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teWise^(TM)评估原位化学氧化修复地下水污染环境足迹研究
1
作者 刘鹏 桑春晖 +3 位作者 张红振 肖萌 孟豪 李香兰 《土壤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8-458,共11页
污染场地原位化学氧化修复技术(ISCO)的环境足迹评估对推动绿色可持续修复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与实践意义。以华北某氯代烃污染场地为研究对象,地下水ISCO修复分为材料消耗、运输过程、修复过程和样品测试四个环节,采用SiteWise^(TM)工... 污染场地原位化学氧化修复技术(ISCO)的环境足迹评估对推动绿色可持续修复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与实践意义。以华北某氯代烃污染场地为研究对象,地下水ISCO修复分为材料消耗、运输过程、修复过程和样品测试四个环节,采用SiteWise^(TM)工具开展环境足迹评估。结果表明,采用ISCO技术修复7.38万m^(3)污染含水层,温室气体(GHG)排放1261 t CO_(2)-eq、总能耗16876 GJ、硫氧化物(SO_(x))排放4096 kg、氮氧化物(NO_(x))排放2678 kg、可吸入颗粒物(PM_(10))排放912 kg,其环境足迹主要来自材料过硫酸钠和氢氧化钠的使用,施工电能消耗造成了较高的大气污染物排放。蒙特卡洛分析结果表明,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变异系数低于10%,不确定性来源主要包括ISCO冗余设计以及国内外机械效率和排放因子等方面差别较大。SiteWise^(TM)工具对中国污染场地ISCO修复工程的环境足迹评估具有参考价值,未来研究工作中应考虑机械类型与效率、排放因子和计量单位等进行本土化更新,以更适用于我国污染场地环境足迹评估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代烃 生命周期分析 温室气体 原位化学氧化(ISC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碱性农田土壤镉污染修复:现状与挑战 被引量:9
2
作者 张力浩 白姣杰 +11 位作者 田瑞云 王国昌 游来勇 梁家妮 慈凯东 刘梦丽 寇乐勇 周伶俐 周俊 吴大付 孙斌 周静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8-360,共13页
中国土壤镉污染面积广、程度深,但针对于我国北方碱性农田土壤镉污染治理的理论研究及技术研发却较为薄弱。基于VOSviewer软件,分析了近20年来国内外关于碱性土壤镉防控领域的研究方向、主推技术与国际研究格局。在此基础上,系统梳理了... 中国土壤镉污染面积广、程度深,但针对于我国北方碱性农田土壤镉污染治理的理论研究及技术研发却较为薄弱。基于VOSviewer软件,分析了近20年来国内外关于碱性土壤镉防控领域的研究方向、主推技术与国际研究格局。在此基础上,系统梳理了碱性土壤中镉的转化过程及影响因素,结合原位化学钝化技术、植物修复和农艺调控措施,进一步总结了碱性土壤镉治理的科学与技术问题。我国碱性农田镉污染治理面临关注度不高、技术研发滞后以及转化困难、土壤-作物(小麦)镉吸收机制不清晰等诸多问题。因此,亟需提高碱性农田土壤镉污染防治的重视程度,研发、试点具有针对性的技术推广模式,构建土壤-作物(小麦)镉精准防控体系,以推动碱性土壤镉污染修复技术与理论的发展及粮食的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农田土壤 文献计量学 修复策略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徐超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5期92-95,共4页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土壤中多环芳烃污染日益严重。针对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治理与修复,首先介绍了目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3种修复模式,其次对多环芳烃污染土壤各种修复技术原理、研究进展及优缺点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土壤中多环芳烃污染日益严重。针对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治理与修复,首先介绍了目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3种修复模式,其次对多环芳烃污染土壤各种修复技术原理、研究进展及优缺点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最后提出了在选择修复技术时需综合考虑多环芳烃浓度、场地水文地质条件、修复工期、修复目标、未来土地规划及利用类型等多种要素,以期为我国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修复提供借鉴,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污染土壤 修复技术 去除率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量施磷有效提高苋菜对镉污染土壤的修复能力 被引量:9
4
作者 王丽 邹茸 +3 位作者 王秀斌 霍文敏 迟克宇 范洪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54-361,共8页
【目的】土壤性质和化肥施用均影响作物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探究不同磷肥施用量对苋菜镉(Cd)吸收和累积的影响,为通过养分管理减少作物对重金属的积累提供依据。【方法】以苋菜(Amaranshus mangostanus L.)为供试作物,以黄棕... 【目的】土壤性质和化肥施用均影响作物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探究不同磷肥施用量对苋菜镉(Cd)吸收和累积的影响,为通过养分管理减少作物对重金属的积累提供依据。【方法】以苋菜(Amaranshus mangostanus L.)为供试作物,以黄棕壤和赤红壤为供试土壤进行盆栽试验。在两个供试土壤中,加入分析纯CdCl2·2.5H2O(Cd 15 mg/kg土),平衡一个月后,用于苋菜栽培。设置5个磷肥(P)施用水平:0(CK)、50、100、200、400 mg/kg土,以磷酸二氢铵(分析纯)加入。苋菜生长45天后收获,调查地上部和根部生物量,分析其磷、镉含量,并测定土壤中DTPA提取的有效态Cd含量。【结果】施用磷肥能提高苋菜的生物量,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苋菜生物量也随之增加,且各处理均与CK处理差异显著。在黄棕壤上,苋菜地上部生物量增幅为9.2%~39.0%,根部为4.0%~15.0%;在赤红壤上,苋菜地上部增幅为7.7%~46.0%,根部为10.0%~100.0%。苋菜Cd含量与CK处理相比均显著降低,在黄棕壤上,苋菜地上部和根部Cd含量的降幅分别为7.4%~50.2%和7.9%~58.8%;在赤红壤上,降幅分别为9.9%~55.8%和21.7%~66.0%。苋菜Cd累积量与CK处理相比均呈上升趋势,黄棕壤上苋菜地上部和根部Cd累积量的增幅分别为36.2%~54.3%和7.4%~38.9%;在赤红壤上,增幅分别为34.3%~62.8%和5.4%~55.4%。当施P量为50 mg/kg土时,苋菜地上部、根部在黄棕壤和赤红壤上的Cd累积量均最大。施磷降低了土壤中镉的生物有效性。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土壤有效态Cd含量显著降低,黄棕壤上的降幅为0.9%~7.2%,赤红壤上的降幅为1.2%~7.9%。植株体内Cd含量与磷含量之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性。【结论】施用磷肥显著提高苋菜的生物量,同时降低土壤中有效态镉的含量。虽然施磷肥显著降低了苋菜地上部和根部的Cd含量,但显著提高的生物量有效增加了苋菜对土壤Cd的总吸收和累积量,提高了其对镉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效率。盆栽结果表明,在镉浓度为15 mg/kg土的黄棕壤和赤红壤上,磷肥施用量为50 mg/kg土时修复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苋菜 植物修复 镉污染土壤 黄红壤 赤红壤 磷肥水平 修复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绿色可持续理念的污染场地修复碳足迹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肖萌 刘鹏 +3 位作者 孟豪 张红振 董璟琦 李香兰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08-717,共10页
污染场地修复工程,以其短期、在较小空间尺度内产生高强度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而受到广泛关注。在全球环境变化及“双碳”政策背景下,污染场地的绿色可持续修复成为必然趋势。降低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的碳排放水平,可以为减缓气候变化、实... 污染场地修复工程,以其短期、在较小空间尺度内产生高强度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而受到广泛关注。在全球环境变化及“双碳”政策背景下,污染场地的绿色可持续修复成为必然趋势。降低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的碳排放水平,可以为减缓气候变化、实现修复行业的绿色发展提供重要支撑。然而,目前我国污染场地修复行业仍存在碳足迹评估技术研究不充分、绿色可持续修复理念贯彻不深入等问题。本文梳理了污染场地绿色可持续修复的发展历程和存在问题,以修复行为的碳足迹核算为着力点,综述了基于绿色可持续修复理念的碳足迹核算研究进展与案例分析,从场地、区域和宏观的不同尺度层面探究了污染场地修复评估方法体系中碳核算相关工作。在气候变化的全球背景下和“双碳”政策的国家背景下,污染场地碳足迹核算将为我国修复行业实现减污降碳、推进绿色低碳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生命周期评价 绿色修复技术 环境足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材料在污染水体和土壤修复中的运用 被引量:4
6
作者 陶鑫 《中国标准化》 2018年第22期238-239,共2页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下,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容忽视,尤其是水体污染、土壤污染问题,给人们的健康生活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如果人们长时间饮用受到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的水,食用受到农药、污水、废渣等污染的食材,会严重威胁人们...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下,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容忽视,尤其是水体污染、土壤污染问题,给人们的健康生活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如果人们长时间饮用受到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的水,食用受到农药、污水、废渣等污染的食材,会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所以要求相关环境污染治理部门应用现代化的先进纳米材料对受污染水体与土壤进行有效修复,以此改善与缓和这两个方面的污染问题,为人们构建一个健康、安全的生存环境。基于此本文对纳米材料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概述,并对此种材料在污染水体和污染土壤中的具体修复应用情况进行了详细研究,以此为更多地方环保部门应用纳米材料治理环境污染问题提供参考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污染 水体 土壤 修复 运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土壤修复工程资料管理 被引量:2
7
作者 刘艳芳 《中国标准化》 2018年第22期122-123,共2页
本文结合土壤修复技术工艺和工程实施过程,初步探讨土壤修复工程资料的内容与管理方法,为土壤修复工程资料、档案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土壤修复工程 企业档案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及产业现状 被引量:6
8
作者 刘颖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1年第14期110-111,共2页
我国的经济在快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舒适和便利,同时也对自然环境造成不可估量的污染。环境和社会问题也日益凸显,尤其是土壤污染问题。因此,对我国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以及对产业现状进行分析,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因此,基... 我国的经济在快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舒适和便利,同时也对自然环境造成不可估量的污染。环境和社会问题也日益凸显,尤其是土壤污染问题。因此,对我国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以及对产业现状进行分析,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因此,基于土壤污染的现状,本文对化学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土壤修复技术等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现有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存在的问题及产业发展,以期为我国社会经济和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 修复技术 现状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仁寿县球溪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设计
9
作者 陈广宇 马莉 +1 位作者 于田田 佟镇 《工程技术研究》 2023年第18期176-179,共4页
球溪河是沱江的一级支流,其水质、水量对沱江水环境有重要影响。球溪河流域在仁寿县境内共有15条河道,河道污染物来源有污水处理厂尾水、农村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及畜禽养殖废水等。水质监测数据显示,金马河等8条河道现状... 球溪河是沱江的一级支流,其水质、水量对沱江水环境有重要影响。球溪河流域在仁寿县境内共有15条河道,河道污染物来源有污水处理厂尾水、农村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及畜禽养殖废水等。水质监测数据显示,金马河等8条河道现状水环境较差,部分河段存在TP、NH3-N超标问题,综合考虑地理位置、功能定位及紧急程度,拟对上述8条河道进行水环境综合治理。文章从河道清淤、河口湿地建设、滨河湿地缓冲带建设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工程设计,旨在改善球溪河流域水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综合治理 清淤疏浚 河口湿地 滨河湿地缓冲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天然含铁锰矿的除汞性能及改性机制研究
10
作者 李传维 杜晓丽 +3 位作者 曹爽 田周炀 郑倩 涂书新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56-1366,共11页
汞是一种有毒金属元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水体和土壤环境中。本研究以天然含铁锰矿(FMO)为研究对象,探究水合肼改性天然含铁锰矿(HFMO)的除汞性能及机制。结果表明,FMO主要由纤铁矿、菱锰矿和铁锰复合物等组成,其Fe、Mn含量分别为1.86%... 汞是一种有毒金属元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水体和土壤环境中。本研究以天然含铁锰矿(FMO)为研究对象,探究水合肼改性天然含铁锰矿(HFMO)的除汞性能及机制。结果表明,FMO主要由纤铁矿、菱锰矿和铁锰复合物等组成,其Fe、Mn含量分别为1.86%、45.61%;HFMO结构中的杂质显著减少,比表面积和孔隙率明显增加。FMO对汞的吸附受水体pH影响大,pH7时Hg(Ⅱ)去除率最高(75.3%);而改性后,HFMO的除汞性能大幅提高,且受pH影响小,在pH3-11范围内,Hg(Ⅱ)去除率稳定在98.2%-94.0%。经Langmuir模型拟合发现,FMO和HFMO对Hg(Ⅱ)的饱和吸附容量分别为12.34、20.46mg·g^(-1)。同时改性HFMO对汞的吸附性能受陪伴离子影响较小。据FTIR、XPS等改性机制表征的数据推测,HFMO表面含有丰富的羟基,Hg(Ⅱ)主要与结构中的Fe-OH和Mn-OH结合。本研究提供了一种高效、低廉的天然含铁锰矿改性方法,对天然含铁锰矿在汞污染修复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含铁锰矿 吸附 改性 水合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MS的某钢铁厂地下水污染运移研究
11
作者 徐超 丁冉 +4 位作者 王恒 李泰平 丁浩然 田德金 郑刘根 《陕西水利》 2024年第9期70-74,共5页
钢铁冶炼工序复杂,冶炼过程产生的污染物质如未经处理直接泄露,通过包气带入渗至含水层对地下水质量造成威胁。为探究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运移情况,以某钢铁厂为研究区域,使用GMS软件构建相应的地下水数学模型。选取研究区域内超标较为... 钢铁冶炼工序复杂,冶炼过程产生的污染物质如未经处理直接泄露,通过包气带入渗至含水层对地下水质量造成威胁。为探究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运移情况,以某钢铁厂为研究区域,使用GMS软件构建相应的地下水数学模型。选取研究区域内超标较为严重或普遍的1,2-二氯乙烷、石油烃类、苯和萘为典型污染物,预测研究区域内的典型污染物在地下水中运移的过程。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域内典型污染物随着地下水的流向向下游运移,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浓度不断降低。在模拟期末(30 a)研究区内1,2-二氯乙烷、石油烃类和苯的最高浓度分别为1.52 mg/L、11.16 mg/L和3.55 mg/L,研究区内萘浓度已低于一类修复目标值。其污染羽前锋尚未影响到作为研究区南部边界的南淝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MS 溶质运移 地下水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膨润土系竖向隔离工程屏障阻滞重金属污染物运移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刘睿 杜延军 +3 位作者 梅丹兵 蒋宁俊 梅志华 冯晓伟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15-821,共7页
通过室内试验及理论分析对砂土-膨润土系竖向隔离工程屏障(简称S-B隔离屏障)阻滞重金属运移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一维化学渗透土柱试验研究了S-B隔离工程屏障材料对典型重金属Pb的阻滞规律。S-B工程屏障材料对Pb具有一定的化学渗透膜效应... 通过室内试验及理论分析对砂土-膨润土系竖向隔离工程屏障(简称S-B隔离屏障)阻滞重金属运移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一维化学渗透土柱试验研究了S-B隔离工程屏障材料对典型重金属Pb的阻滞规律。S-B工程屏障材料对Pb具有一定的化学渗透膜效应,其化学渗透效率系数ω随溶质浓度增大而减小,且在半对数坐标下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Pb浓度在5~60mmol/L时,其化学渗透效率系数ω的范围为0.008~0.030。同时,Pb在材料中的有效扩散系数D*随溶质浓度增大而增大,并逐渐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向隔离工程屏障 膨润土 重金属 半透膜效应 模型试验 阻滞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氯乙烯和萘在氧化前后的含水层土壤上的吸附与加标解吸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磊 丁浩然 +5 位作者 陈樯 祝欣 陈然然 龙涛 王荐 林玉锁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25-732,共8页
采用批量平衡实验法研究了四氯乙烯和萘在过氧化氢氧化前后含水层土壤上的吸附。原土经过氧化氢处理后有机质含量明显降低,但是处理前后的土样对四氯乙烯和萘的吸附差别极小。过氧化氢对原土中极性官能团的破坏使原土中的大分子有机质... 采用批量平衡实验法研究了四氯乙烯和萘在过氧化氢氧化前后含水层土壤上的吸附。原土经过氧化氢处理后有机质含量明显降低,但是处理前后的土样对四氯乙烯和萘的吸附差别极小。过氧化氢对原土中极性官能团的破坏使原土中的大分子有机质变为小分子的可溶性有机质离开体系,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这些具有极性官能团的大分子有机质对研究的两种化合物的吸附贡献很小。在调节液固比使各种单一体系中的液相浓度差异达到一至两个数量级的情况下,加标解吸体系下的等温线仍表现为非常规的近似水平线,说明液相浓度的降低不足以使土壤中吸附的化合物发生解吸。这一结果从另一侧面说明两种目标物在研究土壤上的吸附是以在致密有机相上的吸附为主,而这部分有机质不会被过氧化氢所氧化。因此,在评估污染土壤对地下水的危害时,需慎重使用通过吸附实验得到并基于有机质总量的分配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氯乙烯 含水层土壤 吸附 加标解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硫肥对苋菜镉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邹茸 王秀斌 +3 位作者 迟克宇 霍文敏 王丽 范洪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135-2141,共7页
为选择适宜种类的硫肥来辅助苋菜修复土壤Cd污染,采用盆栽试验,以苋菜(Amaranshus mangostanus L.)为供试作物,在两种酸性土壤(黄棕壤、赤红壤)上施用硫磺、硫酸钙、硫酸铵三种不同硫肥,探究不同特性硫肥对酸性土壤上苋菜生长及其对硫... 为选择适宜种类的硫肥来辅助苋菜修复土壤Cd污染,采用盆栽试验,以苋菜(Amaranshus mangostanus L.)为供试作物,在两种酸性土壤(黄棕壤、赤红壤)上施用硫磺、硫酸钙、硫酸铵三种不同硫肥,探究不同特性硫肥对酸性土壤上苋菜生长及其对硫和Cd的吸收以及累积的影响。结果显示,两种酸性土壤中施用硫肥均促进了苋菜植株对硫的吸收,且减轻了Cd对植株的毒害作用,苋菜的生物量显著提高。此外,三种不同特性硫肥施入两种Cd污染的土壤,苋菜地上和地下部Cd含量均显著增加。两种酸性土壤施用不同硫肥后,苋菜硫和Cd累积量增加,其中以施加硫酸铵效果最佳;黄棕壤和赤红壤中苋菜地上部Cd累积量分别比对照高1.45倍和2.39倍;施加硫磺后苋菜根部Cd累积量最少。硫酸铵作为含氮硫肥在黄棕壤和赤红壤上施用,可有效辅助苋菜修复土壤Cd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肥 苋菜 累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游某矿区水体和沉积物重金属来源解析及分布特征和生态风险评估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力浩 王国昌 +5 位作者 游来勇 刘梦丽 田瑞云 寇乐勇 孙斌 周静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059-2068,共10页
为探究长江中游沿江某矿区周边水-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潜在风险及其来源,本研究以江西省北部某矿区周边水体及其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As、Cd、Cr、Cu、Hg、Pb和Zn)为研究对象,通过多点采样分析其在地表水-沉积物系统中的污染特征,并运... 为探究长江中游沿江某矿区周边水-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潜在风险及其来源,本研究以江西省北部某矿区周边水体及其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As、Cd、Cr、Cu、Hg、Pb和Zn)为研究对象,通过多点采样分析其在地表水-沉积物系统中的污染特征,并运用单因子评价指数和地累积指数(Igeo)分别对地表水和沉积物中所含重金属进行风险评价,最后通过正定矩阵因子分析(Positive definite matrix factorization,PMF)模型解析沉积物中重金属来源。结果表明:受酸性矿山废水直排影响,该地区地表水和沉积物酸化严重,pH最低分别为2.12和2.62。水体和沉积物中,以Cu、Zn和Cd超标较为严重,水体中分别为0.001~46.96、0.01~122.90、ND~64.97 mg·L^(-1),沉积物中分别为21.30~1840.61、54.20~1487.55、0.04~18.73 mg·kg^(-1),其中以Cd点位超标率最高(68.97%)。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超过50%的点位受到Cu和Cd的污染,属于重度风险等级,且多集中于废水排放源头(近矿区)和湖泊(缓水)区域,因此Cd和Cu是构成此区域水和沉积物潜在生态风险的主要重金属。针对沉积物重金属的PMF源解析结果也表明,采选矿活动产生的废渣和废水是造成研究区Cd和Cu超标的主要原因。综上,研究区水和沉积物受到矿冶生产影响,重金属Cu和Cd超标严重,应列为优先控制污染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矿区 水-沉积物 生态风险 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肥水平下玉米与龙葵竞争吸收镉的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霍文敏 邹茸 +2 位作者 王丽 迟克宇 范洪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77-1087,共11页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处理对玉米镉(Cd)积累的影响及其生理响应机制,为今后利用玉米–龙葵间作模式进行植物修复时合理使用氮肥、减少修复成本及环境污染奠定基础。【方法】以Cd超积累植物龙葵(Solanum nigrum L.)与玉米为供试材料,...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处理对玉米镉(Cd)积累的影响及其生理响应机制,为今后利用玉米–龙葵间作模式进行植物修复时合理使用氮肥、减少修复成本及环境污染奠定基础。【方法】以Cd超积累植物龙葵(Solanum nigrum L.)与玉米为供试材料,取Cd污染浓度为2.79 mg/kg的供试土壤,采用温室盆栽试验,设置玉米单作及玉米、龙葵竞争模式下3个不同氮肥用量处理,分别为不施肥、N 0.1 g/kg、N 0.2 g/kg,研究施氮量对玉米、龙葵的生长以及各器官吸收积累Cd的影响。【结果】施用氮肥能提高玉米和龙葵各器官的生物量,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龙葵和玉米的生物量均显著性增加,高施氮量处理下龙葵根、茎、叶、籽粒生物量增量最大,分别增加了47.2%、51.0%、25.3%、63.2%;玉米根、茎、叶、籽粒生物量分别增加了35.5%、17.0%、76.2%、112%。不同氮肥用量处理下,龙葵各器官中Cd含量显著性增加,同时与其竞争的玉米各器官Cd含量显著性下降。玉米与龙葵竞争模式下高施氮量处理的龙葵根、茎、叶、籽粒中Cd含量分别增加了23.2%、41.2%、12.3%、45.3%;玉米根、茎、叶、籽粒中Cd含量分别下降了49.2%、38.0%、42.8%、19.5%。高施氮量处理下,龙葵各器官Cd累积量显著性增加,根、茎、叶、籽粒中Cd累积量分别增加85.6%、88.4%、131%、159%;同时玉米各器官Cd累积量显著性降低,茎、叶、籽粒中Cd累积量分别下降12.2%、34.8%、79.5%。高施氮量处理下,玉米与龙葵竞争模式下龙葵富集系数增加113%,转运系数增加15.1%;玉米的富集系数降低25.7%,转运系数降低15.2%。玉米与龙葵竞争模式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龙葵对Cd的吸收转运能力增强,玉米对Cd的吸收转运能力受到抑制。因此,Cd污染土壤中,通过玉米–龙葵间作处理并适当提高施氮量,能够促进龙葵的生长和地上部Cd的积累能力。这一研究结果旨在为修复污染土壤,提高修复效率以及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理论依据。【结论】玉米与龙葵竞争模式下,0.2 g/kg的施氮量能够促进龙葵对Cd的吸收转运,降低Cd在玉米各器官的累积,并提高Cd污染土壤的修复效率,达到边生产边修复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用量 镉吸收 竞争模式 龙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辅助合成磷酸铁钴纳米颗粒作为高效析氧反应电催化剂 被引量:1
17
作者 虞淑敏 张杨 +3 位作者 陈婷 吴帅炜 唐相民 高涛涛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858-2864,共7页
本工作通过微波辅助加热法,成功制备出一种磷酸铁钴纳米催化材料,催化材料的扫描电镜测试、X射线光电子能谱图和X射线衍射谱图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Co-Fe-P-O催化材料是纳米尺寸的非晶结构。随后的析氧催化性能测试实验结果显示:Co-Fe-P-... 本工作通过微波辅助加热法,成功制备出一种磷酸铁钴纳米催化材料,催化材料的扫描电镜测试、X射线光电子能谱图和X射线衍射谱图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Co-Fe-P-O催化材料是纳米尺寸的非晶结构。随后的析氧催化性能测试实验结果显示:Co-Fe-P-0催化材料在10mA·cm^(-2)时所需过电位为320mV,还显示出了最低的Tafel斜率(45mV·dec^(-1))和最小的电化学阻抗,并拥有良好的稳定性,这都表明Co-Fe-P-O具有优异的析氧电催化活性。Co-Fe-P-O催化活性的提升可以归因于其比表面积大、活性物质分散均匀且与电解液接触面积大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辅助加热 电解水 析氧反应 磷酸盐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辅助超快速制备泡沫镍支撑的Fe-Ni复合氧化物促进甲醇催化氧化反应 被引量:1
18
作者 唐相民 张杨 +3 位作者 陈婷 虞淑敏 吴帅炜 高涛涛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975-2981,共7页
本文通过微波辅助加热法快速制备了负载于泡沫镍的Fe-Ni复合氧化物(Fe-Ni/NF)。XRD图谱表明Fe-Ni/NF表面的Fe-Ni复合氧化物具有低结晶度的特征。采用循环伏安法观察了Fe-Ni/NF在碱性介质中的电催化特性。与单金属催化电极相比(Fe/NF、Ni... 本文通过微波辅助加热法快速制备了负载于泡沫镍的Fe-Ni复合氧化物(Fe-Ni/NF)。XRD图谱表明Fe-Ni/NF表面的Fe-Ni复合氧化物具有低结晶度的特征。采用循环伏安法观察了Fe-Ni/NF在碱性介质中的电催化特性。与单金属催化电极相比(Fe/NF、Ni/NF),Fe-Ni/NF具有更好的催化性能,在含有0.5mol/L CH_(3)OH的6mol/LKOH的电解液中,其初始氧化电位为0.41V vs.Hg/HgO,并且在0.6V vs.Hg/HgO电位下,阳极氧化电流密度为76.88mA/cm^(2)。Fe-Ni/NF电极具有良好的长期循环稳定性,1000次循环后甲醇的催化电流仍保持初始值的87%。Fe-Ni/NF电极有望成为碱性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候选催化电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辅助加热法 Fe-Ni复合氧化物 多相催化 甲醇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测定原位化学氧化(ISCO)中过硫酸盐含量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樊强 《中国标准化》 2019年第22期197-198,共2页
本研究是基于过硫酸盐溶液与碘离子在弱碱性环境中,生成碘单质,呈现亮黄色,并在352nm处有明显的吸收峰,且没有基质干扰。标准曲线在0~100mmol/L范围内线性相关,样品测定真值的偏差可接受。因此,本研究为定量测定环境修复过程中过硫酸盐... 本研究是基于过硫酸盐溶液与碘离子在弱碱性环境中,生成碘单质,呈现亮黄色,并在352nm处有明显的吸收峰,且没有基质干扰。标准曲线在0~100mmol/L范围内线性相关,样品测定真值的偏差可接受。因此,本研究为定量测定环境修复过程中过硫酸盐含量提供一种快速便捷的方法,可用于评价原位化学氧化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修复 原位化学氧化 过硫酸盐 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腐垃圾处置及利用现状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蔡鹏涛 付建英 +2 位作者 籍龙杰 徐化 詹明秀 《能源工程》 2020年第2期48-55,共8页
综述了国内外陈腐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现状以及潜在的处置技术,总结了垃圾填埋场陈腐垃圾特点和处置技术的相关研究,归纳了国内外垃圾填埋场开采陈腐垃圾过程生命周期评价的研究。针对陈腐垃圾与原生垃圾相比,含水率低、热值高、含大量似... 综述了国内外陈腐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现状以及潜在的处置技术,总结了垃圾填埋场陈腐垃圾特点和处置技术的相关研究,归纳了国内外垃圾填埋场开采陈腐垃圾过程生命周期评价的研究。针对陈腐垃圾与原生垃圾相比,含水率低、热值高、含大量似土壤类物质且富含营养元素,指出陈腐垃圾的处置途径为将分选后的一部分筛下物用于环境修复或作为建材,将另一部分筛上物进行能源化利用,具体可以将陈腐垃圾筛下物用于土壤修复、废水治理、作为营养土或者工程材料,都有其独特优势。同时,国内外现有的原生垃圾热处置技术都是筛上物的潜在处置手段,但是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仍较为匮乏。重点介绍了陈腐垃圾的几种潜在热处理方式,包括焚烧炉技术、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热解气化技术,其中最具处理潜质的是热解气化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腐垃圾 废物处理 资源化 环境 污染 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