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试验测试验证标准体系 被引量:1
1
作者 陶飞 马昕 +31 位作者 张辰源 易航 刘蔚然 魏宇鹏 邹孝付 王子同 任羿 陶岚 葛军 丁露 卓兰 韩丽 弓志强 谭永华 郄永军 周文 李建双 杨春霞 许鸿杰 蔺文杰 刘广 孙波 李海旭 阎德劲 李少伟 罗谦 王敬贤 罗英 尚政国 刘志新 易贤 张文丰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共19页
数字试验测试验证(Digital Experiment,Testing,and Validation,D-ETV)是利用“数力”和“智力”更好地了解产品或系统基本属性和性能特征的方法,是实现高质高效研制运维的重要支撑手段。然而,在物理试验测试验证(Physical Experiment,T... 数字试验测试验证(Digital Experiment,Testing,and Validation,D-ETV)是利用“数力”和“智力”更好地了解产品或系统基本属性和性能特征的方法,是实现高质高效研制运维的重要支撑手段。然而,在物理试验测试验证(Physical Experiment,Testing,and Validation,P-ETV)向D-ETV演化的过程中,因缺乏基础共性标准参考,导致不同人员对D-ETV的理解与认识存在差异;因缺乏关键技术标准参考,导致D-ETV实现难;因缺乏通用支撑、安全、行业应用等标准参考,导致D-ETV实施难。针对上述问题,首先从D-ETV有何用、如何用、何处用3个角度对D-ETV标准需求进行分析。在作者团队前期提出的D-ETV通用流程“D”模型及关键技术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并完善“析-定-建-测-评-融”D-ETV理论体系。面向航空航天、工程机械、船舶、电子信息、汽车等领域的国家重大需求,与相关研究院所和企业共同尝试探索建立一套D-ETV标准体系,包括基础共性、关键技术、通用支撑、安全和行业应用5类标准。期望相关工作为D-ETV理论研究、标准研制、行业应用提供参考,助力我国试验测试验证向数字化、智能化、服务化方向发展,进而为我国装备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试验测试验证 标准体系 数字试验 数字测试 数字验证 数字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号变分分解的无线电引信抗干扰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蔡鑫 陈齐乐 +2 位作者 孔志杰 乔彩霞 郝新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587-3594,共8页
脉冲多普勒引信在受到扫频式干扰时,引信接收机信道被干扰信号饱和从而导致引信出现早炸或瞎火。脉冲多普勒引信通过波形设计及多维度特征识别可以避免因干扰信号而错误启动,但如何在扫频式干扰压制下检测真实目标仍是一个难题。针对上... 脉冲多普勒引信在受到扫频式干扰时,引信接收机信道被干扰信号饱和从而导致引信出现早炸或瞎火。脉冲多普勒引信通过波形设计及多维度特征识别可以避免因干扰信号而错误启动,但如何在扫频式干扰压制下检测真实目标仍是一个难题。针对上述问题,建立了扫频式干扰作用下脉冲多普勒引信中频信号模型,并提出了基于信号变分分解的引信抗扫频式干扰方法。所提方法利用全变分正则化将中频信号分解为脉冲、低频正弦波和高频噪声3个分量,保留并处理对应目标回波信号的脉冲分量即可检测真实目标。通过仿真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0~20 dB的干信比条件下仍能有效分离目标回波及干扰信号,大大提高了脉冲多普勒引信在扫频式干扰作用下的目标检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多普勒引信 扫频式干扰 抗干扰方法 信号变分分解 全变分正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地光频梳校准方法实验研究
3
作者 席文飞 孟飞 +8 位作者 林百科 苏亚北 薛潇博 赵耀 高业胜 曹士英 林弋戈 郎利影 方占军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9-266,共8页
为实现异地校准光频梳,提出了利用1台稳频激光器作为传递标准器的校准方法并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首先利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标准光频梳,标定了传递激光器的频率均值为194369489387885 Hz,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1.03×10^(-13)(k=2)... 为实现异地校准光频梳,提出了利用1台稳频激光器作为传递标准器的校准方法并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首先利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标准光频梳,标定了传递激光器的频率均值为194369489387885 Hz,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1.03×10^(-13)(k=2),平均秒级稳定度为1.7×10^(-13)。该实验持续一年半时间,并经过数次长途搬运。在此基础上,实验通过传递激光器分别对2台异地光频梳进行了校准,其中使用参考到氢钟的光频梳测量均值为194369489387827 Hz,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3.2×10^(-13)(k=2),校准值为+58 Hz,平均秒级稳定度为2.0×10^(-13);使用参考至铷钟的光频梳测量均值为194369489388579 Hz,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5.8×10^(-11)(k=2),校准值为-694 Hz,平均秒级稳定度为4.5×10^(-12)。此研究为参考到微波频率标准上的光频梳远程校准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绝对频率测量 光频梳 远程校准 稳频激光器 光频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片S参数计量比对结果浅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晨 高岭 +7 位作者 栾鹏 陈婷 黄英龙 李艳奎 金诚 邹喜跃 陆景 陈科元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01-1406,共6页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作为主导实验室开展了在片S参数计量比对工作,对参比实验室提交的在片S参数测量结果进行了汇总分析,并用E_n值对各参比实验室测量结果进行了评价。通过在片S参数计量比对,确保了量值传递的准确、可靠,...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作为主导实验室开展了在片S参数计量比对工作,对参比实验室提交的在片S参数测量结果进行了汇总分析,并用E_n值对各参比实验室测量结果进行了评价。通过在片S参数计量比对,确保了量值传递的准确、可靠,特别是对在片S参数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统一了认识。同时也为业内提供了在片S参数测量一致性的比较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计量 在片S参数 计量比对 矢量网络分析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宽带超高精度双向时间比对技术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海峰 王学运 +2 位作者 易航 张升康 葛军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159,共8页
当前微波双向时间比对技术广泛应用于视距区域站间时间同步领域,能够达到纳秒站间时间同步水平,对于时间同步指标更高的应用场景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本文利用大带宽扩频信号和载波相位在时间测量性能方面的潜在优异性能,提出了基于宽带... 当前微波双向时间比对技术广泛应用于视距区域站间时间同步领域,能够达到纳秒站间时间同步水平,对于时间同步指标更高的应用场景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本文利用大带宽扩频信号和载波相位在时间测量性能方面的潜在优异性能,提出了基于宽带信号调制解调技术的微波双向载波相位时间比对方法,设计了原型试验系统,利用氢原子钟和相位微跃计验证了实验室条件下系统的测量不确定度(A类)0.27 ps和分辨力4 ps,达到了预期效果,为后续远距离试验和应用推广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和试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时间比对 宽带信号 载波相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涡旋式无油压缩机转子轻量化及疲劳行为研究
6
作者 韩斌斌 袁岩兴 邱海飞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53-58,共6页
针对涡旋式压缩机转子的偏心构成及高速特性,通过等效配置有限应变梁单元、二维轴承单元及三维空间质量单元等,开发基于参数化的主轴部件有限元建模程序。考虑陀螺效应,在转子动力学分析基础上获取主轴系统的Campbell图及临界转速。以... 针对涡旋式压缩机转子的偏心构成及高速特性,通过等效配置有限应变梁单元、二维轴承单元及三维空间质量单元等,开发基于参数化的主轴部件有限元建模程序。考虑陀螺效应,在转子动力学分析基础上获取主轴系统的Campbell图及临界转速。以配重质量(m_(1)、m_(2))及其质心位置(R_(1)、R_(2))为变量对转子组件进行动态优化,不仅将其1阶临界转速提高了4.2%,而且使配重总质量与最大应力幅分别减小了0.413 kg和0.21 MPa,达到轻量化设计预期。利用nCode DesignLife构建S-N应力疲劳分析项目仿真流程,实现了多工况时序载荷映射下的曲轴疲劳分析与损伤评估。结果显示:轻量化设计在提高曲轴最低疲劳寿命的同时,明显减小了曲柄端的损伤程度及疲劳危险区,有利于提升曲轴的疲劳寿命与抗破坏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旋压缩机 疲劳寿命 轻量化 临界转速 损伤 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暗室中幅度与相位一致性测试研究
7
作者 杨金涛 吴红森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3期420-422,共3页
论述了用于对微波暗室中建立的模拟授时系统的幅度与相位一致性的测试系统,文中对测试系统的组成及测试方法进行了阐述,并列举了该测试系统的实际测试应用。
关键词 微波暗室 幅度 相位 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0 GHz在片16项误差模型校准件定值方法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王一帮 周瑞 +3 位作者 陈婷 吴爱华 刘晨 梁法国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65-369,共5页
现有商用集总参数校准件电路模型使用简便,但由于校准件电路模型的不完善、电路中参数在提取过程中采用拟合算法等原因,导致其定值准确度受限。从用于高频串扰修正的16项误差模型校准件设计入手,给出了校准件高精度的定值方法——即通... 现有商用集总参数校准件电路模型使用简便,但由于校准件电路模型的不完善、电路中参数在提取过程中采用拟合算法等原因,导致其定值准确度受限。从用于高频串扰修正的16项误差模型校准件设计入手,给出了校准件高精度的定值方法——即通过研制辅助的Multiline TRL校准标准,采用测试加仿真的方式对校准件进行定值,并采用定值文件作为定值样式。采用定值过的16项误差模型校准件校准在片测试系统,并与美国NIST基于Multiline TRL的二次校准方法比较,在110 GHz内,两者S21相差在0.30 dB以内,相位相差1°以内。所不同的是,16项误差模型校准件的个数远低于NIST,并且在校准过程中不需要移动探针。在保证准确度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测试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在片测试 16项误差模型 校准件定值 Multiline TRL 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毫米波图像的人体携带危险物检测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杜琨 王威 +2 位作者 年丰 陈炜 胡锋杰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62-1469,共8页
近距离主动毫米波人体成像是检测藏匿在人体衣物下危险品的一种有效手段。针对主动毫米波图像分辨率高,人体不同部位呈现不同特性,以及人体、其他携带物和危险物特性相互影响和干扰、危险物检测困难的特点,提出了一种主动毫米波图像多... 近距离主动毫米波人体成像是检测藏匿在人体衣物下危险品的一种有效手段。针对主动毫米波图像分辨率高,人体不同部位呈现不同特性,以及人体、其他携带物和危险物特性相互影响和干扰、危险物检测困难的特点,提出了一种主动毫米波图像多危险物检测方法;通过基于人体特征的区域划分,采用图像区域化的自适应阈值图像分割、结合数学形态学的二次提取方法,实现了主动毫米波图像人体携带多危险物的检测和提取。对实际获取的图像进行了多危险物检测实验,检测率为84.13%,虚警率为6.61%。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毫米波成像 人体图像 图像分割 区域化 危险物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数字纳伏表校准装置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胡毅飞 赵伟 +3 位作者 朱珠 康焱 黄晶 李晓燕 《计量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9,共5页
基于研制出的低热电势分压箱,组建了直流低电压校准装置,可用于直流数字纳伏表的校准。研究了电缆连接处的压接技术,研制了精密控温机柜,以便减小测量线路的热电势。制作了哈蒙结,以减小引线电阻。提出对称观测法和线性拟合法,使热电势... 基于研制出的低热电势分压箱,组建了直流低电压校准装置,可用于直流数字纳伏表的校准。研究了电缆连接处的压接技术,研制了精密控温机柜,以便减小测量线路的热电势。制作了哈蒙结,以减小引线电阻。提出对称观测法和线性拟合法,使热电势的影响减小了一个量级。校准装置的测量范围为1μV^100 mV,其1μV量值的测量不确定度为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直流数字纳伏表 低热电势分压箱 校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ADS的相位噪声仿真及优化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秦钲超 郑文强 +2 位作者 韩艳菊 王巨 李国强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3-191,共9页
针对目前振荡器相位噪声仿真分析方法受限于元件库固有模型,得到的噪声曲线不能够较好地体现元器件非线性特性,无法指导实际设计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模型结合阻抗网络分析的方法。确定满足Leeson模型的非线性元件模型,以保证仿... 针对目前振荡器相位噪声仿真分析方法受限于元件库固有模型,得到的噪声曲线不能够较好地体现元器件非线性特性,无法指导实际设计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模型结合阻抗网络分析的方法。确定满足Leeson模型的非线性元件模型,以保证仿真的有效性。对电路进行阻抗网络分析,推导对系统相位噪声产生影响的电路参数,设计使用包含非线性模型的仿真电路,通过先进设计系统(advanced design system,ADS)仿真平台验证该方案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方法与传统设计方法相比,引入非线性因素,更加贴合实际设计。提出的噪声优化方案可行有效,对实际应用中改善相位噪声指标,提高系统整体性能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位噪声 有载品质因数 Leeson模型 非线性模型 先进设计系统(ADS)仿真 阻抗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捷联式天线平台双通道耦合目标跟踪滤波器设计与仿真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瑞青 王伟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691-2695,共5页
采用传统速率陀螺稳定平台的导引头角跟踪系统可以直接提取用于比例导引的惯性视线角速率,而采用捷联稳定方案后,天线平台的角跟踪系统失去了直接测定视线角速率的能力,视线角速率需要通过数字计算的方法来提取。同时由于视线的旋转,实... 采用传统速率陀螺稳定平台的导引头角跟踪系统可以直接提取用于比例导引的惯性视线角速率,而采用捷联稳定方案后,天线平台的角跟踪系统失去了直接测定视线角速率的能力,视线角速率需要通过数字计算的方法来提取。同时由于视线的旋转,实际的角跟踪系统方位和俯仰两个通道之间存在交叉耦合,与速度跟踪系统之间也具有参数耦合关系。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双通道耦合目标跟踪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并在考虑与捷联稳定控制系统及速度跟踪系统信息相互融合的情况下,对整个角跟踪系统进行了闭环仿真,对捷联式天线平台角跟踪系统的性能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角跟踪系统方位与俯仰通道滤波值能很好跟踪真值,提出的设计方法在捷联式天线平台角跟踪系统中的应用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捷联式天线平台 天线跟踪 视线角速率 跟踪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Q值小型化氢频标蓝宝石微波腔的实验研究
13
作者 王暖让 周铁中 +2 位作者 高连山 杨春涛 冯克明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2-86,共5页
针对蓝宝石氢原子频标的小型化问题,通过理论分析推导出微波腔参数的求解方程;通过计算机仿真分析,提出了设计小型微波腔的方法。该方法利用腔频率、Q值随腔尺寸及填充蓝宝石尺寸的变化关系,在保证温度系数的前提下,获得一种高Q值、小... 针对蓝宝石氢原子频标的小型化问题,通过理论分析推导出微波腔参数的求解方程;通过计算机仿真分析,提出了设计小型微波腔的方法。该方法利用腔频率、Q值随腔尺寸及填充蓝宝石尺寸的变化关系,在保证温度系数的前提下,获得一种高Q值、小尺寸宝石的小型化腔,并利用仿真软件进行验证及优化,最后通过实验测得了该微波腔的参数,与仿真计算结果基本一致。实验得到该腔的Q值为68000,温度系数为-59.7kHz/℃,圆柱腔的外径为153mm,高度为172mm,与传统微波腔的参数(其中Q值50000,温度系数-62kHz/℃,腔外径176mm)相比有较大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原子频标 小型化 蓝宝石微波腔 品质因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Q超导谐振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琼 王暖让 +1 位作者 杨仁福 高连山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9-83,共5页
针对频率标准用超导腔的设计,通过理论分析及CST仿真优化得到了一种高Q纯铌超导谐振腔的设计。所设计超导腔工作模式为TM010模,谐振频率为4.452GHz,Q值在液氦温度4.2K时达到3.4×107,在减压降温到2K左右时达到1.9×109,实验结... 针对频率标准用超导腔的设计,通过理论分析及CST仿真优化得到了一种高Q纯铌超导谐振腔的设计。所设计超导腔工作模式为TM010模,谐振频率为4.452GHz,Q值在液氦温度4.2K时达到3.4×107,在减压降温到2K左右时达到1.9×109,实验结果与设计结果一致,验证了设计的正确性和实验装置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导谐振腔 耦合 超导稳频振荡器 Q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斗一号时间传递能力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杨志强 张静 杨军 《电子测量技术》 2009年第8期16-19,共4页
本文介绍了北斗定位和北斗授时的工作原理,并通过实验分析了北斗一号的授时能力。实验中测量本地UTC时间的秒脉冲与北斗接收机输出的秒脉冲之间的时差。每秒测量一次,连续测量780s;重复测量10次。对于每次测量得到的780s的测量值,每15s... 本文介绍了北斗定位和北斗授时的工作原理,并通过实验分析了北斗一号的授时能力。实验中测量本地UTC时间的秒脉冲与北斗接收机输出的秒脉冲之间的时差。每秒测量一次,连续测量780s;重复测量10次。对于每次测量得到的780s的测量值,每15s的数据用最小二乘法二次项拟合,计算该测量时间段中点的拟合值,得到52个时差拟合值,再由该52个时差拟合值用最小二乘法线性拟合,计算该次测量时间起点的拟合值,得到本地UTC时间的秒脉冲与北斗接收机输出的秒脉冲的时差测量值。实验测得北斗单向授时的定时偏差为44.1ns,定时稳定度为6.5ns,该结果要好于目前报道的北斗单向授时100ns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一号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授时 秒脉冲 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FT的伪码捕获技术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学运 张升康 +1 位作者 王海峰 王宏博 《电子测量技术》 2014年第2期1-4,共4页
介绍了快速傅里叶变换捕获技术的算法及原理,设计了一种FFT伪码快速捕获的硬件实现方案和测试方案,并详细分析了整个系统的结构。借助FPGA平台进行开发验证,利用MATLAB仿真软件和QuartusII内嵌的逻辑分析仪SignalTapⅡ进行仿真测试,系... 介绍了快速傅里叶变换捕获技术的算法及原理,设计了一种FFT伪码快速捕获的硬件实现方案和测试方案,并详细分析了整个系统的结构。借助FPGA平台进行开发验证,利用MATLAB仿真软件和QuartusII内嵌的逻辑分析仪SignalTapⅡ进行仿真测试,系统仿真和实际测试结果表明该捕获电路能够正常工作,并已经应用于GNSS接收机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傅里叶变换 伪码捕获 扩频 FP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驱动轴的断裂分析及基于有限元的改进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吴宁强 王艳霞 +2 位作者 翟兆阳 张永辉 周扬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9-54,共6页
某汽车主机厂出现输送线驱动轴断裂的情况,通过断口宏、微观外观对驱动轴断裂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60JPH的生产节拍下,驱动轴发生旋转弯曲疲劳断裂,裂源处具有应力集中效应。利用Catia软件对驱动轴进行结构优化和更换材料,降低驱... 某汽车主机厂出现输送线驱动轴断裂的情况,通过断口宏、微观外观对驱动轴断裂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60JPH的生产节拍下,驱动轴发生旋转弯曲疲劳断裂,裂源处具有应力集中效应。利用Catia软件对驱动轴进行结构优化和更换材料,降低驱动轴过渡圆角处的应力集中水平,提高屈服强度。将建立的优化模型导入到ANSYS/workbench进行有限元计算,计算结果显示:优化后轴的安全系数提高。利用nCode Design life的S-N分析方法得到轴的疲劳损伤图和寿命图,显示优化后的轴满足使用要求。改进后的轴投入生产后解决了驱动轴断裂问题,为以后轴的可靠性设计和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口分析 疲劳 驱动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毫米波辐射计宽带亮温定标系统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年丰 杨于杰 +1 位作者 王伟 黄培康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50-754,810,共6页
构建了国内首套微波毫米波辐射计宽带亮温定标系统,该系统由宽带标准黑体定标源、Dicke式标准辐射计、空间法黑体定标源发射率测量转台、高精度控温和测温装置组成。使国内具备了10 GHz^220 GHz频段辐射计校准、黑体定标源输出亮温值校... 构建了国内首套微波毫米波辐射计宽带亮温定标系统,该系统由宽带标准黑体定标源、Dicke式标准辐射计、空间法黑体定标源发射率测量转台、高精度控温和测温装置组成。使国内具备了10 GHz^220 GHz频段辐射计校准、黑体定标源输出亮温值校准、微波亮温定标过程不确定度分析能力的实验研究平台。最后基于建立的微波辐射计定标系统亮温传递模型,给出了更为细致的随定标环境温度变化的微波亮温系统测量不确定度分析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遥感 微波亮温 黑体定标源 Dicke式辐射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测试系统溯源性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凯让 苏东林 +1 位作者 冯克明 吕洁光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2-179,共8页
为从设计源头解决自动测试系统溯源问题,构建了自动测试系统的溯源层次模型,把内嵌式标准和内部溯源链设计作为系统架构的一部分,使溯源链的构建更加灵活、简单,动态实时校准更加方便,能更好的满足技术和保障的双重需求。
关键词 自动测试系统 原位校准 溯源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载AGV车辆跟踪算法和运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吴宁强 李文锐 +1 位作者 王艳霞 翟兆阳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53-57,共5页
单舵轮AGV存在转弯半径过大和转弯车身摆动较大的问题,而双舵轮AGV的转弯灵活性要好于单舵轮,对其跟踪算法和运动特性的研究非常重要。建立单、双舵轮转角运动模型和算法,通过Matlab对AGV转角曲线进行拟合,并对单、双舵轮AGV理论轨迹进... 单舵轮AGV存在转弯半径过大和转弯车身摆动较大的问题,而双舵轮AGV的转弯灵活性要好于单舵轮,对其跟踪算法和运动特性的研究非常重要。建立单、双舵轮转角运动模型和算法,通过Matlab对AGV转角曲线进行拟合,并对单、双舵轮AGV理论轨迹进行比较。从运动学角度验证了其转向灵敏性和角速度对车辆的影响,又从电机响应角度分析了AGV车辆轨迹误差存在的原因,并适当给出了补偿措施,以减小轨迹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径补偿 定位 转弯稳定性 双舵轮 AG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