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顾及学校特色与学生能力的GIS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北京建筑大学GIS专业为例 被引量:7
1
作者 张学东 王勇 +1 位作者 庞蕾 何曙光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1-144,148,共5页
随着地理信息科学(GIS)专业技术的飞速发展,该技术已经应用到社会各个方面,使人们的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不少行业和研究领域开始应用GIS来解决科研、生产,以及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面对当前社会多层次应用的需求,迫... 随着地理信息科学(GIS)专业技术的飞速发展,该技术已经应用到社会各个方面,使人们的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不少行业和研究领域开始应用GIS来解决科研、生产,以及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面对当前社会多层次应用的需求,迫切需要一大批既掌握GIS技术,又懂管理,且能够将GIS技术深化应用的复合型人才。然而相对社会需求的新特点,我国高校GIS专业培养的毕业生面临诸多限制和不足,很难满足社会的需求。这就需要高校改革现有的GIS专业培养模式,从社会多层次需求出发,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建立突出学校特色与学生能力的GIS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专业 多层次需求 学校特色 学生能力 人才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刷卡数据的公交和地铁接驳出行评价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2
作者 黄凯 张健钦 +3 位作者 程歆玥 胡超男 文政 黄馨逸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60,共8页
为评价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换乘协同效能,本研究聚焦公交与地铁接驳行为特征解析,构建“地铁-公交”双向接驳分析框架。基于北京市公共交通智能刷卡数据,分别界定地铁接驳公交(STB)与公交接驳地铁(BTS)两类接驳模式,从客流时空分布、竞争... 为评价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换乘协同效能,本研究聚焦公交与地铁接驳行为特征解析,构建“地铁-公交”双向接驳分析框架。基于北京市公共交通智能刷卡数据,分别界定地铁接驳公交(STB)与公交接驳地铁(BTS)两类接驳模式,从客流时空分布、竞争关系维度建立包含接驳公交服务区域、竞争强度等10项指标的评估体系,运用K-means聚类算法实现地铁站点的分类识别。结果表明:1)BTS集中于早高峰,STB集中在晚高峰,两种接驳方式中公交和地铁出行的时间比、距离比都约为1︰2,STB中的公交平均候车时间约6 min;2)竞争关系下的公交出行需求集中在铁路站点和城市副中心,竞争强度较大的地方集中于地铁1号线“通州—朝阳”段的通勤走廊;3)对10个指标进行聚类,BTS和STB各分成5类,受“潮汐客流”影响,两种接驳方式下的地铁站呈现差异化聚类结果。研究为优化城市公共交通换乘服务提供科学依据,对提升超大城市的公共交通网络耦合度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交出行 接驳 交通大数据 出行评价指标 时空分布 刷卡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夜间灯光遥感数据的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扩张格局——以陕西省榆林市为例
3
作者 陈超 宗燕 +5 位作者 李昂 杨福芹 王果 谢瑞 张盼盼 刘振彬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5-469,共15页
探究资源型城市扩张格局对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与人地协调至关重要。以陕西省榆林市为研究对象,利用2004~2021年长时序夜间灯光遥感数据,采用伪不变特征(PIF)法获取建成区空间分布信息,揭示榆林市建成区时空演变特征,选取经济发展、人... 探究资源型城市扩张格局对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与人地协调至关重要。以陕西省榆林市为研究对象,利用2004~2021年长时序夜间灯光遥感数据,采用伪不变特征(PIF)法获取建成区空间分布信息,揭示榆林市建成区时空演变特征,选取经济发展、人口、交通、资源开发等指标分析榆林市城市扩张格局驱动力。结果表明:①2004~2021年榆林市建成区面积由338 km^(2)增加至1844 km^(2),呈现散点扩张、合并融合的扩张趋势,符合城市发展的不可逆变特征;②榆林市城市扩张速度最大值出现在2019~2021年,为145 km^(2)·年^(-1),最小值出现在2004~2009年,为8.667 km^(2)·年^(-1);扩张强度最大值出现在2009~2013年,为27.13%,最小值出现在2017~2019年,为0.82%;③2013~2016年榆林市重心在东偏北方向移动距离达峰值(27223.254 m),与榆林市煤炭产业发展布局相符;④2004~2021年榆林市城市扩张格局主要驱动力是煤炭产量,继而构建包含煤炭产量、第一产业产值及其占GDP比重、第二产业产值及其占GDP比重、第三产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道路面积、人口密度、常住人口数等指标的多因素拟合模型,拟合度R 2为0.985,表明该模型可靠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扩张 资源型城市 夜间灯光遥感 伪不变特征法 时空演变 驱动力 陕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改进U-Net算法的建筑垃圾堆放检测与识别方法
4
作者 邹伟林 周文 +2 位作者 张永利 高思岩 王普亮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1-167,共7页
当前我国在实际生产建设中产生的建筑垃圾体量大且成分复杂,若未经妥善处理,部分成分会与周围环境发生反应造成健康隐患,导致的后果难以估量。此外,在“无废城市”建设政策的要求下,建筑垃圾成为当前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议题。本文在自... 当前我国在实际生产建设中产生的建筑垃圾体量大且成分复杂,若未经妥善处理,部分成分会与周围环境发生反应造成健康隐患,导致的后果难以估量。此外,在“无废城市”建设政策的要求下,建筑垃圾成为当前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议题。本文在自主采集的建筑垃圾数据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U-Net算法改进模型。该模型依托于原始U-Net网络,将主干网络引入ResNet残差网络、小波变换和注意力机制模块,不但有效解决了原始模型出现的梯度消失、边缘特征模糊等问题,还在mIoU、mPA、F1分数等性能指标上,与其他模型相比有较大的提升,且模型的整体性能较平稳,可成功且高效地完成建筑垃圾堆放识别与检测任务。以河南省平顶山市卫东区下辖街道作为试验区域进行应用验证,结果表明,该识别检测模型可有效识别检测出建筑垃圾的覆盖范围,且精度达到实际应用要求,可为实现建筑垃圾管理与处置提供重要的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垃圾 U-Net算法 模型优化 识别检测 建筑垃圾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内动态场景下融合语义信息的视觉SLAM方法
5
作者 王一哲 张瑞菊 +2 位作者 王坚 谢欣睿 黄启承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13,共5页
视觉SLAM作为实现智能设备自主感知与导航的核心技术,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扮演着关键角色。然而,当场景包含移动物体时,传统视觉SLAM算法的稳定性和定位精度显著下降。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室内动态场景下融合语义信息的SLA... 视觉SLAM作为实现智能设备自主感知与导航的核心技术,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扮演着关键角色。然而,当场景包含移动物体时,传统视觉SLAM算法的稳定性和定位精度显著下降。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室内动态场景下融合语义信息的SLAM方案。该方法基于ORB-SLAM2框架,通过引入GCNv2网络进行深度特征提取,并利用YOLOv5进行语义分割,以识别动态物体。结合运动一致性分析,有效剔除了动态干扰,增强了算法的稳健性。通过对TUM标准数据集的测试,与原ORB-SLAM2相比,改进后的算法在室内动态环境下实现了显著提升,平均定位精度提高达55.75%。这一成果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显著提升了SLAM系统在复杂动态环境下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SLAM 语义信息 特征提取 动态场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差值法与InSAR相干系数检测城市变化信息 被引量:5
6
作者 何曙光 庞蕾 +1 位作者 张学东 刘慧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6-80,共5页
由于当前经常出现雾霾等极端气候,光学遥感不能提供稳定数据源,而合成孔径雷达所具有的全天时、全气候的特点可以获取稳定的数据源,因此利用SAR影像进行城市变化检测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该文提出一种利用差值法与InSAR相干系数相结合,... 由于当前经常出现雾霾等极端气候,光学遥感不能提供稳定数据源,而合成孔径雷达所具有的全天时、全气候的特点可以获取稳定的数据源,因此利用SAR影像进行城市变化检测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该文提出一种利用差值法与InSAR相干系数相结合,通过二者的优势与特点进行城市变化检测的方法。实验经过数据的预处理、影像纠正、实验区裁剪、差值处理、相干系数图阈值处理、差值结果图与相干系数图阈值处理结果图叠加、边界处理等一系列的影像处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成功地提取出实验区域的变化信息,所提取变化信息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rraSAR影像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差值法 相干系数 城市变化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格网的城市功能区定量识别 被引量:17
7
作者 骆少华 刘扬 +1 位作者 高思岩 王鹏飞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214-217,共4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功能区的合理规划和管理愈来愈重要。本文利用北京市西城区20 622条POI数据,将西城区分割为25×25及50×50的空间格网,采用样方密度法,以及频数密度、类型比例两个指标对城市功能区识别及划分,对西城区...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功能区的合理规划和管理愈来愈重要。本文利用北京市西城区20 622条POI数据,将西城区分割为25×25及50×50的空间格网,采用样方密度法,以及频数密度、类型比例两个指标对城市功能区识别及划分,对西城区单一功能区及混合功能区识别和可视化,并探讨其分布规律及影响。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格网大小及数量影响城市功能区的定量识别及划分,在不同的应用环境下需要使用不同大小的空间格网识别城市功能区,从而在宏观上更好地了解城市分布规律,为城市管理及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I数据 空间格网 城市功能区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显著几何特征的古木建筑关键构件多LoD尺寸信息提取方法 被引量:6
8
作者 石力文 解琳琳 +3 位作者 侯妙乐 李爱群 胡云岗 刘浩宇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51-658,共8页
古木建筑关键构件的尺寸信息是其安全性能评估与提升、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基础,然而该信息的提取尚缺乏高效、高精度的方法。三维激光扫描的精细测绘技术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科学手段,但点云数据体量庞大,无法直接获取尺寸信息。针对... 古木建筑关键构件的尺寸信息是其安全性能评估与提升、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基础,然而该信息的提取尚缺乏高效、高精度的方法。三维激光扫描的精细测绘技术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科学手段,但点云数据体量庞大,无法直接获取尺寸信息。针对尺寸信息的多细节层级(LoD)特性,提出了多LoD模型标准,建议了相应的显著几何特征参数。结合高保真点云数据,系统地提出了一套基于点云数据的关键构件多LoD尺寸信息自动化提取方法,可准确、高效地提取多LoD尺寸信息。对典型关键构件进行了多LoD尺寸信息提取,该方法可在7min内完成百万级点云数据的信息提取,且尺寸相对误差不超过2%,绝对误差绝大部分小于0.5mm,验证了该方法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木建筑关键构件 LOD模型 显著几何特征 点云数据 自动化提取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木建筑裂缝多LoD表达与信息自动集成 被引量:3
9
作者 刘颖华 解琳琳 +2 位作者 李爱群 侯妙乐 刘浩宇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23-1129,共7页
古木建筑具有极高的价值,科学认识其损伤现状,并对损伤进行直观表达与信息自动集成,有利于更好地进行文化传承。尽管建筑遗产信息模型(HBIM)技术具有模型与信息高度关联的特点,可将信息整合至模型中,与古建筑信息表达集成需求高度契合,... 古木建筑具有极高的价值,科学认识其损伤现状,并对损伤进行直观表达与信息自动集成,有利于更好地进行文化传承。尽管建筑遗产信息模型(HBIM)技术具有模型与信息高度关联的特点,可将信息整合至模型中,与古建筑信息表达集成需求高度契合,但在应用方面仍存在部分难题,如损伤模型表达精细度划分,损伤信息量庞大难以快速集成。本文以古木建筑裂缝损伤为例,首先建议了裂缝模型多细节层次(LoD)表达标准;然后分析了HBIM的信息集成方式,其在Revit软件中以电子列表方式管理构件信息;为解决信息量大的难题,对软件进行二次开发编写外部命令,加载成为外部应用实现信息自动集成更新;最后以一古木建筑HBIM模型进行方法验证,4 s内完成了64根柱子的信息自动化集成。表明了裂缝多LoD表达方法与信息自动集成算法的高效性与可靠性,可为历史建筑信息的表达、集成与管理提供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IM 裂缝 LOD 信息集成 Revit二次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GNSS和加速度计的超高层建筑动态形变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帅 尹川 +1 位作者 孙昱 王坚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6-72,共7页
针对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在超高层建筑形变监测中存在的多路径误差严重、监测精度不可靠等问题,本文通过构建可调节Q因子小波变换的系统趋势分离与滤波去噪模型,构建基于Kalman滤波、RTS平滑的数据融合算法,从而进行GNSS与加速度计... 针对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在超高层建筑形变监测中存在的多路径误差严重、监测精度不可靠等问题,本文通过构建可调节Q因子小波变换的系统趋势分离与滤波去噪模型,构建基于Kalman滤波、RTS平滑的数据融合算法,从而进行GNSS与加速度计数据融合;利用可调因子Gabor小波变换实现融合位移中动态形变信息的提取,并与加速度计数据二次频域积分后的动态位移进行对比,验证融合模型的有效性。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融合位移算法可有效还原真实数据,融合位移数据的均方根误差为0.0885 mm,互相关系数为0.9934,信噪比为17.53。通过超高层实测数据进一步验证,本文方法实现了GNSS和加速度计数据的消噪与融合,能够提取融合数据中的动态形变信息,提高了形变监测的精度,为超高层建筑动态形变分析提供了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调节因子的小波变换 卡尔曼滤波 频域积分 数据融合 超高层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特征组合的建筑垃圾分类方法
11
作者 张戴新月 刘扬 高思岩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9-64,共6页
城市的快速发展产生大量建筑垃圾,引发了城市污染,产生“垃圾围城”现象。本文以北京市某区域为研究区域,研究多特征组合方法对高光谱影像的建筑垃圾分类精度的作用,并利用ASD QualitySpecTrek手持式光谱仪实地测量的光谱数据和珠海一... 城市的快速发展产生大量建筑垃圾,引发了城市污染,产生“垃圾围城”现象。本文以北京市某区域为研究区域,研究多特征组合方法对高光谱影像的建筑垃圾分类精度的作用,并利用ASD QualitySpecTrek手持式光谱仪实地测量的光谱数据和珠海一号高光谱影像进行建筑垃圾分类试验;提取了光谱特征、植被指数、水体指数和纹理特征等90种特征变量,利用平均不纯度减少的方法对其进行特征重要性排序,选取其中重要性综合结果相对较高的特征变量构成分类多特征组合向量,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对多特征组合向量进行建筑垃圾分类。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多特征组合的随机森林分类方法比传统的随机森林方法效果更好,总体分类精度达85.86%,Kappa系数为0.80,而原始的随机森林方法总体分类精度仅有83.48%,Kappa系数为0.75,这表明了多特征组合随机森林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垃圾 多特征组合 随机森林 高光谱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注意力机制的电力走廊点云语义分割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建 王健 +3 位作者 王雷 李敏 杨立克 赵艺龙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7-133,共7页
电力走廊的点云场景具有独特性,采用深度学习方法进行语义分割时面临诸多挑战,场景中存在严重的数据倾斜问题。此外,在处理架空电力线和杆塔时,由于局部半径内点数量不足,模型难以提取足够的局部特征,从而降低了对相似对象的分割精度。... 电力走廊的点云场景具有独特性,采用深度学习方法进行语义分割时面临诸多挑战,场景中存在严重的数据倾斜问题。此外,在处理架空电力线和杆塔时,由于局部半径内点数量不足,模型难以提取足够的局部特征,从而降低了对相似对象的分割精度。为此,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双重注意力机制的两阶语义输电线路语义分割方法。首先,在数据精简阶段,利用电力传输设备与背景之间的高程差异,通过非深度学习方法有效去除大量背景点,加速训练过程并显著缓解数据倾斜问题。然后,提出兼顾全局特征与局部特征的双重注意力模型,提升了相似对象的区分度,且提高了点云分割的精度。经测试,本文的数据精简方法可去除63%以上的背景点,解决部分数据倾斜问题;提出的双重注意力网络对地线、导线和绝缘子的分割效果优于其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云 电力走廊 深度学习 双重注意力机制 语义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轨道集成PS-InSAR监测高速公路沿线地面沉降研究——以京沪高速公路(北京—河北)为例 被引量:29
13
作者 张学东 葛大庆 +2 位作者 肖斌 张玲 侯妙乐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67-69,104,共4页
监测和治理公路等线性工程沿线地面沉降是保证线性工程正常运营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本文以京沪公路为试验区,基于2008—2010年相邻轨道的ENVISAT ASAR数据,利用多轨道永久散射体差分干涉测量(PS-InSAR)技术集成方法成功提取了京沪公... 监测和治理公路等线性工程沿线地面沉降是保证线性工程正常运营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本文以京沪公路为试验区,基于2008—2010年相邻轨道的ENVISAT ASAR数据,利用多轨道永久散射体差分干涉测量(PS-InSAR)技术集成方法成功提取了京沪公路(北京—河北)沿线的沉降速率图和沉降剖面图。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统一了不同轨道间影像的坐标系与参考基准,而且使跨轨道、多幅影像的大范围PS-InSAR监测成为现实;同时,确认了京沪公路(北京—河北)沿线的9个沉降中心,分析了沿线6 km范围内的地面沉降情况,该结果与已有研究相吻合。因此,PS-InSAR集成方法丰富了线性工程沿线地面沉降的监测手段,可为线性工程的正常运营提供基础性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高速公路 多轨道 永久散射体差分干涉测量(PS-InSAR)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 SLAM激光影像背包测绘机器人精度验证 被引量:48
14
作者 黄鹤 王柳 +1 位作者 姜斌 罗德安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68-73,共6页
通过利用3D SLAM激光影像背包测绘机器人,进行了三维激光点云数据的采集,并直接对采集的点云数据进行了目标物尺寸量测,以验证其精度。试验验证表明,该仪器采集的数据精度为0.018 m。能满足1∶500地形图绘制要求,并可用于室内、室外等... 通过利用3D SLAM激光影像背包测绘机器人,进行了三维激光点云数据的采集,并直接对采集的点云数据进行了目标物尺寸量测,以验证其精度。试验验证表明,该仪器采集的数据精度为0.018 m。能满足1∶500地形图绘制要求,并可用于室内、室外等三维模型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AM 三维激光点云 精度验证 大比例尺地形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插值法的公交客流分布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健钦 王佳嘉 杜明义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8-41 52,52,共5页
通过建立IC卡客流数据处理流程实现了对原始客流数据的整合处理,并在此基础上利用GIS空间插值法对客流分布进行了可视化展示,将离散的客流点状信息转化为连续的面状信息,并对不同时间段客流分布的空间规律作了分析。该方法不仅可为日常... 通过建立IC卡客流数据处理流程实现了对原始客流数据的整合处理,并在此基础上利用GIS空间插值法对客流分布进行了可视化展示,将离散的客流点状信息转化为连续的面状信息,并对不同时间段客流分布的空间规律作了分析。该方法不仅可为日常的公交调度提供依据,还可为公交规划和运营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交客流 空间插值 可视化分析 公共交通 交通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面激光雷达技术在石窟寺立面精细测绘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郑书民 夏国芳 +1 位作者 胡春梅 张礼海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8,共4页
本文简述了地面激光雷达技术在文化遗产信息留取方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该技术在石窟寺立面图制图过程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针对所存在的问题,依托新疆库车地区某石窟寺数字化保护工程实例,设计出一套基于不规则三角网模型和影像数据的洞窟... 本文简述了地面激光雷达技术在文化遗产信息留取方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该技术在石窟寺立面图制图过程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针对所存在的问题,依托新疆库车地区某石窟寺数字化保护工程实例,设计出一套基于不规则三角网模型和影像数据的洞窟立面图精细测绘方法,并对其中关键技术做了详细的论述,最终的成果形式为影像立面图。实践证明,得益于二维与三维环境下协同制图模式,该方法不仅能确保洞窟各立面制图边界完整且相互之间无交叉现象,同时也实现了洞窟立面各要素线划信息精细化测绘,对非规则类文物对象的立面测绘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技术 石窟寺 非规则类文物 影像立面图 精细测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城市公交线网分布的可视化分析方法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健钦 王鹏宇 杜明义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1-55,共5页
可视化分析技术在分析交通数据、发现交通问题及辅助决策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一项重要的智能交通技术。为了更加直观地展示城市公交线网空间分布的疏密情况,本文基于北京市公交线路矢量数据,采用直接可视化和聚集可视化两种方... 可视化分析技术在分析交通数据、发现交通问题及辅助决策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一项重要的智能交通技术。为了更加直观地展示城市公交线网空间分布的疏密情况,本文基于北京市公交线路矢量数据,采用直接可视化和聚集可视化两种方法对公交线网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原数据处理计算得到了基于北京市主干道的公交线路分布数据并进行了直接可视化;同时利用HTML5的Canvas绘制热力图的方法对原数据进行了聚集可视化,根据可视化结果对北京市公交线路空间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该方法对城市公交线网规划和优化有实用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网分布 可视化分析 公交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后向散射特性的SAR遥感水体提取
18
作者 彭如意 李佳欣 +2 位作者 吴吉东 许映军 王磊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3-168,共6页
基于阈值分割法在SAR遥感影像中提取水体是水灾遥感监测的常用方法,具有物理意义明确、运算复杂度低等优势。阈值确定是该类方法的关键,已有人工及自动阈值确定方法存在时效性差、水体分布适应能力弱的问题。为解决此问题,首先,从水体... 基于阈值分割法在SAR遥感影像中提取水体是水灾遥感监测的常用方法,具有物理意义明确、运算复杂度低等优势。阈值确定是该类方法的关键,已有人工及自动阈值确定方法存在时效性差、水体分布适应能力弱的问题。为解决此问题,首先,从水体微波散射特性的角度分析了基于SAR遥感影像提取水体时最佳分割阈值波动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成像条件、极化方式、水面粗糙度和入射角等;然后,在此基础上构建SAR成像条件与水体后向散射系数的回归模型,进而基于该模型提出一种自适应阈值分割法进行水体提取;最后,采用高分三号SAR遥感影像数据开展试验,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成像条件等因素的变化具有较强的自适应能力,提取精度可达94.8%。提取过程可实现全流程自动化,有效提升遥感水灾监测的精度和时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散射特性 阈值分割 水灾监测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9
作者 许艳博 李毅 +1 位作者 王忠勤 黄鹤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265-269,共5页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作为近年来测绘领域的热点技术,因其快速、精确、无接触的特点,应用越来越广。本文以"北京市建设工程全过程监督核测"政策为背景,制定了基于三维激光技术的建筑工程核测竣工的整体技术流程,应用于亦庄开发区...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作为近年来测绘领域的热点技术,因其快速、精确、无接触的特点,应用越来越广。本文以"北京市建设工程全过程监督核测"政策为背景,制定了基于三维激光技术的建筑工程核测竣工的整体技术流程,应用于亦庄开发区45#街区实际工程项目,进行了该技术流程的适用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采集数据高效、精准,可替代传统全站仪作业模式,在大面积、建(构)筑物众多的区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站式扫描仪 核测竣工 RTC36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景影像的测绘控制点寻点系统研发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鹤 杨军星 +2 位作者 邱冬炜 赵焰 姜浩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8-120,142,共4页
如今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蓬勃发展,基础测绘数据的使用与管理存在很大问题,各大测绘局售给用户的控制点的地理跨度往往很大,寻找控制点会消耗较多时间,控制点点之记数据难以具有时效性,现有的导航软件坐标系与控制点的坐标转换参数未知,用... 如今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蓬勃发展,基础测绘数据的使用与管理存在很大问题,各大测绘局售给用户的控制点的地理跨度往往很大,寻找控制点会消耗较多时间,控制点点之记数据难以具有时效性,现有的导航软件坐标系与控制点的坐标转换参数未知,用其导航不尽满意。本文基于全景影像开发了服务器端和手机端应用相结合的控制点寻点系统,使用Postgre SQL管理数据,利用手机的多种传感器,实现了控制点精确、快速导航,结合全景影像的优秀可视化效果使导航具有更好的用户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景影像 智能手机 最近点算法 控制点导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