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系统中的复杂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方福康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3-110,共8页
神经系统面临的一个基本科学问题是要回答神经系统中微观到宏观的机制.微观运动形式以神经元突触活动为基础,宏观行为包括视觉、听觉等基本认知功能,以及大脑思维的高级认知.微观与宏观的差异是巨大的,其过渡的形式困扰着神经科学,迄今... 神经系统面临的一个基本科学问题是要回答神经系统中微观到宏观的机制.微观运动形式以神经元突触活动为基础,宏观行为包括视觉、听觉等基本认知功能,以及大脑思维的高级认知.微观与宏观的差异是巨大的,其过渡的形式困扰着神经科学,迄今未获解决.系统科学复杂性研究的出现,为这个科学问题提供了新的角度和方法.本文讨论了神经系统信息传递和转换中的突变行为,通过视知觉、概念形成、记忆等研究案例,阐明了复杂性研究对神经系统的处理方案与结果.并讨论了学习过程中几种最基本的突变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 复杂性 涌现 记忆 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平衡相变中的熵
2
作者 姜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3期349-352,共4页
指出了在讨论非平衡相变过程中熵变化问题上哈肯论文的不足,并且提出了改进的意见。
关键词 非平衡相变 无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资源环境系统的突变机制 被引量:7
3
作者 陈六君 方福康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EI CSCD 2004年第2期1-8,共8页
从宏观角度出发 ,建立了自然资源环境系统的动力学模型 ,并对模型所反映的突变性质及其经济意义进行了分析。通过考察自然资源与环境污染之间的一种特定耦合关系 ,建立了资源环境二维动力学模型。经过定态分析 ,结果表明该模型的突变特... 从宏观角度出发 ,建立了自然资源环境系统的动力学模型 ,并对模型所反映的突变性质及其经济意义进行了分析。通过考察自然资源与环境污染之间的一种特定耦合关系 ,建立了资源环境二维动力学模型。经过定态分析 ,结果表明该模型的突变特征可以归为燕尾型突变。并由分叉点集在经济活动参数空间中的投影 ,分析了经济活动参数变化与动力系统定态跃迁之间的关系。选取特定的经济活动参数进行动态模拟 ,结果显示 ,如要避免动力系统的灾变 ,相关政策调控参数必须满足一定条件 ,治理时刻必须早于某个临界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环境系统 突变机制 动力学模型 Hill函数 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系统识别爆发性锋电位序列的机制讨论
4
作者 刘艳 陈六君 +1 位作者 陈家伟 方福康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74-480,共7页
讨论神经系统识别爆发型锋电位序列信息的机制,认为序列的信息存储在爆发锋电位组内间隔和组间间隔2个时间变量中,建立了一个神经回路,通过突触传递过程中的易化、反馈调节机制以及时间依赖的学习机制等突触可塑性机制,给出了神经系统... 讨论神经系统识别爆发型锋电位序列信息的机制,认为序列的信息存储在爆发锋电位组内间隔和组间间隔2个时间变量中,建立了一个神经回路,通过突触传递过程中的易化、反馈调节机制以及时间依赖的学习机制等突触可塑性机制,给出了神经系统识别爆发性锋电位序列信息的一种可能机制,其中包括分解机制和整合机制两部分.首先通过神经元选择性响应的动力学性质,将锋电位序列的信息分解,并将每组锋电位内部间隔的信息通过不同神经元学习存储.通过突触延迟时间的动力学调整,将2组锋电位之间的时间间隔学习、存储在回路中.经过多次学习训练,神经回路对输入信号形成特定的突触连接结构以及时空响应输出模式,实现对爆发性锋电位序列信息的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发性锋电位 突触可塑性 突触延迟时间 神经回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的计量分析 被引量:97
5
作者 葛新元 王大辉 +1 位作者 袁强 方福康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3-48,共6页
在总结前人对经济增长要素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定量衡量各种经济结构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的方法 ,并结合中国的数据 ,计算了 1952—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经济结构 增长要素 中国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足迹的实证分析——中国经济增长中的生态制约 被引量:38
6
作者 陈六君 毛谭 +1 位作者 刘为 方福康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3-57,共5页
本文通过中国生态足迹的实证分析 ,讨论了生态系统在资源供给方面对经济增长的制约。资源生态足迹是生态足迹的主要部分 ,反映了经济系统的资源消费。计算发现 ,1961~ 1999年中国资源生态足迹持续增长 ,从 1961年的 3 .3亿hm2 逐年递增... 本文通过中国生态足迹的实证分析 ,讨论了生态系统在资源供给方面对经济增长的制约。资源生态足迹是生态足迹的主要部分 ,反映了经济系统的资源消费。计算发现 ,1961~ 1999年中国资源生态足迹持续增长 ,从 1961年的 3 .3亿hm2 逐年递增到 1999年的16.8亿hm2 ,年平均增长率为 4.4%。资源生态足迹的增长支持了同期的经济增长 ,但是 ,实证比较发现资源生态承载力大大低于资源生态足迹。这些实证结果表明 :一方面 ,中国经济持续增长造成了资源消费持续增加 ,而另一方面 ,中国生态系统资源供给能力有限 ,不能支持当前的资源消费及其增长。由于自然资源是经济系统进行生产的物质基础 ,其供给不足必将成为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 生态制约 生态足迹 自然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污染变化的主要因素——分解模型与实证分析 被引量:41
7
作者 陈六君 王大辉 方福康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61-568,F003,共9页
利用分解分析方法将中国工业污染变化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清洁技术效应和污染治理效应 ,并通过计量回归模型分析收入水平与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 .分解分析表明 :1992—2 0 0 0年期间 ,规模效应与结构效应增加工业污染 ,其中规模... 利用分解分析方法将中国工业污染变化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清洁技术效应和污染治理效应 ,并通过计量回归模型分析收入水平与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 .分解分析表明 :1992—2 0 0 0年期间 ,规模效应与结构效应增加工业污染 ,其中规模效应占主要部分 ;清洁技术效应与污染治理效应减少工业污染 ,其中清洁技术效应占主要部分 .计量模型的结果是 :结构因子与人均GDP之间存在倒“U”形曲线关系 ,广义技术因子与人均GDP之间存在对数线性关系 ,人均污染与人均GDP之间不存在倒“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Kuznets曲线 分解分析 规模效应 结构效应 技术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6部门资本产出比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葛新元 陈清华 +1 位作者 袁强 方福康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78-180,共3页
提出了一种估算分部门固定资本存量的方法 ,并结合中国的数据 ,估算了中国 6部门1986— 1997年的固定资本存量 ,进而计算了 6部门的资本产出比 .发现中国实际经济中部门经济表现出不同于一般均衡理论描述的复杂的图像 .从实证角度说明... 提出了一种估算分部门固定资本存量的方法 ,并结合中国的数据 ,估算了中国 6部门1986— 1997年的固定资本存量 ,进而计算了 6部门的资本产出比 .发现中国实际经济中部门经济表现出不同于一般均衡理论描述的复杂的图像 .从实证角度说明了要更准确地解释中国的经济增长 ,必须对一般均衡的增长理论作出修正 ,引入非均衡的多部门分析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固定资本存量 资本产出比 中国 部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nison因素分析法和中国经济增长 被引量:8
9
作者 陈清华 樊瑛 方福康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86-490,共5页
介绍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现状 ,指出不同国家的经济增长存在着巨大差异 .简要介绍Solow的余值法和Denison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法 .在Denison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法的基础上进行重新讨论 ,并结合实际数据对中国 1979— 2 0 0 0年经济增长进... 介绍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现状 ,指出不同国家的经济增长存在着巨大差异 .简要介绍Solow的余值法和Denison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法 .在Denison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法的基础上进行重新讨论 ,并结合实际数据对中国 1979— 2 0 0 0年经济增长进行因素分析 .结论表明 :资本投入的增长仍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 ,但技术进步也为中国持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nsion因素分析法 中国 经济增长 国内生产总值 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法 资本投入 余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分地区资本-产出比实证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王友广 陈清华 方福康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4-106,共3页
用一种改进的方法估算了中国不同区域的资本存量和资本产出比(1990—2000年),比较分析了中国东中西 3地的资本产出比及其发展趋势,结果表明:该段时间内,资本产出比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东部最小,西部最高;除 东部地区的变化相对稳... 用一种改进的方法估算了中国不同区域的资本存量和资本产出比(1990—2000年),比较分析了中国东中西 3地的资本产出比及其发展趋势,结果表明:该段时间内,资本产出比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东部最小,西部最高;除 东部地区的变化相对稳定不变外,其他地区的资本产出比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并趋于稳定,西部的下降趋势最大,东 中部地区趋于一致.这种地域性规律在一定程度上表征了中国不同地区经济增长的不平衡现象以及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存量 资本-产出比 非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多部门经济增长模型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家伟 葛新元 +1 位作者 袁强 方福康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49-554,共6页
把挪威OSLO模型应用到中国实际,建立了中国的多部门经济增长模型.调整中国统计资料口径差异,确定了模型中的参数.给出和分析了在既定宏观目标下各部门的最优发展路径,讨论了OSLO学派的观点.
关键词 OSLO模型 中国 经济增长模型 多部门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概念分析 被引量:25
12
作者 丁义明 方福康 《系统工程学报》 CSCD 2001年第5期402-406,共5页
分析了风险的概念 ,介绍了不确定性经济学、保险和金融三个领域中与风险有关的概念 (效用函数 ,风险厌恶 ,保险 ,金融风险 )和各自关心的主要问题 (如风险的衡量 ,保费的确定 ,资产价格波动 ) ,以及一些重要结论 (Pratt定理等 ) .
关键词 风险 概念 分析 复杂系统 金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人才流失问题的一个讨论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艳 陈清华 方福康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0-74,共5页
针对人才流失的问题 ,提出了优化回国率的概念 ,分析了影响海外留学生回国的主要因素 ,讨论了国家政策、留学生回国率、留学生回国对国家贡献这三者间的相互关系 ,并就回国率的优化机制展开讨论 .以经济效益最大为出发点 ,建立模型 ,讨... 针对人才流失的问题 ,提出了优化回国率的概念 ,分析了影响海外留学生回国的主要因素 ,讨论了国家政策、留学生回国率、留学生回国对国家贡献这三者间的相互关系 ,并就回国率的优化机制展开讨论 .以经济效益最大为出发点 ,建立模型 ,讨论实现优化回国率的政策条件 ,最后给出一个具体的例子说明人才流失模型在政策制定上的参考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流失 回国率 回国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含人力资本的宏观经济增长模型 被引量:3
14
作者 樊瑛 狄增如 方福康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17-421,共5页
构造含有人力资本的生产函数 ,建立反映人力资本积累的宏观经济学模型 ,对其进行动力学分析 ,探讨了人力资本与经济的关系中存在的非线性因素对于经济系统演化的影响 ,表明经济增长中存在着起飞现象 。
关键词 人力资本 经济增长 起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M与中国不同地区人力资本构成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家伟 陈清华 +1 位作者 尹春华 方福康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7-110,共4页
介绍了自组织映射(self-organizing maps,SOM)模型,用这种方法处理了中国2000年和1992年不同地区人力资本的构成数据,其结果直观地显示在二维图形上,并进行了分析和对比.结论表明:中国人力资本构成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但从发展角度来... 介绍了自组织映射(self-organizing maps,SOM)模型,用这种方法处理了中国2000年和1992年不同地区人力资本的构成数据,其结果直观地显示在二维图形上,并进行了分析和对比.结论表明:中国人力资本构成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但从发展角度来看,除个别地区外,各地人力资本构成情况相对稳定,其差异随时间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织映射 人力资本构成 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创新投资的一个特性及其对策 被引量:1
16
作者 彭方志 袁强 方福康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8-61,共4页
分析了技术创新投资的特性———投资的不可分性 .通过建立模型比较了存在和不存在资本集中机制 2种情况下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速度的不同 ,得出结论 :由于技术创新投资的不可分性 ,不存在资本在厂商间集中的经济中会存在资金闲置、资... 分析了技术创新投资的特性———投资的不可分性 .通过建立模型比较了存在和不存在资本集中机制 2种情况下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速度的不同 ,得出结论 :由于技术创新投资的不可分性 ,不存在资本在厂商间集中的经济中会存在资金闲置、资源浪费 ;如果资本可以在厂商之间集中 ,这种资金闲置和资源浪费会大大减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进步 技术创新 投资不可分性 经济增长 技术开发 资金积累 经济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多部门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清华 樊瑛 方福康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35-339,共5页
提出了一种分部门情况下对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方法 ,可以估计劳动、资本的投入增长及其配置结构的改变、劳动者素质变化和新设备新技术应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并通过实际数据估计了这些因素对美国 1990— 2 0 0 0年经济增长的贡献 .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多部门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 资本流动 劳动者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增长中的最优化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大辉 方福康 袁强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7-70,共4页
针对目前有关经济增长文献中采用变分求最优解的一般方法的局限性,提出了用系统演化的观点来拓宽经济增长的演化路径.在考虑消费的增长随产出增加而增加,随消费的增加而减小的一般假定下,结合资本积累关系式,得到一个简单经济系统... 针对目前有关经济增长文献中采用变分求最优解的一般方法的局限性,提出了用系统演化的观点来拓宽经济增长的演化路径.在考虑消费的增长随产出增加而增加,随消费的增加而减小的一般假定下,结合资本积累关系式,得到一个简单经济系统的演化模型.该演化模型与变分求最优解模型具有不同的演化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最佳化 最优消费模型 经济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计算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模型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克强 袁强 袁连生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88年第2期75-78,共4页
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的计量方法是教育经济学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给出了一个计算各级教育的劳动者相对劳动产出比的方法。由此可以计算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关键词 教育 经济 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阶段的Solow经济增长模型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家伟 樊瑛 方福康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52-355,共4页
在Solow模型基础上,用分阶段的生产函数来描述各国出现的分阶段经济增长情况。
关键词 非均衡 分阶段生产函数 经济增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