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努力探索政法类高职教育新模式——北京政法职业学院人才培养工作实践
1
作者 张景荪 杨玉泉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55-56,共2页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是一所独立设置的从事高等政法职业教育的综合性院校。学院秉承“团结、诚正、笃实、创新”的校训,立足北京,服务政法,面向社会办学,在人才培养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办学优势和特色,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关键词 人才培养工作 职业学院 北京 高职教育 实践 面向社会办学 职业教育 办学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法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结构现状和基本特征——以北京政法职业学院为例
2
作者 陈勇 邢彦明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7期31-34,共4页
现代政法高职教育体系是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在服务需求、开放融合、纵向流动、双向沟通的体系框架和总体布局下,结合行业属性和区域特点,突显其系统性、交互性、终身性和高端性的特征,弥补体系空缺和薄弱环节... 现代政法高职教育体系是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在服务需求、开放融合、纵向流动、双向沟通的体系框架和总体布局下,结合行业属性和区域特点,突显其系统性、交互性、终身性和高端性的特征,弥补体系空缺和薄弱环节,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现代化、体系化建设路径,逐步实现完整性、开放性、持续性、特色性的有机融合,形成符合经济社会发展、政法行业需求和法律职业人才培养规律的科学体系,为教育现代化和国家法治化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政法高职教育体系 基本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现状的调查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广阳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4期17-19,共3页
本文对北京市的22所中职校进行了职业道德教育现状的调查,并据此分析出北京市中职校职业道德教育的五个特点和亟待解决的三个问题,提出了提高职业道德教育有效性的四点思考与对策。
关键词 北京市 中等职业学校 职业道德教育 问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权利保障的北京市志愿服务立法 被引量:3
4
作者 程鸿勤 于兆波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31-34,共4页
法律上的志愿服务不等同于政治上和道德上的“义务劳动”、“做好人好事”。北京市进行志愿服务立法是必要的,立法要保护志愿者权利,规定志愿者义务,要积极关注学校的和社会的激励机制,要加强对志愿者组织的管理,立法要规定经费保障和... 法律上的志愿服务不等同于政治上和道德上的“义务劳动”、“做好人好事”。北京市进行志愿服务立法是必要的,立法要保护志愿者权利,规定志愿者义务,要积极关注学校的和社会的激励机制,要加强对志愿者组织的管理,立法要规定经费保障和强制保险。同时,立法要注意法律视角与政策视角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利 志愿服务 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教育类型学观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类型”定位 被引量:30
5
作者 邢彦明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3期24-30,共7页
教育类型学是一门研究教育分类现象,揭示教育类型发展规律的交叉科学,其研究对象总体上是教育的共性之同和个性差异,具体可归纳为教育类型分类方法与标准,类型特征与内部结构,不同教育类型间相互关系三个方面。职业教育"类型"... 教育类型学是一门研究教育分类现象,揭示教育类型发展规律的交叉科学,其研究对象总体上是教育的共性之同和个性差异,具体可归纳为教育类型分类方法与标准,类型特征与内部结构,不同教育类型间相互关系三个方面。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确立了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逻辑起点,奠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政策基石,指明了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实践的行动方向,开创了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的实现路径,是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制度体系、治理体系的出发点,对推动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类型 职业教育 类型定位 双轨制 双通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班牙职业教育立法演变对我国职教法完善的启示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楠 刘昂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7-62,共6页
从20世纪70年代起,西班牙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随着经济的发展变化和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快速发展并完善起来,构建了适合本国国情并与欧盟职业资格框架接轨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在梳理和分析西班牙职业教育相关立法对西班牙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从20世纪70年代起,西班牙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随着经济的发展变化和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快速发展并完善起来,构建了适合本国国情并与欧盟职业资格框架接轨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在梳理和分析西班牙职业教育相关立法对西班牙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构建的规范和保障作用的基础上,建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中进一步明晰初、中级职业教育贯通的法律通道,强调国家职业资格框架在国家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中的导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法 西班牙 职普融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职业教育公共外语课程“微思政”建设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康霞 田梅荣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108-112,共5页
文章分析了“微思政”的时代内涵,认为其具有生活化、渗透性和交互性三大优势,将长尾理论和道德体验理论作为职业教育公共外语课程开展“微思政”的理论依据,据此提出了精选微内容、丰富微产品,利用微平台、打造微阵地,开展微对话、促... 文章分析了“微思政”的时代内涵,认为其具有生活化、渗透性和交互性三大优势,将长尾理论和道德体验理论作为职业教育公共外语课程开展“微思政”的理论依据,据此提出了精选微内容、丰富微产品,利用微平台、打造微阵地,开展微对话、促进微互动,精干微队伍、优化微环境,发挥微力量、落地微成果五项实施路径,以期促进职业教育公共外语课程思政教育成果的有效落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公共外语课程 微思政 课程思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生英语应用能力、职业素养与社会需求分析报告 被引量:3
8
作者 康霞 何静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99-105,共7页
基于对用人单位和高职优秀毕业生的调查问卷结果,结合各行业专家的指导意见,对高职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职业素养与社会需求进行了深入剖析。从调查问卷和访谈对高职院校中高端人才培养的启示入手,围绕高职精英人才培养,探索教学理念、教... 基于对用人单位和高职优秀毕业生的调查问卷结果,结合各行业专家的指导意见,对高职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职业素养与社会需求进行了深入剖析。从调查问卷和访谈对高职院校中高端人才培养的启示入手,围绕高职精英人才培养,探索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机制等方面转变或改革的措施,分享了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应用能力 职业素养 社会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法》颁布十二年再思考 被引量:3
9
作者 谢利苹 《职业技术教育》 2008年第34期79-81,共3页
《职业教育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职教规模迅速扩大,师资队伍建设成绩显著,质量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专业层次更加合理,农村职教发展迅速,国际交流与合作明显加强。借鉴发达国家职教法治化的经验,我国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可以建立适时的... 《职业教育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职教规模迅速扩大,师资队伍建设成绩显著,质量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专业层次更加合理,农村职教发展迅速,国际交流与合作明显加强。借鉴发达国家职教法治化的经验,我国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可以建立适时的立、改、废制度,加强重视经济界参与职业教育,以立法形式保障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的法律地位。可从明确职教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入职教违法处罚条款,建立完善职教法律法规体系等方面着手,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法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法 法治建设 法律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高等职业院校公共英语成绩考核方式的改革 被引量:2
10
作者 何静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104-107,共4页
目前高等职业院校非常注重学生的公共英语教育,强调公共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因此公共英语成绩的考核问题随之凸显。针对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成绩考核方式的现状,公共英语学习成绩考核方式改革势在必行。完善高等职业院校公共英语成绩考核... 目前高等职业院校非常注重学生的公共英语教育,强调公共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因此公共英语成绩的考核问题随之凸显。针对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成绩考核方式的现状,公共英语学习成绩考核方式改革势在必行。完善高等职业院校公共英语成绩考核评价体系,提高成绩考核效果,应丰富考核方式,形成多样化的评价模式;加大过程性考核的比例;改革试卷题型,设置合理难易程度,提高评价效度;完善考核机制,实现信度和效度的统一;实现考核和教学的分离;建立"相对"统一的试题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英语成绩 过程性考核 考核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基于56所“双高计划”院校图书馆的调查 被引量:2
11
作者 胡玉清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77-84,共8页
“双高计划”是推动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高职图书馆承担着高职院校学科服务和信息资源服务的重任,而“双高计划”建设又对图书馆服务能力提出了新要求。通过网络调查法,以首批入选“双高计划”的56所高职院校图书馆为研... “双高计划”是推动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高职图书馆承担着高职院校学科服务和信息资源服务的重任,而“双高计划”建设又对图书馆服务能力提出了新要求。通过网络调查法,以首批入选“双高计划”的56所高职院校图书馆为研究对象,从常规服务、阅读推广、科研支持、信息化系统建设、信息素养教育5个方面分析高职图书馆服务现状,指出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充分利用新的信息技术、建设多渠道访问方式、加强新媒体应用、重构信息素养课程体系的建议,以期为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能力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高计划” 高职图书馆 服务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最优特征选择方法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树 杜启军 +5 位作者 余桂贤 余生晨 李广平 徐亚飞 薛阳 王晓伟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140-141,144,共3页
用于网络入侵检测系统(IDS)的特征(变量)数量太多或太少都会降低IDS识别入侵者的正确率。为解决这一矛盾,提出一种选择最优特征的方法。计算每个特征或组合成的新特征对IDS的"贡献"值,选择少量"贡献"值较大的特征(... 用于网络入侵检测系统(IDS)的特征(变量)数量太多或太少都会降低IDS识别入侵者的正确率。为解决这一矛盾,提出一种选择最优特征的方法。计算每个特征或组合成的新特征对IDS的"贡献"值,选择少量"贡献"值较大的特征(最优特征)作为IDS识别入侵者的特征,既减少特征数量又基本保留了原始特征组所提供的信息。实验证明该方法实用且识别入侵者的正确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检测系统 最优特征 反向传播神经元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和神经元网络的心电信号T波检测 被引量:3
13
作者 余生晨 高立 +3 位作者 薛阳 黄江兰 余桂贤 崔新伟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81-484,489,共5页
为了提高T波检测准确率,解决由于反向传播神经元网络(BP神经元网络)连接权值和阈值的初始值选择不合适而导致的无解问题,本研究结合求全局最优解近似值的遗传算法(GA)和求局部最优解精确值的传统BP神经元网络所使用的梯度法,用于T波检... 为了提高T波检测准确率,解决由于反向传播神经元网络(BP神经元网络)连接权值和阈值的初始值选择不合适而导致的无解问题,本研究结合求全局最优解近似值的遗传算法(GA)和求局部最优解精确值的传统BP神经元网络所使用的梯度法,用于T波检测。首先,用GA求得BP神经元网络权值和阈值的全局最优解的近似值;然后,把该近似值作为初始值,训练该神经元网络;最后,用训练好的BP神经元网络识别T波。考虑到T波波峰一定是小波变换(WT)模极大值对,但是反过来,WT模极大值对不一定是T波波峰,首先检测到R波之后一定范围内的WT模极大值对,称为准T波(备选T波),再用训练好的BP神经元网络对刚才检测出的准T波进行筛选和识别,最后确认出真正的T波。MIT数据库实验表明用这样的组合方法检测T波,其检测准确率可达到98%。采取小波变换、GA、BP神经元网络的组合可提高识别T波的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波检测 全局最优解 遗传算法 反向传播神经元网络 小波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在脑机接口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黄漫玲 吴平东 +1 位作者 毕路拯 刘莹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2009年第11期13-16,共4页
运用叠加平均与快速傅立叶变化相结合的方法,提取大脑皮层的稳态视觉诱发电位SSVEP(steady state visual evoked po-tential)信号,并作为输入信号应用于脑控机器人系统。通过实验确定了测试电极、视觉刺激颜色与背景亮度等模式参数,并... 运用叠加平均与快速傅立叶变化相结合的方法,提取大脑皮层的稳态视觉诱发电位SSVEP(steady state visual evoked po-tential)信号,并作为输入信号应用于脑控机器人系统。通过实验确定了测试电极、视觉刺激颜色与背景亮度等模式参数,并且研究了不同使用者在不同视觉刺激频率下的SSVEP幅值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更好地提高信噪比,提取出的稳态视觉诱发电位信号能够准确反映使用者的控制意图,应用于脑控机器人系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态视觉诱发电位 脑机接口 脑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计算机软件最终用户责任问题的利益平衡 被引量:8
15
作者 陈心歌 李克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88-92,共5页
 计算机软件最终用户责任问题是数字技术与互联网的发展给中国著作权领域带来的一个挑战。对这一问题,不同利益集团为了各自利益针锋相对,学界也是见仁见智。文章结合我国2001年《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以利益平衡为视角,就版权人的利...  计算机软件最终用户责任问题是数字技术与互联网的发展给中国著作权领域带来的一个挑战。对这一问题,不同利益集团为了各自利益针锋相对,学界也是见仁见智。文章结合我国2001年《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以利益平衡为视角,就版权人的利益,软件合理使用制度等问题进行了考察,进而对条件相关新的修改内容作出现状评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软件最终用户责任 版权人利益 软件合理作用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资助工作视域下育人体系构建探析 被引量:40
16
作者 姚臻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6-108,共3页
困难大学生是我国高校一个特殊的群体,国家、社会和学校一直给予极大关注。如何在帮助其完成学业的同时,构建有效的资助育人体系,是目前各高校探讨的共同课题。目前,我国对高校资助育人内涵的探讨还是仁者见仁,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往往... 困难大学生是我国高校一个特殊的群体,国家、社会和学校一直给予极大关注。如何在帮助其完成学业的同时,构建有效的资助育人体系,是目前各高校探讨的共同课题。目前,我国对高校资助育人内涵的探讨还是仁者见仁,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往往局限在经济领域方面,而对贫困生的思想状况、心理干预和资助工作中存在的思想问题,研究不够深入,忽略育人功能,资助缺乏系统性和互助性。为全面构建大学生资助工作视域下育人体系,文章针对资助育人功能内涵、存在问题和资助育人体系建构进行重点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助育人 体系构建 探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的本土化 被引量:8
17
作者 滕健 刘昂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5-60,共6页
对不得强迫自证其罪中的"强迫"内涵作出合理的界定,这是涉及不得强迫自证其罪本土化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对"强迫"一词的理解不宜过宽,应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对"强迫"进行综合界定。不得强迫自证其罪中... 对不得强迫自证其罪中的"强迫"内涵作出合理的界定,这是涉及不得强迫自证其罪本土化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对"强迫"一词的理解不宜过宽,应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对"强迫"进行综合界定。不得强迫自证其罪中的"强迫"行为一定要有获取口供的主观故意。对这些问题与困惑的系统梳理至关重要,这也是我们在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的本土化构建中应该着重解决的问题。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的引入并不意味着侦查人员不能为获取供述做出任何努力,更不意味着口供地位的降低。"强迫"的认定要符合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标准。既要在主观上具有"强迫"(获取口供)的故意,又要在客观上达到一定的"剧烈"程度,这实际上将一些具有强迫外观但不符合认定标准的行为排除在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 沉默权 本土化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期民族工作理论解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贽 金炳镐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6-80,共5页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正确认识我国多民族构成基本国情和民族问题基本特点的基础上,深刻分析新时期民族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科学、系统地回答了如何正确认识现阶段民族工作的前提、基础、道路、方向、增量、途径、关键等一...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正确认识我国多民族构成基本国情和民族问题基本特点的基础上,深刻分析新时期民族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科学、系统地回答了如何正确认识现阶段民族工作的前提、基础、道路、方向、增量、途径、关键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关于如何进一步做好新时期民族工作的科学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 民族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发展过程和政治结构解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贽 金炳镐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5期5-11,共7页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牢记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为新时期民族工作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要解决好我国"两个一百年"进程中的民族问题,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切实强大...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牢记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为新时期民族工作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要解决好我国"两个一百年"进程中的民族问题,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切实强大的民族团结保障和民族发展动力,就必须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角度,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多元一体的民族结构格局和中国多民族"大一统"的国家政治传统对民族工作的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历史发展过程 政治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权视野下“9·11”后反恐与反酷刑的博弈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昂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1-146,共6页
"9·11"事件发生之后,各国立法均加强了对恐怖主义犯罪嫌疑人权利的限制,与此同时,以美军虐囚为代表的酷刑开始抬头和泛滥。战争逻辑决定着恐怖主义与酷刑的内在关联,但是打击恐怖主义绝不能成为施行酷刑的借口,人的生命... "9·11"事件发生之后,各国立法均加强了对恐怖主义犯罪嫌疑人权利的限制,与此同时,以美军虐囚为代表的酷刑开始抬头和泛滥。战争逻辑决定着恐怖主义与酷刑的内在关联,但是打击恐怖主义绝不能成为施行酷刑的借口,人的生命和基本权利是追求国家安全不能触碰的底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11” 反恐 反酷刑 博弈 人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