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极材料LiFePO_4研究与产业化的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丁冬 吴国良 +1 位作者 庞静 刘莎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82-284,共3页
叙述了锂离子电池用磷酸铁锂(LiFePO4)正极材料的主要合成方法,如高温固相法、液相合成法,对碳包覆、金属离子(La+、Sr2+)掺杂和其中可能含有的杂质(Li3PO4、Fe3+)做了概括。介绍了LiFePO4的最新研究进展,论述了LiFePO4的基本生产情况,... 叙述了锂离子电池用磷酸铁锂(LiFePO4)正极材料的主要合成方法,如高温固相法、液相合成法,对碳包覆、金属离子(La+、Sr2+)掺杂和其中可能含有的杂质(Li3PO4、Fe3+)做了概括。介绍了LiFePO4的最新研究进展,论述了LiFePO4的基本生产情况,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磷酸铁锂(LiFePO4) 产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氢化物储氢装置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晓鹏 蒋利军 陈立新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09年第5期35-37,共3页
用有限差分法和二维导热模型计算了圆柱形金属氢化物储氢装置内部储氢过程的温度场分布,结果表明空气换热型储氢装置内部的合金反应床存在明显的温度梯度场,吸氢时储氢装置中心部位的温度最高,需要强化其芯部换热条件,以提高储氢装置的... 用有限差分法和二维导热模型计算了圆柱形金属氢化物储氢装置内部储氢过程的温度场分布,结果表明空气换热型储氢装置内部的合金反应床存在明显的温度梯度场,吸氢时储氢装置中心部位的温度最高,需要强化其芯部换热条件,以提高储氢装置的储放氢性能。对比研究了铸态以及甩带快淬工艺制备TiV0.41Fe0.09Mn1.5合金吸放氢循环寿命,表明甩带快淬工艺可以显著提高储氢合金的吸放氢循环性能。以甩带快淬工艺制备的TiV0.41Fe0.09Mn1.5合金为工质的储氢装置,经过3600次吸放氢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达到94%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氢化物 储氢装置 储氢性能 传热传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AlON系薄膜材料的椭偏研究
3
作者 刘文德 陈赤 +4 位作者 杜淼 郝雷 徐英莹 樊其明 张静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02-1205,共4页
对新型太阳能用薄膜材料TiAlON材料进行了椭偏研究。采用Cauchy,Lorentz和Tauc Lorentz模型对绝缘性TiAlON薄膜的椭偏测量结果进行了模拟,得到了薄膜的光学常数。通过比较色散模型及薄膜结构在不同波段的应用情况,说明Tauc Lorentz模型... 对新型太阳能用薄膜材料TiAlON材料进行了椭偏研究。采用Cauchy,Lorentz和Tauc Lorentz模型对绝缘性TiAlON薄膜的椭偏测量结果进行了模拟,得到了薄膜的光学常数。通过比较色散模型及薄膜结构在不同波段的应用情况,说明Tauc Lorentz模型更适合于从紫外到近红外宽光谱的拟合。结果表明光谱椭偏术可以作为表征TiAlON材料系的可靠手段,是进一步表征多层膜系光学性质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lON薄膜 光谱椭偏术 Lorentz模型 Cauchy模型 Tauc-Lorentz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镍动力电池自放电一致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简旭宇 吴伯荣 +2 位作者 朱磊 陈晖 刘明义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91-493,共3页
氢镍动力电池搁置过程中的自放电不一致性直接影响到电池的实际应用,静态搁置电压是电池的重要荷电态参数之一,可作为电池自放电性能的重要判据,进行电池自放电的分选,该方法通过大量试验表明十分有效,且简单易行。为缩短分选周期,进行... 氢镍动力电池搁置过程中的自放电不一致性直接影响到电池的实际应用,静态搁置电压是电池的重要荷电态参数之一,可作为电池自放电性能的重要判据,进行电池自放电的分选,该方法通过大量试验表明十分有效,且简单易行。为缩短分选周期,进行了大量试验,结果表明,将电池充电到20%SOC后,搁置10~15d,电池静态电压出现明显的差异,通过电压与一个月后的荷电保持率综合判断出分选电池的电压基准,并以此来分选电池,可以大大缩短分选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镍动力电池 自放电性能 搁置电压 荷电保持率 荷电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锈钢表面原位氧化法制备氧化物涂层的微观结构及其阻氢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于庆河 郝雷 +6 位作者 何迪 李帅 米菁 张子楠 杜淼 刘晓鹏 蒋利军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467-2471,共5页
316L不锈钢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真空集热管,管内载入高温导热油,工作温度在300~400℃之间,导热油在长期工作中会因发生热分解而变质,产生游离的氢等。氢在高温下借助渗透作用穿过不锈钢中央管进入环形真空空间,导致高温真空集热管热量损失... 316L不锈钢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真空集热管,管内载入高温导热油,工作温度在300~400℃之间,导热油在长期工作中会因发生热分解而变质,产生游离的氢等。氢在高温下借助渗透作用穿过不锈钢中央管进入环形真空空间,导致高温真空集热管热量损失增加,因此应在集热管内表面采用原位氧化技术制备阻氢渗透涂层。当热处理温度为750℃时通过H_2-H_2O提供低氧分压气氛,低氧分压压力为10^(-21)Pa。通过XRD,SEM和XPS确定涂层的相组成和组织结构。结果表明,涂层主要由内层的氧化铬涂层和外层的锰铬尖晶石相组成。当温度为650℃时压力分别为40、60、80和100 kPa时,阻氢性能分别提高70、61、46和42倍。不锈钢表面氧化物涂层的制备可有效抑制氘在不锈钢中的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氧化法 真空集热管 阻氢渗透 阻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AlON涂层微观结构与光学性质研究
6
作者 杜淼 米菁 +3 位作者 张科 杨海龄 李世杰 于庆河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345-3349,共5页
通过控制氧气与氮气流量比,使用反应磁控溅射技术在抛光硅片表面制备TiAlON涂层。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光谱椭偏仪(SE)分析氧氮比对涂层的微观结构与光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AlON涂层... 通过控制氧气与氮气流量比,使用反应磁控溅射技术在抛光硅片表面制备TiAlON涂层。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光谱椭偏仪(SE)分析氧氮比对涂层的微观结构与光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AlON涂层具有与TiAlN涂层相同的面心立方结构(NaCl型)。随着溅射氧气分压的升高,涂层的柱状晶结构变得模糊。通过控制涂层的成分,TiAlON涂层的光学性质可由类金属特性向半导体特性以及陶瓷特性转变,说明TiAlON涂层具有可控的光学常数,可作为太阳能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的候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lON涂层 微观结构 光学性质 椭偏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疏水增透膜结构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谭皓文 米菁 +1 位作者 于庆河 郝雷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07-311,共5页
将甲基三乙氧基硅烷(MTES)作为共前驱体制备SiO2溶胶,通过溶胶-凝胶(sol-gel)法制备SiO2增透膜,研究不同MTES添加量对增透膜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MTES的加入会向薄膜表面引入疏水基团达到疏水的效果,且随着MTES添加量的增加,薄膜... 将甲基三乙氧基硅烷(MTES)作为共前驱体制备SiO2溶胶,通过溶胶-凝胶(sol-gel)法制备SiO2增透膜,研究不同MTES添加量对增透膜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MTES的加入会向薄膜表面引入疏水基团达到疏水的效果,且随着MTES添加量的增加,薄膜表面水接触角大小先增加后减小,透过率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在MTES与正硅酸乙酯(TEOS)物质的量之比为1∶2时接触角和透过率的综合性能最好,水接触角达到118°,全光谱范围内透过率达到95.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增透膜 疏水性 透过率 甲基三乙氧基硅烷(MT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r-Hf-Co合金储氢性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谭功理 刘晓鹏 +3 位作者 蒋利军 王树茂 李志念 李华玲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380-1383,共4页
研究了Hf部分替代Zr对Zr-Hf-Co合金储放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r-Hf-Co合金保持原始Zr-Co合金单一的立方相结构,且Hf含量变化对合金晶胞体积影响不大;随Hf替代量增加,Zr-Hf-Co合金的放氢平台压升高,100 kPa平衡放氢压力对应的放氢温度... 研究了Hf部分替代Zr对Zr-Hf-Co合金储放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r-Hf-Co合金保持原始Zr-Co合金单一的立方相结构,且Hf含量变化对合金晶胞体积影响不大;随Hf替代量增加,Zr-Hf-Co合金的放氢平台压升高,100 kPa平衡放氢压力对应的放氢温度显著降低,由Zr-Co合金的673 K降低到Zr0.7Hf0.3Co合金的618 K;热力学计算结果得到Zr-Hf-Co合金的放氢反应焓变ΔH随Hf替代量增加而降低,表明Zr-Hf-Co合金氢化物的稳定性降低,有利于合金在较低温度下放氢;合金的最大吸氢量随Hf替代量增加而略有降低,但吸氢动力学性能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氢材料 Zr-Co合金 Zr-Hf-Co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Mo-Co合金电极制备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国庆 尉海军 +1 位作者 朱磊 简旭宇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1-24,共4页
采用电沉积方法制备出Ni-Mo-Co三元合金电极,研究了沉积电流密度、镀液温度及镀液pH值等条件对合金电极析氢催化活性的影响。采用EDS和XRD分析合金电极的化学组成和晶态结构。通过对极化曲线的比较分析得出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电流密度1... 采用电沉积方法制备出Ni-Mo-Co三元合金电极,研究了沉积电流密度、镀液温度及镀液pH值等条件对合金电极析氢催化活性的影响。采用EDS和XRD分析合金电极的化学组成和晶态结构。通过对极化曲线的比较分析得出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电流密度15mA/cm2,镀液温度25℃和pH值为10。该条件下制备的Ni-Mo-Co合金电极为非晶态结构,外观呈银白色,表面光滑致密,其化学组成为34.09%Ni、59.51%Mo、6.40%Co。在30%KOH溶液中,其析氢过电位为η100=112mV,比Ni电极降低了352mV,表现出良好的析氢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Mo-Co合金 电沉积 制备工艺 极化曲线 析氢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涂层发射比和基底粗糙度对降低高温真空集热管热损的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郎宇帆 于庆河 +2 位作者 郝雷 杜淼 张科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96-1001,共6页
该文重点研究发射比和粗糙度对集热管中的热损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在集热管发射比为0.1,基底粗糙度为0.2μm,管内真空度优于10-3Pa时集热管热损较低,400℃下热损约为253.2 W/m。在维持管内真空不变的条件下,随着发射比的升高,集热管... 该文重点研究发射比和粗糙度对集热管中的热损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在集热管发射比为0.1,基底粗糙度为0.2μm,管内真空度优于10-3Pa时集热管热损较低,400℃下热损约为253.2 W/m。在维持管内真空不变的条件下,随着发射比的升高,集热管热损增加。发射比每升高0.01,集热管的热损约增大25 W/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真空集热管 热损 发射比 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CVD法制备碳-氧化铝太阳能选择吸收涂层的研究
11
作者 侯玉芝 蒋利军 +2 位作者 王树茂 郝雷 李岩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12,共3页
目前,普遍采用射频溅射制备以氧化铝为介质基体的太阳能选择吸收涂层,但射频溅射成本高、效率低。以乙酰丙酮铝为前驱体,采用金属有机化合物化学气相沉积(MOCVD)方法,在不锈钢基体上制备碳-氧化铝太阳能选择吸收涂层,大大降低了涂层成... 目前,普遍采用射频溅射制备以氧化铝为介质基体的太阳能选择吸收涂层,但射频溅射成本高、效率低。以乙酰丙酮铝为前驱体,采用金属有机化合物化学气相沉积(MOCVD)方法,在不锈钢基体上制备碳-氧化铝太阳能选择吸收涂层,大大降低了涂层成本。研究了载气成分、沉积时间对膜层成分和吸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沉积温度为600℃、载气氧含量为3%、沉积时间4h时获得了吸收率α为0.91的涂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选择吸收涂层 MOCVD 吸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材料石墨烯及在电化学电容器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2
作者 褚颖 刘娟 +1 位作者 方庆 蒋利军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20-221,共2页
简单概述了石墨烯及其制备方法:微机械剥离、石墨插层法、氧化石墨还原和化学气相沉积。综述了石墨烯作为电极材料对电化学电容器性能,特别是比电容的影响。
关键词 新型碳材料 石墨烯 电化学电容器 电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氢化物储氢器吸氢过程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叶建华 蒋利军 +2 位作者 李志念 刘晓鹏 王树茂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704-1709,共6页
基于金属氢化物吸氢基本特性,建立圆柱形金属氢化物储氢器吸氢过程的一维数学物理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对金属氢化物床体的传热传质进行计算。分别研究金属氢化物床体各处温度和氢含量在吸氢过程中的变化以及氢气压力、对流传热系数和... 基于金属氢化物吸氢基本特性,建立圆柱形金属氢化物储氢器吸氢过程的一维数学物理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对金属氢化物床体的传热传质进行计算。分别研究金属氢化物床体各处温度和氢含量在吸氢过程中的变化以及氢气压力、对流传热系数和金属氢化物床体径向厚度对金属氢化物吸氢过程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初始阶段金属氢化物床均匀吸氢,但随着氢化过程的进行,其中心区域的吸氢速率逐渐低于边缘区域;增加吸氢压力、提高对流传热系数均可促进储氢器的吸氢;金属氢化物床的径向厚度对吸氢速率影响很大,金属氢化物床越薄,氢化反应的速度越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氢化物 吸氢 传热传质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锂离子电池荷电态估计的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17
14
作者 张华辉 齐铂金 +1 位作者 庞静 吴红杰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69-675,共7页
针对混合动力车用8Ah锂离子电池荷电状态(SOC)的估算,研究了基于该种电池稳态特性的Map建模与仿真.选取对SOC有重要影响的电压、电流、温度等参数,对电池倍率充放电特性和开路电压与SOC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再通过插值、拟合等方法补充... 针对混合动力车用8Ah锂离子电池荷电状态(SOC)的估算,研究了基于该种电池稳态特性的Map建模与仿真.选取对SOC有重要影响的电压、电流、温度等参数,对电池倍率充放电特性和开路电压与SOC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再通过插值、拟合等方法补充实验缺省数据,获得Map模型的参数,从而建立电池稳态特性Map模型.将建立的模型在模拟工况实验中进行仿真和修正,采用温度系数修正法进行补偿.采取了一些数据压缩方法,以加快查询速度.模拟工况的结果表明,该模型对电池稳态SOC估算的误差在±4%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用动力电池管理系统 电池稳态特性Map模型 SOC估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电剂分布状态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靳尉仁 卢世刚 庞静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97-299,共3页
通过添加表面活性剂KD-1,制备了均匀分布有Super-P炭黑/气相生长碳纤维(VGCF-H)复合导电剂的电极。导电剂的均匀分布可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正极活性物质为尖晶石LiMn2O4的电池,以1.0C在3.30~4.35 V循环100次的容量保... 通过添加表面活性剂KD-1,制备了均匀分布有Super-P炭黑/气相生长碳纤维(VGCF-H)复合导电剂的电极。导电剂的均匀分布可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正极活性物质为尖晶石LiMn2O4的电池,以1.0C在3.30~4.35 V循环100次的容量保持率为94.5%;以0.2C充电、不同电流放电循环,第4次循环的2.0C放电比容量为0.2C时的7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剂 分布 锂离子电池 循环性能 倍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锈钢热浸镀铝中温度及合金元素对膜厚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韩石磊 李华玲 +3 位作者 王树茂 蒋利军 刘晓鹏 李岩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0-22,38,共4页
316L不锈钢是聚变堆包层候选结构材料,为解决其氚渗透率较大的缺点,在使用中必须采用防氚渗透涂层。目前看来,铝基涂层发展潜力最大。采用热浸镀铝法在不锈钢表面制备铁铝层,并分析了镀层的组织结构以及温度和合金元素对其厚度的影响。... 316L不锈钢是聚变堆包层候选结构材料,为解决其氚渗透率较大的缺点,在使用中必须采用防氚渗透涂层。目前看来,铝基涂层发展潜力最大。采用热浸镀铝法在不锈钢表面制备铁铝层,并分析了镀层的组织结构以及温度和合金元素对其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浸镀纯铝后,镀层由表面铝层和合金层组成,随浸铝温度的升高,外层铝层减薄,而内层合金层增厚明显,镀层总厚度并没有太大差异;加入合金元素硅对减薄镀层的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浸镀 镀铝 镀层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6L不锈钢基体氧化铝涂层的氢渗透性能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帅 何迪 +5 位作者 刘晓鹏 张超 王树茂 于庆河 邱昊辰 蒋利军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75-779,共5页
在316L不锈钢上采用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MOCVD)法沉积了氧化铝涂层。使用XRD、SEM分析氧化铝涂层的物相和微观形貌,采用气相氢渗透装置对涂层氢渗透行为进行表征。结果表明,973 K退火处理后涂层为非晶氧化铝,涂层均匀、完整,厚度为1... 在316L不锈钢上采用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MOCVD)法沉积了氧化铝涂层。使用XRD、SEM分析氧化铝涂层的物相和微观形貌,采用气相氢渗透装置对涂层氢渗透行为进行表征。结果表明,973 K退火处理后涂层为非晶氧化铝,涂层均匀、完整,厚度为190 nm。氧化铝涂层的氢渗透压力指数为0.56~0.78,说明氢渗透过程机制为表面过程和体扩散过程共同控制。氧化铝涂层的表观氢渗透率为P=1.99×10-6exp(-117×103/RT)mol/(m.s.Pa1/2)。氧化铝涂层的氢渗透激活能为117 kJ/mol,远高于316L不锈钢的66.6 kJ/mol,涂层对氢的渗透具有明显的阻挡作用。此外,在873~973 K氧化铝涂层对316L不锈钢的氢渗透阻挡因子(PRF)为59~119,涂层氢渗透阻挡性能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 MOCVD 氢渗透 316L不锈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基和Al-6Si基闭孔泡沫铝的动态吸能性能 被引量:4
18
作者 尉海军 姚广春 +5 位作者 成艳 朱磊 简旭宇 王忠 褚颖 蒋利军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658-1663,共6页
利用熔体转移发泡法制备不同基体成分不同密度的闭孔泡沫铝,从能量吸收能力、能量吸收效率以及能量吸收图等方面对其动态吸能性能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Al基还是Al-6Si基的闭孔泡沫铝,能量吸收能力随应变的增加而增大,且随相对密度... 利用熔体转移发泡法制备不同基体成分不同密度的闭孔泡沫铝,从能量吸收能力、能量吸收效率以及能量吸收图等方面对其动态吸能性能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Al基还是Al-6Si基的闭孔泡沫铝,能量吸收能力随应变的增加而增大,且随相对密度的增加,能量吸收能力先增加后减小;能量吸收效率的变化具有明显的缓慢增加、趋于平缓和缓慢减小的特征;随着应力的增加,闭孔泡沫铝单位体积的吸能能力先快速提高,达到一定值后上升趋势减缓,出现明显的肩;对应此密度的闭孔泡沫铝可以提供最大容许应力σp,且随着相对密度的减小,最大容许应力σp逐渐减小;相同密度Al基和Al-6Si基的闭孔泡沫铝能量吸收能力相比,前者的要大一些,但Al-6Si基闭孔泡沫铝的吸能效率要比Al基闭孔泡沫铝的吸能效率高,且最高吸能效率比较稳定持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孔泡沫铝:动态吸能 相对密度 能量吸收 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度对氧化铝涂层氢渗透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华 李帅 +5 位作者 何迪 杜淼 吴云翼 王树茂 刘晓鹏 蒋利军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141-11144,11150,共5页
采用反应溅射法在316L不锈钢上制备了氧化铝(Al2O3)涂层。研究了涂层厚度与微观结构,以及氢渗透性能之间的关系,并对涂层的热循环性进行了评估。采用SEM分析Al2O3涂层的微观形貌,采用气相氢渗透装置对涂层氢渗透行为进行评价。结果表... 采用反应溅射法在316L不锈钢上制备了氧化铝(Al2O3)涂层。研究了涂层厚度与微观结构,以及氢渗透性能之间的关系,并对涂层的热循环性进行了评估。采用SEM分析Al2O3涂层的微观形貌,采用气相氢渗透装置对涂层氢渗透行为进行评价。结果表明Al2O3涂层的氢渗透压力指数为0.52-0.88,说明氢渗透过程机制为表面过程和体扩散过程共同控制,且体扩散过程随温度升高而增强。涂层厚度对涂层表面形貌和氢渗透性能有较大影响,涂层表面质量、阻氢性能都随涂层厚度增加先上升后降低。110nm厚的Al2O3涂层有优良的阻氢性能,热循环前后的氢渗透降低因子(PRF)分别达316和2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 反应溅射 氢渗透 涂层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制度对氧化锆纤维布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吕芳 李华玲 +3 位作者 蒋利军 王树茂 刘晓鹏 李志念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6-102,共7页
采用前驱体浸渍转化法制备氧化锆纤维布制品,利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研究制备过程热处理制度对样品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锆纤维布制品具有与前驱体纤维布相同的物理形貌,其单根纤维光滑饱满,直径约为5~8μm;组成纤维布的主... 采用前驱体浸渍转化法制备氧化锆纤维布制品,利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研究制备过程热处理制度对样品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锆纤维布制品具有与前驱体纤维布相同的物理形貌,其单根纤维光滑饱满,直径约为5~8μm;组成纤维布的主晶相为t-ZrO2,平均晶粒粒径约为15~30 nm;降低烧结温度、加快升温和冷却速率,均有利于细化晶粒,减少次物相m-ZrO2和c-ZrO2的产生,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制品的致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锆 纤维布 电池隔膜 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