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iteSpace的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文献计量分析
1
作者 袁冬海 白晓晨 +4 位作者 王晨 严陈玲 徐丽丽 何连生 寇莹莹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8-143,152,共7页
为探究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研究领域的最新热点与发展趋势,检索了近30年(1994—2024年)该领域的2280篇文献,运用CiteSpace软件对其发文量、发文国家、研究机构、关键词等进行了分析,并比较了国内外的研究差异。结果表明,中国和美国是该领... 为探究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研究领域的最新热点与发展趋势,检索了近30年(1994—2024年)该领域的2280篇文献,运用CiteSpace软件对其发文量、发文国家、研究机构、关键词等进行了分析,并比较了国内外的研究差异。结果表明,中国和美国是该领域发文量最多的国家,中国的研究机构主要是综合类大学和科研院所,其中,中国科学院是国内最具权威性的研究机构。近30年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是黑臭水体成因分析和生态修复技术。同时,突现词检测表明海绵城市建设、黑臭水体治理技术以及河道整治可能是未来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臭水体 城市 文献计量 CITESP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城镇雨水系统碳排放核算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李俊奇 王泓洁 李惠民 《水资源保护》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3,共11页
采用内容分析法,从核算对象、核算范围、核算方法及排放因子等方面,对现有城镇雨水系统碳排放核算研究情况进行了系统回顾。结果表明:现有研究基本明确了雨水系统碳排放核算公式,为开展多尺度雨水系统碳排放核算奠定了方法基础;现有研... 采用内容分析法,从核算对象、核算范围、核算方法及排放因子等方面,对现有城镇雨水系统碳排放核算研究情况进行了系统回顾。结果表明:现有研究基本明确了雨水系统碳排放核算公式,为开展多尺度雨水系统碳排放核算奠定了方法基础;现有研究核算了部分雨水设施部分阶段的碳排放因子,但存在核算范围不一致、方法不统一、排放因子不透明等问题,不同研究结果之间可比性较差,核算结果具有很大不确定性;雨水设施碳排放因子完整性较差,与形成统一规范的雨水系统碳排放核算体系存在一定的差距。为规范雨水系统碳排放核算体系,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截留式排水体制下雨水系统核算边界划分、直接碳排放精准测度和水能利用的碳抵消效应,逐步构建适用于雨水系统碳排放核算的综合因子数据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雨水系统 碳排放核算 碳抵消效应 碳排放因子法 内容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雨水生物滞留系统截留微塑料效果及影响因素探究
3
作者 仇付国 梁安棋 +1 位作者 童诗雨 王淳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86-1490,1496,共6页
选取聚乙烯(PE,疏水)和聚苯乙烯乳胶微球(PS,亲水)两种使用广泛且在水环境中频繁检出的微塑料为代表,对基质为90%砂土+10%给水厂污泥的雨水生物滞留系统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离子强度、pH值和阳离子类型条件下截留微塑料的效果进行了研... 选取聚乙烯(PE,疏水)和聚苯乙烯乳胶微球(PS,亲水)两种使用广泛且在水环境中频繁检出的微塑料为代表,对基质为90%砂土+10%给水厂污泥的雨水生物滞留系统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离子强度、pH值和阳离子类型条件下截留微塑料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进水中两种微塑料的丰度分别为5.0×10^(4),5.3×10^(4)个/L、HRT为10 min时,微塑料在改良雨水生物滞留系统中开始穿透及完全穿透时间较传统雨水生物滞留系统均明显后移。在改良雨水生物滞留系统中,HRT由10 min提升至30 min后,聚乙烯开始穿透从90 min(9 FVs)后移至360 min(12 FVs),聚苯乙烯乳胶微球开始穿透从40 min(4 FVs)后移至240 min(8 FVs);高离子强度时(50.0 mmol/L)系统对微塑料的截留能力更强;pH及阳离子类型对微塑料的截留效果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改良雨水生物滞留系统 穿透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典型汇水区域雨水径流温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子牧 李俊奇 +1 位作者 李璟 李小静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5-354,共10页
城市化发展导致不透水地表面积率大幅攀升,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逐渐受到人们关注,夏季城市汇水区域地表产生高温径流后汇入下游受纳水体所造成的雨水径流热污染,对水生态、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风险尤为突出。选取北京市典型汇水区域,... 城市化发展导致不透水地表面积率大幅攀升,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逐渐受到人们关注,夏季城市汇水区域地表产生高温径流后汇入下游受纳水体所造成的雨水径流热污染,对水生态、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风险尤为突出。选取北京市典型汇水区域,对2021—2022年多场降雨径流出流温度进行监测与分析,并对气象因素、下垫面温度及管道内径流热量等数据进行同步采集,运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法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夏季降雨常出现雨水径流温度升高现象,降水量小于12.5mm、降雨历时短于250 min的降雨场次更易于升温,升温幅度最高可达4.1℃;径流温度升高往往出现在径流过程初期,温度达峰平均时间为38 min;径流是否升温与降雨强度峰值位置之间没有明显关系;气温、不透水地表初始时刻温度、降雨历时及降水量是雨水径流温度的极显著影响因素(P<0.01);降雨期间气温、降雨历时、不透水地表初始时刻温度和管道内壁温度4个指标,可以基本解释研究区域96.7%的径流温度输出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水径流 监测 径流温度 相关性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沸石改良雨水生物滞留系统去除污染物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仇付国 王珂 +1 位作者 于栋 付昆明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4-129,共6页
作为重要的低影响开发技术之一,雨水生物滞留系统在控制径流污染和削减径流总量及峰值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传统生物滞留系统对于TSS、重金属和COD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但对硝氮去除效果差,砂土填料空隙率小,对水量的调蓄效果差,水力停留... 作为重要的低影响开发技术之一,雨水生物滞留系统在控制径流污染和削减径流总量及峰值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传统生物滞留系统对于TSS、重金属和COD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但对硝氮去除效果差,砂土填料空隙率小,对水量的调蓄效果差,水力停留时间长,容易堵塞。本研究尝试采用沸石作为滞留系统的基质填料,并在系统底部设置淹没区创造缺氧环境提高系统对硝氮的去除效果。对比了在有无淹没区条件下对模拟雨水中各种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在无淹没区条件下,系统对进水TSS负荷的变化有很好的抗冲击能力,当进水TSS浓度在100~400 mg/L范围内变化时,出水TSS始终在20 mg/L以下。当进水COD浓度为150~250 mg/L,TP浓度为2.5~7.0 mg/L,NH_4^+-N浓度为3.0~4.0 mg/L,NO_3^--N浓度为6.0~10.0 mg/L时,系统对COD、TP、NH_4^+-N、NO_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7%、73%、88%、5%。在有淹没区且进水浓度基本相同的条件下,系统对TSS、COD、TP、NH_4^+-N等污染物的去除均没有大的变化,但对NO_3^--N的平均去除率则上升为74%。同时,系统对Pb、Zn、Cu、Cd等重金属也有良好的去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生物滞留系统 沸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泰安市水资源与水环境系统模拟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杨海燕 孙晓博 +2 位作者 周广宇 孙广东 刘世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5期348-355,共8页
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泰安市水资源与水环境系统进行了模拟和预测。通过对供水总量与需水总量、纳污能力与污染物排放量的对比,得出在趋势型情景下,泰安市水资源供需比与水环境纳污-排放比将持续下降,表明泰安市未来将面临水资源短缺与... 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泰安市水资源与水环境系统进行了模拟和预测。通过对供水总量与需水总量、纳污能力与污染物排放量的对比,得出在趋势型情景下,泰安市水资源供需比与水环境纳污-排放比将持续下降,表明泰安市未来将面临水资源短缺与水环境恶化的风险。为避免此情况发生,设定可达型与规划型情景对模型参数进行调整。结果显示,相比趋势型情景,2030年泰安市在可达型与规划型情景下,需水总量分别下降了10%与16%,化学需氧量分别下降了30%与55%,氨氮排放量分别下降了37%与60%。水资源供需比在可达型与规划型情景下将达到0.89与1.06,水环境纳污-排放比由化学需氧量与氨氮表征。其中化学需氧量纳污-排放比在可达型与规划型情景下将达到0.93与1.43,氨氮纳污-排放比将达到0.75与1.18。说明可达型情景可以基本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而规划型情景则可以在未来实现城市水资源供需平衡与水环境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水环境 系统动力学 泰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21种植物的叶片吸水性能与冠层雨水截留能力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王思思 龙佳 丁涵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0-110,共11页
【目的】植物冠层截留雨水对削减雨水径流起到重要作用,而植物叶片吸水性能与植物冠层截留雨水的能力息息相关。【方法】为了评估植物冠层对雨水的截留能力,通过浸水实验、实地测量、航片分析等方法,对北京市21种不同类型植物叶片吸水... 【目的】植物冠层截留雨水对削减雨水径流起到重要作用,而植物叶片吸水性能与植物冠层截留雨水的能力息息相关。【方法】为了评估植物冠层对雨水的截留能力,通过浸水实验、实地测量、航片分析等方法,对北京市21种不同类型植物叶片吸水量、冠层截留量和冠层截留体积进行计算。【结果】研究表明:(1)吸水量与浸水时间呈对数函数关系;(2)植物叶片吸水过程可划分为3个阶段,乔木和灌木的叶片吸水过程类似,20 min时叶片吸水量均值分别为0.17 g和0.05 g,80 min时叶片吸水量均值分别为0.18 g和0.06 g,120 min时叶片吸水量均值分别为0.18 g和0.06 g;草本植物叶片20 min时叶片吸水量均值为0.13 g,40 min时叶片吸水量均值为0.27 g,120 min时叶片吸水量均值为0.21 g;(3)11种乔木的冠层雨水截留量在71.30~738.72 g/m^2之间,6种灌木的冠层雨水截留量在41.79~275.28 g/m^2之间,4种草本的冠层雨水截留量在57.82~217.49 g/m^2之间,常绿针叶植物冠层截留量明显高于落叶阔叶植物;(4)部分灌木和草本植物冠层截留量比部分乔木冠层截留量高,如黄杨、鸢尾;(5)植物冠层截留体积与冠层覆盖面积、植物冠层截留量呈正相关关系,常绿针叶乔木+常绿灌木+草本搭配组合的冠层截留体积最大;(6)雪松+黄杨+鸢尾群落冠层的多年平均降雨截留量占总降雨量的比例为11.57%,对小降雨事件有显著截留效果。【结论】不同植物种类及配置对城市绿地雨水截留能力有影响,本研究可为构建高截留能力植物群落及海绵城市绿地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水法 叶片吸水量 冠层截留 叶面积指数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场降雨的北京某高架桥雨水径流中多环芳烃污染特征 被引量:7
8
作者 王建龙 夏旭 冯伟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832-1838,共7页
以北京市某高架桥的典型场次雨水径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多场雨水径流中多环芳烃(PAHs)的监测,研究了高架桥雨水径流中PAHs的污染特性以及冲刷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降雨历时的增加,雨水径流中PAHs浓度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实验均... 以北京市某高架桥的典型场次雨水径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多场雨水径流中多环芳烃(PAHs)的监测,研究了高架桥雨水径流中PAHs的污染特性以及冲刷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降雨历时的增加,雨水径流中PAHs浓度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实验均值中w(Flu)/w(Pyr)为0.94,因此,高架桥雨水径流中溶解态PAHs主要来源于石油燃料的不完全燃烧.雨水径流中溶解态PAHs以三环、四环组分为主,五和六环次之,二环组分最少.高架桥雨水径流中PAHs存在浓度和质量初期冲刷现象,∑16PAHs和四环组分在不同降雨事件中均存在浓度初期冲刷现象,∑16PAHs及各环组分在降雨强度大、降雨历时长的场降雨存在明显的质量初期冲刷现象,而降雨强度小的场降雨质量初期冲刷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雨水径流 高架桥 初期冲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雨水土壤渗滤系统中菌种的应用分析
9
作者 冯萃敏 米楠 +1 位作者 刘丹丹 尹晓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62-167,171,共7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地表径流污染成为农业污染之后的第二大面源污染源,而道路面源污染又是城市下垫面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现在我国城市道路径流雨水中含有较高浓度的磷,如果不加以处理直接排入城市水体会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地表径流污染成为农业污染之后的第二大面源污染源,而道路面源污染又是城市下垫面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现在我国城市道路径流雨水中含有较高浓度的磷,如果不加以处理直接排入城市水体会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土壤渗滤设施作为一种新兴的原位径流雨水控制措施,对水质尤其是磷净化效果非常显著。土壤渗滤系统在净化路面径流雨水同时,土壤中吸附的磷大部分以难溶解态磷酸盐的形式存在,无法被植物所吸收利用。土壤中积累的磷会逐渐增加,影响土壤渗滤系统的磷吸附效果,进而导致土壤板结,失去净化作用。该文在解磷细菌和VA菌根真菌农田土壤中的作用机理的基础上,通过对比雨水土壤渗滤系统和农业系统在构成和运行方式上的不同,分析解磷细菌对雨水土壤渗滤系统中难溶解态磷的活化作用和VA菌根真菌对植物吸收利用磷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渗滤 解磷细菌 VA菌根真菌 磷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洪涝条件下车辆失稳风险阈值及判别标准研究进展
10
作者 李俊奇 汪辉 +3 位作者 李小静 王宇 郭俊杰 杨程远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45,共16页
【目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极端气候事件的频发,城市洪涝事件日趋严峻,积水路段中的车辆失稳风险也在逐步增加。研究车辆在积水中的失稳风险阈值,对于洪涝风险评估和应急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方法】从试验研究、... 【目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极端气候事件的频发,城市洪涝事件日趋严峻,积水路段中的车辆失稳风险也在逐步增加。研究车辆在积水中的失稳风险阈值,对于洪涝风险评估和应急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方法】从试验研究、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三个方面系统总结了1967—2024年关于车辆在洪涝积水中失稳阈值的研究成果,评估了依据单一水深/流速、水深流速组合、车辆特征和水动力等因素为现有车辆失稳判别标准的优缺点。【结果】现有水槽试验考虑的影响因素较为有限,足尺试验和非静态车辆的研究较少,有些理论分析缺乏数据的率定验证,部分数值模拟中的水动力模型未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阈值未充分考虑车辆状况、行驶条件、道路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失稳判别标准主要依赖于车辆动力学参数,具有一定的经验性。【结论】未来需对不同类型足尺车辆进行多因素耦合研究,并结合数值模拟,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分析试验数据,提高洪涝条件下车辆稳定性阈值模型的准确性,制定车辆安全标准。为交通部门和排水系统规划建设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洪涝 车辆失稳 风险阈值 判别标准 气候变化 降雨 径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重精度降雨数据的北京市极端降雨事件研究
11
作者 张伟 王璇 +1 位作者 孙慧超 李俊奇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3-132,157,共11页
基于北京基本站1987—2016年逐分钟精度降雨数据,利用Kruskal-Wallis检验对1 min、1 h、3 h、6 h等不同精度数据获取的极端降雨事件样本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短历时极端降雨(SEP)、长历时极端降雨(LEP)、持续性极端降雨(PEP)3类极端降雨事... 基于北京基本站1987—2016年逐分钟精度降雨数据,利用Kruskal-Wallis检验对1 min、1 h、3 h、6 h等不同精度数据获取的极端降雨事件样本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短历时极端降雨(SEP)、长历时极端降雨(LEP)、持续性极端降雨(PEP)3类极端降雨事件降雨特征指标的差异,并利用Sen’s斜率、Mann-Kendall检验、有序聚类等方法探究了极端降雨事件的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北京市极端降雨以LEP事件为主,降雨数据精度会显著影响降水量和降雨历时的统计结果,1 h精度降雨数据可基本反映极端降雨事件的主要时间特征;数据精度差异会造成极端降雨事件的降雨集中度和降雨集中期识别出现偏差,北京市极端降雨多分布于6—10月,并主要集中在7—8月,但9—10月仍存在PEP事件出现的可能;SEP和LEP事件多出现在夜间,而PEP事件在7—12时更易形成降雨峰值,对居民紧急避险和内涝应急响应造成更高潜在风险;在统计年限内,数据精度差异对降水量和降雨频率趋势预测结果的影响并不显著,但会使得降雨历时预测不确定性增加,降雨特征指标突变年份产生“跳跃”;PEP事件的降水量、降雨频率、降雨历时和降雨集中度受数据精度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雨事件 多重精度降雨数据 Kruskal-Wallis检验 Sen’s斜率法 MANN-KENDALL检验 有序聚类法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岷江上游降水数值模拟研究
12
作者 陶洁 赵启家 +3 位作者 赵阳 王兴平 王慧亮 郭元 《水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45,共9页
利用WRF模式模拟岷江上游2018—2022年5场降雨,选取FNL和ERA5数据作为初始场,对降雨的空间分布、小时过程及模拟误差进行分析,评估下垫面对降雨过程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原始的初始场数据和实测资料,WRF模式能模拟出多时间分辨... 利用WRF模式模拟岷江上游2018—2022年5场降雨,选取FNL和ERA5数据作为初始场,对降雨的空间分布、小时过程及模拟误差进行分析,评估下垫面对降雨过程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原始的初始场数据和实测资料,WRF模式能模拟出多时间分辨率的降水序列过程,可提高降雨量级和分布预测,但对峰值的模拟能力不足,实测累积雨量和面雨量被低估;时空分辨率为0.25°×0.25°,3 h的初始场数据在岷江上游进行降雨数值模拟的效果较好,10~14 h预见期较优。高程和土地利用条件更新后,累积降雨结果有提升,总体峰值仍低于实测值;融合更新初始场数据能够改进数值模式模拟降水的峰值和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模式 岷江上游 土地利用 DEM 预见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氧化-粉末活性炭-超滤对污水厂二级出水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去除效能及影响因素
13
作者 孙丽华 邓斯 +1 位作者 史鹏飞 王春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98-1305,共8页
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作为新兴环境污染物已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有研究表明,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出水是环境中ARGs的重要来源。采用O_(3)预氧化结合粉末活性炭(powdered activated carbon,PAC)与超滤(ultrafil... 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作为新兴环境污染物已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有研究表明,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出水是环境中ARGs的重要来源。采用O_(3)预氧化结合粉末活性炭(powdered activated carbon,PAC)与超滤(ultrafiltration,UF)组合工艺处理污水厂二级出水,考察O_(3)投加量与水样的pH、温度对二级出水中不同形态ARGs去除效果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ARGs被O_(3)氧化失活后,经过PAC吸附与UF膜的过滤能得到更为有效的去除;在O_(3)最佳投加量(2.0 mg/L)条件下,O_(3)-PAC-UF组合工艺对二级出水中不同类型ARGs(tet A、tet C、tet G、sul I、sul II)和其他污染物(intⅠ1、16S rRNA)的去除量为10^(2.67)~10^(3.92)copies/mL,且对细胞态和游离态ARGs去除效果明显增强;升高pH和较低温度均利于ARGs的去除;O_(3)分子的直接氧化作用居于二级出水中ARGs去除机制的主导地位。综上,臭氧联合粉末活性炭与超滤组合可以有效去除二级出水中的抗生素抗性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抗性基因 二级出水 超滤 臭氧 粉末活性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降雨特征下透水沥青的径流系数变化
14
作者 杜晓丽 郭闯 +1 位作者 杨明哲 崔瀚武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37,共8页
针对不同降雨特征下透水沥青径流系数取值不清晰的问题,通过模拟降雨分析了不同降雨特征下透水沥青的径流系数变化,并得到了典型降雨条件时透水沥青径流系数建议取值范围。结果表明:降雨重现期小于20 a、降雨历时小于120 min时,透水沥... 针对不同降雨特征下透水沥青径流系数取值不清晰的问题,通过模拟降雨分析了不同降雨特征下透水沥青的径流系数变化,并得到了典型降雨条件时透水沥青径流系数建议取值范围。结果表明:降雨重现期小于20 a、降雨历时小于120 min时,透水沥青雨量径流系数的随降雨重现期和降雨历时的增大而增大、随雨峰系数增大而减小;流量径流系数随雨峰系数增大而增大,随降雨重现期和降雨历时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降雨重现期和降雨历时是影响透水沥青雨量径流系数变化的主要因素,雨峰强度是影响流量径流系数变化的主要因素。经拟合预测,降雨重现期为3~10 a、降雨历时小于120 min时,透水沥青雨量径流系数和流量径流系数建议取值范围分别为0.21~0.35和0.22~0.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特征 透水沥青 径流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建筑小区内涝风险快速识别与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璇 张伟 +2 位作者 刘方华 孔烨 孙慧超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3-32,共10页
城市内涝风险快速识别及致涝因素初步分析是开展城市内涝治理的首要工作,传统的城市排水模型模拟方法需要高精度的基础数据支持和较长的计算周期,难以满足城市内涝快速识别需求。基于泸州市中心城区建筑小区2015~2022年实际内涝灾害数据... 城市内涝风险快速识别及致涝因素初步分析是开展城市内涝治理的首要工作,传统的城市排水模型模拟方法需要高精度的基础数据支持和较长的计算周期,难以满足城市内涝快速识别需求。基于泸州市中心城区建筑小区2015~2022年实际内涝灾害数据,通过核密度估计和空间相关性分析对中心城区建筑小区内涝风险空间分布进行了快速识别,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法对内涝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泸州市中心城区建筑小区内涝风险呈现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的趋势,高风险区域主要位于城北片区、中心半岛老城片区和龙马潭老城片区;土壤地质、土地利用、社会因素和降雨因素是内涝风险的主要驱动因素,并表现为多因素协同发生的复杂形式。研究成果可为泸州市内涝风险精细化模拟分析提供基础,也可为西南丘陵城市建筑小区内涝风险快速识别及致涝因素初步分析提供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小区 城市内涝风险 快速识别 驱动因素 核密度估计 空间相关性分析 Spearman相关分析 地理探测器 丘陵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岸过滤在我国农村供水的未来应用展望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孜瑞 毛德发 +1 位作者 付昆明 李连香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9-154,共6页
农村地区的生活饮用水安全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近年来,农村地区的供水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升,水质也得到明显改善。然而,部分农村地区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现仍面临着水处理设施落后、处理效率不高等问题。为提升农村供水水质总体保障... 农村地区的生活饮用水安全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近年来,农村地区的供水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升,水质也得到明显改善。然而,部分农村地区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现仍面临着水处理设施落后、处理效率不高等问题。为提升农村供水水质总体保障水平,从取水源头着手,探索改善水质的解决方案,提出采用河岸过滤技术作为一种可以进行预处理的源头取水方式,缓解后续水处理环节的压力。河岸过滤是指通过在河流或湖泊周边取水,地表水在穿过含水层介质并与地下水混合的过程中,受到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既可以净化水质,也可以补充地下水的一种饮用水生产方法。通过对河岸过滤技术的原理和污染物去除机制的深入分析,探讨该技术在我国农村供水领域应用所面临的前景和挑战。河岸过滤技术不仅可以显著降低水源水的浊度,减少有害微生物的含量,还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对NH4+-N和新污染物也有一定程度的控制作用,这在提升农村供水水质方面表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目前河岸过滤在实际应用中还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长期运行可能会导致滤层的堵塞,或者也有可能受到极端水文条件的影响,降低其过滤效果等。尽管如此,河岸过滤技术作为一种经济、可行的供水预处理工艺,在提升水处理效率、扩大常规水处理工艺应用范围以及降低消毒副产物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应用前景。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推广,河岸过滤技术有望为解决农村地区的饮水安全问题开辟新的道路,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健康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岸过滤 农村供水 水质改善 预处理 饮用水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拿大雨水管理保障措施与典型城市雨水排放费制度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关鹏祥 李俊奇 +3 位作者 李嘉伟 徐享 张哲 刘超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19,共10页
为保证我国城市雨水管理工作高效健康地进行和推动雨水排放费制度在我国施行,通过对加拿大雨水管理保障措施和雨水排放费实施进展进行调研,得出了加拿大采用的组织保障、法律保障、技术保障、经费保障、激励机制保障和公众参与保障等六... 为保证我国城市雨水管理工作高效健康地进行和推动雨水排放费制度在我国施行,通过对加拿大雨水管理保障措施和雨水排放费实施进展进行调研,得出了加拿大采用的组织保障、法律保障、技术保障、经费保障、激励机制保障和公众参与保障等六个方面的雨水管理保障措施,以及目前加拿大所采用的统一费率制度、分类费率制度、不透水面积统一费率制度、住宅等效单元费率制度、径流系数与开发强度费率制度和独立住宅等效单元费率制度等六种主要雨水收费制度类型。对米西索加等典型城市雨水排放费的收费方式以及不同用地性质和建筑类型的收费方法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不同类型的雨水排放费的补贴方法。在对加拿大典型城市雨水排放费和补贴制度实行效果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雨水管理工作实际情况,建议我国加强雨水排放费与补贴制度的计算方法与制度设计的研究工作,做好宣传与公众教育工作,并在部分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开展雨水排放费与补贴制度的试点探索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水管理 保障措施 雨水排放费 雨水补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洪涝中人员疏散过程特征及其模拟研究进展
18
作者 王晓哲 陈韬 +2 位作者 李俊奇 李小静 高丽军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9,共15页
【目的】近年来,洪涝灾害在城市地区频发,对人民安全产生巨大威胁。受淹道路上和建筑中的居民在灾前灾中的疏散行动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灾害的严重程度和后续影响。【方法】综合回顾了近年来关于洪涝中人员疏散的研究,对洪涝疏散的风险... 【目的】近年来,洪涝灾害在城市地区频发,对人民安全产生巨大威胁。受淹道路上和建筑中的居民在灾前灾中的疏散行动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灾害的严重程度和后续影响。【方法】综合回顾了近年来关于洪涝中人员疏散的研究,对洪涝疏散的风险、人员行为特征、建筑环境的影响和数值模拟四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洪涝疏散的风险评估已有一定基础,但研究与实际情况的偏差以及缺乏统一标准是主要问题;基于风险评估和路径规划研究了客观的疏散行为,基于经验总结和视频分析归纳汇总了主观的疏散行为;除避难所和楼梯外,其他建筑元素对疏散过程的影响研究明显不足;各疏散模型当前虽能模拟简单场景中的疏散行为,但在复杂行为、建筑刻画和疏散方式等内容上仍需优化。【结论】未来应在试验和模拟的基础上,结合深度学习、大数据等新技术,完善疏散风险控制和人员行为研究,定性及定量的分析各种建筑因素在疏散过程中的帮助和阻碍程度,推进疏散过程特征的探究与模拟之间的成果传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 人员疏散 疏散速度 建筑环境 行为模型 疏散模型 降水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的洪涝水流中车辆失稳阈值研究
19
作者 高丽军 陈韬 +2 位作者 李俊奇 李小静 王晓哲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5,共11页
【目的】道路行泄通道是大排水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为保障道路在发挥行泄通道作用时车辆的安全与稳定性,【方法】以典型轿车奥迪A4L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最优拉丁超立方抽样选取洪涝水流的流速与水深,采用VOF方法,通过CFD数值模拟计算车辆... 【目的】道路行泄通道是大排水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为保障道路在发挥行泄通道作用时车辆的安全与稳定性,【方法】以典型轿车奥迪A4L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最优拉丁超立方抽样选取洪涝水流的流速与水深,采用VOF方法,通过CFD数值模拟计算车辆受到的水流作用力并分析车身附近的水流自由液面高度变化,揭示车辆在不同水流条件下的失稳机理。【结果】结果显示:车辆受到的水流阻力与浮力同时受到水深与流速的影响,阻力系数的值稳定在一定范围内,水流自由液面高度的剧烈变化显著影响车辆受到浮力的大小。【结论】结果表明:当流速小于1 m/s时,失稳水深阈值为0.4 m;当流速介于1 m/s和4.5 m/s之间,摩擦系数为0.25或0.35时对应的失稳水深阈值可分别用关于流速的三次函数来表达;当流速为4.5 m/s时,失稳水深阈值分别为0.24 m(μ=0.25)和0.27 m(μ=0.35);最不利失稳阈值曲线下方区域为安全区,2条曲线之间的区域定义为失稳风险区。研究成果可为道路行泄通道车辆失稳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水流 车辆稳定性 失稳阈值 水流作用力 CFD 数值模拟 洪水预报 城市内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液萃取/气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同时测定饮用水中11种嗅味物质
20
作者 杜明月 詹未 +2 位作者 陈喆 张永鑫 张晶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99-1405,共7页
基于液液萃取和气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联用技术(GC-Orbitrap-MS),建立了快速分析饮用水中11种常见嗅味物质的高灵敏检测方法。考察了质谱的4种扫描模式在分析嗅味物质时的性能,选择平行反应监测扫描(PRM)模式进行定量分析。... 基于液液萃取和气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联用技术(GC-Orbitrap-MS),建立了快速分析饮用水中11种常见嗅味物质的高灵敏检测方法。考察了质谱的4种扫描模式在分析嗅味物质时的性能,选择平行反应监测扫描(PRM)模式进行定量分析。在优化条件下,所有物质的标准曲线具有较好线性(r^(2)>0.99),方法检出限和定量下限分别为0.1~2.0 ng·L^(−1)和0.4~6.7 ng·L^(−1);自来水中嗅味物质在3个浓度下的加标回收率为76.1%~120%,相对标准偏差(n=6)为4.1%~18%,可满足定量分析要求。采用该方法对北京市17份水源水和44份末梢水进行分析,除2-甲氧基-3,5-二甲基吡嗪和2,4,6-三氯苯甲醚外各物质均有检出。该研究可为饮用水嗅味监测或相关事件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嗅味物质 气相色谱 高分辨质谱 液液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