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肺结节辅助诊断系统预测亚实性肺结节恶性概率 被引量:47
1
作者 陈疆红 钟朝辉 +3 位作者 江桂莲 杨正汉 王振常 王大为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35-539,共5页
目的评价人工智能(AI)肺结节辅助诊断系统预测肺亚实性结节(SN)恶性概率的效能。方法将86例接受手术治疗SN患者分为3组:组1为浸润前病变,组2为微浸润腺癌,组3为浸润性腺癌。将术前胸部CT数据导入AI肺结节识别软件,记录其自动测量的SN的C... 目的评价人工智能(AI)肺结节辅助诊断系统预测肺亚实性结节(SN)恶性概率的效能。方法将86例接受手术治疗SN患者分为3组:组1为浸润前病变,组2为微浸润腺癌,组3为浸润性腺癌。将术前胸部CT数据导入AI肺结节识别软件,记录其自动测量的SN的CT值、体积及恶性概率预测值。比较3组SN在CT平扫、增强动脉期及延迟期中的CT值、体积及恶性概率预测值,并对各组进行平扫与增强后配对样本检验。分析根据各期CT对各组SN恶性概率预测值与CT值及体积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88个SN,组1、组2和组3分别含27、28及33个SN。AI系统检测SN的敏感度为100%(88/88)。AI系统检测根据CT平扫、增强后动脉期、延迟期对组1 SN的恶性概率预测值分别为[85.18(56.64,92.08)]%、[67.15(58.99,90.30)]%和[89.82(56.64,92.23)]%,组2分别为[93.10(85.72,95.75)]%、[89.61(74.44,95.35)]%和[92.21(86.74,95.59)]%,组3分别为[97.05(92.81,98.74)]%、[96.89(90.40,98.60)]%和[96.49(89.89,98.69)]%。3期CT扫描对3组SN恶性概率预测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且3组SN间CT值、体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各组平扫与增强CT恶性概率预测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各期CT对SN的恶性概率预测值与其CT值及体积均呈正相关(P均<0.01)。结论基于深度学习的AI肺结节辅助诊断系统可协助判定肺腺癌SN侵袭程度;平扫CT数据可用于辅助预测SN恶性概率,而增强CT对判断SN性质无明显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诊断 人工智能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谱CT虚拟平扫在肺结节AI辅助诊断系统预测亚实性结节恶性概率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2
作者 陈疆红 钟朝辉 +3 位作者 王大为 杨正汉 王振常 江桂莲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72-977,共6页
目的:通过与能谱平扫(TNC)图像对比,探究能谱CT虚拟平扫(VNC)图像在AI肺结节辅助诊断系统预测亚实性结节恶性概率中的效能表现。方法:本研究共纳入86例因肺内亚实性结节而行手术切除的患者,其中男26例、女60例,年龄(61.33±11.66)... 目的:通过与能谱平扫(TNC)图像对比,探究能谱CT虚拟平扫(VNC)图像在AI肺结节辅助诊断系统预测亚实性结节恶性概率中的效能表现。方法:本研究共纳入86例因肺内亚实性结节而行手术切除的患者,其中男26例、女60例,年龄(61.33±11.66)岁。按病理组织学结果将结节分为3组:A组为浸润前病变;B组为微浸润腺癌;C组为浸润性腺癌。将患者术前TNC和VNC图像上传至AI肺结节辅助诊断系统进行结节检测并记录结节的恶性概率预测值、体积及CT值,进一步行三组间结节数值的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及每组TNC与VNC图像配对样本的非参数检验(Wilcoxon检验)。结果:入组病例中共切除88个亚实性结节,其中A组、B组和C组分别有27个、28个及33个结节。在TNC和VNC图像中3组结节均可被AI系统检出。利用TNC图像时,AI系统对A组、B组和C组中结节恶性概率的预测值分别为74.60%±19.76%、89.97%±8.55%和94.25%±7.04%;在利用VNC图像时,对三组中恶性概率预测值分别为70.01%±23.43%、88.20%±10.35%和94.51%±5.17%;2种图像上三组间预测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TNC和VNC图像上,三组间结节的CT值及体积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结节在TNC和VNC图像上恶性概率预测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肺结节AI辅助诊断系统预测亚实性结节的恶性概率预测值时,VNC图像与TNC图像的预测效能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肺肿瘤 磨玻璃结节 恶性概率 能谱CT 虚拟平扫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辅助软件可提升疲劳状态下放射科规培医师对肺结节的检测效能 被引量:21
3
作者 王亮 许迪 +3 位作者 孙丹丹 顾俊 伍建林 于晶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75-479,共5页
目的:探讨在人工智能(AI)肺结节检测软件的辅助下能否提升疲劳状态的放射科规培医师对肺结节的检测效能。方法:搜集182例患者的1 mm薄层胸部CT图像,有一位放射科规培医师分别在3种模式下进行阅片:正常状态下独立阅片(A组)、疲劳状态下(... 目的:探讨在人工智能(AI)肺结节检测软件的辅助下能否提升疲劳状态的放射科规培医师对肺结节的检测效能。方法:搜集182例患者的1 mm薄层胸部CT图像,有一位放射科规培医师分别在3种模式下进行阅片:正常状态下独立阅片(A组)、疲劳状态下(即一天日常工作满8小时以上)独立阅片(B组)、疲劳状态下使用AI软件辅助阅片(C组),三种阅片模式均间隔洗脱期(2周),分别记录每次阅片时检出结节的位置、大小和数目。将3次肺结节检出结果与金标准(由2位从事胸部影像诊断超过8年的中级医师结合AI筛查结果分别作出诊断,再由1位从事胸部影像诊断超过15年的高级医师最终审核确定)进行比较,计算敏感度和(患者)人均假阳性(误诊)结节数来评价3种模式的检测效能。结果:经金标准确认1281个肺结节,A组检出真阳性结节592个、假阳结节297个,敏感度46.21%,人均误诊结节数为1.63;B组检出真阳性结节517个、假阳结节225个,敏感度40.36%,人均误诊结节数为1.24;C组检出真阳性结节995个、假阳结节165个,敏感度77.67%,人均误诊结节数为0.91。B组的敏感度和人均误诊结节数均较A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敏感度较B组提高,且人均误诊结节数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敏感度较A组提高,人均误诊结节数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疲劳显著降低了放射科规培医师对肺结节的检测效能,但在AI软件辅助下能明显提高疲劳状态下放射科规培医师对肺结节的检出效能,甚至超过其正常状态下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人工智能 计算机辅助检测 疲劳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自由呼吸下冠状动脉CT成像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杨利莉 汪芳 +3 位作者 沈云 哈若水 赵艳红 王泽润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6-320,共5页
目的:评价利用256排宽体探测器CT对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在自由呼吸状态下进行CT冠状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3月经我院临床确诊的37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和37例无屏气困难患者行冠状动脉CT成像,采用256排... 目的:评价利用256排宽体探测器CT对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在自由呼吸状态下进行CT冠状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3月经我院临床确诊的37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和37例无屏气困难患者行冠状动脉CT成像,采用256排宽体探测器CT(Revolution CT,GEHealthcare),分别在自由呼吸状态和标准屏气状态下完成检査。由两位有经验医师分别对直径大于1.5mm冠状动脉的16节段进行主观评价,评分标准为Likert 4分标准,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2组患者在不同检査状态下16段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和有效辐射剂量。结果: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组和屏气组患者16段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组冠状动脉评分分别为RCA(3.19±0.74)、LCA (3.05±0.88)、LCX (2.81±0.94),屏气组(对照组)患者冠状动脉评分分别为 RCA (3.38±0.5)、LCA (3.14±0.82)、LCX (2.76±0.89), P值分别为 0.327、0.550、0.877(P>0.05)。图像可判读性在每位受试者、每支血管和每节段水平两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对干屏气困难的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应用Revolution CT行自由呼吸下的冠状动脉CT成像,其图像质量不受呼吸影响,可用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的CCTA检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CT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辐射剂量 屏气 自由呼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检测胸部DR肋骨骨折的验证性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倩 王大为 +5 位作者 隋时 潘珅 林坤 孙娜 刘浩蒂 侯阳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6期430-434,共5页
目的:验证应用深度学习算法的计算机辅助诊断(DL-CAD)系统检测胸部DR片肋骨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110例因外伤拍摄胸部正位DR片的患者。DL-CAD系统及4名放射科主治医生(5~9年诊断经验)分别阅片,采用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指... 目的:验证应用深度学习算法的计算机辅助诊断(DL-CAD)系统检测胸部DR片肋骨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110例因外伤拍摄胸部正位DR片的患者。DL-CAD系统及4名放射科主治医生(5~9年诊断经验)分别阅片,采用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指标比较两者对骨折病例的筛检效能;精准度、召回率及F1值比较两种阅片模式在骨折定位诊断中的效能;采用阅片时间评价诊断效率。结果:DL-CAD系统识别患者是否存在肋骨骨折的表现与放射科医生的平均水平相比无统计学差异,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4 vs. 0.833(P>0.05),二者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87.5%vs. 88.3%、73.9%vs. 69.6%和81.8%vs. 8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骨折的定位诊断方面,DL-CAD系统的诊断效能逊于放射科医生,二者的精准度、召回率及F1值分别为60.6%vs. 62.1%、55.7%vs. 73.1%和0.58 vs. 0.67,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均P<0.05);侧肋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后肋。DL-CAD系统每例阅片时间较医生显著缩短((2.00±0.35) s vs.(108.00±6.36) s,P<0.01)。结论:DL-CAD系统可高效的进行肋骨骨折检测,在筛检骨折病例上的效能与放射科医生相当,但其骨折定位诊断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骨骨折 诊断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kVp管电压不同重建算法对AI辅助检测肺结节效能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曹源 李丹阳 +3 位作者 张扬 高道福 顾俊 张清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324-1328,共5页
目的:比较管电压100kVp下使用FBP(滤波反投影法)及不同等级迭代重建算法胸部CT图像在AI肺结节中检测效能并寻找较优重建算法。方法:使用西门子双源(Definition FLASH)CT搜集189例门诊肺结节筛查患者行双能量扫描,管电压100 kVp,分别采用... 目的:比较管电压100kVp下使用FBP(滤波反投影法)及不同等级迭代重建算法胸部CT图像在AI肺结节中检测效能并寻找较优重建算法。方法:使用西门子双源(Definition FLASH)CT搜集189例门诊肺结节筛查患者行双能量扫描,管电压100 kVp,分别采用FBP及SAFIRE1、3、5级重建算法重建图像得出1 mm肺部图像,测量各组图像平均信噪比(SNR)与对比噪声比(CNR);同时将薄层图像导入AI辅助诊断软件(北京推想公司)行结节自动检测,将检测结果与金标准进行比较得出不同算法结节检测敏感度、准确度、假阳性率,分别对全部结节及实性、亚实性、≥4 mm、<4 mm结节不同算法敏感度、准确度、假阳性率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00kVp下FBP、SAFIRE1、SAFIRE3、SAFIRE5重建图像CNR和SNR随着迭代等级增加逐渐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I自动检测全部肺结节各种重建算法敏感度分别为73.5%、70.9%、73.7%、7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阳性率分别为1.36/CT、1.49/CT、2.31/CT、4.87/CT,FBP算法结节自动检测假阳性率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准确度分别为72.2%、69.4%、61.7%、4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管电压100kVp下不同重建算法AI检测全部肺结节、实性结节、亚实性结节≥4mm和<4mm结节敏感度均无显著差别,但FBP假阳性率最低,因此检测效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低剂量 肺结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技术在医学影像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37
7
作者 夏黎明 沈坚 +2 位作者 张荣国 王少康 陈宽 《协和医学杂志》 2018年第1期10-14,共5页
深度学习技术,作为最近几年人工智能最热门的研究领域,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深度学习在很多行业中展现出强大的应用能力,在某些视听识别任务中的表现甚至超越了人类。在医学领域,深度学习也逐渐成为研究者们分析大数据,尤其是医学... 深度学习技术,作为最近几年人工智能最热门的研究领域,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深度学习在很多行业中展现出强大的应用能力,在某些视听识别任务中的表现甚至超越了人类。在医学领域,深度学习也逐渐成为研究者们分析大数据,尤其是医学影像的首选方法。本文简要介绍深度学习的历史与概况,结合国内外最新和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阐述深度学习在医学影像领域的科学研究进展,同时介绍深度学习在医学影像领域产品化应用及其未来的机遇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医学影像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检出DR胸部正位片中的骨折 被引量:8
8
作者 吴育鑫 薛蕴菁 +3 位作者 段青 孙斌 刘柏韵 陈玉仙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675-678,共4页
目的观察基于深度学习的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DL-CAD)检出DR胸部正位片中骨折的效能及其对低年资放射科医师的辅助作用。方法①试验1:回顾性收集547例DR胸部正位片,其中361例存在胸部骨折(共983处骨折)、186例无胸部骨折,评估DL-CAD对骨... 目的观察基于深度学习的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DL-CAD)检出DR胸部正位片中骨折的效能及其对低年资放射科医师的辅助作用。方法①试验1:回顾性收集547例DR胸部正位片,其中361例存在胸部骨折(共983处骨折)、186例无胸部骨折,评估DL-CAD对骨折的预测性能。②试验2:随机选取试验1中的397例DR胸片,其中211例存在胸部骨折(共604处骨折)、186例无胸部骨折,记录并比较单独DL-CAD(1组)、单独低年资医师(2组)、DL-CAD辅助低年资医师(3组)、单独高年资医师(4组)的检出结果。结果①试验1:983处骨折中,DL-CAD识别出672处,正确识别641处,误诊31处,敏感度65.21%(641/983),F值为77.46%;361例骨折患者中,DL-CAD识别出320例,正确识别314例,误诊6例,敏感度86.98%(314/361),F值92.22%。②试验2:1、2、3、4组观察者检出骨折的敏感度分别为62.09%(375/604)、61.59%(372/604)、86.75%(524/604)和83.44%(504/604),F值分别为75.38%、74.62%、90.74%及89.84%;3、4组检测效能均高于1、2组(P均<0.001),而1组与2组间、3组与4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DL-CAD对DR胸部正位片中骨折的检出效果较好,且可有效提高低年资放射科医师对胸部骨折的检出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放射摄影术 胸部 X线透视检查 深度学习 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CT成像参数对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辅助软件诊断肺结节良恶性效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邓莎莎 薛蕴菁 +4 位作者 刘琦 王友森 徐雪 赵锡海 刘柏韵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03-1006,1011,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CT成像参数对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辅助软件(DL-CAD)诊断肺结节良恶性效能的影响,并确定最优成像参数。资料与方法收集行胸外科手术治疗的126例肺结节患者共169个肺结节,包括良性35个、恶性134个,进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采用... 目的探讨不同CT成像参数对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辅助软件(DL-CAD)诊断肺结节良恶性效能的影响,并确定最优成像参数。资料与方法收集行胸外科手术治疗的126例肺结节患者共169个肺结节,包括良性35个、恶性134个,进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采用不同的图像算法(bone算法和standard算法)和后置迭代重建算法(ASIR-V)(30%ASIR-V和50%ASIR-V)重建图像,并导入DL-CAD进行分析,同时记录肺结节恶性概率值及良恶性诊断结果。以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不同CT成像参数下的DL-CAD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及诊断效能。结果DL-CAD对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效能在CT增强模式下优于平扫模式(AUC:P<0.001;整体效能:P=0.064),bone算法的诊断效能优于standard算法(AUC:P=0.045;整体效能:P=0.013)。结论CT增强扫描及重建算法会影响DL-CAD对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效能,在CT增强模式下,使用bone算法,并应用30%ASIR-V或50%ASIR-V,DL-CAD对肺结节良恶性有较好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肺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人工智能 病理学 外科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测量脑出血量 被引量:10
10
作者 赖建东 王宁 +4 位作者 罗坤 潘宁 朱亚男 周和平 张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781-1785,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深度学习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DL-CAD)测量脑出血量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各50例脑出血患者脑部平扫CT资料,分别采用DL-CAD、多田公式法和CT定量法测量脑出血量,记录测量时间,并计算绝对百... 目的探讨基于深度学习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DL-CAD)测量脑出血量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各50例脑出血患者脑部平扫CT资料,分别采用DL-CAD、多田公式法和CT定量法测量脑出血量,记录测量时间,并计算绝对百分误差率(APE)。比较3种方法测量结果、测量时间及APE差异。结果应用DL-CAD测量超急性期及亚急性期脑出血量结果与CT定量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对急性期出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多田公式法测量脑出血结果与CT定量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采用DL-CAD测量不同时期脑出血量,测量时间均显著低于CT定量法及多田公式法(P均<0.01),且APE均低于多田公式法(P均<0.01)。结论与传统多田公式法相比,DL-CAD测量各期脑出血量准确性更高,且速度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深度学习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模型对纯磨玻璃结节肺腺癌病理亚型的预测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陶雪敏 方瑞 +4 位作者 吴重重 张弛 张荣国 于朋鑫 赵绍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77-484,共8页
目的利用深度学习对CT上表现为纯磨玻璃密度结节(pGGN)的肺腺癌进行分型,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探讨其对病理亚型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19例(共240个病灶)经病理证实且胸部CT上表现为pGGN的肺腺癌患者的CT影像与病理资料,根据病理分型,... 目的利用深度学习对CT上表现为纯磨玻璃密度结节(pGGN)的肺腺癌进行分型,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探讨其对病理亚型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19例(共240个病灶)经病理证实且胸部CT上表现为pGGN的肺腺癌患者的CT影像与病理资料,根据病理分型,将其分为非浸润性腺癌组[包括浸润前病变(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和原位腺癌)以及微浸润腺癌]和浸润性腺癌组。首先对pGGN进行勾画与标记,然后将标记好的数据随机分为学习训练组(80%)及验证测试组(20%),其中验证测试组中的结果需与两位胸部影像专家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深度学习模型对pGGN肺腺癌病理亚型的预测取得了较高的性能。深度学习模型对pGGN判断的准确率为0.8330,95%CI为0.7016~0.9157,专家1对pGGN诊断的准确率为0.5000,95%CI为0.3639~0.6361,专家2对pGGN诊断的准确率为0.5625,95%CI为0.4227~0.6931,两位专家联合对pGGN诊断的准确率为0.5417,95%CI为0.4029~0.6743,深度学习模型的准确率明显高于专家个人及专家组(P=0.002)。专家个人前后两次诊断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939和0.799,专家个人前后两次的诊断一致性为良好;专家间的一致性Kappa值为0.667,专家间的诊断一致性为中等(P=0.000)。结论深度学习模型能相对准确地判别pGGN的病理类型,诊断效能优于专家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CT 肺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X线AI智能病灶检测 被引量:16
12
作者 李欣 梁森 +4 位作者 黄正南 夏晨 张荣国 吴孝掌 赖原仲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29-1032,共4页
目的:初步探究使用最新的人工智能(AI)检测方法检测乳腺X线病灶,包括肿块,乳腺内淋巴结和钙化,为进一步的乳腺钼靶X线AI智能系统应用提供初步验证。方法:使用深度学习目标检测Faster R-CNN算法,训练人工标注的1892例乳腺钼靶X线数据集,... 目的:初步探究使用最新的人工智能(AI)检测方法检测乳腺X线病灶,包括肿块,乳腺内淋巴结和钙化,为进一步的乳腺钼靶X线AI智能系统应用提供初步验证。方法:使用深度学习目标检测Faster R-CNN算法,训练人工标注的1892例乳腺钼靶X线数据集,在400例测试数据集上验证AI病灶检测的性能。结果:AI智能检测出肿块526个(共689个),乳腺内淋巴结912个(共1098个),圆形钙化52个(共73个),环形钙化519个(共692个),粗糙钙化353个(544个),其敏感度分别为76.4%,83.1%,71.2%,75.0%,64.9%,假阳率分别为35.7%,38.6%,0.9%,0.6%,18.4%。结论:AI能较好地检测出乳腺钼靶X线影像中的肿块,淋巴结和钙化,为更深入的AI智能检测系统研究提供初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学习 乳腺肿瘤 放射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