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国人对中国语言文字应用的批评与建议——语言文字座谈纪要
1
作者 施正宇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50-53,共4页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对古老的汉字、汉语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学习汉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已经能够熟练地掌握汉语、汉字,但是,在许多地方也发现了一些令人困惑的语言文字现...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对古老的汉字、汉语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学习汉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已经能够熟练地掌握汉语、汉字,但是,在许多地方也发现了一些令人困惑的语言文字现象。通过认真思考,他们在语言文字座谈会上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和有益的建议: 一、繁体字要复辟吗? 罗扬(罗马尼亚,北京语言学院研究生):最近一段时间,我看了一些公司的名字、名片,还有些广告,包括电视台打出的字幕,用的都是繁体字,所以,我就想,现在是不是有这样一个趋势,就是要重新写繁体字。但是后来一想,这不大可能。因为,光是简体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体字 批评与建议 中国语言文字 座谈纪要 简体字 外国人 汉字 语言学 专名号 简化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用语研究刍议 被引量:10
2
作者 龚千炎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1-5,共5页
社会用语是语言应用的一个方面,它指流行于社会、面向公众的用语,例如街道、市场、道路、车站、机场、码头、广播、电视、影剧院、旅游地、公园、歌厅、舞场、商店、茶楼、酒馆、邮局、银行等处的广告、标语、布告、招贴、路牌、告示、... 社会用语是语言应用的一个方面,它指流行于社会、面向公众的用语,例如街道、市场、道路、车站、机场、码头、广播、电视、影剧院、旅游地、公园、歌厅、舞场、商店、茶楼、酒馆、邮局、银行等处的广告、标语、布告、招贴、路牌、告示、启事、快讯、店名、商标、说明书、公约、牌匾,以及公交人员的广播宣传用语、行业部门的服务用语、青少年中间的流行语(时髦语)、商贩的叫卖语言等。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因此,一般说来,自从社会出现,社会用语便存在了。例如,易货用语便可视作早期的社会用语,至于叫卖,也可以认为是最早的口头广告。不过,一则古代社会的经济、文化生活不发达,二则我国一贯崇尚书面经典,轻视民间的口头用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用语 标语 招贴 流行语 规范研究 人的幸福 店名 服务用语 电扇 告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语言与文化研究的思考 被引量:9
3
作者 陈建民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1-4,共4页
把语言与文化结合起来从理论上进行系统研究,在西方大约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我国至少也有半个多世纪了。早期,除汉学家马伯乐等人外,我国人类学家杨成志、民族学家罗香林、徐松石、哲学家张东荪等,都对汉语与汉文化的关系问题开始进行... 把语言与文化结合起来从理论上进行系统研究,在西方大约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我国至少也有半个多世纪了。早期,除汉学家马伯乐等人外,我国人类学家杨成志、民族学家罗香林、徐松石、哲学家张东荪等,都对汉语与汉文化的关系问题开始进行实地调查和研究,发表过一些有影响的论著。例如,杨成志的《广东人民文化史》、罗香林的《客家研究导论》、徐松石的《粤江流域人民史》、张东荪的《知识和文化》,都有不少地方涉及语言与文化的内容,材料丰富,而且有一些独到的见解。四十年代,我国一些语言学家在西南地区大规模调查少数民族的语言和社会。罗常培先生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撰写了《语言与文化》(1950)。遗憾的是,这本书没有广泛引起我国语言学界的足够重视,主要原因是建国以后30年间,我国一直处于思想禁锢年代,而语言与文化的研究带有极大的风险性。那时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与文化 民俗语言学 社会语言学 文化语言学 结构主义语言学 杨成志 跨文化问题 徐松 国语 边缘科学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传意和传意者 被引量:1
4
作者 于根元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56-58,共3页
语言传意和传意者于根元"文如其人",是古人早就说过的。我又考虑标题上说的问题,起因于三件事。第一件是,1991年我同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新词新语新用法"课题组的同人编新词新语新用法的词典。大家从报刊和书上勾乙,有时候... 语言传意和传意者于根元"文如其人",是古人早就说过的。我又考虑标题上说的问题,起因于三件事。第一件是,1991年我同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新词新语新用法"课题组的同人编新词新语新用法的词典。大家从报刊和书上勾乙,有时候读了许多也勾不出什么来,有时候一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传意 语言表达 新词语 思维模式 语言应用研究 新词新语 功力 规范度 主体语言 学习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某某热” 被引量:1
5
作者 周洪波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1-24,共4页
用“热”字来形容社会上的某种潮流或情绪,大约是近些年才兴起的一种时髦叫法。常见于报端和使用于口头的,就有“西装热”“读书热”“经商热”“出国热”“电话热”“内资热”“股票热”“三产热”“公关热”“文化衫热”等。 一 “... 用“热”字来形容社会上的某种潮流或情绪,大约是近些年才兴起的一种时髦叫法。常见于报端和使用于口头的,就有“西装热”“读书热”“经商热”“出国热”“电话热”“内资热”“股票热”“三产热”“公关热”“文化衫热”等。 一 “热”究竟是什么呢?《青年文摘》一则标题“今日世界的‘汉语热’”,正文里有相对应的解释:“今日世界上正掀起一股学习汉语热潮。”(1988年第11期35页)原来,这里的“热”,指的是“热潮”。 “热”还有其他一些含义。如:“一度沉寂的灯芯绒,近日却悄悄升起了一股热流。”(标题:悄悄升起的灯芯绒热”,《解放日报》1991年8月31日五版)这里的“热”,指的是“热流”。“万枝生绿的初夏,在复旦校园,一股强劲的‘学习马克思’、‘研读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邮票 金饰品 标题 读书热 灯芯绒 六版 《解放日报》 三产热 汪国真 对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告语中的外语词
6
作者 郭龙生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51-54,共4页
广告语中的外语词郭龙生引言现在,广告语中对外语词的使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商标、品牌中使用外语词;2.广告标题中使用外语词;3.广告正文中夹用外语词;4.广告附文(即广告主的名称、通讯地址等附带性广告信息)中使用... 广告语中的外语词郭龙生引言现在,广告语中对外语词的使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商标、品牌中使用外语词;2.广告标题中使用外语词;3.广告正文中夹用外语词;4.广告附文(即广告主的名称、通讯地址等附带性广告信息)中使用外语词;5.广告标语、口号中使用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语词 广告语 广告标题 《新民晚报》 广告正文 商标 《南方日报》 广告创作 广告标语 空气清净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话“四忌”
7
作者 陈建民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46-48,共3页
西方社会语言学家研究语言与社会的关系时,常常根据人们的经济收入、工作性质以及文化水平划分语言的社会层次,不同阶层的人在随意说话时某些语言现象会出现明显的差异。我国的社会性质与传统文化跟西方不同,划分语言的社会层次的主要... 西方社会语言学家研究语言与社会的关系时,常常根据人们的经济收入、工作性质以及文化水平划分语言的社会层次,不同阶层的人在随意说话时某些语言现象会出现明显的差异。我国的社会性质与传统文化跟西方不同,划分语言的社会层次的主要依据是:(1)地位。不同社会地位的人说话各异。同样一句话,出自有地位的人之口很管用,而地位低的人说了一筐一箩也不大起作用。前者属上层社会人物,后者处于社会底层。(2)等级。上级和下级、长辈和晚辈,以及家庭背景、经济收入、文凭有无,都会形成不同的社会等级,出现所谓“上等人”与“下等人”,在各自的心里分出上下尊卑来。(3)关系。汉民族有讲究人际关系的传统。关系的有无与亲疏,也直接影响说话。汉人对没关系或关系疏远的人说话和行动往往比较生硬,甚至互不相让,毫不客气,因为彼此之间社会距离大;可是一见到熟人或亲近的人顿时满脸生辉,说话和气,很有谦让精神,因为彼此之间社会距离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忌” 社会层次 社会距离 教授 彼此之间 地位差 尊卑 经济收入 下等人 社会等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跳蚤市场”还能“跳”多久?
8
作者 周洪波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46-46,共1页
最近读报,一幅顾客争购商品的照片吸引了我:顾客们把商场挤得水泄不通,一位60多岁的老人一手按着一台单门冰箱,唯恐被别人买走,一手向营业员递钱,而画面的背景却是四个画龙点睛的烫金大字——“跳蚤市场”。(见《解放日报》1991.4.26)原... 最近读报,一幅顾客争购商品的照片吸引了我:顾客们把商场挤得水泄不通,一位60多岁的老人一手按着一台单门冰箱,唯恐被别人买走,一手向营业员递钱,而画面的背景却是四个画龙点睛的烫金大字——“跳蚤市场”。(见《解放日报》1991.4.26)原来,这里正在进行着上海市最大规模的一次性削价商品大联销,“跳蚤市场”并不是交易“跳蚤”,而是经营旧货、积压商品的市场。 这种“旧货”“积压商品”跟“跳蚤”有什么联系呢?“跳蚤市场”是英语“flea—market”的意译,词典下的释义是“售卖廉价货物和旧货的露天市场”。据说早在百余年前的巴黎,一群人在垃圾堆里拣了破烂就地出卖,因为所卖的货物常常带有跳蚤而得名。(见《人民日报》1990.11.9)近几十年来,国外一些城市的“跳蚤市场”也发生了变化,卖的不只是从破烂堆里掏来的货物,大多为旧货或滞销的商品,而且以价钱便宜和可以付价还价风行于世。 “跳蚤市场”引到我国以后,多用于出售滞销的日用品上。1991年5月,上海又出现了一个出售积压图书的“跳蚤市场”——“学术著作跳蚤书市”,30余位作者,各自面前堆放着一叠自己的著作,有的兴致勃勃地向读者介绍自己的情况,有的与读者在作议价交易。(见《文汇报》1991.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跳蚤市场 旧货 书市 积压商品 廉价货物 削价商品 滞销的商品 价钱便宜 露天市场 挤得水泄不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语委:立项研制《规范汉字表》
9
作者 张书岩 王敏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8-48,共1页
关键词 《规范汉字表》 汉字 规范水平 学术研讨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