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钒钛铁尾矿制备绿色建筑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田小平 王长龙 +9 位作者 Hidayati Asrah Lim Chung Han 平浩岩 齐洋 马锦涛 荆牮霖 刘治兵 郑永超 翟玉新 刘枫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15-124,共10页
钒钛磁铁矿是以铁、钒、钛为主的多金属元素共生的复合矿,在世界分布不均衡。中国是该矿石的主要产出国之一,该矿石分布在五个主要矿带。钒钛铁尾矿是钒钛磁铁矿选矿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工业废弃物,是一种多金属伴生的铁尾矿。该尾矿在中... 钒钛磁铁矿是以铁、钒、钛为主的多金属元素共生的复合矿,在世界分布不均衡。中国是该矿石的主要产出国之一,该矿石分布在五个主要矿带。钒钛铁尾矿是钒钛磁铁矿选矿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工业废弃物,是一种多金属伴生的铁尾矿。该尾矿在中国的堆存量巨大,富含很多有用化学组分,也被称为人工矿床。该尾矿以硅酸盐为主,主要化学成分是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氧化钙和氧化铁等,主要矿物是脉石矿物。国内外学者对其在绿色建筑材料综合利用方面做了很多有益探索,但总体来看,这些研究更多停留在实验室里。主要原因是(1)不同尾矿库甚至同一尾矿库的钒钛铁尾矿理化性能可能有较大差异,尾矿原料的稳定性不足;(2)受尾矿原料不稳定的理化性能影响,中试结果经常出现较大差异,难以实现规模化利用;(3)钒钛铁尾矿库大多地处偏僻,运输成本高,且缺乏高附加值的尾矿产品,规模以上企业因投入大产出小望而生畏。本文综述了钒钛铁尾矿在中国的地域分布和堆存量,重点研究了其化学组成、矿物组成、粒度分布和重金属浸出,分析了其作为主要原料在绿色建筑材料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存在问题并展望了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钛磁铁矿 钒钛铁尾矿 绿色建筑材料 混凝土 矿物掺合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F-on-MOF复合材料制备与光催化性能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马晓宇 张岩 +3 位作者 周阿武 李涵冰 杨飞华 李建荣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17-1431,共15页
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正面临着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两大挑战,因此,高效利用和转化绿色能源(太阳能)引起了广泛关注。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凭借其高比表面积、可调孔径和丰富活性位点等特点而逐渐成为光催化领域中一种热门材料。近年来,MOF-... 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正面临着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两大挑战,因此,高效利用和转化绿色能源(太阳能)引起了广泛关注。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凭借其高比表面积、可调孔径和丰富活性位点等特点而逐渐成为光催化领域中一种热门材料。近年来,MOF-on-MOF复合材料成为纳米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其重点是由两种或多种不同结构和形态的同质或异质MOF组装。与单一MOF相比,MOF-on-MOF复合材料表现出更加良好的可调性、更加丰富的活性位点和协同作用,在光催化领域中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因此,本文主要从光催化CO_(2)还原、光催化水分解、光催化降解污染物和光催化有机转化这四个方面简述了MOF-on-MOF复合材料光催化性能的研究进展,介绍了MOF-on-MOF复合材料的合成策略,包括外延生长、表面活性剂辅助生长、配体/金属离子交换和成核动力学引导生长等,回顾了各种策略展现出的特点;分析了MOF-on-MOF复合材料在光催化方面的优势,阐述了影响其光催化性能的关键因素。指出需进一步提升高复杂性MOF-on-MOF的精确控制和操纵,探究了明确的MOF-on-MOF光催化反应途径和机理,拓展了MOF-on-MOF光催化应用领域,为MOF-on-MOF的工业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构效关系 复合材料 异质结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与建筑固废高效利用混凝土及其工程结构防灾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弓扶元 曹万林 +3 位作者 王栋民 黄天勇 赵羽习 马敬友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共18页
我国工业固废与建筑拆除固废存量巨大,且固废产生量逐年增加,固废堆存造成的滑坡灾害、环境污染灾害和占用大范围场地给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此外,历次大地震造成房屋倒塌也产生大量的建筑固废,如何将这些建筑固废在灾后重建中高效利... 我国工业固废与建筑拆除固废存量巨大,且固废产生量逐年增加,固废堆存造成的滑坡灾害、环境污染灾害和占用大范围场地给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此外,历次大地震造成房屋倒塌也产生大量的建筑固废,如何将这些建筑固废在灾后重建中高效利用,引发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利用这些固废制备混凝土是具有重要价值和前景的方案,采用工业固废、建筑固废、工业和建筑固废制备的混凝土被统称为固废混凝土,其中利用后两者制备的混凝土也被称为再生混凝土。固废高效利用混凝土有3层含义,即固废胶凝材料和固废骨料性能提升、高固废掺量混凝土、固废混凝土在工程结构中根据受力需求合理利用。综述了不同建筑固废和工业固废的物化特性,概述了不同固废材料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影响,在归纳固废混凝土构件及结构抗震性能、抗火性能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固废混凝土结构防灾技术研究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废混凝土 工程结构 力学性能 耐久性能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基材料无机纳米改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刘爽 赵立革 +5 位作者 李雨洋 韩康 刘艳军 李润丰 赵宇翔 郑永超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069-6078,共10页
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纳米材料在促进水泥水化、提升水泥微观结构的致密性以及改善水泥基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方面表现出色,赋予水泥基材料多样功能性的同时,减少水泥的添加量。从材料的机理层面出发,将不同维... 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纳米材料在促进水泥水化、提升水泥微观结构的致密性以及改善水泥基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方面表现出色,赋予水泥基材料多样功能性的同时,减少水泥的添加量。从材料的机理层面出发,将不同维度的无机纳米材料对水泥基材料的水化、微观结构、力学性能以及耐久性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展望了未来无机纳米材料改性水泥基材料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水泥基材料 水泥水化 力学性能 耐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碳材料在水泥基材料中分散技术及表征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雨洋 赵立革 +4 位作者 刘爽 韩康 刘艳军 李润丰 郑永超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96-1811,共16页
纳米碳材料具有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能够作为增强材料改善水泥基材料的性能,受到了广泛研究与关注,然而这均以纳米碳材料在水泥中能够良好分散为基础。纳米碳材料比表面积大,分子间作用力强,难以直接分散在水泥基体中,且分散效果也... 纳米碳材料具有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能够作为增强材料改善水泥基材料的性能,受到了广泛研究与关注,然而这均以纳米碳材料在水泥中能够良好分散为基础。纳米碳材料比表面积大,分子间作用力强,难以直接分散在水泥基体中,且分散效果也不易判断。本文系统梳理了常见的纳米碳材料在水泥基材料中团聚的机理,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采用的分散技术,详细分析了各种分散方法的机理与优缺点,同时列举了纳米碳材料在水泥基材料中分散效果的表征方法。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重点开发更高效、更适合工业化生产的分散方法,研究纳米碳材料在水泥基体中真实分散状态的评价手段,助力纳米碳改性水泥基复合材料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的规模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材料 水泥基材料 团聚 分散 改性 表征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气化渣胶凝活性激发及机理研究进展
6
作者 吴平川 刘治兵 +8 位作者 黄天勇 郑永超 张凯帆 王长龙 康旺 付兴帅 白云翼 翟玉新 刘枫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95-103,共9页
煤气化渣作为煤化工产业的主要固体废弃物,具有堆存量大、含碳量高、胶凝活性弱及重金属赋存等特点,其规模化无害化利用面临挑战。本文系统综述了煤气化渣的矿物学特性及其胶凝活性提升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煤气化渣中高聚合度的铝硅酸... 煤气化渣作为煤化工产业的主要固体废弃物,具有堆存量大、含碳量高、胶凝活性弱及重金属赋存等特点,其规模化无害化利用面临挑战。本文系统综述了煤气化渣的矿物学特性及其胶凝活性提升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煤气化渣中高聚合度的铝硅酸盐玻璃体及残碳是限制其活性的核心因素,物理活化通过机械研磨破坏晶体结构并增大比表面积,但作用效果有限;化学活化主要通过酸、碱、盐、有机溶剂,解聚铝硅酸盐玻璃体网络结构,释放活性Al^(3+)、Si^(4+)、Ca^(2+)离子提升活性,但需精确控制水化反应;热活化可通过高温消除残碳与重构煤气化渣的晶相,但能耗较高;复合活化及生物矿化展现出协同增效的潜力,但目前研究较少。未来需从煤气化渣矿物学特性出发,开发低碳高效的多技术联用路径,突破高掺量应用瓶颈,为煤气化渣建材化高值化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渣 矿物学特性 胶凝活性 激发机理 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水性微胶囊界面修饰提高水泥基材料抗渗性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张璐 毛倩瑾 +4 位作者 伍文文 李润丰 韩磊 王子明 崔素萍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663-2671,共9页
在自修复水泥基材料中,微胶囊与水泥基体间的界面结合决定着微胶囊被裂缝触发的概率,从而影响自修复效果。本文针对吸水性微胶囊的界面结合问题,利用硅烷偶联剂KH550修饰环氧/海藻酸钙微胶囊表面,以改善其与水泥基体间的界面结合情况。... 在自修复水泥基材料中,微胶囊与水泥基体间的界面结合决定着微胶囊被裂缝触发的概率,从而影响自修复效果。本文针对吸水性微胶囊的界面结合问题,利用硅烷偶联剂KH550修饰环氧/海藻酸钙微胶囊表面,以改善其与水泥基体间的界面结合情况。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等表征硅烷偶联剂在微胶囊表面的键合状况,利用压汞法分析水泥基材料的孔结构,并测试水泥基材料的抗渗性与自修复效果。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能够与微胶囊外壁的海藻酸钙发生化学键合,微胶囊与水泥基体间的界面结合得到有效改善,水泥基体中有害孔数量减少,无害孔和少害孔数量增加,水泥基材料的抗渗性和自修复效果获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基材料 自修复 吸水性微胶囊 硅烷偶联剂 界面修饰 环氧/海藻酸钙微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H纳米晶核对矿物掺合料复合胶凝材料水化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王坤 刘凤东 +3 位作者 杨飞华 吕民望 杨露 王发洲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352-2359,共8页
水泥中掺入大量矿物掺合料易造成其早期强度低、施工周期长等问题。本文研究了C-S-H晶核对含矿物掺合料的复合胶凝材料体系水化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热力学计算阐述了C-S-H晶核降低水化产物成核势垒的机理,并通过离子溶出与沉积探讨大掺... 水泥中掺入大量矿物掺合料易造成其早期强度低、施工周期长等问题。本文研究了C-S-H晶核对含矿物掺合料的复合胶凝材料体系水化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热力学计算阐述了C-S-H晶核降低水化产物成核势垒的机理,并通过离子溶出与沉积探讨大掺量矿物掺合料胶凝体系水化机理。结果表明:矿物掺合料复合胶凝材料体系水化能力较弱,这是由于Ca^(2+)溶出受到制约,C_(3)S的水化反应缓慢;当加入晶核后,水泥中硅酸盐相溶解-结晶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使得矿物掺合料水泥体系的水化反应活性接近纯水泥体系。研究表明,C-S-H晶核可解决大掺量矿物掺合料胶凝体系所带来的水化能力严重不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掺合料 C-S-H纳米晶核 成核势垒 水化性能 离子溶出 水化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建筑垃圾作为橡胶填料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程海丽 杨飞华 张杰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7-29,35,共4页
将废旧混凝土和废粘土砖经湿式表面改性后作为橡胶填料,辅以配合剂与丁苯橡胶进行混炼、硫化制得橡胶组合物,并将其与以等量轻质碳酸钙作为填料,按相同配比混炼、硫化制得的橡胶组合物的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将加工成微米级别(0.5~1... 将废旧混凝土和废粘土砖经湿式表面改性后作为橡胶填料,辅以配合剂与丁苯橡胶进行混炼、硫化制得橡胶组合物,并将其与以等量轻质碳酸钙作为填料,按相同配比混炼、硫化制得的橡胶组合物的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将加工成微米级别(0.5~12.0μm)的建筑垃圾(废旧混凝土或废粘土砖)经水解双(三乙氧基硅基丙基)四硫化物(KH-845-4)溶液在一定的温度、一定的时间下进行有机改性,以改性废旧混凝土(或废粘土砖)为填料的非硫化胶与以轻质碳酸钙为填料的非硫化胶的加工生产效率、可工性相当,但前者的贮存稳定性更好;从技术性能角度看,改性废旧混凝土(或废粘土砖)可作为轻质碳酸钙的替代品用于橡胶制品生产中;将建筑垃圾改性后代替天然矿物材料应用于橡胶制品中不仅可减少建筑垃圾排放带来的环境问题,而且可节约不可再生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垃圾 改性 橡胶填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_2S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许立信 王成 +3 位作者 叶明富 陈国昌 储向峰 孔祥荣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0-44,62,共6页
综述了纳米Cu2S的制备方法,包括水热法、溶剂热法、热注入法、前驱体法等,以及纳米Cu2S的应用研究进展,包括催化剂、太阳能电池、场发射、锂离子电池、生物传感器等。阐述了相关制备方法的实验机理,并对Cu2S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了... 综述了纳米Cu2S的制备方法,包括水热法、溶剂热法、热注入法、前驱体法等,以及纳米Cu2S的应用研究进展,包括催化剂、太阳能电池、场发射、锂离子电池、生物传感器等。阐述了相关制备方法的实验机理,并对Cu2S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亚铜 制备方法 催化剂 太阳能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废弃物处置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潘德安 和盛鑫 +3 位作者 杨飞华 李彬 顾一帆 吴玉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08-519,527,共13页
本文综述了玻璃钢、风力发电复合材料、废弃印刷线路板三大典型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特性,其中废弃印刷线路板极具代表性,是回收价值最高、处置最难、污染最重的部分,其处置技术备受关注。以废弃印刷线路为例分别综述了机械分离法、火法和... 本文综述了玻璃钢、风力发电复合材料、废弃印刷线路板三大典型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特性,其中废弃印刷线路板极具代表性,是回收价值最高、处置最难、污染最重的部分,其处置技术备受关注。以废弃印刷线路为例分别综述了机械分离法、火法和湿法冶金、热解法、超临界流体法以及微生物法等六种处置方法,认为热解法和火法冶炼是未来此类材料回收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在废线路板与低值废玻璃钢和废风机叶片协同规模生产状况下,能有效减容、有价物质回收及降低治理成本、提高回收工艺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复合材料 玻璃钢 风力叶片 印刷线路板 处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O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2
作者 逯亚飞 王成 +4 位作者 叶明富 许立信 孔祥荣 万梅秀 诸荣孙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4年第10期1884-1890,共7页
CuO是一种重要的p型半导体材料,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超导材料、催化剂、磁存储材料、气体传感器、生物医学和锂离子电池等领域。各种形貌的CuO纳米材料,如纳米线、纳米棒、纳米带、纳米花等,已经通过铜的热氧化法、水热合成法和湿化学法... CuO是一种重要的p型半导体材料,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超导材料、催化剂、磁存储材料、气体传感器、生物医学和锂离子电池等领域。各种形貌的CuO纳米材料,如纳米线、纳米棒、纳米带、纳米花等,已经通过铜的热氧化法、水热合成法和湿化学法等制备出来。CuO纳米材料因其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此同时,目前制备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应该进行相应的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CUO 热氧化法 水热法 湿化学法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固性树脂复合材料回收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3
作者 丁江浩 龚裕 +1 位作者 杨飞华 李彬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2-25,共4页
综述了近5年来国内外应用较为广泛的热固性树脂复合材料的物理及化学回收方法研究进展,包括直接回收法、热解回收法、化学溶剂回收法回等;分析了再生复合材料与建筑材料的性能变化以及各个回收方法的回收效率。通过分析指出了当前回收... 综述了近5年来国内外应用较为广泛的热固性树脂复合材料的物理及化学回收方法研究进展,包括直接回收法、热解回收法、化学溶剂回收法回等;分析了再生复合材料与建筑材料的性能变化以及各个回收方法的回收效率。通过分析指出了当前回收方法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热固性树脂复合材料的回收发展做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固性树脂 再生材料 复合材料 化学回收法 直接回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矿化养护水泥基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4
作者 吴胜坤 黄天勇 +5 位作者 谢岩 王展鹏 包琦 张敏 叶航 刘琦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97-1911,共15页
为了减缓建筑行业生产过程中CO_(2)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建筑行业提出了CO_(2)矿化封存技术,即利用CO_(2)与水泥基材料中的水泥熟料以及水泥水化产物等反应生成以方解石为主的碳酸钙(CaCO_(3))沉淀和无定形高聚合度硅胶(SiO_(2)... 为了减缓建筑行业生产过程中CO_(2)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建筑行业提出了CO_(2)矿化封存技术,即利用CO_(2)与水泥基材料中的水泥熟料以及水泥水化产物等反应生成以方解石为主的碳酸钙(CaCO_(3))沉淀和无定形高聚合度硅胶(SiO_(2)·nH_(2)O)。CO_(2)矿化养护水泥基材料在实现永久封存利用CO_(2)的同时,因其矿化产物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填充效应和成核效应,矿化养护后的水泥基材料力学强度得以提升,耐久性得到改善,相比其他养护方法,短时间内可以获得具有高性能的水泥基材料。本文总结了现阶段CO_(2)矿化养护水泥基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从反应机理和影响因素两方面进行了介绍,详细分析了预养护、相对湿度、水胶比、CO_(2)浓度、养护压力和温度等养护条件对水泥基材料CO_(2)矿化养护后性能、固碳率以及矿化程度的影响,并对CO_(2)矿化技术在水泥基材料中未来的发展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封存与利用 矿化养护 水泥基材料 反应机理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金尾矿制备充填材料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黄天勇 房桂明 +2 位作者 张莹 常宇 陈旭峰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0-153,共4页
选择水泥体系和碱激发体系两种胶凝材料体系制备充填材料,研究了料浆浓度、灰砂比、黄金尾矿掺量等因素对充填材料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水泥体系和碱激发体系制备的充填材料均随着料浆浓度的降低,流动度提高,各龄期... 选择水泥体系和碱激发体系两种胶凝材料体系制备充填材料,研究了料浆浓度、灰砂比、黄金尾矿掺量等因素对充填材料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水泥体系和碱激发体系制备的充填材料均随着料浆浓度的降低,流动度提高,各龄期抗折、抗压强度降低,随着灰砂比的降低各龄期抗折、抗压强度降低。黄金尾矿掺量占集料50%的水泥体系充填材料标准养护7 d后产生大量的裂纹,导致28 d抗折强度低于7 d抗折强度,28 d抗压强度与7 d抗压强度基本不变。黄金尾矿掺量占集料30%的水泥体系充填材料和黄金尾矿掺量占集料50%的碱激发体系充填材料抗折、抗压强度随着龄期逐渐增加,且未产生大量的裂纹。充填材料试块产生裂纹的主要原因是黄金尾矿中黄铁矿与氧和水接触时发生氧化,形成酸和硫酸盐,然后与水泥的矿物相铝酸三钙和水化产物氢氧化钙反应,生成钙矾石和石膏,反应过程会发生膨胀,最终导致充填材料强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金尾矿 充填材料 碱激发 水泥 黄铁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OH)_2纳米材料制备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逯亚飞 孔祥荣 +4 位作者 胡鹏 叶明富 许立信 陈国昌 伊廷锋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7-30,32,共5页
综述了Cd(OH)2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水热合成法、溶剂热法、沉淀法、回流法等,并且对其发展趋势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氢氧化镉 水热合成法 溶剂热法 回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维硫化锌纳米材料的制备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逯亚飞 胡如男 +3 位作者 孔祥荣 刘景荣 许立信 叶明富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4-6,共3页
硫化锌(ZnS)是一种重要的无毒半导体材料,具有较宽的禁带宽度及特殊的光电性质。一维纳米ZnS因其在科学研究和技术领域的重要应用价值,更是引起了广泛关注。综述了ZnS一维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并对其发展趋势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硫化锌 一维纳米材料 液相法 气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增强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热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润丰 刘艳军 +3 位作者 涂玉波 王林俊 温晓庆 任磊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542-2548,共7页
以铁尾矿多孔陶瓷为载体,通过自发浸渗法成功制备出了添加石墨烯的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并对该材料热学性能及稳定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通过改变载体孔隙率,可以制得导热系数为0.41~0.59 W/(m·K)、潜热为69~120 kJ/kg、热学稳定性良... 以铁尾矿多孔陶瓷为载体,通过自发浸渗法成功制备出了添加石墨烯的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并对该材料热学性能及稳定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通过改变载体孔隙率,可以制得导热系数为0.41~0.59 W/(m·K)、潜热为69~120 kJ/kg、热学稳定性良好的导热增强复合相变储能材料。通过拟合,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导热系数与多孔载体的孔隙率呈线性关系,且经100次热循环后材料熔化潜热和导热系数分别降低了3.2%和16.7%。本研究为固废铁尾矿在蓄热、储能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蜡 复合相变储能材料 铁尾矿多孔陶瓷 石墨烯 热学性能 热学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含量对矿渣玻璃体结构及其水化活性的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宁 赵立革 +2 位作者 赵少伟 王卉 郑永超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25-1334,共10页
本文选取几种Ti含量不同的矿渣,利用XRD、DSC、FT-IR、XPS等测试手段分析矿渣重熔处理前后无定型网络中Al—O、Ti—O和Si—O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钛含量增加,原矿渣中的Al^(3+)和Ti^(4+)倾向以稳定性较差的高配位形式存在,这... 本文选取几种Ti含量不同的矿渣,利用XRD、DSC、FT-IR、XPS等测试手段分析矿渣重熔处理前后无定型网络中Al—O、Ti—O和Si—O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钛含量增加,原矿渣中的Al^(3+)和Ti^(4+)倾向以稳定性较差的高配位形式存在,这会减弱其玻璃体结构对热变化的抵抗能力,表现为玻璃转变温度T_(g)和结晶温度T_(x)降低。经重熔急冷后,随着钛含量的增加,高钛矿渣中的Ti^(4+)和Al^(3+)会倾向以低配位的形式存在,这些网络形成体的增多会导致玻璃体结构稳定性增强,表现为矿渣后期活性明显减弱。这说明矿渣的性能除了受碱度以及玻璃体含量影响之外,还与无定型网络的结构变化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钛矿渣 玻璃体结构 稳定性 聚合度 水化活性 矿渣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铝灰湿法除氟工艺及氟化物的转化行为研究
20
作者 徐紫涧 王钰 +5 位作者 刘敬勇 朱创海 陈智斌 黄升政 谢武明 孙水裕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9-118,共10页
为了研究湿法除氟因素(液固比、时间、温度、溶液种类、溶液浓度)对二次铝灰湿法处理过程中氟化物浸出效率及底渣氟化物浸出的影响规律,分别采用单因素实验测定湿法浸出前后底渣及其浸出液氟化物含量,同时对二次铝灰原样及湿法处理后的... 为了研究湿法除氟因素(液固比、时间、温度、溶液种类、溶液浓度)对二次铝灰湿法处理过程中氟化物浸出效率及底渣氟化物浸出的影响规律,分别采用单因素实验测定湿法浸出前后底渣及其浸出液氟化物含量,同时对二次铝灰原样及湿法处理后的底渣进行XRD、SEM-EDS表征。结果表明,两种浸出介质条件下,以上5种因素均对氟化物浸出效率产生影响,常温湿法浸出条件下,NaOH溶液碱浸去除氟化物效果优于去离子水。去离子水浸出氟化物的最佳工艺参数:液固比(体积质量比,mL/g,下同)为30、水解时间为4 h、水解温度为90℃,此时氟化物浸出率为12.98%。常温条件下NaOH溶液浸出氟化物的最佳工艺参数:液固比为10、NaOH溶液浓度为1.5 mol/L、水解时间为30 min,此时氟化物浸出率为65.85%。XRD表征结果反映出湿法处理后二次铝灰中AlN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减少,SEM-EDS表征结果反映出湿法处理后底渣中氟化物含量均相应减少,上述研究结果为二次铝灰湿法处理过程中氟化物去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铝灰 湿法水解 氟化物 碱浸除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