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Mo/Cu平面层状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雷虎 崔舜 +4 位作者 周增林 康志君 林晨光 李明 李增德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18-223,共6页
总结了Cu/Mo/Cu平面层状复合材料的特点和应用,通过平面层状结构设计,可以实现其在平面(x,y)方向更低的热膨胀系数和更高的热导率,其中热导率最高可达370W·m-1·K-1;介绍了其研究现状和制备方法,并通过对制备工艺的对比分析,... 总结了Cu/Mo/Cu平面层状复合材料的特点和应用,通过平面层状结构设计,可以实现其在平面(x,y)方向更低的热膨胀系数和更高的热导率,其中热导率最高可达370W·m-1·K-1;介绍了其研究现状和制备方法,并通过对制备工艺的对比分析,指出热压复合和轧制复合是Cu/Mo/Cu层状复合材料生产工艺的发展趋势及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Mo/Cu 层状复合材料 轧制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末冶金Cu-0.6%Al合金内氧化析出产物的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陆艳杰 康志君 +4 位作者 崔舜 林晨光 惠志林 李明 周增林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56-258,共3页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及其携带的能谱分析仪、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等设备,对粉末冶金内氧化法制备的Cu-0·6%Al合金的微观组织进行了观察分析,重点观察了弥散析出相的颗粒形貌、大小及分布,并对其物相及影响因素进行...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及其携带的能谱分析仪、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等设备,对粉末冶金内氧化法制备的Cu-0·6%Al合金的微观组织进行了观察分析,重点观察了弥散析出相的颗粒形貌、大小及分布,并对其物相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铜基体相上弥散分布的颗粒相为Al2O3,晶内Al2O3颗粒的平均粒径5nm,平均间距20nm;晶界处Al2O3颗粒的平均粒径20nm,平均间距5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氧化 弥散强化铜合金 A12O3颗粒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低膨胀Mo-Cu合金电子封接材料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韩胜利 宋月清 +1 位作者 崔舜 夏扬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89-192,共4页
本试验研究了添加活化元素N i对Mo-Cu合金的相对密度、烧结性能、热导率、电导率、热膨胀系数及组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Mo-Cu合金中加入N i能降低合金烧结的致密化温度,促进烧结的进行。但N i的加入降低了合金的导电和导热性能,并... 本试验研究了添加活化元素N i对Mo-Cu合金的相对密度、烧结性能、热导率、电导率、热膨胀系数及组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Mo-Cu合金中加入N i能降低合金烧结的致密化温度,促进烧结的进行。但N i的加入降低了合金的导电和导热性能,并且使合金的组织变得粗大,75Mo-20Cu-5N i的导热系数和95%A l2O3陶瓷非常匹配,可被用作与其封接的合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Cu合金 组织性能 致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界面结合强度铜/钼/铜叠层复合材料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艳 周增林 +1 位作者 惠志林 林晨光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4-38,共5页
采用非平衡态的高能铜离子注入技术,对钼芯材表面进行改性并一次覆铜形成过渡铜层,将原本不固溶的的钼/铜界面转化为铜/铜界面,制得高界面结合强度的铜/钼/铜叠层复合材料;采用近终形的热等静压复合技术进行二次覆铜,结合小变形量冷轧... 采用非平衡态的高能铜离子注入技术,对钼芯材表面进行改性并一次覆铜形成过渡铜层,将原本不固溶的的钼/铜界面转化为铜/铜界面,制得高界面结合强度的铜/钼/铜叠层复合材料;采用近终形的热等静压复合技术进行二次覆铜,结合小变形量冷轧工艺进行复合板材精整,降低各层协同变形量,保证了叠层复合材料的板形、芯层质量、表面粗糙度及平行度。本方法所制备的铜/钼/铜叠层复合材料具有界面结合强度高、板形良好、芯层质量好且平行度好的优点,可作为一种电子封装材料或热沉材料应用于电子、信息技术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层复合材料 离子注入 近终形制备 界面结合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和金属纳米粒子的异质连接研究进展
5
作者 张维 王家君 +1 位作者 林晨光 崔舜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4-107,122,共5页
碳纳米管作为金属纳米粒子的载体材料,用于催化剂、纳米电子学、光学、纳米生物技术等领域。但碳纳米管与金属之间表面张力的差异显著,不利于金属纳米粒子附着。通过碳纳米管表面改性,利用功能基团可实现较好的异质连接。分析了碳纳米... 碳纳米管作为金属纳米粒子的载体材料,用于催化剂、纳米电子学、光学、纳米生物技术等领域。但碳纳米管与金属之间表面张力的差异显著,不利于金属纳米粒子附着。通过碳纳米管表面改性,利用功能基团可实现较好的异质连接。分析了碳纳米管与金属纳米粒子之间的异质连接及其在功能材料中的应用研究状况,探讨了解决碳纳米管/金属复合材料界面结合问题的各种方法,展望了异质连接技术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金属纳米粒子 异质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钨及其合金涂层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雪辉 林晨光 +2 位作者 崔舜 李增德 胡晓康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65-372,共8页
稀有金属钨属于难熔金属,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以及高温特性,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及国防军工领域。然而钨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价格昂贵且加工困难,极大地限制了它的应用。采用各种表面工程技术在基体材料表面制备钨及其合金功能涂层,赋... 稀有金属钨属于难熔金属,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以及高温特性,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及国防军工领域。然而钨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价格昂贵且加工困难,极大地限制了它的应用。采用各种表面工程技术在基体材料表面制备钨及其合金功能涂层,赋予基体材料以优异的物理及化学性能,既在一定程度上拓宽其应用范围,又节约了资源。文中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制备钨及其合金涂层的主要技术手段,并对各技术手段的特点及研究现状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对钨基合金涂层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表面与界面 涂层 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镁基AB_3型贮氢电极合金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周增林 宋月清 崔舜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07-112,共6页
综述了稀土镁基 AB_3型贮氢电极合金的研究进展。分别从合金结构、热力学、成分及制备方法等方面进行总结,认识到循环稳定性差是 AB_3型贮氢电极合金目前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并就如何改善合金循环稳定性的问题进行了讨论。稀土镁基 AB_3... 综述了稀土镁基 AB_3型贮氢电极合金的研究进展。分别从合金结构、热力学、成分及制备方法等方面进行总结,认识到循环稳定性差是 AB_3型贮氢电极合金目前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并就如何改善合金循环稳定性的问题进行了讨论。稀土镁基 AB_3型贮氢合金的贮氢量高于传统的稀土基 AB_5型贮氢合金,有望成为新一代的贮氧电极合金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3型贮氢合金 稀土 贮氢电极合金 稀土基 镁基 AB5型贮氢合金 循环稳定性 合金结构 制备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镁)系AB_2型贮氢合金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学军 崔舜 +4 位作者 周增林 宋月清 林晨光 黄长庚 钱文连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7-81,共5页
综述了稀土(镁)系AB2型贮氢合金的研究进展,分别从合金的晶体结构、气态贮氢性能及电化学性能等方面进行了总结,阐述了AB2与AB5及A7B16结构之间的关联性,并就此合金存在的问题加以评述,进一步探讨了改善该体系合金性能的方法。稀土(镁)... 综述了稀土(镁)系AB2型贮氢合金的研究进展,分别从合金的晶体结构、气态贮氢性能及电化学性能等方面进行了总结,阐述了AB2与AB5及A7B16结构之间的关联性,并就此合金存在的问题加以评述,进一步探讨了改善该体系合金性能的方法。稀土(镁)系AB2型贮氢合金较AB5型和AB3型具有更高的理论贮氢容量,认为通过合理的制备工艺与机理研究能获得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AB2型 贮氢合金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5Mo-5V-1Cr-3Al合金的热压缩变形行为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崔雪飞 米绪军 +3 位作者 林晨光 惠松晓 魏衍广 陶海明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9-26,共8页
采用恒应变速率热压缩模拟实验,对Ti-5Mo-5V-1Cr-3A1(简称1Cr)钛合金在应变速率0.001~1s-1、变形温度700~900℃条件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材料的流变应力对温度与应变速率敏感:当变形温度为700~800℃时,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呈现... 采用恒应变速率热压缩模拟实验,对Ti-5Mo-5V-1Cr-3A1(简称1Cr)钛合金在应变速率0.001~1s-1、变形温度700~900℃条件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材料的流变应力对温度与应变速率敏感:当变形温度为700~800℃时,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呈现动态再结晶单曲线特征;当变形温度为800~900℃时,低应变速率(0.001s-1)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呈现动态再结晶多应力峰值曲线特征,高应变速率(0.01~1s-1)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呈现动态回复曲线特征.1Cr合金在等温压缩变形时的流变行为可用包含Zener-Holomon参数的Arrhenius本构方程描述,变形激活能为456kJ/mol.金相结果显示,材料在热压缩过程中的动态行为除了与变形速率、变形温度等加工参数相关外,也与相应温度、变形速率下材料的组织及相结构有关.合金在低应变速率0.001s 1下热压缩变形时,在接近相变点或以上(800~900℃)温度范围内仍呈现动态再结晶行为,这与材料在此阶段发生的应变诱发马氏体转变密切相关,马氏体相的析出促使材料在热变形时趋向于发生动态再结晶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5Mo-5V-1Cr-3Al合金 等温压缩 流变应力 应变诱发马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B2钛合金动态力学性能及绝热剪切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丁 王琳 +3 位作者 代华湘 苏铁健 陶海明 魏衍广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0-103,共4页
研究不同热处理制度对TB2钛合金的组织结构和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装置,对圆柱形、帽型两种样品进行室温动态压缩实验,进一步研究不同的组织结构对TB2钛合金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变点以上的固溶... 研究不同热处理制度对TB2钛合金的组织结构和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装置,对圆柱形、帽型两种样品进行室温动态压缩实验,进一步研究不同的组织结构对TB2钛合金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变点以上的固溶处理使TB2合金平均晶粒尺寸增大;而相变点以下的固溶时效处理使晶粒内部析出大量的α相,材料强度明显上升。室温动态压缩试验中,在不同应变率加载条件下,固溶时效的样品比固溶的样品屈服强度高,冲击吸收功高;而对于不同冲击速度条件下,固溶时效的样品不易于发生绝热剪切,承载能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2钛合金 高应变率 绝热剪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WC-Co硬质合金注射成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谢兴铖 林晨光 +2 位作者 贾成厂 曹瑞军 林中坤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99-103,119,共6页
总结了近年来超细WC-Co硬质合金注射成形在原料粉末、粘结剂体系、混炼、注射成形、粘结剂脱除和烧结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讨论了不同脱脂方式的发展及其对碳含量的影响,重点阐述了控制晶粒长大、尺寸精度等关键技术存在的困难及解决途径... 总结了近年来超细WC-Co硬质合金注射成形在原料粉末、粘结剂体系、混炼、注射成形、粘结剂脱除和烧结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讨论了不同脱脂方式的发展及其对碳含量的影响,重点阐述了控制晶粒长大、尺寸精度等关键技术存在的困难及解决途径。展望了超细WC-Co硬质合金注射成形技术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注射成形 超细硬质合金 碳含量 晶粒长大 尺寸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机械研磨制备铁氧体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汪礼敏 《粉末冶金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5-129,共5页
通过高能机械研磨的方法直接将ZnO和α-Fe2O3混合粉末合成尖晶石型铁氧体粉末,采用高能机械研磨和热处理相结合的工艺,由BaO、ZnO和α-Fe2O3制备超细晶的BaZn2Fe16O27型六角铁氧体,采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不同研磨时间ZnFe2O4和BaZ... 通过高能机械研磨的方法直接将ZnO和α-Fe2O3混合粉末合成尖晶石型铁氧体粉末,采用高能机械研磨和热处理相结合的工艺,由BaO、ZnO和α-Fe2O3制备超细晶的BaZn2Fe16O27型六角铁氧体,采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不同研磨时间ZnFe2O4和BaZn2Fe16O27铁氧体形成的化学反应过程,研究发现ZnFe2O4反应过程分阶段进行,反应合成的ZnFe2O4铁氧体粉末的平均晶粒度小于10nm;通过机械研磨和热处理相结合的工艺可以制取晶粒尺寸为100~200nm的超细晶BaZn2Fe16O27铁氧体粉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机械研磨 铁氧体 纳米材料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C-Co硬质合金硬度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曹瑞军 林晨光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74-378,共5页
硬度是硬质合金最为重要的性能参量之一,其与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密切。许多研究者研究了硬质合金硬度与组织结构的关系并建立纯经验的或者基于合金塑性形变的理论模型。对WC-Co硬质合金硬度与微观组织结构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进行了综合... 硬度是硬质合金最为重要的性能参量之一,其与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密切。许多研究者研究了硬质合金硬度与组织结构的关系并建立纯经验的或者基于合金塑性形变的理论模型。对WC-Co硬质合金硬度与微观组织结构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进行了综合评述,指出了这些模型的推导基础及应用范围,提出了硬质合金硬度模型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质合金 硬度 理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界面对热沉用金刚石-Cu复合材料热导率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夏扬 宋月清 +1 位作者 林晨光 崔舜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0-174,共5页
用特殊粉末冶金技术制备了金刚石-Cu复合材料。用SEM、拉曼光谱、EDS分析了复合材料的界面状态,用激光闪光法测量复合材料常温下的热导率。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参数下,复合材料热导率可达570W.m-1.K-1;烧结时添加适量的钴可极大促进金... 用特殊粉末冶金技术制备了金刚石-Cu复合材料。用SEM、拉曼光谱、EDS分析了复合材料的界面状态,用激光闪光法测量复合材料常温下的热导率。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参数下,复合材料热导率可达570W.m-1.K-1;烧结时添加适量的钴可极大促进金刚石与铜之间的粘结;钴向金刚石中的扩散及其在铜熔液中的固溶,使金刚石与铜之间形成过渡层;过渡层可增强金刚石与铜基体过渡界面的相容性,降低界面热阻;金刚石骨架的形成有助于获得超高热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Cu复合材料 粉末冶金 界面热阻 金刚石骨架 热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d替代La对La-Mg-Ni系A_2B_7型贮氢电极合金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1
15
作者 周增林 宋月清 +2 位作者 崔舜 林晨光 曲选辉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5-52,共8页
用冷坩锅磁悬浮熔炼方法制备了La0.7-xNdxMg0.3(NiCoAl)3.5(x=0,0.1,0.3,0.5,0.7)贮氢电极合金,采用X射线衍射Rietveld法、三电极体系及扫描电镜研究合金的相结构和电化学性能以及电极的表面状态。Rietveld法分析表明:合金为多相结构,... 用冷坩锅磁悬浮熔炼方法制备了La0.7-xNdxMg0.3(NiCoAl)3.5(x=0,0.1,0.3,0.5,0.7)贮氢电极合金,采用X射线衍射Rietveld法、三电极体系及扫描电镜研究合金的相结构和电化学性能以及电极的表面状态。Rietveld法分析表明:合金为多相结构,主相均为Ce2Ni7型六方相,还包括CaCu5型六方相、PuNi3型菱方相、MgCu2型立方相及CrB型正交相;且随着Nd含量x的增加,主相含量增加,相应CaCu5型和MgCu2型相含量降低,PuNi3型相含量则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且各组成相单胞体积均呈线性降低趋势。p—c—t曲线显示,合金放氢平台区域变窄,平台压力升高,平台先稍有倾斜后逐渐平坦。电化学性能测试显示,最大放电容量基本呈线性递减;活化性能优异;高倍率放电性能先提高后稍有降低;循环稳定性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2B7型 贮氢电极合金 相结构 P-C-T曲线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质合金刀具车削GH2132高温合金磨损及破损试验 被引量:12
16
作者 程剑兵 庞思勤 +2 位作者 王西彬 于启勋 林晨光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11-915,共5页
用不同含钴量的超细晶WC-Co硬质合金刀具与普通WC-Co硬质合金刀具对GH2132高温合金进行高速连续切削刀具寿命及断续切削刀具破损的对比试验.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回归,建立了刀具寿命与切削速度之间关系的T-v经验公式,用ZEISS体视显微... 用不同含钴量的超细晶WC-Co硬质合金刀具与普通WC-Co硬质合金刀具对GH2132高温合金进行高速连续切削刀具寿命及断续切削刀具破损的对比试验.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回归,建立了刀具寿命与切削速度之间关系的T-v经验公式,用ZEISS体视显微镜及显微摄影系统观察了刀具刃口、前刀面和后刀面的磨损和破损形貌.试验结果表明:WC-Co硬质合金刀具的磨损和破损的主要机制是黏接磨损;超细晶WC-Co硬质合金刀具的耐磨性明显高于普通硬质合金;适当增加钴黏接相含量有助于超细晶WC-Co硬质合金刀具获得最佳的耐磨损和抗破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硬质合金 高温合金 高速切削 刀具寿命 黏接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溶态Ti-5Mo-5V-2Cr-3Al钛合金断口形貌与塑性关系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陶海明 魏衍广 +2 位作者 罗峥 崔雪飞 陈海珊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107-110,共4页
对Ti-5Mo-5V-2Cr-3Al钛合金Φ10mm棒材在不同固溶温度下的拉伸断口形貌进行分析,并研究了断口形貌特征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按照传统的断口分析理论,该材料随着固溶温度升高,塑性下降,实际测试结果却相反,该材料随固溶温度升... 对Ti-5Mo-5V-2Cr-3Al钛合金Φ10mm棒材在不同固溶温度下的拉伸断口形貌进行分析,并研究了断口形貌特征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按照传统的断口分析理论,该材料随着固溶温度升高,塑性下降,实际测试结果却相反,该材料随固溶温度升高,在相变点以下,塑性缓慢升高,在相变点以上,塑性迅速增大;该材料的力学性能受相组成的影响,β相含量越多,棒材的拉伸强度降低,塑性升高;当固溶温度为840℃时,该材料拉伸后的宏观断口平直光滑,微观断口出现尺寸约40μm形状规则的β晶粒,棒材塑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5Mo-5V-2Cr-3Al 钛合金 断口分析理论 固溶温度 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La_(0.7)Mg_(0.3)(Ni_(0.85)Co_(0.15))_(3.4)贮氢电极合金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周增林 宋月清 +4 位作者 黄长庚 崔舜 张永健 李学军 黄倬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373-1379,共7页
用冷坩埚磁悬浮熔炼方法制备铸态La0.7Mg0.3(Ni0.85Co0.15)3.4贮氢电极合金,并分别在1 073 K、1 173 K和1 273 K温度下热处理8 h得到热处理态合金,研究了合金的Mg含量、相结构、电化学性能、显微硬度及相应电极的表面状态.研究结果表明... 用冷坩埚磁悬浮熔炼方法制备铸态La0.7Mg0.3(Ni0.85Co0.15)3.4贮氢电极合金,并分别在1 073 K、1 173 K和1 273 K温度下热处理8 h得到热处理态合金,研究了合金的Mg含量、相结构、电化学性能、显微硬度及相应电极的表面状态.研究结果表明:合金中Mg的质量分数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从2.38%降低到2.03%;铸态及1 173 K热处理态合金的主相均为Ce2Ni7型六方相,还包括CaCu5型六方相、PuNi3型菱方相、MgCu2型立方相及BCr型正交相,热处理还使各组成相的晶胞体积均有所增加;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合金放氢平台的平台压力先降低到0.004 3MPa,然后升高到0.012 1 MPa,再降低到0.007 1 MPa;合金电极的最大放电容量先增加到406.8mA.h/g,然后减小到361.8 mA.h/g;循环稳定性从铸态时的59.6%不断增加到7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 贮氢电极合金 相结构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晶WC-Co硬质合金中WC晶粒度的定量测量 被引量:15
19
作者 林晨光 袁冠森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23-828,共6页
通过改进金相样品的制备方法,将纳米晶WC10Co硬质合金在场发射扫描电镜10万倍放大倍率下可获得衬度良好、WC晶粒轮廓清晰的二次电子像。采用截距法定量测量了合金中WC晶粒尺寸,结果表明:WC晶粒尺寸分布范围为12~109nm,平均晶粒尺寸45nm... 通过改进金相样品的制备方法,将纳米晶WC10Co硬质合金在场发射扫描电镜10万倍放大倍率下可获得衬度良好、WC晶粒轮廓清晰的二次电子像。采用截距法定量测量了合金中WC晶粒尺寸,结果表明:WC晶粒尺寸分布范围为12~109nm,平均晶粒尺寸45nm,对应的三维WC平均晶粒度为70nm。根据合金中WC在低角度(2θ≤50°)的(001)WC,(100)WC和(101)WC晶面衍射峰数据,用X射线衍射Scherrer公式测定的WC晶粒度的统计平均值为91nm,与定量金相分析结果接近并且都进入了纳米尺度范畴。实验还比较了WC晶粒的统计数量和人为因素对评估数据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质合金 纳米晶 碳化钨 晶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散强化铜合金中弥散相的观察及析出过程 被引量:4
20
作者 陆艳杰 崔舜 +1 位作者 康志君 周文洪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F05期219-221,共3页
用透射电镜(TEM)、高分辨电镜(HRTEM)观察了Al2O3弥散强化铜合金的微观结构,并分析了影响弥散相大小及分布的因素。用X射线衍射仪精确测定了Cu基体的衍射峰位置,依据衍射峰的位置变化探讨了Al脱溶及Al2O3质点的析出过程。结果表明:用内... 用透射电镜(TEM)、高分辨电镜(HRTEM)观察了Al2O3弥散强化铜合金的微观结构,并分析了影响弥散相大小及分布的因素。用X射线衍射仪精确测定了Cu基体的衍射峰位置,依据衍射峰的位置变化探讨了Al脱溶及Al2O3质点的析出过程。结果表明:用内氧化法制备弥散强化铜合金时,Al2O3质点在内氧化阶段析出,且Al充分脱溶,内氧化反应进行得很彻底;合金在烧结和热挤压阶段都没有质点析出。合金中Al2O3质点均匀弥散地分布在晶界和晶粒内,并且晶粒内质点比晶界质点更细小、弥散,大小约5nm,间距10nm,晶界处的质点大小约10nm,间距约5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强化 铜合金 微观结构 内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