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五”时期的部门规划协议制度及当代启示——以沈阳城市规划为例
1
作者 李浩 李荣泽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7-74,共8页
部门规划协议制度是“一五”时期我国城市规划工作中建立的一项独具特色的规划制度。在广泛查阅大量原始档案的基础上,对这一制度建立的起因、渊源、内容规定和发展流变等进行了历史考察,并结合沈阳市规划的实际案例,具体分析了其内涵... 部门规划协议制度是“一五”时期我国城市规划工作中建立的一项独具特色的规划制度。在广泛查阅大量原始档案的基础上,对这一制度建立的起因、渊源、内容规定和发展流变等进行了历史考察,并结合沈阳市规划的实际案例,具体分析了其内涵以及对城市规划编制和审批工作的作用。部门规划协议制度体现着多部门协同与共同治理思想,是城市规划制定和实施的重要保障,对于提高规划设计成果质量和促进规划审批具有重要意义。当代规划工作应当高度重视与相关部门的协商和协作,强化部门责权匹配,完善规划激励和约束机制,发挥部门协议制度在新时期的特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史 规划制度 部门规划协议 规划审批 沈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划视角下老旧住区空间环境更新方法研究以北京市丰台区富丰园街区为例
2
作者 刘剑锋 邓子璇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5,22,共8页
老旧住区从整治、改造到更新,不仅是工作用词的变化,也体现了从工程思维、治理思维到系统思维,从小区内到街区单元与社区生活圈,以及从以单体建设为主到空间环境提升的内涵扩展过程。同时,老旧住区空间环境不仅表面上秩序乱、设施少、... 老旧住区从整治、改造到更新,不仅是工作用词的变化,也体现了从工程思维、治理思维到系统思维,从小区内到街区单元与社区生活圈,以及从以单体建设为主到空间环境提升的内涵扩展过程。同时,老旧住区空间环境不仅表面上秩序乱、设施少、景观弱,更深层次的问题还在于人车动线、空间体系、设施布局、景观意象等一系列要素的构成结构出现消退,而这也是难以靠数量化、菜单式管理解决的问题。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索,文章提出老旧住区空间环境更新“两圈层四要素”的框架和方法,将规划的资源调配区域观、空间品质整体观、要素联动系统观融入老旧住区空间环境的“二次”塑造中,以期为相关城市老旧住区的更新规划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老旧住区 空间环境 要素圈层 街区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街区建设的双向规划技术框架构建与实践——以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
3
作者 刘玮 任天漪 +1 位作者 曹静 祝贺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2-99,共8页
基于当前我国开发区空间转型升级的目标,将建设开放街区确立为开发区空间转型升级的规划策略之一,并构建开发区开放街区建设的双向规划技术框架。首先,自上而下地构建街区开放适宜度评价体系,对街区地块开放适宜度进行评价,并划分出3类... 基于当前我国开发区空间转型升级的目标,将建设开放街区确立为开发区空间转型升级的规划策略之一,并构建开发区开放街区建设的双向规划技术框架。首先,自上而下地构建街区开放适宜度评价体系,对街区地块开放适宜度进行评价,并划分出3类开放模式;其次,根据划分结果,自下而上地研究提出街区空间要素的改造措施;最后,综合两方面结果,制定各地块开放街区建设的设计导则,以此保障开发区内各开放街区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以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对该框架的可操作性进行验证,旨在为开发区空间转型升级提供开放街区规划的新范式,有效指导街区精细化再开发,推动产城融合空间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街区 产城融合 转型升级 开发区 规划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老城文物建筑开放利用的分类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荣玥芳 宋健 +2 位作者 张新月 吴勇江 贾梦圆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64,共7页
根据文物建筑现状特征综合评估其开放利用潜力与利用形式,是提升文物建筑保护与利用水平的重要支撑。针对北京老城文物建筑特征,文章从文物建筑的本体现状、价值禀赋、外部环境3个维度构建评估文物建筑开放利用潜力的指标体系;结合文物... 根据文物建筑现状特征综合评估其开放利用潜力与利用形式,是提升文物建筑保护与利用水平的重要支撑。针对北京老城文物建筑特征,文章从文物建筑的本体现状、价值禀赋、外部环境3个维度构建评估文物建筑开放利用潜力的指标体系;结合文物建筑开放利用的不同形式,从参观游览、文化展示、经营服务、公益办公、社区服务、国事服务6个方面研究确定各项指标的评价标准;并以北京老城54处文物建筑为例,进行分类评价方法的实证应用,以期为北京老城文物建筑开放利用的总体统筹与分类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建筑 开放利用 评价方法 分类指引 北京老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建筑垃圾减量化规划应对策略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荣玥芳 姚彤 孙啸松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2-68,共7页
我国城市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建设量增加,导致城市建筑垃圾产生量逐年递增,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因此建筑垃圾减量化处理刻不容缓。通过阐述国外建筑垃圾治理模式,分析北京市建筑垃圾处理现状及问题,最后从建筑垃圾治理与城市国土空... 我国城市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建设量增加,导致城市建筑垃圾产生量逐年递增,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因此建筑垃圾减量化处理刻不容缓。通过阐述国外建筑垃圾治理模式,分析北京市建筑垃圾处理现状及问题,最后从建筑垃圾治理与城市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相衔接、构建建筑垃圾全过程减量化模式、完善建筑垃圾治理法律法规体系3个方面,提出北京市建筑垃圾减量化的规划策略,为我国其他城市建筑垃圾减量化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垃圾 减量化 规划策略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成环境影响下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多步短时预测 被引量:3
6
作者 李之红 郄堃 +2 位作者 王健宇 许晗 陈金政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0-172,共13页
为挖掘客流的复杂时空耦合关系,解析建成环境影响下的轨道交通客流出行规律,本文提出一种考虑城市建成环境的时空双层超图神经网络模型(Spatial Temporal-Double Hypergraph Neural Network,STDHGNN)。模型分为双层超图神经网络和时间... 为挖掘客流的复杂时空耦合关系,解析建成环境影响下的轨道交通客流出行规律,本文提出一种考虑城市建成环境的时空双层超图神经网络模型(Spatial Temporal-Double Hypergraph Neural Network,STDHGNN)。模型分为双层超图神经网络和时间序列模块,双层超图神经网络模块用于挖掘轨道交通线路站点间的高阶连通关系和相邻同类建成区域站点的集群关系,时间序列模块用于表征历史客流数据的时间依赖关系。同时,以建成环境和线路作为变量构造新的损失函数,旨在剖析建成环境的影响,提高模型的预测性能。最后,以武汉轨道交通数据为例开展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考虑建成环境和轨道站点高阶连通关系对客流预测精度的提升效果显著,本模型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值分别为52.04和29.32,比基线模型降低了22%以上,性能显著优于基线模型;通过消融实验验证了融合轨道高阶联通关系和建成环境对模型性能的贡献,其中,单步预测任务中,考虑这两种因素使模型性能分别提升了6%和9%,多步预测任务中,分别提升了4%和12%;构造的融合建成环境因素的可解释损失函数,提高了模型的预测性能,同时,使模型具备更好的科学性和可解释性。研究成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客流管理和列车调度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客流多步预测 超图时空网络 城市轨道交通 建成环境影响 可解释损失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增量型城市更新的公共成本测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祝贺 林颖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34,共10页
空间容量大幅增加的城市更新活动,为所在区域的公共服务和市政基础设施带来额外负担,为抵消由此形成的外部性影响,需付出更多公共成本,给地方财政造成持续压力。由于公共成本测算方法的缺失,使空间规划无法基于财政平衡,对存量空间更新... 空间容量大幅增加的城市更新活动,为所在区域的公共服务和市政基础设施带来额外负担,为抵消由此形成的外部性影响,需付出更多公共成本,给地方财政造成持续压力。由于公共成本测算方法的缺失,使空间规划无法基于财政平衡,对存量空间更新改造后的功能与开发强度进行科学管控。为此,研究提出面向我国和具有相似土地制度国家的城市更新财务分析框架,以更好理解城镇化后期存量土地上开发权供给与政府财政能力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根据我国政府公共服务责权范畴,构建对接政府财会制度的公共成本测算方法体系,并基于实证研究揭示增量更新对地方财政的短期与长期影响,提出基于财务收支平衡分析的城市规划功能与容量调整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部性 公共成本 土地财政 财务平衡 开发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中连片视角下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协同发展研究——以北京门头沟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凡来 张大玉 +1 位作者 李雪华 石炀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86,共8页
针对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工作所面临的问题,以北京市门头沟区12个传统村落为例,通过交通网络模型的构建,构建出集中连片发展的空间结构,从理点成核、串核联网、聚村成片3个维度,剖析了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集群区的空间结构。... 针对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工作所面临的问题,以北京市门头沟区12个传统村落为例,通过交通网络模型的构建,构建出集中连片发展的空间结构,从理点成核、串核联网、聚村成片3个维度,剖析了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集群区的空间结构。从理论层面分析了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协调机制,从实证层面测度了门头沟传统村落的村落资源、村落整体风貌、文化传承、村落发展活力、接待能力、基础设施各指标,构建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得到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评价结果。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熵值法,评价各传统村落的耦合协调程度,对保护和利用之间的关系进行解读。进而针对各传统村落,提出先导带动型、特色引导型、风貌改善型、设施提升型和基础补齐型5类发展建议,以期指导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传统村落 集中连片 保护利用 协同发展 门头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MCMC方法的城市建筑供热能耗基准 被引量:5
9
作者 那威 邴佳乐 刘品妍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106-2115,共10页
城市尺度建筑能耗基准的研究模型需解决建筑样本数据有限、输入不确定性强、建模复杂度和计算成本高的问题,据此提出贝叶斯框架的混合效应模型.利用城市气候、建筑分布和建造状况等特征指标作为模型输入,采集223座居住建筑的热力站能耗... 城市尺度建筑能耗基准的研究模型需解决建筑样本数据有限、输入不确定性强、建模复杂度和计算成本高的问题,据此提出贝叶斯框架的混合效应模型.利用城市气候、建筑分布和建造状况等特征指标作为模型输入,采集223座居住建筑的热力站能耗监测数据作为测试集样本,通过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MCMC)方法进行重要性采样,并预测城市尺度建筑供热能耗强度(EUIH).混合效应模型通过48座居住建筑的热力站能耗监测数据进行验证,预测精度指标归一比平均偏差(NMBE)为0.400%,均方根误差(RMSE)为0.034,均方根误差变异系数(CVRMSE)为13.100%.结果显示模型能够有效地预测和校准建筑供热能耗预测和校准,模型的EUIH点估计和区间估计结果可以作为城市建筑供热能耗基准依据.北京市城市建筑的供热能耗基准与国际能源署(IEA)国家的相关基准进行对比,反映出北京市居住建筑供热能耗较低及节能潜力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能耗基准 贝叶斯理论 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方法 城市尺度 建筑能耗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初期首都规划机构的改革探索与成效评价——以1950年1月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的改组为中心
10
作者 李浩 薛梦琪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25,共6页
1950年1月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的改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首都规划机构一次典型的改革探索。在广泛查阅相关档案史料的基础上,对北京市都委会早期机构概况、第一次改组的背景原因及机构变化调整进行了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改组的... 1950年1月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的改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首都规划机构一次典型的改革探索。在广泛查阅相关档案史料的基础上,对北京市都委会早期机构概况、第一次改组的背景原因及机构变化调整进行了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改组的成效,进而用历史的观点评价北京市都委会的第一次改组。这是首都规划机构改革的一次大胆探索,在城市规划研究、城市规划管理和建筑设计审查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绩,有利推动了首都各项建设活动的顺利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史 北京 都市计划委员会 首都 规划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可吸入细颗粒物及暴露风险空间特征
11
作者 潘剑彬 黄田田 +2 位作者 史川 陶陶 陈筱雨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3-69,共7页
城市水域、绿地空间及其系统可以有效消减局地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进而降低污染暴露风险水平,提升人居环境质量。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为例,棋盘式取样法布局并实测17处样点区域PM2.5浓度数据并进行空间插值,结合试验同期获取的公园绿... 城市水域、绿地空间及其系统可以有效消减局地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进而降低污染暴露风险水平,提升人居环境质量。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为例,棋盘式取样法布局并实测17处样点区域PM2.5浓度数据并进行空间插值,结合试验同期获取的公园绿地区域手机信令数据进行PM2.5暴露风险水平评估。结果表明:1)公园绿地范围内访客行为密度在主要游步道沿线、入口区及滨水景点区域呈现空间聚集性;2)公园绿地范围内基于PM2.5浓度的空气质量评价结果空间差异性显著;集中连片林地区域空气质量评价结果优于草地,景观水域空气质量优于对比城市区域;面状林地内部,滨水线型区域与景观水域中心之间存在异质性特征;3)公园绿地范围远离城市道路的面状林地、林地边缘及滨水线型区域PM2.5暴露风险水平最低,草地区域其次,景观水域较高;绿地主要入口区、邻近城市道路的线型区域以及景观水域的暴露风险水平较高。研究结果为既有城市绿地内的景观游憩空间、游线合理布局,以及新建城市绿地内的功能型绿地景观体系构建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绿地 PM2.5 暴露风险 时空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更新土地财政的开发权调控方法研究
12
作者 祝贺 陈志端 陈旖媛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8-117,共10页
随着我国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市场对于增量土地的需求不断降低,土地融资的边际效应不断凸显,过往土地财政模式面临失效。如何平衡好短期融资和长期利税之间的关系成为新时期土地财政转型的关键,也是增量开发建设与存量更新运营背后应有... 随着我国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市场对于增量土地的需求不断降低,土地融资的边际效应不断凸显,过往土地财政模式面临失效。如何平衡好短期融资和长期利税之间的关系成为新时期土地财政转型的关键,也是增量开发建设与存量更新运营背后应有的本质经济区别。而当前土地财政的主要调控工具仍为税费手段,未能发挥空间规划的前置性主动治理作用。为此,研究城市更新全周期内各细分财政收支项目的测算方法,构建面向最大化土地财政短期资本盈余或长期经营盈余等调控目标的数学规划模型,结合实证案例在多维约束条件下求解最优的开发权供给组合,评估其跨周期土地财政表现,对方法有效性进行验证并针对差异化的地方财政需求提出相应调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济 土地开发权 财务平衡 政策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绿地植物群落与空气负离子空间分异特征相关关系研究--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为例 被引量:29
13
作者 潘剑彬 李佳妮 +2 位作者 李树华 董丽 王云才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7-62,共6页
城市绿地对于提高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维护居民公共健康具有重要作用。空气负离子是评价城市空气清洁度的基本参数之一。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绿地为例,选定典型植物群落结构、群落类型及典型景观环境样点,基于多年连续动态持续测定并... 城市绿地对于提高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维护居民公共健康具有重要作用。空气负离子是评价城市空气清洁度的基本参数之一。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绿地为例,选定典型植物群落结构、群落类型及典型景观环境样点,基于多年连续动态持续测定并选取典型年度数据(2020年),分析和阐释该公园绿地区域空气负离子空间的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在公园绿地中不同植物群落结构区域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复层>双层>单层、乔草>乔灌>灌草;不同植物群落类型区域的空气负离子浓度:落叶阔叶型>常绿针叶型>草本地被型>针阔叶混交型>灌丛;不同典型景观环境中的空气负离子浓度:滨水植物群落>复层/单层植物群落>滨水广场;公园绿地空气负离子浓度与郁闭度、叶面积指数呈现显著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为基于循证设计的功能型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及更新优化提供基础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绿地 负氧离子 空间分异 循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历史水系修复规划思路与策略研究--以长春市为例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思思 王昊玥 +2 位作者 苏毅 赵宏宇 刘延松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12,共7页
随着近年来城市水系治理和旧城更新、历史文化复兴的开展,城市历史水系的修复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如何使历史水系修复与规划设计体系相结合已然成为重要议题。借助于文献综述、历史地图分析、案例的实际应用等方法展开研究,并提出了... 随着近年来城市水系治理和旧城更新、历史文化复兴的开展,城市历史水系的修复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如何使历史水系修复与规划设计体系相结合已然成为重要议题。借助于文献综述、历史地图分析、案例的实际应用等方法展开研究,并提出了城市历史水系修复的规划目标、指标和实施途径,以及水系修复项目的工作流程。在此基础上,以长春市老城区为例,对"一纵五横"历史水系的演变过程和现状进行了调研与评估,通过基于水系留存率、内涝黑臭、遗产保留状况等方面情况来确定水系的修复工程时序,提出了治理内涝黑臭、强化水系格局、盘活滨水空间及加强公众参与的修复策略。论文研究成果可为中国其他地区及历史文化名城的水系修复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修复 规划思路 历史水系 城市规划 长春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旧工业建筑再生设计指标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勤 张扬 樊胜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12-416,共5页
为改善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项目的建筑安全、使用功能和使用舒适度,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进行国内22城市的调研.根据对国内百余个项目的调研和相关参与主体的走访,提取了影响旧工业建筑绿色设计的11个指标,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进行分析,... 为改善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项目的建筑安全、使用功能和使用舒适度,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进行国内22城市的调研.根据对国内百余个项目的调研和相关参与主体的走访,提取了影响旧工业建筑绿色设计的11个指标,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进行分析,得出在设计阶段影响旧工业建筑绿色再生的主要设计指标及其相互关系,研究指出旧工业建筑再生在设计阶段其绿色性主要受经济、性能、环境三大指标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工业建筑 再生利用 建筑设计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更新背景下色彩规划的困境与改进策略 被引量:20
16
作者 王岳颐 李煜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5-44,共10页
伴随着我国城市色彩面貌的失序与对城市特色品质的追求,城市色彩规划在国内很多城市得到推广运用。在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现行城市色彩规划的可操作性有待提高。在城市发展转向内向更新的背景下,本文依托空间视角对城市色彩规划的宏观... 伴随着我国城市色彩面貌的失序与对城市特色品质的追求,城市色彩规划在国内很多城市得到推广运用。在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现行城市色彩规划的可操作性有待提高。在城市发展转向内向更新的背景下,本文依托空间视角对城市色彩规划的宏观目标选取、中观路径设计、微观操作方法、成果维护参与等四方面进行了梳理。分别找出城市色彩规划面临的困境、影响可操作性的原因并给出相应的改进策略。本文认为,现行城市色彩规划的宏观目标选取过于单一,需要拓展规划目标的选择范围;中观路径的设计较为机械,需要依据空间意向规划色彩;微观操作方法缺乏时效性,需要构建街道空间色彩界面并在此之上进行色彩设计;成果维护的参与主体较为单一,需要搭建相关利益群体的参与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城市色彩规划 可操作性 空间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绿地植物群落与空气菌类粒度空间分异特征相关性研究——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潘剑彬 朱丹莉 +1 位作者 李树华 董丽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5-49,共5页
城市绿地对于消减城市空间真菌、细菌的种类和数量,进而提高城市人居物理环境质量、维护居民公共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绿地为例,选定典型试验样点,基于多年连续动态持续测定结果,分析该公园绿地区域的空气真菌和细... 城市绿地对于消减城市空间真菌、细菌的种类和数量,进而提高城市人居物理环境质量、维护居民公共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绿地为例,选定典型试验样点,基于多年连续动态持续测定结果,分析该公园绿地区域的空气真菌和细菌粒度数据。结果表明,常绿针叶林植物群落类型具有最低的空气真菌及细菌粒度;乔灌草复层植物群落结构具有最高的真菌粒度和较低的空气细菌粒度。研究结果可为功能型城市绿地规划设计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健康城市 公共健康 城市绿地 空气菌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园林与建筑空间营建的几个维度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利 杨莹 丁奇 《风景园林》 2015年第12期35-42,共8页
空间营建作为20世纪建筑研究的核心问题,逐渐受到风景园林行业的学者和实践者们的关注,本文以空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历史上的空间营建实践的梳理和分析,从空间的建造、围合、组织3个维度出发,得以清晰呈现人类关于空间营建的特征,同时... 空间营建作为20世纪建筑研究的核心问题,逐渐受到风景园林行业的学者和实践者们的关注,本文以空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历史上的空间营建实践的梳理和分析,从空间的建造、围合、组织3个维度出发,得以清晰呈现人类关于空间营建的特征,同时结合人们在其所营建场所中的日常活动及其建构行为,从观看、起居、游憩、想象4个层面阐述了园林与建筑空间之间的微妙关系,认为园林与建筑空间营建的本质是一样的,只是在不同维度之间呈现出不同的空间组织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空间 建筑空间 场地 空间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中民居地方性建筑材料考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怡芳 王健 《南方建筑》 2014年第1期46-49,共4页
本文分析了粤中地区民居特有的建筑材料历史和营造实践,以及其民居适应环境、掌握材料的规律与运用地方性材料的经验。
关键词 粤中民居 地方性 建筑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绵城市建设中灌渠的保护与再利用——以北京市通州区为例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珂 王思思 +3 位作者 李海燕 车伍 赵扬 孙喆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25-29,73,共6页
通州作为北京城市的副中心和第二批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在新一轮的海绵城市建设之前,梳理通州的生态本底,以现存的上千条灌渠为基础,建立发达的灌渠系统,对于控制径流污染和雨洪调蓄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采用文献查阅、实地调研、GIS模拟... 通州作为北京城市的副中心和第二批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在新一轮的海绵城市建设之前,梳理通州的生态本底,以现存的上千条灌渠为基础,建立发达的灌渠系统,对于控制径流污染和雨洪调蓄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采用文献查阅、实地调研、GIS模拟、案例对比等方法,从宏观尺度上梳理了灌渠的演变历程和现状,并对灌渠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再利用价值进行了辨析;以西集镇为例,从中观和微观尺度上结合具体的城市规划过程,分析了灌渠再利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针对以上问题从城市蓝线的划定角度对灌渠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保护与再利用提出了建议。研究成果对我国河网发达的平原地区的海绵城市建设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渠 海绵城市 城市蓝线 城市规划 生态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