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化硼二维纳米材料剥离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
作者 刘闯 张力 +3 位作者 李平 陈永安 崔雯雯 张海林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2-128,共7页
氮化硼二维纳米材料具有与石墨烯相当的强度、较宽的带隙、优良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在绝缘、含氧、高温的条件下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其制备技术及性能的研究是近年来材料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剥离制备方法尤其是化学剥离法具有... 氮化硼二维纳米材料具有与石墨烯相当的强度、较宽的带隙、优良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在绝缘、含氧、高温的条件下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其制备技术及性能的研究是近年来材料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剥离制备方法尤其是化学剥离法具有成本低、质量好、容易控制等优点,是制备氮化硼二维纳米材料的有效方法。本文详述了各种剥离方法制备氮化硼二维纳米材料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指出深入研究剥离机理、开发新型高效剥离方法、制备稳定单层氮化硼应该是今后本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非金属材料 剥离技术 综述 氮化硼 化学剥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口径传输反射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易葵 马平 +4 位作者 邱红 王力军 魏朝阳 赵元安 朱美萍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902-2907,共6页
针对我国惯性约束聚变装置(ICF)对高性能传输反射镜元件的性能要求,探索了大口径传输反射镜制备涉及的关键技术与工艺。深入开展了K9玻璃坯片研制、光学冷加工、传输反射镜镀膜和激光预处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提出了400mm口径K9反射类... 针对我国惯性约束聚变装置(ICF)对高性能传输反射镜元件的性能要求,探索了大口径传输反射镜制备涉及的关键技术与工艺。深入开展了K9玻璃坯片研制、光学冷加工、传输反射镜镀膜和激光预处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提出了400mm口径K9反射类坯片精密退火工艺,形成了高精度平面加工技术路线;制备了低缺陷薄膜,并且建立了大口径光学元件预处理装置。最后,综述了大口径高性能传输反射镜研制方面的主要成果。研制的400mm口径传输反射镜在1053nm处以45°入射时,其表面粗糙度优于99.8%,面形PV值小于λ/3(λ=1 053nm),损伤阈值大于30J/cm2(5ns)。基于提出的技术研制的大口径传输反射镜已成功应用于我国神光系列高功率激光装置,有力支撑了我国大型激光装置的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输反射镜 高功率激光器 K9玻璃 光学冷加工 镀膜技术 激光预处理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ZO靶材热压致密化及Al元素扩散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白雪 王星明 +5 位作者 储茂友 张碧田 段华英 石志霞 孙静 韩沧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20-427,439,共9页
以98∶2(质量比)的ZnO-Al2O3混合粉体为原料热压制备AZO靶材。通过阿基米德排水法测定试样密度,XRD分析物相组成,TEM观察靶材的微观结构,研究靶材热压致密化和Al元素扩散的规律。结果表明:Al元素在未经煅烧的原料粉中以Al2O3的形式存在... 以98∶2(质量比)的ZnO-Al2O3混合粉体为原料热压制备AZO靶材。通过阿基米德排水法测定试样密度,XRD分析物相组成,TEM观察靶材的微观结构,研究靶材热压致密化和Al元素扩散的规律。结果表明:Al元素在未经煅烧的原料粉中以Al2O3的形式存在;而在煅烧处理后的粉末中,Al元素部分扩散进入了ZnO的晶格中,导致其层状属性c/a值的减小,另一部分Al元素由于固溶度的限制形成ZnAl2O4尖晶石。在热压温度为1 000℃时,未经煅烧的原料粉中Al2O3与ZnO发生反应生成ZnAl2O4;而煅烧处理后的粉末在1 000℃热压时,尖晶石含量最高为3.41%(质量分数,下同),温度升至1 150℃,ZnAl2O4的含量下降至2.64%,延长保温时间,ZnAl2O4含量逐渐减少。由此说明,热压温度为1 000℃时,易于形成ZnAl2O4相,在升温过程中,ZnAl2O4与ZnO中的Al元素存在互扩散。通过靶材的微观结构分析发现,ZnO晶粒中夹杂着ZnAl2O4,Al元素含量在ZnO晶粒中呈梯度分布。在热压过程中插入合适的保温保压点能改进热压工艺,有效提高靶材的致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O靶材 热压 密度 ZNAL2O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碘化法提纯金属锆的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忠岐 尹延西 +3 位作者 胡志方 田丽森 江洪林 王力军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2-45,共4页
对碘化法提纯金属锆进行了热力学计算,并结合试验分析了碘化反应气氛的组成。结果表明,粗锆原料在低温区被碘化,生成的碘化物在高温区分解。反应物在低温区生成ZrI4和少量的低价碘化物,ZrI4气体向高温区进行扩散,在高温区ZrI4气体受热... 对碘化法提纯金属锆进行了热力学计算,并结合试验分析了碘化反应气氛的组成。结果表明,粗锆原料在低温区被碘化,生成的碘化物在高温区分解。反应物在低温区生成ZrI4和少量的低价碘化物,ZrI4气体向高温区进行扩散,在高温区ZrI4气体受热易解离生成Zr和碘原子气体,碘原子向原料扩散,到低温区后反应生成ZrI4。经过碘化处理后,金属锆纯度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化法 热力学 提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脂酸对三水碳酸镁晶须表面改性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余莲 印万忠 +1 位作者 王雷 姚金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783-1786,共4页
采用硬脂酸对三水碳酸镁晶须进行了表面改性,考察了改性剂用量、料浆浓度、改性时间等因素对三水碳酸镁晶须表面改性的影响.采用接触角、活化指数、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对改性前后的三水碳酸镁晶须进行表征.结果表明... 采用硬脂酸对三水碳酸镁晶须进行了表面改性,考察了改性剂用量、料浆浓度、改性时间等因素对三水碳酸镁晶须表面改性的影响.采用接触角、活化指数、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对改性前后的三水碳酸镁晶须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最佳改性条件为改性剂用量5%,料浆质量分数5%,改性时间60 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改性产品的接触角为130°,活化指数为1.000.表面改性过程对三水碳酸镁晶须的热分解没有明显影响.硬脂酸与三水碳酸镁晶须的结合方式主要是镁离子与羧基形成憎水性的硬脂酸镁保护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水碳酸镁 晶须 硬脂酸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Cl_2-CaF_2熔盐的CaO溶解度及吸水性能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江洪林 胡志方 +2 位作者 吴延科 陈松 尹延西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7-20,共4页
采用不同真空脱水工艺制备了CaCl_2-CaF_2熔盐,对CaO在熔盐中的溶解度和熔盐吸水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熔盐脱水温度的升高、脱水时间的增加,熔盐中H_2O、CaO的含量逐渐降低,且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熔盐中CaO的溶解度随着熔盐... 采用不同真空脱水工艺制备了CaCl_2-CaF_2熔盐,对CaO在熔盐中的溶解度和熔盐吸水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熔盐脱水温度的升高、脱水时间的增加,熔盐中H_2O、CaO的含量逐渐降低,且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熔盐中CaO的溶解度随着熔盐温度、溶解时间的增加逐渐增加,CaO在不同脱水工艺制备的熔盐中的溶解度有所差异,随着熔盐中H_2O含量的增加,CaO的溶解度逐渐降低;不同脱水工艺制备的熔盐表现出不同的吸水性能,熔盐中H_2O含量越低,吸水性能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Cl2-CaF2熔盐 CAO 溶解度 吸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法制备高纯铁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刘琼 陈松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5-108,共4页
研究了以净化后的高纯硫酸亚铁溶液为电解液,以钛板为阴极,钛涂钌材料为阳极,以电解法制备高纯铁。考察了电解液初始pH、溶液初始Fe2+质量浓度、电解温度、电流密度等因素对阴极产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电解液初始pH为3~4、Fe2+质量浓... 研究了以净化后的高纯硫酸亚铁溶液为电解液,以钛板为阴极,钛涂钌材料为阳极,以电解法制备高纯铁。考察了电解液初始pH、溶液初始Fe2+质量浓度、电解温度、电流密度等因素对阴极产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电解液初始pH为3~4、Fe2+质量浓度为90~100g/L、电解液温度80℃左右、阴极电流密度15~15.5A/dm2条件下,电流效率较高,可以获得表面质量较好的高纯铁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纯铁 电解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段焙烧法制备六硼化镧工艺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石志霞 余章龙 +5 位作者 孙静 彭程 段华英 张碧田 王星明 储茂友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8-92,共5页
研究了以氧化镧(La2O3)、氧化硼(B2O3)和石墨(C)为原料采用两段焙烧工艺制备六硼化镧(LaB6)粉末的工艺路线。首先采用TG-DTA测试确定了La2O3、B2O3、C原料在室温至1100℃下的反应情况,随后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了低温段(1100~150... 研究了以氧化镧(La2O3)、氧化硼(B2O3)和石墨(C)为原料采用两段焙烧工艺制备六硼化镧(LaB6)粉末的工艺路线。首先采用TG-DTA测试确定了La2O3、B2O3、C原料在室温至1100℃下的反应情况,随后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了低温段(1100~1500℃)和高温段(1500~1700℃)的反应温度和保温时间对产品相组成的影响,从而确定两段焙烧法制备LaB6的工艺流程及参数,最后采用扫描电镜和ICP-MS分析方法分析了产品LaB6粉末的颗粒尺寸、形貌及纯度。实验结果表明,采用La2O3-B2O3-C体系制备LaB6,在1300℃保温4h,将原料B2O3中的B元素转化进入中间体,随后在1700℃高温反应4h可得到紫红色LaB6粉末,测试结果显示LaB6的含量大于99.9%,其中La和B的原子比为1∶6,粒径约为2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段焙烧工艺 氧化硼 氧化镧 六硼化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ZO靶材热压致密化过程中晶粒生长规律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石季平 白雪 +4 位作者 刘宇阳 王星明 储茂友 段华英 韩沧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35-341,共7页
分别以98:2(质量比)的ZnO–Al_2O_3混合粉体和预处理粉体为原料,在不同热压温度、压力、保温时间下,采用原位热压工艺制备铝掺杂氧化锌(Al-doped ZnO,AZO)靶材。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靶材晶粒形貌、阿基米德法测定试... 分别以98:2(质量比)的ZnO–Al_2O_3混合粉体和预处理粉体为原料,在不同热压温度、压力、保温时间下,采用原位热压工艺制备铝掺杂氧化锌(Al-doped ZnO,AZO)靶材。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靶材晶粒形貌、阿基米德法测定试样密度、X射线衍射仪分析物相组成以及晶粒大小,四探针测试电阻率,研究靶材热压致密化过程中的晶粒生长规律及细晶高密靶材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热压温度为900℃时,晶粒尺寸与原料粉体接近,颗粒之间只形成烧结颈,扩散反应不完全,掺杂替位效应弱,电阻率为0.284W×cm;热压温度上升至1000℃时,ZnO蒸发凝聚形成众多小颗粒导致衍射峰宽化,颗粒之间逐渐结合紧密,Al原子替位效应增强,电阻率降低至0.093W×cm;在热压温度为1100~1150℃时,靶材相对密度不断上升,体系中形成众多的岛状细晶,电阻率下降至1.5′10^(-4)W×cm;在温度1100℃时,随着压力的升高,靶材相对密度从15 MPa时的88.00%上升到35 MPa时的95.60%,晶粒尺寸略有减小;在热压温度1150℃时,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晶粒尺寸生长有限,靶材的反致密化现象与晶粒生长无关。煅烧混合粉体在热压温度1150℃,压力18 MPa,保温时间90 min时,靶材相对密度最高达96.28%,电阻率低至1.6′10^(-4)W×cm,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晶粒细小,满足溅射靶材的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掺杂氧化锌 热压 靶材 晶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纯金属钪锭的制备
10
作者 李鸿亚 胡志方 +1 位作者 江洪林 尹延西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3-46,共4页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3N级金属钪为原料,对金属钪真空蒸馏提纯过程进行了研究,并通过真空蒸馏—电弧熔炼制备高纯金属钪锭。结果表明,在自行设计制作的蒸馏塔中,采用1 500℃预蒸馏、1 560℃蒸馏的工艺条件下,经过一次真空蒸馏、电弧熔...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3N级金属钪为原料,对金属钪真空蒸馏提纯过程进行了研究,并通过真空蒸馏—电弧熔炼制备高纯金属钪锭。结果表明,在自行设计制作的蒸馏塔中,采用1 500℃预蒸馏、1 560℃蒸馏的工艺条件下,经过一次真空蒸馏、电弧熔炼即可获得纯度达99.995%的高纯金属钪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纯钪 提纯 真空蒸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导电材料Cd_2SnO_4的制备Ⅰ-固相烧结制备原料粉体
11
作者 白雪 王星明 +5 位作者 储茂友 张碧田 段华英 石志霞 孙静 韩沧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0-185,共6页
将不同配比的CdO与SnO2原料粉体充分混合后在750℃,850℃,950℃,1050℃,1150℃温度下进行无压烧结。采用XRD衍射仪和四探针电阻测试仪分析原料配比与烧结温度对无压烧结Cd,SnO4靶材结构演化和电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750—850℃... 将不同配比的CdO与SnO2原料粉体充分混合后在750℃,850℃,950℃,1050℃,1150℃温度下进行无压烧结。采用XRD衍射仪和四探针电阻测试仪分析原料配比与烧结温度对无压烧结Cd,SnO4靶材结构演化和电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750—850℃低温无压烧结时,扩散反应发生缓慢,只有少量的Cd2SnO4生成.大部分Cd和Sn元素以氧化物的形式存在。950~1050℃无压烧结,随着温度升高,扩散反应速率较快,发生大量合成反应生成Cd2SnO4,当SnO2过量时,CdO完全参加反应。当温度上升至1150℃时,Cd:5nO4含量大幅度增加,伴随出现第二相CdSnO3。四探针测试结果显示:随着温度的升高,Cd:SnO4主相含量增加,靶材电阻率逐渐降低至19.9×10^-3Ω·cm。根据无压烧结实验的固相演化规律,采用2:1化学计量比的CdO与SnO2粉体为原料,充分混合后在1000℃下煅烧2—3小时,可得到均匀单相亮黄色Cd,SnO4原料粉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SnO4 靶材 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导电材料Cd_2SnO_4的制备Ⅱ—热压烧结
12
作者 白雪 王星明 +5 位作者 储茂友 张碧田 段华英 石志霞 孙静 韩沧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59-263,共5页
将2:1摩尔比的CdO与SnO_2混合粉体进行原位热压烧结,制备Cd_2SnO_4。采用XRD衍射仪、四探针电阻测试仪和扫描电镜,分析热压气氛,Sb掺杂元素以及热处理工艺对Cd_2SnO_4靶材的物相结构和导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900℃原位热压烧结时,由... 将2:1摩尔比的CdO与SnO_2混合粉体进行原位热压烧结,制备Cd_2SnO_4。采用XRD衍射仪、四探针电阻测试仪和扫描电镜,分析热压气氛,Sb掺杂元素以及热处理工艺对Cd_2SnO_4靶材的物相结构和导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900℃原位热压烧结时,由于温度低,扩散反应发生不完全,生成部分Cd_2SnO_4化合物,少量Cd和Sn元素仍以氧化物的形式存在,未出现第二相CdSnO_3;氩气烧结比真空烧结更有利于扩散和化合反应发生;掺杂1%(质量分数)Sb元素的靶材电阻率降低至0.5×10^(-3)Ω·cm。高温退火热处理时扩散反应得以继续,靶材中Cd_2SnO_4含量有明显增加。为了克服原位热压温度和保温时间的限制所引起的化合反应不完全,优化热压工艺如下:采用单相Cd_2SnO_4复合粉体为原料,热压温度为1050℃,保温时间2小时,所得靶材均匀且晶粒细小,致密度达到92%,电阻率低至3×10^(-4)Ω·cm,第二相CdSnO_3含量低于2%,满足了镀膜用Cd_2SnO_4靶材的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_2SnO_4 靶材 热压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BK-P204体系萃取锆和铪的动力学 被引量:12
13
作者 徐志高 王力军 +2 位作者 池汝安 张力 吴明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31,共4页
研究了DIBK-P204体系萃取锆和铪的动力学,采用恒界面池法考察搅拌速度、界面积和温度对锆和铪萃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DIBK-P204体系对锆和铪萃取速率符合准一级反应,萃取反应的控制类型分别为相内反应控制和混合控制,对锆和铪萃取的... 研究了DIBK-P204体系萃取锆和铪的动力学,采用恒界面池法考察搅拌速度、界面积和温度对锆和铪萃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DIBK-P204体系对锆和铪萃取速率符合准一级反应,萃取反应的控制类型分别为相内反应控制和混合控制,对锆和铪萃取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32.193kJ/mol和-18.984kJ/mol,升高温度不利于萃取反应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BK P204 萃取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2+)印迹磁性壳聚糖微球的表征及吸附性能 被引量:6
14
作者 马立成 郑其 +2 位作者 车小奎 冯海亮 严波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4-181,共8页
以磁性Fe_3O_4为磁核,Cu^(2+)为模板离子,壳聚糖为功能单体,制备了Cu^(2+)印迹磁性壳聚糖微球(MIPs)。采用透射电镜、红外光谱分析、振动样品磁强计和X射线衍射仪对MIPs进行表征。结果表明,MIPs具有三维网状的多孔结构,并且Fe_3O_4被壳... 以磁性Fe_3O_4为磁核,Cu^(2+)为模板离子,壳聚糖为功能单体,制备了Cu^(2+)印迹磁性壳聚糖微球(MIPs)。采用透射电镜、红外光谱分析、振动样品磁强计和X射线衍射仪对MIPs进行表征。结果表明,MIPs具有三维网状的多孔结构,并且Fe_3O_4被壳聚糖包埋且分布均匀。同时通过振动样品磁强计测得其饱和磁化强度为10.8 emu×g^(-1),具有一定的磁性能。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了MIPs对Cu^(2+)的吸附。结果表明,最佳吸附p H值为5;吸附3 h达到吸附平衡;MIPs对Cu^(2+)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并对MIPs的选择识别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MIPs对Zn^(2+)、Co^(2+)、Ni^(2+)的相对选择性系数K'分别为2.07、2.59、3.44,对Cu^(2+)具有较高的选择识别性能。并且,MIPs再生-重复使用10次吸附容量没有明显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离子印迹 壳聚糖 磁性 表征 吸附 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料处理工艺及气孔演化对AZO靶材烧结致密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白雪 王星明 +3 位作者 储茂友 刘宇阳 段华英 韩沧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46-453,共8页
以ZnO和Al_2O_3粉体为原料,按照98∶2(质量比)球磨混合制备氧化锌铝(aluminum zinc oxide,AZO)粉体,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粉体形貌及均匀性,确立最佳混合工艺;将混合均匀的粉体进行煅烧预处理后进行热压烧结致密化试验,通过差热... 以ZnO和Al_2O_3粉体为原料,按照98∶2(质量比)球磨混合制备氧化锌铝(aluminum zinc oxide,AZO)粉体,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粉体形貌及均匀性,确立最佳混合工艺;将混合均匀的粉体进行煅烧预处理后进行热压烧结致密化试验,通过差热法分析原料性能,阿基米德法分析靶材密度以及压汞实验分析气孔演化对AZO靶材烧结致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纳米粉体在球磨4 hr时Al元素分布均匀性最好,煅烧前的混合粉体在差热分析过程中失重0.43%并伴随放热效应;煅烧处理后粉体形貌类球形,在差热分析实验0℃-1000℃无失重,表明挥发组分排除干净且无异常放热效应,烧结性能得到优化。采用预处理的AZO粉体在不同热压温度和保温时间下制备AZO靶材,分析热压致密过程中平均孔径和闭孔率的变化规律。由此发现:在热压致密化初级阶段(温度900℃~1100℃时),连通气孔发生合并与生长,平均孔径先稍有收缩随后迅速增大为158 nm,同时闭孔率维持在0.5%以下,靶材密度不断上升;当温度升高至1150℃时,连通孔径逐渐缩小至108 nm,大量连通气孔转为闭合状态导致闭孔率迅速上升至7.2%以上,表明体系已经进入到热压深度致密化阶段。在1150℃、18 MPa下,保温时间延长到70 min时,连通气孔合并生长同时闭孔率异常增加至7%,孔径分布范围变宽导致出现反致密化现象;当保温保压时间延长至90 min时,气孔尺寸减小到136 nm,闭孔率下降至3.7%,靶材相对密度上升到96.2%,在较低压力和较短保温时间下实现了AZO靶材的深度致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压 靶材 孔径 氧化锌铝 煅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元素Nd对Mg-Zn-Y合金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白雪 王星明 +6 位作者 王志刚 储茂友 张碧田 段华英 韩沧 孙静 赵永成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8-12,共5页
通过制备Mg-6Zn-1.5Y-0.8Zr-xNd(x=0、1、2、3、4)系列合金,研究了稀土元素Nd对Mg-6Zn-1.5Y-0.8Zr合金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EDS、XRD等手段,观察和分析了合金的微观形貌和组织结构,测量了合金抗拉强度... 通过制备Mg-6Zn-1.5Y-0.8Zr-xNd(x=0、1、2、3、4)系列合金,研究了稀土元素Nd对Mg-6Zn-1.5Y-0.8Zr合金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EDS、XRD等手段,观察和分析了合金的微观形貌和组织结构,测量了合金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等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合金中添加稀土元素Nd后晶粒明显细化,随着Nd元素含量的增加,晶粒细化效果更为明显;通过XRD分析可知,添加Nd元素后,合金中并没有出现新的含Nd的物相;扫描电镜和EDS分析表明,合金中加入的Nd置换了部分Y,形成了Mg3(NdY)2Zn3、Mg3-(NdY)Zn6的相结构,Nd元素对Y的置换主要出现在Mg3(NdY)2Zn3结构中,在Mg3(NdY)Zn6相结构中出现较少;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着Nd含量增多,合金晶粒细化,细晶强化作用明显,合金屈服强度逐渐增大,而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在Nd含量为3%(质量分数)时达到最大,比未添加Nd元素时提高约2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ZN-Y合金 稀土元素Nd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铬铁矿焙烧后期铬再氧化机理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永安 王武育 +4 位作者 李平 郑诗礼 张向东 车小奎 张懿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03-210,共8页
针对铬铁矿氧化焙烧后期铬转化速率降低问题,以铬铁矿焙烧过程铬转化率70%的铬渣为原料,分析铬渣的物相和化学成分,深入研究铬渣焙烧过程中温度、时间、Na2CO3和CaCO3等对铬渣中铬转化率的影响,探讨提高铬铁矿氧化焙烧后期铬转化率... 针对铬铁矿氧化焙烧后期铬转化速率降低问题,以铬铁矿焙烧过程铬转化率70%的铬渣为原料,分析铬渣的物相和化学成分,深入研究铬渣焙烧过程中温度、时间、Na2CO3和CaCO3等对铬渣中铬转化率的影响,探讨提高铬铁矿氧化焙烧后期铬转化率的机理。结果表明:铬渣主相为MgCr0.4Fe1.6O4尖晶石,副相为NaSiAlO4和Mg1.5Na9Si12Al12O48等钠硅酸盐、硅铝酸盐相;在与 Na2CO3进行氧化焙烧反应过程中铬转化率仅为50%~60%,钠硅酸盐、硅铝酸盐等相的存在导致Na+的利用率降低,造成铬渣中的铬转化困难;Ca的引入置换了铬渣中副相的Na,铬转化率提高到84.7%,生成了高熔点的Ca2Fe1.2Mg0.4Si0.4O5硅酸钙盐等相,增大了焙烧过程中Na+浓度,促进了铬的转化,提高了焙烧后期铬的转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渣 焙烧 置换 Na+浓度 再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交联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对Cu^(2+)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2
18
作者 马立成 郑其 +2 位作者 车小奎 冯海亮 严波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6-38,42,共4页
以Fe3O4为磁核,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制备了磁性交联壳聚糖微球(MCB),采用FT-IR和VSM对MCB进行表征,结果表明,Fe3O4被壳聚糖包埋,制备的MCB的饱和磁化强度为12.8emu/g。其交联度、溶胀度和含水量分别为85.2%、6.94%和80.1%。同时研究了MC... 以Fe3O4为磁核,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制备了磁性交联壳聚糖微球(MCB),采用FT-IR和VSM对MCB进行表征,结果表明,Fe3O4被壳聚糖包埋,制备的MCB的饱和磁化强度为12.8emu/g。其交联度、溶胀度和含水量分别为85.2%、6.94%和80.1%。同时研究了MCB对Cu2+的吸附性能,研究表明:MCB对Cu2+的吸附的最佳pH值为5,MCB对Cu2+的吸附符合Langmuir方程,为单分子层吸附,最大吸附容量为64.6mg/g;动力学研究表明,MCB对Cu2+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MCB再生-重复使用8次,其吸附容量没有明显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 磁性 壳聚糖 吸附等温线 吸附动力学 CU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热还原法合成硼化锆粉体影响因素探究
19
作者 桂涛 杨磊 +4 位作者 刘宇阳 白雪 王星明 王力军 宋波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690-3694,3699,共6页
以氧化锆(ZrO_2)、硼酸(H_3BO_3)和碳(C)粉为原料,研究了不同碳粉(活性炭、石墨)与前驱体粒度、温度及保温时间对碳热还原法制备硼化锆(ZrB_2)粉体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分析合成粉体物相,扫描电镜(SEM)观察合成粉体形貌,并通过化... 以氧化锆(ZrO_2)、硼酸(H_3BO_3)和碳(C)粉为原料,研究了不同碳粉(活性炭、石墨)与前驱体粒度、温度及保温时间对碳热还原法制备硼化锆(ZrB_2)粉体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分析合成粉体物相,扫描电镜(SEM)观察合成粉体形貌,并通过化学方法分析了合成粉体中的C、O含量。结果表明:以活性炭为碳源合成的粉体形貌呈条棒状,以石墨为碳源合成的粉体形貌呈规则的块状;合成粉体的粒度随前驱体粒度减小而减小,形貌由规则的块状逐渐转变为圆滑的不规则形貌,合成ZrB_2粉体最小平均粒度约为1. 69μm,产物中C含量随前驱体粒度减小而减少,O含量随前驱体粒度减小而增加,氧含量最低为0. 54wt%;碳热还原法合成ZrB_2粉体在1500℃下是可行的,但直到1900℃碳热还原反应合成ZrB_2才进行完全;碳热还原反应合成ZrB_2粉体最佳的反应条件为1900℃保温3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化锆 碳热还原 形貌 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蒸馏法制备高纯镁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卿 胡志方 +3 位作者 李忠岐 江洪林 尹延西 贾江涛 《有色金属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1-23,共3页
在热力学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工业金属镁的真空蒸馏提纯过程。结果表明,控制蒸馏塔上、中、下三段的温度分别为450、650和700℃时,产物高纯镁的分布较为集中,几乎全部凝结在冷凝塔中间部位塔盘上,蒸出率高达94.5%,经过一次蒸馏即可获得纯... 在热力学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工业金属镁的真空蒸馏提纯过程。结果表明,控制蒸馏塔上、中、下三段的温度分别为450、650和700℃时,产物高纯镁的分布较为集中,几乎全部凝结在冷凝塔中间部位塔盘上,蒸出率高达94.5%,经过一次蒸馏即可获得纯度高达99.9995%的高纯金属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纯镁 提纯 真空蒸馏 热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