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1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与建成环境协调性评估及针对性发展策略研究
1
作者 周爱娇 杨静 +2 位作者 周浪雅 王月杏 侯宇晴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1-170,共10页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功能与周边建成环境的协调问题,已成为出行服务与城市功能深度融合的重要保障。以北京市轨道交通站点为研究对象,首先结合节点-场所-客流模型和K-means算法量化评估站点与周边建成环境的协调性,之后针对不同协调状态的...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功能与周边建成环境的协调问题,已成为出行服务与城市功能深度融合的重要保障。以北京市轨道交通站点为研究对象,首先结合节点-场所-客流模型和K-means算法量化评估站点与周边建成环境的协调性,之后针对不同协调状态的站点群,构建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各种因素对车站客流的影响程度,最后针对不同类型的站点群提出协调发展策略。结果表明:北京市轨道交通站点的协调状态可分为客流压力型站点、综合发展型站点、节点失衡型站点、客流失衡型站点、潜力发展型站点和滞后发展型站点共6类;不同类型的站点受到建成环境指标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方向存在显著差异;对不同协调状态的站点群进行影响因素量化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发展建议更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节点-场所-客流模型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定量分析 发展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塔大底盘RC框架隔震建筑抗震韧性设计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吉智 王心宇 +1 位作者 李爱群 杨参天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122,共9页
以位于Ⅷ度区(0.3 g)的某多塔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框架建筑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大底盘隔震设计,研究了在设防、罕遇地震作用下3个塔楼的动力响应,并基于韧性评价标准对该隔震方案展开了2个地震水准下的抗震韧性评价。... 以位于Ⅷ度区(0.3 g)的某多塔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框架建筑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大底盘隔震设计,研究了在设防、罕遇地震作用下3个塔楼的动力响应,并基于韧性评价标准对该隔震方案展开了2个地震水准下的抗震韧性评价。结果表明:隔震后结构基本周期延长至原来的3倍,降低了地震作用,有效控制了上部结构的地震响应。楼面绝对加速度的显著控制基本消除了加速度敏感型非结构构件的损伤。结构构件以及位移敏感型非结构构件的修复费用主导了建筑的修复费用。建筑的修复时间由阶段Ⅰ中结构构件的修复时间控制,此隔震方案下建筑的抗震韧性等级达到了三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塔大底盘RC框架 隔震设计 设防地震 罕遇地震 抗震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近场地震动对隔震建筑抗震韧性影响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曾德民 雒元嘉 +1 位作者 杜志超 王心宇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0-89,107,共11页
不同类型的地震动对隔震结构的地震响应和抗震韧性影响不同,为进一步探究其影响的差异,本文以北京地区某7层RC框架-剪力墙隔震结构为例,分别选取近场脉冲地震动、近场无脉冲地震动和远场地震动各11条进行设防地震和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 不同类型的地震动对隔震结构的地震响应和抗震韧性影响不同,为进一步探究其影响的差异,本文以北京地区某7层RC框架-剪力墙隔震结构为例,分别选取近场脉冲地震动、近场无脉冲地震动和远场地震动各11条进行设防地震和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分析计算及抗震韧性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在地震作用下,远场地震动与近场无脉冲地震动响应相近;近场脉冲地震动对层间位移角、楼层加速度的影响远大于其他两类地震动,隔震层位移均值接近规定限值;近场脉冲地震动因其极大的地震响应导致抗震韧性评价各项指标远不如其他两类地震动,设防地震下远近场地震动均满足抗震韧性一星水准,罕遇地震下近场无脉冲地震动和远场地震动均满足韧性三星,而近场脉冲地震动只能达到韧性二星水准。研究结果可为地震灾害防范和隔震结构韧性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框架-剪力墙 近场地震动 远场地震动 隔震 抗震韧性 设防地震 罕遇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既有建筑砌体结构健康监测和损伤预警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郑亮 谭磊 +2 位作者 杨晓辉 李雨航 邓扬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0-177,共8页
为保障既有建筑砌体结构运营期间的结构安全并延长其使用寿命,利用结构健康监测(SHM)系统与均值控制图,研究砌体结构的状况评估和预警机制。以北京市东城区某砌体结构为例,首先,根据该结构病害和损伤状况设计并实施对应的SHM系统,选取... 为保障既有建筑砌体结构运营期间的结构安全并延长其使用寿命,利用结构健康监测(SHM)系统与均值控制图,研究砌体结构的状况评估和预警机制。以北京市东城区某砌体结构为例,首先,根据该结构病害和损伤状况设计并实施对应的SHM系统,选取该结构承重墙裂缝和窗台相对位移作为监测对象;其次,收集结构响应和环境温度的数据,并利用收集后的监测数据构建结构响应同环境温度的相关性模型;然后,利用相关性模型模拟出结构响应监测数据的温度效应;最后,提出结构状态指数,并结合均值控制图预警分析该结构。结果表明:该监测系统能够实时采集监测数据,掌握砌体结构的健康状况,并对其结构损伤做出预警;根据监测结果,裂缝宽度和窗台相对位移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746,4.391]和[1.282,5.690]mm,均处在安全范围之内。根据预警系统中均值控制图结果,该结构裂缝宽度和相对位移发展趋势均处于正常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建筑 砌体结构 结构健康监测(SHM) 损伤预警 相关性模型 均值控制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碳减排的城市交通微观仿真模型优化研究
5
作者 刘博 林建新 +1 位作者 刘依妮 张栋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9-872,共14页
为评估交通管控策略的环境效益,提出有效融合微观交通仿真模型和微观车辆排放模型的方法。利用VISSIM平台构建案例微观交通仿真模型,提出基于轨迹数据的不同速度区间的加减速特征,应用K-means聚类方法划分4种驾驶行为,通过驾驶特性标定... 为评估交通管控策略的环境效益,提出有效融合微观交通仿真模型和微观车辆排放模型的方法。利用VISSIM平台构建案例微观交通仿真模型,提出基于轨迹数据的不同速度区间的加减速特征,应用K-means聚类方法划分4种驾驶行为,通过驾驶特性标定仿真模型全局参数,描述了参数总敏感度以及参数之间相互作用的敏感度。利用DBSCAN(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聚类分析并标定局部参数值,优化了参数标定流程。计算仿真轨迹工况,本地化MOVES(motor vehicle emission simulator)微观排放模型,得到交叉口不同流向和不同驾驶行为下的HC、CO、NO_(x)、CO_(2)排放。研究表明:仿真模型优化效果显著,所提方法可精确识别高排放的空间位置,解析排放与驾驶行为之间的联系。应用DBSCAN聚类分析参数寻优值有助于实现自动化标定流程,全局参数标定将速度分布χ^(2)误差由0.6327降至0.1306,加速度分布χ^(2)误差由0.1441降至0.0528,对于环境视角下仿真模型构建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微观交通仿真 量化排放 微观排放模型 驾驶行为 参数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混合料生产阶段碳排放预测模型构建
6
作者 王春红 张玉斌 +2 位作者 任园 邓欣然 索智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3-98,共6页
调研了安徽省六安市A、B两座拌合站夏冬两季4种沥青混合料生产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选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各个影响因素对沥青混合料生产阶段碳排放当量的影响权重,根据权重大小确定模型建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关键指标,构建基于实测数据的碳... 调研了安徽省六安市A、B两座拌合站夏冬两季4种沥青混合料生产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选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各个影响因素对沥青混合料生产阶段碳排放当量的影响权重,根据权重大小确定模型建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关键指标,构建基于实测数据的碳排放计算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碳排放模型计算结果介于传统的理论计算法和定额计算法之间,符合现有的计算规律,具有较高的测算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计算模型 层次分析法 沥青拌合站 实测值 温室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字型带竖缝的干连接装配式剪力墙抗震性能研究
7
作者 王振宇 刘洪涛 杜修力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1-583,共13页
相邻预制墙板之间的竖缝通过高强度螺栓和预埋连接钢板实现干法连接,构造简单,操作方便,传力直接。为研究该竖缝干连接装配式剪力墙的抗震性能,进行了1片现浇墙和4片干连接预制墙的低周往复加载试验,研究了竖缝干连接试件的破坏模式、... 相邻预制墙板之间的竖缝通过高强度螺栓和预埋连接钢板实现干法连接,构造简单,操作方便,传力直接。为研究该竖缝干连接装配式剪力墙的抗震性能,进行了1片现浇墙和4片干连接预制墙的低周往复加载试验,研究了竖缝干连接试件的破坏模式、滞回特性、刚度退化、耗能性能以及不同类型竖缝节点的连接特性。结果表明:竖缝干连接节点可以有效传递装配式剪力墙左、右墙肢剪力,使墙板承载能力满足设计要求,并具有较好的延性性能和耗能能力;但预制墙板破坏形态与现浇墙有所不同,受竖缝节点影响其裂缝分布区域更广,墙板耗能能力增强,且随竖缝连接强度增强,墙板强度和刚度趋近于现浇整体墙。竖缝干连接装配式剪力墙的层间变形主要由弯曲变形和剪切变形组成,墙板极限位移角均大于规范规定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1/120),且其位移延性系数介于5.1~7.4,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抗倒塌能力。另外,竖缝节点上移可以有效提高节点连接效率,改善墙板整体性和耗能能力,节约建设成本,因此在工程中建议节点布置在墙板中上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剪力墙 竖向接缝 干连接节点 高强度螺栓 低周往复加载试验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干式木结构墙体转角节点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吴宇航 祝磊 +2 位作者 李晓东 尹飞 郭伟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6-63,共8页
以机械弹性模量等级为M_(E)9和M_(E)10的层板为原料,制作不同强度等级的胶合木。依据T/CECS 1400—2023《井干式木结构建筑技术规程》设计并制作井干式木结构墙体转角节点竖向受压试件、节点三点弯曲试件、节点弯剪试件以及节点受弯试件... 以机械弹性模量等级为M_(E)9和M_(E)10的层板为原料,制作不同强度等级的胶合木。依据T/CECS 1400—2023《井干式木结构建筑技术规程》设计并制作井干式木结构墙体转角节点竖向受压试件、节点三点弯曲试件、节点弯剪试件以及节点受弯试件,并进行单调加载试验,研究节点在不同机械弹性模量等级层板和不同加载条件下的破坏模式和承载性能。结果表明:使用ME9等级材料制作的节点试件在竖向受压、节点三点弯曲和节点弯剪工况下的承载力,较使用ME10等级材料的试件低20%~30%;在节点的三点弯曲、弯剪和受弯试验中,受破坏的试件节点均呈现脆性破坏的模式。试件破坏裂缝的起点大多出现在节点的开槽位置,节点开槽的位置和深度对于节点的承载力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干式木结构 墙体转角 胶合木 承载性能 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提升队列规模的智能网联车辆编队策略 被引量:1
9
作者 孙煦 马天行 +2 位作者 王天实 王健宇 陆化普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57,68,共11页
为深入研究智能网联车辆(Connected and Autonomous Vehicles, CAVs)队列规模对混合交通流的影响,本文以队列规模为划分依据,考虑队内间隙排序与队外相对位置,提出一种基于两阶段的智能网联车辆集聚编队策略。基于元胞自动机构建一种3... 为深入研究智能网联车辆(Connected and Autonomous Vehicles, CAVs)队列规模对混合交通流的影响,本文以队列规模为划分依据,考虑队内间隙排序与队外相对位置,提出一种基于两阶段的智能网联车辆集聚编队策略。基于元胞自动机构建一种3车道的高速公路运行场景,考虑CAVs渗透率和队列最大规模等因素,对比分析无编队自由混行和基于两阶段的CAVs编队策略下交通流通行能力、密度和CAVs队列的换道次数、行驶速度和安全性等。结果表明:相比于无编队自由混行,基于两阶段的编队策略在不同CAVs渗透率场景中提高通行能力约16.78%;在中等CAVs渗透率场景,两阶段编队策略能显著提高安全性,风险碰撞时间累计降低45.45%;此外,该编队策略存在临界规模,一阶段最大编队规模为6 veh,两阶段最大编队规模为14 ve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编队策略 元胞自动机 智能网联车辆 交通流 队列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始发与接收时顶力的数值模拟研究——以北京地铁15号线某盾构直接切削玻璃纤维筋桩工程为例 被引量:18
10
作者 刘军 荀桂富 +1 位作者 王芳 金鑫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4-269,共6页
盾构顶力是盾构始发和接收过程中的主要控制参数。以北京地铁15号线某6 m盾构直接切削玻璃纤维筋桩工程为背景,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研究分析了盾构始发与接收时不同刀盘正面顶力作用下围护桩体受力以及地表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盾构顶力是盾构始发和接收过程中的主要控制参数。以北京地铁15号线某6 m盾构直接切削玻璃纤维筋桩工程为背景,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研究分析了盾构始发与接收时不同刀盘正面顶力作用下围护桩体受力以及地表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盾构始发中在切割玻璃纤维筋桩体时,若顶力大于10 000 k N,会引起地表隆起;盾构接收中在切割玻璃纤维筋桩体围护结构时,由于桩的一侧为临空面,当盾构顶力大于8 000 k N时,会引起桩体发生向临空侧的倒塌破坏,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该研究对洞口处玻璃纤维筋桩体的设计和盾构安全施工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地铁 盾构始发 盾构接收 顶力 玻璃纤维筋桩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进站客流量短时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刘美琪 焦朋朋 孙拓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17,29,共6页
利用数学方法可以改善城市轨道交通进站客流量的短时预测效果,促进轨道交通车站客流管理智能化水平。首先建立K近邻非参数回归模型,然后在传统卡尔曼滤波模型的观测方程中引入偏差修正系数以提高其预测精度;再采用贝叶斯方法将以上两模... 利用数学方法可以改善城市轨道交通进站客流量的短时预测效果,促进轨道交通车站客流管理智能化水平。首先建立K近邻非参数回归模型,然后在传统卡尔曼滤波模型的观测方程中引入偏差修正系数以提高其预测精度;再采用贝叶斯方法将以上两模型进行组合;最后利用2013年11月北京市地铁13号线的进站客流数据,研究对比这三类模型在早高峰、平峰、晚高峰和全天的预测精度。结果表明:K近邻非参数回归的总体预测精度最高;贝叶斯组合预测模型次之,但平峰时段效果最好;基于偏差修正系数的卡尔曼滤波模型晚高峰时适用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短时客流量预测 K近邻非参数回归 贝叶斯组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三轴压缩强度与变形特性
12
作者 马超 郭青玥 +2 位作者 王国盛 路德春 廖维张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3-521,531,共10页
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Engineered Cement Composite,ECC)因其良好的抗拉和抗裂性能在混凝土结构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实际工程中ECC常处于复杂应力状态下工作。为研究ECC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力学特性,设计并开展了ECC的常规三轴压缩与劈裂拉... 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Engineered Cement Composite,ECC)因其良好的抗拉和抗裂性能在混凝土结构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实际工程中ECC常处于复杂应力状态下工作。为研究ECC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力学特性,设计并开展了ECC的常规三轴压缩与劈裂拉伸试验,探究了纤维掺量、围压对ECC的压缩强度与变形的影响规律,以及纤维掺量对其劈拉强度的影响规律,从材料黏聚强度与摩擦强度发挥机制的角度,阐释了纤维掺量对ECC强度与变形的影响机制。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ECC的黏聚强度增大,表现为劈拉强度逐渐增大,但其内摩擦角随纤维掺量增加呈减小趋势,导致其三轴压缩强度也呈减小趋势;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ECC的延性逐渐增大,在三轴压缩条件下的变形行为由剪缩/剪胀型转变为剪缩型。基于试验结果构建了ECC的强度面,研究成果对建立复杂应力条件下ECC本构模型与ECC结构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C 三轴压缩试验 劈裂拉伸试验 摩擦强度 黏聚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钻进的砂化白云岩工程特性原位评价方法研究
13
作者 陈思洋 齐吉琳 +2 位作者 肖浩汉 李秀文 曹瑞琅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8-448,共11页
针对砂化白云岩工程特性原位快速评价难题,本研究结合数字钻进技术与X射线衍射分析,突破传统室内试验的局限,揭示钻进参数与矿物成分的内在关联探究其工程特性。依托西南某引水工程,基于潜孔钻机搭载的数字钻进系统开展原位试验,结合X... 针对砂化白云岩工程特性原位快速评价难题,本研究结合数字钻进技术与X射线衍射分析,突破传统室内试验的局限,揭示钻进参数与矿物成分的内在关联探究其工程特性。依托西南某引水工程,基于潜孔钻机搭载的数字钻进系统开展原位试验,结合X射线衍射分析矿物成分,探究砂化白云岩工程特性,结果表明:钻进速度可有效表征砂化白云岩的空间变异性和结构特征。不同砂化程度白云岩均以白云石为主,差异主要体现在黏土矿物含量上。基于钻进速度与黏土矿物的定量关系,提出砂化程度分级标准,划分为四级,不同等级对应不同的钻进速度区间。该方法突破了传统室内试验的局限,实现了钻进过程中基于矿物成分的白云岩工程特性原位实时评价,为砂化白云岩工程特性的快速识别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技术手段,具有显著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化白云岩 黏土矿物成分 数字钻进 原位评价 X射线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内聚力单元的土石混合体细观数值方法
14
作者 张佩 杨承儒 +1 位作者 侯世伟 杜修力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20-1631,共12页
土石混合体是一种由强度较高的块石和强度较低的土体基质组成的非均质材料,荷载作用下其细观组分具有复杂的相互作用。结合土石混合体的细观结构特征,将土体与块石界面以及土体基质内部视为材料的薄弱位置,基于内聚力模型描述该薄弱位... 土石混合体是一种由强度较高的块石和强度较低的土体基质组成的非均质材料,荷载作用下其细观组分具有复杂的相互作用。结合土石混合体的细观结构特征,将土体与块石界面以及土体基质内部视为材料的薄弱位置,基于内聚力模型描述该薄弱位置的裂缝萌生、扩展及断裂,编制内聚力单元插入程序,进而结合材料直剪试验结果,分别给出土体基质内部内聚力单元与土石界面内聚力单元的材料参数确定方法,发展了基于内聚力模型的土石混合体细观数值方法。在此基础上,开展不同细观结构的土石混合体双轴压缩数值试验,结合内聚力单元失效状态,明确不同细观因素对材料宏细观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内聚力单元剪切方向最大允许名义应力可由直剪试验荷载位移曲线峰值剪切应力确定,最大有效位移可由最大剪切位移的1/5进行确定,切向摩擦系数可由残余剪切应力与法向应力的比值确定。建立的基于内聚力单元的土石混合体细观数值方法,可较好地描述材料的力学特性和变形规律,特别是能反映出低围压下的材料应变软化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混合体 内聚力模型 细观数值方法 界面力学行为 应变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弹簧约束作用的矩形单跨地下结构抗震性能简化分析研究
15
作者 刘洪涛 胡炳麟 +2 位作者 韩润波 许成顺 杜修力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1,共8页
为了弥补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地下结构体系静力推覆试验方法耗资、耗时、试验现象不易观察等缺点,结合地下结构反应位移法基本原理,基于弹性弹簧仅代表加载过程某一特殊时刻的状态,无法表述土体在加载过程中的状态变化对结构的影响,... 为了弥补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地下结构体系静力推覆试验方法耗资、耗时、试验现象不易观察等缺点,结合地下结构反应位移法基本原理,基于弹性弹簧仅代表加载过程某一特殊时刻的状态,无法表述土体在加载过程中的状态变化对结构的影响,提出了基于非线性弹簧代替周围约束土体的地下结构抗震性能静力推覆分析方法。以某单跨地下结构为例,开展土-地下结构模型的Pushover分析,基于非线性弹簧-地下结构体系,分析了轴压比、弹簧与结构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对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对比分析关键断面弯矩能力曲线,结果表明弹簧-地下结构体系静力推覆模型可应用于地下结构抗震研究中,在层间位移角达到1/200前,线性弹簧模型与非线性弹簧模型均有较高的精度,层间位移角超过1/200后,非线性弹簧模型的精度明显高于线性弹簧模型。非线性弹簧-地下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简化分析方法为研究地下结构复杂的受力特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结构 PUSHOVER分析方法 弹簧-地下结构体系 土-结构相互作用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力能源隧道毛细管网换热器性能实验研究
16
作者 王永艳 周国兵 +3 位作者 刘军 王富强 乔国刚 黄辉 《制冷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9-136,共8页
毛细管网换热器由于传热面积大、温度均匀等诸多优点在交通类能源隧道已有较多应用。热力能源隧道作为一种新型能源隧道因具有内热源而与交通类能源隧道差异较大,为研究毛细管网换热器在热力能源隧道应用的可行性,实验研究了吸热工况下... 毛细管网换热器由于传热面积大、温度均匀等诸多优点在交通类能源隧道已有较多应用。热力能源隧道作为一种新型能源隧道因具有内热源而与交通类能源隧道差异较大,为研究毛细管网换热器在热力能源隧道应用的可行性,实验研究了吸热工况下热力能源隧道毛细管网换热器采用1∶1间歇运行模式下的换热性能。结果表明:隧道内初始空气温度越高,毛细管网换热器的换热量越大,在循环水入口温度为5℃不变的条件下,隧道内初始空气温度和循环水入口温度温差增加10℃,换热量增加45.9%;毛细管网换热器的换热量随着循环水流速的增加而增加,流速增至0.1 m/s后,换热量变化曲线呈水平渐近线变化,换热量逐渐稳定于187.22 W/m^(2);循环水入口温度越低,换热量越大,当隧道内初始空气温度为50℃,循环水流速为0.075 m/s时,循环水入口温度每升高1℃,换热量降低2.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能源隧道 隧道内空气温度 毛细管网换热器 换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铁10号线乘车舒适性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少钦 于文法 +2 位作者 李宇杰 郑礼瑞 杨三资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15,共6页
为了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出行的乘车舒适性,针对列车运行过程中比较敏感的振动和噪声进行研究。建立车辆-乘客耦合振动模型,推导系统振动微分方程,并编写相应计算程序进行求解,对车辆及车厢内部不同位置乘客的振动响应进行计算,结果表明,... 为了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出行的乘车舒适性,针对列车运行过程中比较敏感的振动和噪声进行研究。建立车辆-乘客耦合振动模型,推导系统振动微分方程,并编写相应计算程序进行求解,对车辆及车厢内部不同位置乘客的振动响应进行计算,结果表明,乘客与车辆的振动响应间存在明显差异,车厢中部乘客振动响应峰值会较两端偏小。对北京地铁10号线部分区段车厢内部噪声进行实际测量,数据证明空气动力噪声会使得车厢连接处噪声值较车厢中部明显偏高,曲线轨道处的轮轨尖啸噪声造成列车转弯时的瞬时声压最大值略有超标。通过振动计算及噪声测试可知,车厢中部振动较小、噪声较低,乘车舒适性会优于车厢两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振动 噪声 乘车舒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交通枢纽行人交通导向标志指示效率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赵东拂 宿宇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3-46,共4页
行人速度是交通枢纽疏散分析的一个关键参数,而速度的大小与交通枢纽内标识系统的指示效率密切相关。定义了行人交通导向标志指示效率。通过在某综合交通枢纽内进行标志指示效率试验,得到了指定线路中所设置的标志对行人通行的指示效率... 行人速度是交通枢纽疏散分析的一个关键参数,而速度的大小与交通枢纽内标识系统的指示效率密切相关。定义了行人交通导向标志指示效率。通过在某综合交通枢纽内进行标志指示效率试验,得到了指定线路中所设置的标志对行人通行的指示效率,并初步对标志指示效率的高低进行了评价。试验得到的标志指示效率既可用于评价枢纽内交通导向标志对行人的指示效率,也可对行人疏散分析中的关键参数——速度,进行合理的修正,从而使得疏散分析结果更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交通枢纽 导向标志 指示效率 行人疏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力波和阻抗仪技术在古建筑木结构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艳霞 王彦 +1 位作者 张国军 管志忠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5-151,157,共8页
采用应力波微秒计和阻抗仪对贵州某村落的四栋单体古建筑中部分木构件进行无损检测,获得了古建筑木构件的顺纹动弹性模量、弹性模量残损率、剩余强度和腐朽分布等各项指标。结果表明:联合采用应力波微秒计和阻抗仪可以有效地测定古建筑... 采用应力波微秒计和阻抗仪对贵州某村落的四栋单体古建筑中部分木构件进行无损检测,获得了古建筑木构件的顺纹动弹性模量、弹性模量残损率、剩余强度和腐朽分布等各项指标。结果表明:联合采用应力波微秒计和阻抗仪可以有效地测定古建筑木构件的腐朽和虫蛀等残损情况。实现了从传统的目测鉴别到定量评价,为古建筑木结构的安全评估、维护和修缮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波 阻抗仪 古建筑木结构 无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对外客运枢纽客流及集疏系统特征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静 周浪雅 +1 位作者 张蕊 冯焕东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53-58,共6页
城市对外客运枢纽是城市内外交通联系的结合部,其客流及集疏系统特征直接影响其组织及优化的侧重点及相应策略。在阐述不同对外客运枢纽乘客年龄构成、来源地特征、职业构成等个体属性,出行目的、出行停留时间等出行特征,以及对外客运... 城市对外客运枢纽是城市内外交通联系的结合部,其客流及集疏系统特征直接影响其组织及优化的侧重点及相应策略。在阐述不同对外客运枢纽乘客年龄构成、来源地特征、职业构成等个体属性,出行目的、出行停留时间等出行特征,以及对外客运枢纽服务群体特征的基础上,从集疏系统结构特征、时空特征、衔接特征?3?个方面对对外客运枢纽集疏系统特征进行分析,最后以北京市为例,提出缩短枢纽集疏距离与时间、优化集疏系统衔接设计、选择发展策略的侧重点等北京市对外客运枢纽的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对外客运枢纽 客流特征 集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