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轨道交通在对外综合交通枢纽集疏系统中的作用与影响因素
1
作者 杨静 张红亮 +1 位作者 张蕊 冯焕东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4-67,共4页
对外综合交通枢纽集疏系统工作的顺畅与否对于枢纽乃至城市整体的交通运输具有重要影响。以城市对外交通的综合交通枢纽作为研究对象,以实地调研数据为基础,重点研究轨道交通方式在枢纽集疏系统中的作用及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具有针对... 对外综合交通枢纽集疏系统工作的顺畅与否对于枢纽乃至城市整体的交通运输具有重要影响。以城市对外交通的综合交通枢纽作为研究对象,以实地调研数据为基础,重点研究轨道交通方式在枢纽集疏系统中的作用及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轨道交通作为综合枢纽集疏系统的骨干,仍有上升及改善的空间;衔接方式、步行距离等衔接设计因素,收入水平、户籍所在地等乘客特征,显著影响轨道交通对集疏系统客流的吸引力;通过优化票证服务及指引服务巩固现有主体客群,利用提高时效性及舒适性的措施争取目标客群,推广轨道交通车站与对外枢纽的一体化设计与统一管理等措施,有利于提高轨道交通对集疏系统客流的吸引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对外综合交通枢纽 集疏系统 乘客特征 衔接设计 政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向碰撞下FPS隔震曲线桥地震响应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王煦 董军 焦驰宇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5-120,107,共7页
本文结合某曲线桥工程,研究相邻联纵向碰撞对FPS隔震曲线桥地震响应的影响。文中选择桥梁设计半径和主梁跨度为参数,利用反应谱进行单段直梁法、梁格法和多段直梁法建模适用范围的探究。并根据上述结论建立考虑、不考虑碰撞的FPS曲线桥... 本文结合某曲线桥工程,研究相邻联纵向碰撞对FPS隔震曲线桥地震响应的影响。文中选择桥梁设计半径和主梁跨度为参数,利用反应谱进行单段直梁法、梁格法和多段直梁法建模适用范围的探究。并根据上述结论建立考虑、不考虑碰撞的FPS曲线桥以及考虑碰撞的板式橡胶曲线桥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多维地震作用输入下,在跨长不变而曲率半径增大时,三种模拟方法差值逐渐减小,梁格法最优,多段直梁法误差率均在10%之内,单段直梁法存在满足精度要求的临界跨曲比。此外,碰撞可增大装有FPS支座的曲线桥中跨桥墩地震响应,而对边跨桥墩地震响应几乎无影响。建议在实际工程中,将FPS支座用于曲线桥边跨桥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线桥梁 FPS 精细化模拟 建模适用范围 地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颗粒流离散元方法的行人动力学模型及仿真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杨静 张蕊 +1 位作者 刘荣强 冯焕东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57,84,共8页
离散元方法是分析和求解复杂离散颗粒系统问题的一种高效力学数值模拟方法,对于提高目前行人动力学模型中的求解效率,细致刻画行人运动中的力学关系具有优势.本文利用颗粒接触理论中的软球模型描述行人的接触及挤压行为,以现有社会力模... 离散元方法是分析和求解复杂离散颗粒系统问题的一种高效力学数值模拟方法,对于提高目前行人动力学模型中的求解效率,细致刻画行人运动中的力学关系具有优势.本文利用颗粒接触理论中的软球模型描述行人的接触及挤压行为,以现有社会力模型中的主观运动力作为外部输入,构建了基于颗粒流理论的行人运动模型,并在离散元EDEM仿真平台上实现.通过对不同密度条件下行人运动行为及平均速度的仿真及统计,对比实测数据,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通过对比不同仿真平台的计算速度,验证了算法的高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模拟得到的行人流在不同密度下的行为符合现场观测,模拟所得行人平均速度数据与实测数据基本吻合,所建模型具有较高计算效率.因此,基于颗粒流理论的离散元方法能够实现对行人运动的模拟,且具有进一步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行人动力学仿真 离散元方法 行人运动 颗粒流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向碰撞下FPS隔震曲线桥地震响应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王煦 董军 焦驰宇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4-70,共7页
本文结合某曲线桥工程,研究相邻联纵向碰撞对FPS隔震曲线桥地震响应的影响。文中选择桥梁设计半径和主梁跨度为参数,利用反应谱进行单段直梁法、梁格法和多段直梁法建模适用范围的探究。并根据上述结论建立考虑与不考虑碰撞的FPS曲线桥... 本文结合某曲线桥工程,研究相邻联纵向碰撞对FPS隔震曲线桥地震响应的影响。文中选择桥梁设计半径和主梁跨度为参数,利用反应谱进行单段直梁法、梁格法和多段直梁法建模适用范围的探究。并根据上述结论建立考虑与不考虑碰撞的FPS曲线桥以及考虑碰撞的板式橡胶曲线桥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多维地震作用输入下,在跨长不变而曲率半径增大时,3种模拟方法差值逐渐减小,梁格法最优,多段直梁法误差率均在10%之内,单段直梁法存在满足精度要求的临界跨曲比。此外,碰撞可增大装有FPS支座的曲线桥中跨桥墩地震响应,而对边跨桥墩地震响应几乎无影响。建议在实际工程中,将FPS支座用于曲线桥边跨桥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线桥梁 FPS 精细化模拟 建模适用范围 地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客流约束的出租车服务台多目标优化模型 被引量:6
5
作者 林建新 王皖东 丁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5975-5980,共6页
为提高客运枢纽场站服务水平,归纳总结出租车蓄车场上客区服务台布局类型,引入排队论方法,构建了考虑旅客体验(旅客排队长度、时间、最大走行距离)及组织方管理难易程度(上客区面积)的多阶段多目标整数优化模型。以南京南站为例的数值... 为提高客运枢纽场站服务水平,归纳总结出租车蓄车场上客区服务台布局类型,引入排队论方法,构建了考虑旅客体验(旅客排队长度、时间、最大走行距离)及组织方管理难易程度(上客区面积)的多阶段多目标整数优化模型。以南京南站为例的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多目标优化模型能够使综合指标优化42%。此外,相较单一布局下的优化,综合考虑多种布局的方案优化效果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布局优化 多目标规划 出租车服务台 客流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次卡尔曼滤波修正的尾气排放分布 被引量:1
6
作者 林建新 云旭 +1 位作者 李京冕 商鹏飞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11-319,共9页
监测机动车尾气排放并制定科学减排措施迫在眉睫,而如何反映由交通需求变化引起排放分布变化是建立尾气排放分布模型的核心问题.按照"交通需求推演-机动车比功率参数确定-交通排放"的思路,利用机动车比功率参数标定交通需求... 监测机动车尾气排放并制定科学减排措施迫在眉睫,而如何反映由交通需求变化引起排放分布变化是建立尾气排放分布模型的核心问题.按照"交通需求推演-机动车比功率参数确定-交通排放"的思路,利用机动车比功率参数标定交通需求与尾气排放之间的量化关系.以交通需求数据为基础,通过二次卡尔曼滤波修正交通流状态数据和交通分布数据,并通过动态交通分配获取实时车辆工况参数,与典型车型工况曲线匹配,确定车辆比功率在不同速度区间分布,而后,将机动车行驶特征工况参数代入国际车辆排放(international vehicle emission,IVE)模型中确定排放因子,计算得到区域内机动车尾气排放强度.研究表明,以15 min为预测周期,利用二次卡尔曼滤波估计交通需求的平均相对误差为8.89%,且利用IVE尾气模型模拟具有较好的可靠性.预测结果显示,实现基于动态交通需求的行驶工况所构建的交通污染分布模型具有可行性,且二次卡尔曼滤波修正提供了精度的保证,该推演数据可用于分析尾气分布,评价交通改善措施对尾气排放影响,为制定减排策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气排放 二次卡尔曼滤波 交通需求 IVE模型 行驶工况 量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社会力模型的地铁站域复合型通道行人仿真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曦 张蕊 +1 位作者 费硕 杨明航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552-2560,共9页
连接地铁车站和商业设施的过渡型通道一般设计为复合型通道,以通行功能为主,兼具服务功能,通道两侧服务设施对行人交通的影响难以量化分析和仿真建模。服务设施对行人交通的粘滞作用影响主要体现在行人步行减速或改变轨迹方向,通过对服... 连接地铁车站和商业设施的过渡型通道一般设计为复合型通道,以通行功能为主,兼具服务功能,通道两侧服务设施对行人交通的影响难以量化分析和仿真建模。服务设施对行人交通的粘滞作用影响主要体现在行人步行减速或改变轨迹方向,通过对服务设施的横向影响范围进行分析,将通道划分不同区域,引入粘滞力描述服务设施对通道交通的影响,据此改进社会力模型。通过仿真模型对相同设施布局、相同设计流量下不同行人组成的复合型通道宽度设置进行研究,获得不同类型行人占比条件下的通道宽度建议值,为该类通道设计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仿真 社会力模型 复合型通道 粘滞作用 粘滞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被超非机动车偏移减速的改进社会力模型 被引量:2
8
作者 张蕊 郝嘉田 +1 位作者 张士杰 程世达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4期15367-15371,共5页
超车事件数作为衡量非机动车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是计算非机动车换算系数的依据,可通过微观仿真获取多样化的运行数据进行分析。现有非机动车社会力模型仅考虑超车车辆的交通行为,未关注被超车辆受超车行为的影响,以临贴超车为研究对象... 超车事件数作为衡量非机动车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是计算非机动车换算系数的依据,可通过微观仿真获取多样化的运行数据进行分析。现有非机动车社会力模型仅考虑超车车辆的交通行为,未关注被超车辆受超车行为的影响,以临贴超车为研究对象,考虑超车干扰对被超车辆横向偏移距离的影响改进车辆间排斥力,考虑车头间距对期望速度的影响改进驱动力,再现被超车辆在临贴超车过程中的横向偏移、纵向减速避让行为,通过速度-密度基本图及超越行为验证了模型有效性。应用该模型仿真获得电动自行车混入比例低于25%时的超车事件数,建立非机动车超车事件数模型并计算相应非机动车换算系数值为0.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机动车混合流 社会力模型 临贴超车 被超车辆 非机动车换算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同伴群行人仿真的通道设置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许伊婷 张蕊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477-2484,共8页
轨道交通枢纽通道作为枢纽内各空间的连接器,承担着过渡以及缓冲作用。同伴群行人的存在,对行人流交通及其仿真产生了重要影响。补充行人交通相关研究对同伴群体行人交通出行影响的考虑,分析轨道交通枢纽通道内同伴行人特性,改进Moussai... 轨道交通枢纽通道作为枢纽内各空间的连接器,承担着过渡以及缓冲作用。同伴群行人的存在,对行人流交通及其仿真产生了重要影响。补充行人交通相关研究对同伴群体行人交通出行影响的考虑,分析轨道交通枢纽通道内同伴行人特性,改进Moussaid同伴社会力模型,建立微观仿真模型,通过Python语言对AnyLogic仿真平台二次开发。以北京某地铁站为例,充分考虑同伴群行人的影响,得到一定流量与同伴比例下最优的通道宽度范围为3.5~4 m,为合理规划及设施设置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枢纽 通道 行人微观仿真 同伴群行人 Moussaid同伴社会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机动车主动超越行为的社会力模型改进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明辉 张蕊 +1 位作者 严巧兵 王嘉贺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71-877,共7页
为解决社会力模型无法表达后方非机动车对正前方车辆的主动超越行为,提出了改进的社会力模型。分析非机动车混合流发生主动超越时的交通行为特征;考虑非机动车间距在不同密度环境下存在的可压缩特性,提出动态感知空间概念,将超越力引入... 为解决社会力模型无法表达后方非机动车对正前方车辆的主动超越行为,提出了改进的社会力模型。分析非机动车混合流发生主动超越时的交通行为特征;考虑非机动车间距在不同密度环境下存在的可压缩特性,提出动态感知空间概念,将超越力引入社会力模型,对模型进行改进;通过分析主动超越行为、主动超越间距及速度-密度基本图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当非机动车流密度在0.05~0.35辆/m2时,改进后的模型可再现非机动车主动超越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超越行为 社会力模型 非机动车混合流 动态感知空间 超越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车站通道行人超越行为改进社会力模型 被引量:5
11
作者 孔令争 张蕊 +1 位作者 杨明航 杨明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722-3726,共5页
社会力模型由于模型机制原因,在行人微观仿真时无法实现主动超越行为,现有模型改进研究可通过不同方式实现主动超越,但未关注主动超越完整轨迹的实现和验证。以地铁车站通道内中低密度下的单向行人流为研究对象,通过行人步行轨迹分析主... 社会力模型由于模型机制原因,在行人微观仿真时无法实现主动超越行为,现有模型改进研究可通过不同方式实现主动超越,但未关注主动超越完整轨迹的实现和验证。以地铁车站通道内中低密度下的单向行人流为研究对象,通过行人步行轨迹分析主动超越行为的轨迹和心理特征。据此通过前进力、换道力、边际力组合构成驱动力,改进社会力模型,实现主动超越,通过速度-密度基本图、超越轨迹及超越行为等对模型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改进社会力模型在实现行人的主动超越行为的基础上,实现了行人返回超越前原始步行道的行为特征,可再现符合实际的行人主动超越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通道 社会力模型 主动超越 超越轨迹 心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共同避让行为的门诊大厅多向行人仿真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蕊 费硕 +1 位作者 杨明航 许伊婷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7678-7684,共7页
医院门诊大厅建筑面积大、服务功能多,导致多向行人冲突频繁发生,影响行人服务感受,在大厅的空间规划、设计及管理时应充分考虑行人的多向冲突特性。实地调研发现,医院门诊大厅行人聚集区域的共同避让行为主要受行人通视、两共同避让行... 医院门诊大厅建筑面积大、服务功能多,导致多向行人冲突频繁发生,影响行人服务感受,在大厅的空间规划、设计及管理时应充分考虑行人的多向冲突特性。实地调研发现,医院门诊大厅行人聚集区域的共同避让行为主要受行人通视、两共同避让行人间步行方向夹角及二者间距影响。基于社会力模型原理,结合共同避让行为影响因素,引入共同避让时行人间吸引力,建立门诊大厅多向行人共同避让行为仿真模型。以某中医院门诊大厅为例,通过共同避让行为特征和行人流参数对比,验证了仿真模型的真实性,据此研究不同门诊大厅空间布局对行人走行质量的影响,得到现状服务人流量及门诊大厅面积下,门诊大厅行人聚集区域长宽比以1∶0.1~1∶0.6为宜的结论。该模型可对医院门诊大厅等行人多向冲突频繁空间进行定量分析,为该类空间规划、设计及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及方法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门诊大厅 多向行人流 微观仿真 社会力模型 共同避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