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读博妈妈“学业与母职”困境干预——基于行动科学的理论视角
1
作者 石君齐 卢杨 陈向明 《山东高等教育》 2024年第1期8-16,88,共10页
博士就读时间恰与女性生育黄金年龄重合,读博妈妈面临的学业与母职冲突尤为巨大。与以往研究停留在描述、解释和分析的层次不同,研究者以行动科学为指导对现实困境进行干预,呈现了一个成功案例。最初,当事人采取“母职隐身”和“学业隐... 博士就读时间恰与女性生育黄金年龄重合,读博妈妈面临的学业与母职冲突尤为巨大。与以往研究停留在描述、解释和分析的层次不同,研究者以行动科学为指导对现实困境进行干预,呈现了一个成功案例。最初,当事人采取“母职隐身”和“学业隐身”策略,试图满足行动科学第I型文化中“好学生”和“好妈妈”的标准,却陷入双输困境。支持者通过创设对话机会构建第Ⅱ型文化空间,采用“情境移植”等互动式干预策略,使当事人突破原来框定问题的界限,实现双路径学习。基于此研究结果提出,校园第Ⅱ型文化的构建将有助于保障女博士的生育权利,起到“生育祛魅”作用,破除高学历女性的母职焦虑,提升其行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生教育 读博妈妈 女博士 行动科学 母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公民意识教育 被引量:4
2
作者 金钊 《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 2020年第6期16-19,共4页
道德与法治是小学阶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也是对小学生进行公民教育的综合课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公民意识教育,主要侧重于公民的身份意识、公民的道德意识、公民的法治意识、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意识等方... 道德与法治是小学阶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也是对小学生进行公民教育的综合课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公民意识教育,主要侧重于公民的身份意识、公民的道德意识、公民的法治意识、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意识等方面的教育。教师只有首先厘清这些概念,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道德与法治 立德树人 公民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足课标,推进“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以《红楼梦》阅读为例 被引量:9
3
作者 吴欣歆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11,共4页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投入使用以来,“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成为教学难点,而《红楼梦》则成为“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难点。高中生阅读《红楼梦》的难度显而易见,如何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制订合理的教...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投入使用以来,“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成为教学难点,而《红楼梦》则成为“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难点。高中生阅读《红楼梦》的难度显而易见,如何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需要关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材 整本书阅读 教学计划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教学难点 《红楼梦》 高中生 《课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托教材自然单元发挥学习任务群的综合效应--以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为例 被引量:16
4
作者 吴欣歆 朱来青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9-53,共5页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语文教学发挥多方面、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依托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自然单元落实学习任务群的设计理念,需要综合《课标》要求与单元文本特点,确定统整性教学目标;指向单元教学目标设计一以...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语文教学发挥多方面、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依托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自然单元落实学习任务群的设计理念,需要综合《课标》要求与单元文本特点,确定统整性教学目标;指向单元教学目标设计一以贯之的学习项目;设计学习工具,细化学习要求,在学生自主实践过程中发挥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学习任务群 自然单元 综合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任务群课标设计详解 被引量:6
5
作者 王丹霞 朱俊阳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4-8,共5页
语言知识对于语文学习的作用毋庸置疑,但在中学阶段应该学习哪些语言知识,用什么样的方式学习语言知识,如何在必修和选修阶段合理布局,学界一直存在争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设置了“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学习任务群... 语言知识对于语文学习的作用毋庸置疑,但在中学阶段应该学习哪些语言知识,用什么样的方式学习语言知识,如何在必修和选修阶段合理布局,学界一直存在争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设置了“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学习任务群,提出了更清晰的语言知识体系、组织形式与布局。相对于其他学习任务群,“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处于基础地位,并且具有较强的特殊性。怎样在实际教学中更好地落实课标关于这一学习任务群的要求,是广大语文教师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期,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分校王丹霞、北京教育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朱俊阳两位老师对课标中“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任务群的学习目标与内容以及提供的教学提示作了细化解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附属中学关惠文、北京市第四中学刘葵两位老师介绍了“语言擂台大比拼”案例的设计,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张悦老师介绍了“借助部首追溯本义”案例的设计。希望这三篇文章启发语文教师加深对于“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学习任务群的认识,进而将课标要求转化为合理的教学内容与实施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教育学院 语言积累 人文与社会科学 课标要求 学习任务群 实际教学 目标与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项目化学习的“抗疫”课程设计——以思想政治学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陈红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20年第6期4-8,共5页
学校的教育转变为课程,才能避免教育的盲目性、随意性。思想政治教师要对课程建设有高度的敏感性,有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能力。当下我国“抗疫”战的指挥所发出的每一个“政令”都是一部鲜活的推进“国家治理以及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教育素... 学校的教育转变为课程,才能避免教育的盲目性、随意性。思想政治教师要对课程建设有高度的敏感性,有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能力。当下我国“抗疫”战的指挥所发出的每一个“政令”都是一部鲜活的推进“国家治理以及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教育素材。以此为主题,以项目化的学习方式,借助SWOT分析工具,建构“抗疫”课程,并提供课程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化学习 国家治理体系 国家治理能力 “抗疫”课程设计 思想政治课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向“家国情怀”涵养的高中历史学科“抗疫”课程设计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军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20年第6期9-13,共5页
高中历史学科“抗疫”课程设计可围绕“家国情怀”涵养,以“抗疫”情境中疫病应对与疫病应对的价值评价为核心内容,在个人与他人、中国与他国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三个维度中选择恰当的社会灾难性议题构建具有创生意义的课程活动。疫病应对... 高中历史学科“抗疫”课程设计可围绕“家国情怀”涵养,以“抗疫”情境中疫病应对与疫病应对的价值评价为核心内容,在个人与他人、中国与他国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三个维度中选择恰当的社会灾难性议题构建具有创生意义的课程活动。疫病应对指向共时与历时中的个人、中国与世界对疫病的应对举措,疫病应对的价值评价指向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家国情怀”涵养。所有课程活动在体验、了解、对比和辩思中帮助学生深层次理解“家国情怀”内涵并将爱国主义精神内化为制度自信和国家认同,发挥历史教育培养青少年学生担当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进步的历史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国情怀 历史学科 抗疫课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生取向的“抗疫”课程开发
8
作者 胡春梅 许艳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20年第6期1-4,共4页
只有“抗疫”课程化,教师才能教得专业,学生才能学得有效。创生取向的课程具有情境的真实性、过程的建构性、师生的主体性和成长的共进性四点特征。创生取向的课程开发的基本路径包括课程拓展、课程整合与课程新编。课程创生的过程即是... 只有“抗疫”课程化,教师才能教得专业,学生才能学得有效。创生取向的课程具有情境的真实性、过程的建构性、师生的主体性和成长的共进性四点特征。创生取向的课程开发的基本路径包括课程拓展、课程整合与课程新编。课程创生的过程即是学生获得成长与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疫”课程 创生取向 课程开发 校本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向思辨与自省的“抗疫”读写课程设计
9
作者 卢杨 胡春梅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20年第6期13-17,共5页
语文“抗疫”读写课程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抗疫”真实情境中灾难体验与历史语境中灾难书写为语文实践核心内容,通过阅读经典的灾难作品以及对灾难体验的反思性写作,建立灾难意识、文体意识和反思意识,促进学生多向度的理解能力、... 语文“抗疫”读写课程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抗疫”真实情境中灾难体验与历史语境中灾难书写为语文实践核心内容,通过阅读经典的灾难作品以及对灾难体验的反思性写作,建立灾难意识、文体意识和反思意识,促进学生多向度的理解能力、独立的判断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升,实现灾难促成长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写课程 思辨与自省 “抗疫”课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