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房山IGS站观测数据质量评估 被引量:15
1
作者 张宁 何正斌 +1 位作者 赵春梅 张浩越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2021年第3期73-79,共7页
随着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的不断完善及在多领域的广泛应用,有必要对GNSS观测数据质量进行有效的评估。利用阿努比斯(Anubis)软件,以数据完整率、多路径效应、信噪比,及周跳比等多个检查项为指标,对北京房山站的多系统GNSS观测数据进... 随着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的不断完善及在多领域的广泛应用,有必要对GNSS观测数据质量进行有效的评估。利用阿努比斯(Anubis)软件,以数据完整率、多路径效应、信噪比,及周跳比等多个检查项为指标,对北京房山站的多系统GNSS观测数据进行质量评估。实验结果表明,在数据完整率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数据完整率更高;在多路径效应影响上,BDS比GPS和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影响要小,其多路径均方根(RMS)均值为15~30 cm;在可见卫星数量及数据连续性上,GPS的可见卫星数量最多,连续性最好;除了GPS_S2W信号之外,其它GNSS信号的信噪比值均大于40 dB·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系统观测数据 质量评估 数据完整率 多路径效应 信噪比 周跳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多源卫星测高数据获取青藏高原湖泊水位变化
2
作者 宋昊天 文汉江 +3 位作者 郭英 刘焕玲 杨熙 骆新伟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28,35,共8页
利用ICESat、Cryosat-2、ICESat-2三颗测高卫星数据提取2003-2022年青藏高原湖泊水位变化序列,并以青海湖为例对比分析Cryosat-2 LRM三种重跟踪算法(Ocean-CFI、UCL Land-ice、OCOG),结果表明,OCOG算法最优。利用青海湖、纳木错、美玛... 利用ICESat、Cryosat-2、ICESat-2三颗测高卫星数据提取2003-2022年青藏高原湖泊水位变化序列,并以青海湖为例对比分析Cryosat-2 LRM三种重跟踪算法(Ocean-CFI、UCL Land-ice、OCOG),结果表明,OCOG算法最优。利用青海湖、纳木错、美玛错、鲁玛江冬错的水文站数据,对通过卫星测高数据提取的湖泊水位变化时间序列精度进行评价,结果发现,本文提取的湖泊水位变化值精度较高,青海湖水位变化时间序列与下社站实测结果差异的均方根仅为0.092 m,纳木错湖水位变化时间序列与实测结果的相关系数达0.989。相同时段内不同测量技术的精度分析表明,Cryosat-2 SARIn测量模式的精度略高于ICESat-2。提取青藏高原106个湖泊2003-2022年水位序列,并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06个湖泊中19个湖泊水位呈下降趋势,83个湖泊水位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遥感数据 卫星测高 青藏高原 湖泊水位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轨卫星激光测距轨道预报方法及精度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王磊 赵春梅 +1 位作者 何正斌 马天明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2021年第4期24-31,共8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卫星激光测距(SLR)站对低轨卫星轨道预报的精度,提出一种低轨卫星轨道预报方法:分析星载全球定位系统(GPS)定轨结果外推和瞬时轨道根数预报2种方法的可行性;并进一步研究常经验加速度和伪随机脉冲对星载GPS结果外推精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卫星激光测距(SLR)站对低轨卫星轨道预报的精度,提出一种低轨卫星轨道预报方法:分析星载全球定位系统(GPS)定轨结果外推和瞬时轨道根数预报2种方法的可行性;并进一步研究常经验加速度和伪随机脉冲对星载GPS结果外推精度的影响,以及辐射压参数和伪随机脉冲参数对瞬时轨道根数预报精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星载GPS定轨结果外推采用伪随机脉冲比常经验加速度解算出来的轨道根数外推精度更高,5 d的预报结果为,T方向差值优于350 m,且比瞬时轨道根数预报的轨道精度更稳定;瞬时轨道根数预报添加之前定轨解算出来的辐射压参数拟合轨道,能有效提高轨道预报的精度,2 d的预报结果为,T方向差值整体在300 m之内,符合激光测距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激光测距 低轨卫星 轨道预报 精密定轨 辐射压参数 伪随机脉冲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径向基函数拟合重力大地水准面与GNSS/水准偏差的研究
4
作者 杨蔚然 刘焕玲 +2 位作者 文汉江 敖敏思 杨熙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8-127,共10页
针对重力似大地水准面与实测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水准确定的几何似大地水准面存在偏差的问题,尝试利用球面径向基函数基于重力似大地水准面高程异常和实测GNSS/水准高程异常的差异建立校正模型... 针对重力似大地水准面与实测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水准确定的几何似大地水准面存在偏差的问题,尝试利用球面径向基函数基于重力似大地水准面高程异常和实测GNSS/水准高程异常的差异建立校正模型,以提高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的精度,试验结果表明:球面径向基函数可以将重力似大地水准面有效校正至几何似大地水准面,校正后GNSS/水准检核点高程异常的差异由7.58 cm减小至4 cm以内;点质量函数、二阶径向多极函数、泊松核函数和二阶泊松小波基函数的校正效果差异在1 mm以内,可忽略不计;相比多项式方法拟合法,球面径向基函数校正方法精度更高,高程异常的精度由3.9 cm提高至3.2 cm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面径向基函数 重力场模型 似大地水准面 拟合模型 高程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分区化地面矢量和距离特征的增强SLAM方法
5
作者 王维帅 李得海 +4 位作者 闫伟 赵春梅 秘金钟 陈永立 黄晋峰 《导航定位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71,共10页
针对激光雷达(LiDAR)同步定位与建图(SLAM)位置估计误差存在累积变大等问题,提出一种分区化地面矢量和垂向距离特征增强激光SLAM位姿估计的方法:提出点云分区、滤波约束和平面拟合平整度等策略,以提升地面特征提取质量与识别可靠性;然... 针对激光雷达(LiDAR)同步定位与建图(SLAM)位置估计误差存在累积变大等问题,提出一种分区化地面矢量和垂向距离特征增强激光SLAM位姿估计的方法:提出点云分区、滤波约束和平面拟合平整度等策略,以提升地面特征提取质量与识别可靠性;然后通过引入地面法向矢量和垂向距离约束,构建误差方程,在LiDAR里程计和建图(LOAM)后端优化中附加地面特征观测约束,以显著降低误差漂移。实验结果表明,在KITTI 05和07等数据集上完成精度验证,三维位置估计精度可提升约37%,并能提升垂向坐标估计精度,整体轨迹在垂向更加贴近参考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定位与建图 地面点云 平整度 地面约束 位姿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自由空气重力异常格网计算方法及精度检验
6
作者 王文超 赵辉 +3 位作者 孟静娟 耿晓燕 王夏莉 刘焕玲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85,共6页
采用谱组合和不同地形分辨率嵌套的方式计算局部地形和均衡改正,并利用重力归算方法计算实验区的自由空气重力异常格网。结果表明,在实验区内由谱组合法计算的局部地形改正精度最优,在中央区和边缘区采用不同分辨率嵌套计算的均衡改正... 采用谱组合和不同地形分辨率嵌套的方式计算局部地形和均衡改正,并利用重力归算方法计算实验区的自由空气重力异常格网。结果表明,在实验区内由谱组合法计算的局部地形改正精度最优,在中央区和边缘区采用不同分辨率嵌套计算的均衡改正精度最优;积分半径为1°和2°时,局部地形改正的计算结果相差不大,均衡改正相差较大;由完全布格与均衡重力异常经重力归算后的自由空气重力异常格网结果精度相同,较由地面点自由空气重力异常直接网格化得到的结果精度有大幅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归算 局部地形改正 均衡改正 重力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颗低轨卫星的SLR台站坐标几何解算方法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友存 郭金运 +3 位作者 周茂盛 金鑫 赵春梅 常晓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333-4344,共12页
卫星激光测距(SLR)技术作为卫星精密定轨手段和轨道检核重要方法,激光反射器已经成为重力卫星和测高卫星等低轨卫星的基本载荷.经典的SLR台站坐标是使用动力学方法计算的,本文根据多颗低轨卫星(LEO)多历元的激光观测数据,采用几何方法... 卫星激光测距(SLR)技术作为卫星精密定轨手段和轨道检核重要方法,激光反射器已经成为重力卫星和测高卫星等低轨卫星的基本载荷.经典的SLR台站坐标是使用动力学方法计算的,本文根据多颗低轨卫星(LEO)多历元的激光观测数据,采用几何方法开展地面SLR测站坐标计算.通过组建低轨卫星群实现对全球激光站的动态观测,为了合理配置不同低轨卫星间观测值权重,削弱低轨卫星群可能存在的系统性偏差,提出采用方差分量估计组合的最小二乘法进行解算.实测结果显示,解算出SLR台站坐标框架解与SLRF2014差异平均值在25.1 mm,外符合精度达到1~2 cm.该方法避免了复杂动力学模型,SLR台站坐标的几何计算方法既可以作为激光测站框架解算手段之一,同时将LEO卫星群作为空间并址站实现不同技术地球参考框架间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激光测距 低轨卫星 星基并址 几何解 方差分量估计 地球参考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轨卫星增强BDS单频伪距单点定位 被引量:8
8
作者 邵银星 赵春梅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9-72,共4页
针对单频定位由于成本优势被广泛运用,却无法同时满足较高精度要求的问题,对低轨卫星增强单频定位精度的效果进行了探究。基于卫星工具包软件仿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铱星系统观测数据,并结合误差建模实现高低轨卫星联合定位算法,分析不... 针对单频定位由于成本优势被广泛运用,却无法同时满足较高精度要求的问题,对低轨卫星增强单频定位精度的效果进行了探究。基于卫星工具包软件仿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铱星系统观测数据,并结合误差建模实现高低轨卫星联合定位算法,分析不同纬度观测站的定位结果。结果表明,当可见卫星比例(LEO:总体)从5%上升到18%,定位精度改善比从48%提升到80%左右,呈现一定正相关性;误差标准差在U方向上均有大于50%以上减小,在E、N方向则出现大约10%的浮动,总体有改善的趋势。因此,低轨卫星的加入可以有效提高伪距单点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低轨卫星 单点定位 增强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方式智能手机伪距平滑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肖青怀 秘金钟 谷守周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共8页
针对智能手机受导航芯片和天线接收器限制、伪距观测值精度不高、粗差较多等问题,本文提出利用各观测量进行历元间求双差,以探测观测值中的粗差并予以剔除,再结合多普勒观测值和载波相位观测值平滑伪距,从数据质量和伪距平滑两方面分析... 针对智能手机受导航芯片和天线接收器限制、伪距观测值精度不高、粗差较多等问题,本文提出利用各观测量进行历元间求双差,以探测观测值中的粗差并予以剔除,再结合多普勒观测值和载波相位观测值平滑伪距,从数据质量和伪距平滑两方面分析影响智能手机定位精度的原因,说明智能手机载波相位观测值和多普勒观测值平滑伪距的可用性。试验结果表明:智能手机载波相位平滑伪距可有效提高定位精度;多普勒观测值平滑伪距定位精度与导航芯片获取的多普勒观测值有关,小米MI8多普勒观测值精度优于华为P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手机 多普勒 载波相位 平滑 精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边长约束网平差的微型GNSS阵列高精度定位方法 被引量:3
10
作者 东旭华 郭金运 +2 位作者 孔巧丽 金鑫 赵春梅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30,共10页
针对目前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动态观测中存在短时间内难以得到较为精确坐标的现象,提出由相距极短的GNSS天线\接收机组成且空间分布已知的微型GNSS阵列定位的方法。载波相位双差观测可以消除载波信号中的接收机钟差和卫星钟钟差,对... 针对目前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动态观测中存在短时间内难以得到较为精确坐标的现象,提出由相距极短的GNSS天线\接收机组成且空间分布已知的微型GNSS阵列定位的方法。载波相位双差观测可以消除载波信号中的接收机钟差和卫星钟钟差,对流层延迟误差、电离层延迟误差、卫星星历误差经过双差观测后也可以忽略不计,从而得到高精度的动态基线向量。本研究以经过载波相位双差观测后得到的高精度动态基线向量为观测量,并通过激光跟踪仪进行距离测量确定阵列天线之间的边长,以边长为约束,对微型GNSS阵列进行边长约束网平差,进而得到阵列中天线的精确坐标。结果显示:对微型GNSS阵列中所有独立基线的边长进行约束是所有约束网平差中精度最高的方案,微型GNSS阵列中的天线经过平差解算后比不添加约束的网平差的精度提高了2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GNSS阵列 边长约束网平差 载波相位双差观测 基线向量 高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NSS数据质量的可视化表达与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宁 何正斌 +1 位作者 赵春梅 张浩越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2023年第3期171-178,共8页
针对目前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数据质量检核软件中存在着交互性差、可视化功能薄弱等问题,提出一种GNSS数据质量的可视化表达与分析方法:基于阿努比斯(Anubis)软件进行二次开发,依托派森(Python)平台,研制一款集数据质量检核、可视化... 针对目前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数据质量检核软件中存在着交互性差、可视化功能薄弱等问题,提出一种GNSS数据质量的可视化表达与分析方法:基于阿努比斯(Anubis)软件进行二次开发,依托派森(Python)平台,研制一款集数据质量检核、可视化与分析于一体的质检可视化分析软件(QCVA)。测试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能直观地反映出不同测站中卫星在不同时刻的伪距多路径效应、信噪比,以及周跳比等质量检核指标的情况,解决含有北斗三号(BDS-3)新频点观测数据质量检核结果的可视化问题,实现批量数据质量检核,并自动生成GNSS观测数据质检分析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质量分析 可视化界面 质检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LR系统时延精确标校实现及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浩越 赵春梅 +1 位作者 瞿锋 卫志斌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2020年第1期74-77,106,共5页
针对地靶测量值精度和稳定性差,卫星激光测距数据质量不稳定的问题,通过时延标校理论阐述,提出1种卫星激光测距数据质量的分析方法:从回波光子的角度来分析影响卫星激光测距数据质量的因素;并利用分析结果指导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 针对地靶测量值精度和稳定性差,卫星激光测距数据质量不稳定的问题,通过时延标校理论阐述,提出1种卫星激光测距数据质量的分析方法:从回波光子的角度来分析影响卫星激光测距数据质量的因素;并利用分析结果指导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白天和夜间衰减片角度分别为75°和45°的方案,lageos-1卫星实测精度平均值由2.23提高到2.03 cm,可以满足提高卫星激光测距数据质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激光测距 时延 标校 地靶 数据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哨兵1号的对流层湿延迟变化提取与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郭秋英 黄守凯 +4 位作者 李德伟 赵耀 张立国 张海平 李国伟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2023年第2期203-210,共8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大气水汽反演的精度和可靠性,提出一种利用星载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提取对流层天顶湿延迟(ZWD,简称对流层湿延迟)的方法:以2020年1月至2020年3月覆盖济南及周边地区的哨兵1号卫星(Sentinel-1)数据为基础,采用欧洲中... 为了进一步提高大气水汽反演的精度和可靠性,提出一种利用星载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提取对流层天顶湿延迟(ZWD,简称对流层湿延迟)的方法:以2020年1月至2020年3月覆盖济南及周边地区的哨兵1号卫星(Sentinel-1)数据为基础,采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第五代全球气候的大气再分析资料(ERA5)计算对流层干延迟分量;再利用双线性插值方法统一干延迟分量与Sentinel-1的分辨率;然后通过差分数据处理实现InSAR干涉图相位中对流层湿延迟分量的提取。实验结果表明,Sentinel-1数据可以在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内有效提取对流层湿延迟;InSAR技术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技术探测的天顶方向对流层湿延迟变化趋势一致,且对流层湿延迟含量逐渐升高;2种探测手段的对流层湿延迟结果平均偏差为4.45~9.03 mm,最小偏差可达0.3 mm,二者相关系数为0.79。利用InSAR技术结合Sentinel-1等数据可以提取高精度、空间连续对流层湿延迟,可为大范围、空间连续的大气水汽反演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 哨兵1号 对流层湿延迟(ZWD)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 气象再分析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块运动模型对跟踪站坐标时序解算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曹多明 成英燕 +2 位作者 常春涛 卢浩 王周杰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2022年第2期44-52,共9页
针对目前常用站点坐标时序来反演板块运动趋势,却很少意识到板块运动也是引起站点坐标变化主要因素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板块运动模型改正测站坐标时序解算精度的思路。以斯克里普斯轨道和永久阵列中心(SOPAC)网站提供的2017—2019年共3... 针对目前常用站点坐标时序来反演板块运动趋势,却很少意识到板块运动也是引起站点坐标变化主要因素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板块运动模型改正测站坐标时序解算精度的思路。以斯克里普斯轨道和永久阵列中心(SOPAC)网站提供的2017—2019年共3a的全球单日松弛解H文件作为原始数据,选择北美(NOAM)、欧亚(EURA)、澳大利亚(AUST)、南美(SOAM)4个板块为研究区域。实验结果表明,顾及站点距离板块边界的有效距离,施加板块运动模型后,能有效提升站点水平方向坐标时间序列的精度,各板块内平均精度提升率都能达到60%以上,同时验证了模型在站点水平速度场解算中的可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块运动 板块运动模型 坐标时间序列 板块边界 速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南地区加权平均温度模型建立及精度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徐铭泽 郭秋英 +3 位作者 侯建辉 赵耀 孙英君 李德伟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2021年第5期142-151,共10页
针对济南地区大气加权平均温度模型缺乏的问题,采用济南地区章丘探空站2015—2019年的观测数据,利用线性回归方法建立逐月份的大气加权平均温度与地面温度间的相关关系,构建应用于济南地区的加权平均温度模型,并与贝维斯(Bevis)模型、... 针对济南地区大气加权平均温度模型缺乏的问题,采用济南地区章丘探空站2015—2019年的观测数据,利用线性回归方法建立逐月份的大气加权平均温度与地面温度间的相关关系,构建应用于济南地区的加权平均温度模型,并与贝维斯(Bevis)模型、中国东部地区模型进行精度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济南地区加权平均温度模型冬季和夏季各月份的均方根误差的平均值分别为2.941、1.810 K,相差1.131 K。济南加权平均温度模型与Bevis模型相比,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精度分别提高20%和25%;与中国东部地区模型相比,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精度则分别提高21%和23%。对中国东部地区模型在济南地区的适用性进行改进,经优化后的中国东部地区模型均方根误差精度提高17.8%,平均绝对误差精度提高25.5%,在济南地区的适用性得到提高。通过大气可降水量反演实验,济南加权平均温度模型七月份大气可降水量的偏差、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较Bevis模型精度分别提高0.34、0.10、0.15 mm。济南加权平均温度模型精度更高,与实际降水拟合度更好,表现出较好的适用性,可以应用于本地区的大气可降水量反演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可降水量 大气加权平均温度 线性回归 模型优化 精度分析 大气可降水量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