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试论新闻与信息的关系及如何提高新闻的信息量 |
包军昊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
1991 |
2
|
|
2
|
立足国内 面向国外——对外新闻广播的报道角度的探讨 |
潘晓耕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
1982 |
1
|
|
3
|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听众调查报告 |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
1987 |
0 |
|
4
|
对北京听众收听情况的调查 |
宋小卫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
1983 |
3
|
|
5
|
简论旧中国对广播的研究 |
哈艳秋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
1993 |
2
|
|
6
|
网络时代的新视野——广播电视史学研究三论 |
艾红红
|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3
|
|
7
|
旧中国广播的产生、发展和终结 |
赵玉明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
1982 |
2
|
|
8
|
旧中国广播的产生、发展和终结 四、抗战后国民党统治区的广播事业 |
赵玉明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
1982 |
1
|
|
9
|
三、解放战争中的人民广播 |
赵玉明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
1981 |
1
|
|
10
|
论播报与主持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运用 |
徐立军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
1996 |
1
|
|
11
|
论新闻美 |
孙振斌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
1981 |
1
|
|
12
|
国际广播电视人才培养研讨会综述 |
哈艳秋
杨亚鸿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
1994 |
0 |
|
13
|
姹紫嫣红 春意盎然——中国新闻史学会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综述 |
哈艳秋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
1992 |
0 |
|
14
|
系统思维与多角度报道浅论 |
陈作平
刘景毅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
1993 |
0 |
|
15
|
新闻舆论特征浅析 |
雷跃捷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
1995 |
0 |
|
16
|
民营广播电台的商业性质 |
郭镇之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
1982 |
0 |
|
17
|
旧中国广播的产生、发展和终结 三、抗日战争时期的广播事业 |
赵玉明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
1982 |
0 |
|
18
|
旧中国广播的产生、 发展和终结——二,抗战前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 |
赵玉明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
1982 |
0 |
|
19
|
怎样挖掘和提炼新闻主题 |
陆锡初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
1983 |
0 |
|
20
|
试论科技广播稿的形象化手法 |
陆锡初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
198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