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T/纳米SiO_2复合材料的制备 I.纳米SiO_2在PET单体EG中的分散性研究 被引量:27
1
作者 王锐 武荣瑞 +1 位作者 张大省 徐僖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81-184,187,共5页
以 EG为分散介质 ,研究了分散方法 ,分散剂的种类 ,分散剂的浓度及分散时间对纳米 Si O2 在 EG中分散性的影响 ,用 TEM对其分散情况进行表征 ,并对其分散机理进行探讨与研究。其结果表明 ,不同的分散方法 ,不同种类的分散剂及不同的分... 以 EG为分散介质 ,研究了分散方法 ,分散剂的种类 ,分散剂的浓度及分散时间对纳米 Si O2 在 EG中分散性的影响 ,用 TEM对其分散情况进行表征 ,并对其分散机理进行探讨与研究。其结果表明 ,不同的分散方法 ,不同种类的分散剂及不同的分散剂浓度 ,不同的分散时间对 Si O2 在 EG中的分散性有不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纳米SiO2复合材料 聚酯 单体 EG 研究 分散性 分散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被引量:9
2
作者 李宏伟 高绪珊 童俨 《合成树脂及塑料》 EI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8-31,共4页
用超声处理溶液絮凝法制备聚丙烯(PP),多壁碳纳米管(MWNT)复合材料。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 MWNT呈纳米级分散。用Jeziomy法和MO法对材料非等温结晶差示扫描量热法结果进行动力学处理,发现复合材料的结晶峰温升高,半结晶时间减小;但随... 用超声处理溶液絮凝法制备聚丙烯(PP),多壁碳纳米管(MWNT)复合材料。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 MWNT呈纳米级分散。用Jeziomy法和MO法对材料非等温结晶差示扫描量热法结果进行动力学处理,发现复合材料的结晶峰温升高,半结晶时间减小;但随MWNT含量变化不大。复合材料的结晶速率常数比纯PP大;Avrami指数比纯PP小。要达到相同的结晶度,复合材料所需的降温速率小于纯PP。MWNT可成为PP的成核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结晶动力学 碳纳米管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聚合制备尼龙-6/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及其结晶行为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宏伟 高绪珊 +2 位作者 童俨 李瑞霞 吴大诚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2期105-108,共4页
采用酰氯化处理的多壁碳纳米管(MWNT)同氨基封端的尼龙-6(PA6)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了PA6/MWNT复合材料。红外光谱说明了MWNT与PA6化学的键合作用。DSC测试表明MWNT对PA6的分子链段运动有较大的阻碍作用。动力学分析表明MWNT具有成核作用... 采用酰氯化处理的多壁碳纳米管(MWNT)同氨基封端的尼龙-6(PA6)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了PA6/MWNT复合材料。红外光谱说明了MWNT与PA6化学的键合作用。DSC测试表明MWNT对PA6的分子链段运动有较大的阻碍作用。动力学分析表明MWNT具有成核作用,提高了PA6的结晶温度;共价键连接使MWNT对PA6的分子链段运动有强烈的阻碍作用,造成复合材料(含MWNT质量分数2%)的总结晶速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6 多壁碳纳米管 原位聚合 结晶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纺毛织物染整专家系统初探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春梅 尹宇 +1 位作者 朱欣娟 王柏华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5-8,共4页
毛织物品质和风格特点主要是由毛织物的后整理即染整工艺来实现的。在系统分析和总结毛织物品质风格和染整工艺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毛织物染整专家系统的设计思想和体系框架。根据毛织物染整工艺的知识特点,对于染整工艺的选择采用产生... 毛织物品质和风格特点主要是由毛织物的后整理即染整工艺来实现的。在系统分析和总结毛织物品质风格和染整工艺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毛织物染整专家系统的设计思想和体系框架。根据毛织物染整工艺的知识特点,对于染整工艺的选择采用产生式规则知识表达方法,而对于染整工艺条件的确定则采用神经网络的推理及学习机制,给出了该专家系统知识库的实现步骤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织物 品质风格 染整工艺 专家系统 神经网络 知识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色粉体材料对太阳辐射吸收性能的UV-Vis-NIR光谱法表征 被引量:1
5
作者 郭洪猷 李秀艳 +1 位作者 吴念祖 王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482-1484,共3页
进一步研究了粉体材料对太阳辐射吸收能力的定量表征方法 .结果表明 ,当 Vcolored/V(Ti O2 ) (有色粉体与 Ti O2 的体积比 ) <5 %时 ,lg(1 /R) (R是试样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 )和 Vcolored/V(Ti O2 )呈直线关系 .从直线的斜率和截距可... 进一步研究了粉体材料对太阳辐射吸收能力的定量表征方法 .结果表明 ,当 Vcolored/V(Ti O2 ) (有色粉体与 Ti O2 的体积比 ) <5 %时 ,lg(1 /R) (R是试样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 )和 Vcolored/V(Ti O2 )呈直线关系 .从直线的斜率和截距可得出粉体材料的吸光系数和最大穿透厚度 .该方法具有普遍性 ,适用于各种有色粉体的测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粉体材料 太阳辐射吸收性能 UV-Vis-NIR光谱法 表征 吸光系数 紫外-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高分子保护的纳米MgO的合成 被引量:34
6
作者 酒金婷 李立平 +4 位作者 葛钥 张涑戎 屠凡 花智仁 聂凌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61-365,共5页
本文利用高分子表面保护的化学沉淀方法成功地制备了粒径分布均匀的类球型纳米 MgO。并对所制得的纳米粒子采用红外光谱(IR)、透射电镜(TIM)、差热及热重分析(TG-DTA)和X射线衍射(XRD)等现代分析测试手段进... 本文利用高分子表面保护的化学沉淀方法成功地制备了粒径分布均匀的类球型纳米 MgO。并对所制得的纳米粒子采用红外光谱(IR)、透射电镜(TIM)、差热及热重分析(TG-DTA)和X射线衍射(XRD)等现代分析测试手段进行了表面形貌、结构、晶形和组成等的表征。结果表明利用高分子的表面保护作用能够控制纳米微粒的形状和大小;由于聚乙烯醇分子中多羟基与金属离子间强的相互作用,因此获得的纳米微粒粒径更小,分散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氧化镁 结构 高分子表面保护作用 合成 化学沉淀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团聚纳米氧化锆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38
7
作者 酒金婷 葛钥 +3 位作者 张涑戎 李立平 屠凡 朱鹤孙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867-871,共5页
采用高分子表面修饰-共沸蒸馏工艺成功地制备了纳米氧化锆微粒;合成过程中高 分子的空间位阻作用阻碍了前驱体颗粒的长大,通过与正丁醇的共沸蒸馏有效地脱除了前驱体 内的水分,在颗粒表面形成了正丁醇分子的包裹结构,在随后的干燥... 采用高分子表面修饰-共沸蒸馏工艺成功地制备了纳米氧化锆微粒;合成过程中高 分子的空间位阻作用阻碍了前驱体颗粒的长大,通过与正丁醇的共沸蒸馏有效地脱除了前驱体 内的水分,在颗粒表面形成了正丁醇分子的包裹结构,在随后的干燥过程中避免了颗粒间形成 强化学键,获得了平均粒径在20nm的无团聚的纳米微粒.纳米氧化锆微粒加入到润滑脂中能 明显改善后者的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锆 表面修饰 共沸蒸馏 耐磨性能 制备 润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电沉积类金刚石薄膜的相关物理化学问题 被引量:10
8
作者 酒金婷 付强 +1 位作者 汪浩 朱鹤孙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71-578,共8页
利用液相电沉积技术制备了含氢类金刚石薄膜(DLC);讨论了应用电位和沉积碳源对沉积过程和薄膜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有高介电常数、低粘度、分子中甲基基团直接与极性基团键合的有机液体是合适的沉积碳源;通过增加沉积电位将有利于薄... 利用液相电沉积技术制备了含氢类金刚石薄膜(DLC);讨论了应用电位和沉积碳源对沉积过程和薄膜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有高介电常数、低粘度、分子中甲基基团直接与极性基团键合的有机液体是合适的沉积碳源;通过增加沉积电位将有利于薄膜中sp3碳的生长;最后,作者提出了液相沉积类金刚石薄膜的反应机理-极化-反应机制,在电场的作用下,有机分子被极化并在电极表面反应生成DLC薄膜和其他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电沉积 类金刚石薄膜 物理化学 DLC薄膜 碳源 反应机理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氧化锌在水中的分散行为及其应用 被引量:34
9
作者 酒金婷 李春霞 +2 位作者 王彩凤 王柏华 李立平 《印染》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3,共3页
研究纳米 Zn O在水中的分散行为 ,重点讨论了 p H值、分散剂种类及其用量对体系稳定性的影响。采用 Zeta电位、沉降实验和粒度分析等测试手段 ,对纳米 Zn O微乳液的性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 ,p H值为 10时 ,添加 A类分散剂 ,微乳液中的 Z... 研究纳米 Zn O在水中的分散行为 ,重点讨论了 p H值、分散剂种类及其用量对体系稳定性的影响。采用 Zeta电位、沉降实验和粒度分析等测试手段 ,对纳米 Zn O微乳液的性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 ,p H值为 10时 ,添加 A类分散剂 ,微乳液中的 Zn O粒径在 10 0 nm以下的颗粒体积 ,超过了颗粒总体积的 93%。以此微乳液对涤棉织物进行抗紫外线整理 ,整理后织物对紫外线的屏蔽率达到 99.4 %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理 纳米氧化锌 纳米材料 织物 分散行为 PH值 分散剂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组成比组分构成共混纤维分散相的控制 被引量:17
10
作者 王锐 张大省 朱志国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9-10,共2页
用3种不同η_r的PA6和3种不同MI的PE,以多种共混组成比熔融纺丝。通过调整PA6与PE的熔体粘度比,可使高组成含量的PA6构成共混纤维的分散相。
关键词 共混纤维 熔融纺丝 非相容高聚物 共混纺丝 形态结构 分散相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涤纶中的间苯二甲酸含量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锐 王新宇 +1 位作者 唐川江 李立平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72-373,共2页
涤纶中加入少量的间苯二甲酸对改进涤纶性能有一定的影响。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涤纶样品中的间苯二甲酸的含量进行测定 ,用甲醇和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水解样品 ,利用NovaparkC18柱 ,以甲醇 水 (体积比为 15∶85 ,pH 3 )溶液为流动相 ,分析... 涤纶中加入少量的间苯二甲酸对改进涤纶性能有一定的影响。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涤纶样品中的间苯二甲酸的含量进行测定 ,用甲醇和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水解样品 ,利用NovaparkC18柱 ,以甲醇 水 (体积比为 15∶85 ,pH 3 )溶液为流动相 ,分析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涤纶样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涤纶 间苯二甲酸 水解产物 分析 含量测定 聚酯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造麂皮解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穆艳霞 陈英 +2 位作者 付中玉 关颖 张大省 《印染》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9-32,共4页
对国内外十余种人造麂皮织物的纤维直径、纤维种类、基布组织结构、整理剂类型及含胶量等进行剖析 ,为进一步开发仿麂皮整理提供参考指导。
关键词 仿麂皮整理 整理剂 仿麂皮织物 超细纤维 聚氨酯树脂整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数光谱法测定歧化松香中树脂酸异构体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文霞 严宝珍 焦书科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3-206,共4页
用紫外 ( UV)导数光谱法建立了同时测定歧化松香中五种树脂酸异构体的新方法。通过选择合适的求导阶数 ( n)、微分波长差 (Δλ)、扫描速度和定量方法 ,对不同批号的歧化松香中的主成分脱氢枞酸和微量组分枞酸、新枞酸、左旋海松酸及长... 用紫外 ( UV)导数光谱法建立了同时测定歧化松香中五种树脂酸异构体的新方法。通过选择合适的求导阶数 ( n)、微分波长差 (Δλ)、扫描速度和定量方法 ,对不同批号的歧化松香中的主成分脱氢枞酸和微量组分枞酸、新枞酸、左旋海松酸及长叶松酸进行了测定 (其中左旋海松酸和长叶松酸测定的是合量 ) ,实验结果令人满意。该法可消除树脂酸各异构体及同系物的背景干扰 ,对迭加的树脂酸的检出和定量很有效。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 99.0 % ,相对标准偏差小于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数光谱 树脂酸 歧化松香 异构体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燃烧方法制备Co_3O_4纳米粒子 被引量:10
14
作者 酒金婷 李小宁 +2 位作者 葛月 徐建 王建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755-757,共3页
纳米粒子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成为近年来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制备方法是获得性能优越材料的关键。Co3O4具有正常的尖晶石结构,Co^2+占据八面体位置,在空气中低于800℃时十分稳定,是优良的催化剂材料^[1,2],采用燃烧方法可... 纳米粒子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成为近年来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制备方法是获得性能优越材料的关键。Co3O4具有正常的尖晶石结构,Co^2+占据八面体位置,在空气中低于800℃时十分稳定,是优良的催化剂材料^[1,2],采用燃烧方法可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在不发生沉淀的情况下获得化学组成均匀的复合氧化物粉体^[4-7],本文利用聚合物燃烧方法探索制备粒径均匀,分散性好的立方Co3O4纳米粒子,选择聚乙烯醇(PVA)的原因是其分子内包含大量的羟基极性基团,能与金属离子尤其是过渡金属离子形成良好的化学键,促使金属离子在PVA高分子的网络中均匀螯合分布,有利于最终形成分散性良好的粉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3O4 纳米粒子 聚合物燃烧法 氧化钴 聚乙烯醇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染色助剂WWH在拉伸羊毛染色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建明 李艳清 费立伟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9-31,共3页
以未拉伸羊毛和国产及进口拉伸羊毛为研究对象 ,研究了低温染色助剂WWH用量对羊毛染色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低温染色助剂WWH能降低羊毛的染色温度 ,低温染色后拉伸羊毛的染色牢度基本不变。低温染色助剂WWH的合理用量为 7~ 8g
关键词 低温染色助剂WWH 拉伸羊毛 染色 用量 染色牢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剂对聚氨酯以及人造麂皮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英 关颖 穆艳霞 《印染》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1-14,共4页
研究在低模量聚氨酯 ( PU)树脂中加入不同添加剂后的膜结构变化 ,以及添加剂对人造麂皮服用性能 (透气和透湿 )的影响。通过对膜结构的电镜观察和物理性能测定 ,以及对人造麂皮整理效果的分析得出 ,表面活性剂类添加剂有利于提高聚氨酯... 研究在低模量聚氨酯 ( PU)树脂中加入不同添加剂后的膜结构变化 ,以及添加剂对人造麂皮服用性能 (透气和透湿 )的影响。通过对膜结构的电镜观察和物理性能测定 ,以及对人造麂皮整理效果的分析得出 ,表面活性剂类添加剂有利于提高聚氨酯的膜形成 (指状孔穴或大孔穴 ) ,从而提高整理织物的透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麂皮整理 超细纤维 聚氨酯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杨酸乙酯双封端异氰酸酯产物的合成及鉴定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园勤 廖青 李立平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532-536,共5页
研究了水杨酸乙酯双封端1,6 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的反应。讨论了温度、催化剂用量、加料方式、加料时间及反应时间对该反应的影响。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优选了反应条件:n(水杨酸乙酯)/n(HDI)=2 4,反应温度85℃,反应时间10h,催化剂... 研究了水杨酸乙酯双封端1,6 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的反应。讨论了温度、催化剂用量、加料方式、加料时间及反应时间对该反应的影响。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优选了反应条件:n(水杨酸乙酯)/n(HDI)=2 4,反应温度85℃,反应时间10h,催化剂用量为HDI质量的1 0%。双封端产物产率(相对于合成粗产物而言)达到90 25%。用熔点和薄层色谱分析定性验证了产物质量。用红外光谱和气质联机分析证实了产物的结构。用热重分析(TG/DTA)测定产物热分解温度为1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6-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 水杨酸乙酯 封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氧化锌功能纺织品的制备及其稳定性 被引量:7
18
作者 关芳兰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4-67,共4页
为探讨纳米功能纺织品在服用时的稳定性,根据以往的研究方法制备了纳米氧化锌/聚硅氧烷整理剂,并将其应用于纺织品制备了纳米功能织物。利用TEM及激光粒度分布仪分析了整理剂的粒径大小及分布,并利用原子分光光度计考察功能织物在碱性... 为探讨纳米功能纺织品在服用时的稳定性,根据以往的研究方法制备了纳米氧化锌/聚硅氧烷整理剂,并将其应用于纺织品制备了纳米功能织物。利用TEM及激光粒度分布仪分析了整理剂的粒径大小及分布,并利用原子分光光度计考察功能织物在碱性人工汗液中洗涤时Zn2+的溶出性。结果表明:整理剂的平均粒径为103 nm,小于100 nm的颗粒约占70%,呈类囊式结构。纳米功能织物在碱性人工汗液中Zn2+的溶出性较小,证明制备的纳米氧化锌整理剂对碱性人工汗液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锌 聚硅氧烷 复合整理剂 功能纺织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6/EHDPET共混纤维的相形态结构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大省 王锐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2年第6期56-59,共4页
合成了一系列易水解聚酯(EHDPET),并对其[η],t_(g),t_(cc),t_(mc)及 t_m 等热性能和流变性能进行了表征.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 PA6/EHDPET 共混纤维的相形态结构,其结果表明:(1)当共混组分的熔体粘度比(η_m(PA6)/η_m(EHDPET))不变时... 合成了一系列易水解聚酯(EHDPET),并对其[η],t_(g),t_(cc),t_(mc)及 t_m 等热性能和流变性能进行了表征.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 PA6/EHDPET 共混纤维的相形态结构,其结果表明:(1)当共混组分的熔体粘度比(η_m(PA6)/η_m(EHDPET))不变时,改变共混体积组成比(V(PA6)/V(EHDPET)),所得共混纤维可具有 PA6为岛相或为海相的形态结构;而当共混组成比不变时,改变共混组分的熔体粘度比,也可得到 PA6为岛相或为海相的共混纤维.(2)当共混两组分的熔体粘度比大于9.25时,即便体积组成比高达70/30,PA6亦可构成岛相.所得共混纤维可用于制备超极细纤维或多孔中空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结构 易水解聚酯 混合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纤维天然化——丝素/甲壳素涂着PA6纤维 被引量:1
20
作者 秦中悦 张大省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8-21,共4页
研究了以PA6超细纤维和PA6多孔藕状中空纤维为基质材料,借助于甲壳素的黏合作用,将丝素/甲壳素涂着于纤维表面,形成包敷其上的丝素/甲壳素膜的实验过程,最终实现合成纤维天然化,并对其吸湿性和纤维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证明这一设计是可... 研究了以PA6超细纤维和PA6多孔藕状中空纤维为基质材料,借助于甲壳素的黏合作用,将丝素/甲壳素涂着于纤维表面,形成包敷其上的丝素/甲壳素膜的实验过程,最终实现合成纤维天然化,并对其吸湿性和纤维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证明这一设计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素 天然 甲壳素 纤维形态 超细纤维 黏合 合成纤维 PA 中空纤维 吸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