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频时变负载下大规模离散系统的双层滑模控制研究
1
作者 贾存德 孔祥东 +5 位作者 李韶光 李俊飞 张钧勇 冯俊学 艾超 姜文光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11-922,共12页
针对负载高频突变下旋挖钻机钻进过程中大规模离散高阶系统控制的鲁棒性不足,采用分布控制思想提出了一种双层滑模耦合控制(DLSMC)策略。对于加压力的控制,与传统PID、自适应控制相比,所提滑模控制方案响应速度更快,误差更小。在整机试... 针对负载高频突变下旋挖钻机钻进过程中大规模离散高阶系统控制的鲁棒性不足,采用分布控制思想提出了一种双层滑模耦合控制(DLSMC)策略。对于加压力的控制,与传统PID、自适应控制相比,所提滑模控制方案响应速度更快,误差更小。在整机试验中选取地质条件类似的相邻两桩孔,对比研究主机在有无控制器时的钻进情况,结果表明,无控制器介入的主机在钻进期间出现约15次动力头转速降为0的情况,扭矩出现10次幅度约为100 kN·m的波动,出现3次卡钻现象,而有控制器介入的主机动力头转速、扭矩相对平稳,无卡钻现象出现,验证了防卡钻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为整机智能化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挖钻机 钻进稳定控制 自适应滑模 输入输出反馈线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孪生的国产五轴数控机床虚拟调试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2
作者 刘国强 段明皞 +3 位作者 王堃宇 王继航 张南 赵南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17,22,共6页
针对国产五轴数控机床,深入研究了基于数字孪生的虚拟调试关键技术,该技术将机床状态监测、网络通信、传感器检测及信息处理技术紧密融合,成功构建了一个与物理机床在外形、运行逻辑及数据层面高度一致的虚拟模型,实现了对机床特性的精... 针对国产五轴数控机床,深入研究了基于数字孪生的虚拟调试关键技术,该技术将机床状态监测、网络通信、传感器检测及信息处理技术紧密融合,成功构建了一个与物理机床在外形、运行逻辑及数据层面高度一致的虚拟模型,实现了对机床特性的精确模拟。基于这一虚拟模型,设计了一套虚拟调试系统,该系统针对机床的机械结构、控制系统、以及加工工艺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虚拟调试。该虚拟调试系统不仅拥有高精度的仿真功能,还能够有效预防潜在的干涉与碰撞,识别生产瓶颈工位,并优化加工路径。因此,在正式投产前,能及时发现并解决发现的问题,确保系统各部分均处于最佳状态并相互协调,从而大幅削减物理样机的制造与调试成本。此外,该系统集成了远程状态监控功能,能够实时捕捉机床的运行状况,为机床的持续优化与改进提供了有力支持。这一创新不仅加速了国产五轴数控机床的智能化进程,还为数控机床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产品设计优化及生产效率提升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成熟,数字孪生和虚拟调试技术有望在数控机床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五轴数控机床 数字孪生 虚拟调试 Mes Work Data Factory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弹夹芯板的有限元建模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黄志诚 王兴国 +2 位作者 吴南星 褚福磊 罗经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15-721,共7页
从有限元分析和数值模拟及实验验证的角度研究了黏弹夹芯板的频率依赖振动特性。夹芯板中间层为黏弹性材料,其刚度和阻尼的频率依赖性行为直接影响系统的模态频率和阻尼,并导致振动模式求解的复杂化。采用三阶七参数Biot模型描述黏弹性... 从有限元分析和数值模拟及实验验证的角度研究了黏弹夹芯板的频率依赖振动特性。夹芯板中间层为黏弹性材料,其刚度和阻尼的频率依赖性行为直接影响系统的模态频率和阻尼,并导致振动模式求解的复杂化。采用三阶七参数Biot模型描述黏弹性材料频率相关的黏弹性行为。开发了三层四节点28自由度的夹芯板单元,基于经典板理论和哈密顿原理建立了黏弹夹芯板的有限元动力学方程。通过引入辅助耗散坐标,将Biot模型和黏弹夹芯板的有限元动力学模型结合起来,并将其转化为常规二阶线性系统形式,极大简化了求解非线性振动特性的过程。对一边固定、另三边自由的黏弹夹芯板进行了前三阶固有频率和损耗因子的预测,并与实验结果对比。数值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吻合良好,说明所提有限元方法是正确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弹夹芯板 黏弹性材料 Biot模型 有限元法 振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模拟振动台双回路复合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任翔 栾海英 刘增元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1-132,共12页
地震模拟振动台实验是评价建筑模型抗震性能、降低地震破坏的有效方法,其中输入振动波形的高精度复现尤为关键。针对实际实验中存在的影响精度的多种因素,如驱动信号传递过程中的非线性因素,模型简化带来的误差以及实验干扰的动态变化等... 地震模拟振动台实验是评价建筑模型抗震性能、降低地震破坏的有效方法,其中输入振动波形的高精度复现尤为关键。针对实际实验中存在的影响精度的多种因素,如驱动信号传递过程中的非线性因素,模型简化带来的误差以及实验干扰的动态变化等,在传统的三参量控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和三参量控制方法相结合的复合控制策略,并引入自适应谐波消除器来解决正弦信号的谐波失真问题。通过建模仿真和振动台实验,验证了提出的控制策略在提高输出信号跟踪精度、减小波形失真度等方面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模拟振动台 三参量控制策略 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 谐波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大语言模型和预训练模型的少量语料说话人-情感语音转换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鲁超峰 陶冶 +4 位作者 文连庆 孟菲 秦修功 杜永杰 田云龙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5-822,共8页
针对很少有人将说话人转换和情感转换结合起来研究,且实际场景中的目标说话人情感语料通常很少,不足以从头训练一个强泛化性模型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大语言模型和预训练情感语音合成模型的少量语料说话人-情感语音转换(LSEVC)方法。首先... 针对很少有人将说话人转换和情感转换结合起来研究,且实际场景中的目标说话人情感语料通常很少,不足以从头训练一个强泛化性模型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大语言模型和预训练情感语音合成模型的少量语料说话人-情感语音转换(LSEVC)方法。首先,使用大语言模型生成带有所需情感标签的文本;其次,使用目标说话人语料微调预训练情感语音合成模型以嵌入目标说话人;然后,将生成的文本合成情感语音,以达到数据增强的目的;再次,使用合成语音与源目标语音共同训练说话人-情感语音转换模型;最后,为了进一步提升转换语音的说话人相似度和情感相似度,使用源目标说话人情感语音微调模型。在公共语料库和一个中文小说语料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综合考虑评价指标情感相似度平均得分(EMOS)、说话人相似度平均意见得分(SMOS)、梅尔倒谱失真(MCD)和词错误率(WER)时,所提方法优于CycleGAN-EVC、Seq2Seq-EVC-WA2和SMAL-ET2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量语料 说话人-情感语音转换 大语言模型 预训练情感语音合成模型 微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例减压阀控制器硬件性能的影响因素和优化设计
6
作者 艾超 黄科雨 +3 位作者 马德江 陈立娟 高伟 曹晓明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6-89,共14页
比例减压阀是工程机械装备液压系统的压力控制元件,其压力控制性能直接受到控制器性能的影响。以比例减压阀用控制器为研究对象,建立控制器数学模型和整阀模型。然后,分析电阻、电感、频率和占空比对控制器输出电流大小和纹波的影响。其... 比例减压阀是工程机械装备液压系统的压力控制元件,其压力控制性能直接受到控制器性能的影响。以比例减压阀用控制器为研究对象,建立控制器数学模型和整阀模型。然后,分析电阻、电感、频率和占空比对控制器输出电流大小和纹波的影响。其次,采用正交设计的方法,以电流、电流纹波为指标,综合考虑电阻、电感、PWM频率、PWM占空比等影响因素,优化设计控制器关键参数。最后,结合比例减压阀实物,验证优化后控制器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控制器优化前的误差约为2.9%,控制器优化后的误差约为2.5%。研究成果为高性能比例减压阀研制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例减压阀 控制器硬件 影响因素 正交实验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心理声学参数的变转速液压泵辐射噪声评估方法
7
作者 叶绍干 杨博 +3 位作者 徐兵 黄惠 罗经 鲍岳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20,共9页
液压泵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严重影响操作者的身心健康。为研究不同转速工况对其辐射噪声声品质的影响,基于响度、尖锐度、粗糙度与语言清晰度四项心理声学参数,构建了适用于定转速与变转速工况的液压泵声品质复合评价指标。利用半球... 液压泵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严重影响操作者的身心健康。为研究不同转速工况对其辐射噪声声品质的影响,基于响度、尖锐度、粗糙度与语言清晰度四项心理声学参数,构建了适用于定转速与变转速工况的液压泵声品质复合评价指标。利用半球面测量法,在半消声室中对液压泵进行了定转速与变转速噪声测试,分析并对比了不同工况下心理声学参数及声品质指标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转速升高,声品质复合评价指标呈波动恶化趋势;变转速变化速率对心理声学参数影响较小;定转速工况的响度、尖锐度及总声能量在高转速区间均低于在相同转速时刻的变转速工况下的值;同时液压泵声品质复合评价指标在高转速区间下呈现更强的波动性,且波动幅度随转速增大而加剧。上述研究成果为液压泵运行工况优化与噪声控制策略提供了理论支持与评价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泵 变转速 噪声评估 心理声学参数 声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伺服泵控单元热功率特性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陈革新 杨明昆 +3 位作者 冯俊学 李艳文 姚兵 艾超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7-33,共7页
电动伺服泵控单元(EPU)集永磁同步伺服电机和定量泵于一体,是电液伺服泵控系统的核心元件。高集成度、高功率密度的设计特点导致EPU的散热条件差,过高的温度会影响EPU安全性、稳定性以及寿命。建立伺服电机和定量泵损耗热功率模型,借助A... 电动伺服泵控单元(EPU)集永磁同步伺服电机和定量泵于一体,是电液伺服泵控系统的核心元件。高集成度、高功率密度的设计特点导致EPU的散热条件差,过高的温度会影响EPU安全性、稳定性以及寿命。建立伺服电机和定量泵损耗热功率模型,借助Ansoft Maxwell软件对伺服电机空载气隙磁密和空载反电动势进行分析,验证电机模型的有效性。通过Maxwell和MATLAB软件计算得到电机和定量泵在低转速不同负载下的发热功率,分析负载转矩对EPU发热的作用规律,得到伺服电机和定量泵的热功率特性。研究成果将为电液伺服泵控系统热平衡研究奠定基础,对系统设计、元件升级以及负载匹配等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伺服泵控单元(EPU) 热功率 伺服电机 定量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子动力学及振动传递路径的轴向柱塞泵振动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权凌霄 白如霞 +1 位作者 高静 卫炜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5-42,共8页
基于转子动力学及振动传递路径理论,提出一种研究高速高压轴向柱塞泵振动产生及传递的新思路。以轴向柱塞泵旋转组件、联轴器及电机旋转组件为对象,构建泵-电机组转子系统,采用转子动力学和复杂机械系统振动传递理论研究转子系统动力学... 基于转子动力学及振动传递路径理论,提出一种研究高速高压轴向柱塞泵振动产生及传递的新思路。以轴向柱塞泵旋转组件、联轴器及电机旋转组件为对象,构建泵-电机组转子系统,采用转子动力学和复杂机械系统振动传递理论研究转子系统动力学行为及声振特性演化规律。主要研究内容有:泵-电机组干转子系统动力学建模及其动力学行为分析;间隙环流作用下泵-电机组湿转子系统动力学行为分析;轴向柱塞泵机械多维振动传递机理及声振特性传播分析。预期获得的研究成果,将为揭示高速高压轴向柱塞泵振动机理,实现精准振动控制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泵-电机组转子系统 转子动力学 间隙环流 振动传递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简介
10
作者 宋学义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0-11,共2页
机械工业液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是一九八六年成立的,设在机械电子工业部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内(地址:北京市德胜门外教场口1号。电话:2012299转各分机、2024305。电报挂号:0112。邮政编码:100011)。该中心共有职工117人。
关键词 液压技术 开发中心 液压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衬底上外延横向覆盖生长单晶硅薄膜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旭光 李映雪 +1 位作者 王阳元 朱忠伶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1-7,共7页
本文论述了SOI方法之一——ELO(外延横向覆盖生长)技术的特点和工艺方案。利用射频加热卧式常压外延设备进行了系统的工艺研究,重点探讨了如何提高ELO层的质量和如何减少单晶缺陷的问题。分别在10微米和15微米宽的SiO_2条状图形上生长... 本文论述了SOI方法之一——ELO(外延横向覆盖生长)技术的特点和工艺方案。利用射频加热卧式常压外延设备进行了系统的工艺研究,重点探讨了如何提高ELO层的质量和如何减少单晶缺陷的问题。分别在10微米和15微米宽的SiO_2条状图形上生长出了硅单晶层,检测分析了ELO层的结构特性。基于ELO工艺的特点提出了利用HCl在位抛光减薄ELO层的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衬底 单晶硅薄膜 外延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液伺服阀动态特性数据处理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晓涛 张跃军 魏列江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02-106,共5页
电液伺服阀动态测试过程中,由动态缸高频振动引起的测试台架振动、现场存在变频器等设备造成的电磁干扰以及传感器电源波动等因素,均会以速度测试通道噪声的形式窜入数据采样通道,这些噪声信号幅值强弱不同且频宽很广,采用硬件滤波手段... 电液伺服阀动态测试过程中,由动态缸高频振动引起的测试台架振动、现场存在变频器等设备造成的电磁干扰以及传感器电源波动等因素,均会以速度测试通道噪声的形式窜入数据采样通道,这些噪声信号幅值强弱不同且频宽很广,采用硬件滤波手段难以有效消除,导致电液伺服阀的频率特性测量数据信噪比降低,如果不进行有效的数据滤波处理,会导致对电液伺服阀动态性能评价失效。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采用FIR和IIR滤波器双联滤波的方法,并对含有上述噪声信号的数据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的消除了非线性干扰,提高了电液伺服阀动态特性的测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液伺服阀 频率特性 干扰 FIR II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合理论的被动约束层阻尼板有限元建模及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黄志诚 王兴国 +2 位作者 吴南星 褚福磊 罗经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148-153,201,共7页
基于层合理论建立了被动约束阻尼板的有限元动力学模型。构造了一种4节点,每个节点5自由度三层板单元用于模拟基板、黏弹性阻尼层和约束层的相互作用。黏弹性材料频率依赖特性用Biot模型描述。借助辅助坐标将其引入到被动约束阻尼板的... 基于层合理论建立了被动约束阻尼板的有限元动力学模型。构造了一种4节点,每个节点5自由度三层板单元用于模拟基板、黏弹性阻尼层和约束层的相互作用。黏弹性材料频率依赖特性用Biot模型描述。借助辅助坐标将其引入到被动约束阻尼板的有限元方程中,并将其转化成常规二阶微分方程形式以简化求解过程。通过算例和实验结果作比较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有限元建模理论比较,采用层合理论,减少了结构自由度,并且具有良好的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约束层阻尼板 有限元法 黏弹性材料 层合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溢流阀溢流损耗能量回收系统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石勇 潘炜 张跃军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2-136,共5页
溢流阀作为三大液压阀之一,广泛应用于各种液压系统中,其出口一般接油箱,进口压力由用户设定;溢流阀阀口压差即为进出口压力差,压力等级越大,阀口压差损耗越大,溢流阀口的损耗压差被认为是不能降低的。研究提出一种通过在溢流阀的出口... 溢流阀作为三大液压阀之一,广泛应用于各种液压系统中,其出口一般接油箱,进口压力由用户设定;溢流阀阀口压差即为进出口压力差,压力等级越大,阀口压差损耗越大,溢流阀口的损耗压差被认为是不能降低的。研究提出一种通过在溢流阀的出口连接能量回收装置的结构方案,通过能量回收单元提高溢流阀的出口压力,降低比例溢流阀进出口压差的方法来降低溢流能量损耗。利用CFD软件建立比例溢流阀的流场仿真模型,分析了能量回收单元对溢流阀稳态液动力的影响。搭建了溢流损耗能量回收试验平台,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能量回收单元提高溢流阀出口压力后,不仅大大降低了溢流阀阀口的能量消耗,同时也降低了作用于阀芯的液动力和调压偏差,而溢流流量基本不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溢流阀 溢流损耗 能量回收 液压蓄能器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嵌入与轨迹修正的三维多目标跟踪
15
作者 赵国伟 刘恒源 +3 位作者 李辉 秦修功 杨浩冉 陶冶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859-3865,共7页
点云和图像的多模态特征具有很强的优势互补性,能够有效提升三维多目标跟踪的性能。然而,由于跟踪场景的复杂性和目标状态的不确定性,使得目标跟踪仍面临许多挑战。基于此,提出多模态嵌入与轨迹修正的三维多目标跟踪算法。首先构建多模... 点云和图像的多模态特征具有很强的优势互补性,能够有效提升三维多目标跟踪的性能。然而,由于跟踪场景的复杂性和目标状态的不确定性,使得目标跟踪仍面临许多挑战。基于此,提出多模态嵌入与轨迹修正的三维多目标跟踪算法。首先构建多模态嵌入学习网络,通过多尺度语义特征学习与多模态再融合模块,学习更具判别性的嵌入表示;其次,提出多特征综合关联模块,联合跟踪嵌入和几何信息,同时修正角度预测错误,实现更精确的数据关联;最后,提出双流轨迹修正与管理算法,修正错误消失轨迹,以提升轨迹的准确性。在KITTI数据集上对提出的方法进行评估并与其他先进方法进行比较,该方法的HOTA指标达到了77.72%,MOTA指标达到了88.24%,整体体现出较好的跟踪性能。实验证明该方法有效地提升了跟踪精度,并减少了跟踪错误的发生,具有良好的跟踪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目标跟踪 多模态融合 跟踪嵌入 轨迹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以新质生产力激发液压行业发展新活力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振林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共9页
2024年10月28日,在秦皇岛举行的“第十三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上,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振林受邀作了题为《深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以新质生产力激发液压行业发展新活力》的报告。王振林... 2024年10月28日,在秦皇岛举行的“第十三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上,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振林受邀作了题为《深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以新质生产力激发液压行业发展新活力》的报告。王振林董事长从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及培育方向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行业 流体传动与控制 学术会议 创新融合 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 生产力 秦皇岛 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阀控液压马达位置伺服系统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预测抗扰反步控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柴凌云 栾海英 +2 位作者 刘增元 沈洲 任翔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8-136,共9页
针对阀控液压马达位置伺服系统中存在的时滞性与摩擦非线性问题,设计了一种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预测抗扰反步控制器。该控制器通过引入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对当前位置轨迹进行预测,并将预测值反馈给控制器对系统时滞进行直接补偿。对于系... 针对阀控液压马达位置伺服系统中存在的时滞性与摩擦非线性问题,设计了一种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预测抗扰反步控制器。该控制器通过引入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对当前位置轨迹进行预测,并将预测值反馈给控制器对系统时滞进行直接补偿。对于系统中难以建模的摩擦非线性,将其视为扰动,通过设计扩张状态观测器进行估测,并使用反步法对估测得到的总扰动进行补偿。最后,在Simulink中搭建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预测抗扰反步控制算法进行仿真验证,并与径向基函数滑模控制算法、反步控制算法和自抗扰控制算法进行对比,证明其在对含有时滞及摩擦非线性的阀控液压马达位置伺服系统进行控制时,具有较快的响应速度及较好的跟踪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阀控液压马达位置系统 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 反步控制 扩张状态观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三维力传感器的装配接触力测量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褚文敏 周蒯 滕利臣 《仪器仪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0-41,共12页
接触力精确测量是实现结构精准柔顺装配的基础和前提,针对冗余驱动装配定位机构的柔顺控制需求提出了基于分布式三维力传感器的装配接触力测量方法。首先对装配定位机构进行运动学建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动力学模型的装配接触力计算... 接触力精确测量是实现结构精准柔顺装配的基础和前提,针对冗余驱动装配定位机构的柔顺控制需求提出了基于分布式三维力传感器的装配接触力测量方法。首先对装配定位机构进行运动学建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动力学模型的装配接触力计算方法;接着,针对结构柔顺装配过程中的重力补偿问题,提出了基于多姿态的末端重心自标定方法并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重心求解;然后采用数值仿真方法分析了传感器测量误差、安装角度偏差以及重心校准策略对装配接触力测量精度的影响;最后在实验环境下进行结构装配接触力动态测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相比采用六维力传感器,分布式三维力传感器测得的装配接触力的标准差降低了41.6%,装配力矩的标准差下降了4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结构装配 重心校准 柔顺装配 力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柱塞倾斜分布式球面配流重载柱塞泵泄漏特性
19
作者 史俊强 张昊天 +3 位作者 魏坤池 李心远 张琦瑶 张晋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3-151,共9页
倾斜柱塞结构和球面配流副因结构紧凑、抗倾覆力矩强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重载柱塞泵,随着工程技术的发展及高端制造业需求,柱塞泵的使用压力逐渐提高,油液泄漏加剧,设计间隙和容积效率成为评价柱塞泵性能好坏的重要指标。以倾斜柱塞和球面... 倾斜柱塞结构和球面配流副因结构紧凑、抗倾覆力矩强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重载柱塞泵,随着工程技术的发展及高端制造业需求,柱塞泵的使用压力逐渐提高,油液泄漏加剧,设计间隙和容积效率成为评价柱塞泵性能好坏的重要指标。以倾斜柱塞和球面配流结构的重载柱塞泵为研究对象,分析柱塞的运动学特性,研究倾斜柱塞副泄漏、球面配流副泄漏和滑靴副泄漏的理论方程。结果表明,倾斜柱塞副的泄漏随配合间隙及柱塞腔压差增大而增大,球面配流副泄漏间隙主要与动力黏度、泵工作压力及缸体角速度相关,滑靴副的泄漏主要和柱塞阻尼孔长度和阻尼孔直径相关。最终,通过泄漏试验验证了理论结果的准确性,理论值与实验值误差不超过8%,为重载柱塞泵的结构设计与性能优化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面配流 倾斜柱塞 重载柱塞泵 泄漏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束流变压器的辐照加速器束流流强测量系统
20
作者 江海 陆峰 +2 位作者 侯静 张敬敏 范林霞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05,共5页
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束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以及医疗卫生行业,为满足辐照加工中对剂量控制的要求,需要对加速器输出流强进行实时测量。基于10 MeV加速器脉冲束流流强的大小,提出一种束流变压器的测量方案,并根据束流变压器的输出特性设计了... 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束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以及医疗卫生行业,为满足辐照加工中对剂量控制的要求,需要对加速器输出流强进行实时测量。基于10 MeV加速器脉冲束流流强的大小,提出一种束流变压器的测量方案,并根据束流变压器的输出特性设计了一套测量电路,包含阻抗匹配、放大电路、采样保持电路、压频转换电路及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处理电路等模块。在实验室搭建简易模拟束流电路对束流变压器进行定标,定标结果与模拟束流的拟合曲线线性度好,实际增益与理论分析基本符合。系统在10 MeV/20 kW加速器上进行了实验验证,测量输出结果稳定,可靠性高,可为辐照加工的工艺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照加工 束流变压器 流强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