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玻璃纤维-钢板增强复合材料电池包上盖性能研究
1
作者 王居闯 曹清林 +2 位作者 邱睿 任明伟 郭平安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3-152,共10页
为减轻车身重量,对金属电池包上盖进行玻璃纤维复合材料轻量化设计。采用黑阻燃玻璃纤维方格布预浸料和DP590钢板一体模压成型工艺,通过试验及微观分析优选酸碱清洗、喷砂、电泳涂层处理为钢板改性最优方案。对于总厚度为1.5 mm的玻璃纤... 为减轻车身重量,对金属电池包上盖进行玻璃纤维复合材料轻量化设计。采用黑阻燃玻璃纤维方格布预浸料和DP590钢板一体模压成型工艺,通过试验及微观分析优选酸碱清洗、喷砂、电泳涂层处理为钢板改性最优方案。对于总厚度为1.5 mm的玻璃纤维-钢板增强复合材料设计9组正交试验,采用仿真分析与试验测试,分别对9组不同的玻璃纤维-钢板增强复合材料进行弯曲、拉伸仿真分析和测试试验,得到了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两种方法的最大相对偏差为1.49%,仿真结果可靠。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极差分析,确定了使结合强度达到最佳的工艺参数组合,即模具温度为150℃,模压压力为12 MPa,钢板厚度为0.8 mm,钢板复合材料结构为1+1。试验样件的剥离强度、吸水性、阻燃、热变形温度、耐电压均满足设计要求,并且减重39.4%,满足轻量化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包 玻璃纤维 钢板 轻量化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合材料湿法模压工艺的快速固化树脂体系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任罡 闫志 +2 位作者 范广宏 郑天晓 马洪英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65-268,共4页
以适用于湿法模压工艺的快速固化环氧树脂体系为研究目标,研究了以改性胺类为主体的环氧固化体系特性。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试树脂体系的热性能,凝胶化时间测试仪确定树脂体系的固化时间,万能材料试验机表征树脂体系的力学性能,... 以适用于湿法模压工艺的快速固化环氧树脂体系为研究目标,研究了以改性胺类为主体的环氧固化体系特性。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试树脂体系的热性能,凝胶化时间测试仪确定树脂体系的固化时间,万能材料试验机表征树脂体系的力学性能,最后确定了快速固化树脂体系最佳的配比参数和浇注体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20%的固化剂用量和120℃的固化温度下,凝胶化时间达到48s,可以在5min左右完成固化,固化度达98%,拉伸强度达到63MPa,相比常规树脂体系和国内产品均有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快速固化 湿法模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的尺寸对碳纤维/环氧树脂湿热界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任明伟 自雅娴 +5 位作者 张莹 周玉敬 邱虹 刘刚 白华 胡晓兰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08-216,共9页
通过Hummers法获得两种尺寸的氧化石墨烯(GO),利用模压成型制备GO改性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GO/CF/EP),并对复合材料进行湿热处理,利用层间剪切性能、动态热机械性能和微观形貌分析室温干态和湿热处理后复合材料的改性效果。结果... 通过Hummers法获得两种尺寸的氧化石墨烯(GO),利用模压成型制备GO改性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GO/CF/EP),并对复合材料进行湿热处理,利用层间剪切性能、动态热机械性能和微观形貌分析室温干态和湿热处理后复合材料的改性效果。结果表明:GO对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和玻璃化转变温度均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室温干态时两种尺寸GO对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的改善效果基本相同;随GO含量增加,小尺寸GO使复合材料的湿热层间剪切强度下降更快,GO含量为0.1%(质量分数,下同)时对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性能改善作用较好,而GO含量为0.2%时对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改善更好。随GO含量增加,GO-EP复合树脂基体的放热峰向低温移动,小尺寸GO使复合树脂的凝胶时间变短。微观形貌分析表明,GO的存在有利于增加复合材料破坏时的裂纹扩散路径,从而更有助于材料耗散裂纹尖端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碳纤维 环氧树脂 界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