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底盘不对称双塔楼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 被引量:2
1
作者 杨蓦 马光磊 《山西建筑》 2010年第14期72-73,共2页
以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为例,介绍了大底盘不对称双塔楼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具体就结构设计、计算以及结构构造措施作了探讨,旨在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解决其超限问题。
关键词 超限高层 塔楼偏心 抗震设计 构造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之困境与出路”主题沙龙 被引量:4
2
作者 刘伯英 夏天 +10 位作者 薛运达 王晶 李艾芳 孙颖 潘宣亮 张路峰 李匡 张勃 王旭 罗劲 吴涛 《城市建筑》 2012年第3期6-18,共13页
耳听保护工业建筑遗产的口号声响日益强烈,却眼见工业建筑遗产屡遭遗弃、破坏,甚至消失。痛定,当思痛。中国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究竟面对哪些掣肘,陷入怎样的困境?出路又在哪里?或者试问:中国工业遗产保护的意义何在?中国工... 耳听保护工业建筑遗产的口号声响日益强烈,却眼见工业建筑遗产屡遭遗弃、破坏,甚至消失。痛定,当思痛。中国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究竟面对哪些掣肘,陷入怎样的困境?出路又在哪里?或者试问:中国工业遗产保护的意义何在?中国工业遗产保护最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遗产保护 中国工业 再利用 声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的应用 被引量:14
3
作者 姜志勇 《建筑电气》 2008年第6期7-10,共4页
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是光伏技术的热点,具有许多优势。本文介绍了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几种方式:太阳能瓦、晶体硅光伏玻璃、非晶硅薄膜光伏玻璃,及其应用范围。阐述了太阳能光伏电池板、控制器、逆变器等的设计原则和光伏发电系统的两种... 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是光伏技术的热点,具有许多优势。本文介绍了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几种方式:太阳能瓦、晶体硅光伏玻璃、非晶硅薄膜光伏玻璃,及其应用范围。阐述了太阳能光伏电池板、控制器、逆变器等的设计原则和光伏发电系统的两种运行方式:独立运行和并网运行,最后给出了某光伏玻璃发电系统年发电量的统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 太阳能瓦 晶体硅光伏玻璃 非晶硅薄膜光伏玻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建筑语言的再创造——“桥”与建筑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会明 林嵘 《建筑与文化》 2010年第8期91-93,共3页
本文通过介绍了特殊建筑语言"桥"在建筑中的运用,旨在启发设计师对建筑语言的灵活领会。文章分别从建筑的外部、内部和桥屋三部分来论述桥与建筑的结合和它所起到的特殊功能。并且结合许多桥的精彩实例,重点描述当建筑引入桥... 本文通过介绍了特殊建筑语言"桥"在建筑中的运用,旨在启发设计师对建筑语言的灵活领会。文章分别从建筑的外部、内部和桥屋三部分来论述桥与建筑的结合和它所起到的特殊功能。并且结合许多桥的精彩实例,重点描述当建筑引入桥这种形式以后,在空间、视觉、景观、流线、和精神等不同方面中,产生的非凡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与建筑 桥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建筑技术开发必须与市场开发保持互动——美国(LEED^(TM))绿色建筑发展启示 被引量:1
5
作者 马恒升 宋燕 魏太兵 《中国建设信息》 2005年第07S期44-47,共4页
文章在研究LEEDTM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对美国绿色建筑发展经验进行了总结,得出了绿色建筑技术开发必须与市场开发保持互动的结论。并对借助政府力量开发绿色建筑市场,加强绿色建筑技术的商业开发;根据绿色建筑产业链建立战略联盟、发展市... 文章在研究LEEDTM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对美国绿色建筑发展经验进行了总结,得出了绿色建筑技术开发必须与市场开发保持互动的结论。并对借助政府力量开发绿色建筑市场,加强绿色建筑技术的商业开发;根据绿色建筑产业链建立战略联盟、发展市场伙伴;建立和发展技术、服务支持系统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建筑 市场开发 技术开发 建筑发展 美国 发展历史 发展经验 建筑市场 商业开发 建筑技术 战略联盟 发展技术 支持系统 产业链 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某中心办公楼变风量空调系统方案设计
6
作者 王凯 《洁净与空调技术》 2005年第3期63-68,共6页
变风量系统是国外较为流行的节能空调系统,国内也开始大量采用。本文从实际工程出发,详细描述了此系统的设计过程并提出一些注意问题。
关键词 北京 办公楼 变风量空调系统 节能措施 负荷特点 送风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财源国际中心东塔楼结构设计
7
作者 薛睿琴 李飞跃 《山西建筑》 2009年第14期68-69,共2页
结合北京财源国际中心东塔楼结构设计实例,重点介绍现浇空心板设计及在整体计算时输入的情况,在抗震设计时,通过在板内设暗梁增加结构的侧向刚度,从而达到防止楼板裂缝出现的目的。
关键词 框架—核心筒结构 现浇空心板 抗震设计 侧向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某光盘生产厂房净化空调设计
8
作者 姜言涛 《洁净与空调技术》 2008年第2期45-52,共8页
工程设计中根据工艺生产对环境参数的要求,针对工艺的空调负荷特性,进行认真计算,并在i-d图上进行过程分析,遵照《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073-2001中的规定,确定净化空调系统的送风量和空气处理各功能段的设置,正确认识二次加热的必要性... 工程设计中根据工艺生产对环境参数的要求,针对工艺的空调负荷特性,进行认真计算,并在i-d图上进行过程分析,遵照《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073-2001中的规定,确定净化空调系统的送风量和空气处理各功能段的设置,正确认识二次加热的必要性,优化设计方案,进行合理的空调设备的选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VD类一次性可刻录光盘 CD类一次性可刻录光盘 洁净度 纯水 空调负荷 二次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喜创国际大厦设计经验总结
9
作者 马光磊 杨蓦 《山西建筑》 2010年第15期61-62,共2页
以北京喜创国际大厦结构设计为背景,围绕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特点,就该建筑结构主体设计、基础设计作了论述,并对结构局部设计提出相应措施,同时总结了几点体会,使得类似高层建筑设计更加完善。
关键词 框架—剪力墙结构 结构设计 抗震设计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场指挥塔台电气设计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姜志勇 《建筑电气》 2010年第11期34-37,共4页
结合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2、T3塔台的负荷分级、导航通信设备机房分级、供配电系统、照明、防雷与接地的设计和实施情况,对机场指挥塔台电气设计进行探讨。
关键词 机场指挥塔台 明室 检修环 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的负荷 A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 浪涌保护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压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简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盛小伟 姜志勇 《建筑电气》 2011年第5期36-40,共5页
对低压并联电容器装置的接线方式、投切装置的选用、电容器参数及串联电抗器电抗率的选择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关设计建议。
关键词 低压并联电容器装置 接线方式 投切装置 分组容量 自愈式低压电容器 串联电抗器 电抗率 谐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锦创意产业园设计小结 被引量:3
12
作者 夏天 《城市建筑》 2012年第3期45-49,共5页
莱锦创意产业园投入使用将近一年时间,随着客户的进驻,原来空荡的空间通过室内装修的深入诠释被赋予了生动的功能含义;每天早晚高峰和午休时的人来人往真正地为老厂房重新注入了活力。原京棉二厂主厂房的改造基本实现了当初的预期。
关键词 创意产业 设计 室内装修 老厂房 主厂房 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电子商城结构设计
13
作者 薛睿琴 白泓 《山西建筑》 2009年第16期72-73,共2页
通过某电子商城的设计,介绍了该建筑主体的结构体系与布置,进行了该结构主体设计和结构计算,以对规范中规定的平面和竖向不规则性的有关要求有更深刻的理解,更好地保证结构的安全。
关键词 框架-剪力墙结构 结构体系 设计 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瞄准3A级住宅技术标准 营造高舒适度住宅——北京“瀛海名居”住宅项目进行住宅性能认定的实践
14
作者 苏倩兮 屈萌 《住宅产业》 2005年第9期20-23,共4页
一."瀛海名居"概况: 北京"瀛海名居"是国融置业有限公司,参照3A级住宅技术性能标准建设的精品楼盘。已先后通过了建设部AAA级住宅性能认定的预审和中间检查。该项目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南部新区。总占地面积226... 一."瀛海名居"概况: 北京"瀛海名居"是国融置业有限公司,参照3A级住宅技术性能标准建设的精品楼盘。已先后通过了建设部AAA级住宅性能认定的预审和中间检查。该项目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南部新区。总占地面积22656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6.5万平方米,划分10个组团,共计71栋住宅,1栋会所。容积率0.88,绿地率55%(包括种植用地及水体)。2003年8月开工,于2005年6月已全面竣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宅性能认定 高舒适度 住宅小区 地下室 容积率 卫生间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地下车库 施工质量验收 燃气壁挂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框架摇摆墙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分析 被引量:32
15
作者 曹海韵 潘鹏 +2 位作者 叶列平 曲哲 刘明学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64-69,共6页
为研究框架摇摆墙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以1个6层混凝土框架结构模型为例,利用通用有限元软件SAP2000建立了该结构的简化模型,并通过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得到了附加摇摆墙前后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结果表明:附加摇摆墙后,结构以摆动振型振... 为研究框架摇摆墙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以1个6层混凝土框架结构模型为例,利用通用有限元软件SAP2000建立了该结构的简化模型,并通过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得到了附加摇摆墙前后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结果表明:附加摇摆墙后,结构以摆动振型振动,各层的层间位移角趋于一致,结构层间变形的集中得到有效控制,从而使结构形成整体屈服破坏机制,防止局部层屈服破坏机制的产生,充分发挥整个结构的耗能能力;附加摇摆墙后,结构周期略有减小,不会显著增加结构基底剪力,即使仅附加高度为结构总高度一半的摇摆墙,也能有效控制结构底层的变形集中;该框架摇摆墙结构体系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摇摆墙 抗震加固 子结构 框架结构 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框架-核心筒组合结构体系在选型中的刚度规律 被引量:9
16
作者 聂建国 田淑明 矫金广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10-17,共8页
根据外围框架柱与核心筒间框架连梁的不同连接方式可划分为4种不同类型结构,对这4种不同类型的结构抗侧刚度进行了解析和归纳,对其基本周期、框架剪力、核心筒基底弯矩分别进行了对比,给出了各力学特性指标的相对关系计算公式,通过实际... 根据外围框架柱与核心筒间框架连梁的不同连接方式可划分为4种不同类型结构,对这4种不同类型的结构抗侧刚度进行了解析和归纳,对其基本周期、框架剪力、核心筒基底弯矩分别进行了对比,给出了各力学特性指标的相对关系计算公式,通过实际工程的反应谱分析进行了验证。将这4种结构类型与带加强层的框架-核心筒结构类型进行类比,提出了5种类型的框架-核心筒组合结构体系的统一刚度特性参数,并给出了合理的取值范围。在上述分析基础上,通过实际工程算例重点讨论了组合楼盖的组合作用和加强方式对结构体系刚度的影响。所得的刚度规律可用于高层结构初步设计阶段的结构选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核心筒结构 结构选型 刚度规律 统一刚度特征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透水面集水效应试验研究进展
17
作者 徐向舟 赵广辉 +1 位作者 许士国 高吉惠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9年第2期5-9,14,共6页
述评了近年来国内外城市透水面集水效应试验研究的最新进展,并认为:目前国内外多采用现场试验或足尺模型试验的方法研究城市透水面的集水效应规律;现场试验中要求模拟和观测装置须满足试验区周边环境改变小、设备的可移动性好等特性;模... 述评了近年来国内外城市透水面集水效应试验研究的最新进展,并认为:目前国内外多采用现场试验或足尺模型试验的方法研究城市透水面的集水效应规律;现场试验中要求模拟和观测装置须满足试验区周边环境改变小、设备的可移动性好等特性;模型试验中要求重塑的下垫面必须与原型相似,符合工程背景的实际需要。提出了近期工作展望:即进行各类典型城市透水面集水效应的试验研究,并发展和完善适用于城市环境现场试验的降雨模拟与观测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雨水利用 透水面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热水电蓄热系统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于东 彭玉翠 杨飞 《洁净与空调技术》 2009年第2期19-22,共4页
介绍了生活热水电蓄热系统的设计与运行,利用控制器以及温度传感器自动控制电锅炉在夜间22:00至5:00低谷电价期间启动,通过蓄热循环泵、蓄热水箱进行循环蓄热,在白天使用时通过换热器进行热量交换,把蓄热水箱储存的热能释放出来转换成... 介绍了生活热水电蓄热系统的设计与运行,利用控制器以及温度传感器自动控制电锅炉在夜间22:00至5:00低谷电价期间启动,通过蓄热循环泵、蓄热水箱进行循环蓄热,在白天使用时通过换热器进行热量交换,把蓄热水箱储存的热能释放出来转换成生活热水系统热能进行利用。由于本方案采用夜间低谷电价,不但降低了运行费用,而且对整个电网起到了"削峰填谷"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热水 电蓄热系统 自动控制 控制器 温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新建办公楼水蓄冷集中空调系统技术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飞 李小华 +2 位作者 姜言涛 杨凯青 袁照旺 《洁净与空调技术》 2010年第1期66-69,共4页
介绍了一个水蓄冷空调系统的构成及运行情况,分析了蓄冷水池在各种空调负荷下的运行情况,对系统进行了性能评价。认为利用消防水池兼作水蓄冷,可以节约初投资和运行费,指出了水蓄冷系统设计特点和运行策略。
关键词 水蓄冷 性能分析 运行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园场所精神探析
20
作者 王彪 杨凤臣 《建筑与文化》 2011年第5期36-38,共3页
场所精神关注的是空间环境的特性及其稳定和发展,本文从场所精神概念入手,分析科技园场所精神的主要表现形式,探讨了相关设计策略及其维持和发展的可能,旨在挖掘和建立科技园场所特色的社会人文属性,为创造特色科技园发展模式,以及创造... 场所精神关注的是空间环境的特性及其稳定和发展,本文从场所精神概念入手,分析科技园场所精神的主要表现形式,探讨了相关设计策略及其维持和发展的可能,旨在挖掘和建立科技园场所特色的社会人文属性,为创造特色科技园发展模式,以及创造充满活力和谐发展的科技园人居环境提出适宜方法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园 场所精神 空间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