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AS-LCM的沙漠化空间模拟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马欢 于强 +3 位作者 岳德鹏 张启斌 黄元 高敬雨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34-141,共8页
以干旱区典型城市磴口县为研究区,利用1995—2015年每隔5年的Landsat TM影像通过遥感解译获取研究区20年的各等级沙漠化空间分布,利用GIS空间分析和重心迁移模型分析沙漠化景观时空变化趋势。并以2010年沙漠化分类数据为基期年数据,利用... 以干旱区典型城市磴口县为研究区,利用1995—2015年每隔5年的Landsat TM影像通过遥感解译获取研究区20年的各等级沙漠化空间分布,利用GIS空间分析和重心迁移模型分析沙漠化景观时空变化趋势。并以2010年沙漠化分类数据为基期年数据,利用Logistic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a-Markov,CA-Markov)模型(简称LCM)并引入多智能体系统(Multi-agent system,MAS)模型修正转移规则,预测2015年沙漠化分类情况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磴口县20年间重度及极重度沙漠化面积减小,轻度沙漠化景观面积逐渐增大,其中2015年的非沙漠化景观达到37.09%,各类型沙漠化重心远离磴口县城,呈现良好态势。引入MAS模型的CA-Markov预测模型能够显著提升模型的模拟精度,所预测的2015年数据结果 Kappa系数达到0.62,高于CA-Markov模型模拟结果,能较好预测干旱区沙漠化分布情况,为沙漠化监管与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沙漠化 CA-Markov 多智能体系统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术主要病害防控技术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翠君 游景茂 +2 位作者 王帆帆 李蕾 袁斌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S01期37-38,54,共3页
针对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近年来主要病害进行调查,介绍了病害的症状和发生规律,对选种、土壤类型、田园清洁、田间管理、土肥施用和药剂防治等防控措施进行了总结,旨在提供有效的防控技术,确保白术产量和品质安全,为... 针对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近年来主要病害进行调查,介绍了病害的症状和发生规律,对选种、土壤类型、田园清洁、田间管理、土肥施用和药剂防治等防控措施进行了总结,旨在提供有效的防控技术,确保白术产量和品质安全,为白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 病害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TIR,XPS和SEM研究聚羧酸盐分散剂在吡唑醚菌酯颗粒表面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丽颖 徐妍 +4 位作者 姜震东 徐勇 项盛 郭鑫宇 吴学民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401-3406,共6页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相结合的方式,从微观角度研究梳状聚羧酸盐分散剂在吡唑醚菌酯颗粒表面的吸附性能,为聚羧酸盐分散剂在吡唑醚菌酯悬浮剂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吸附聚...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相结合的方式,从微观角度研究梳状聚羧酸盐分散剂在吡唑醚菌酯颗粒表面的吸附性能,为聚羧酸盐分散剂在吡唑醚菌酯悬浮剂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吸附聚羧酸盐分散剂后,红外谱图未出现新的吸收峰,聚羧酸盐分散剂与吡唑醚菌酯之间主要是物理吸附,范德华力是聚羧酸盐分散剂与吡唑醚菌酯颗粒表面结合的主要作用力。吡唑醚菌酯颗粒吸附聚羧酸盐分散剂后,吡唑醚菌酯颗粒界面的N和Cl电子峰强度减弱,C和O电子峰强度明显增强,还出现了Na的电子峰,这主要是聚羧酸盐分散剂中C,O和Na的贡献,说明聚羧酸盐分散剂在吡唑醚菌酯颗粒表面形成了良好的吸附。并以Cl元素为特征元素,计算出聚羧酸盐分散剂在吡唑醚菌酯颗粒表面的吸附层厚度约为1.22nm。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样品的形貌,吸附聚羧酸盐分散剂后,原本光滑的吡唑醚菌酯颗粒表面吸附了很多细小的颗粒,且有序分布,这是由于分散剂疏水集团对吡唑醚菌酯颗粒形成了包覆,亲水基团充分外露,从而有效阻止吡唑醚菌酯颗粒间的团聚,提高了吡唑醚菌酯悬浮剂的物理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X射线光电子能谱 扫描电子显微镜 聚羧酸盐分散剂 吡唑醚菌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