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室外造雪机用核子器两相流动过程与雾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
- 1
-
-
作者
郝亚辉
吴海峰
徐荣吉
张华
王瑞祥
-
机构
北京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北京市建筑能源高效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
出处
《制冷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8-103,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306220)资助项目
北京市教委研发计划项目(KM202310016009)资助。
-
文摘
核子器对促进人工造雪的液滴快速成核、结晶、成雪过程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室外造雪机用的通用核子器,设计了可视化实验平台,研究了核子器内部气液两相流动过程以及对雾化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核子器内部呈两相环形流动,外部形成了连续的空锥形喷雾场。随着气液压力比(ΦGL)的增加,界面扰动波在内部气液两相流动过程中逐渐消失。随着空气核占据更多的空间,液膜厚度逐渐减小且变得均匀稳定,雾化效率和雾化质量均得到显著提升。当ΦGL从20%增至67%时,液滴分布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分别提高了17%和60%。
-
关键词
室外造雪机
核子器
内部流型
粒径分布
科技冬奥
-
Keywords
outdoor snowmaker
nucleator nozzle
internal flow pattern
droplet distribution
high-tech Winter Olympics
-
分类号
TB611
[一般工业技术—制冷工程]
P48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TS952.6
[轻工技术与工程]
-
-
题名多通路并联式脉动热管热开关特性研究
- 2
-
-
作者
毕天朔
吕晏
邵轩
徐荣吉
-
机构
北京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北京市建筑能源高效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出处
《制冷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8-144,共7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506004)资助项目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Z231100006123014)
北京建筑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PG2024075)资助。
-
文摘
搭建了多通路并联式脉动热管热开关性能实验台,以氟代醚HFE-7100为工质,充灌率为80%,采用水浴加热、水浴冷却的方式调控脉动热管加热和冷却温度,实验研究了不同冷却温度下脉动热管的热开关特性。结果表明:多通路并联式脉动热管完全启动后蒸发段平均温度降低,冷凝段平均温度升高,热阻减小,传热性能迅速提升,温度及热阻变化过程呈现阶梯性骤然变化,可以作为热开关。随冷却温度的升高,热开关闭合时间与开关温度增大,10℃冷却温度下热开关闭合时间为12 s,开关温度为59.3℃。并且更高的冷却温度下,热开关性能更好,开关比与传热功率增量更大,当冷却温度为30℃时,热开关闭合后传热功率增加了26.8 W,开关比为5.05。
-
关键词
脉动热管
热开关
开关比
冷却温度
-
Keywords
pulsating heat pipe
thermal switches
switching ratio
cooling temperature
-
分类号
TK172.4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
TB611
[一般工业技术—制冷工程]
-
-
题名低表面张力工质协同润湿型脉动热管强化运行特性
- 3
-
-
作者
廉旭
邢美波
焦越
-
机构
北京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北京市建筑能源高效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出处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18,共6页
-
基金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Z231100006123014)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242015)
北京建筑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资助(PG2024079)。
-
文摘
研究了以含氟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为工质并经氧乙炔正火处理后脉动热管的传热性能。首先,采用正火处理对脉动热管的内表面进行改性,由结果可知,正火处理后脉动热管内表面的润湿性得到改善。将PQAI(全氟烷基季铵碘化物)表面活性剂分散在去离子水中作为工质进行脉动热管性能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加入少量的PQAI可以大大降低水的表面张力(比水低77.7%)。当热流密度在10—60 W/cm^(2),沸腾传热系数提高5%—37%。将PQAI水溶液应用于具有可润湿表面的脉动热管中,温度脉动曲线与采用纯水工质的脉动热管相比,显示出更小的振幅和更高的温度波动稳定性。结果表明,在100 W的加热功率下,PQAI水溶液脉动热管的热阻与采用纯水工质相比降低了20.8%。
-
关键词
脉动热管
含氟表面活性剂
润湿表面
振荡运动
-
Keywords
pulsating heat pipe
fluorosurfactant
wettable surface
oscillating motion
-
分类号
TK172.4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