与其4个维度(饮食、作息、锻炼习惯及不良习惯)均有0.25以上显著正相关,运气、有势力的他人与生活习惯总体及各维度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控制源 生活习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林业史学发展史研究述论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文涛 严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0291-10293,共3页
介绍了中国林业史、中国林业史学、中国林业史学发展史等相关概念,分析了中国林业史学发展史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且指出只有把握林业史学发展史的基本脉络,才能找到林业史学的努力方向,进而促进林业史学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中国林业史 林业史学 发展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汉藏大学生环境关心的跨文化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建平 刘贤伟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2-116,124,共6页
采用环境关心量表(ECS)和自我中包含自然量表(INS)对613名蒙汉藏大学生进行测试,以探讨蒙汉藏大学生在环境关心的结构,并检验大学生环境关心上存在的民族、性别以及城乡差异。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环境关心的三因素模型存在于蒙汉藏大学生... 采用环境关心量表(ECS)和自我中包含自然量表(INS)对613名蒙汉藏大学生进行测试,以探讨蒙汉藏大学生在环境关心的结构,并检验大学生环境关心上存在的民族、性别以及城乡差异。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环境关心的三因素模型存在于蒙汉藏大学生中;INS得分与ECS及其分量表得分显著正相关;被试在INS、ECS及其分量表上的得分存在显著的民族和城乡差异,在ECS得分上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研究结论有力地证明了环境关心三因素结构的跨文化一致性,并检验了民族、性别和城乡差异对于环境关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环境关心 跨文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性教育模式的思考--禁欲型性教育与综合型性教育之辩 被引量:18
15
作者 方刚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2-75,67,共5页
浙江大学首办"守贞课"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与争论,这其实反映了"综合型性教育"与"禁欲型性教育"两种性教育理念的冲突。这两种性教育模式在美国也处于长期争论中,后者近年更是努力将其教育理念向全世界推广... 浙江大学首办"守贞课"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与争论,这其实反映了"综合型性教育"与"禁欲型性教育"两种性教育理念的冲突。这两种性教育模式在美国也处于长期争论中,后者近年更是努力将其教育理念向全世界推广,包括中国。本文介绍并比较了两种性教育模式的异同。主张通过综合性教育,向学生呈现全面的性信息,包括被掩盖的性信息,进行性的安全教育,从而鼓励学生正视性,接受美好的性、负责任的性、自主的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型性教育 禁欲型性教育 守贞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学视角下的儿童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理论、路径与干预
16
作者 王博晨 金灿灿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6-107,共12页
在全球生态危机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双重挑战的背景下,生态文明教育作为我国“五位一体”战略的重要实践,逐渐从知识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成为促进青少年心理成长的潜在路径。在理论层面,心理学视角下的生态文明教育可从自然互动与个... 在全球生态危机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双重挑战的背景下,生态文明教育作为我国“五位一体”战略的重要实践,逐渐从知识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成为促进青少年心理成长的潜在路径。在理论层面,心理学视角下的生态文明教育可从自然互动与个体发展双重视角阐释。自然互动视角下,亲生物假说、压力减少理论与注意恢复理论共同支持自然联结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个体发展视角下,认知发展理论、社会文化理论和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则强调生态认知、生态价值观与生态自我身份的共生性。在实践层面,其作用路径体现为认知途径的系统思维培养、情感途径的自然共情内化,以及行为途径的亲环境习惯塑造。基于此,本研究倡导家校社协同的生态文明教育干预框架。家庭以自然体验建立情感联结,学校通过系统课程融合生态与心理健康教育,社区以实践项目强化行为转化。该框架旨在实现儿童青少年生态文明素养与心理成长的双向赋能,为中国特色生态文明教育模式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青少年 生态文明教育 心理健康 心理成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善、宽容与平等:和谐社会的伦理基础 被引量:9
17
作者 周国文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8-32,共5页
和谐社会的伦理基础是和谐社会的基石所在。尽管它并不是一个制度化的规则系统,但它却是一个力图维护民主、创造自由与保障秩序的规则系统的道德前提条件。和谐必须符合伦理要求,在社会道德关系中寻求协调的可能。在其价值内涵上,它包... 和谐社会的伦理基础是和谐社会的基石所在。尽管它并不是一个制度化的规则系统,但它却是一个力图维护民主、创造自由与保障秩序的规则系统的道德前提条件。和谐必须符合伦理要求,在社会道德关系中寻求协调的可能。在其价值内涵上,它包括政治从属于伦理的道德主义原则,公共善与个人善相兼备的共同体主义原则,尊重差异、强调宽容的多元主义原则,公民权利与义务相匹配的普遍主义原则,民主、自由与秩序相融合的平等主义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伦理基础 价值内涵 道德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现代教育改革的社会认识逻辑 被引量:3
18
作者 宋兵波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0-67,共8页
现代教育改革的社会认识逻辑是指教育改革的社会认识机理及其方法论,主要包括教育改革的社会认识路线、社会决策模式和社会行动策略。现代教育改革的已有社会认识路线主要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条,而"上... 现代教育改革的社会认识逻辑是指教育改革的社会认识机理及其方法论,主要包括教育改革的社会认识路线、社会决策模式和社会行动策略。现代教育改革的已有社会认识路线主要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条,而"上下结合"的认识路线是未来教育改革认识路线的逻辑发展;现代教育改革的社会决策模式主要有"草根式"与"精英式"两种基本模式,未来教育改革决策的发展方向是从"利益分割"走向"利益多赢";现代教育改革的社会行动策略包含微观与宏观两个基本维度,在实现微观的"静悄悄的教室革命"和宏观的"轰轰烈烈的行动建构"过程中,必将走向"个人行动"与"国家意志"的有机统一。因此,遵循现代教育改革的社会认识逻辑,未来教育改革需要在合理、规范的教育价值引导的基础上,建立良性的教育评价机制,在培育和谐、合作、互动的教育改革文化的过程中,营造良性的社会理解基础,在多元利益主体协商与对话的前提下,建立合理的教育决策平台,在多元社会立场不断融合的背景下,营造教育改革的良性社会舆论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改革 社会认识 认识路线 决策模式 行动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友爱”到“友善”——儒家友德与社会“个体化”的道德问题救治 被引量:3
19
作者 揭芳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0-46,共7页
儒家友德对于救治社会的个体化带来的个体人际冷漠、社会疏离、身心失衡等道德问题乃一剂良方。它鼓励个体将他者视为生活中的伙伴,以友善互助为基准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强调个体在关注自我的同时需兼顾社会公义,要以社会规范为普遍的... 儒家友德对于救治社会的个体化带来的个体人际冷漠、社会疏离、身心失衡等道德问题乃一剂良方。它鼓励个体将他者视为生活中的伙伴,以友善互助为基准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强调个体在关注自我的同时需兼顾社会公义,要以社会规范为普遍的价值标准,尊重公共利益;主张个体应积极借助他者的力量,与他者互相激励和引导以追求高尚的人生境界。上述理念实效的产生还需以对儒家友德的现代转化为基础,该转化主要表现为从"友爱"到"友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 儒家友德 道德问题 友爱 友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善念测量范式的本土化探索及信效度检验 被引量:1
20
作者 田一 王莉 +1 位作者 许燕 焦丽颖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0-96,共7页
社会善念是一种个体所具备的良好品质,在人际互动情境中表现为:能感知他人状态、尊重对方选择,同时愿意做出选择权的让渡。其测量范式源于笔选择范式,研究以经典社会善念测量范式为基础,从物品处理、偏好控制、稀缺刺激三个方面,探索本... 社会善念是一种个体所具备的良好品质,在人际互动情境中表现为:能感知他人状态、尊重对方选择,同时愿意做出选择权的让渡。其测量范式源于笔选择范式,研究以经典社会善念测量范式为基础,从物品处理、偏好控制、稀缺刺激三个方面,探索本土化社会善念测量范式。结果表明,最终形成的社会善念测量范式三具有良好的信效度,为社会善念的跨文化测量和研究起到奠基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善念测量范式 本土化 信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