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低渗透砂质砾岩储层裂缝识别及预测研究——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红153井区为例 被引量:6
1
作者 周阳 秦军 +4 位作者 华美瑞 周晓舟 徐辰 李思远 巴忠臣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4-122,共9页
储层裂缝识别及预测的常用方法有常规测井及成像测井技术,主要应用于碳酸盐岩和砂岩储层,对特低渗透砂质砾岩储层裂缝研究较少,目前缺乏有效的预测手段。以准噶尔盆地红153井区特低渗透砂质砾岩储层为例,建立了一套集地质、地震、测井... 储层裂缝识别及预测的常用方法有常规测井及成像测井技术,主要应用于碳酸盐岩和砂岩储层,对特低渗透砂质砾岩储层裂缝研究较少,目前缺乏有效的预测手段。以准噶尔盆地红153井区特低渗透砂质砾岩储层为例,建立了一套集地质、地震、测井等技术手段于一体的砂质砾岩油藏裂缝定量表征方法。首先通过岩心、薄片等资料分析裂缝成因、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开展裂缝特征宏观描述,在此基础上,综合利用岩心资料、成像测井及常规测井资料,建立特低渗透砂质砾岩油藏测井裂缝识别模式和解释模型,进行单井裂缝识别和预测;然后通过提取地震叠前各向异性,并结合地震资料、井资料及该区的沉积特征,开展裂缝密度、裂缝方位等规律预测;最后通过岩心、成像测井以及试油试采等资料对裂缝的识别和预测结果进行验证。应用结果表明,红153井区裂缝识别准确率达71.3%,地震叠前裂缝预测结果和实际生产情况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 砂质砾岩储层 裂缝识别 地震叠前预测 模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声波反演技术在轮南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何翠 郭少斌 +3 位作者 唐瑾 张海祖 张雪辉 谭建波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08-413,共6页
为解决轮南油田三叠系T_Ⅱ油组砂体较薄、岩性横向变化大、单纯的声波测井曲线不能有效的反映储层特征、岩性勘探开发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等问题,采用基于模型的拟声波反演方法,以岩石物理学为理论指导,从地质分析入手,综合地震和测井资... 为解决轮南油田三叠系T_Ⅱ油组砂体较薄、岩性横向变化大、单纯的声波测井曲线不能有效的反映储层特征、岩性勘探开发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等问题,采用基于模型的拟声波反演方法,以岩石物理学为理论指导,从地质分析入手,综合地震和测井资料,优选出对储层特征比较敏感的自然电位曲线,结合原始声波曲线构建能反映储层横向变化的拟声波曲线,开展了基于模型的测井约束反演。结果表明:拟声波反演比原始声波反演效果好,分辨率提高,在密井网区纵向分辨率可达3~5 m,反演结果相对误差为0.26%~24.49%,平均相对误差为13.7%,可以基本满足薄砂体雕刻的需要,拟声波反演技术对薄砂体的预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南地区 测井约束 拟声波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常规油气储层天然裂缝研究方法及其适用性 被引量:4
3
作者 梁晓伟 王庆鹏 +3 位作者 尤源 马波 冯胜斌 徐辰 《中国矿业》 2021年第4期206-211,共6页
非常规油气储层天然裂缝发育控制因素复杂,增加了裂缝研究的难度。针对这个问题,开展了天然裂缝的研究方法及其适用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对天然裂缝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裂缝的精细表征、识别和预测三个方面,其中裂缝识别和预测是难点。... 非常规油气储层天然裂缝发育控制因素复杂,增加了裂缝研究的难度。针对这个问题,开展了天然裂缝的研究方法及其适用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对天然裂缝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裂缝的精细表征、识别和预测三个方面,其中裂缝识别和预测是难点。裂缝识别主要采用地震和测井两种方法,地震方法受精度限制主要适用于断裂构造发育相关的天然裂缝识别,需结合其他方法综合识别;成像测井和核磁测井能够直接识别裂缝,其他几种常规测井方法对微小裂缝响应微弱,也需要结合其他手段辅助识别。裂缝预测方法主要包括地质方法、地球物理方法、数值模拟方法及综合预测方法。地质方法能实现裂缝的定性预测;地球物理方法能反映大尺度裂缝分布规律;数值模拟法能半定量-定量预测裂缝分布规律,但预测结果受模型和算法选择影响较大;综合预测方法是裂缝预测方法的主要发展趋势,它将多种预测方法相结合,预测效果较好。研究成果为非常规储层天然裂缝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裂缝 裂缝识别 裂缝预测 非常规油气储层 地球物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化盆地三棵榆树断陷鹰嘴砬子组火山碎屑岩储层特征及形成机制 被引量:3
4
作者 冯进来 王秋玉 +3 位作者 张立 王正 宋立斌 张恩鹏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7-68,I0004,I0005,共14页
以通化盆地三棵榆树断陷T13、T15和T17井岩心为研究对象,基于岩石薄片鉴定及铸体薄片分析,分析岩石学特征、岩石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及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影响。结果表明:下白垩统鹰嘴砬子组火山碎屑岩储层主要发育火山碎屑熔岩、熔结... 以通化盆地三棵榆树断陷T13、T15和T17井岩心为研究对象,基于岩石薄片鉴定及铸体薄片分析,分析岩石学特征、岩石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及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影响。结果表明:下白垩统鹰嘴砬子组火山碎屑岩储层主要发育火山碎屑熔岩、熔结火山碎屑岩、普通火山碎屑岩、沉积火山碎屑岩和火山碎屑沉积岩5个亚类,其中沉积火山碎屑岩体积分数最高。孔隙类型以次生孔隙为主,其中溶蚀孔发育最多。研究区储层为超低孔—低孔、超低渗储层,成岩作用类型主要有熔结作用、压实作用、溶蚀作用、胶结作用和充填作用5种,其中溶蚀作用对储层起改善作用,其他成岩作用降低储层渗透性能,使储层更致密。成岩作用对储层孔隙结构、物性等特征起决定性作用。该结果为通化盆地火山碎屑岩储层勘探和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碎屑岩 岩石学特征 储集空间 成岩作用 形成机制 鹰嘴砬子组 三棵榆树断陷 通化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邮凹陷陈堡走滑逆断层的确定及其油气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正 吴林 +1 位作者 陈清华 程祥 《西北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06-212,共7页
中国东部发育多个中新生代断陷盆地,长期处于构造伸展环境中,难以形成挤压构造样式。笔者根据高精度三维地震数据,在苏北盆地陈堡地区精细解析出一条走滑逆断层,结合生长指数法分析断层活动性,并明确其成因机制。研究表明,陈堡走滑逆断... 中国东部发育多个中新生代断陷盆地,长期处于构造伸展环境中,难以形成挤压构造样式。笔者根据高精度三维地震数据,在苏北盆地陈堡地区精细解析出一条走滑逆断层,结合生长指数法分析断层活动性,并明确其成因机制。研究表明,陈堡走滑逆断层走向近EW,倾向为S,倾角大于70°,呈高角度向南倾斜,错断了T^(3)_(2)、T^(3)_(3)和T^(4)_(0)等主要反射层,表现为同沉积断层,其主要活动时期为阜宁组时期,阜三段时期活动性最强,该断层的形成与区域构造背景有关,属于走滑诱导和重力滑动共同成因。陈堡走滑逆断层对烃源岩形成、油气运移、圈闭发育都具有控制作用,认为陈9断块发育有利圈闭,勘探潜力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逆断层 陈堡油田 高邮凹陷 苏北盆地 有利圈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海域Z油田水驱开发储层物性变化规律 被引量:6
6
作者 刘超 张雪芳 +3 位作者 田博 张瑞 王正 王颍超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1-67,共7页
为研究海上稠油砂岩油藏水驱开发储层物性变化规律,以渤海海域Z油田为目标,利用多口密闭取心井资料,结合油田生产实际,从储层的黏土矿物、孔隙结构、储集孔渗及渗流特征等方面系统开展了水驱开发前后储层物性变化规律及机理研究。结果表... 为研究海上稠油砂岩油藏水驱开发储层物性变化规律,以渤海海域Z油田为目标,利用多口密闭取心井资料,结合油田生产实际,从储层的黏土矿物、孔隙结构、储集孔渗及渗流特征等方面系统开展了水驱开发前后储层物性变化规律及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经长期水驱开发,储层中黏土矿物总量呈减少趋势,其中高岭石含量降低,伊/蒙混层含量增加;岩石平均孔隙半径增加,孔隙喉道和孔隙结构变好;平均孔隙度和渗透率都有不同程度增大,其中孔隙度增幅不大,渗透率增幅较为明显,储层储集物性变好,但非均质程度增强;润湿性表现为更强的亲水性,驱油效率也随之增高。该研究成果对Z油田高含水期剩余油挖潜和注采结构调整的措施制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开发 储集物性 黏土矿物 孔隙结构 渤海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文昌区珠江组“双低”油组电阻率下限调整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正 岳绍飞 +3 位作者 雷霄 张乔良 薛国庆 代云娇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3-150,共8页
珠江口盆地文昌区珠江组一段低阻、低渗油组现阶段电阻率下限认识和开发生产动态存在矛盾,制约着后续开发调整。为解决该问题,利用钻、测井、分析化验及生产动态资料,分析文昌B油田ZJ1-2U油组电阻率下限的可靠性,通过对比开发生产动态... 珠江口盆地文昌区珠江组一段低阻、低渗油组现阶段电阻率下限认识和开发生产动态存在矛盾,制约着后续开发调整。为解决该问题,利用钻、测井、分析化验及生产动态资料,分析文昌B油田ZJ1-2U油组电阻率下限的可靠性,通过对比开发生产动态、基础资料、油藏模式、油田油柱高度等,认为现阶段电阻率下限从1.1Ω·m降至1.0Ω·m后可准确反映“双低”油组的开发现状及油藏模式。电阻率下限降至1.0Ω·m后,ZJ1-2U油组将为统一的油藏系统,目前生产现状和油藏模式吻合度较高,解决油柱高度矛盾、基础资料对比矛盾等,同时电阻率下限降低后下部“含油水层”存在较大储量及开发潜力。依据该认识,提出3项对策落实1.0Ω·m电阻率下限,落实后将释放大规模低阻低渗油层的储量潜力,为文昌油田的储量接替作出一定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文昌区 低阻低渗 电阻率下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水平井体积改造及缝网预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庆辉 高发润 +3 位作者 谭武林 姜明玉 张梦麟 骆雨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43-1052,1089,共11页
了解柴达木盆地英西41井区水平井体积压裂效果和人工裂缝发育情况,评价储层改造的有效性和天然裂缝带对储层改造的影响,对英西地区的储层再认识和压后求产至关重要。目前存在对人工裂缝网络认知不清楚和天然裂缝对人工裂缝的影响程度认... 了解柴达木盆地英西41井区水平井体积压裂效果和人工裂缝发育情况,评价储层改造的有效性和天然裂缝带对储层改造的影响,对英西地区的储层再认识和压后求产至关重要。目前存在对人工裂缝网络认知不清楚和天然裂缝对人工裂缝的影响程度认识不清楚的问题。储层改造方案采用可溶桥塞套管多簇多段体积压裂工艺,利用微地震裂缝网络监测成像技术实时监测和评价天然裂缝带对储层改造效果的影响程度,并现场实时调整合理的压裂施工参数,微地震和地震属性联合解释评估天然裂缝对储层改造的影响以及天然裂缝与人工裂缝的关系,解决了人工裂缝网络认识不清楚的问题。结果表明,天然裂缝带对微地震事件响应特征和储层改造效果有影响。在水平井体积压裂改造下,裂缝网络成像显示研究区S1井人工网络与天然裂缝带相互沟通,并形成了复杂裂缝网络,增大了流体渗流通道,达到了储层改造的目的,压后投产产油量较高,为研究区增储上产和长期高效稳定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藏 储层改造 人工缝网 天然裂缝 微地震监测 裂缝复杂指数 水平井体积压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形特征的中低孔渗储层分类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正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78-84,共7页
低孔渗储层的孔隙结构对油气渗流和产能有重要影响,也是对低孔渗储层分类的重要参数。在微观尺度上用薄片观测法、孔渗测试等方法进行储层描述,但宏观尺度上缺少一种有效的定量表征方法。将分形理论引入孔隙结构评价,利用压汞数据与分... 低孔渗储层的孔隙结构对油气渗流和产能有重要影响,也是对低孔渗储层分类的重要参数。在微观尺度上用薄片观测法、孔渗测试等方法进行储层描述,但宏观尺度上缺少一种有效的定量表征方法。将分形理论引入孔隙结构评价,利用压汞数据与分形模型建立联系,求取孔隙度、渗透率、排驱压力、孔喉半径中值与分形分维数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分形分维数与储层物性、孔隙结构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用分形分维数作为宏观尺度参数来定量表征孔隙空间复杂程度具有可行性,同时为中低孔渗储层分类提供可靠的定量表征参数,为油田开发生产提供较好的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特征 低孔渗储层 毛管压力曲线 孔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