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肌肉激活技术对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康复效果 被引量:22
1
作者 邓家丰 王丛笑 +1 位作者 郄淑燕 张丽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45-647,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激活技术对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对30例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15例治疗组采用神经肌肉激活技术配合常规康复治疗,15例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康复治疗训练。在治疗前...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激活技术对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对30例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15例治疗组采用神经肌肉激活技术配合常规康复治疗,15例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康复治疗训练。在治疗前及4个月治疗后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脊髓损伤评定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量表、Berg平衡量表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一般情况及病情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在Barthel指数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神经肌肉激活技术对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和步行时平衡功能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激活技术 胸腰椎骨折脊髓损伤 BARTHEL指数 BERG平衡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康复机器人及其在脊髓损伤康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
作者 潘钰 郄淑燕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10-1014,共5页
步行障碍是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及其他神经系统损伤性疾患的主要表现,步行能力的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使患者的社会、职业、休闲娱乐活动参与能力不同程度下降。因此,提高肌肉骨骼系统的运动控制、恢... 步行障碍是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及其他神经系统损伤性疾患的主要表现,步行能力的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使患者的社会、职业、休闲娱乐活动参与能力不同程度下降。因此,提高肌肉骨骼系统的运动控制、恢复步行功能是SCI康复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机器人 脊髓损伤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肢 肌肉骨骼系统 步行障碍 主要表现 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康复法与上田法治疗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疗效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范艳萍 许洪伟 +1 位作者 赵发文 张丽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6期562-563,共2页
目的比较中医康复法与上田法治疗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肌张力、扩大踝关节被动关节活动度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试验组30例患儿采用中医康复法治疗,对照组30例患儿采用上田法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肌张力、踝关节被... 目的比较中医康复法与上田法治疗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肌张力、扩大踝关节被动关节活动度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试验组30例患儿采用中医康复法治疗,对照组30例患儿采用上田法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肌张力、踝关节被动关节活动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康复法降低肌张力、扩大踝关节被动关节活动度的效果优于上田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双瘫 康复 上田法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管理与临床康复指南 被引量:211
4
作者 廖利民 吴娟 +13 位作者 鞠彦合 李建军 付光 谢克基 徐智慧 许光旭 黄孝庭 刘铁军 丛惠玲 高丽娟 瞿创予 宋波 沈宏 王建业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01-317,共17页
1概述1.1指南制定的意义与方法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是世界各国的高发病患之一,外伤性、医源性或血管源性等原因皆可导致脊髓损伤,呈现出高发生率、高致残率、高耗费、青壮年患者居多的特点。据美国脊髓损伤学会统计,2... 1概述1.1指南制定的意义与方法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是世界各国的高发病患之一,外伤性、医源性或血管源性等原因皆可导致脊髓损伤,呈现出高发生率、高致残率、高耗费、青壮年患者居多的特点。据美国脊髓损伤学会统计,2000年美国脊髓损伤发病率为30-35/100万,四肢全瘫占67%,其中60%患者小于30岁,70%患者小于40岁,脊髓损伤后人均医疗费用为每年40341美元。2002年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和北京卫生信息中心公布的北京市脊髓损伤发病率调查报告显示:北京市脊髓损伤发病率20世纪80年代末为6.8/100万,而2002年达60/100万,同80年代末相比上升了近1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患者 泌尿系管理 临床康复 指南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人均医疗费用 青壮年患者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压力容积测定在截瘫患者膀胱功能康复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7
5
作者 申红梅 张庆民 +1 位作者 刘艳玲 黄天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937-938,共2页
脊髓损伤不仅造成患者截瘫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功能障碍,而且造成排尿功能障碍,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如引起泌尿系统感染,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临床实践证明间歇导尿可使60%-80%的脊髓损伤患者维持或基本维持有效控尿状态,同时上尿路... 脊髓损伤不仅造成患者截瘫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功能障碍,而且造成排尿功能障碍,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如引起泌尿系统感染,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临床实践证明间歇导尿可使60%-80%的脊髓损伤患者维持或基本维持有效控尿状态,同时上尿路功能可得到很好维护,是一种有效的无创的膀胱功能康复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压力容积 功能康复 截瘫患者 脊髓损伤患者 价值 测定 运动功能障碍 截瘫平面以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铁军 赵盟杰 +4 位作者 沙可夫 高居忠 张夏琳 米立新 李方洁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13-514,共2页
目的:通过检测健康人群和不同节段脊髓损伤患者心率变异性(HRV),探讨脊髓损伤患者是否存在自主神经的功能障碍,以及不同节段脊髓损伤患者的自主神经的功能障碍程度是否相同。方法:依据脊髓损伤节段的不同将截瘫患者分为颈段及T1-5节段... 目的:通过检测健康人群和不同节段脊髓损伤患者心率变异性(HRV),探讨脊髓损伤患者是否存在自主神经的功能障碍,以及不同节段脊髓损伤患者的自主神经的功能障碍程度是否相同。方法:依据脊髓损伤节段的不同将截瘫患者分为颈段及T1-5节段脊髓损伤组11例,T6-12脊髓损伤组7例,腰髓损伤6例;健康体检人群19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短程动态记录安静状态下心电图并进行HRV分析。结果:颈段及T1-5脊髓损伤组代表交感和迷走神经张力总合的低频检测结果301.41±358.60ms2较正常人群的620.19±333.36ms2明显降低(P<0.05),而且所有脊髓损伤组的低频/高频比值在C1-T5为1.66±1.00、T6-12为4.03±2.66、腰髓及以下为3.35±1.89,较正常人群的2.29±0.58明显异常(P<0.05),同时不同脊髓损伤组之间的检测结果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脊髓损伤患者存在自主神经的功能障碍,但不同节段脊髓损伤组之间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心率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和步行功能的疗效 被引量:12
7
作者 潘钰 郄淑燕 +5 位作者 刘畅 甄巧霞 刘晓磊 丁永红 杨等 邰志红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62-665,共4页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和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 18例C2~T12节段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AIS D级)随机分为治疗组(n=10)和对照组(n=8)。治疗组于Cz部位给予rTMS,对照组患者给予假刺激。两组...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和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 18例C2~T12节段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AIS D级)随机分为治疗组(n=10)和对照组(n=8)。治疗组于Cz部位给予rTMS,对照组患者给予假刺激。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前后比较ASIA下肢运动评分(LEMS)、改良Ashworsh量表(MAS)、10 m步行速度、脊髓损伤步行指数Ⅱ(WISCIⅡ)和脊髓功能独立性评定(SCIM)。治疗后随访2周。结果治疗后,治疗组LEMS、10 m步行速度、SCIM均有改善(P〈0.05),随访2周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仍有提高(P〈0.05);对照组随访2周与治疗前比较SCIM有所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LEMS改善更多,随访2周LEMS仍优于对照组(P〈0.05);MAS、10 m步行速度、WISCIⅡ和SCIM治疗后及随访两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rTMS可进一步改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重复经颅磁刺激 运动 步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稳定性训练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宁煜 郄淑燕 +1 位作者 邓家丰 米立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11期1015-1017,共3页
目的探讨颈椎稳定性训练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67例确诊颈性眩晕的患者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使用神经肌肉激活技术进行颈椎稳定性训练,对照组予以手法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4d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及Te... 目的探讨颈椎稳定性训练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67例确诊颈性眩晕的患者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使用神经肌肉激活技术进行颈椎稳定性训练,对照组予以手法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4d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及Tetra平衡测定仪跌倒风险指数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功能评价得分及跌倒风险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基于颈椎失稳及本体感觉失调的颈性眩晕施以颈椎稳定性训练可以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性眩晕 颈椎稳定性训练 颈椎失稳 本体感觉失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对安全膀胱容量间歇导尿法保护上尿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5
9
作者 刘铁军 沙可夫 +1 位作者 赵盟杰 高居忠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8期792-793,共2页
目的探讨相对安全膀胱容量间歇导尿法防治脊髓损伤患者膀胱输尿管返流的疗效和适应证。方法 23例男性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术后1个月~11年,年龄在7~45岁,其中对照组15例为无膀胱输尿管返流(VUR),其他8例存在VUR,3例轻度返流,5例重度返... 目的探讨相对安全膀胱容量间歇导尿法防治脊髓损伤患者膀胱输尿管返流的疗效和适应证。方法 23例男性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术后1个月~11年,年龄在7~45岁,其中对照组15例为无膀胱输尿管返流(VUR),其他8例存在VUR,3例轻度返流,5例重度返流,依据患者相对安全膀胱容量的大小结合超声设备,对患者进行间歇导尿,每周测相对安全膀胱容量1次,治疗观察期2年以上。期间给予扩大膀胱容量的药物和方法以扩大膀胱容量。结果入院时无膀胱输尿管返流患者均未出现VUR;轻度返流者出现返流输尿管逐渐变细,返流程度逐渐减轻,直至返流消失;重度返流者返流未出现缓解。结论相对安全膀胱容量间歇导尿法对膀胱输尿管返流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膀胱 相对安全膀胱容量 膀胱输尿管返流 间歇导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拇外翻对前足底压力分布的改变 被引量:22
10
作者 郄淑燕 张庆民 +3 位作者 张致媛 林琳 张丽华 赵延勇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10年第3期224-229,共6页
目的研究拇外翻对前足底压力的分布改变,为拇外翻的临床治疗和康复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生物力学结果。方法随机选取拇外翻患者17人,共34足作为实验组;选取健康成人17人,34足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Footscan足底压力测试系统进行动态测试,... 目的研究拇外翻对前足底压力的分布改变,为拇外翻的临床治疗和康复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生物力学结果。方法随机选取拇外翻患者17人,共34足作为实验组;选取健康成人17人,34足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Footscan足底压力测试系统进行动态测试,将前足底5个跖骨头分别作为研究区域,通过比较拇外翻患者与对照组之间的区域峰压强(PP)和压强时间积分(PTI)来评估行走状态下前足底压力变化。结果拇外翻足的PP和PTI最大值均位于第3跖骨头下,分别为:(24.01依12.33)Pa,(6.89依3.02);而正常足则位于第二跖骨头下,分别为:(16.79依7.65)Pa,(6.03依2.72)。结论拇外翻足的前足底压力分布与正常足有显著性差异,拇外翻足出现压力中心外移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 分布 拇外翻 足底压力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神经功能定量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1
作者 潘钰 郄淑燕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79-385,共7页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不同程度的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由于SCI后神经再生困难,到目前为止,SCI的治疗与康复仍是现代医学界的一大难题。SCI程度和...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不同程度的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由于SCI后神经再生困难,到目前为止,SCI的治疗与康复仍是现代医学界的一大难题。SCI程度和损伤平面是判断患者预后的主要决定因素,客观、定量的评价SCI程度及预后对于指导患者康复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脊髓损伤 康复治疗 SCI 神经再生 损伤平面 临床评估 医学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波联合高压氧治疗长骨骨折不愈合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海东 杨智权 +5 位作者 张平 张庆民 徐啸 李贵忠 黄广林 满立波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85-388,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联合高压氧对骨折不愈合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15例骨折不愈合患者分为ESWT联合高压氧治疗组(治疗组,n=83)和对照组(n=32)。治疗组采用ESWT治疗3~5次,每次治疗冲击计量3000次,期间配合高压氧治疗...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联合高压氧对骨折不愈合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15例骨折不愈合患者分为ESWT联合高压氧治疗组(治疗组,n=83)和对照组(n=32)。治疗组采用ESWT治疗3~5次,每次治疗冲击计量3000次,期间配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继续观察,随访3个月以上。结果治疗组总治愈率为78.31%,对照组为12.50%(P<0.01)。治疗组并发症少且轻微。结论 ESWT联合高压氧治疗骨折不愈合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不愈合 冲击波治疗 高压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长收缩训练治疗下颈椎失稳交感神经症状的效果 被引量:3
13
作者 郄淑燕 张夏琳 +3 位作者 潘钰 马全胜 张丽华 丁永红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69-271,共3页
目的探讨颈部肌群等长收缩训练对下颈椎失稳交感神经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 41例下颈椎失稳并发交感神经症状的患者分为试验组(n=21)和对照组(n=20)。两组均接受为期3周的手法治疗,试验组同时行颈部肌群等长收缩训练。治疗前后采用视觉... 目的探讨颈部肌群等长收缩训练对下颈椎失稳交感神经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 41例下颈椎失稳并发交感神经症状的患者分为试验组(n=21)和对照组(n=20)。两组均接受为期3周的手法治疗,试验组同时行颈部肌群等长收缩训练。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临床症状,采用短程频谱分析法检测心率变异性,包括总功率(TP)、低频成分(LF)、高频成分(HF)、低频高频比(LF/HF)。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LF、LF/HF均下降(P<0.05);试验组VAS评分、LF、LF/HF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等长收缩训练可改善下颈椎失稳患者交感神经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颈椎失稳 交感神经症状 心率变异性 等长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后顽固性神经性疼痛17例报道 被引量:15
14
作者 陈琳 江昭 +6 位作者 黄红云 张峰 刘彦铖 郗海涛 王洪美 任玉水 周长满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2期146-148,共3页
目的探讨嗅鞘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后顽固性神经性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细胞学治疗后获得疗效的脊髓损伤合并顽固性神经性疼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2004年11月~2007年11月间的17例患者,其中男性15例,女性2例,年龄18~68岁,平均40.... 目的探讨嗅鞘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后顽固性神经性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细胞学治疗后获得疗效的脊髓损伤合并顽固性神经性疼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2004年11月~2007年11月间的17例患者,其中男性15例,女性2例,年龄18~68岁,平均40.4岁。受伤6~312个月,平均105.9个月,受伤原因包括车祸、坠落、放射性损伤、机器挤压伤、枪伤、跳水。疼痛持续时间6~309个月,平均102.2个月。嗅球嗅鞘细胞胰蛋白酶消化成单细胞后培养12~14d。细胞移植到损伤段的上下两端。疼痛评价使用国际神经修复学会脊髓损伤日常生活功能评价量表:0分为极度疼痛,止痛药无效;1分为中度疼痛,需用强效止痛药;2分为轻度疼痛,普通止痛药有效;3分为无疼痛。结果随访时间0.5~88个月,平均17.5个月,疼痛平均改善1.2分。结论嗅鞘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性疼痛有一定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鞘细胞 神经性疼痛 中枢痛 脊髓损伤 脊髓内移植 神经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合并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庆民 刘强 +3 位作者 刘祖耀 陈殿明 李强 张洪剑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8期774-775,共2页
目的探讨肩锁关节脱位合并锁骨远端骨折的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肩锁关节脱位合并锁骨远端骨折的患者28例,骨折脱位按Allman分类法为Ⅰ型4例、Ⅱ型14例、Ⅲ型10例;骨折类型:横型9例、斜型14例、粉碎型3例、撕脱型2例;新鲜损伤24例、陈旧... 目的探讨肩锁关节脱位合并锁骨远端骨折的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肩锁关节脱位合并锁骨远端骨折的患者28例,骨折脱位按Allman分类法为Ⅰ型4例、Ⅱ型14例、Ⅲ型10例;骨折类型:横型9例、斜型14例、粉碎型3例、撕脱型2例;新鲜损伤24例、陈旧损伤4例;开放性骨折3例,保守治疗失败1例。28例患者均行锁骨钩钢板手术治疗。术后强调早期功能锻炼,并进行随访,采用Karlsson分类进行疗效评估。结果28例患者随访时间6~26个月,平均14.6个月。疗效按Karlsson分类为,A级17例、B级8例、C级3例,优良率89.3%。结论肩锁关节脱位合并锁骨远端骨折是一种不稳定骨折,常伴有多个韧带的撕裂,对此类损伤应及时采用有效的内固定及修复韧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锁关节 脱位 锁骨远端骨折 锁骨钩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和经脊髓重复磁刺激对脊髓半横断大鼠运动功能的作用 被引量:11
16
作者 潘钰 汪璇 +2 位作者 刘萍 陈赞 王玉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24-328,共5页
目的观察经颅和经脊髓重复磁刺激对脊髓半横断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T10大鼠脊髓半横断模型,脊髓半横断大鼠于术后4 d分别给予经颅和经脊髓重复磁刺激治疗,刺激强度为最大输出强度的35%,刺激频率5 Hz,每序列5 s,间歇2 min,连续1... 目的观察经颅和经脊髓重复磁刺激对脊髓半横断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T10大鼠脊髓半横断模型,脊髓半横断大鼠于术后4 d分别给予经颅和经脊髓重复磁刺激治疗,刺激强度为最大输出强度的35%,刺激频率5 Hz,每序列5 s,间歇2 min,连续10个序列,每天1次,每周5 d,连续2周。各组大鼠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BBB评分和水平梯子实验评价运动功能;术后38 d取患侧下肢胫前肌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经颅磁刺激组大鼠手术17 d后各时间点BBB评分和水平梯子实验步态正确率高于术后3 d和脊髓损伤组(P<0.05);经脊髓磁刺激组大鼠手术10 d后各时间点BBB评分和步态正确率高于术后3 d和脊髓损伤组(P<0.05),术后10 d步态正确率高于经颅磁刺激组(P<0.05)。经颅和经脊髓磁刺激组大鼠胫前肌运动终板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表达显著高于脊髓损伤组(P<0.001)。结论早期经颅和经脊髓磁刺激可促进脊髓半横断大鼠运动功能改善,并改变远端肌肉的可塑性,经脊髓磁刺激可加速脊髓半横断大鼠运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 经脊髓磁刺激 脊髓半横断 运动功能 恢复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横断性脊髓损伤后跨神经元变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庆民 关骅 洪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840-842,I0001,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完全性脊髓损伤后损伤平面以下下运动神经元轴突参与组成的周围神经的变化及其变化规律,为临床治疗、康复及预后的判断提供相关的理论基础。方法:48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脊髓损伤组,各组24只,每组均对... 目的:探讨大鼠完全性脊髓损伤后损伤平面以下下运动神经元轴突参与组成的周围神经的变化及其变化规律,为临床治疗、康复及预后的判断提供相关的理论基础。方法:48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脊髓损伤组,各组24只,每组均对应分为7d、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时间点,每组每个时间点6只大鼠。完全性脊髓损伤组大鼠制作T10水平完全性脊髓横断模型。在预定取材时间点处死相应动物,自腓总神经入肌点处向近端切取10mm该神经,分别行天青美-蓝染色光镜观察及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各时间点假手术组腓总神经光镜下观察,神经纤维排列均匀;轴突外形正常、染色均匀。超微结构观察,髓鞘外形正常,板层清晰;轴索位置正常,轴索内微丝微管正常。完全性脊髓损伤组光镜观察发现腓总神经髓鞘和轴索出现明显退变,且退变随时间推移逐渐加重,同时出现轴突发芽现象。超微结构观察可见轴索内线粒体肿胀,轴浆内微丝、微管溶解,髓鞘板层结构破坏,雪旺氏细胞增生及空泡变性现象。退变的同时,腓总神经出现大量的新生神经纤维即轴突发芽现象。结论:完全性横断性脊髓损伤后周围神经存在退变现象,且退变程度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加重,说明大鼠完全横断性脊髓损伤可以导致损伤水平以下周围神经发生跨神经元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跨神经元变性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ntile运动技能分类法在物理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郄淑燕 马全胜 米立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52-1152,I0003,I0004,共3页
对各种原因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而言,物理治疗的重要目标是使患者重获已丧失的运动技能。由于运动技能的学习不能脱离具体的任务和环境背景,如何借助运动技能分类,循序渐进地改变环境或任务难度以逐步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是临床上物理... 对各种原因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而言,物理治疗的重要目标是使患者重获已丧失的运动技能。由于运动技能的学习不能脱离具体的任务和环境背景,如何借助运动技能分类,循序渐进地改变环境或任务难度以逐步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是临床上物理治疗师面临的重要问题。近年来,Gentile运动技能分类法在物理治疗(physical therapy,PT)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有关这方面的报道也日益增多。本文拟对Gentile运动技能分类法在PT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治疗师 运动技能 分类法 运动功能障碍 环境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色人种和白色人种晚期脊髓损伤患者嗅鞘细胞移植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9
作者 郗海涛 陈琳 +6 位作者 黄红云 张峰 刘彦铖 陈娣 王庆苗 江昭 解自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3966-3968,共3页
目的:探讨黄色人种和白色人种晚期脊髓损伤患者嗅鞘细胞移植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2005年收治的完全性脊髓损伤接受黄种人胚胎嗅鞘细胞移植的患者60例,其中黄种人和白种人各30例。将胚胎嗅鞘细胞移植到脊髓损伤部位的上下两点。所有... 目的:探讨黄色人种和白色人种晚期脊髓损伤患者嗅鞘细胞移植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2005年收治的完全性脊髓损伤接受黄种人胚胎嗅鞘细胞移植的患者60例,其中黄种人和白种人各30例。将胚胎嗅鞘细胞移植到脊髓损伤部位的上下两点。所有患者在胚胎嗅鞘细胞移植术前和术后2~6周按ASIA标准评价。比较不同人种对胚胎嗅鞘细胞移植后功能恢复的疗效。结果:(1)黄种人组手术前后ASIA评分变化,轻触觉(48.77±25.00)分→(54.27±23.29)分(P=0.005);痛觉(49.40±24.76)分→(55.67±23.19)分(P=0.002);运动评分(36.67±18.99)分→(41.40±18.73)分(P=0.000)。白种人组轻触觉(35.07±24.69)分→(41.77±23.62)分(P=0.000);痛觉(35.53±25.17)分→(39.20±22.55)分(P=0.000);运动评分(28.83±20.41)分→(31.77±19.54)分(P=0.000)。(2)黄种人组和白种人组患者轻触觉、痛觉、运动评分改善情况差异无显著性[(5.50±10.03)分vs.(6.70±7.01)分,(P=0.557);(6.93±9.57)分 vs.(5.67±6.58)分,P=0.515;(4.73±6.26)分 vs.(2.93±3.60)分,P=0.197]。结论:胚胎嗅鞘细胞移植能帮助晚期脊髓损伤患者恢复部分神经功能,黄色人种和白色人种嗅鞘细胞移植后疗效差异无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嗅鞘细胞 细胞移植 人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插入式耳机在纯音听阈测试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莫玲燕 孙玉兰 +2 位作者 刘辉 陈雪静 李辉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23-24,共2页
目的 探讨标准插入式耳机的耳间衰减值。方法 将 75名年龄 12~ 6 8岁的一耳听力正常 ,另一耳重度到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受试者 (男 4 7名 ,女 2 8名 ) ,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以TDH - 39压耳式耳机 (n =4 6 )和ER - 3A标准插入式耳机 (... 目的 探讨标准插入式耳机的耳间衰减值。方法 将 75名年龄 12~ 6 8岁的一耳听力正常 ,另一耳重度到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受试者 (男 4 7名 ,女 2 8名 ) ,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以TDH - 39压耳式耳机 (n =4 6 )和ER - 3A标准插入式耳机 (n =2 9)进行耳间衰减值的测量及比较。结果 ①ER - 3A插入式耳机的耳间衰减最大值为 10 5dB ,最小值为 5 5dB ,TDH - 39压耳式耳机的耳间衰减最大值为 90dB ,最小值为 4 5dB ;②对不同耳机组 ,不同频率的耳间衰减值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 (耳机×频率 ) ,两种耳机的耳间衰减的差异具有显著性 (F =6 8.5 2 6 ,P =0 .0 0 0 ) ,各个频率耳间衰减的差异也具有显著性 (F =10 .4 16 ,P =0 .0 0 0 ) ;③在插入式耳机组中 ,不同频率的耳间衰减值经单因素方差分析 ,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F =11.6 30 ,P =0 .0 0 )。结论 插入式耳机因为增大了耳间衰减 ,从而减少了交叉听力及超掩蔽的可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入式耳机 耳间衰减 耳聋 诊断 纯音听阈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