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减重人群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围手术期评估 被引量:2
1
作者 罗金梅 张冬梅 +4 位作者 肖毅 黄蓉 朱惠娟 于健春 赵阳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17-624,共8页
目的总结减重手术人群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因肥胖症至北京协和医院行腹腔镜下减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打鼾、疲乏、呼吸暂停、嗜睡、合并... 目的总结减重手术人群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因肥胖症至北京协和医院行腹腔镜下减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打鼾、疲乏、呼吸暂停、嗜睡、合并症、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血气分析、肺通气功能、术前气道正压治疗和术后并发症等资料,以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5次/h和AHI≥15次/h为阈值分组比较不同严重程度的OSA的临床情况,行相关分析明确AHI的临床相关因素。结果有完整睡眠呼吸监测结果的42例减重手术患者中,30例(71. 4%)合并OSA,14例(33. 3%)为中重度OSA,11例(26. 2%)为重度OSA。25例(83. 3%,25/30)在因减重手术就诊前未诊断OSA。AHI≥5次/h组患者的平均年龄(t=2. 869,P=0. 007)、目击呼吸暂停的发生比例(P=0. 035)、AHI (z=-4. 592,P=0. 000)和夜间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低于90%的比例(z=-2. 746,P=0. 006)明显高于AHI <5次/h组,平均SpO_2(t=-2. 071,P=0. 046)和最低SpO_2(t=-3. 914,P=0. 000)明显低于AHI <5次/h组。AHI≥15次/h组的BMI (t=2. 281,P=0. 043)、男性(P=0. 005)、高血压(P=0. 011)、目击的呼吸暂停(P=0. 001)、吸烟史的比例(P=0. 017)、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t=3. 478,P=0. 002)、AHI (z=-4. 592,P=0. 000)、夜间SpO_2低于90%的比例(z=-4. 530,P=0. 000)均明显高于AHI <15次/h组;而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占预计值的比例(t=-3. 377,P=0. 002)、用力肺活量(FVC)占预计值的比例(t=-2. 342,P=0. 026)、夜间平均SpO_2(t=-3. 392,P=0. 007)、最低SpO_2(t=-5. 535,P=0. 000)均较AHI <15次/h组显著下降。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PaCO_2正常的人群(n=36)中,AHI与年龄(r=0. 450,P=0. 006)、BMI (r=0. 384,P=0. 021)呈正相关,与FEV1占预计值的比例(r=-0. 457,P=0. 008)、FVC占预计值的比例呈负相关(r=-0. 432,P=0. 013)。进一步偏相关分析显示,在控制了年龄和BMI后,AHI与FEV1占预计值的比例(r=-0. 287,P=0. 125)和FVC占预计值的比例(r=-0. 241,P=0. 200)无相关性。结论在减重手术人群中,OSA的发病率和漏诊率高。应该在减重人群中常规筛查OSA,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减重手术 气道正压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筛查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AT-Ⅲ基因突变及多态性 被引量:5
2
作者 汪丽萍 裘毓雯 +6 位作者 尹爱兰 马云燕 刘柯玲 熊丽 余艳红 钟梅 王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982-1986,共5页
目的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方法筛查生育期女性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VT)AT-Ⅲ基因的突变及多态性。方法标本来自于2006年6月~2007年12月南方医院生育期女性CVT患者,及52例严格配伍的健康女性外周静脉血。提取所有受试者全血DNA... 目的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方法筛查生育期女性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VT)AT-Ⅲ基因的突变及多态性。方法标本来自于2006年6月~2007年12月南方医院生育期女性CVT患者,及52例严格配伍的健康女性外周静脉血。提取所有受试者全血DNA,PCR扩增后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技术分析抗凝血酶-Ⅲ(AT-Ⅲ)基因的启动子区,第1~6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的基因变异情况。结果DHPLC技术分析发现病例组出现6种异常峰形,经测序证实1例致病突变为Exon6 G13328A的杂合突变,1例新发现的同义突变Exon4+243G>A;SNP位点6个,其中4个SNP库已报道的SNP位点,2个新发现的SNP位点。对照组发现一种异常峰型(三峰)。结论DHPLC是一种自动、快速、高通量的基因突变及SNP位点的筛查方法,AT-Ⅲ基因突变可能是导致生育期非妊娠女性CVT的遗传因素之一,功能性SNP位点也可能参与了该人群VTE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 静脉血栓栓塞 单核苷酸多态性 基因突变 AT-Ⅲ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nt信号通路的生物学效应及其与肺部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16
3
作者 于晓敏 王辰 王军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2-184,共3页
Wnt信号转导通路(Wnt通路)是一条在进化上保守的信号途径,它主要由经典Wnt/β-catenin信号途径和非经典的Wnt信号途径(Wnt/平面细胞的极性途径和Wnt/Ca2+途径)组成。其生物学效应广泛,可调控细胞的黏附、迁移、增生和凋亡等。作为一条... Wnt信号转导通路(Wnt通路)是一条在进化上保守的信号途径,它主要由经典Wnt/β-catenin信号途径和非经典的Wnt信号途径(Wnt/平面细胞的极性途径和Wnt/Ca2+途径)组成。其生物学效应广泛,可调控细胞的黏附、迁移、增生和凋亡等。作为一条与多种疾病密切关系的信号转导通路,其在肺部疾病发生、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也逐渐被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T信号 肺动脉高压 哮喘 特发性肺纤维化 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孢子菌肺炎1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乔建勤 童朝晖 +4 位作者 尹玉东 王臻 曹彬 王亚杰 龚娟妮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52-557,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住院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pneumon ia,PCP)患者的临床表现,探讨导致PCP的高危因素与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4月至2008年9月19例PC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6.3%(5/19)的... 目的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住院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pneumon ia,PCP)患者的临床表现,探讨导致PCP的高危因素与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4月至2008年9月19例PC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6.3%(5/19)的PCP患者有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73.4%(14/19)的病例患有基础疾病。19例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41.53±9.22岁。起病急骤7例,起病缓慢12例。11例患者肺呼吸音正常或稍粗,6例患者肺底闻及局限湿啰音,2例患者肺底闻及爆裂音(考虑与肺纤维化有关)。胸部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弥漫性网状阴影、片絮影、斑片影。7例患者痰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六胺银染色找到包囊,1例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六胺银染色找到包囊,7例患者痰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聚合酶链反应(PCR)阳性检出PC病原体的特异性基因片段和结合临床特征而诊断,其余4例为临床诊断。100%患者服用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片(TMP-SMZco)和84.2%(16/19)患者合并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14例存活,5例死亡,其中3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死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结论随着HIV感染越来越多,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如器官移植肿瘤放化疗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等,PCP在临床上已不属于少见病。因其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病死率较高,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尤其对高危人群应考虑使用预防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孢子菌肺炎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非HIV免疫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通过Ca^(2+)-NFAT信号通路促进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生 被引量:3
5
作者 李积凤 王丛 +3 位作者 刘杰 王跃秀 王军 王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2-176,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低氧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探讨低氧在肺动脉高压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为肺动脉高压的进一步干预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培养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human pulmonary artery smooth muscle cell,HPASMCs... 目的通过观察低氧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探讨低氧在肺动脉高压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为肺动脉高压的进一步干预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培养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human pulmonary artery smooth muscle cell,HPASMCs)并分为以下几组:正常对照组、低氧组(24h、48h、72h)、低氧并处理组(低氧48h并在细胞外液中加入EDTA2mmol/L或VIVIT4μmol/L)。分别应用细胞计数法检测细胞的增生情况、荧光钙成像法测定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活化T细胞核因子c3(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cells,NFATc3)在细胞核内外分布的变化。结果低氧呈时间依赖性促进HPASMCs增生;低氧处理的细胞静息[Ca2+]i和库容性钙内流(capacitative calcium entry,CCE)显著升高,NFATc3的核转位增多。EDTA(Ca2+螯合剂)或VIVIT(NFAT特异性抑制剂)能够明显抑制低氧诱导的细胞增生现象。结论低氧能促进HPASMCs的增生,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静息[Ca2+]i和库容性钙内流,使HPASMCs内的Ca2+异常升高并导致NFATc3转位至核内,进而促进与增生有关的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 肺动脉平滑肌细胞 肺动脉高压 库容性钙内流 活化T细胞核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反义寡核苷酸与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对小鼠Lewis肺癌生长和肺血栓栓塞症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予辉 王辰 +2 位作者 张黎明 翟振国 庞宝森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38-42,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反义寡核苷酸(ASODN)与低分子肝素(LMWH)联合应用对小鼠Lewis肺癌生长、凝血及肺血栓栓塞症(PTE)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复制Lewis肺癌模型小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VEGF-ASODN组、VEGF错义寡核苷酸(M...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反义寡核苷酸(ASODN)与低分子肝素(LMWH)联合应用对小鼠Lewis肺癌生长、凝血及肺血栓栓塞症(PTE)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复制Lewis肺癌模型小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VEGF-ASODN组、VEGF错义寡核苷酸(MSODN)组、LMWH组及联合治疗组,每组8只,分别给予生理盐水、VEGF-ASODN、VEGF-MSODN、LMWH(法安明)及VEGF-ASODN+法安明皮下注射,隔日1次,共15次。检测皮下移植瘤的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血浆中VEGF和凝血激活剂组织因子(TF)的质量浓度。应用组织HE染色方法检查肿瘤组织、心、肺、脑、肾、肝等组织脏器的血栓和栓塞情况。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查肿瘤组织VEGF和TF蛋白表达。结果ASODN、LMWH和联合治疗组的抑瘤率分别为47.34%、27.31%和59.03%,这3组的抑瘤率和MVD与对照组和MSODN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SODN组和联合治疗组的血浆VEGF质量浓度分别为(9.66±1.02)ng/L、(9.39±2.26)ng/L,较对照组[(14.39±3.76)ng/L]显著降低(P<0.05);LMWH组和联合治疗组血浆TF质量浓度分别为(20.00±1.26)ng/L、(23.50±5.62)ng/L,较对照组[(27.08±5.40)ng/L]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ASODN组、MSODN组、LMWH组、联合治疗组PTE的发生率分别为37.5%、50.0%、37.5%、25.0%和25.0%;ASODN组肿瘤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较弱,而TF表达较强。结论VEGF-ASODN和LMWH联合有协同抗肿瘤作用;但VEGF-ASODN有促凝作用,使PTE的风险增加,而LMWH可降低高凝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低分子肝素 肺肿瘤 肺血栓栓塞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骨髓内皮祖细胞的培养与鉴定 被引量:1
7
作者 万钧 王军 +3 位作者 徐晓雪 刘杰 翟振国 王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7-181,共5页
目的建立分离小鼠骨髓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的方法。方法通过密度梯度分离法从小鼠骨髓中分离单个核细胞,行流式细胞检测,培养7d后,行DIL-acLDL和FITC-UEA-1双荧光染色、细胞移行实验和血管内皮网络掺入实验。... 目的建立分离小鼠骨髓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的方法。方法通过密度梯度分离法从小鼠骨髓中分离单个核细胞,行流式细胞检测,培养7d后,行DIL-acLDL和FITC-UEA-1双荧光染色、细胞移行实验和血管内皮网络掺入实验。结果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结果显示,骨髓来源的CD34/CD133/VEGFR2三阳细胞为0.029%±0.008%;细胞培养7d后,可见梭形细胞呈优势生长;DIL-acLDL与FITC-UEA-1荧光标记的双阳性细胞占细胞总数的比例为86.085%±5.622%;细胞移行实验结果可见平均每视野移行细胞数为(19.458±2.251)个;血管内皮网络掺入实验结果为,每视野掺入细胞数平均为(67.750±8.823)个。结论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分离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不同表面标志物的表达,用选择性内皮生长体系培养EPC,再通过细胞免疫及细胞功能检测所分离的细胞,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分离与鉴定EPC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内皮祖细胞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尿激酶原对人肺动脉内皮细胞u-PA系统的影响
8
作者 刘毅 王辰 +5 位作者 杨媛华 庞宝森 黄秀霞 辛萍 侯晓莉 王军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467-470,共4页
目的 探讨重组尿激酶原对体外培养的正常人肺动脉内皮细胞(HPAECs)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系统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重组尿激酶原0或150 IU/mL与人肺动脉内皮细胞共同孵育8 h,收集培养上清并应用ELISA方法检测其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目的 探讨重组尿激酶原对体外培养的正常人肺动脉内皮细胞(HPAECs)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系统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重组尿激酶原0或150 IU/mL与人肺动脉内皮细胞共同孵育8 h,收集培养上清并应用ELISA方法检测其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含量;将重组尿激酶原(0~150 IU/mL)分别与HPAECs共同孵育(0~24 h),提取细胞总RNA并应用RT-PCR技术检测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细胞培养上清ELISA实验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重组尿激酶原150 IU/mL组细胞培养液中u-PAR的含量显著增加[(0.51±0.04)μg/L vs (0.58±0.05) μg/L,P=0.005];PAI-1的含量显著下降[(66.75±7.92) μg/L vs (53.38±12.18) μg/L,P=0.009].RT-PCR结果表明,HPAECs与重组尿激酶原150 IU/mL共同培养后0 h、4 h、8 h、12 h和24 h 5个时间点u-PA条带与GAPDH条带平均光密度之比分别为(0.34±0.11)、(0.51±0.12)、(0.58±0.12)、(0.50±0.18)和(0.35±0.10).其中8 h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 h组与24 h相比P=0.053.结论 重组尿激酶原能够明显促进HPAECs释放u-PAR并显著抑制PAI-1的表达和释放.重组尿激酶原能够呈时间依赖性提高u-PA mRNA在HPAECs的表达.重组尿激酶原直接影响人肺动脉内皮细胞u-PA系统的表达,该作用可能是增强药物本身溶栓疗效的一种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尿激酶原 肺动脉内皮细胞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纤维蛋白溶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素通过增强库容性钙内流促进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
9
作者 王丛 王辰 +3 位作者 王跃秀 刘杰 李积凤 王军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1-166,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内皮素-1(ET-1)诱导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HPASMCs)增生的作用机制及细胞内钙离子浓度([Ca2+]i)变化,探讨ET-1在肺动脉高压(PAH)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为进一步干预治疗提供有效的基础依据。方法体外培养HPASMCs并分为:正常对照... 目的通过观察内皮素-1(ET-1)诱导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HPASMCs)增生的作用机制及细胞内钙离子浓度([Ca2+]i)变化,探讨ET-1在肺动脉高压(PAH)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为进一步干预治疗提供有效的基础依据。方法体外培养HPASMCs并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内皮素组(ET-1:0.01μmol/L,0.1μmol/L,1.0μmol/L)。分别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和细胞计数检测细胞的增生情况,荧光钙成像法测定[Ca2+]i,运用RealTime-PCR、WesternBlotting检测编码钙库操控性钙通道(SOC)的规范瞬时受体电位1(TRPC1)基因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ET-1可促进HPASMCs增生,且ET-1诱导的细胞增生依赖于细胞外Ca2+的内流,ET-1处理的细胞中[Ca2+]i和库容性钙内流(CCE)显著升高,同时TRPC1基因转录与蛋白表达也明显增加。结论ET-1能显著促进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其机制可能与上调编码SOC的TRPC1表达、增加库容性钙内流使肺血管平滑肌细胞的[Ca2+]i异常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操纵性通道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 肺动脉平滑肌细胞 肺动脉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在低氧诱导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内钙升高中的作用
10
作者 王跃秀 王辰 +2 位作者 王丛 刘杰 王军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7-171,共5页
目的观察记录低氧条件培养的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中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transient potential vanilloid receptor1,TRPV1)对细胞内Ca2+浓度(用340nm/380nm的荧光强度比值表示)的影响,探讨TRPV1在低氧性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生中的... 目的观察记录低氧条件培养的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中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transient potential vanilloid receptor1,TRPV1)对细胞内Ca2+浓度(用340nm/380nm的荧光强度比值表示)的影响,探讨TRPV1在低氧性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4′,6-二脒基-2-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DAPI)染色、流式细胞周期测定以及细胞内Ca2+浓度测定的方法检测细胞增生及细胞内Ca2+浓度变化。结果低氧能明显促进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生,升高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内静息Ca2+浓度,显著加强环并偶氮酸(cyclopiazonic acid,CPA)诱发的库容性Ca2+内流(capacitative Ca2+entry,CCE),上述效应均可被TRPV1阻断剂Capsazepine(CPZ)所抑制。结论在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中,TRPV1可能是低氧所致细胞内Ca2+浓度增加、CCE增强和细胞过度增生的重要途径或调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平滑肌细胞 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 钙库操控性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 被引量:35
11
作者 张爽 马向科 刘思维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60-663,共4页
目的旨在探讨肺部感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指导防治肺部感染的有效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6年3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3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研究中3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生肺部感染... 目的旨在探讨肺部感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指导防治肺部感染的有效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6年3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3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研究中3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生肺部感染者占19.6%。革兰阴性杆菌是最常见的病原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8分、低蛋白血症及严重呕吐均为脑出血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意识障碍重、肺部病史的脑出血患者更容易发生肺部感染,需从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误吸,加强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同时稳定血糖等方面着手防控肺部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肺部感染 危险因素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烟及其相关因素对中国男性单纯吸烟人群颈总动脉弹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马琳 阚艳敏 +3 位作者 李治安 郭瑞君 肖丹 黄品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61-667,672,共8页
背景吸烟是引起动脉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动脉弹性减低是动脉硬化的早期改变,分析吸烟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对动脉弹性的影响有重要意义。血管回声跟踪(ET)技术可以在血管发生明显的形态学改变之前检测到动脉弹性的减低。目的探讨吸烟及其相... 背景吸烟是引起动脉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动脉弹性减低是动脉硬化的早期改变,分析吸烟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对动脉弹性的影响有重要意义。血管回声跟踪(ET)技术可以在血管发生明显的形态学改变之前检测到动脉弹性的减低。目的探讨吸烟及其相关因素对中国男性单纯吸烟人群颈总动脉(CCA)弹性的影响。方法 2009年8月—2011年8月从全国各地46所医院的国人吸烟人群调查数据中,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男性单纯吸烟者915例为吸烟组。同时选取国人正常值手册中的1 920例中国男性正常人群为正常组。记录两组年龄,吸烟组吸烟相关因素,即平均每日吸烟量、吸烟年数、开始吸烟年龄、尼古丁依赖程度评分。记录吸烟组左右侧CCA的内膜中膜厚度(IMT),两组CCA的弹性参数[硬度指数(β)、弹性系数(Ep)、顺应性(AC)、膨大指数(AI)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结果吸烟组左、右侧CCA的β、Ep、PWVβ均大于正常组,AC、AI均小于正常组(P<0.05);吸烟组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岁左、右侧CCA的β大于正常组(P<0.05)。吸烟组10~19岁左侧CCA,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岁左、右侧CCA的Ep大于正常组(P<0.05)。吸烟组20~29岁、≥60岁左、右侧CCA,30~39岁左侧CCA,50~59岁右侧CCA的AC小于正常组(P<0.05)。吸烟组10~19岁、20~29岁左、右侧CCA,30~39岁、50~59岁右侧CCA的AI小于正常组(P<0.05)。吸烟组10~19岁、≥60岁右侧CCA,20~29岁左、右侧CCA,30~39岁、40~49岁左侧CCA的PWVβ大于正常组(P<0.05)。吸烟组平均每日吸烟量与CCA的IMT、β、Ep、PWVβ呈正相关,与CCA的AC呈负相关(P<0.05);吸烟年数、开始吸烟年龄、尼古丁依赖程度评分与CCA的IMT、β、Ep、AI、PWVβ呈正相关,与CCA的AC呈负相关(P<0.05)。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平均每日吸烟量、吸烟年数是CCA的IMT的影响因素(P<0.05);平均每日吸烟量、吸烟年数、尼古丁依赖程度评分是CCA的β、Ep、AC、PWVβ的影响因素(P<0.05);吸烟年数是CCA的AI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吸烟人群CCA弹性明显减低,平均每日吸烟量、吸烟年数、尼古丁依赖程度的增加均是吸烟人群CCA弹性减低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总动脉 弹性 吸烟 男人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