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污水处理厂中碳酸钙结垢产生的机理探讨 被引量:7
1
作者 刘凡奇 付昆明 仇付国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4-18,共5页
在污水处理厂中,处理设施/设备结垢现象非常普遍,降低了污水处理效率。本文以碳酸钙结垢为例,讨论了水质水力条件、微生物诱导、EPS吸附、膜表面浓差极化、生物填料和设备表面黏附性能等五个因素对结垢的影响。最后结合碳酸钙结垢产生机... 在污水处理厂中,处理设施/设备结垢现象非常普遍,降低了污水处理效率。本文以碳酸钙结垢为例,讨论了水质水力条件、微生物诱导、EPS吸附、膜表面浓差极化、生物填料和设备表面黏附性能等五个因素对结垢的影响。最后结合碳酸钙结垢产生机理,提出了关于预防或减轻碳酸钙结垢的建议:通过控制/利用生物反应过程中酸碱变化及藻类等自养生物的生长等手段避免碳酸钙溶度积达到沉淀时溶度积Ksp;选择合适(表面光滑)的材料/设备;及时对设备进行反冲洗,必要时添加防垢剂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钙结垢 水质水力条件 微生物诱导 EPS吸附 表面黏附性能 浓差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及优化雨洪潮遭遇下城市水系排水防涝系统 被引量:9
2
作者 杨海燕 叶桂洪 +1 位作者 周广宇 孙广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271-277,共7页
以福建省沿海城市P的北洋区域作为研究区域,利用SWMM模型模拟30年一遇最不利24h降雨遭遇洪潮时,区域现状城市水系排水能力以及内涝分布情况;并通过模拟的结果,对区域本底水系进行调整。通过优化水系排水方向、重构排水防涝河网以及改造... 以福建省沿海城市P的北洋区域作为研究区域,利用SWMM模型模拟30年一遇最不利24h降雨遭遇洪潮时,区域现状城市水系排水能力以及内涝分布情况;并通过模拟的结果,对区域本底水系进行调整。通过优化水系排水方向、重构排水防涝河网以及改造新增蓄涝区来完成城市排水防涝系统的优化。优化后的排水防涝系统可将现状南北向排水调整为东西向排水,减弱潮汐顶托作用,并以最佳主干河道规模和新开排放口数量,提升水系调蓄和排水能力;最后确定蓄涝区位置与调蓄容积,收纳剩余因潮汐顶托而产生的涝水量。结果表明优化的排水防涝系统有效的解决了现状4195.42万m^3的涝水量,并将洪水排放水量提升了2.25倍,水系排水能力得到了较大加强,P城市北洋区域排水防涝问题被有效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水系 排水能力 排水防涝系统 潮汐顶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用水处理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表征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柳婷 杨海燕 +2 位作者 董慧峪 强志民 李翼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63-273,共11页
溶解性有机物(DOM)结构、组分复杂,传统水处理工艺(混凝、沉淀、过滤、消毒)、深度处理工艺等对DOM去除有限,在消毒过程中可能生成消毒副产物.DOM的结构、组分影响其在饮用水处理过程中的去除效果.为了深入了解DOM在饮用水处理过程中的... 溶解性有机物(DOM)结构、组分复杂,传统水处理工艺(混凝、沉淀、过滤、消毒)、深度处理工艺等对DOM去除有限,在消毒过程中可能生成消毒副产物.DOM的结构、组分影响其在饮用水处理过程中的去除效果.为了深入了解DOM在饮用水处理过程中的结构、形态变化,需采用多种检测方法对其变化进行表征.本文围绕DOM在不同饮用水处理工艺中的分子量、馏分、芳香性及荧光组分等性质的变化,综述了当前饮用水研究较为广泛的预处理分级(物理分级-超滤膜过滤、化学分级-树脂吸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三维荧光光谱等表征方法的研究进展,对不同表征方法的优点及局限性进行了详细探讨,以期为准确评估水处理过程中DOM的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物(DOM) 表征方法 饮用水 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城市管廊建设现状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杨海燕 金秋 +1 位作者 孙广东 陈义华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73-1378,共6页
目前我国管廊建设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及以上规模的城市,中小城市由于条件限制开展相对滞后,发展较为缓慢,且缺乏中小城市管廊建设的实践经验。为解决中小城市管廊建设经验缺乏的问题,对开展管廊建设的中小城市管廊建设规模和建设位置进行... 目前我国管廊建设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及以上规模的城市,中小城市由于条件限制开展相对滞后,发展较为缓慢,且缺乏中小城市管廊建设的实践经验。为解决中小城市管廊建设经验缺乏的问题,对开展管廊建设的中小城市管廊建设规模和建设位置进行调研和分析。经分析可知:1)中小城市管廊的建设位置主要为城市主干道和新区建设区域;2)2016年管廊的开工建设长度非试点中等城市基本上在20 km以内、小城市基本上在10 km以内,试点城市平均在20 km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城市 管廊 建设长度 建设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NaClO高级氧化法降解再生水中磺胺甲恶唑 被引量:4
5
作者 杨海燕 叶桂洪 +1 位作者 陈义华 李翼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6-192,206,共8页
为了提高再生水水质,采用UV/NaClO高级氧化法降解水中的磺胺甲恶唑(SMX),对比各种降解方法对SMX的去除效果,研究影响UV/NaClO降解SMX的因素,考察消毒副产物三氯甲烷(CHCl_3)的产生情况,研究SMX在实际再生水中的去除效果.研究表明,UV/Na... 为了提高再生水水质,采用UV/NaClO高级氧化法降解水中的磺胺甲恶唑(SMX),对比各种降解方法对SMX的去除效果,研究影响UV/NaClO降解SMX的因素,考察消毒副产物三氯甲烷(CHCl_3)的产生情况,研究SMX在实际再生水中的去除效果.研究表明,UV/NaClO降解SMX的速率常数是单独UV、单独NaClO、UV/H_2O_23种处理方法的3.9、60、2.5倍,降解的最佳pH为3~8;NaClO投量会影响去除效果,在SMX初始浓度为1μmol/L,pH为7.4的条件下,最佳投量为0.1 mmol/L;污水厂二级出水和水环境中普遍存在的腐殖酸会与SMX竞争活性自由基和光子,降低了SMX去除率;与单独NaClO处理相比,利用UV/NaClO工艺能够明显减少水中三氯甲烷的产生;SMX在实验室超滤机过滤后的自来水中的降解速率是在实际再生水中的6.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NaClO 磺胺甲恶唑(SMX) 降解速率 三氯甲烷(CHCl3) 再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