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吡格列酮对大鼠肥大心肌细胞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杨维 叶平 +5 位作者 周新 伍仕敏 盛莉 陈静 韩春光 刘永学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52-555,共4页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激活剂吡格列酮对体外肥大心肌细胞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新生Wistar大鼠心肌细胞,以血管紧张素Ⅱ刺激建立心肌细胞肥大模型,培养的心肌细胞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肥大...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激活剂吡格列酮对体外肥大心肌细胞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新生Wistar大鼠心肌细胞,以血管紧张素Ⅱ刺激建立心肌细胞肥大模型,培养的心肌细胞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肥大模型组,吡格列酮组(51、0、20μmol/L)。用软件分析心肌细胞表面积,3H-亮氨酸掺入检测心肌细胞蛋白合成速率,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心肌细胞肥大特征性基因心钠肽(ANP),脑钠肽(BNP),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以及PPARγ的mRNA表达。结果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后,心肌细胞表面积、ANP、BNP的mRNA表达以及蛋白合成速率增加;IL-1β,IL-6,MMP2,MMP9的mRNA表达也增加;PPARγ的mRNA表达下降。吡格列酮可以逆转心肌细胞肥大,下调ANP、BNP和炎性细胞因子及MMPs的mRNA表达,增加PPARγ的mRNA表达,并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吡格列酮能够抑制大鼠心肌细胞肥大,这一作用可能与其增加PPARγ的mRNA表达,下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肥厚性 吡格列酮 细胞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格列酮体外对大鼠心肌肥大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7
2
作者 伍仕敏 叶平 +3 位作者 周新 王琼 罗成华 刘永学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5-49,共5页
目的 探讨噻唑烷二酮 (TZD)类药物吡格列酮在体外对心肌肥大的影响。方法 新生大鼠的原代培养心肌细胞和非心肌细胞 ,以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刺激建立体外心肌肥大模型 ,并用不同浓度的吡格列酮作用细胞。采用RT PCR法检测心肌肥大... 目的 探讨噻唑烷二酮 (TZD)类药物吡格列酮在体外对心肌肥大的影响。方法 新生大鼠的原代培养心肌细胞和非心肌细胞 ,以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刺激建立体外心肌肥大模型 ,并用不同浓度的吡格列酮作用细胞。采用RT PCR法检测心肌肥大特征性基因心钠肽 (ANP)和脑钠肽(BNP)的mRNA表达 ,以MTT比色法和3 H TdR参入实验检测非心肌细胞增殖情况 ,以3 H 亮氨酸参入实验检测心肌细胞蛋白合成速率 ,并用软件分析心肌细胞表面积。结果 肥大模型出现后 ,心肌细胞表面积、ANP和BNP的mRNA表达以及蛋白合成速率增加 ;非心肌细胞增殖活跃 ,但ANP和BNP的mRNA表达没有变化。吡格列酮可以逆转这些变化 ,同时下调非心肌细胞的ANP和BNP的mRNA表达 ,并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 吡格列酮体外对大鼠心肌肥大有改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格列酮 心肌肥大 ANP BN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饱和脂肪酸影响HepG-2细胞PAI-1表达的机制初探 被引量:2
3
作者 贺艳丽 叶平 +3 位作者 周新 方红 王琼 刘永学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36-440,共5页
目的 :探讨不饱和脂肪酸对HepG - 2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 1(PAI- 1)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以发色底物法检测PAI- 1活性 ,RT -PCR法检测PAI- 1mRNA水平 ;构建两个含不同片段缺失的PAI- 1启动子序列控制表达的氯霉素转移乙酰酶... 目的 :探讨不饱和脂肪酸对HepG - 2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 1(PAI- 1)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以发色底物法检测PAI- 1活性 ,RT -PCR法检测PAI- 1mRNA水平 ;构建两个含不同片段缺失的PAI- 1启动子序列控制表达的氯霉素转移乙酰酶 (CAT)报告基因质粒 ,转染HepG - 2细胞 ,ELISA法检测CAT表达量。结果 :油酸、亚油酸诱导下HepG - 2细胞PAI- 1mRNA表达及蛋白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 ;共转染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表达质粒 (PPARα -pSG5 )PAI- 1转录活性显著增加 ;转染NF -κB样蛋白结合序列缺失的重组质粒 ,亚油酸诱导下PAI- 1转录活性显著增加 ,而转染VLDL/脂肪酸反应元件缺失的重组质粒则无显著变化。结论 :不饱和脂肪酸增强HepG - 2细胞PAI- 1mRNA表达及活性 ;PPARα可能是其上调PAI- 1表达所涉及的转录因子之一 ,且VLDL/脂肪酸反应元件在该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 ,但可能并不涉及NF -κB信号转导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类 不饱和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HEPG-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源受体hGPCRc工程细胞株的建立及其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袁广胜 刘永学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818-822,共5页
目的建立孤儿G蛋白偶联受体(OrphanGproteincoupledreceptors,oGPCRs)配基筛选体系并应用于化合物的筛选。方法利用RTPCR从人结肠组织获得oGPCR成员hGPCRc的氨基酸编码序列,在利用相关软件对hGPCRc的结构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hGPCR... 目的建立孤儿G蛋白偶联受体(OrphanGproteincoupledreceptors,oGPCRs)配基筛选体系并应用于化合物的筛选。方法利用RTPCR从人结肠组织获得oGPCR成员hGPCRc的氨基酸编码序列,在利用相关软件对hGPCRc的结构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hGPCRc之表达载体pcDNA3.1(+)hGPCRc,转染CHOK1细胞获得CHOhGPCR工程细胞株,将不同化合物作用于细胞株,用Fluo3为分子探针检测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以分析化合物中是否为该受体的特异性配基。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到:hGPCR定位于人染色体13q32.2,对应的氨基酸序列组成了7个跨膜区段的结构域,在进化树上与人源P2Y1受体最亲近,应属于人类GPCR成员;成功得到CHOhGPCRc工程细胞株;所检测化合物作用于细胞株并没有引起胞内钙离子的波动,很可能没有活化hGPCRc。结论hGPCRc是一个与已知人P2Y1最近的成员,但基于CHOhGPCRc工程细胞株的第二信使筛选结果表明,hGPCRc并不被P2Y1的已知配基活化因此很可能属于不同于P2Y1的嘌呤类受体新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儿G蛋白偶联受体 hGPCRc CHO—K1细胞系 工程细胞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生成素受体mRNA在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骨髓细胞中表达减少
5
作者 吕秋军 叶棋浓 +3 位作者 高月 温利青 郭绍明 孙哲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17-220,共4页
采用RT-PCR方法观察次全肾切除大鼠的骨髓细胞中红细胞生成素(EPO)受体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发现急性贫血可使骨髓细胞中EPO受体mRNA表达显著增多,而次全肾切除大鼠的骨髓细胞中EPO受体mRNA表达显著减少。结论表明,慢性肾功能衰竭能明显... 采用RT-PCR方法观察次全肾切除大鼠的骨髓细胞中红细胞生成素(EPO)受体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发现急性贫血可使骨髓细胞中EPO受体mRNA表达显著增多,而次全肾切除大鼠的骨髓细胞中EPO受体mRNA表达显著减少。结论表明,慢性肾功能衰竭能明显抑制EPO受体基因表达,提示这一作用参与慢性肾功能衰竭贫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全肾切除大鼠 肾功能衰竭 肾性贫血 红细胞生成素 红细胞生成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