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温 MH/Ni 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董桂霞 朱磊 +4 位作者 杜军 吴伯荣 陈晖 简旭宇 刘明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04-106,112,共4页
制约 MH/Ni 电池低温性能的主要因素是贮氢合金负极材料。综述了低温贮氢合金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影响电极材料低温性能的各方面因素,给出了提高其低温性能的具体方法,其中包括元素替代、结构设计及制备工艺等的运用。这些将有益... 制约 MH/Ni 电池低温性能的主要因素是贮氢合金负极材料。综述了低温贮氢合金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影响电极材料低温性能的各方面因素,给出了提高其低温性能的具体方法,其中包括元素替代、结构设计及制备工艺等的运用。这些将有益于今后研制和生产适用于宽温度范围的 MH/Ni 电池负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NI电池 负电极 贮氢合金 低温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功率锂离子蓄电池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李文成 卢世刚 +5 位作者 庞静 刘莎 王昌胤 靳尉仁 阚素荣 吴国良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80-283,共4页
以尖晶石锰酸锂为正极材料,制备了混合动力汽车(HEV)用8Ah高功率锂离子蓄电池,电池容量、质量及荷电保持性能一致性良好。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单体电池25.0C持续放电比功率达到1517W/kg;-30℃下1.0C放电容量是25℃下的90%;室温循环700周... 以尖晶石锰酸锂为正极材料,制备了混合动力汽车(HEV)用8Ah高功率锂离子蓄电池,电池容量、质量及荷电保持性能一致性良好。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单体电池25.0C持续放电比功率达到1517W/kg;-30℃下1.0C放电容量是25℃下的90%;室温循环700周容量保持87%;电池在针刺、挤压和短路的情况下,不爆炸,不起火,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室温下电池循环过程中充放电效率接近100%,而高温下只有97%;高温下电池的充电容量和放电容量比室温下衰减快,而在充电过程中高温充电容量的变化比室温下复杂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蓄电池 高功率 混合动力汽车(HEV) 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O作为电极材料的可能性 被引量:2
3
作者 董桂霞 杜军 +1 位作者 朱磊 吴伯荣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713-715,共3页
以烧结Ni(OH)2为对电极,以Inco Ni粉为导电剂,对CoO作为电极材料使用时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CoO在室温时的放电容量远高于镉-镍电池中的CdO和氢-镍电池中的商业化AB5贮氢合金,且受温度影响不大,充放电循环稳定性较... 以烧结Ni(OH)2为对电极,以Inco Ni粉为导电剂,对CoO作为电极材料使用时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CoO在室温时的放电容量远高于镉-镍电池中的CdO和氢-镍电池中的商业化AB5贮氢合金,且受温度影响不大,充放电循环稳定性较好。不足之处是其放电电压平台较低,在充放电循环时,放电容量有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O 电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和铝对Mg_2Ni合金储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李谦 蒋利军 +4 位作者 林勤 周国治 詹锋 郑强 尉秀英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64-870,共7页
用氢化燃烧法合成Mg2-xAgxNi(x=0.05,0.1,0.2,0.5)和Mg2-xAlxNi(x=0,0.1,0.2,0.5)。PCT结果说明合成的Mg Ni Ag和Mg Ni Al储氢合金材料具有很高的活性和理想的储氢性能。对两个体系的PCT结果分别进行计算,得出温度和氢平衡压的关系式。... 用氢化燃烧法合成Mg2-xAgxNi(x=0.05,0.1,0.2,0.5)和Mg2-xAlxNi(x=0,0.1,0.2,0.5)。PCT结果说明合成的Mg Ni Ag和Mg Ni Al储氢合金材料具有很高的活性和理想的储氢性能。对两个体系的PCT结果分别进行计算,得出温度和氢平衡压的关系式。在423K时Mg1.8Ag0.2Ni在5min之内的放氢量为2.14%/min(质量分数);Mg1.5Al0.5Ni在α+β相区的吸氢速率为4.88%/min(质量分数),放氢速率为1.26%/min(质量分数)。用XRD方法进行物相分析表明:添加少量银没有改变Mg2Ni的结构;添加铝却改变了Mg2Ni的结构,使储氢合金材料的储放氢动力学性能均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2Ni合金 储氢性能 储氢合金 氢化燃烧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动力电动车用384V/80 Ah MH-Ni动力电池系统 被引量:1
5
作者 吴伯荣 屠海令 +7 位作者 陈晖 朱磊 简旭宇 刘明义 蒋利军 杜军 龚志新 张俊英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701-706,共6页
研制开发出混合动力电动车用80 Ah方型MH-Ni(氢镍)动力电池及其96 V/80 Ah、384 V/80 Ah高电压电池组系统;在-20~55℃宽温度范围条件下,电池可在SOC0.2~0.8范围内进行3~10 C的脉冲充放电,12 V电池模块比能量达61 Wh/kg,峰值比功率达... 研制开发出混合动力电动车用80 Ah方型MH-Ni(氢镍)动力电池及其96 V/80 Ah、384 V/80 Ah高电压电池组系统;在-20~55℃宽温度范围条件下,电池可在SOC0.2~0.8范围内进行3~10 C的脉冲充放电,12 V电池模块比能量达61 Wh/kg,峰值比功率达到406 W/kg,电池28天荷电保持率达91%;电池1 C寿命正在测试中,目前已达500次无任何衰减。96 V或384 V高电压电池组大电流充放电特性、热管理、性能一致性状态及安全可靠性较好;384 V/80Ah电池组及其管理系统完成城市客车工况150 h台架可靠性实验考核,并顺利进行在燃料电池/MH-Ni电池为混合动力的城市客车的装车运行实验,电池组性能状态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氢化物镍电池 电动车辆 动力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