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尖晶石LiMn_2O_4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卢世刚 孙玉成 +3 位作者 刘人敏 金维华 李文忠 韩沧 《电化学》 CAS CSCD 2000年第4期442-450,共9页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合成了尖晶石LiMn2 O4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 .综合考察了影响材料电化学性能的主要因素 ,诸如原材料的选择、合成温度、Li/Mn比以及添加金属元素Co等 .研究了材料在高温下的电化学性能和影响因素 ,...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合成了尖晶石LiMn2 O4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 .综合考察了影响材料电化学性能的主要因素 ,诸如原材料的选择、合成温度、Li/Mn比以及添加金属元素Co等 .研究了材料在高温下的电化学性能和影响因素 ,并分析了LiMn2 O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锰酸锂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BK-TBP体系萃取铪和锆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徐志高 吴明 +3 位作者 池汝安 李攀红 王力军 阳慧芳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5-38,共4页
在恒界面池中研究DIBK-TBP协同萃取体系萃取铪、锆的动力学,考察了温度、界面积和搅拌强度等对萃取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DIBK-TBP体系萃取铪和锆的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对铪的萃取为相内反应和扩散共同影响的混合控制类型,表观活化... 在恒界面池中研究DIBK-TBP协同萃取体系萃取铪、锆的动力学,考察了温度、界面积和搅拌强度等对萃取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DIBK-TBP体系萃取铪和锆的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对铪的萃取为相内反应和扩散共同影响的混合控制类型,表观活化能-43.106kJ/mol;对锆的萃取与搅拌强度、比界面积无关,为相内反应控制类型,表观活化能-16.024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BK TBP 萃取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BK协萃体系负载有机相反萃行为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徐志高 李攀红 +3 位作者 池汝安 王力军 吴明 赵骏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0-23,共4页
以不同酸度的盐酸和硫酸为反萃剂从DIBK-TBP体系和DIBK-P204体系负载有机相中反萃锆、铪。结果表明,对DIBK-TBP体系负载有机相,先采用酸度为2.0mol/L的盐酸水溶液对锆进行反萃,单级反萃率达85%,得到富锆液,然后用酸度为8.0mol/L的硫酸... 以不同酸度的盐酸和硫酸为反萃剂从DIBK-TBP体系和DIBK-P204体系负载有机相中反萃锆、铪。结果表明,对DIBK-TBP体系负载有机相,先采用酸度为2.0mol/L的盐酸水溶液对锆进行反萃,单级反萃率达85%,得到富锆液,然后用酸度为8.0mol/L的硫酸水溶液对铪进行反萃,单级反萃率达90%,得到少锆的铪液;对DIBK-P204体系负载有机相,先采用酸度为3.0mol/L的硫酸水溶液对铪进行反萃,单级反萃率达90%,得到少锆的铪液,然后采用酸度为2.0mol/L的盐酸水溶液对锆进行反萃,单级反萃率达70%,得到少铪的锆液。采用盐酸和硫酸可顺利实现对DIBK体系负载有机相中锆、铪的反萃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BK 负载有机相 反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砷高硫金精矿提金工艺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温建康 阮仁满 +2 位作者 杨丽梅 宋永胜 李宏煦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4-56,共3页
介绍了某金矿氰化尾矿的摇床重选精矿的物质组成研究和多种提金工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不利于金的直接氰化浸出的原因是硫化物包裹金占有率高 ,浸出的有害杂质As、Cu、Bi、Sb含量较高 ,与Au关系密切 ,相互胶结和共生。沸腾炉焙烧后 ,... 介绍了某金矿氰化尾矿的摇床重选精矿的物质组成研究和多种提金工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不利于金的直接氰化浸出的原因是硫化物包裹金占有率高 ,浸出的有害杂质As、Cu、Bi、Sb含量较高 ,与Au关系密切 ,相互胶结和共生。沸腾炉焙烧后 ,焙砂As、S脱除率高 ,金属硫化物基本上完全转化为疏松多孔状的铁氧化物 ,提高了金的浸出率 ,金的浸出率达 96.95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精矿 沸腾炉焙烧 提金工艺 浸出率 电子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镀银在复合粉体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文良 赵奇金 方政秋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20,25,共6页
介绍了复合粉体化学镀银的原理和特点。分析了粉体的类型、粉体的预处理工艺、化学镀液成分及操作条件如温度、pH等因素对化学镀银的影响。综述了镀银粉体在导电填料、吸波材料和电子元件方面的应用和研究现状,并提出了粉体化学镀银目... 介绍了复合粉体化学镀银的原理和特点。分析了粉体的类型、粉体的预处理工艺、化学镀液成分及操作条件如温度、pH等因素对化学镀银的影响。综述了镀银粉体在导电填料、吸波材料和电子元件方面的应用和研究现状,并提出了粉体化学镀银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银 复合粉体 影响因素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冶金常用浸矿菌种及改良育种的基本方法 被引量:25
6
作者 姚国成 阮仁满 温建康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26-29,共4页
介绍了生物冶金常用浸矿菌种嗜中温菌、中等嗜热菌和极端嗜热菌的生理生化特性 ,并针对目前工业用菌自然选育及驯化现状 。
关键词 浸矿菌 育种 基因工程 生物冶金 驯化 嗜中温细菌 诱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BK-P204体系萃取分离锆和铪的机理 被引量:11
7
作者 徐志高 王力军 +3 位作者 吴延科 池汝安 李攀红 阳慧芳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061-2068,共8页
为了解二异丁基甲酮(DIBK)和二(2乙基己基)磷酸(P204,HA)组成的混合萃取剂萃取锆和铪的化学行为,分别采用斜率法和饱和容量法研究DIBK-P204体系在HSCN介质中萃取锆和铪的性能及机理。结果表明:DIBK-P204体系萃取分离锆和铪时优先萃取铪... 为了解二异丁基甲酮(DIBK)和二(2乙基己基)磷酸(P204,HA)组成的混合萃取剂萃取锆和铪的化学行为,分别采用斜率法和饱和容量法研究DIBK-P204体系在HSCN介质中萃取锆和铪的性能及机理。结果表明:DIBK-P204体系萃取分离锆和铪时优先萃取铪,具有正协萃能力,萃取反应为加合反应机理;萃合物中Zr4+(Hf4+)、P204、DIBK的摩尔比为1:2:1,其萃合物组成分别为Zr(SCN)3·HA2·DIBK和Hf(SCN)3·HA2·DIBK;采用红外光谱分析负载有机相,推测萃合物可能存在的结构。因此,DIBK和P204混合使用可以改善HSCN介质下锆和铪的萃取分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萃取分离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BK-TBP体系萃取分离锆铪的机理 被引量:9
8
作者 徐志高 王力军 +2 位作者 吴延科 池汝安 张力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374-2381,共8页
为了解二异丁基甲酮(DIBK)-TBP体系萃取锆铪的化学行为,分别采用斜率法和饱和容量法研究DIBK和TBP在HSCN介质中协同萃取锆铪的性能及机理,结果表明:DIBK-TBP体系萃取分离锆铪时优先萃取铪,萃取反应机理为溶剂化机理,萃合物中Zr4+(Hf4+)... 为了解二异丁基甲酮(DIBK)-TBP体系萃取锆铪的化学行为,分别采用斜率法和饱和容量法研究DIBK和TBP在HSCN介质中协同萃取锆铪的性能及机理,结果表明:DIBK-TBP体系萃取分离锆铪时优先萃取铪,萃取反应机理为溶剂化机理,萃合物中Zr4+(Hf4+)、TBP、DIBK的摩尔比为1:1:1,其萃合物组成分别为Zr(SCN)4.TBP.DIBK和Hf(SCN)4.TBP.DIBK,并通过对负载有机相进行红外光谱分析进一步确定了萃合物可能的结构式;DIBK和TBP协同使用可以改善HSCN介质下锆铪的萃取分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异丁基甲酮 萃取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BK溶剂萃取法分离锆铪 被引量:12
9
作者 徐志高 王力军 +1 位作者 池汝安 张力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5-38,42,共5页
以二异丁基甲酮(DIBK)作萃取剂,以TBP或P204作改质剂,从不同酸性介质中萃取分离锆铪。考察酸性介质、TBP加入量、P204加入量和盐析剂(NH4)2SO4等对萃取分离锆铪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DIBK只有在HSCN介质中优先萃取铪,改质剂TBP或P204的... 以二异丁基甲酮(DIBK)作萃取剂,以TBP或P204作改质剂,从不同酸性介质中萃取分离锆铪。考察酸性介质、TBP加入量、P204加入量和盐析剂(NH4)2SO4等对萃取分离锆铪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DIBK只有在HSCN介质中优先萃取铪,改质剂TBP或P204的加入能显著增加铪的萃取率和锆铪的分离系数。锆铪的分离系数可达到9,与MIBK萃取分离锆铪的性能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BK 萃取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紫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硫化铜矿生物堆浸过程 被引量:16
10
作者 李宏煦 陈景河 +1 位作者 阮仁满 王淀佐 《有色金属》 CSCD 2004年第41期66-69,共4页
针对紫金山铜矿的特点 ,进行生物堆浸提铜工业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紫金山铜矿生物堆浸效果良好 ,不同浸矿堆累计浸出时间 10 0 0h ,浸出率在 40 %~ 60 % ,浸出半年 ,浸出率达 80 %以上。次生硫化铜矿物的生物堆浸具有两个阶段 ,在浸... 针对紫金山铜矿的特点 ,进行生物堆浸提铜工业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紫金山铜矿生物堆浸效果良好 ,不同浸矿堆累计浸出时间 10 0 0h ,浸出率在 40 %~ 60 % ,浸出半年 ,浸出率达 80 %以上。次生硫化铜矿物的生物堆浸具有两个阶段 ,在浸出前一阶段 ,浸出速率较快 ,而浸出第二阶段浸出速率较慢。随着浸出的进行 ,浸出液 pH连续下降 ,溶液电位逐步升高。微生物的存在加速堆中Fe2 + 氧化使溶液电位上升 ,同时氧化中间过程的产物元素硫 ,从而加速硫化矿的氧化溶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浸 浸出率 硫化铜矿 提铜 硫化矿 矿堆 浸出时间 浸出速率 浸出液 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铁矿和镍黄铁矿混合细菌浸出过程的原电池效应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宏煦 刘晓荣 《有色金属》 CSCD 2002年第4期47-50,55,共5页
应用硫化矿细菌修饰粉末微电极 ,研究镍黄铁矿与黄铁矿混合矿细菌浸出过程的原电池效应。结果表明 ,当镍黄铁矿中加入黄铁矿及C时 ,浸出率有所增加 ,当细菌和黄铁矿综合影响时 ,镍黄铁矿浸出 10d ,Ni浸出率可达 90 %。C及黄铁矿与镍黄... 应用硫化矿细菌修饰粉末微电极 ,研究镍黄铁矿与黄铁矿混合矿细菌浸出过程的原电池效应。结果表明 ,当镍黄铁矿中加入黄铁矿及C时 ,浸出率有所增加 ,当细菌和黄铁矿综合影响时 ,镍黄铁矿浸出 10d ,Ni浸出率可达 90 %。C及黄铁矿与镍黄铁矿混合时 ,由于接触电位的影响 ,镍黄铁矿氧化反应电流增大、反应起始电位负移 ,反应加剧 ,而黄铁矿的氧化反应受到抑制。据表面EDS能谱分析 ,混合矿浸出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镍黄铁矿 细菌浸出 原电池效应 粉末微电极 电化学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矿微生物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武名麟 阮仁满 +1 位作者 姚国成 翟永功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3-36,39,共5页
介绍了微生物浸矿中 ,浸矿微生物的鉴定非常关键 ,它是对浸矿微生物进行驯化、诱变、基因重组等后续操作的基本前题以及目前分子生物学方法在浸矿微生物鉴定中的应用情况。认为DNA探针分析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特异性高等特点 ,适合混... 介绍了微生物浸矿中 ,浸矿微生物的鉴定非常关键 ,它是对浸矿微生物进行驯化、诱变、基因重组等后续操作的基本前题以及目前分子生物学方法在浸矿微生物鉴定中的应用情况。认为DNA探针分析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特异性高等特点 ,适合混合菌群中已知菌株的快速检出 ,可应用于未经培养的自然菌群中菌株的鉴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矿微生物 分子生物学 DNA探针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氧化锆生产中废碱液的回收利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建东 陈伟东 +2 位作者 徐志高 吴延科 王力军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6-68,共3页
建立了以CaO为沉淀剂去除废碱液中SiO_2回收NaOH的工艺,研究了各工艺因素对SiO_2去除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aO沉淀除去废碱液中SiO_2的最佳工艺条件为:CaO与废碱液中SiO_2摩尔比3.0,反应温度80~95℃,反应时间40~60 min,搅拌转速20... 建立了以CaO为沉淀剂去除废碱液中SiO_2回收NaOH的工艺,研究了各工艺因素对SiO_2去除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aO沉淀除去废碱液中SiO_2的最佳工艺条件为:CaO与废碱液中SiO_2摩尔比3.0,反应温度80~95℃,反应时间40~60 min,搅拌转速200 r/min。在此条件下,SiO_2去除率可达95.0%,NaOH回收率为85%。回收的液碱符合GB209—2006《工业用氢氧化钠》的产品质量标准,可应用于锆英砂的烧结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碱液 氯氧化锆 回收 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性规划算法的磷生铁最优化成分设计 被引量:1
14
作者 梁玉冬 王力军 牛婷婷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5-40,共6页
铝电解槽阳极组装用磷生铁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的特性与其本体材料的物理性能息息相关。运用材料热力学的方法计算出五大元素(C,Si,P,Mn,S)的含量变化对磷生铁电导率和热膨胀系数的影响,并通过线性回归建立电导率和热膨胀系数与五大元素含... 铝电解槽阳极组装用磷生铁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的特性与其本体材料的物理性能息息相关。运用材料热力学的方法计算出五大元素(C,Si,P,Mn,S)的含量变化对磷生铁电导率和热膨胀系数的影响,并通过线性回归建立电导率和热膨胀系数与五大元素含量和温度的函数关系,最后利用线性规划最优化算法对某铝厂现行磷生铁成分进行有目的性的优化。通过优化后,磷生铁电导率最大优化率为14.50%,热膨胀系数最大优化率为5.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生铁 线性回归 线性规划 五大元素 铝电解 电导率 热膨胀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