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废旧毛织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冲击性能
1
作者 张长欢 严泽越 +8 位作者 张力冉 黄易 孙宏洋子 马涛 邓文樟 童依婷 冯欣瑶 郭小康 杨中开 《毛纺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1,共11页
为了实现废旧纺织品的高附加值回收再利用,在碳中和目标引领下,利用自制生物胶黏剂通过层叠复合的工艺制备绿色环保的废旧毛织物/生物胶黏剂复合材料,并将其与废旧毛织物/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废旧毛织物/生物胶黏... 为了实现废旧纺织品的高附加值回收再利用,在碳中和目标引领下,利用自制生物胶黏剂通过层叠复合的工艺制备绿色环保的废旧毛织物/生物胶黏剂复合材料,并将其与废旧毛织物/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废旧毛织物/生物胶黏剂复合材料的织物含量高达91%,而废旧毛织物/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织物含量最高为52%;随着复合材料中织物含量的增加,废旧毛织物/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和废旧毛织物/生物胶黏剂复合材料的厚度和面密度呈现降低趋势;由于织物含量的差异,在受到冲击后废旧毛织物/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和废旧毛织物/生物胶黏剂复合材料的吸能方式不同,废旧毛织物/生物胶黏剂复合材料的弹性回复性能较好,能够承受的冲击能量更高;废旧毛织物/生物胶黏剂复合材料的织物含量为87%时,冲击性能最好,其能够承受高达40 J的冲击能量而不发生破坏,峰值力可以达到4270 N,最大能量为39.72 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毛织物 复合材料 生物胶黏剂 环氧树脂 冲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用自支撑碳负极材料PAN/CNCs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2
作者 史东 苏蕊颖 +3 位作者 毕淑敏 杨月茹 范业萌 贾清秀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9-113,共5页
以聚丙烯腈(PAN)纤维为基材,添加纤维素纳米晶(CNCs),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PAN/CNCs复合纤维膜,经预氧化及碳化处理得到自支撑碳化纤维膜,用其作为负极材料组装成锂离子半电池,并测试了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和充放电循环性能,分析了CNCs... 以聚丙烯腈(PAN)纤维为基材,添加纤维素纳米晶(CNCs),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PAN/CNCs复合纤维膜,经预氧化及碳化处理得到自支撑碳化纤维膜,用其作为负极材料组装成锂离子半电池,并测试了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和充放电循环性能,分析了CNCs的添加和碳化温度对自支撑碳负极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AN/CNCs自支撑碳负极材料与电解液浸润性良好,较纯PAN自支撑碳负极材料具有更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和电池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静电纺丝 自支撑 纤维素纳米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材料在纺织品设计领域的应用和创新设计--评《纺织品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王阳 张帆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I0006-I0006,共1页
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指出,纺织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面临着全球纺织行业不断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人们对纺织品产品的需求也超越了遮体御寒的范畴,医疗卫生、国防军工、航天航空、高端竞技等领域对未来纺织科技... 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指出,纺织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面临着全球纺织行业不断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人们对纺织品产品的需求也超越了遮体御寒的范畴,医疗卫生、国防军工、航天航空、高端竞技等领域对未来纺织科技人才的需求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中国纺织出版社于2023年8月出版的《纺织品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一书,从从微观到宏观阐述了室内与产品设计中涉及的纤维及纺织品基础知识、织造工艺、产业和国家/国际标准,以及与此相关的全球发展趋势等方面,从行业的标准到国家的法律法规,本书都一一做了相关的介绍和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柱产业 国防军工 中国纺织出版社 科技进步 纺织行业 纺织品设计 科技人才 织造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表皮的美学特征对面料创新设计的启示与实践 被引量:3
4
作者 刘达 马超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5-132,共8页
为了探讨面料创新设计的多元化,分析了建筑表皮的风格、肌理透叠美学以及参数化几何图案设计对面料创新的启示。首先介绍了建筑表皮设计在面料创新中的关键作用,强调了建筑表皮设计与时尚前沿的密切联系,以及其对不同生活方式群体的需... 为了探讨面料创新设计的多元化,分析了建筑表皮的风格、肌理透叠美学以及参数化几何图案设计对面料创新的启示。首先介绍了建筑表皮设计在面料创新中的关键作用,强调了建筑表皮设计与时尚前沿的密切联系,以及其对不同生活方式群体的需求满足;然后,详细探讨了建筑表皮肌理透叠美学的意境美和微空间美,以及其在面料结构创新中的应用。通过分析建筑表皮肌理的“透”和“叠”,阐述了其在面料设计中的独特价值,以及透叠设计带来的意境感和微空间效果;最后讨论了建筑表皮参数化几何图案设计对面料创新的启示。通过介绍参数化设计的原理和实践案例,阐明了参数化几何图案设计对面料创新的重要意义,以及其为面料设计带来的新可能性和视野;主张在面料创新设计中充分借鉴建筑表皮设计的思维和技术,促进面料设计发展更加多元化、艺术化和科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表皮 面料创新设计 参数化设计 微空间 几何图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纤维电容式传感器的结构设计及其性能
5
作者 陈莹 沈娜弟 张露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3-50,共8页
由于受柔性电容式传感器介电层弹性模量的限制,目前电容器的性能如灵敏度等难以达到应用要求,为提高传感器的传感性能,以聚吡咯复合蚕丝织物作为织物电极,羊毛纤维集合体作为介电层构建全纤维的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对电极的织物结构和纤... 由于受柔性电容式传感器介电层弹性模量的限制,目前电容器的性能如灵敏度等难以达到应用要求,为提高传感器的传感性能,以聚吡咯复合蚕丝织物作为织物电极,羊毛纤维集合体作为介电层构建全纤维的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对电极的织物结构和纤维集合体高度进行优化分析;对传感器的电学及传感性能进行测试,并进行了应用探索。结果表明:面密度为69 g/m^(2)素绉缎聚吡咯复合织物方阻最小,为42Ω/□;纤维电容器以素绉缎聚吡咯复合织物作为电极,羊毛纤维集合体为介电层,且高度为1.4 cm时传感性能最优,在频率为10 kHz、电容最高为66 pF、压力为0~5 N范围内灵敏度最高为1.08 N^(-1)。该电容式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有望应用于肢体运动监测与公共场合安全监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 织物传感器 聚吡咯 纤维介电层 织物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导电纳米材料在聚合物燃烧预警及阻燃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崔晓晴 王水莲 +1 位作者 王锐 张洪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14-122,共9页
石墨烯、MXene等二维导电纳米材料由于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导电性,在火灾预警和阻燃领域展现出优异的性能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的广泛应用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和火灾风险。但传统火灾报警器难以在未见明火的预燃阶段及时... 石墨烯、MXene等二维导电纳米材料由于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导电性,在火灾预警和阻燃领域展现出优异的性能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的广泛应用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和火灾风险。但传统火灾报警器难以在未见明火的预燃阶段及时发出警报信号,进而导致救援人员错失最佳救援时间,因此火灾的早期预警对保护人身安全和财产具有重要意义。广大科研工作者分别从绿色、环保、舒适、消防安全等角度出发,致力于提高材料的阻燃性、灵敏度以及响应时间。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预警阻燃涂层的响应机制及研究现状,介绍了以石墨烯、MXene二维导电纳米材料为主的预警阻燃涂层的制备方法、预警阻燃机制及性能改进策略,总结了目前研究工作中仍旧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能够为阻燃预警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传感器 二维导电材料 涂层 阻燃剂 火灾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形态仿生的3D打印面料柔性结构设计
7
作者 刘馨丹 史文莉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25,共10页
为研究3D打印面料的柔性结构,促进3D打印服装的服用化发展,采用形态仿生设计的手法,将自然界中生物形态外观通过提取、汇总、筛除,分为波浪褶皱、网状孔洞、平行脊脉3大类,通过Shapr 3D建模软件构建形态仿生面料3D模型,并利用熔融沉积成... 为研究3D打印面料的柔性结构,促进3D打印服装的服用化发展,采用形态仿生设计的手法,将自然界中生物形态外观通过提取、汇总、筛除,分为波浪褶皱、网状孔洞、平行脊脉3大类,通过Shapr 3D建模软件构建形态仿生面料3D模型,并利用熔融沉积成型(FDM)技术打印出三维面料实物,得到4块波浪褶皱类形态仿生面料,8块网状孔洞类形态仿生面料,4块平行脊脉类形态仿生面料。结果表明:形态仿生类3D打印面料整体精度较高、光滑平整;同一材料不同结构的3D打印面料柔性具有一定差异;单元结构不同,面料的柔性也有差异。通过形态仿生设计方法生产的3D打印面料结构具有一定的柔性性能,为3D打印面料的柔性化发展提供多样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形态仿生设计 柔性结构 面料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型塑身长裤的结构设计与性能研究
8
作者 王传春 汪滨 刘佳丽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1-75,共5页
随着人们对塑身服装的功能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塑身长裤因紧身贴体的特性使其抗菌功能尤为重要。文章首先研究抗菌面料及其抗菌性能,优选纳米银抗菌纤维布,将其运用到塑身长裤上,同时对塑身长裤的款式、结构、工艺进行设计,制备一款抗菌... 随着人们对塑身服装的功能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塑身长裤因紧身贴体的特性使其抗菌功能尤为重要。文章首先研究抗菌面料及其抗菌性能,优选纳米银抗菌纤维布,将其运用到塑身长裤上,同时对塑身长裤的款式、结构、工艺进行设计,制备一款抗菌型塑身长裤。经过面料性能测试及真人试穿评价表明,该塑身长裤不仅具有贴体塑身服装的功能特点,还结合了纳米抗菌材料的优势。通过对纳米抗菌面料在塑身服装上的创新应用研究,掌握了塑身服装设计中特殊材料的应用原理和一般规律,为复杂材料产品的结构设计、款式设计提供了便捷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身服装 塑身长裤 纳米银纤维布 抗菌性能 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代红地搭子鹿纹织金绫的分析与复原
9
作者 王阳 杨爽 +2 位作者 李喆 王永进 邓丽元 《毛纺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46,共9页
为了更好地实现元代织金绫的复原,以敦煌莫高窟北区出土元代红地搭子鹿纹织金绫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数字化与现代纺织技术相结合的复原方法。首先用图文互证方法对其色彩、纹样、材质、工艺等方面深入分析;然后运用AI和纹织CAD软件对织... 为了更好地实现元代织金绫的复原,以敦煌莫高窟北区出土元代红地搭子鹿纹织金绫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数字化与现代纺织技术相结合的复原方法。首先用图文互证方法对其色彩、纹样、材质、工艺等方面深入分析;然后运用AI和纹织CAD软件对织物进行虚拟复原;最后使用SGA-598全自动大提花织机成功复原出织金绫实物。通过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复原效果隶属度为52%,表明该复原方法具有较好的有效性。数字化与现代纺织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不仅能够成功实现织金绫的复原,让现代人了解古代的精湛工艺和创新精神,感受到元代红地搭子鹿纹织金绫的历史文化内涵,而且能够为古代纺织品的复原和传承提供研究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地搭子鹿纹织金绫 文物复原 元代织金 机织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有镍钛合金丝的服用机织面料的形变性能
10
作者 王阳 胡凯宁 张长欢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8-125,共8页
为开发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服用机织面料,利用镍钛合金丝为局部纬纱,织造了13种服用机织面料,研究面料组织结构、镍钛合金丝直径以及纱线材质对面料的形变时间、形变程度和形变回复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织物完全组织的浮线越长,镍钛合金... 为开发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服用机织面料,利用镍钛合金丝为局部纬纱,织造了13种服用机织面料,研究面料组织结构、镍钛合金丝直径以及纱线材质对面料的形变时间、形变程度和形变回复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织物完全组织的浮线越长,镍钛合金丝直径与纱线直径的比值越大,纱线的弹性和光滑程度越高,面料样品的形变性能越好。但浮线长度、镍钛合金丝直径与纱线直径的比值、纱线弹性和光滑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面料的形变能力基本恒定。研究结果可为含有镍钛合金丝的服用机织面料开发提供参考,有助于机织形状记忆面料在服装上的设计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状记忆合金 镍钛合金丝 智能变形 形变性能 服用面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负载磷-氮复合阻燃剂的合成及其在聚乳酸改性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文静 王瀚文 +4 位作者 徐菲 安世杰 朱志国 王文庆 王锐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52,共10页
聚乳酸(PLA)是一种典型的生物降解绿色高分子材料,但其极限氧指数(LOI)仅为20%,高的可燃性限制了其应用安全性。文中以2-羧乙基苯基次磷酸、碳酰胺和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为原料合成了一种石墨烯负载磷-氮复合高效阻燃剂(CN-rGO),采用熔... 聚乳酸(PLA)是一种典型的生物降解绿色高分子材料,但其极限氧指数(LOI)仅为20%,高的可燃性限制了其应用安全性。文中以2-羧乙基苯基次磷酸、碳酰胺和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为原料合成了一种石墨烯负载磷-氮复合高效阻燃剂(CN-rGO),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LA/CN-rGO复合物,对其阻燃性能及其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分析。极限氧指数、垂直燃烧等级和锥形量热等测试结果表明,CN-rGO是一种高效阻燃剂,其质量分数为1%时,PLA/CN-rGO的LOI明显提升至37%,达到难燃级别;垂直燃烧等级为V-0级,能够离火自熄;最大热释放速率(PHRR)和总热释放量(THR)分别降低了40.2%和23.1%。机理研究表明,CN-rGO在凝聚相和气相均产生阻燃作用,综合提高了阻燃性能。另外,PLA/CN-rGO的表面电阻达到抗静电性级别,说明CN-rGO具有多功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还原氧化石墨烯 磷-氮复合阻燃剂 阻燃性能 抗静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废弃物基碳点制备工艺优化及其在聚酰胺66中的应用
12
作者 马超慧 崔童然 +3 位作者 邴琳涵 朱志国 王锐 魏建斐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8-36,共9页
为实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高效回收,基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低聚物、尿素及均苯四甲酸(PMA)利用水热法高效制备PET基碳点(PET-CDs),得到较佳工艺条件:3 g PET低聚物、5 g PMA、4 g尿素、15 mL H_(2)O,260℃反应18 h。... 为实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高效回收,基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低聚物、尿素及均苯四甲酸(PMA)利用水热法高效制备PET基碳点(PET-CDs),得到较佳工艺条件:3 g PET低聚物、5 g PMA、4 g尿素、15 mL H_(2)O,260℃反应18 h。此外经研究发现,装载体积对PET基碳点(PET-CDs)荧光强度影响不大,可等比例放大至5 L反应釜中进行批量制备。对批量制备的PET-CDs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ET-CDs为表面富含羟基、氨基的球形结构,平均粒径为1.37 nm;荧光为非激发波长依赖型,最佳激发波长为410 nm,最佳发射波长为485 nm,荧光量子产率高达70.78%。应用研究表明,将PET-CDs应用于聚己二酰己二胺(PA66)的共混阻燃改性时,PET-CDs的添加质量分数为4%时,极限氧指数达到28%,试样的第1次余焰时间从188.7 s降到5.2 s。PET-CDs荧光可被Fe 3+(0~10μmol/L)特异性猝灭,因此可采用PET-CDs为荧光探针对Fe 3+进行定量检测。所制备的PET-CDs还可用于防伪和指纹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点 聚己二酰己二胺 阻燃 改性 Fe 3+检测 防伪 指纹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诱导合成聚羧酸减水剂的聚合动力学与热/非热效应研究
13
作者 王晓媛 张力冉 +3 位作者 王栋民 陈洋 张辰 翟馨玥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42-247,共6页
聚羧酸减水剂(PCE)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现代混凝土技术的发展。为了实现PCE分子结构的精准调控以及低耗能生产,其合成工艺本身也在不断发展和推进中。本工作从聚合动力学、微波的热效应与非热效应角度出发开展研究,并以传统水浴合成工艺... 聚羧酸减水剂(PCE)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现代混凝土技术的发展。为了实现PCE分子结构的精准调控以及低耗能生产,其合成工艺本身也在不断发展和推进中。本工作从聚合动力学、微波的热效应与非热效应角度出发开展研究,并以传统水浴合成工艺(热诱导法)作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热诱导法相比,微波诱导法可使聚合时长减少88.9%,转化率提高25.6%,使反应物溶液体系在高浓度、相对较低温度下具有较明显的微波热效应,同时还优化了产物PCE的分子结构(有利于较大分子量的分子生成)并使之具有优异的分散性能。因此,微波诱导法是一种清洁、高效的制备方法,可以实现产品精准合成,未来有望应用于连续化工业生产,大幅提升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诱导 聚合速率 微波热/非热效应 分子结构 分散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修复海藻酸钠/明胶水凝胶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14
作者 王芷瑜 刘红茹 +1 位作者 王晓春 高昌豫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65-169,共5页
以海藻酸钠(SA)、明胶(GEL)为共聚单体,合成了本征型自修复SA/GEL水凝胶,通过微观形貌、力学性能、溶胀性能等的表征和测试,验证了水凝胶的自愈合效果,并确定了制备水凝胶的优化条件。结果表明:SA/GEL水凝胶的自修复能力主要得益于硼酸... 以海藻酸钠(SA)、明胶(GEL)为共聚单体,合成了本征型自修复SA/GEL水凝胶,通过微观形貌、力学性能、溶胀性能等的表征和测试,验证了水凝胶的自愈合效果,并确定了制备水凝胶的优化条件。结果表明:SA/GEL水凝胶的自修复能力主要得益于硼酸酯键的形成,通过调整SA、GEL质量浓度及总反应物质量浓度可以有效提高水凝胶的自修复能力;当SA质量浓度为0.035g/mL、GEL质量浓度为0.035g/mL、硼砂质量浓度为0.0175g/mL时水凝胶自修复效果最好,自修复后断裂伸长率可达到550%;自修复时间为7h时,水凝胶自修复效果最佳,经过多次断裂和修复,水凝胶仍能保持较高的伸长率,表明其网络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 明胶 水凝胶 自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化/交联聚丙烯多相共聚物的非等温结晶行为
15
作者 赵松美 初庆凯 +3 位作者 秦亚伟 刘会影 于湲 刘伟丽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3-340,共8页
在等规聚丙烯(iPP)和乙丙橡胶(EPR)两步共聚反应中引入非共轭二烯等交联助剂,制备了支化/交联结构的聚丙烯(PP)多相共聚物iPP/EPR。采用Jeziorny法、Ozawa法和莫志深法等分析了iPP/EPR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并观察了聚合物的非等温结晶形... 在等规聚丙烯(iPP)和乙丙橡胶(EPR)两步共聚反应中引入非共轭二烯等交联助剂,制备了支化/交联结构的聚丙烯(PP)多相共聚物iPP/EPR。采用Jeziorny法、Ozawa法和莫志深法等分析了iPP/EPR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并观察了聚合物的非等温结晶形貌。实验结果表明,支化/交联PP多相共聚物iPP/EPR中的橡胶相EPR含量可达50%(w)以上;随着EPR含量的增加,iPP/EPR的结晶焓和结晶温度明显降低,iPP/EPR中iPP球晶的结晶形态变得不完善;Jeziorny法和莫志深法更适合分析支化/交联PP多相共聚物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化/交联聚丙烯多相共聚物 非等温结晶 结晶动力学 结晶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牧民族传统羊毛毡在时尚语境下的多元化创新设计 被引量:3
16
作者 邓晓珍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66-70,共5页
针对传统羊毛毡的艺术特征与现状,结合国际纺织面料流行趋势,在游牧民族传统羊毛毡制作技艺的基础上,对羊毛毡的创作技法、色彩表现、材料应用以及功能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应用混合毡技法,将羊毛毡与棉、桑蚕丝、多种复合材料面料... 针对传统羊毛毡的艺术特征与现状,结合国际纺织面料流行趋势,在游牧民族传统羊毛毡制作技艺的基础上,对羊毛毡的创作技法、色彩表现、材料应用以及功能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应用混合毡技法,将羊毛毡与棉、桑蚕丝、多种复合材料面料进行叠加毡化,可赋予面料丰富的质感和色彩。为纺织服装产品的开发带来全新视角和设计语言,对提升纺织面料的内涵与附加值,拓展产品研发设计思路及创新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毡 传统纺织技艺 时尚设计 色彩 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相变包为冷源的冷却服研究进展
17
作者 罗玉玲 杨喜竹 +3 位作者 王星岚 郑晓慧 赵胜男 常素芹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53-261,共9页
针对相变冷却服设计过程中冷却速率低、衣内微气候湿度大、冷却时效短、工况选择不完善等常见问题,对国内外诸多研究方法进行综述。从衣内微气候舒适度的影响因素出发,分别从相变材料、冷却服结构优化(相变包)、使用工况3个方向分析讨... 针对相变冷却服设计过程中冷却速率低、衣内微气候湿度大、冷却时效短、工况选择不完善等常见问题,对国内外诸多研究方法进行综述。从衣内微气候舒适度的影响因素出发,分别从相变材料、冷却服结构优化(相变包)、使用工况3个方向分析讨论。分析认为:相变冷却服的研究设计需要围绕使用工况(包括作业环境、人体活动水平)这个关键点,根据衣内微气候舒适度需求对相变材料的性能进行优化,并在服装结构上对冷源结构(相变包)进行改良。未来可以通过开发具有高相变潜热和高热导率的复合相变材料来提高服装的冷却效率,再结合人体工效学来改善人体热湿舒适性,使相变冷却服在冷却效果、热湿舒适性、成本等综合效能评价达到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服装设计 相变冷却服 相变材料 热湿舒适性 衣内微气候 相变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降温服研究进展
18
作者 王星岚 罗玉玲 +3 位作者 刘雨婷 郑晓慧 郑挺 常素芹 《毛纺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7-135,共9页
为提高人体热湿舒适度、避免高温热应激,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个体降温服的研究进展,在分析服装与人体热湿舒适性关系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主动降温服(液体降温服、气体降温服、热电降温服)和被动降温服(相变降温服、辐射降温服、导热... 为提高人体热湿舒适度、避免高温热应激,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个体降温服的研究进展,在分析服装与人体热湿舒适性关系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主动降温服(液体降温服、气体降温服、热电降温服)和被动降温服(相变降温服、辐射降温服、导热降温服)2类常见的个体降温服,汇总了各类个体降温服的热湿舒适性评价方法,最后对未来个体降温服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展望。研究表明:人体、服装、服装微气候区及外环境均会影响人体舒适性;主动降温服和被动降温服各有优缺点,均缺少通用性;未来个体降温服评价方法发展可进一步完善人-服装-环境模拟系统,并结合多种评价方法,优化降温服的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降温服 高温热应激 热湿舒适性 降温服种类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殊浸润性纳米纤维膜材料在油水分离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9
作者 赵昕 任宝娜 +3 位作者 胡苗苗 皮浩弘 张秀芹 吴晶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3-54,共12页
油水混合物经过分离后再处理,不仅可以实现油、水资源的重复利用,还能有效避免由于直接排放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研究用于分离油水混合物的材料对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中,特殊浸润性纳米纤维膜材料具有超疏水/... 油水混合物经过分离后再处理,不仅可以实现油、水资源的重复利用,还能有效避免由于直接排放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研究用于分离油水混合物的材料对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中,特殊浸润性纳米纤维膜材料具有超疏水/超亲油或超亲水/超疏油等特性,这使其在油水分离的应用研究中得到广泛关注。基于此,本文对特殊浸润性纳米纤维膜材料在油水分离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应用进行了综述。介绍了特殊浸润性材料的基础理论和电纺纳米纤维膜的应用,归纳并总结了特殊浸润性纳米纤维膜材料在油水分离领域中的研究进展,最后指出在油水分离过程中,特殊浸润性纳米纤维膜上精细的微观结构很容易受到机械损坏和化学污染,这极大地限制了其在油水分离中的应用,同时对于研究出结构稳定、耐酸碱、并且可大规模生产的高效分离性能的特殊浸润性纳米纤维膜材料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浸润性 纳米纤维膜 油水混合物分离 分层油 乳化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纤维负载型纳米零价铁基材料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金旭 刘方 +4 位作者 杜嬛 华超 公旭中 张秀芹 汪滨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01-209,共9页
针对纳米零价铁(nZVI)复合材料存在易团聚和难分离回收等缺陷,导致其降解效率下降、使用寿命变短等问题,首先介绍了nZVI的制备方法及负载型nZVI基材料在治理土壤污染和水体污染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分析了nZVI去除污染物的反应原理;重... 针对纳米零价铁(nZVI)复合材料存在易团聚和难分离回收等缺陷,导致其降解效率下降、使用寿命变短等问题,首先介绍了nZVI的制备方法及负载型nZVI基材料在治理土壤污染和水体污染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分析了nZVI去除污染物的反应原理;重点总结归纳了聚丙烯酸/聚乙烯醇复合纳米纤维膜、壳聚糖复合纳米纤维膜、聚苯胺纳米纤维膜、碳纳米纤维膜等纳米纤维负载型nZVI基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去除污染物效果;最后提出以静电纺丝纳米纤维为代表的载体材料,可以有效抑制nZVI团聚,提高分离回收性能及拓宽其实际应用范围,是负载型nZVI基材料应用于环境修复的新型有效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零价铁 氧化还原法 环境修复 纳米纤维 非金属矿物 静电纺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