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十二五”以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行政手段评估 被引量:7
1
作者 赵小凡 李惠民 马欣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15,共7页
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体系中,目标责任制和淘汰落后产能这两项行政手段具有核心地位。充分认识其作用机制,阐述其优势与不足,对于中国碳减排政策的优化设计意义深远。本文遵循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的原则和方法,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相关文... 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体系中,目标责任制和淘汰落后产能这两项行政手段具有核心地位。充分认识其作用机制,阐述其优势与不足,对于中国碳减排政策的优化设计意义深远。本文遵循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的原则和方法,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为基础,评估了这两项政策的作用机制、政策有效性以及存在的问题。结果显示:目标责任制和淘汰落后产能这两项行政手段具有高度的有效性。这些行政手段顺应了中国的各项体制机制,确保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目标的实现。具体来看,节能降碳目标责任制通过明确地方政府作为节能降碳政策执行主体的责任,改变了原有的官员激励体系,强化了政府对既有政策的执行,还促进了地方政府和企业各项节能降碳制度的形成。淘汰落后产能以目标责任考核为基础,结合各种激励政策,在节能降碳、化解产能过剩等方面发挥了巨大效应。尽管行政手段在温室气体减排中的作用非常有效,但是这种自上而下的压力传递机制难以真正内化为地方政府和企业开展节能降碳工作的自发性力量。此外,由于节能降碳目标的层层分解,县级及以下政府承担了与其行政管理权限并不匹配的责任。在压力体制下,过剩产能的市场退出障碍和地方政府、企业产能扩张的冲动依然存在。未来应结合行政和市场手段的优缺点,综合施策,促进温室气体减排长效机制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行政手段 政策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京津冀极端高温事件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张君枝 梁雅楠 +1 位作者 王冀 谢铁军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0-88,共9页
基于京津冀地区174个气象台站1981—2020年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数据资料,统计计算了京津冀地区极端高温事件相关指标(极端最高温TXx、高温日数Htd和闷热日数Swd),利用多种统计方法分析了京津冀地区近40年极端高温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 基于京津冀地区174个气象台站1981—2020年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数据资料,统计计算了京津冀地区极端高温事件相关指标(极端最高温TXx、高温日数Htd和闷热日数Swd),利用多种统计方法分析了京津冀地区近40年极端高温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并探究了在气候变化背景下两个典型年代Htd和Swd的空间变化情况。结果表明:①近40年年极端最高温(TXx)、高温日数(Htd)和闷热日数(Swd)均呈上升趋势,京津冀地区极端高温事件强度增强、频次增加,并且年代际呈波动变化特征。②京津冀地区极端高温事件主要集中发生在6—8月份,其中TXx和Htd主要发生在6、7月份,Swd集中发生在7月份;冀北山区的高温、闷热日集中发生在7月份。③京津冀地区高温日和闷热日初(终)日呈提前(显著推迟)趋势,高温和闷热日更早发生且持续时间更长、同步性增强。④京津冀地区极端高温事件多发生在南部,TXx和Htd空间分布均呈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Swd呈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特征;极端高温事件显著增加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经济人口发展较快的北京、天津和石家庄三个大城市。⑤M-K突变分析发现京津冀地区极端高温事件突变发生在1990年代,对比突变前后两个年代(偏冷的1980年代和偏暖的2010年代)发现京津冀邻近渤海区域(天津、唐山以及沧州市)高温闷热天气随年代际发生的概率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高温事件 极端最高温 高温日数 闷热日数 变化趋势 京津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韧性评估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3
作者 张明顺 李欢欢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54-161,共8页
以升温和极端气候事件频发为特征的气候变化问题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如何提升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对韧性概念进行了梳理,并简要回顾了国内外城市韧性研究的发展概况;基于此,构建气候变化背景... 以升温和极端气候事件频发为特征的气候变化问题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如何提升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对韧性概念进行了梳理,并简要回顾了国内外城市韧性研究的发展概况;基于此,构建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韧性评估的概念框架,并对其定量化评估方法进行探讨;最后基于已有研究发展脉络及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对城市韧性评估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提升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规避气候风险的能力提供科学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城市韧性评估 概念框架 定量化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北京市短历时暴雨的强度及雨型变化特征 被引量:19
4
作者 袁冯 张君枝 +1 位作者 王冀 王荣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02-809,共8页
利用1961—2017年北京观象台站逐分钟降雨资料,根据《城市暴雨强度公式编制和设计暴雨雨型确定技术导则》,建立了北京市1961—1990年和1991—2017年两个气候态下的暴雨强度公式和2 a重现期下历时30 min、60 min、90 min、120 min、150 ... 利用1961—2017年北京观象台站逐分钟降雨资料,根据《城市暴雨强度公式编制和设计暴雨雨型确定技术导则》,建立了北京市1961—1990年和1991—2017年两个气候态下的暴雨强度公式和2 a重现期下历时30 min、60 min、90 min、120 min、150 min、180 min以5 min为时间段的设计暴雨雨型。结果表明:1)P-Ⅲ型分布曲线对北京市两个气候态下各历时降雨量的拟合效果最好,暴雨强度公式精度最高。2)对比1961—1990年和1991—2017年暴雨强度公式,整体而言,后者各历时重现期的暴雨强度值较低,但随着重现期的增大,两者的雨强差值也增大。3)1961—1990年和1991—2017年短历时雨型的雨峰位置系数分别为0.436和0.382,2 a重现期下前者的各历时雨峰位置比后者提前,各历时累积降雨均在初期增长较慢、雨峰前后增长较快,之后增速明显减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短历时暴雨 暴雨公式 暴雨雨型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BPNN敏感性分析的气候变化脆弱性指标赋权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质明 马文林 +1 位作者 张明顺 黎学琴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0-147,共8页
为尽量减小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估中对指标权重的人为干扰,通过对某市卫生领域的气候变化脆弱性的评价案例,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敏感性分析的气候变化脆弱性指标赋权方法。结果表明:多组BPNN拟合与泛化能力普遍较好,且... 为尽量减小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估中对指标权重的人为干扰,通过对某市卫生领域的气候变化脆弱性的评价案例,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敏感性分析的气候变化脆弱性指标赋权方法。结果表明:多组BPNN拟合与泛化能力普遍较好,且每个模型敏感性分析结果具有一致性,总敏感性指数远大于一阶敏感性指数,反映了气候指标巨大潜在影响。所提出的敏感性分析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该方法能够有效识别出气候指标的直接影响及间接影响,可以为指标权值的确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权 气候变化 脆弱性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变化和气候变化对温榆河上游流域径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杨沫霞 马文林 +1 位作者 张质明 张君枝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2-78,共7页
土地利用和气候是直接影响流域水文水资源的两个主要因素,其影响分离的研究对流域的土地利用规划和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温榆河上游流域为研究对象,在统计分析1980-2014年流域气象因子、土地利用变化趋势的基础上,通过SWAT模型模... 土地利用和气候是直接影响流域水文水资源的两个主要因素,其影响分离的研究对流域的土地利用规划和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温榆河上游流域为研究对象,在统计分析1980-2014年流域气象因子、土地利用变化趋势的基础上,通过SWAT模型模拟与情景设计相结合的方法,评估了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对温榆河上游径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SWAT模型在温榆河上游流域模拟效果良好,率定期和验证期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0、0.77,纳什系数Ens分别为0.79、0.74。流域降雨量和气温呈递增趋势,林地和耕地减少,城乡及工矿和居民用地增加,草地在1995年到2005年间增加,这些变化综合影响了流域的径流变化,使得径流先增加后减少。其中气候变化的贡献率为100.46%,土地利用变化的贡献率为2.09%,气候变化的影响远远大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此,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在温榆河上游流域水资源管理工作中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气候变化 温榆河上游 径流模拟 SWA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被引量:13
7
作者 冯潇雅 李惠民 杨秀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0-124,135,共6页
城市适应气候变化已成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战略中的重要环节。总结国际先进经验,对于我国城市科学适应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从制度、规划、措施等角度,分析总结了伦敦、鹿特丹、温哥华三个城市的适应气候变化经验。城市适应战略... 城市适应气候变化已成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战略中的重要环节。总结国际先进经验,对于我国城市科学适应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从制度、规划、措施等角度,分析总结了伦敦、鹿特丹、温哥华三个城市的适应气候变化经验。城市适应战略的成功要素主要包括:确立政府在适应气候变化治理中的领导地位;建立跨区域、跨部门的协调机构;提高各利益相关者的意识;因地制宜地提出符合本地特征的适应行动和措施;对适应规划进行持续跟踪和评估。结合我国实际,文章总结了国际经验对我国城市开展适应气候变化行动的启示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气候变化 国际经验 城市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MIP6的低影响开发雨水排放系统的气候适应力优化
8
作者 杨健平 张质明 +1 位作者 王懿雯 赵志勇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1-122,共12页
【目的】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极端降雨事件的频率和强度显著增加,传统城市雨水排放系统在应对极端降雨时常常力不从心,为缓解气候变化带来的建成区内涝风险,提出一种基于CMIP6模式预估结果的低影响开发雨水排放系统的气候适应力优... 【目的】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极端降雨事件的频率和强度显著增加,传统城市雨水排放系统在应对极端降雨时常常力不从心,为缓解气候变化带来的建成区内涝风险,提出一种基于CMIP6模式预估结果的低影响开发雨水排放系统的气候适应力优化方法。【方法】以九江市某片区为例,综合各模式泰勒图评分和年际变率评分筛选出最佳CMIP6(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6)降雨模式预估情景,结合降雨情景,借助NSGA-Ⅱ对SWMM模型进行多目标优化,依据帕累托最优结果对LID设施规模进行优化。【结果】结果显示:三种模式预测结果在不同未来气候情景下都将会产生更多的降雨,其中FGOALS-g3在未来降雨预测中模拟出的年总降雨量和日降雨量最多且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随着LID设施的投资成本逐渐增加,径流量和溢流节点数可以得到有效控制,LID设施中等投资方案成本为260.27万元,径流量削减21.55%,最大投资方案519.58万元,径流量削减25.00%,溢流节点数分别减少14.12%和18.82%;与原始条件下相比,中等投资方案和最大投资方案的洪峰径流量分别降至0.64 m^(3)/s和0.62 m^(3)/s,约为原始的86.49%和83.71%。【结论】结果表明:未来气候变化下,极端降雨事件为城市内涝带来更大压力;通过对模拟结果的分析,LID设施中等投资和最大投资方案均有效控制了径流量与溢流节点数量,表明优化策略在应对未来极端降雨的情景下是有效的,可为类似建成区的内涝风险管理和适应性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未来降雨预估 LID设施 多目标优化 气候适应性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升温1.5℃和2.0℃背景下北京市暴雨洪涝淹没风险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张君枝 袁冯 +3 位作者 王冀 孙赫敏 刘洪 马文林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8-87,共10页
基于第五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的5个气候模式模拟结果,结合FloodArea模型,对RCP8.5情景下全球升温1.5℃和2.0℃时,北京市极端降水和淹没风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极端降水量呈从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的分布趋势。在升温2.0℃时... 基于第五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的5个气候模式模拟结果,结合FloodArea模型,对RCP8.5情景下全球升温1.5℃和2.0℃时,北京市极端降水和淹没风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极端降水量呈从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的分布趋势。在升温2.0℃时,极端降水和淹没风险增加较升温1.5℃时明显,郊区极端降水增加最明显的地区是房山和门头沟,城区极端降水量增加最明显的地区是海淀、石景山和丰台区。海淀区出现一级和二级淹没风险的面积最大,其次是丰台和石景山区。郊区的延庆和怀柔是发生一级淹没风险面积最大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洪涝 淹没模拟 灾害风险 FloodArea模型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热浪下北京城市水体典型蓝绿藻生长规律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君枝 邱丽佳 +4 位作者 张艳娜 马文林 张质明 洪辛璐 李卓霖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9-94,共6页
以北京城市水体为媒介,在高温热浪条件下,研究温度和碱度两个变化因子对铜绿微囊藻和蛋白核小球藻生长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对温度和碱度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强,其最适温度为35℃,且添加10mmol/L的碱度条件下生长较好;蛋白核小... 以北京城市水体为媒介,在高温热浪条件下,研究温度和碱度两个变化因子对铜绿微囊藻和蛋白核小球藻生长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对温度和碱度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强,其最适温度为35℃,且添加10mmol/L的碱度条件下生长较好;蛋白核小球藻对高温的耐受能力不如铜绿微囊藻,其最适温度为30℃,且低温时低碱度水平促进生长,随着温度的升高,需要同时提高水体的碱度才能保证蛋白核小球藻的旺盛繁殖,否则就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热浪 典型蓝绿藻 生长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1—2020年北京城市热岛效应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君枝 梁雅楠 +1 位作者 王冀 张金玲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1-591,共11页
在气候变暖和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北京一直面临着城市热岛效应带来的环境问题。基于北京市1981—2020年逐日气温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克里金插值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北京市城郊气温变化趋势以及北京市城市热岛强度(Urban Heat Is... 在气候变暖和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北京一直面临着城市热岛效应带来的环境问题。基于北京市1981—2020年逐日气温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克里金插值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北京市城郊气温变化趋势以及北京市城市热岛强度(Urban Heat Island, UHI)的时空变化特征,并评估了气象因素、人口密度和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近40 a来北京市城郊区的平均气温均呈上升的变化趋势,且城区气温增幅大于郊区,表明北京市UHI上升趋势显著。就季节而言,北京市冬季UHI最强(1.22℃),秋季次之,春、夏最弱,其中秋季UHI增幅最大。同时,北京市城市热岛效应范围也在逐渐扩大,其中城六区为高值区,热岛区由西北向东南方向延伸至城市副中心通州区,朝阳区和通州区增温趋势明显。2000年以来,北京市冬季UHI出现了显著的增加趋势,高值区UHI增加至1.6℃。此外,主成分分析表明人口、建设用地和气压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起促进作用,而风速和耕地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 城市热岛效应 时空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日降雨空间变化对雨水径流源头总量控制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质明 胡蓓蓓 +2 位作者 李俊奇 王文亮 王思思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65-472,共8页
为研究中国不同区域的降雨特征对径流总量控制效果的影响,利用186个气象站近30年的日降雨量资料,通过空间分析与统计计算,得到不同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所对应的设计降雨量以及年均控制降雨量;结合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年均控制降雨量的关系... 为研究中国不同区域的降雨特征对径流总量控制效果的影响,利用186个气象站近30年的日降雨量资料,通过空间分析与统计计算,得到不同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所对应的设计降雨量以及年均控制降雨量;结合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年均控制降雨量的关系将中国区域分为9种类型。结果表明:中国设计降雨量地域变化明显,广东、四川、广西、河北和河南等省的标准差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5~3倍,且随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提升而增加,源头径流控制效果差异明显;南部地区径流控制效果多为"高量低率";"低量低率"区位于甘肃、宁夏等地,面积占比为9.44%,其降雨特征不适合发挥源头控制设施的效果;而最适宜发挥源头控制作用的"高量高率"区位于西南部分地区,面积占比为3.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设计降雨量 年均控制降雨量 源头控制 海绵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污水处理厂典型气体污染物产生特性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黄力华 刘建伟 +2 位作者 夏雪峰 徐艳萍 周晓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5-299,共5页
研究了某城市污水处理厂格栅间、曝气池、污泥浓缩池和污泥脱水间四个不同功能区产生的典型恶臭和微生物气溶胶气体污染物浓度及分布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功能区产生的硫化氢和氨浓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产生浓度最高的区域是污泥浓... 研究了某城市污水处理厂格栅间、曝气池、污泥浓缩池和污泥脱水间四个不同功能区产生的典型恶臭和微生物气溶胶气体污染物浓度及分布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功能区产生的硫化氢和氨浓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产生浓度最高的区域是污泥浓缩池和污泥脱水间,其次是曝气池上空,最低的是格栅间。不同功能区产生的空气异养细菌和真菌浓度也存在差异,尤以曝气池产生的异养细菌和真菌浓度最高,其次是污泥脱水间和格栅间,浓度最低的区域为污泥浓缩池。依据相关恶臭和空气微生物评价标准,该污水厂不同功能区产生的恶臭物质、异养细菌和真菌微生物气溶胶气体污染物大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同时,不同功能区产生的可吸入人体上呼吸道和进入肺部的异养细菌和真菌粒子均占一定比例,存在一定的微生物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水处理厂 恶臭 微生物气溶胶 异养细菌 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贸易的经济溢出效应及碳泄漏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高雪 李惠民 齐晔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8-34,共7页
国际贸易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具有复杂的环境影响。本文用实证研究方法,以中美贸易为例,分析了2002-2011年中美贸易所产生的经济溢出和碳泄漏。研究结果表明,中美贸易对中美双方的经济增长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是促进世界碳... 国际贸易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具有复杂的环境影响。本文用实证研究方法,以中美贸易为例,分析了2002-2011年中美贸易所产生的经济溢出和碳泄漏。研究结果表明,中美贸易对中美双方的经济增长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是促进世界碳排放增长的重要因素。中美贸易显著地提高了全球的经济效率,同时损失了一定的环境效率。2002-2011年,中美贸易使世界经济总量增加了302.05亿美元;与此同时中美贸易导致的全球碳排放额外增加量也逐年上升,由78.1 MMTCO2上升到401.96 MMTCO2,十年间累计增加了全球碳排放3 464.78 MMTCO2。中美贸易所导致的全球碳排放效率损失正呈现出越来越大的趋势。2002年中美贸易每t碳泄漏的经济溢出量为0.28美元,2011年这一数值下降到0.08美元,下降了70%以上。贸易在全球化过程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在未来的政策设计中,既要看到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也需要对贸易中的碳泄漏给予额外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贸易 经济溢出 碳泄漏 碳排放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有机固体废弃物干式厌氧发酵技术研究和应用进展 被引量:14
15
作者 刘建伟 夏雪峰 葛振 《中国沼气》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17,共8页
随着城市有机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与日俱增,利用厌氧发酵技术处理有机固体废弃物正逐步受到重视。按照处理物料总固体的含量,可分为湿式厌氧发酵和干式厌氧发酵技术。干式厌氧发酵处理城市有机固体废弃物较湿式厌氧发酵具有诸多优点,对... 随着城市有机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与日俱增,利用厌氧发酵技术处理有机固体废弃物正逐步受到重视。按照处理物料总固体的含量,可分为湿式厌氧发酵和干式厌氧发酵技术。干式厌氧发酵处理城市有机固体废弃物较湿式厌氧发酵具有诸多优点,对提高废弃物处理效率以及沼气总体产量具有重大意义。文章通过文献调研,系统总结了城市有机固体废弃物干式厌氧发酵技术的机理及影响因素,阐述了城市有机固体废弃物干式厌氧发酵技术及其进展,并分析了干式厌氧发酵工程的应用与不足,以期为我国城市有机固体废弃物干式厌氧发酵技术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有机固体废弃物 干式厌氧发酵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国际贸易隐含碳文献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惠民 冯潇雅 马文林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6-54,共9页
贸易中的隐含碳流动对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具有重要影响。从现有的文献来看,尽管出现了大量的针对中国贸易中隐含碳的相关研究,但由于数据及方法的不同,结果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应用价值。本文对现有的... 贸易中的隐含碳流动对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具有重要影响。从现有的文献来看,尽管出现了大量的针对中国贸易中隐含碳的相关研究,但由于数据及方法的不同,结果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应用价值。本文对现有的中国国际贸易隐含碳文献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研究得出了相对一致的结论,但在隐含碳的具体数量上差异巨大。定性来看,中国是一个隐含碳净出口国,净出口量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定量来看,1997-2007年,中国隐含碳出口量从3.1-8.8亿t增长到17.2-30.2亿t二氧化碳;隐含碳进口量从1.0-7.0亿t增长到5.8-16.5亿t二氧化碳;隐含碳净出口量从1.8-7.3亿t增长到11.4-22.6亿t二氧化碳;隐含碳净出口量占国内总排放量的比重由5%-20%增长到17%-30%。贸易中隐含碳核算结果的不确定性主要来自三个方面:核算方法产生的不确定性、数据融合产生的不确定性以及原始数据引入的不确定性。总体来看,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的研究结果相对稳定,可重复性较高;从数据精度和数据可获得性方面考虑,40个左右的部门分类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结果:把中国划分为多个区域研究国际贸易中的隐含碳在理论上更加可靠。国家气候变化对外谈判和国内减排目标的实现都需要对碳排放进行精确管理。在未来的研究中,应重视隐含碳核算的不确定性研究,逐步提高隐含碳核算的精度,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气候变化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含碳 国际贸易 投入产出法 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规模化奶牛养殖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评估 被引量:14
17
作者 白玫 马文林 +3 位作者 吴建繁 路永强 任康 康静文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8-85,共8页
为了研究北京规模化奶牛养殖企业温室气体的排放情况,尤其是碳排放管理水平较高养殖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特点,通过调研获取了北京8家碳排放管理水平较高的规模化奶牛养殖企业的基础数据。本研究依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奶业温室气体排放量评... 为了研究北京规模化奶牛养殖企业温室气体的排放情况,尤其是碳排放管理水平较高养殖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特点,通过调研获取了北京8家碳排放管理水平较高的规模化奶牛养殖企业的基础数据。本研究依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奶业温室气体排放量评估框架、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组织编写的《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以及北京市《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畜牧养殖业》标准(公示中),以北京8家规模化奶牛养殖企业2015年的生产数据为基础,对其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评估。由评估结果可知,北京碳排放管理水平较高的规模化奶牛养殖企业中,肠道发酵是主要的排放源,占总排放量的77.65%;奶牛场的能源消耗和粪便管理温室气体排放量接近,分别占总排放量的11.24%和11.11%。北京市规模奶牛场的主要温室气体是CH_4和CO_2,分别占80.15%和11.24%,每生产1kg标准奶(FPCM)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为0.95kg CO_2。根据本研究结果,可为北京市和其他城市奶牛养殖企业确定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排放 规模化奶牛场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水厂剩余污泥联合厌氧消化产气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建伟 周晓 +1 位作者 闫旭 夏雪峰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33-937,共5页
以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水厂剩余污泥为消化原料,在中温(35℃)条件下,采用序批式厌氧消化方式,研究了生活垃圾和剩余污泥不同混合比例下的厌氧消化产气性能,以及不同原料配比对厌氧消化过程及消化效率的影响。按照生活垃圾和剩余污泥VS比分... 以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水厂剩余污泥为消化原料,在中温(35℃)条件下,采用序批式厌氧消化方式,研究了生活垃圾和剩余污泥不同混合比例下的厌氧消化产气性能,以及不同原料配比对厌氧消化过程及消化效率的影响。按照生活垃圾和剩余污泥VS比分别为1∶0(R1),2∶1(R2),1∶1(R3),1∶2(R4)和0∶1(R5),试验设置了5个试验组。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物料混合后有助于提高消化效果和产气性能,其中,当城市生活垃圾和剩余污泥VS比为2∶1时,系统厌氧消化效果最好,VS去除率为35.98%,单位VS产气量为348.84 m L/g,产气中甲烷含量为53.8%,消化时间较单纯生活垃圾厌氧消化缩短了9 d。说明一定比例的生活垃圾和剩余污泥联合厌氧消化是提高厌氧消化效率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活垃圾 剩余污泥 联合厌氧消化 沼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滤池去除城市污水处理厂微生物气溶胶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建伟 马文林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2-66,共5页
以城市污水厂处理过程中逸散的异养细菌和真菌微生物气溶胶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研究了生物滤池对微生物气溶胶的去除效果,并考察了进气微生物浓度、进气气体流量和填料湿含量对其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滤池能在一定程度上去除... 以城市污水厂处理过程中逸散的异养细菌和真菌微生物气溶胶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研究了生物滤池对微生物气溶胶的去除效果,并考察了进气微生物浓度、进气气体流量和填料湿含量对其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滤池能在一定程度上去除异养细菌和真菌气溶胶;在试验浓度范围内,异养细菌在生物滤池中的去除率随着进气微生物浓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真菌的去除率随着进气微生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高的进气气体流量有利于微生物气溶胶的去除,异养细菌和真菌的去除率均随着生物滤池进气气体流量的增加而增加;适合微生物气溶胶去除的最佳填料湿含量范围为40.5%~61.8%,过高和过低填料湿含量均不利于微生物气溶胶在生物滤池中的去除.因此,在实际生物除臭工程的设计和运行管理中,应控制合适的进气微生物浓度、进气气体流量和填料湿含量,以保证恶臭物质和微生物气溶胶的同时高效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滤池 城市污水 微生物气溶胶 异养细菌 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污水处理厂恶臭气体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0
作者 马文林 刘文其 郭丽平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747-2755,共9页
介绍了城市污水处理厂不同工艺设施恶臭气体的产生环节和组成特性。从源头控制技术和末端控制技术两方面阐述了城市污水处理厂恶臭气体处理技术,并对污水厂不同设施除臭技术选择进行了总结。介绍了城市污水厂恶臭气体处理新工艺,以期为... 介绍了城市污水处理厂不同工艺设施恶臭气体的产生环节和组成特性。从源头控制技术和末端控制技术两方面阐述了城市污水处理厂恶臭气体处理技术,并对污水厂不同设施除臭技术选择进行了总结。介绍了城市污水厂恶臭气体处理新工艺,以期为城市污水处理厂全流程恶臭气体处理技术选择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水处理厂 恶臭气体处理 生物除臭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