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艺广播走向的思考与联想
1
作者 王雪梅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1995年第4期91-93,共3页
文艺广播走向的思考与联想王雪梅广播,有过它辉煌的时代,也经历了跌入低谷的苦涩。现在,广播就像旭日东升一样泛着耀眼的光芒,进入了它的“第二青春期”。同样,文艺广播也以它独有的魅力覆罩着为数最多的受众,领异标新的节目形式... 文艺广播走向的思考与联想王雪梅广播,有过它辉煌的时代,也经历了跌入低谷的苦涩。现在,广播就像旭日东升一样泛着耀眼的光芒,进入了它的“第二青春期”。同样,文艺广播也以它独有的魅力覆罩着为数最多的受众,领异标新的节目形式,全天候的热诚服务,使它的接受者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广播 精英文化 节目形式 最后一片叶子 广播电视文艺 国民精神 文化素质 观众 民族素质 通俗文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艺广播以音乐为主体的主张不妥——兼与左漠野同志商榷
2
作者 广文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1981年第2期103-106,共4页
左漠野同志在第十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上的发言和发表在北京广播学院学报上的《自己走路发挥优势》(载1980年第3 期)的文章中,都提出了文艺广播以音乐为主体的主张。
关键词 文艺广播 广播宣传 欣赏习惯 戏曲艺术 音乐节 音乐广播 广播剧 广播电台 工作会议 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广播文艺学》学术研讨会综述
3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1994年第6期83-84,共2页
《中国广播文艺学》学术研讨会综述北京广播学院文艺系新近编纂出版了大型理论书籍《中国广播文艺学》,94年底文艺系就此书的诞生召开了学术研讨会。应邀到会的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美术出版社、文艺报、鲁迅博物... 《中国广播文艺学》学术研讨会综述北京广播学院文艺系新近编纂出版了大型理论书籍《中国广播文艺学》,94年底文艺系就此书的诞生召开了学术研讨会。应邀到会的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美术出版社、文艺报、鲁迅博物馆、中国广播杂志社等单位的领导、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播文艺 研讨会综述 学术著作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系主任 文艺传播 鲁迅博物馆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 严密性和科学性 中国广播电视学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讲一点真实的故事──关于电视文艺纪录片的使命与命运 被引量:5
4
作者 何晓兵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0-119,共10页
中国的电视文艺类纪录片数量较少且成就不大。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电视文艺界在传统美学和商品文化偏颇的常识体系与价值观的误导下,将人类艺术极其多样的风格种类和多元的文化功能,削减为以经济发达民族、阶层或区域人群为... 中国的电视文艺类纪录片数量较少且成就不大。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电视文艺界在传统美学和商品文化偏颇的常识体系与价值观的误导下,将人类艺术极其多样的风格种类和多元的文化功能,削减为以经济发达民族、阶层或区域人群为中心的职业舞台艺术,和单调的审美或娱乐功能。这一偏颇观念和物质利益驱动下的电视实践,正在严重损害着各民族多样而鲜活的传统艺术文化这一多功能文化生存方式,并因此无形中损害着人类的文化生存能力。因此,电视文艺纪录片的出场,就不仅仅意味着某种电视体裁的补阙式强化,而是意味着一种更为真实健康的电视传播观念的确立──而这一观念的确立,有助于使我们在诸如树立艺术传播的相对宽容的价值观,揭示“艺术”文化的本来面目及其功能价值,保护和传承宝贵的人类传统艺术资源,乃至开拓“常销”型电视艺术商品等多个方面,弥补现有电视文艺的阙失与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文艺 纪录片 艺术价值观 职业艺术 生活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播音乐的发展策略概想
5
作者 曾田力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71-73,共3页
关键词 发展策略 广播音乐 音乐传播 大众传播媒介 音乐形式 音乐本体 互动效应 音乐信息 音乐节目 文化品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抓住机遇面貌改观──为广播剧被列入“五个一工程”而作
6
作者 张凤铸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1996年第3期92-94,共3页
抓住机遇面貌改观──为广播剧被列入“五个一工程”而作张凤铸1995年末,中国广播奖“龙江杯”广播剧奖仪式在哈尔滨举行。这次活动全国共有40家电台的62部作品参评,是从1984年第一届“丹桂杯”评奖以来参赛作品最多的一... 抓住机遇面貌改观──为广播剧被列入“五个一工程”而作张凤铸1995年末,中国广播奖“龙江杯”广播剧奖仪式在哈尔滨举行。这次活动全国共有40家电台的62部作品参评,是从1984年第一届“丹桂杯”评奖以来参赛作品最多的一届,黑龙江台的《村民组长》,上海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播剧艺术 “五个一工程” 抓住机遇 儿童广播剧 广播电视 广播连续剧 黑龙江 正确处理 广播剧制作 主旋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自已的艺术规律出发——广播剧创作谈之一
7
作者 宋家玲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1981年第3期80-87,共8页
广播剧的创作手段,只有语言、音乐、音响效果这三种声音。因此,在选材、结构、设计戏剧场面、安排人物、编织诸种声音要素、写解说和人物语言等等各项环节中,都要牢记:我是在“用耳朵写剧本”。
关键词 广播剧 听觉艺术 艺术规律 音乐 声音 视觉艺术 人物语言 音响效果 戏剧场面 电影录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寓教于情——广播音乐教学的思考
8
作者 杨玲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1992年第6期114-120,共7页
引言北京广播学院是具有中国广播电视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综合大学。学院的文艺编导系担负着为全国广播电视系统和文化部门培养从事广播电视文艺工作的编导人才的任务。完成这一任务关键在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 引言北京广播学院是具有中国广播电视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综合大学。学院的文艺编导系担负着为全国广播电视系统和文化部门培养从事广播电视文艺工作的编导人才的任务。完成这一任务关键在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作为广播学院从事音乐教育的教师,只有情系广播、情系音乐、情系学生,才能完成这一任务。这就是说,教师在实践中,要用自己的全部精力、全部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教学 音乐学院 教师 学生 广播音乐 音乐教育 寓教于情 主导作用 社会主义现代化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播戏曲节目形式初探 被引量:1
9
作者 牛印文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1981年第4期62-70,共9页
一九八○年召开的第十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提出了要创造一套适合广播特点的文艺节目形式的要求。这个要求是提得适时的,是有重要意义的。六十年代初期,广播界虽曾以当时刊行的《广播业务》为阵地,讨论过广播节目的形式问题,但当时的争... 一九八○年召开的第十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提出了要创造一套适合广播特点的文艺节目形式的要求。这个要求是提得适时的,是有重要意义的。六十年代初期,广播界虽曾以当时刊行的《广播业务》为阵地,讨论过广播节目的形式问题,但当时的争论只限于广播新闻节目,并未涉及到广播文艺节目。一九八○年夏季,在北京广播学院举行的第一次《广播戏曲业务座谈会》上,一些兄弟电台之间,对于戏曲节目形式的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节目形式 广播宣传 文艺节目 新闻性 通讯 广播新闻节目 六十年代 人物形象 特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播音乐节目对策初探
10
作者 杨洋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32-133,共2页
关键词 广播音乐节目 传输方式 节目细分化 节目设置 交流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作家的生命体验─—史铁生访谈录 被引量:14
11
作者 张专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1994年第3期1-5,共5页
一个作家的生命体验─—史铁生访谈录访谈:张专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清华大学附中毕业后,于1969年赴延安插队。1972年因病致瘫,转回北京。1974年至1981年在北京某街道工厂工作,后主要从事文学创作。现为北... 一个作家的生命体验─—史铁生访谈录访谈:张专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清华大学附中毕业后,于1969年赴延安插队。1972年因病致瘫,转回北京。1974年至1981年在北京某街道工厂工作,后主要从事文学创作。现为北京作家协会理事。到现在为止共发表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体验 史铁生 宗教精神 清平湾 残疾人 作家 欲望 残疾主题 人道主义 人的根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戏剧就是归故乡──林兆华访谈录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专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1995年第1期41-46,共6页
戏剧就是归故乡──林兆华访谈录张专一、垦荒处女地对我的吸引胜过故园高楼。只要是你自己的创造,哪怕是狗窝、鼠洞、羊圈、也乐在其中。——林兆华张:人们提到林兆华的名字,都知道是人艺的大导演,但是又不是人艺风格的最直接的继... 戏剧就是归故乡──林兆华访谈录张专一、垦荒处女地对我的吸引胜过故园高楼。只要是你自己的创造,哪怕是狗窝、鼠洞、羊圈、也乐在其中。——林兆华张:人们提到林兆华的名字,都知道是人艺的大导演,但是又不是人艺风格的最直接的继承者,甚至有人说您是人艺的叛逆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姆莱特》 林兆华 《浮士德》 现实主义 艺术创作 克劳狄斯 戏剧观念 艺术规律 《黑暗传》 人文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谁是电视的上帝──电视的阶层文化定位 被引量:3
13
作者 何晓兵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1994年第2期9-17,共9页
谁是电视的上帝──电视的阶层文化定位何晓兵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电视承担的文化信息传播量,在发达国家已达到四分之三。如日本,1986年的信息供应总量中,电视提供的信息量占75.6%①。那么,是谁驱使着这个殷勤的传播者?... 谁是电视的上帝──电视的阶层文化定位何晓兵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电视承担的文化信息传播量,在发达国家已达到四分之三。如日本,1986年的信息供应总量中,电视提供的信息量占75.6%①。那么,是谁驱使着这个殷勤的传播者?电视的雇主和对象是谁?至今仍是一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阶层 电视剧 收视率 电视新闻 电视台 主流文化 广告载体 农民阶层 管理阶层 受众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舍弃·个性化·如何说话──电视信息传播艺术三思 被引量:3
14
作者 许行明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74-77,共4页
随着电视业竞争的越来越激烈,观众对电视媒体的选择方式也在发生着一些细微的变化。其中“舍弃”是一种无论对观众还是对媒体都适用的手段。媒体的发展已经使得电视现众由过去仅仅只对内容的关注发展到了对说话方式的关注,说话方式的... 随着电视业竞争的越来越激烈,观众对电视媒体的选择方式也在发生着一些细微的变化。其中“舍弃”是一种无论对观众还是对媒体都适用的手段。媒体的发展已经使得电视现众由过去仅仅只对内容的关注发展到了对说话方式的关注,说话方式的个性化成为电视媒体个性化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舍弃 个性化 说话方式 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俗电视剧:理念与神话(之一)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涌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70-73,共4页
通俗电视剧:理念与神话(之一)[英]约翰·托洛克著周涌译[编者按]从本期开始,本刊将分四次陆续发表英国著名学者约翰·托洛克(JohnTulloch)《通俗电视剧:理念与神话》的译文,这是作者《论电视剧》一书中... 通俗电视剧:理念与神话(之一)[英]约翰·托洛克著周涌译[编者按]从本期开始,本刊将分四次陆续发表英国著名学者约翰·托洛克(JohnTulloch)《通俗电视剧:理念与神话》的译文,这是作者《论电视剧》一书中的第一部分内容。该书从电视剧的叙述、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剧 肥皂剧 时事节目 恐怖主义 戏剧因素 澳大利亚 多角度 系列剧 动作片 连续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V镜头结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何晓兵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1995年第5期83-87,共5页
MTV镜头结构研究何晓兵迄今为止,为数不多的MTV研究文章,在方法论方面还局限于定性描述。定性研究的优长之处,在有利于宏观把握;缺憾之处,是不利于微观把握。理论要变成实践,科学要成为技术,天才的创造要成为可行的制作程... MTV镜头结构研究何晓兵迄今为止,为数不多的MTV研究文章,在方法论方面还局限于定性描述。定性研究的优长之处,在有利于宏观把握;缺憾之处,是不利于微观把握。理论要变成实践,科学要成为技术,天才的创造要成为可行的制作程序,仅有定性研究是不够的,还需要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节奏 镜头运动 音乐体裁 平均长度 镜头长度 传统音乐 制约因素 摇滚乐 定性研究 音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音造型初探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凤铸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1981年第2期88-96,共9页
声音是广播的唯一功能,广播是声音的蔚为壮观的大舞台。声音是极富表现力的。巴拉兹和普多夫金都认为:“声音具有一种显示诗意的能力。”(转引自亨利·阿杰尔: 《电影美学概述》第70页)。广播文艺以声音造型见长,可谓集声音之大成... 声音是广播的唯一功能,广播是声音的蔚为壮观的大舞台。声音是极富表现力的。巴拉兹和普多夫金都认为:“声音具有一种显示诗意的能力。”(转引自亨利·阿杰尔: 《电影美学概述》第70页)。广播文艺以声音造型见长,可谓集声音之大成。它“以声叙事”、“以声达意”、“以声咏情”。“以声立戏”是一种借声音、“借语言来作雕型描写的艺术”。广播文艺有别于旁的姐妹艺术。如绘画,它用线条、色彩形象地再现现实,画面形象睁眼可见,神韵生动;雕刻用金、石、土、木形象地再现现实,有形有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播剧 声音 造型 马克思恩格斯 电影美学 电影艺术 想象力 直观形象 听觉艺术 白居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漫谈电影录音剪辑的解说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雪梅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1981年第3期87-91,共5页
电影录音剪辑是一种新颖别致的文艺广播节目形式。它以电影录音为基本素材,把电影声音部分同电台的解说巧妙地结合起来,表现原片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使人“听起来”别有风味。一部好的电影录音剪辑,不仅能吸引尚未看过原片的听众,而... 电影录音剪辑是一种新颖别致的文艺广播节目形式。它以电影录音为基本素材,把电影声音部分同电台的解说巧妙地结合起来,表现原片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使人“听起来”别有风味。一部好的电影录音剪辑,不仅能吸引尚未看过原片的听众,而且可以激起已经看过原片人的品味和欣尝兴趣,这种节目形式是很有可为的。六十年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录音 剪辑 解说 电影声音 节目形式 听众 艺术技巧 故事情节 人物对话 广播节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电视观之差异 被引量:1
19
作者 许行明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1993年第1期63-70,79,共9页
中西电视观念的差异是存在的。对它们进行比较,有利于电视工作者取长朴短,改进工作。本文从5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分寸感的把握;对“发现”与“表达愿望”的重视程度;声音的作用;受众在电视工作者心目中的地位;对待“硬件”和“软件”... 中西电视观念的差异是存在的。对它们进行比较,有利于电视工作者取长朴短,改进工作。本文从5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分寸感的把握;对“发现”与“表达愿望”的重视程度;声音的作用;受众在电视工作者心目中的地位;对待“硬件”和“软件”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工作者 电视观众 表达方式 画面 电视节目制作 声音 愿望 信息传达 差异 电视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往事歌谣》六章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智锋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1995年第6期34-40,共7页
本文对今年“金鸡”奖最佳电影纪录片《往事歌谣》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深入的评述与研究。全文分为6部分:一,创作缘起:描述了本片的创作历程、主创者创作意图和动机;二,“多视点”采集“采风者”:对该片叙事方式与视;角的独... 本文对今年“金鸡”奖最佳电影纪录片《往事歌谣》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深入的评述与研究。全文分为6部分:一,创作缘起:描述了本片的创作历程、主创者创作意图和动机;二,“多视点”采集“采风者”:对该片叙事方式与视;角的独特追求予以评述与分析;三,“多声部”表现“采风者”:对该片在声音构成与处理上的突破与创造进行了梳理与评析;四,“多层面”挖掘“采风者”:对该片立意与事实、情感、哲理等层面的内涵开掘作了进一步研究;五,背景与价值:放在国际国内影视大潮中看取该片价值;六,启示与思索:由该片成功引起的几点启示与思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洛宾 电视纪录片 影视互动 电影 遥远的地方 多视点 技术体系 美学体系 艺术成就 新闻摄影记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