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0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室外交通污染物对临街建筑室内环境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朱继宏 李德英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5,10,共6页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拟和CONTAM模型结合的方法,分析室外典型交通污染物CO对临街建筑室内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来流风向、建筑间距和建筑排布形式均对临街建筑室内CO浓度分布产生影响。来流风向角(θ)为15°时,室内CO浓度最...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拟和CONTAM模型结合的方法,分析室外典型交通污染物CO对临街建筑室内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来流风向、建筑间距和建筑排布形式均对临街建筑室内CO浓度分布产生影响。来流风向角(θ)为15°时,室内CO浓度最低,而θ为45°时,CO浓度最高;随着建筑间距增加,室内CO浓度不断降低;交错排布的建筑形式下,室内CO浓度明显低于对称排布的建筑形式。临街建筑室内CO浓度逐时变化与室外街道峡谷内车流量变化保持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污染物 室内环境 计算流体动力学模拟 CONTA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都住宅建筑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建模与能量供需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彭黎菊 李爽 +2 位作者 史翊翔 蔡宁生 王随林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905-3915,I0013,共12页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热电联供(combined heat and power,CHP)系统作为一种建筑供能新手段,可有效降低建筑运行能耗、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针对北方地区住宅建筑电热需求大且热电矛盾突出,...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热电联供(combined heat and power,CHP)系统作为一种建筑供能新手段,可有效降低建筑运行能耗、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针对北方地区住宅建筑电热需求大且热电矛盾突出,全年负荷波动大等特点,以北京市为代表,利用DeST软件对住宅建筑进行负荷分析并搭建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模拟平台,研究不同参数对联供系统性能的影响;以负荷特性和参数分析结果为依据,设计一年不同时段下北京住宅建筑管理策略:冬季采用“以热定电”,其余季节均采用“以电定热”;与基线系统相比,在春、夏、秋、冬4个典型日中联供系统天然气耗气量分别减少了39.16%、31.63%、36.01%和14.04%,对热电联供系统用于未来建筑供能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联供 燃料电池 能耗分析 模拟 能量管理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冷负荷对综合能源系统运行优化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马添水 高岩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7期12124-12130,共7页
为解决现有综合能源系统运行优化研究对建筑冷负荷的影响考虑不充分(多以“典型日负荷”或“预测负荷”代替空调期冷负荷)的问题,首先应用EnergyPlus软件对北京某园区进行建模和负荷分析,再以经济性为优化目标,基于园区的电、冷负荷供... 为解决现有综合能源系统运行优化研究对建筑冷负荷的影响考虑不充分(多以“典型日负荷”或“预测负荷”代替空调期冷负荷)的问题,首先应用EnergyPlus软件对北京某园区进行建模和负荷分析,再以经济性为优化目标,基于园区的电、冷负荷供需平衡和综合能源系统设备的典型模型建立运行约束模型,在空调期对多能源耦合的综合能源系统建立运行优化模型。对优化模型使用Yalmip建模和编程,使用Cplex求解器求解问题,得到不同负荷条件下的综合能源系统空调期的运行优化方案,并分析其统一性和差异性。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以经济性为目标的优化模型,可以使多能耦合的综合能源系统在目标下运行更加优化;不同建筑冷负荷条件下运行优化方案具有较大差异性;不同负荷条件下运行优化方案具有一定规律性。可见综合能源系统的运行优化研究应该全面考虑冷负荷的影响,所提出的规律性运行优化方案为综合能源系统提升运行经济性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建筑能耗模拟 运行优化 仿真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在环境修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基于Web of Science的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中浤 吕旭波 +1 位作者 刘新妹 李晓光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88-893,899,共7页
为深入了解粉煤灰在环境修复领域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客观反映相关国家(地区)、机构和个人在该领域的科学贡献和影响。本文采用ISI Web of Knowledge的Web of Science^(TM)核心合集数据库,数据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 为深入了解粉煤灰在环境修复领域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客观反映相关国家(地区)、机构和个人在该领域的科学贡献和影响。本文采用ISI Web of Knowledge的Web of Science^(TM)核心合集数据库,数据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和HistCite Pro,对1990~2022年该库收录的相关文献进行了计量分析,从发文量TOP10的国家(地区)、高产作者、来源期刊、重要研究机构和研究方向热点等方面对1990年以来粉煤灰在环境修复领域的应用和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对了解粉煤灰在环境修复领域的研究方向、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环境修复 文献计量 HistCite Pro Citespace 研究热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物建筑内移动式高压细水雾灭火装置设计参数研究
5
作者 张子龙 刘芳 +1 位作者 李宏文 钱禹丰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90-996,共7页
为了研究移动式高压细水雾灭火装置在文物建筑内的设计参数,搭建了6A木垛火试验台,研究在不同喷射距离和模式下,该装置应对大规模火灾时适合的喷射流量与距离,并采用FDS,以北京某古建筑为模型进行模拟,从喷射强度、喷射距离、喷射时机... 为了研究移动式高压细水雾灭火装置在文物建筑内的设计参数,搭建了6A木垛火试验台,研究在不同喷射距离和模式下,该装置应对大规模火灾时适合的喷射流量与距离,并采用FDS,以北京某古建筑为模型进行模拟,从喷射强度、喷射距离、喷射时机、雾化粒径等方面验证并补充移动式高压细水雾灭火装置的设计参数。结果显示,喷射强度可设定为4.4~6.6 L/(min.m^(2));喷射距离可设定为5 m,尽可能采用近距离喷射策略;灭火时机应尽早,至少在起火后300 s内;雾化粒径的选择需根据具体情况权衡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式高压细水雾灭火装置 文物建筑 设计参数 火灾试验 F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钠对混凝沉淀-纳滤组合工艺膜污染机制的影响
6
作者 孙丽华 李瑞瑛 +2 位作者 马瑶 张妍 张凯权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9-604,611,共7页
再生水回用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纳滤能够保证较好的膜出水水质,而NF膜的膜污染问题是阻碍其被广泛应用的原因之一。采用混凝沉淀-NF工艺作为深度处理工艺,探究了海藻酸钠对膜污染的作用机制,分析了膜污染情况以及膜污染过... 再生水回用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纳滤能够保证较好的膜出水水质,而NF膜的膜污染问题是阻碍其被广泛应用的原因之一。采用混凝沉淀-NF工艺作为深度处理工艺,探究了海藻酸钠对膜污染的作用机制,分析了膜污染情况以及膜污染过程中的界面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海藻酸钠浓度增加使NF膜的膜比通量下降,膜污染的总阻力增大,其中对不可逆阻力的影响更明显;不同浓度条件下的膜污染以滤饼层模型为主;进水海藻酸钠浓度越高,膜污染程度越严重;在过滤初期污染物最容易到达膜表面堵塞膜孔;在过滤中后期,污染物最容易与滤饼层之间形成黏附作用,形成厚而密实的滤饼层,可逆阻力与不可逆阻力均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污染 纳滤 XDLVO理论 Hermia模型 深度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氧化-粉末活性炭-超滤对污水厂二级出水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去除效能及影响因素
7
作者 孙丽华 邓斯 +1 位作者 史鹏飞 王春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98-1305,共8页
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作为新兴环境污染物已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有研究表明,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出水是环境中ARGs的重要来源。采用O_(3)预氧化结合粉末活性炭(powdered activated carbon,PAC)与超滤(ultrafil... 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作为新兴环境污染物已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有研究表明,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出水是环境中ARGs的重要来源。采用O_(3)预氧化结合粉末活性炭(powdered activated carbon,PAC)与超滤(ultrafiltration,UF)组合工艺处理污水厂二级出水,考察O_(3)投加量与水样的pH、温度对二级出水中不同形态ARGs去除效果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ARGs被O_(3)氧化失活后,经过PAC吸附与UF膜的过滤能得到更为有效的去除;在O_(3)最佳投加量(2.0 mg/L)条件下,O_(3)-PAC-UF组合工艺对二级出水中不同类型ARGs(tet A、tet C、tet G、sul I、sul II)和其他污染物(intⅠ1、16S rRNA)的去除量为10^(2.67)~10^(3.92)copies/mL,且对细胞态和游离态ARGs去除效果明显增强;升高pH和较低温度均利于ARGs的去除;O_(3)分子的直接氧化作用居于二级出水中ARGs去除机制的主导地位。综上,臭氧联合粉末活性炭与超滤组合可以有效去除二级出水中的抗生素抗性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抗性基因 二级出水 超滤 臭氧 粉末活性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极膜电渗析资源化巯基乙酸钠废水再生巯基乙酸的研究
8
作者 张莉 娄玉峰 +4 位作者 张委 刘方旺 蓝靖 赵宗山 付昆明 《无机盐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0-129,共10页
巯基乙酸钠是硫氨酯尾液的主要成分,因其高毒性、高盐、高化学需氧量的特点,使硫氨酯尾液成为一类极难处理的化工生产废水。通常采用萃取、过滤、酸化和蒸馏等复合工艺进行处理,但这种处理方法存在工艺复杂、成本高及可能产生二次污染... 巯基乙酸钠是硫氨酯尾液的主要成分,因其高毒性、高盐、高化学需氧量的特点,使硫氨酯尾液成为一类极难处理的化工生产废水。通常采用萃取、过滤、酸化和蒸馏等复合工艺进行处理,但这种处理方法存在工艺复杂、成本高及可能产生二次污染等问题。为解决巯基乙酸钠废水资源化利用的难题,采用三隔室双极膜电渗析(Bipolar Membrane Electrodialysis Device,BMED)装置,以巯基乙酸钠转化率、电流效率、平均膜对电压及能耗等作为评价指标,考察操作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电流密度、膜间距对BMED资源化巯基乙酸钠废水处理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时间为75 min、电流密度为400 A/m^(2)、反应温度为40℃、膜间距为50μm的优化运行条件下,BMED的巯基乙酸钠转化率为98.32%,电流效率达到86.01%,生产能耗为93.54kW·h/t。该研究结果可为巯基乙酸钠废水生产巯基乙酸提供新的工艺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膜 电渗析 资源化 巯基乙酸钠废水 巯基乙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收工业余热用于供暖的相变换热装置储能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闫全英 穆白 +1 位作者 潘利生 刘超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8-151,157,共5页
我国工业余热资源丰富,利用相变换热器回收余热用于建筑供暖为清洁供热提供了可靠的新途径。按不同比例制备了石蜡和硬脂酸二元混合相变材料,并对混合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相变潜热、热导率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旨在寻找适合回收... 我国工业余热资源丰富,利用相变换热器回收余热用于建筑供暖为清洁供热提供了可靠的新途径。按不同比例制备了石蜡和硬脂酸二元混合相变材料,并对混合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相变潜热、热导率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旨在寻找适合回收余热用相变换热器的储能材料。研究结果表明,62~#石蜡与硬脂酸混合物的相变温度在43~66℃范围内波动;当62^(#)石蜡与硬脂酸的配比为20∶80时,相变温度为62.73℃,相变潜热较大,为205.53J/g;二元混合物熔化潜热与凝结潜热相差不大,材料过冷度较小,是用于低温余热回收的相变蓄热换热装置的理想储能材料。将储能材料用于相变换热器中,储能材料熔化回收工业余热进行蓄热,蓄热量用于加热散热器回水,实现间歇性工业余热转变为连续输出热量进行供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余热 相变换热 储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模式对设施西瓜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郝汉 马文林 +3 位作者 杨行 赵嘉莉 张彩月 李桐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7-536,共10页
为探讨不同施肥管理对西瓜产量、温室气体排放及土壤理化性质等的影响,确定适宜的施肥方式,以期达到西瓜高产、减排的目的。试验以大棚西瓜田为研究对象,根据底肥施用方式设置5种处理:不施用肥料(CK)、常规施肥(CT+OM)、测土配方施肥(ST... 为探讨不同施肥管理对西瓜产量、温室气体排放及土壤理化性质等的影响,确定适宜的施肥方式,以期达到西瓜高产、减排的目的。试验以大棚西瓜田为研究对象,根据底肥施用方式设置5种处理:不施用肥料(CK)、常规施肥(CT+OM)、测土配方施肥(ST+OM)、单施有机肥(OM)、单施化肥(UF)。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采集分析西瓜田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同时对土壤无机氮及有机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有机肥配施无机肥处理西瓜产量提升明显,其中ST+OM处理西瓜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相比于CK显著增加143.78%,在西瓜幼苗期,CT+OM、ST+OM及OM处理的土壤铵态氮含量及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CT+OM处理相较于其他处理N_(2)O及CO_(2)的排放通量整体变化幅度最大,CH_(4)排放通量呈正负交替波动变化;CT+OM处理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显著高于UF,与其他处理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测土配方施肥处理相比于其他处理能够显著提高西瓜产量,且其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与最低的单施化肥处理无显著差异,为综合效益最佳的施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施肥方式 温室气体 温室气体排放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公共场所室内甲醛浓度水平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金萍 陈文军 杜鹏宇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0-45,共6页
为了解北京市公共场所室内甲醛污染水平及影响因素,在工作日和周末上下午对北京市内家具市场、综合商场和服装批发市场3类公共场所不同功能区的室内甲醛浓度进行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家具市场中包含木质家具的功能区甲醛浓度最高;服装... 为了解北京市公共场所室内甲醛污染水平及影响因素,在工作日和周末上下午对北京市内家具市场、综合商场和服装批发市场3类公共场所不同功能区的室内甲醛浓度进行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家具市场中包含木质家具的功能区甲醛浓度最高;服装批发市场中包含外贸针织功能区的甲醛浓度最高;综合商场中包含化妆品功能区的甲醛浓度最高;服装批发市场和家具市场整体的甲醛浓度已超过《商场(店)、书店卫生标准》(GB 9670—1996)规定的限值0.12mg/m3。3类公共场所甲醛点位超标率服从显著性水平p<0.05的χ2双侧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长期暴露在服装批发市场和家具市场内的工作人员和顾客,可能存在健康风险,应对家具市场、服装批发市场的甲醛污染进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场所 室内空气 甲醛浓度 统计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醇胺法碳捕集技术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魏青 张振涛 +3 位作者 王瑞祥 张化福 杨俊玲 吴宏伟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99,共10页
燃煤电厂的烟气是CO_(2)长期、稳定、集中的来源,减缓温室效应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即从电厂烟气中捕集CO_(2),其中醇胺溶液吸收法是最具潜力、应用最广泛的碳捕集技术,但其存在再生能耗高的缺点。首先介绍了碳捕集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流程,... 燃煤电厂的烟气是CO_(2)长期、稳定、集中的来源,减缓温室效应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即从电厂烟气中捕集CO_(2),其中醇胺溶液吸收法是最具潜力、应用最广泛的碳捕集技术,但其存在再生能耗高的缺点。首先介绍了碳捕集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流程,针对醇胺溶液碳捕集技术,从吸收剂的发展、吸收过程工艺优化、再生过程工艺优化和复合工艺优化等方面综述了目前基于醇胺溶液的碳捕集技术的发展现状。研究表明:未来应注重开发高吸收速率、低再生消耗、低胺耗的新型醇胺吸收剂;在工艺优化方面,吸收/再生过程工艺优化要提高吸收/解吸速率,降低能耗;复合工艺优化要合理耦合多种单一工艺优化方法,以更大程度地降低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 醇胺吸收剂 化学吸收法 CO_(2)吸收 CO_(2)解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MIP6的低影响开发雨水排放系统的气候适应力优化
13
作者 杨健平 张质明 +1 位作者 王懿雯 赵志勇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1-122,共12页
【目的】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极端降雨事件的频率和强度显著增加,传统城市雨水排放系统在应对极端降雨时常常力不从心,为缓解气候变化带来的建成区内涝风险,提出一种基于CMIP6模式预估结果的低影响开发雨水排放系统的气候适应力优... 【目的】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极端降雨事件的频率和强度显著增加,传统城市雨水排放系统在应对极端降雨时常常力不从心,为缓解气候变化带来的建成区内涝风险,提出一种基于CMIP6模式预估结果的低影响开发雨水排放系统的气候适应力优化方法。【方法】以九江市某片区为例,综合各模式泰勒图评分和年际变率评分筛选出最佳CMIP6(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6)降雨模式预估情景,结合降雨情景,借助NSGA-Ⅱ对SWMM模型进行多目标优化,依据帕累托最优结果对LID设施规模进行优化。【结果】结果显示:三种模式预测结果在不同未来气候情景下都将会产生更多的降雨,其中FGOALS-g3在未来降雨预测中模拟出的年总降雨量和日降雨量最多且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随着LID设施的投资成本逐渐增加,径流量和溢流节点数可以得到有效控制,LID设施中等投资方案成本为260.27万元,径流量削减21.55%,最大投资方案519.58万元,径流量削减25.00%,溢流节点数分别减少14.12%和18.82%;与原始条件下相比,中等投资方案和最大投资方案的洪峰径流量分别降至0.64 m^(3)/s和0.62 m^(3)/s,约为原始的86.49%和83.71%。【结论】结果表明:未来气候变化下,极端降雨事件为城市内涝带来更大压力;通过对模拟结果的分析,LID设施中等投资和最大投资方案均有效控制了径流量与溢流节点数量,表明优化策略在应对未来极端降雨的情景下是有效的,可为类似建成区的内涝风险管理和适应性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未来降雨预估 LID设施 多目标优化 气候适应性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醇胺溶液直接蒸气再生优化
14
作者 魏青 张化福 +3 位作者 张振涛 陶辉飞 王瑞祥 贺铭鑫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43-248,共6页
为了研究水蒸气和解吸塔运行参数对解吸过程的影响,以国内某燃煤电厂提供的数据进行简化,基于Aspen Plus建立了解吸塔工艺模型,分析了解吸塔再生压力、富液温度、蒸气过热度、富液负荷等运行参数对解吸率、CO_(2)产量和再生能耗等解吸... 为了研究水蒸气和解吸塔运行参数对解吸过程的影响,以国内某燃煤电厂提供的数据进行简化,基于Aspen Plus建立了解吸塔工艺模型,分析了解吸塔再生压力、富液温度、蒸气过热度、富液负荷等运行参数对解吸率、CO_(2)产量和再生能耗等解吸特性的影响。加权优化结果表明,水蒸气质量流量为900~1 000 kg/h,解吸压力为120~140 kPa,碳负载为0.4~0.5 mol/mol,水蒸气过热度为30~50℃,水蒸气MEA质量分数为0~10%,水蒸气CO_(2)质量分数为0~10%,此时系统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捕集 MEA 蒸气再生 解吸过程 模拟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外造雪机用核子器两相流动过程与雾化规律研究
15
作者 郝亚辉 吴海峰 +2 位作者 徐荣吉 张华 王瑞祥 《制冷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8-103,共6页
核子器对促进人工造雪的液滴快速成核、结晶、成雪过程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室外造雪机用的通用核子器,设计了可视化实验平台,研究了核子器内部气液两相流动过程以及对雾化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核子器内部呈两相环形流动,外部形成了... 核子器对促进人工造雪的液滴快速成核、结晶、成雪过程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室外造雪机用的通用核子器,设计了可视化实验平台,研究了核子器内部气液两相流动过程以及对雾化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核子器内部呈两相环形流动,外部形成了连续的空锥形喷雾场。随着气液压力比(ΦGL)的增加,界面扰动波在内部气液两相流动过程中逐渐消失。随着空气核占据更多的空间,液膜厚度逐渐减小且变得均匀稳定,雾化效率和雾化质量均得到显著提升。当ΦGL从20%增至67%时,液滴分布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分别提高了17%和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外造雪机 核子器 内部流型 粒径分布 科技冬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址博物馆游客与文物环境调控模式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罗昔联 李娟 +1 位作者 喻跃辉 张群力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3-72,共10页
为满足开放式遗址展厅游客与文物的不同环境需求,本文提出文物区采用置换通风系统与游客区采用舒适性空调系统相结合的调控模式(即游客区-文物区调控模式),参照兵马俑遗址博物馆展厅及葬坑文物区几何尺寸,搭建了模拟展示厅与环境调控实... 为满足开放式遗址展厅游客与文物的不同环境需求,本文提出文物区采用置换通风系统与游客区采用舒适性空调系统相结合的调控模式(即游客区-文物区调控模式),参照兵马俑遗址博物馆展厅及葬坑文物区几何尺寸,搭建了模拟展示厅与环境调控实验系统,实验研究了遗址展示厅处于自然通风、游客区单独环境调控、文物区单独调控及游客区-文物区调控4种模式下,空间环境参数分布特性及文物保存环境平衡特性。结果表明:自然通风模式下文物区坑底温度波动值达3.0℃,平均相对湿度也超过90%,同时开馆期间游客区的平均温度高达36.5℃,不能满足文物和游客的热舒适性要求;单一的游客区空调系统和文物区置换通风调控系统均只能改善调控区域的局部环境参数;游客区-文物区调控模式可以同时满足游客与文物的调控需求,此外遗址文物的土壤与空气两种环境介质间的温差降至0.4℃,基本实现了文物保存环境介质之间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保护 遗址博物馆 置换通风 调控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体压力能发电系统模糊PI模型预测控制
17
作者 左明鑫 魏东 +1 位作者 熊亚选 赵若辰 《控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77-986,共10页
在天然气所产生的废气等气体的传输过程中,调压系统需要将气体由高压调节到低压状态。这一过程中,气体的压力能可以通过膨胀机带动发电机工作进行回收。为此,设计、开发了气体压力能回收发电控制系统,在发电机转速控制回路中设计了模糊P... 在天然气所产生的废气等气体的传输过程中,调压系统需要将气体由高压调节到低压状态。这一过程中,气体的压力能可以通过膨胀机带动发电机工作进行回收。为此,设计、开发了气体压力能回收发电控制系统,在发电机转速控制回路中设计了模糊PI控制器,以实现PI参数的自适应整定;同时,设计了发电机转矩控制回路模型预测控制器,基于使发电机转矩和磁链稳定的优化目标进行电压矢量计算,以提高控制策略的效率,并通过延时补偿改善控制性能和鲁棒性。搭建气体压力能回收实验平台,利用压缩机调节空气压力来模拟气体压力的变化,并基于上述策略,采用DSP28335设计、开发了气体压力能回收发电控制器。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策略与传统直接转矩控制策略相比,在用户侧压力波动的情况下,使发电机转矩和转速波动范围大幅减少,提升了发电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PI控制 模型预测控制 直接转矩控制 永磁同步发电机 能量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标短型无补偿导线铱铑热电偶的校准方法研究
18
作者 李可 张婷婷 +2 位作者 李竟怡 许淑惠 卢小丰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0-346,共7页
非标准化又无补偿导线的短型热电偶(80~150 mm)由于其尺寸短且冷端无法外延,导致其在测量或校准过程中会产生较大偏差。以短型铱铑热电偶为例,利用干体炉及均热块装置进行校准,冷端分别采用空冷、循环水冷盘和浸没水冷3种处理方式并用K... 非标准化又无补偿导线的短型热电偶(80~150 mm)由于其尺寸短且冷端无法外延,导致其在测量或校准过程中会产生较大偏差。以短型铱铑热电偶为例,利用干体炉及均热块装置进行校准,冷端分别采用空冷、循环水冷盘和浸没水冷3种处理方式并用K偶测温修正。对同源长型铱铑热电偶进行热电势与温度关系分度作为短型铱铑偶的参考值,发现分度值与国标偏差超过1%,与In、Sn、Zn固定点校准结果分别差0.23、0.32和0.48℃。实验结果表明短型铱铑偶在0~500℃温度范围,使用循环水冷盘控制冷端并测温修正的方法校准误差优于1%,不确定度为0.9~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计量 短型铱铑热电偶 校准 干体炉 分度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动式双红外激光反射技术的低发材料表面真温测量研究
19
作者 章欣达 王赫 +2 位作者 赵云龙 安保林 董伟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7-593,共7页
主动式双红外激光反射技术针对材料发射率未知条件下的表面真温测量具有独特优势。但是,对于主动式双红外激光反射测温的测量模型,目前国外机构在定标样品表面辐射特性与测量结果关联规律方面的认识不够充分,且国内的实验研究较为匮乏... 主动式双红外激光反射技术针对材料发射率未知条件下的表面真温测量具有独特优势。但是,对于主动式双红外激光反射测温的测量模型,目前国外机构在定标样品表面辐射特性与测量结果关联规律方面的认识不够充分,且国内的实验研究较为匮乏。采用980 nm和1550 nm的激光器搭建了一套基于主动式双红外激光反射法的表面真温测量实验系统,研究了漫射和镜面反射的定标样品对测温偏差的影响特性,在1073 K附近温区开展了表面真实温度测量研究,并与基于热电偶外推得到的物体表面真实温度开展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所选的材料,两者温度的相对误差在1%~3%之间,良好的一致性验证了主动式双激光反射辐射测温技术在物体表面真实温度测量中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测温 表面真温 红外激光 热反射法 定标样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压CO_(2)/H_(2)O管束外凝结换热数值模拟
20
作者 曹凤岩 鲁军辉 +2 位作者 陈红兵 王岩 王随林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9-78,共10页
碳捕集与封存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超临界水煤制氢耦合CO_(2)/H_(2)O混合工质热力发电系统排气为低压、低温CO_(2)/H_(2)O混合气体,为实现零碳排放及热量回收,冷凝分离CO_(2)/H_(2)O是必要途径。采用Fluent软件模拟了CO_(2)/H_... 碳捕集与封存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超临界水煤制氢耦合CO_(2)/H_(2)O混合工质热力发电系统排气为低压、低温CO_(2)/H_(2)O混合气体,为实现零碳排放及热量回收,冷凝分离CO_(2)/H_(2)O是必要途径。采用Fluent软件模拟了CO_(2)/H_(2)O混合气水平叉排管束外的冷凝换热特性,运用VOF模型、组分输运模型以及利用UDF编写的相变模型加载两相流的质量、能量和组分源项,研究了壁面液膜的形成发展过程和液滴附近流线、速度矢量、液相体积分数的分布,以及速度、蒸汽过热度和不凝气体含量对传热系数和扩散层热阻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相吻合,液膜热阻不随蒸汽过热度变化,但随CO_(2)摩尔分数、入口流速和总压力的升高而减小;混合气体扩散层热阻随CO_(2)摩尔分数和过热度的升高而增大,随入口流速的增大而减小;总传热系数随蒸汽过热度、入口流速和压力的升高而增大,随CO_(2)摩尔分数升高而减小,且局部冷凝传热系数与液膜厚度呈负相关,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低压CO_(2)/H_(2)O冷凝传热、传质的无因次关联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CO_(2)/H_(2)O混合气 低压 叉排管束 凝结换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