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猪种群遗传结构初步分析
1
作者 唐小澄 杨婧 +4 位作者 董艳民 张洪亮 沈延京 王小萌 鲍伟东 《兽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5-355,共11页
随着北京市自然生态环境逐渐改善,野猪(Sus scrofa)的种群数量不断增长,造成局部危害,对野猪种群遗传结构进行监测有助于制定种群长期防控管理措施。本研究使用非损伤采样和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对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猪种群的性... 随着北京市自然生态环境逐渐改善,野猪(Sus scrofa)的种群数量不断增长,造成局部危害,对野猪种群遗传结构进行监测有助于制定种群长期防控管理措施。本研究使用非损伤采样和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对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猪种群的性别结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距离进行分析,了解种群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88份疑似野猪粪便样品鉴定出42只个体,其中35只雌性、7只雄性,雌雄性比为5∶1。种群遗传多态信息含量(PIC)在0.55~0.81之间,平均为0.71,具有适中的遗传多样性。基于微卫星位点间的遗传距离构建进化树,42只个体呈现3个分支,聚类分析结果也显示出该种群个体按照3个遗传支系进行聚类的现象。总体上,松山地区的野猪群体在遗传结构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分离,但并未到达明显分化的程度,仍属于一个种群。对近交系数的分析显示,松山野猪种群总体呈现中度近交状态,将对种群发展产生一定抑制作用。本研究为了解北京地区野猪种群的遗传结构提供了基础资料,对于分析该地区野猪的种群密度变化和预测种群发展趋势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猪 非损伤性取样 微卫星分子标记 种群遗传多样性 保护区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分布及物种组成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沐先运 何理 +2 位作者 吴记贵 蒋万杰 张志翔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4-101,共8页
采取踏查、样方和样线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野生种子植物的分布状况,并对其种类组成和分布区类型进行了分析。调查结果显示:该保护区内共有野生种子植物92科382属721种,其中,裸子植物3科4属5种、被子植... 采取踏查、样方和样线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野生种子植物的分布状况,并对其种类组成和分布区类型进行了分析。调查结果显示:该保护区内共有野生种子植物92科382属721种,其中,裸子植物3科4属5种、被子植物89科378属716种;被子植物中包含双子叶植物78科298属569种和单子叶植物11科80属147种。含20种或20种以上的科有7个,包含的属、种数量均占该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属、种总数的40%以上,优势科现象明显;含1种和含2-4种的属分别有235和128个,具有绝对优势。该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可分为8个,除世界广布科外,以泛热带分布型科和北温带分布型科为主;属的分布区类型可分为15个,以北温带分布型属为主,热带性质属与温带性质属的数量比为0.20。该保护区内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种、北京市重点保护野生植物52种,其中包含兰科(Orchidaceae)植物14属18种以及数量极少的丁香叶忍冬(LoniceraoblataK.S.HaoexP.S.HsuetH.J.Wang)和北京市特有植物北京水毛茛(BatrachiumpekinenseL.Liou);该保护区内还有7种具有入侵倾向的外来植物。此外,还有北京新记录植物3种,分别为柳叶野豌豆也Viciavenosa(Willd.exLink)Maxim.页、北方红门兰(OrchisroborowskiiMaxim.)和廻旋扁蕾也Gentianopsiscontorta(Royle)Ma页。研究结果表明:该保护区的野生种子植物区系具有典型的温带性质并有一定的过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种子植物 种类组成 地理成分 植物多样性 新记录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多样性及其保护评价 被引量:20
3
作者 李南岍 吴记贵 +2 位作者 蒋万杰 沐先运 程瑾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10-516,共7页
选取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兰科植物多样性调查和分析,评估其保护现状。松山共有兰科植物12属18种,其中北方盔花兰为北京新记录种。在生活型方面,以地生兰为主,计14种(77.78%),腐生兰4种(22.22%);在分布区类型方面,属的区系成分... 选取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兰科植物多样性调查和分析,评估其保护现状。松山共有兰科植物12属18种,其中北方盔花兰为北京新记录种。在生活型方面,以地生兰为主,计14种(77.78%),腐生兰4种(22.22%);在分布区类型方面,属的区系成分以北温带分布为主(6属,50.00%),兼有旧世界温带分布(3属,25.00%)、世界分布(2属,16.67%)和旧世界热带分布(1属,8.33%);种的区系成分以东亚分布为主(9种,50.00%),兼有旧世界温带分布(5种,27.78%)和北温带分布(4种,22.22%)。松山兰科植物集中分布于北沟和小海坨山。通过综合分析松山兰科植物保护现状,提出生境评估、种群动态监测、建立迁地保护资源圃和加大宣传等都是切实加强兰科植物保护工作的可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科植物 多样性 区系 保护 松山国家自然保护区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 被引量:10
4
作者 马亮 赵玉泽 +5 位作者 高云 蔡天龙 王楠 隋金玲 吴记贵 蒋万杰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07-310,共4页
2009~2010年对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类进行了4次调查,调查到两栖爬行类11种,隶属于2目7科。古北界10种,东洋界1种。对比1991年的调查结果,此次调查未发现丽斑麻蜥、赤链蛇、红点锦蛇、团花锦蛇、双斑锦蛇、虎斑颈槽蛇6种... 2009~2010年对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类进行了4次调查,调查到两栖爬行类11种,隶属于2目7科。古北界10种,东洋界1种。对比1991年的调查结果,此次调查未发现丽斑麻蜥、赤链蛇、红点锦蛇、团花锦蛇、双斑锦蛇、虎斑颈槽蛇6种爬行类。草地生境两栖爬行类物种多样性最高。中国林蛙(主要分布于溪流)和山地麻蜥(主要分布于岩壁)分别是种群数量最多的两栖类和爬行类物种。在保护实践中可优先保护两栖爬行类物种多样性较高的关键区域,以提高保护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动物 爬行动物 多样性 生境 松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鼠类群落多样性与结构变动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齐磊 胡德夫 +5 位作者 丁长青 隋金玲 张东 杨亮 吴记贵 蒋万杰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81-185,共5页
啮齿动物是哺乳动物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在自然界中啮齿动物是一些食肉动物的主要食物来源,是陆地上许多类型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国内外对啮齿类群落的研究已有很多报道(张知彬等,2001;武晓东... 啮齿动物是哺乳动物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在自然界中啮齿动物是一些食肉动物的主要食物来源,是陆地上许多类型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国内外对啮齿类群落的研究已有很多报道(张知彬等,2001;武晓东等,1999;2000;杨扬等,2008;周旭东等,2004;Aragon et al.,2009;Courtalon et al.,2010;Tibault etal.,2010)。组成群落的各个物种随气候、小生境和食物的变化,它们种群数量和生活史性状等各因子便会变化。由此群落的物种组成、空间结构、多样性和种间关系等,也随时间而变化(曾宗永,19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啮齿动物 群落结构 群落多样性 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红外相机调查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物种 被引量:106
6
作者 刘芳 李迪强 吴记贵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30-739,共10页
红外相机是监测野生动物的有效工具,目前广泛用于兽类资源调查以及动物损害、鸟巢生态学、种群评估、行为生态学等研究领域。为了调查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于2010年5—12月采用红外相机进行系统调查,在210个位点放置了... 红外相机是监测野生动物的有效工具,目前广泛用于兽类资源调查以及动物损害、鸟巢生态学、种群评估、行为生态学等研究领域。为了调查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于2010年5—12月采用红外相机进行系统调查,在210个位点放置了红外相机,每台相机在每个地点上放置一个月。研究期间共拍摄到照片2203张,其中73%为兽类,12%为鸟类,13%为工作人员,2%为其它人员。共鉴定出17种兽类(分属5目10科)以及36种鸟类(分属5目17科)。兽类中拍摄率最高的前5种动物分别是岩松鼠(Sciurotamias davidianus)、猪獾(Arctonyx collaris)、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狗獾(Meles meles)和貉(Nyctereutes procyonoides),鸟类中拍摄率最高的前5种动物分别是紫啸鸫(Myophonus caeruleus)、雉鸡(Phasianus colchicus)、松鸦(Garrulus glandarius)、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和宝兴歌鸫(Turdus mupinensis)。红外相机在不同海拔、不同植被类型以及不同月份所拍摄动物的拍摄率不同:在1000—1400m的海拔段,拍摄率显著高于低海拔(600—1000m)以及中高海拔(1400—1700m);在阔叶林中的拍摄率最高,在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灌丛中的拍摄率相似;秋季(8—10月)拍摄率较高,夏季(6—7月)次之,冬季(11—12月)最低。红外相机拍摄到的累积物种数与相机放置的时间成上升曲线,但曲线的增长速率逐渐变缓。研究表明红外相机适合于调查和监测大中型兽类和部分鸟类,所采集的动物数据以及拍摄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将为保护区的监测、科研和环境教育提供资料。讨论了应用红外相机调查和监测野生动物的技术细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 监测 兽类 鸟类 松山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线路周边野生动物分布规律 被引量:7
7
作者 沈洁滢 崔国发 +4 位作者 刘润泽 曲宏 黄三祥 吴记贵 范雅倩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1-80,共10页
利用红外相机对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线路周边野生动物分布规律进行调查。于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在20个位点布设红外相机,拍摄到有效照片1 558张,共鉴定出物种35种,其中兽类12种、鸟类23种。兽类中拍摄率最高的前4种分别为... 利用红外相机对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线路周边野生动物分布规律进行调查。于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在20个位点布设红外相机,拍摄到有效照片1 558张,共鉴定出物种35种,其中兽类12种、鸟类23种。兽类中拍摄率最高的前4种分别为岩松鼠、猪獾、狗獾、豹猫,鸟类中拍摄率最高的前4种分别为雉鸡、红嘴蓝鹊、斑鸫、紫啸鸫。拍摄到危险野生动物野猪9次,且多在傍晚和夜间,基本不会对白天活动的游客安全构成威胁,但对露营的游客构成潜在危险。红外相机在不同海拔区间以及不同月份的拍摄率不同,低海拔拍摄率高于中海拔和高海拔拍摄率;9月份拍摄率最高,达到53.64%,12月份最低,为3.71%。另外,不同野生动物在每日不同时间段的出现频率不同。表明野生动物在旅游路线周边的空间和时间上具有一定分布规律。本研究对红外相机监测旅游线路周边野生动物资源的实际意义进行了讨论,同时有助于保障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旅游安全,提高防控预警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 旅游线路 兽类 鸟类 监测 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兽类活动节律初步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张源笙 蒋健 +4 位作者 蒋万杰 王丹 范雅倩 汤小明 鲍伟东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60-467,共8页
在动物行为生态学研究中,了解动物的活动节律是分析其生存策略的重要前提。基于2013年3月—2014年2月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监测资料,通过相对丰富度指数分析10种最常见兽类的季节性节律和日活动节律。结果显示:(1)岩松鼠Sci... 在动物行为生态学研究中,了解动物的活动节律是分析其生存策略的重要前提。基于2013年3月—2014年2月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监测资料,通过相对丰富度指数分析10种最常见兽类的季节性节律和日活动节律。结果显示:(1)岩松鼠Sciurotamias davidianus、北花松鼠Tamias sibiricus、亚洲狗獾Meles leucurus、猪獾Arctonyx collaris、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和貉Nyctereutes procyonoides在夏季活动最频繁,果子狸Paguma larvata、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和野猪Sus scrofa在秋季活动最频繁。通过分析松鼠的年活动节律,推测其可能为2013年11月人为放生至保护区的新物种。(2)果子狸、中华斑羚、猪獾、豹猫和野猪为典型的夜行性动物,北花松鼠、松鼠Sciurus vulgaris和岩松鼠为昼行性动物。(3)依据兽类探测红外相机的行为表现,发现不同种类动物对红外相机产生了回避或受到吸引的行为。研究表明,红外相机是一种长期监测林地兽类活动节律的有效技术手段,可为制定区域性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类 季节性节律 日活动节律 相对丰富度 红外相机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调查的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哺乳动物分布和日活动节律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蒋健 巨龙飞 +3 位作者 范雅倩 张洪亮 宋泽 鲍伟东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74-382,共9页
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围被规划建设为2022年冬季奥运会高山滑雪中心,为了解场地建设施工对野生动物产生的干扰影响,2017年借助红外相机技术对保护区主要哺乳动物分布与种群相对数量本底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99个红外相机位点拍... 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围被规划建设为2022年冬季奥运会高山滑雪中心,为了解场地建设施工对野生动物产生的干扰影响,2017年借助红外相机技术对保护区主要哺乳动物分布与种群相对数量本底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99个红外相机位点拍摄到哺乳动物3目10科14种,在新划入保护区的玉渡山区域发现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扩大了这一珍稀物种的栖息地范围。野猪Sus scrofa的分布仍以松山区域居多,与潜在食物来源丰富有关。猪獾Arctonyx collaris的分布与相对数量(RAI=6.88)高于狗獾Meles leucurus(RAI=2.48)。黄鼬Mustela sibirica和蒙古兔Lepus tolai的相对多度指数偏低,显示种群数量较少。通过与2013年的调查数据进行日活动节律叠加分析,发现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狗獾、猪獾、野猪、北花松鼠Tamias sibiricus、岩松鼠Sciurotamias davidianus的日活动节律具有显著差异(P<0.01),表明冬奥会场地建设对野生动物的行为节律产生了影响。本次调查对主要哺乳动物种类进行了监测,为后续开展长期跟踪,评估冬奥会场地施工和场馆运营产生的影响提供了本底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2年冬季奥运会 相对多度指数 日活动节律 有蹄类动物 捕食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下鸟类和兽类多样性动态监测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源笙 蒋万杰 +4 位作者 蒋健 王丹 吴记贵 刘芳茗 鲍伟东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67-375,共9页
明确生物多样性动态和变化趋势是制定有效保护措施的基本出发点,2013年3月~2014年2月,在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布设64台红外相机,对林下鸟类和大中型兽类多样性进行连续监测,并与以往研究进行对比。本次调查累积相机日14 930 d,获得... 明确生物多样性动态和变化趋势是制定有效保护措施的基本出发点,2013年3月~2014年2月,在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布设64台红外相机,对林下鸟类和大中型兽类多样性进行连续监测,并与以往研究进行对比。本次调查累积相机日14 930 d,获得独立有效照片3 293组,有效视频3746 s。记录到鸟类7目17科47种,兽类5目10科14种,含5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较以往红外相机监测新发现鸟类21种分属12科,新增6科;新增兽类2种分属2科。不同海拔、植被类型以及功能区的相对丰富度存在一定差异,相对丰富度最高区域分别为:低海拔段(700~800 m)(31.21),阔叶林(24.37)以及核心区(26.39)。所监测鸟类种数和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性季节差异,而兽类均不显著。本研究监测结果表明,红外相机所发现的物种多样性仍在增加,是一种有效的长期监测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松山 物种多样性 季节差异 红外相机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健康经营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蒋万杰 杜连海 +1 位作者 吴记贵 李黎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82-984,1042,共4页
应用森林健康经营理论,分析得出威胁松山保护区森林健康的林业有害生物、森林火灾、森林组成以及林分结构不合理、森林管理粗放、森林营养循环受阻、土壤地力下降、风折雪压、森林旅游压力8种主要因素,提出了保护和恢复松山保护区森林... 应用森林健康经营理论,分析得出威胁松山保护区森林健康的林业有害生物、森林火灾、森林组成以及林分结构不合理、森林管理粗放、森林营养循环受阻、土壤地力下降、风折雪压、森林旅游压力8种主要因素,提出了保护和恢复松山保护区森林资源的目标与原则。结果表明,松山保护区应构建以生物多样性为主导功能的森林健康示范区经营,采用地带性森林植被保护、近自然化森林健康目标树经营、森林火险管理、林业有害生物监测与防治、森林生态系统修复5种森林健康经营模式;通过森林健康示范区内监测样地数据,结合所构建的具体经营模式,构建了保护区森林健康示范区各小班经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山保护区 森林健康 经营目标与原则 经营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S技术的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业务管理系统设计 被引量:3
12
作者 冯阳 夏照华 +1 位作者 蒋万杰 李瑞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2期180-182,共3页
运用交叉定位、逻辑查询、空间分析及空间数据库匹配等3S技术,建立基于3S技术的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业务管理系统,实现了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管理、森林资源管理与评价、森林保护管理、林权管理、林业工程与科研项目管理等核心业... 运用交叉定位、逻辑查询、空间分析及空间数据库匹配等3S技术,建立基于3S技术的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业务管理系统,实现了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管理、森林资源管理与评价、森林保护管理、林权管理、林业工程与科研项目管理等核心业务信息化管理,可为保护区规划与建设提供辅助决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S技术 松山保护区 核心业务 系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中型捕食动物的食物构成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范雅倩 杨婧 +4 位作者 张洪亮 蒋健 蒋万杰 唐书培 鲍伟东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9-62,共4页
明确同一栖息地内捕食动物的食物组成,是理解动物种间共存、群落发展趋势和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稳定的重要基础。2017年采用样线法收集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食肉动物粪便样品101份,以食物残留物出现频率法对亚洲狗獾、貉和豹猫进行... 明确同一栖息地内捕食动物的食物组成,是理解动物种间共存、群落发展趋势和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稳定的重要基础。2017年采用样线法收集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食肉动物粪便样品101份,以食物残留物出现频率法对亚洲狗獾、貉和豹猫进行了食物构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种捕食者主要取食小型哺乳类动物,其中,鼠类出现率为56.7%,鸟类出现率为12.7%。亚洲狗獾以取食林姬鼠(38.9%)和田鼠(16.7%)较多,貉与豹猫的食物构成相似,但豹猫的猎物中鸟类(25.7%)较多。通过比较3种捕食动物的食物生态位重叠度和生态位宽度,发现彼此之间竞争较强,但在主要食物上出现分离,由此讨论3种捕食动物的种间共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狗獾 豹猫 食物生态位 种间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典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5
14
作者 赵娜 鲁绍伟 +2 位作者 李少宁 吴记贵 范雅倩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120-2128,共9页
基于2017年对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6种典型植物群落物种调查数据,选取α、β多样性指数描述植物群落乔、灌、草本层植被多样性特征,分析影响植物群落多样性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共有40科58属75种植物种;主要乔木优势种为油松(... 基于2017年对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6种典型植物群落物种调查数据,选取α、β多样性指数描述植物群落乔、灌、草本层植被多样性特征,分析影响植物群落多样性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共有40科58属75种植物种;主要乔木优势种为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和山杨(Populus davidiana);灌木层优势种为土庄绣线菊(Spiraea pubescens Turcz.)和扁担杆(Grewia biloba G.Don);林下草本多以菊科植物(Compositae)为主。(2)不同植物生长型间Shannon-Wiener多样性与丰富度指数排序均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随着山体高度的增加,林下草本α多样性指数增大,草本物种丰富度、均匀度都对其α多样性影响较大。(3)分析从山底到山顶草本β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趋势发现,草本共有种经历先减少后增加,物种替代率则呈先增大后降低的变化模式。研究认为,在今后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过程中,需按照自然演替规律,综合考虑冠层物种组成与结构、微地形的调控作用,制定合理可行的保护经验和技术,为森林群落多样性保护及其生态功能的发挥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物种多样性 森林群落 Α多样性 Β多样性 松山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现状与保护对策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李黎立 蒋万杰 +2 位作者 吴记贵 杜连海 刘桂林 《林业调查规划》 2008年第5期51-54,共4页
采用系统调查法与走访相结合的方法全面调查了松山自然保护的生物资源以及社区居民生产活动、旅游、教学实习与科学考察等对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区内自然环境类型多样,物种资源丰富,但由于近几年来自然和人类的双重作用,... 采用系统调查法与走访相结合的方法全面调查了松山自然保护的生物资源以及社区居民生产活动、旅游、教学实习与科学考察等对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区内自然环境类型多样,物种资源丰富,但由于近几年来自然和人类的双重作用,生态环境逐渐退化,生物多样性种类数量锐减.文章分析了目前保护区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因素,提出了今后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威胁因素 保护对策 松山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及在园林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蒋万杰 吴记贵 +2 位作者 李黎立 杜连海 刘桂林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50-57,共8页
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比较丰富,通过野外调查统计,目前已查明的有60科189种。根据植物的观赏用途,将松山野生观赏植物分为5类:观花植物、观果植物、观枝叶植物、垂直绿化植物和地被植物。本文作者简要叙述了部分常见种类... 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比较丰富,通过野外调查统计,目前已查明的有60科189种。根据植物的观赏用途,将松山野生观赏植物分为5类:观花植物、观果植物、观枝叶植物、垂直绿化植物和地被植物。本文作者简要叙述了部分常见种类的生境及园林用途,并对松山新发现的6种观赏植物:细叶白头翁、叉歧繁缕、球果黄堇、笔龙胆、斑种草、丁香叶忍冬进行了形态特征的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植物 资源 应用 松山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次生林主要乔木地上碳储量及其分布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黎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5期1417-1420,共4页
以松山自然保护区次生林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2007年松山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的17个标准地的调查数据,就其中7种主要乔木(DBH≥4 cm)的地上碳储量及其伴随径级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①地上碳储量大小排列为蒙古栎(35 ... 以松山自然保护区次生林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2007年松山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的17个标准地的调查数据,就其中7种主要乔木(DBH≥4 cm)的地上碳储量及其伴随径级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①地上碳储量大小排列为蒙古栎(35 714.715 8 kg/hm2)>油松(30 008.855 0 kg/hm2)>山杨(24 376.778 9 kg/hm2)>桦树(17 620.661 2 kg/hm2)>五角枫(7 985.442 5kg/hm2)>椴树(5 284.802 6 kg/hm2)>核桃楸(3 448.376 7 kg/hm2);②在地上碳储量径阶分布方面,蒙古栎、山杨、油松、桦树区别于其他3种阔叶树,碳储量变化剧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词生物量 碳储量 径级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康养区空气负氧离子与环境因素相关性研究——以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月娟 袁庆叶 +3 位作者 刘艺芳 卢雪 张云苓 安菁 《林业科技》 2023年第1期52-57,共6页
以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内2020年空气负氧离子浓度以及环境因素为研究对象,采用Origin软件运用线性拟合天气状况与负氧离子浓度的相关性,分析各因素对于空气中负氧离子浓度的影响关系。呈正相关的参数包括温度、相对湿度、光合有效辐射以... 以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内2020年空气负氧离子浓度以及环境因素为研究对象,采用Origin软件运用线性拟合天气状况与负氧离子浓度的相关性,分析各因素对于空气中负氧离子浓度的影响关系。呈正相关的参数包括温度、相对湿度、光合有效辐射以及NDVI。呈负相关参数包括:大气压、风速以及空气污染物(包括NO、NO2以及SO2)。未呈现明显相关性的参数为颗粒物PM2.5浓度以及PM10浓度。通过各参数对于负氧离子浓度影响关系以及空气中负氧离子形成机理,分析空气中的气体离子化、附着、聚集等化学反应对于负离子浓度的影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环境 相关性分析 气象参数 空气污染物 形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适宜森林疗养期研究
19
作者 张月娟 袁庆叶 +2 位作者 刘艺芳 张云苓 安菁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64-72,共9页
森林疗养是在森林中开展疗养活动,达到促进身体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为了能够为森林疗养提供必要的疗养环境数据支持,以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内森林疗养基地4-10月的温度、湿度、风速、氮氧化物、SO_(2)以及空气颗粒物含量等数据... 森林疗养是在森林中开展疗养活动,达到促进身体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为了能够为森林疗养提供必要的疗养环境数据支持,以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内森林疗养基地4-10月的温度、湿度、风速、氮氧化物、SO_(2)以及空气颗粒物含量等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Origin软件绘制参数变化特征图,结果表明,5月中下旬至9月中旬期间,林区内天气状况以及空气质量大多数日期都能够满足一级林区指标,适宜开展森林疗养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环境 舒适度指数 环境质量 森林疗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松山保护区油松健康标准评价体系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金星 孙宾 +5 位作者 聂立水 吴记贵 蒋万杰 范雅倩 高培鑫 朱嘉磊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7期47-51,共5页
为了建立一套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内天然油松形态学健康标准评价体系,在试验区内随机选择50株天然油松,在健康、亚健康、不健康生态学指标的基础上,通过外观诊断指标、生长指标对其观测,研究生态学指标与形态指标的关系,进而从形态... 为了建立一套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内天然油松形态学健康标准评价体系,在试验区内随机选择50株天然油松,在健康、亚健康、不健康生态学指标的基础上,通过外观诊断指标、生长指标对其观测,研究生态学指标与形态指标的关系,进而从形态学指标体系对油松健康标准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以油松形态学外观诊断的健康油松表现为主干挺拔,倾斜度小,长势优良,冠幅发达,松针颜色翠绿,枯枝较少;亚健康油松表现为主干有稍微倾斜,长势良好,冠幅基本发达,松针颜色有部分泛黄,有部分枯枝、断枝;不健康油松表现为主干有大幅度倾斜,没有明显长势,树冠稀疏,松针颜色或发黄,枯枝、断枝比较多。(2)以油松形态学生长指标评价的健康油松其树叶生物量/树干生物量在60%以上,2年生松针存留多,2年生松针长度在8cm以上;亚健康油松其树叶生物量/树干生物量在50%~60%之间,2年生松针存留率较多,2年生松针长度在4~8cm之间;不健康油松其树叶生物量/树干生物量在50%以下,2年生松针存留率少,2年生松针长度在4cm以下,甚至其没有2年生松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形态学指标 外观诊断指标 生长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