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钒钛铁尾矿制备绿色建筑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田小平 王长龙 +9 位作者 Hidayati Asrah Lim Chung Han 平浩岩 齐洋 马锦涛 荆牮霖 刘治兵 郑永超 翟玉新 刘枫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15-124,共10页
钒钛磁铁矿是以铁、钒、钛为主的多金属元素共生的复合矿,在世界分布不均衡。中国是该矿石的主要产出国之一,该矿石分布在五个主要矿带。钒钛铁尾矿是钒钛磁铁矿选矿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工业废弃物,是一种多金属伴生的铁尾矿。该尾矿在中... 钒钛磁铁矿是以铁、钒、钛为主的多金属元素共生的复合矿,在世界分布不均衡。中国是该矿石的主要产出国之一,该矿石分布在五个主要矿带。钒钛铁尾矿是钒钛磁铁矿选矿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工业废弃物,是一种多金属伴生的铁尾矿。该尾矿在中国的堆存量巨大,富含很多有用化学组分,也被称为人工矿床。该尾矿以硅酸盐为主,主要化学成分是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氧化钙和氧化铁等,主要矿物是脉石矿物。国内外学者对其在绿色建筑材料综合利用方面做了很多有益探索,但总体来看,这些研究更多停留在实验室里。主要原因是(1)不同尾矿库甚至同一尾矿库的钒钛铁尾矿理化性能可能有较大差异,尾矿原料的稳定性不足;(2)受尾矿原料不稳定的理化性能影响,中试结果经常出现较大差异,难以实现规模化利用;(3)钒钛铁尾矿库大多地处偏僻,运输成本高,且缺乏高附加值的尾矿产品,规模以上企业因投入大产出小望而生畏。本文综述了钒钛铁尾矿在中国的地域分布和堆存量,重点研究了其化学组成、矿物组成、粒度分布和重金属浸出,分析了其作为主要原料在绿色建筑材料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存在问题并展望了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钛磁铁矿 钒钛铁尾矿 绿色建筑材料 混凝土 矿物掺合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现状 被引量:87
2
作者 孙坚 耿春雷 +2 位作者 张作泰 王秀腾 许零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5-109,共5页
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已经成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措施。详细介绍了近几年来我国工业固废产生和处理的总体情况;概括与总结了粉煤灰、炉渣、尾矿、副产石膏、赤泥以及煤矸石等几种总产生量较大、品种较为集中的大宗工... 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已经成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措施。详细介绍了近几年来我国工业固废产生和处理的总体情况;概括与总结了粉煤灰、炉渣、尾矿、副产石膏、赤泥以及煤矸石等几种总产生量较大、品种较为集中的大宗工业固废的利用现状;同时以煤矸石为例详细介绍了其综合利用概况以及产业化情况,特别是利用其制备高性能混凝土、新型耐火材料、新型功能材料等高值产品将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最后,展望了我国大宗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固废 综合利用 资源化煤 矸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渣粉作辅助胶凝材料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芮雅峰 黄天勇 +1 位作者 张旋 钱春香 《新型建筑材料》 2025年第2期108-113,120,共7页
钢渣用作辅助胶凝材料时存在安定性差和活性低的应用瓶颈,主要归因于化学组成与矿物组成。一方面,钢渣中存在游离氧化钙和游离氧化镁,使其安定性较差;另一方面,钢渣中存在具有水化活性的硅酸盐矿相,但其含量较低,且水化能力相比于水泥... 钢渣用作辅助胶凝材料时存在安定性差和活性低的应用瓶颈,主要归因于化学组成与矿物组成。一方面,钢渣中存在游离氧化钙和游离氧化镁,使其安定性较差;另一方面,钢渣中存在具有水化活性的硅酸盐矿相,但其含量较低,且水化能力相比于水泥熟料中相同矿物也有不足。为应对上述难题,采用不同途径对钢渣粉进行预处理,通过消耗游离矿物降低膨胀值,通过颗粒形态效应、矿相重构、水化过程调控等增强活性。此外,还需积极探索钢渣粉新的应用领域,为钢渣粉的资源化利用拓宽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渣粉 辅助胶凝材料 安定性 活性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冶固废基胶结充填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小占 张鸿泽 +8 位作者 张苏花 李鑫 王长龙 陈敬亮 翟玉新 荊牮霖 马锦涛 平浩岩 郑永超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6-71,共6页
以钢渣、钒钛矿渣为主要原料制备胶结剂,再将其与钒钛铁尾矿制成矿井充填料,通过力学性能、XRD、SEM、FTIR等测试,研究了胶结充填料的性能及胶结剂水化产物的组成和结构。结果表明:当钢渣、钒钛矿渣的质量比为13∶12,胶结剂中钢渣/钒钛... 以钢渣、钒钛矿渣为主要原料制备胶结剂,再将其与钒钛铁尾矿制成矿井充填料,通过力学性能、XRD、SEM、FTIR等测试,研究了胶结充填料的性能及胶结剂水化产物的组成和结构。结果表明:当钢渣、钒钛矿渣的质量比为13∶12,胶结剂中钢渣/钒钛矿渣、磷石膏、双氰胺废渣、复合磷酸、水泥熟料的质量比为84∶3.6∶5.4∶4.2∶2.8,充填料胶砂比为1∶4,料浆浓度为80%,减水剂含量为0.178%时,充填料坍落度为214 mm,充填料28 d抗折和抗压强度分别达到4.04 MPa、8.31 MPa,满足GB/T 39489-2020《全尾砂膏体充填技术规范》要求。XRD和SEM分析表明,胶结剂水化产物主要为钙矾石(AFt),磷石膏的存在促进了AFt的形成,而AFt又进一步促进了钒钛矿渣和钢渣中[AlO_(4)]5-和[SiO_(4)]4-沿桥氧的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渣 钒钛矿渣 胶结剂 充填料 钙矾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废弃物处置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潘德安 和盛鑫 +3 位作者 杨飞华 李彬 顾一帆 吴玉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08-519,527,共13页
本文综述了玻璃钢、风力发电复合材料、废弃印刷线路板三大典型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特性,其中废弃印刷线路板极具代表性,是回收价值最高、处置最难、污染最重的部分,其处置技术备受关注。以废弃印刷线路为例分别综述了机械分离法、火法和... 本文综述了玻璃钢、风力发电复合材料、废弃印刷线路板三大典型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特性,其中废弃印刷线路板极具代表性,是回收价值最高、处置最难、污染最重的部分,其处置技术备受关注。以废弃印刷线路为例分别综述了机械分离法、火法和湿法冶金、热解法、超临界流体法以及微生物法等六种处置方法,认为热解法和火法冶炼是未来此类材料回收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在废线路板与低值废玻璃钢和废风机叶片协同规模生产状况下,能有效减容、有价物质回收及降低治理成本、提高回收工艺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复合材料 玻璃钢 风力叶片 印刷线路板 处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泥基材料的CO_(2)矿化封存利用技术综述 被引量:23
6
作者 李林坤 刘琦 +2 位作者 黄天勇 李扬 彭勃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78-86,共9页
为了减缓水泥行业排放的CO_(2)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基于二氧化碳捕集封存与利用(CCUS)技术,通过CO_(2)与水泥基材料中含Ca^(2+)和Mg^(2+)的胶凝材料及其水化产物之间的矿化反应,将CO_(2)以无机碳酸盐形式封存在水泥基材料中。在实现封... 为了减缓水泥行业排放的CO_(2)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基于二氧化碳捕集封存与利用(CCUS)技术,通过CO_(2)与水泥基材料中含Ca^(2+)和Mg^(2+)的胶凝材料及其水化产物之间的矿化反应,将CO_(2)以无机碳酸盐形式封存在水泥基材料中。在实现封存CO_(2)的同时,因其矿化产物(主要为碳酸钙和无定形SiO_(2))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填充效应以及成核效应,CO_(2)矿化处理后水泥基材料的力学性能、耐久性得到有效提高,短时间内获得了具有高性能的水泥基材料。本文总结了现阶段CO_(2)在水泥基材料中矿化封存利用的研究进展,从混凝土矿化养护过程中不同胶凝材料与CO_(2)的反应特性、再生骨料CO_(2)矿化强化处理对其微观结构和性能影响以及水泥基材料矿化封存CO_(2)的能力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对该技术未来的发展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捕集封存与利用 矿化封存 水泥基材料 二氧化碳矿化养护 再生骨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羧酸改性氧化石墨烯对水泥基材料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赵文静 周冰洁 +4 位作者 刘晓 李雨洋 韩康 刘爽 杨仁和 《新型建筑材料》 2024年第9期130-135,共6页
将氧化石墨烯(GO)表面活化后接枝共聚丙烯酸和异戊烯醇聚氧乙烯醚,制备聚羧酸改性氧化石墨烯(GO-PCE)。通过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确定了GO-PCE的分子结构,并测试了掺GO-PCE水泥净浆和砂浆的性能。结果表明:掺入适量的GO-PCE能明显改善水... 将氧化石墨烯(GO)表面活化后接枝共聚丙烯酸和异戊烯醇聚氧乙烯醚,制备聚羧酸改性氧化石墨烯(GO-PCE)。通过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确定了GO-PCE的分子结构,并测试了掺GO-PCE水泥净浆和砂浆的性能。结果表明:掺入适量的GO-PCE能明显改善水泥净浆的工作性,当GO-PCE掺量为0.03%时,比掺GO的水泥净浆流动度增大102.86%;当GO-PCE掺量为0.03%、0.05%时,砂浆的28 d抗压强度比掺GO的分别提高17.95%、19.44%;GO-PCE在水泥浆体中的分散性优于GO,能充分发挥GO片层的增强性能,且GO-PCE可以加速水泥的水化进程,促进水化产物成核生长,细化氢氧化钙晶体尺寸,使水泥基体结构更致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聚羧酸 改性 流动度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静电环氧地坪涂料导电矿物材料
8
作者 传秀云 唐泱 +5 位作者 彭洪均 李严 虞晟阳 朱晨硕 刘爽 李建海 《非金属矿》 2024年第3期102-107,共6页
静电产生的电磁波危害工作生活,因此需要性能良好的静电防护材料。本研究综合分析了静电防护涂料中导电材料的特点和防静电机理。以防静电环氧地坪涂料为例,分析静电防护材料中的导电矿物材料,重点分析了导电金属抗静电涂料、浅色抗静... 静电产生的电磁波危害工作生活,因此需要性能良好的静电防护材料。本研究综合分析了静电防护涂料中导电材料的特点和防静电机理。以防静电环氧地坪涂料为例,分析静电防护材料中的导电矿物材料,重点分析了导电金属抗静电涂料、浅色抗静电涂料、碳系抗静电涂料中导电矿物材料。以碳系抗静电涂料为主,分析了决定防静电性能的导电材料的成分、结构和性能。在此基础上,探讨抗静电地坪涂料导电矿物材料的发展趋势,探索能够防护静电的高性能抗静电地坪涂料。与传统导电材料相比,碳石墨矿物材料具有明显优势。采用石墨矿物为原料合成的石墨烯碳添加少量就能大幅提高环氧树脂的电导率,获得优异的防静电效果。深入研究导电矿物微观结构特点,在分子原子层次上进行纳米结构组装,有可能开发出高性价比的抗静电涂料,提高电子仪表、医药等行业生产生活洁净场所的防静电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静电 环氧地坪 涂料 导电 石墨 石墨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生混凝土的配制及植生性能研究
9
作者 张全贵 赵宇翔 +4 位作者 李扬 康旺 赵文静 边学俊 万维福 《新型建筑材料》 2024年第12期47-51,共5页
配制植生混凝土的关键是解决混凝土强度和碱度之间的矛盾。通过化学降碱法、物理降碱法、物理降碱和农艺降碱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水胶比、粉煤灰掺量、矿粉掺量、硅灰掺量、减水剂掺量等因素对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孔隙环境pH值、孔隙... 配制植生混凝土的关键是解决混凝土强度和碱度之间的矛盾。通过化学降碱法、物理降碱法、物理降碱和农艺降碱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水胶比、粉煤灰掺量、矿粉掺量、硅灰掺量、减水剂掺量等因素对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孔隙环境pH值、孔隙率的影响,并对种植方式和植物品种进行优选试验。结果表明:最优配合比下,植生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为13.4 MPa,pH值为11.0,并不能满足植生需求;采用物理降碱和农艺降碱相结合的方法,经处理后植生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为12.4 MPa,pH值为8.8;高羊茅作为适生植物,在植生混凝土上生长状态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生混凝土 正交试验 降碱 强度 PH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烧结料制备免烧砖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杜孟威 朱延臣 +2 位作者 张广義 吴学谦 郝利炜 《新型建筑材料》 2024年第4期28-31,51,共5页
以生态烧结料为主要原料,采用压制成型法制备免烧砖,研究了成型压力、原料配比等对免烧砖抗压强度的影响,并进行了免烧砖制备工业化试验。结果表明:成型压力20 MPa时,在m(生态烧结料):m(水泥):m(炉渣):m(废砖石)=45:15:15:25条件下,免... 以生态烧结料为主要原料,采用压制成型法制备免烧砖,研究了成型压力、原料配比等对免烧砖抗压强度的影响,并进行了免烧砖制备工业化试验。结果表明:成型压力20 MPa时,在m(生态烧结料):m(水泥):m(炉渣):m(废砖石)=45:15:15:25条件下,免烧砖的7、28 d抗压强度分别达到12.98、16.04 MPa;按照优化的原料配比,工业化试验制备的免烧砖性能符合JC/T 422—2007《非烧结垃圾尾矿砖》中MU15要求,试样表面无凹凸、裂缝、破损和分层等现象。凝胶物质与生态烧结料中矿物以及其他物质相互交织,将胶凝材料体系中的颗粒紧密包裹,形成致密的网状结构,提高了免烧砖的抗压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烧结料 免烧砖 抗压强度 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瓦斯隧道气密性机制砂混凝土的配制与研究
11
作者 赵宇翔 康旺 +4 位作者 张海龙 黄天勇 李扬 赵文静 边学俊 《新型建筑材料》 2024年第8期94-97,共4页
通过掺入气密剂,配制适用于瓦斯隧道的气密性机制砂混凝土,并研究其对水泥水化的影响,运用等温量热仪、X射线衍射仪、热重分析仪、扫描电镜和压汞法对水泥水化放热及水化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较未掺时,掺入气密剂混凝土表观渗透率... 通过掺入气密剂,配制适用于瓦斯隧道的气密性机制砂混凝土,并研究其对水泥水化的影响,运用等温量热仪、X射线衍射仪、热重分析仪、扫描电镜和压汞法对水泥水化放热及水化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较未掺时,掺入气密剂混凝土表观渗透率由497.50×10^(-18) m^(2)减小为29.16×10^(-18) m^(2),抗氯离子渗透系数减小了54.96%,56 d干燥收缩减小了8.63%,56 d抗压强度提高了11.2%。掺加气密剂对水泥净浆水化产物的生成无不利影响,同时明显减少了水泥净浆水化产物内部的大毛细孔(100~1000 nm)数量,使水化产物更密实,并改善了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结构,从而提高了混凝土的强度、气密性及耐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隧道 气密性混凝土 气密剂 孔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库底泥和电石渣高温改性钢渣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长龙 赵高飞 +6 位作者 王永波 张苏花 郑永超 霍泽坤 王绍熙 任真真 邹佳一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3-129,共7页
研究了复合改性剂(水库底泥+电石渣)高温改性处理对钢渣物相、结构、性能的影响,结合X射线荧光光谱(XRF)、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EDS)和粒度分析等测试方法,对原料的物化性质、改性钢渣的矿物组成、微观结构... 研究了复合改性剂(水库底泥+电石渣)高温改性处理对钢渣物相、结构、性能的影响,结合X射线荧光光谱(XRF)、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EDS)和粒度分析等测试方法,对原料的物化性质、改性钢渣的矿物组成、微观结构、安定性和胶凝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温改性后的钢渣中出现了透辉石(CMS_(2))、镁铁尖晶石(MgFe_(2)O_(4))、钙铝黄长石(C_(2)AS)、铝酸三钙(C_(3)A)、磁铁矿(Fe_(3)O_(4))等新矿物相;高温处理促使钢渣中的FeO-MgO-MnO固熔体(RO相)分解,其中的FeO转化为Fe_(3)O_(4);钢渣的高温改性提升了钢渣的胶凝活性,有效地降低了钢渣中f-CaO和f-MgO的含量,当复合改性剂掺量为20%(质量分数,其中水库底泥与电石渣的质量比为3∶1)、处理温度为1150℃时,改性钢渣的28 d活性指数较原钢渣提高了12.2%,达到82.4%,符合GB/T 20491-2017《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钢渣粉》中一级钢渣粉的活性指数(不低于80%)要求,原钢渣中f-CaO和f-MgO的质量分数分别降至1.21%和1.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渣 水库底泥 电石渣 复合改性剂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渗法在混凝土耐久性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耿春雷 佘海龙 陈红岩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98-101,108,共5页
电渗法是指采用外电场加速带电离子在混凝土中的渗透迁移,常用在混凝土耐久性研究中。对电渗法在研究氯离子渗透性、延长混凝土的使用寿命、钢筋阻锈剂评价3个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最后对各种电渗法进行了客观评价。
关键词 电渗法 混凝土 耐久性 阻锈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H纳米晶种及其对水泥水化硬化的促进作用综述 被引量:15
14
作者 唐芮枫 张佳乐 +3 位作者 王子明 崔素萍 王肇嘉 兰明章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5-120,共16页
近些年来的研究发现,将一些纳米粒子加入到水泥中,可以为水化产物提供更多形核位点,降低水化产物的形核势垒,加快水泥的水化进程。这些纳米材料包括纳米SiO_(2)、纳米CaCO_(3)、纳米TiO_(2)、碳纳米管、纳米水化硅酸钙(C-S-H)等。其中,... 近些年来的研究发现,将一些纳米粒子加入到水泥中,可以为水化产物提供更多形核位点,降低水化产物的形核势垒,加快水泥的水化进程。这些纳米材料包括纳米SiO_(2)、纳米CaCO_(3)、纳米TiO_(2)、碳纳米管、纳米水化硅酸钙(C-S-H)等。其中,人工合成的纳米C-S-H晶种与水泥水化产物C-S-H凝胶具有相似的化学组成,是C-S-H凝胶的良好的形核基质,在众多晶种材料中,对水泥水化的加速作用最为显著,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到目前为止,众多学者围绕C-S-H微/纳米材料的成核方式、制备方法及对水泥水化的促进机理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采用共沉淀法在聚合物存在的条件下制备的纳米C-S-H晶种成核剂遵循非经典成核方式,其具有纳米级的晶粒尺寸和良好的分散稳定性。将纳米C-S-H晶种以一定掺量加入到水泥中,可以充当水泥水化产物C-S-H凝胶的额外成核位点,极大地降低了C-S-H凝胶的成核势垒,有效地促进了水泥水化速率和早期强度的发展,尤其可以显著提升水泥1 d龄期以内的强度。与常用的早强剂相比,这种纳米C-S-H晶种成核剂除具有掺量低、早强效果好、对水泥混凝土耐久性无不利影响的优点外,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辅助性胶凝材料(SCMs)早期强度增长缓慢的问题。因此,纳米C-S-H晶种在低温施工、滑模施工、预制混凝土制品生产等对早期强度要求较高的工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有潜力成为水泥混凝土的新型早强剂。本文尝试对众多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分析,从纳米C-S-H晶种的成核方式、制备方法、与聚合物的作用机理以及对水泥水化过程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在明确现有的规律和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不足,得出尚待继续研究的问题,以期为未来纳米C-S-H晶种的科学研究、工程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水化硅酸钙 晶种 成核方式 水化 早期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型无水石膏制备及水泥对其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汪路 谭宏斌 +2 位作者 李玉龙 江倩 杨飞华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2-54,63,共4页
为实现钛石膏建材资源化利用,分析了其结构和微观形貌,并以其为原料制备Ⅱ型无水石膏。考察煅烧温度对无水石膏标准稠度、抗压强度和微观形貌的影响,发现在400℃煅烧3 h得到的无水石膏活性较高。为提高无水石膏的性能,研究水泥加入量对... 为实现钛石膏建材资源化利用,分析了其结构和微观形貌,并以其为原料制备Ⅱ型无水石膏。考察煅烧温度对无水石膏标准稠度、抗压强度和微观形貌的影响,发现在400℃煅烧3 h得到的无水石膏活性较高。为提高无水石膏的性能,研究水泥加入量对无水石膏标准稠度、凝结时间、强度和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泥掺量增加,无水石膏标准稠度下降,凝结时间、强度和致密度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石膏 Ⅱ型无水石膏 物相 形貌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聚羧酸减水剂在超高性能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海姣 李扬 赵宇翔 《新型建筑材料》 2023年第12期131-134,共4页
研究了采用普通聚羧酸减水剂制备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技术方法,对比分析了普通聚羧酸减水剂PT、UHPC专用聚羧酸减水剂GK和MI、早强剂、消泡剂等对UHPC力学性能及氯离子渗透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PT制备UHPC可以满足流动度的要求... 研究了采用普通聚羧酸减水剂制备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技术方法,对比分析了普通聚羧酸减水剂PT、UHPC专用聚羧酸减水剂GK和MI、早强剂、消泡剂等对UHPC力学性能及氯离子渗透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PT制备UHPC可以满足流动度的要求,但流动度达到220 mm时PT的掺量比GK增加43%,凝结时间延长,1 d无法脱模;28 d抗压与抗折强度较掺GK的分别降低34.6%和35.3%,氯离子渗透系数增加到0.7×10^(-12)m^(2)/s。通过蒸汽养护并不能提高掺PT的UHPC早期强度,PT与早强剂和消泡剂复掺可使UHPC的力学性能和氯离子渗透系数符合T/CECS 10107—2020《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技术要求》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羧酸减水剂 超高性能混凝土 强度 氯离子渗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流动性泵损与泵返现象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洋 李小磊 +3 位作者 周钰沦 张露瑶 王高强 刘禹杉 《施工技术》 CAS 2021年第2期81-86,共6页
结合工程测试和有关试验,研究了经泵混凝土工作性能变化的影响因素;得出如下结论:混凝土体系中减水剂剩余程度是经泵流动性变化方向和程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硅灰可减小泵返的不利影响,微珠在减水剂余量充足情况下易促进泵返;充分搅拌有利... 结合工程测试和有关试验,研究了经泵混凝土工作性能变化的影响因素;得出如下结论:混凝土体系中减水剂剩余程度是经泵流动性变化方向和程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硅灰可减小泵返的不利影响,微珠在减水剂余量充足情况下易促进泵返;充分搅拌有利于减小泵返;压力促进减水剂余量不足混凝土的泵损;含气量损失不是泵损产生的原因,气泡排液和聚并在理论上促进泵返;经泵混凝土的温升是泵损或泵返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泵送 流动性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强降黏型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18
作者 张业明 王倩 +5 位作者 刘洋 郑永超 王晓英 田静 张露瑶 陈凤琪 《新型建筑材料》 2021年第8期104-107,140,共5页
采用异戊烯醇聚氧乙烯醚(TPEG)、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A)、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LMA)和丙烯酸为主要原料,以双氧水-抗坏血酸为引发体系,通过正交试验以及单因素试验,确定各种原材料最合适用量,合... 采用异戊烯醇聚氧乙烯醚(TPEG)、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A)、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LMA)和丙烯酸为主要原料,以双氧水-抗坏血酸为引发体系,通过正交试验以及单因素试验,确定各种原材料最合适用量,合成了具有早强降黏性能的聚羧酸减水剂。混凝土试验结果表明,与市售同类聚羧酸减水剂相比,该减水剂具有适宜的减水率、优异的早强性和降黏性,混凝土构件表面光滑、无气泡,表观质量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羧酸减水剂 早强 合成 降黏性 混凝土表观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气化渣胶凝活性激发及机理研究进展
19
作者 吴平川 刘治兵 +8 位作者 黄天勇 郑永超 张凯帆 王长龙 康旺 付兴帅 白云翼 翟玉新 刘枫 《材料导报》 2025年第12期95-103,共9页
煤气化渣作为煤化工产业的主要固体废弃物,具有堆存量大、含碳量高、胶凝活性弱及重金属赋存等特点,其规模化无害化利用面临挑战。本文系统综述了煤气化渣的矿物学特性及其胶凝活性提升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煤气化渣中高聚合度的铝硅酸... 煤气化渣作为煤化工产业的主要固体废弃物,具有堆存量大、含碳量高、胶凝活性弱及重金属赋存等特点,其规模化无害化利用面临挑战。本文系统综述了煤气化渣的矿物学特性及其胶凝活性提升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煤气化渣中高聚合度的铝硅酸盐玻璃体及残碳是限制其活性的核心因素,物理活化通过机械研磨破坏晶体结构并增大比表面积,但作用效果有限;化学活化主要通过酸、碱、盐、有机溶剂,解聚铝硅酸盐玻璃体网络结构,释放活性Al^(3+)、Si^(4+)、Ca^(2+)离子提升活性,但需精确控制水化反应;热活化可通过高温消除残碳与重构煤气化渣的晶相,但能耗较高;复合活化及生物矿化展现出协同增效的潜力,但目前研究较少。未来需从煤气化渣矿物学特性出发,开发低碳高效的多技术联用路径,突破高掺量应用瓶颈,为煤气化渣建材化高值化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渣 矿物学特性 胶凝活性 激发机理 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锌尾矿/电石渣基加气混凝土的组成及结构 被引量:2
20
作者 梁宝瑞 王长龙 +7 位作者 平浩岩 刘治兵 马锦涛 郑永超 荆牮霖 齐洋 翟玉新 刘枫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44-150,共7页
为了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以铅锌尾矿和电石渣为原料制备加气混凝土(AAC)。综合应用宏观与微观的分析方法,研究了铅锌尾矿的细度和掺量对加气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以及不同养护阶段加气混凝土的物相组成、微观结构和蒸压反应机理。结果表明... 为了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以铅锌尾矿和电石渣为原料制备加气混凝土(AAC)。综合应用宏观与微观的分析方法,研究了铅锌尾矿的细度和掺量对加气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以及不同养护阶段加气混凝土的物相组成、微观结构和蒸压反应机理。结果表明:随着铅锌尾矿细度减小,料浆的流动性提高,水化反应速度加快。但细度过小,易导致料浆过稠,影响加气混凝土良好气孔结构形成和性能;铅锌尾矿掺量过大,体系内未反应的铅锌尾矿残余颗粒堆积增多,颗粒间缝隙减小,影响了水化产物的生长和结晶,导致加气混凝土制品性能下降;当铅锌尾矿比表面积为420 m^(2)/kg、掺量为63%(质量分数)时,加气混凝土的绝干密度和抗压强度分别为590 kg/m^(3)、4.98 MPa,达到了《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GB/T 11968-2020)规定的A3.5、B06级加气混凝土合格品的要求。静停养护前加气混凝土坯体内水化产物为C-S-H凝胶和钙矾石(AFt),经静停和蒸压养护后AFt分解,主要水化产物为C-S-H凝胶和托贝莫来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尾矿 电石渣 加气混凝土 静停养护 托贝莫来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