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服装学院传媒设计与公关艺术专业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喆 贾荣林 《饰(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艺术版)》 2008年第3期59-62,共4页
通过对目前国内外传媒设计与公共关系等行业的人才需求分析,以及国内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率先设置了传媒设计与公关艺术专业。旨在拓宽学科,培养创新型和复合型的人才,以适应社会的迫切需求。
关键词 传媒策划 公共关系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工融合 引领时尚——北京服装学院珠宝首饰设计专业的办学理念 被引量:1
2
作者 邹宁馨 宋懿 《艺术设计研究》 2008年第4期62-64,共3页
本文剖析了北京服装学院珠宝首饰设计专业的办学理念,从积极树立艺工融合、工艺创新、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大力拓展国际交流合作、促进中国珠宝行业的国际化进程等多方面入手,阐述了本专业的办学特色以及对本行业与全社会的特色... 本文剖析了北京服装学院珠宝首饰设计专业的办学理念,从积极树立艺工融合、工艺创新、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大力拓展国际交流合作、促进中国珠宝行业的国际化进程等多方面入手,阐述了本专业的办学特色以及对本行业与全社会的特色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宝首饰设计教育 艺工融合 工艺创新 国际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服装学院教师绘画作品选——孙纲
3
作者 孙纲 《饰(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艺术版)》 2007年第4期26-26,共1页
孙纲 男 1959年1月6日出生。1985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为北京服装学院美术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关键词 北京服装学院 作品选 绘画 教师 硕士研究生 师范大学 美术 孙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宝首饰设计的精致内涵——以2015北京国际首饰艺术展作品为例 被引量:8
4
作者 邹宁馨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6年第1期69-72,共4页
当今的珠宝首饰设计呈现了多样化和多源化的特点,它们除了具有传统意义上的价值取向之外,作为和服装一起与人最贴近的物件,首饰承载了人们更高的情感价值、个性化意义和独立的艺术韵味。首饰设计已成为了颇具影响力的时尚和创新内容。... 当今的珠宝首饰设计呈现了多样化和多源化的特点,它们除了具有传统意义上的价值取向之外,作为和服装一起与人最贴近的物件,首饰承载了人们更高的情感价值、个性化意义和独立的艺术韵味。首饰设计已成为了颇具影响力的时尚和创新内容。本文探讨了首饰设计和创作中有关精致的内涵,结合2015北京国际首饰艺术展的若干作品,归纳了若干现代首饰设计的倾向:即在材料应用、具象设计、色彩搭配、师法自然以及素朴和极简等方面的精致意涵给珠宝首饰增加的视觉冲击力,也通过深入的观察为今后笔者的教学和设计创意总结出一些方向性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致感 首饰设计 传统意义 情感价值 个性化意义 艺术韵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工作室制”艺术设计创新人才的培养 被引量:3
5
作者 周惠林 《艺术设计研究》 2012年第S1期126-128,共3页
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艺术设计实践教育的现状分析和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起源的追述,论述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对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优点和创新性。
关键词 工作室制 艺术设计 创新人才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治理视角下祠堂建筑更新策略研究
6
作者 赵伟 杨炳鑫 杨志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55,共7页
随着技术进步,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亟需设计治理的同步提升。本研究以广州陈家祠为例,探讨了不可移动文物在现代社会转型中的重要性。通过设计治理策略,陈家祠成功转型为公共文化空间,促进了文化保护与社会创新,增强了社区凝聚力。... 随着技术进步,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亟需设计治理的同步提升。本研究以广州陈家祠为例,探讨了不可移动文物在现代社会转型中的重要性。通过设计治理策略,陈家祠成功转型为公共文化空间,促进了文化保护与社会创新,增强了社区凝聚力。研究进一步分析了祠堂在建筑修缮、资源整合、文化价值提升和宗族凝聚力强化中的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动力。本研究提出了一个创新框架设计治理模型图示,该图示通过文化传承、社会治理、经济发展与社区参与四个核心要素整合文化传承、社会治理、经济发展与社区参与为文化遗产的现代转型提供新视角,解决了传统与现代、宗族与国家关系的转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治理 乡村振兴 民族认同 社会创新 文化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艺术设计思维—非线性设计的新动向
7
作者 董治年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4年第1期102-105,共4页
在全球化时代到来的大背景下,人们面对的是全新的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集群,提供完善支撑结构的技术、科学、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的深刻变革。艺术设计作为一门反应当代人与环境、人与社会关系的一门极具时代特征的学科,其设... 在全球化时代到来的大背景下,人们面对的是全新的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集群,提供完善支撑结构的技术、科学、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的深刻变革。艺术设计作为一门反应当代人与环境、人与社会关系的一门极具时代特征的学科,其设计活动自身所具有的复杂性和综合性,也深刻地影响着当代环境艺术设计从工业革命包豪斯设计观念以来受到的巨大冲击与变革。环境艺术设计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是一个交叉性的、边缘性的学科,也是一个由多个学科或专业组成的学科群,这些特性本身就决定了这一学科体系的开放性。对当代中国环境艺术设计的启示而言,非线性设计思想所强调的并不是一种传统意义上基于对设计形体造型创新为目的的简单形式化模仿,而是一种对创建环境设计程序的有机思想认识基础上的创造。也正是因为各种因子的复杂性影响,才成为一种动态的整体"过程设计"产生的最终不规则形体,而这种建构外观则是来自物体非线性自组织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研究 信息革命 复杂性 非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设计和美术学的必然融会之我见
8
作者 张森 《饰(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艺术版)》 2002年第1期15-16,共2页
关键词 艺术设计 美术学 相关性 美术训练 高校 教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士新生代纤维艺术设计师Isabel Rosa访谈
9
作者 杜娟 《饰(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艺术版)》 2007年第4期17-18,共2页
2007年5月7日至11日,瑞士卢塞恩艺术设计学院纤维艺术系设计讲师伊莎贝尔·罗萨(IsabelRosa)来本院进行了为期5天的学术交流。在此期间,作为她的讲座翻译,笔者对罗莎女士在讲座当中的一些重要内容进行了记录,并对当中的一些理念深... 2007年5月7日至11日,瑞士卢塞恩艺术设计学院纤维艺术系设计讲师伊莎贝尔·罗萨(IsabelRosa)来本院进行了为期5天的学术交流。在此期间,作为她的讲座翻译,笔者对罗莎女士在讲座当中的一些重要内容进行了记录,并对当中的一些理念深有体会。为此,笔者专门撰写了这篇文章,把其讲座中的精髓与各位分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元素 手工缝纫 刺绣 灵感收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斯人西去故园在——记世界著名日本时尚艺术设计师矢岛功先生
10
作者 李祖旺 《饰(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艺术版)》 2007年第2期37-38,共2页
借已故世界著名时尚艺术设计师矢岛功先生的艺术生涯为主题,散述了他的艺术创作生活和他在世界艺术设计中的地位。对当下中国的时尚艺术设计与教育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矢岛功 时尚设计 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设计专业人员介入小型公共空间营造协作路径研究
11
作者 陈非 赵伟 杨志 《南方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4-82,共9页
探讨以空间设计专业人员在小型公共空间营造中的协作机制与知识转化路径。选取中国香港三个案例,采用参与式观察、访谈及资料提取等方法,梳理其在社区参与过程中的知识运用与角色演变。研究发现,空间设计专业人员主导团队逐步摆脱传统... 探讨以空间设计专业人员在小型公共空间营造中的协作机制与知识转化路径。选取中国香港三个案例,采用参与式观察、访谈及资料提取等方法,梳理其在社区参与过程中的知识运用与角色演变。研究发现,空间设计专业人员主导团队逐步摆脱传统工作坊模式,形成倡议启蒙——引导实践——平台对接——设计师退出的参与路径,强调设计知识与多元主体间的有机协作与持续融合机制。该路径可为老旧社区更新和适老化改造背景下的公共空间精细化营造与社区参与实践提供理论启示与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精细化更新 公共空间设计 多方共建平台 社区参与式设计 老旧社区 适老化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身、链接与想象:中国艺术乡建“乡愁乌托邦”建构的美学审视
12
作者 屈行甫 刘英田 李瑞君 《艺术设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9-76,139,140,共10页
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现代人以反身性的观看在乡村寻求诗意的生命家园,形成了关于“乡愁”的美学叙事。其中艺术乡建的在场实践链接了关于乡土传统的历史记忆和现代生活的美学营造,使乡村成为安放“乡愁乌托邦”的文化场景。概言之,“... 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现代人以反身性的观看在乡村寻求诗意的生命家园,形成了关于“乡愁”的美学叙事。其中艺术乡建的在场实践链接了关于乡土传统的历史记忆和现代生活的美学营造,使乡村成为安放“乡愁乌托邦”的文化场景。概言之,“乡愁乌托邦”是“他者”视角下艺术乡建实践者对乡村的想象性改造,体现的往往是现代精英群体的审美意识,这不仅很难消除长久以来所形成的城乡主客体之间的观看关系,并且对乡村价值的滤镜化放大还会加深城乡之间的文化隔膜。本文尝试从反身性观看、在场的链接与想象的叙事等维度,对中国艺术乡建实践的“乡愁乌托邦”审美理念进行辨析与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乡建 乡愁乌托邦 反身性 想象性改造 链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界面和街道、广场一体化改造设计研究——以北京和台北两个案例概念设计为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金岩 吕静 庄永璿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5年第3期82-85,共4页
本文主要探讨建筑界面如何与街道空间互融得以提升彼此的空间质量,创造适宜步行的街道生活。文章首先从街道界面连续性控制、街道边界与街道空间互动、沿街店铺表达等几个方面加以论述。接着以北京青年沟街道改造和台北北宁街区公园改... 本文主要探讨建筑界面如何与街道空间互融得以提升彼此的空间质量,创造适宜步行的街道生活。文章首先从街道界面连续性控制、街道边界与街道空间互动、沿街店铺表达等几个方面加以论述。接着以北京青年沟街道改造和台北北宁街区公园改造设计为例,探讨建筑界面和街道、街区广场的具体概念设计。改造并没有局限在街道或广场景观设计中,而是通过一体化设计使建筑界面、街道和小广场达到一种融合共存的状态,形成一个有机互动的完整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 街道 景观 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无障碍环境”公共导向系统设计的思考 被引量:9
14
作者 贾荣林 吴琳 《饰(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艺术版)》 2006年第1期44-46,共3页
“无障碍环境”公共导向系统的设置是城市建设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无障碍环境公共导向识别系统在设计方面要考虑到功能性、视觉性、规范性等设计原则。北京的老年人、残疾人公共导向系统是建设中的北京面向世界接受检验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 无障碍环境 公共导向系统 高龄人 残疾人 系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公共识别系统(生态的)视觉设计战略构想(节选)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森 韩飞 《饰(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艺术版)》 2005年第2期43-46,共4页
本文主要针对北京市公共标识系统统辖下的北京市导引标识系统作初步的研究与探索。公共识别系统设计是伴随着经济繁荣、交通发展而产生的,由文字、导向符号和导向图形构成。如果一个城市因导引标识的不规则而造成交通无序和拥挤,那么这... 本文主要针对北京市公共标识系统统辖下的北京市导引标识系统作初步的研究与探索。公共识别系统设计是伴随着经济繁荣、交通发展而产生的,由文字、导向符号和导向图形构成。如果一个城市因导引标识的不规则而造成交通无序和拥挤,那么这个城市的运行效率将会大打折扣。导引识别能不能准确、清晰地传达必要的信息导向在城市高速现代化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 战略构想 视觉设计 识别系统 公共 生态 标识系统 现代化过程 经济繁荣 系统设计 交通发展 图形构成 运行效率 导引 导向 不规则 城市 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传统工艺美术艺术硕士培养探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晓华 《艺术设计研究》 2013年第3期107-111,共5页
传统工艺美术既是传统文化载体,同时也是现代产品设计尤其是生活类、消费类产品设计的创新资源。工艺美术作为活态文化之一的传统手工技艺,它的传承即艺人的传承是最重要和最具实质性的环节。工艺美术艺术硕士人才培养需打造面向工艺美... 传统工艺美术既是传统文化载体,同时也是现代产品设计尤其是生活类、消费类产品设计的创新资源。工艺美术作为活态文化之一的传统手工技艺,它的传承即艺人的传承是最重要和最具实质性的环节。工艺美术艺术硕士人才培养需打造面向工艺美术行业、依托工艺美术企业、服务工艺美术产业的新型人才培养平台,本文旨在探索和完善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美术 艺术硕士 研究生培养 传统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服装设计中的废弃物色彩研究
17
作者 陈蕾 《饰(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艺术版)》 2005年第4期29-31,共3页
当代服装设计领域存在废弃物这一设计元素。许多大师的设计都采用了废弃物及其观念作为设计语言。本文通过对服装大师约翰·葛里亚诺(JohnGalliano)2004年秋冬季发布会的分析深入探讨了国际服装设计舞台上的“废弃物”设计现象。指... 当代服装设计领域存在废弃物这一设计元素。许多大师的设计都采用了废弃物及其观念作为设计语言。本文通过对服装大师约翰·葛里亚诺(JohnGalliano)2004年秋冬季发布会的分析深入探讨了国际服装设计舞台上的“废弃物”设计现象。指出了废弃物在灰色系、饱和色系之间的色彩使用规律,以及废弃物自身特殊的材质之美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随之本文挖掘了“废弃物”服装产生和存在的时代背景、文化根源。进而指出废弃物在服装设计中的几个发展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物 服装设计 色彩 环保 创意 当代 设计元素 设计领域 设计语言 使用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近乎道:版画艺术的媒介与精神 被引量:3
18
作者 侯炜国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5-112,共8页
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的李帆曾在《从版画教学到艺术教育》一文中阐发过这样一个观点:学生在学习几年版画之后会形成不断转化的思维习惯,从版画创作的“动作”“过程”“思辨”中形成方法论,从而构建起一种“典范式思维”。这一观点不仅... 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的李帆曾在《从版画教学到艺术教育》一文中阐发过这样一个观点:学生在学习几年版画之后会形成不断转化的思维习惯,从版画创作的“动作”“过程”“思辨”中形成方法论,从而构建起一种“典范式思维”。这一观点不仅揭示了版画创作的复杂性,同时也体现出版画从形而下的媒介到形而上的思维及精神的进化历程。通过长期实践某种物质媒介,可以形成特殊的思维方式,进而实现对于世界本质的认知。这是一种思维的启蒙和对人的创造力的开发,中国传统思想中的“技近乎道”即是此理。因此版画家在千百次的创作行为中,会通过媒介对版画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和把握,令版画家在创作过程中形成思维的扩展与平移。同时,也是版画精神的固化与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版画 媒介 精神 版画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代红地搭子鹿纹织金绫的分析与复原
19
作者 王阳 杨爽 +2 位作者 李喆 王永进 邓丽元 《毛纺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46,共9页
为了更好地实现元代织金绫的复原,以敦煌莫高窟北区出土元代红地搭子鹿纹织金绫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数字化与现代纺织技术相结合的复原方法。首先用图文互证方法对其色彩、纹样、材质、工艺等方面深入分析;然后运用AI和纹织CAD软件对织... 为了更好地实现元代织金绫的复原,以敦煌莫高窟北区出土元代红地搭子鹿纹织金绫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数字化与现代纺织技术相结合的复原方法。首先用图文互证方法对其色彩、纹样、材质、工艺等方面深入分析;然后运用AI和纹织CAD软件对织物进行虚拟复原;最后使用SGA-598全自动大提花织机成功复原出织金绫实物。通过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复原效果隶属度为52%,表明该复原方法具有较好的有效性。数字化与现代纺织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不仅能够成功实现织金绫的复原,让现代人了解古代的精湛工艺和创新精神,感受到元代红地搭子鹿纹织金绫的历史文化内涵,而且能够为古代纺织品的复原和传承提供研究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地搭子鹿纹织金绫 文物复原 元代织金 机织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彩对比条件下情绪对室内空间环境设计评估的影响 被引量:16
20
作者 余蓉 黄琳妍 于辉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4年第3期102-105,共4页
环境感受与环境心理认知的关系是环境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环境首先通过知觉感受器作用于人,并对人的心理产生作用,引起相应的行为。本研究通过实验心理学的方法,对不同色彩设计环境下个体的不同心理认知评价进行实验性研究,其中实验... 环境感受与环境心理认知的关系是环境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环境首先通过知觉感受器作用于人,并对人的心理产生作用,引起相应的行为。本研究通过实验心理学的方法,对不同色彩设计环境下个体的不同心理认知评价进行实验性研究,其中实验一为研究色彩对比对情绪的影响;实验二为研究不同色彩对比条件下情绪对室内环境设计评估的影响。通过数学统计得出其结果表明:色彩对比条件下不同的色彩组合会引起不同的情绪反应,同时不同色彩对比条件下情绪会影响个体对室内环境设计的评价。因此环境关系的变化会影响个体的情绪,并影响个体对环境的认知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彩对比 情绪 认知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