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RandLA-Net的建筑构件点云提取方法
1
作者 李昊宇 廖维张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61-2468,共8页
点云数据在建筑逆向建模、三维重建乃至施工进程等方面均有巨大优势。采集建筑结构点云时通常包含海量点云,并且如梁、柱等构件的点云数据至关重要。现有的三维点云语义分割方法对大规模点云进行处理时存在局部特征提取不充分、识别精... 点云数据在建筑逆向建模、三维重建乃至施工进程等方面均有巨大优势。采集建筑结构点云时通常包含海量点云,并且如梁、柱等构件的点云数据至关重要。现有的三维点云语义分割方法对大规模点云进行处理时存在局部特征提取不充分、识别精度有待提升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RandLA-Net深度学习网络的建筑关键构件的大规模点云语义分割方法,通过在局部空间编码部分增加坐标注意力模块提高分割结果的鲁棒性;构建了通道注意力模块增强模型的特征判断能力;引入了焦点损失函数训练网络,有效解决了建筑点云场景内类别不平衡的问题,实现了对建筑结构点云数据的快速处理和对建筑关键构件的有效提取。最后通过实验进行性能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改进模型对大规模点云进行语义分割相较于传统RandLA-Net模型在整体准确率和局部构件提取准确率上均有提升,证实了本文方法具有更强的性能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点云 建筑工程点云 深度学习 点云语义分割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中心城区某沥青屋面和金属屋面径流污染特征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伟 罗乙兹 +3 位作者 钟兴 车伍 孙慧超 黄绵松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358-365,共8页
为评价不同类型屋面径流污染特征,通过2016~2018年雨季期间对北京中心城区某沥青屋面和金属屋面径流进行监测,分析其径流污染特征,并评价初期雨水弃流对径流污染的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沥青屋面径流和金属屋面径流中化学需氧量(COD)... 为评价不同类型屋面径流污染特征,通过2016~2018年雨季期间对北京中心城区某沥青屋面和金属屋面径流进行监测,分析其径流污染特征,并评价初期雨水弃流对径流污染的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沥青屋面径流和金属屋面径流中化学需氧量(COD)、总磷(TP)和氨氮(NH+4-N)的事件平均浓度(EMC)均远高于《地表水环境标准》中Ⅴ类水的水质标准,总体略高于同类型屋面径流的相关研究报道;研究监测的6场降雨事件,沥青屋面径流中悬浮固体(SS)、COD、TP和NH+4-N的初期冲刷强度均高于金属屋面,在前期晴天数较高或降雨强度和降雨量较大时更为显著;通过提出的径流厚度和污染物排放率关系曲线方法,可定量评价不同初期弃流量对径流污染控制效果,金属屋面和沥青屋面径流弃流3mm径流厚度后,可以有效控制(72.75±20.96)%和(80.55±15.94)%的SS污染负荷,以及(66.91±21.68)%和(85.25±11.28)%的COD污染负荷,弃流后径流污染控制效果较好;但按照3mm径流厚度弃流后,仍不能一定保证弃流后径流中SS和COD浓度在国家相关规范要求的初期弃流后雨水径流污染物浓度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污染 沥青屋面 金属屋面 初期冲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特征组合的建筑垃圾分类方法
3
作者 张戴新月 刘扬 高思岩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9-64,共6页
城市的快速发展产生大量建筑垃圾,引发了城市污染,产生“垃圾围城”现象。本文以北京市某区域为研究区域,研究多特征组合方法对高光谱影像的建筑垃圾分类精度的作用,并利用ASD QualitySpecTrek手持式光谱仪实地测量的光谱数据和珠海一... 城市的快速发展产生大量建筑垃圾,引发了城市污染,产生“垃圾围城”现象。本文以北京市某区域为研究区域,研究多特征组合方法对高光谱影像的建筑垃圾分类精度的作用,并利用ASD QualitySpecTrek手持式光谱仪实地测量的光谱数据和珠海一号高光谱影像进行建筑垃圾分类试验;提取了光谱特征、植被指数、水体指数和纹理特征等90种特征变量,利用平均不纯度减少的方法对其进行特征重要性排序,选取其中重要性综合结果相对较高的特征变量构成分类多特征组合向量,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对多特征组合向量进行建筑垃圾分类。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多特征组合的随机森林分类方法比传统的随机森林方法效果更好,总体分类精度达85.86%,Kappa系数为0.80,而原始的随机森林方法总体分类精度仅有83.48%,Kappa系数为0.75,这表明了多特征组合随机森林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垃圾 多特征组合 随机森林 高光谱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制砂标准化技术进展及相关问题思考
4
作者 宋少民 胡幼奕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28-634,共7页
围绕以砂石骨料国家标准为核心的相关标准化技术进步进行了系统阐述与分析,重点说明了标准在机制砂定义、建设用砂级配、吸附性、颗粒形状和粗骨料颗粒形状等方面作出的创新和改变,强化了机制砂级配和吸附性对于品质的重要性和正确认知... 围绕以砂石骨料国家标准为核心的相关标准化技术进步进行了系统阐述与分析,重点说明了标准在机制砂定义、建设用砂级配、吸附性、颗粒形状和粗骨料颗粒形状等方面作出的创新和改变,强化了机制砂级配和吸附性对于品质的重要性和正确认知。同时,从服务于现代混凝土的角度,讨论了骨料最优级配的原则、细骨料粗细表征指标、亚甲蓝值试验方法及大胶凝材料理念等学术和技术问题,以期为砂石机制骨料的高品化调控与工程应用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制砂 标准化 级配 吸附性 颗粒形状 颗粒粗细 石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淹没区高度对生物滞留设施温室气体排放特征的影响
5
作者 王建龙 伊丽努尔·艾力 +1 位作者 王雪婷 戴艺萌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5-51,I0003,共8页
生物滞留设施具有水质净化、水量调控等多重功能,但其在净化径流雨水过程中也伴随着CO_(2)、CH_(4)、N_(2)O等温室气体的产生,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受种植土层厚度、填料层厚度、植物类型及淹没区高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关于淹没区高... 生物滞留设施具有水质净化、水量调控等多重功能,但其在净化径流雨水过程中也伴随着CO_(2)、CH_(4)、N_(2)O等温室气体的产生,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受种植土层厚度、填料层厚度、植物类型及淹没区高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关于淹没区高度对生物滞留设施中温室气体排放特征的影响尚缺乏系统研究。针对上述问题,采用实验室柱状模拟实验的方法,系统研究了淹没区高度对生物滞留设施中CO_(2)、CH_(4)、N_(2)O排放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淹没区高度为0、300、600 mm时,全球增温潜势(GWP)分别为392.98、546.56、872.92 kg/hm^(2)。随着淹没区高度的增加,温室气体累积排放量及GWP均呈增加趋势。综上,通过控制生物滞留设施适宜的淹没区高度,可有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滞留 温室气体 排放通量 全球增温潜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烈度区近断层RC框架-核心筒高层结构隔震设计关键参数取值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爱群 刘立德 +2 位作者 曾德民 杨参天 解琳琳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94-302,共9页
以2栋设防烈度为8.5度、近断层且具有不同高度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高层隔震工程案例为原型,考虑不同隔震设计方案(核心筒下沉隔震方案和整体±0隔震方案)的影响.基于精细有限元模型,研究了屈重比对该类结构减震系数和隔震层位移... 以2栋设防烈度为8.5度、近断层且具有不同高度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高层隔震工程案例为原型,考虑不同隔震设计方案(核心筒下沉隔震方案和整体±0隔震方案)的影响.基于精细有限元模型,研究了屈重比对该类结构减震系数和隔震层位移的影响规律,并以此为基础对近场影响系数的取值开展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减震系数和隔震沟尺寸要求分别决定了RC框架-核心筒高层隔震结构屈重比的上限值和下限值,适用于该类结构的合理屈重比的取值范围为2%~3%;近场和远场地震动作用下的结构响应分布特征一致,但近场下的结构响应明显强于远场下的结构响应;当断层距小于5 km时,近场影响系数可适当放宽至1.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隔震结构 屈重比 近场影响系数 框架核心筒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建筑木结构修复加固技术分析与展望 被引量:44
7
作者 李爱群 周坤朋 +1 位作者 王崇臣 解琳琳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5-206,共12页
以古建筑穿斗式和抬梁式等主流木结构为研究对象,针对裂缝、糟朽、弯垂、拔榫滚动等典型的损伤形式,分类综述了中国古建筑传统木结构修复加固技术及现代相关技术.基于建筑遗产保护的原则,对几类木结构修复加固技术利弊进行评价.分析发现... 以古建筑穿斗式和抬梁式等主流木结构为研究对象,针对裂缝、糟朽、弯垂、拔榫滚动等典型的损伤形式,分类综述了中国古建筑传统木结构修复加固技术及现代相关技术.基于建筑遗产保护的原则,对几类木结构修复加固技术利弊进行评价.分析发现,传统木构修缮技术并不能完全符合现代建筑遗产保护的需求,而现代技术尚不能较好地弥补传统技术体系不足.对此,借鉴国内外古建筑木结构修复加固最新的实践探索,从理念、工作流程、技术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展望.在理念上,应满足建筑遗产价值保护需求,并考虑中国建筑文化、审美特点;在流程体系上,应综合多学科的现代技术手段,建立系统严谨的流程体系;技术上,应在传承和探索传统技术基础上积极引入新材料、新技术,以弥补传统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建筑 木结构 修复加固 技术现状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绵型绿地设计的若干关键问题探讨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思思 任朝阳 +1 位作者 王文亮 李俊奇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9,共9页
城市绿地作为海绵城市的重要载体,其海绵化设计将直接影响海绵城市的建设效果。针对我国海绵城市建设中绿地设计存在的问题,通过文献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对海绵型绿地的概念内涵、设计方法和分类设计要点进行了探讨。辨析了海绵型绿... 城市绿地作为海绵城市的重要载体,其海绵化设计将直接影响海绵城市的建设效果。针对我国海绵城市建设中绿地设计存在的问题,通过文献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对海绵型绿地的概念内涵、设计方法和分类设计要点进行了探讨。辨析了海绵型绿地的概念内涵,提出了核心设计目标和广义设计目标,及多专业协同的设计流程。公园绿地宜秉持'多功能'理念,将绿地功能与雨水控制利用有机结合在一起,提升绿地功能复合度和海绵功能。建筑与小区绿地在设计中要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海绵设计建设高品质生活环境。道路绿地应协同处理好径流污染、积水内涝等问题,以某道路绿地为例,阐述了在北方寒冷地区通过统筹红线内、外绿地,协同实现多目标雨水系统的具体方案。海绵型绿地建设应将绿地功能与海绵功能相结合,通过多专业配合和公众参与协同实现多目标,满足城市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城市绿地 雨水控制利用 城市水文学 低影响开发措施 城市雨洪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对可控低强材料(CLSM)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飞 刘晨辉 +2 位作者 吴英彪 王福晋 周理安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1-73,78,共4页
可控低强度材料(CLSM)使用大量的建筑和拆除废物,与传统的回填材料相比,这种材料更具可持续性,并且可以降低成本。研究了再生细骨料(RFA)和再生微粉(RP)对CLSM力学和流变性能的影响。还考虑了水粉比和砂灰比的影响,以进行CLSM的混合比... 可控低强度材料(CLSM)使用大量的建筑和拆除废物,与传统的回填材料相比,这种材料更具可持续性,并且可以降低成本。研究了再生细骨料(RFA)和再生微粉(RP)对CLSM力学和流变性能的影响。还考虑了水粉比和砂灰比的影响,以进行CLSM的混合比例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垃圾 CLSM 配合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异化设施布局下的建筑物人流疏散效率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之红 文琰杰 +1 位作者 许旺土 齐悦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146-2154,共9页
建筑物内行人疏散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各种出入口、通道和瓶颈错综复杂。依托既有建筑空间,设计了正常疏散人群下3种不同设施布局方案,估计了各方案不同瓶颈影响下的安全逃生最短时间,并建立了考虑设施布局和动态信息的建筑物安全疏散模型... 建筑物内行人疏散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各种出入口、通道和瓶颈错综复杂。依托既有建筑空间,设计了正常疏散人群下3种不同设施布局方案,估计了各方案不同瓶颈影响下的安全逃生最短时间,并建立了考虑设施布局和动态信息的建筑物安全疏散模型,并通过仿真,对比分析了不同方案间的疏散时间、区域密度的变化和疏散效率。研究表明,模型计算与仿真能够有效的估计不同设施布局下的行人疏散效率,进而为不同的设施布局方案的选取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流疏散 设施布局 疏散瓶颈 建筑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桥梁新型铝合金防撞护栏安全性 被引量:8
11
作者 焦驰宇 朱格西 +2 位作者 龙佩恒 史文浩 肖翔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0期310-316,共7页
为满足城市景观的需要,同时适应可持续发展趋势,采用新型铝合金防撞护栏替代传统型钢护栏,为了保证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需对其力学性能进行评价分析。以某实际工程为背景,提出了一种新型铝合金防撞护栏方案,通过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 为满足城市景观的需要,同时适应可持续发展趋势,采用新型铝合金防撞护栏替代传统型钢护栏,为了保证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需对其力学性能进行评价分析。以某实际工程为背景,提出了一种新型铝合金防撞护栏方案,通过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在汽车碰撞作用下螺栓连接处的承载能力、栏杆及立柱的安全性能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对初步提出的铝合金护栏方案,可适当增大螺栓直径及法兰盘厚度,以保证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当车辆发生撞击时,改进后的护栏所承受的碰撞冲击力及变形均符合规范要求,因而可以应用到实际工程中。研究成果可为同类铝合金护栏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桥梁 铝合金 防撞护栏 数值模拟 安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历史水系修复规划思路与策略研究--以长春市为例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思思 王昊玥 +2 位作者 苏毅 赵宏宇 刘延松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12,共7页
随着近年来城市水系治理和旧城更新、历史文化复兴的开展,城市历史水系的修复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如何使历史水系修复与规划设计体系相结合已然成为重要议题。借助于文献综述、历史地图分析、案例的实际应用等方法展开研究,并提出了... 随着近年来城市水系治理和旧城更新、历史文化复兴的开展,城市历史水系的修复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如何使历史水系修复与规划设计体系相结合已然成为重要议题。借助于文献综述、历史地图分析、案例的实际应用等方法展开研究,并提出了城市历史水系修复的规划目标、指标和实施途径,以及水系修复项目的工作流程。在此基础上,以长春市老城区为例,对"一纵五横"历史水系的演变过程和现状进行了调研与评估,通过基于水系留存率、内涝黑臭、遗产保留状况等方面情况来确定水系的修复工程时序,提出了治理内涝黑臭、强化水系格局、盘活滨水空间及加强公众参与的修复策略。论文研究成果可为中国其他地区及历史文化名城的水系修复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修复 规划思路 历史水系 城市规划 长春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规划的综合管廊断面尺寸设计优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俊岭 钟敬康 +3 位作者 杨明霞 魏江涛 冯萃敏 魏胜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030-2035,共6页
传统的综合管廊断面尺寸设计过分依赖相关规范取值以及经验的主观判断,造成管廊空间利用率不足等问题。为提高综合管廊空间利用率、降低建设投资成本,提出一种基于非线性规划对综合管廊断面尺寸设计进行优化的方法。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并... 传统的综合管廊断面尺寸设计过分依赖相关规范取值以及经验的主观判断,造成管廊空间利用率不足等问题。为提高综合管廊空间利用率、降低建设投资成本,提出一种基于非线性规划对综合管廊断面尺寸设计进行优化的方法。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并采用Matlab软件对案例优化进行精确计算,使设计结果更加科学合理。最后通过案例分析验证方法的可行性,在控制成本的条件下,将断面面积提高了20.8%,满足规范要求的同时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管廊 非线性规划 MATLAB模拟 断面尺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装配式建筑及其BIM技术应用的思考 被引量:29
14
作者 蒋博雅 刘少瑜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20年第6期10-16,共7页
疫情时期见证了BIM技术和装配式建筑模式结合的重要性,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运维""建筑、结构、机电、装修""技术、管理、市场"三个一体化共同基于BIM技术实现全过程、全链条的信息共享与协同,构成智... 疫情时期见证了BIM技术和装配式建筑模式结合的重要性,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运维""建筑、结构、机电、装修""技术、管理、市场"三个一体化共同基于BIM技术实现全过程、全链条的信息共享与协同,构成智慧建造平台,是未来推动建筑产业高速、高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根据项目BIM数据信息于各端口间的无损传递、线上实时调取、轻量化操作等特性,在BIM技术本身所具有的核心功能下,以不同阶段中BIM技术的应用过程为基础,探索BIM技术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各阶段正向设计中的特点与发展方向,分别提出BIM技术在三个一体化背景下的工作要点及针对亟待解决的技术瓶颈的一些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 BIM技术 正向设计 智慧建造 协同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城市及遗产地洪水风险管理的启示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思思 王昊玥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0-46,共7页
遗产地的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属于区域、城市洪水风险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应以健全的洪水风险管理体系为基础,探索针对遗产地的洪水灾害风险管理。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研究的方法,梳理近年来英国、荷兰等典型国家洪水风险管理体系及洪水风险... 遗产地的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属于区域、城市洪水风险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应以健全的洪水风险管理体系为基础,探索针对遗产地的洪水灾害风险管理。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研究的方法,梳理近年来英国、荷兰等典型国家洪水风险管理体系及洪水风险分析与评估方法,总结自上而下的多级管理体制、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灾后应对与灾前预防相结合的发展趋势;通过荷兰多德雷赫特、意大利威尼斯等遗产地实例,论证洪水风险管理与风险分析的重要性、管理体系和技术方法,特别是通过空间规划、应急管理、风险分析、公众参与等提升综合防洪能力,为我国城市防洪减灾的管理、遗产地洪水风险评估体系的构建以及多级防洪措施的制定提供启示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防洪 风险管理 遗产地 洪水风险评估 防洪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变建筑表皮对建筑能耗及室内环境的影响——以零能耗住宅“自然之间”为例 被引量:6
16
作者 石峰 黄晶晶 《南方建筑》 2020年第6期48-54,共7页
表皮作为物质能量交换界面,通过构件的动态变化,展现出对外界复杂气候的良好适应性,探索可变建筑表皮在建筑节能及室内环境调节方面的能力,为建筑表皮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具有积极意义。“自然之间”从建筑室内光热环境入手,设计可变遮阳... 表皮作为物质能量交换界面,通过构件的动态变化,展现出对外界复杂气候的良好适应性,探索可变建筑表皮在建筑节能及室内环境调节方面的能力,为建筑表皮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具有积极意义。“自然之间”从建筑室内光热环境入手,设计可变遮阳、智能通风、电动窗帘三种形式可变表皮,通过DesignBuilder软件及EMS脚本编辑工具,实现对可变表皮动态反馈机制的控制与性能模拟,结果显示可变表皮相对于普通模式可节能21.9%,相对固定表皮可有效改善室内采光、换气次数,为可变表皮在我国具体气候中的设计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建筑表皮 建筑能耗 遮阳 采光 通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绵城市建设促渗保泉方案及其效果评估——以济南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为例 被引量:11
17
作者 宋剑英 王建龙 +2 位作者 赵梦圆 宫永伟 李俊奇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0-26,共7页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不透水区域面积逐年增加,阻断了雨水的下渗通道,改变了区域雨水循环过程,导致洪涝风险增加、径流污染加剧、水资源流失、地下水补给涵养能力降低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以济南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促渗保泉为目...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不透水区域面积逐年增加,阻断了雨水的下渗通道,改变了区域雨水循环过程,导致洪涝风险增加、径流污染加剧、水资源流失、地下水补给涵养能力降低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以济南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促渗保泉为目标,通过对历史降雨资料和泉水水位数据分析,选择1985年作为泉水喷涌的典型年,采用变参系数法计算得出了典型年的地下水补给量为964.2万m^3,2015年作为水平年,其地下水补给量为698.8万m^3,因此,确定地下水补给目标增量为265.43万m^3/年。根据上述目标,并结合试点区水文地质条件和下垫面组成现状,提出了基于'源头—中途—末端'全流程管控的促渗保泉建设方案,借助于Infoworks ICM模型对试点区域进行集水区划分和子流域概化,以排水分区为单元,对促渗保泉方案的效果进行了连续模拟评估。结果表明:海绵城市建设后试点区域多年平均入渗量为1 479.4万m^3,大于964.2万m^3的保泉目标,试点区采用的75%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基本可以满足促渗保泉的目标要求。济南市海绵城市建设对促渗保泉、涵养地下水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渗保泉 海绵城市 Infoworks ICM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地下水资源保护 地下水超采 水生态修复与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eplabV3+的建筑垃圾堆放点识别 被引量:13
18
作者 刘小玉 刘扬 +3 位作者 杜明义 张敏 贾竞珏 杨恒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19,43,共5页
针对遥感影像中建筑垃圾非法堆放,难以快速、准确、有效地识别建筑垃圾堆放的位置、类型、面积和体量等动态信息的问题。本文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多光谱遥感影像和全色遥感影像进行NNDiffuse算法融合处理,以提高图像分辨精度,并深... 针对遥感影像中建筑垃圾非法堆放,难以快速、准确、有效地识别建筑垃圾堆放的位置、类型、面积和体量等动态信息的问题。本文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多光谱遥感影像和全色遥感影像进行NNDiffuse算法融合处理,以提高图像分辨精度,并深入分析遥感影像中建筑垃圾堆放点的特征信息,采用DeeplabV3+网络模型,采用编码器将目标所需的浅层特征和高层语义特征相结合,从图像样本数据平衡的角度,调整样本权重系数,进一步提高识别精度。试验结果表明,使用DeeplabV3+网络对建筑垃圾堆放点的识别精度达82%,有利于实现建筑垃圾动态监测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垃圾 遥感影像 语义分割 DeeplabV3+ 图像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管理——以澳门特别行政区为例 被引量:4
19
作者 许超 孟楠 +6 位作者 张岩 谢世林 韩宝龙 苏芝敏 林真光 逯非 欧阳志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9103-9117,共15页
我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人地关系紧张。随着城市和经济的发展,人类空间与生态空间失调,城市生态和人居环境问题不断加剧。在建设美丽湾区、美丽澳门和人们对美好人居环境需求的背景下,通过划定城市生态保护... 我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人地关系紧张。随着城市和经济的发展,人类空间与生态空间失调,城市生态和人居环境问题不断加剧。在建设美丽湾区、美丽澳门和人们对美好人居环境需求的背景下,通过划定城市生态保护红线以控制和维持现有重要功能生态空间,保护和改善高敏感生态空间,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基于对澳门陆域生态系统调查,结合城市和自然资源特征,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系统敏感性、生物多样性分布以及现有生态保护区四个方面构建了城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法框架,选取并评估水源涵养、雨洪调节、热岛调节、土壤保持、海岸带防护五类调节服务和生态系统服务中的休闲游憩的空间格局,水土流失敏感性和海岸带风暴潮敏感性两种生态敏感性的分布,并综合澳门具有保育价值生物的栖息地分布和现有保护区范围进行了城市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研究结果显示,澳门城市生态保护红线区域总面积6.71km^(2),占研究区面积的19.79%,覆盖了44%的生态空间、12.4%的海岸线、所有的重要物种栖息地及三分之一的古树名木。依照此生态保护红线研究进一步提出针对各类红线地块的保护和管理措施。研究提出的城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思路,可以为其他城市的重要生态空间保护、修复与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空间 生态保护红线 生态系统服务 空间管理 澳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佳侧移刚度分布的钢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方法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正川 王星星 +3 位作者 李航 王维 罗海嘉 李爱群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1-106,118,共7页
以罕遇地震作用下建筑各楼层累积塑性变形倍率相等为目标,基于钢框架结构的最佳侧移刚度分布和最佳截面惯性矩分布,提出多层钢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给出其设计步骤。以7层框架结构为例介绍该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弹塑性时程分析... 以罕遇地震作用下建筑各楼层累积塑性变形倍率相等为目标,基于钢框架结构的最佳侧移刚度分布和最佳截面惯性矩分布,提出多层钢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给出其设计步骤。以7层框架结构为例介绍该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和能量法对结构进行抗震性能分析,考察本文提出抗震设计方法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符合最佳侧移刚度分布的多层钢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各楼层累计塑性变形倍率和能量分布较为均匀,具有较传统钢框架结构更优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设计 钢框架结构 最佳侧移刚度比 累积塑性变形倍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