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稀土镁合金沉淀析出行为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李婷 杜志伟 +4 位作者 张奎 李兴刚 李永军 马鸣龙 石国梁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96-100,共5页
概述了稀土镁合金(Mg-RE)沉淀析出行为的研究进展。根据析出序列的不同将稀土镁合金分为Mg-Gd、Mg-Y、Mg-Nd及Mg-MM四种类型,对不同类型Mg-RE的沉淀析出序列及析出相的形貌、晶体学特征参数、转变动力学机制和沉淀强化行为做了较为详尽... 概述了稀土镁合金(Mg-RE)沉淀析出行为的研究进展。根据析出序列的不同将稀土镁合金分为Mg-Gd、Mg-Y、Mg-Nd及Mg-MM四种类型,对不同类型Mg-RE的沉淀析出序列及析出相的形貌、晶体学特征参数、转变动力学机制和沉淀强化行为做了较为详尽的综述。此外还指出了Mg-RE沉淀析出行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镁合金 析出序列 晶体结构 沉淀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固态铸轧成形的工艺耦合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颂阳 马高山 +1 位作者 耿茂鹏 谢水生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15-17,共3页
通过实验研究了AZ91D镁合金半固态铸轧成形的工艺耦合问题。在AZ91D镁合金半固态铸轧成形试验中发现,半固态制浆工艺和铸轧成形工艺既独立又密切相关;两个工艺的工艺参数都有比较大的选择范围;两个工艺的衔接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间断... 通过实验研究了AZ91D镁合金半固态铸轧成形的工艺耦合问题。在AZ91D镁合金半固态铸轧成形试验中发现,半固态制浆工艺和铸轧成形工艺既独立又密切相关;两个工艺的工艺参数都有比较大的选择范围;两个工艺的衔接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间断的;两个工艺在很大范围内相结合,都能顺利进行半固态铸轧过程,都可以得到半固态铸轧板带。因此半固态制浆工艺和铸轧成形工艺的耦合具有比较大的自由度,这有利于半固态铸轧成形技术的产业化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轧 半固态 工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薄板料微弯曲成形过程中尺度效应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雷 谢水生 +1 位作者 黄国杰 杨浩强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93-97,共5页
近年来,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金属材料在微观尺度下的力学行为不同于经典连续介质力学的预测.由于微米或亚微米量级金属构件在MEMS系统中的广泛应用,这对微构件加工成形过程中工艺参数选取的理论依据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应变梯度塑性理论... 近年来,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金属材料在微观尺度下的力学行为不同于经典连续介质力学的预测.由于微米或亚微米量级金属构件在MEMS系统中的广泛应用,这对微构件加工成形过程中工艺参数选取的理论依据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应变梯度塑性理论能够较好地反映材料的尺度效应,文章采用该理论,对超薄板料弯曲成形过程中的尺度效应现象进行了数值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对于微米量级的薄板,其力学行为受板厚的影响很大.当板厚接近于材料特征长度时,其挠度曲线、应力应变分布与经典塑性理论预测有很大的区别;当板厚远大于材料特征长度时,梯度理论预测结果与经典塑性理论预测一致.因此,在超薄板料的塑性成形过程中,工艺参数的选取需要考虑其尺度效应才能达到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性成形 超薄板 尺度效应 应变梯度塑性理论 有限元 偶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Cu-Li-Mg-Mn-Zn-Ag合金的热变形流变行为与本构方程 被引量:13
4
作者 杨胜利 沈健 +3 位作者 闫晓东 李锡武 孙宝庆 张飞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083-2090,共8页
采用等温热压缩测试和TEM分析研究铝锂合金的流变行为与组织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合金的热塑性变形过程受热激活控制,当变形温度低于410℃时,流变曲线具有明显的峰值应力,曲线由加工硬化、动态软化和稳定阶段3个阶段组成;当变形温度高于... 采用等温热压缩测试和TEM分析研究铝锂合金的流变行为与组织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合金的热塑性变形过程受热激活控制,当变形温度低于410℃时,流变曲线具有明显的峰值应力,曲线由加工硬化、动态软化和稳定阶段3个阶段组成;当变形温度高于410℃后,峰值应力不明显。随应变量的增加,合金组织演化规律为产生大量无规则缠结位错→"多边化"形成"位错墙"→分割原始晶粒成若干亚晶→亚晶合并长大并同时经受变形→重复上述过程。应变量的增加导致大量空位产生,刃型位错更易攀移、重组和对消,晶内形成亚晶组织。求解得到合金的材料常数如下:结构因子A为2.787×1016;变形激活能Q为217.397 k J/mol;应力指数n为6.11656;应力水平参数α为0.012568 mm2/N。应变速率和温度对合金流变应力的影响可以用包含Arrhenius等式的Z参数表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锂合金 流变应力 组织演化 本构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l-Cu-Li合金流变行为的动态再结晶动力学与形核机制 被引量:11
5
作者 杨胜利 沈健 +3 位作者 闫晓东 李锡武 孙宝庆 毛柏平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65-374,共10页
对Al-Cu-Li合金进行温度300~500℃、应变速率0.001~10s^(-1)的等温热压缩,分析合金的流变行为:结合TEM和EBSD研究合金热变形过程中的组织演变。结果表明:合金流变曲线分为3个阶段:加工硬化阶段、过渡阶段和稳态变形阶段;变形温度越高,... 对Al-Cu-Li合金进行温度300~500℃、应变速率0.001~10s^(-1)的等温热压缩,分析合金的流变行为:结合TEM和EBSD研究合金热变形过程中的组织演变。结果表明:合金流变曲线分为3个阶段:加工硬化阶段、过渡阶段和稳态变形阶段;变形温度越高,流变应力达到动态平衡所需应变量越小。基于应变硬化率(θ)与流变应力(σ)之间的关系,确定动态再结晶的临界应变(ε_c);不同热变形条件下的临界应变(ε_c)与峰值应变(ε_p)之比为0.30342~0.92828;临界应力(σ_c)与峰值应变(σ_p)之比为0.88492~0.99782。引入最大软化率应变(ε~*)和中间变量Z/A,建立ε_c和ε~*与Z/A的关系表达式。构建Al-Cu-Li合金动态再结晶动力学模型,模型表明,温度越高或应变速率越低,越有利于促进动态再结晶分数的增加;显微组织分析结果与模型预测规律一致。Al-Cu-Li合金动态再结晶形核机制主要为晶界突出形核机制、亚晶合并长大机制以及粒子促进形核机制,随温度升高和应变速率的降低,晶内亚晶合并长大机制得到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U-LI合金 临界应变 动态再结晶模型 再结晶形核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97铝锂合金形变热处理中T1相的析出行为 被引量:9
6
作者 毛柏平 闫晓东 沈健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366-2371,共6页
对2197铝锂合金进行形变热处理,采用HREM高分辨电镜观察合金欠时效和峰时效两个阶段的显微组织,研究T1相析出长大行为及其界面特征。结果表明:形变热处理2197合金在欠时效阶段主要存在δ′、θ′和T1相,T1相尺寸约为40 nm;峰时效阶段... 对2197铝锂合金进行形变热处理,采用HREM高分辨电镜观察合金欠时效和峰时效两个阶段的显微组织,研究T1相析出长大行为及其界面特征。结果表明:形变热处理2197合金在欠时效阶段主要存在δ′、θ′和T1相,T1相尺寸约为40 nm;峰时效阶段合金中δ′和θ′数量减少,主要析出相为T1相,其尺寸为50~150 nm,T1相可通过δ′相的溶解而长大。在欠时效和峰时效两阶段,T1相末端与基体共格,其他区域与基体非共格。T1相为六方晶系,与基体存在惯析关系:(0001)T1//(111)A1、[1010]T1//[110]A1,惯析面为{111}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97 AL-LI合金 形变热处理 T1相 析出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