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京棉二厂锯齿形厂房抗震鉴定与加固设计 被引量:4
1
作者 刘明学 李娜 +2 位作者 许政 刘鹏 于恒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7-103,共7页
京棉二厂锯齿形厂房建于1954年,东西向为梁-柱结构,南北向为铰接排架,铰接构件为三角形钢筋混凝土梁式刚架,刚架上铺设预制钢筋混凝土屋面板,1981年进行过加固处理。为满足新的建筑功能要求,将拟保留厂房部分,分隔围合成30个独立的结构... 京棉二厂锯齿形厂房建于1954年,东西向为梁-柱结构,南北向为铰接排架,铰接构件为三角形钢筋混凝土梁式刚架,刚架上铺设预制钢筋混凝土屋面板,1981年进行过加固处理。为满足新的建筑功能要求,将拟保留厂房部分,分隔围合成30个独立的结构单元。运用多种加固手段,在基本保持结构特征的前提下,提高了结构的抗震能力,满足了转变后的建筑使用功能,可供保护开发利用工业遗迹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锯齿形厂房 抗震鉴定 加固改造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框架摇摆墙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分析 被引量:32
2
作者 曹海韵 潘鹏 +2 位作者 叶列平 曲哲 刘明学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64-69,共6页
为研究框架摇摆墙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以1个6层混凝土框架结构模型为例,利用通用有限元软件SAP2000建立了该结构的简化模型,并通过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得到了附加摇摆墙前后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结果表明:附加摇摆墙后,结构以摆动振型振... 为研究框架摇摆墙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以1个6层混凝土框架结构模型为例,利用通用有限元软件SAP2000建立了该结构的简化模型,并通过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得到了附加摇摆墙前后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结果表明:附加摇摆墙后,结构以摆动振型振动,各层的层间位移角趋于一致,结构层间变形的集中得到有效控制,从而使结构形成整体屈服破坏机制,防止局部层屈服破坏机制的产生,充分发挥整个结构的耗能能力;附加摇摆墙后,结构周期略有减小,不会显著增加结构基底剪力,即使仅附加高度为结构总高度一半的摇摆墙,也能有效控制结构底层的变形集中;该框架摇摆墙结构体系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摇摆墙 抗震加固 子结构 框架结构 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雨水利用效益综合评价 被引量:20
3
作者 李美娟 徐向舟 +1 位作者 许士国 赵广辉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22-226,共5页
城市雨水利用效益的定量识别和综合评价是一项前沿性研究工作,其结果可作为雨水利用工程的决策依据。系统分析了城市雨水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探索应用多层次半结构模糊决策法对雨水集蓄利用效益进行综合评价。以大连市瓦房店工业区雨... 城市雨水利用效益的定量识别和综合评价是一项前沿性研究工作,其结果可作为雨水利用工程的决策依据。系统分析了城市雨水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探索应用多层次半结构模糊决策法对雨水集蓄利用效益进行综合评价。以大连市瓦房店工业区雨水利用工程为例,对提出的3个雨水利用方案进行了综合效益评价和方案优选。结果表明,多层次半结构模糊决策法能较好地应用于城市雨水资源利用效益评价中。在雨水中水利用时,充分利用增渗设施和适当增加蓄水池容积可以提高雨水利用的综合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水利用 效益分析 半结构模糊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框架-核心筒组合结构体系在选型中的刚度规律 被引量:9
4
作者 聂建国 田淑明 矫金广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10-17,共8页
根据外围框架柱与核心筒间框架连梁的不同连接方式可划分为4种不同类型结构,对这4种不同类型的结构抗侧刚度进行了解析和归纳,对其基本周期、框架剪力、核心筒基底弯矩分别进行了对比,给出了各力学特性指标的相对关系计算公式,通过实际... 根据外围框架柱与核心筒间框架连梁的不同连接方式可划分为4种不同类型结构,对这4种不同类型的结构抗侧刚度进行了解析和归纳,对其基本周期、框架剪力、核心筒基底弯矩分别进行了对比,给出了各力学特性指标的相对关系计算公式,通过实际工程的反应谱分析进行了验证。将这4种结构类型与带加强层的框架-核心筒结构类型进行类比,提出了5种类型的框架-核心筒组合结构体系的统一刚度特性参数,并给出了合理的取值范围。在上述分析基础上,通过实际工程算例重点讨论了组合楼盖的组合作用和加强方式对结构体系刚度的影响。所得的刚度规律可用于高层结构初步设计阶段的结构选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核心筒结构 结构选型 刚度规律 统一刚度特征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透水面集水效应试验研究进展
5
作者 徐向舟 赵广辉 +1 位作者 许士国 高吉惠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9年第2期5-9,14,共6页
述评了近年来国内外城市透水面集水效应试验研究的最新进展,并认为:目前国内外多采用现场试验或足尺模型试验的方法研究城市透水面的集水效应规律;现场试验中要求模拟和观测装置须满足试验区周边环境改变小、设备的可移动性好等特性;模... 述评了近年来国内外城市透水面集水效应试验研究的最新进展,并认为:目前国内外多采用现场试验或足尺模型试验的方法研究城市透水面的集水效应规律;现场试验中要求模拟和观测装置须满足试验区周边环境改变小、设备的可移动性好等特性;模型试验中要求重塑的下垫面必须与原型相似,符合工程背景的实际需要。提出了近期工作展望:即进行各类典型城市透水面集水效应的试验研究,并发展和完善适用于城市环境现场试验的降雨模拟与观测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雨水利用 透水面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