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雅鲁藏布江米林宽谷段新月形沙丘粒度分异研究 被引量:29
1
作者 周娜 张春来 刘永刚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58-963,共6页
雅鲁藏布江中游米林宽谷段阶地面上广泛发育带状延伸,由上段风蚀槽、中段过渡区和下段堆积区组成的风沙活动带。风沙活动带各段新月形沙丘表面沉积物粒度分析表明,沙丘表面沉积物总体为细沙、中等分选、极细偏、多峰,表面粒度分布模式... 雅鲁藏布江中游米林宽谷段阶地面上广泛发育带状延伸,由上段风蚀槽、中段过渡区和下段堆积区组成的风沙活动带。风沙活动带各段新月形沙丘表面沉积物粒度分析表明,沙丘表面沉积物总体为细沙、中等分选、极细偏、多峰,表面粒度分布模式多属丘顶最粗型。受沙源和分选距离的影响,沙丘沙粒度特征在风沙活动带内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差异性,上段风蚀槽内发育的沙丘规模小,粒径细,分选差,极细偏,多峰;中段和下段沙丘表面沉积物粒径变粗,分选变好,正偏转向近对称,多峰转为单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月形沙丘 粒度分布 雅鲁藏布江 米林宽谷 风沙活动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额济纳绿洲土地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格日乐 程宏 +2 位作者 邹学勇 王升堂 张春来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24-628,共5页
针对额济纳绿洲生态环境脆弱复杂以及资源、环境、人口和发展之间的矛盾关系,运用系统动力学原理,建立了额济纳绿洲土地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型;以额济纳2004年统计数据为基础,预测了未来20 a内3种水土开发速率、投入水平以及人口增长速率... 针对额济纳绿洲生态环境脆弱复杂以及资源、环境、人口和发展之间的矛盾关系,运用系统动力学原理,建立了额济纳绿洲土地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型;以额济纳2004年统计数据为基础,预测了未来20 a内3种水土开发速率、投入水平以及人口增长速率与3种生活类型(温饱型、小康型和富裕型)组成的9种方案的土地承载力变化;最后,提出了提高土地承载力的若干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济纳 土地承载力 系统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石漠化地区137Cs分布特征与背景值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张素红 李森 +2 位作者 严平 魏兴琥 高尚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70-373,共4页
土壤侵蚀是决定土壤中^137Cs含量及其再分配的主要因素。粤北岩溶山区^137Cs背景值为1433.60±131.40 Bq/m^2,低于北半球的平均值,^137Cs剖面分布基本符合指数分布型式。石漠化地区土壤137Cs活度平均为6.54±0.57 Bq/kg,土壤中^... 土壤侵蚀是决定土壤中^137Cs含量及其再分配的主要因素。粤北岩溶山区^137Cs背景值为1433.60±131.40 Bq/m^2,低于北半球的平均值,^137Cs剖面分布基本符合指数分布型式。石漠化地区土壤137Cs活度平均为6.54±0.57 Bq/kg,土壤中^137Cs水平随石漠化程度增加有先降低然后升高的趋势,表明在重度石漠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137Cs法 背景值 粤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巴图湾水库库区不同沙障设置初期植物与土壤特征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展秀丽 严平 +1 位作者 杨典正 齐彪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1-65,70,共6页
为研究巴图湾水库库区实施防沙措施后土壤与植被的特征,选取了库区的尼龙网沙障、草方格沙障和草绳沙障,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的方法,对不同程度沙障内的植被及土壤指标进行了测定,初步得出:不同保存程度的尼龙网沙障植被长势存在差... 为研究巴图湾水库库区实施防沙措施后土壤与植被的特征,选取了库区的尼龙网沙障、草方格沙障和草绳沙障,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的方法,对不同程度沙障内的植被及土壤指标进行了测定,初步得出:不同保存程度的尼龙网沙障植被长势存在差异。尼龙网沙障内粒度组成以中沙、细沙为主,细沙含量高于中沙。草方格内沙土0-30cm的中沙和细沙含量最高,30-50cm细沙含量最高,中沙次之,上层较深层沙粒粗。草绳沙障内沙土的粒度组成与尼龙网沙障结果相似,细沙含量最高,中沙次之。三种沙障的土壤全N、全P、全K的含量均较低,无明显差别。沙蒿地上生物量与有机质的变化趋势变化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障 土壤 植物 巴图湾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虚拟插钎对切沟沟底不同部位短期变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董一帆 伍永秋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92-897,共6页
插钎法是研究侵蚀的常用方法,但精度不高且易受人为因素影响。文章探讨以虚拟插钎点代替实物插钎的可行性,并对黑龙江鹤北小流域的一条切沟沟底高程的年际变化进行研究。对研究所需的DEM精度进行检验,其能达到cm级,满足研究需求。研究发... 插钎法是研究侵蚀的常用方法,但精度不高且易受人为因素影响。文章探讨以虚拟插钎点代替实物插钎的可行性,并对黑龙江鹤北小流域的一条切沟沟底高程的年际变化进行研究。对研究所需的DEM精度进行检验,其能达到cm级,满足研究需求。研究发现,切沟头部为沟底下切最剧烈的区域,而在降雨偏少的年份,主要的堆积区域在切沟的中上部和中下部,沟尾部无论降雨强弱,变化最细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钎 切沟 D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乌审旗风沙活动规律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吴晓旭 邹学勇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4-141,共8页
对乌审旗境内的的乌审召、达布察克镇和河南乡3个气象站记录的沙尘天气和风速风向数据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每年平均沙尘暴日数都在6d以上,其中扬沙型风沙天气占76%,其余为扬沙-沙尘暴型的沙尘天气。风沙活动日数年际变化较大,1978... 对乌审旗境内的的乌审召、达布察克镇和河南乡3个气象站记录的沙尘天气和风速风向数据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每年平均沙尘暴日数都在6d以上,其中扬沙型风沙天气占76%,其余为扬沙-沙尘暴型的沙尘天气。风沙活动日数年际变化较大,1978年以来呈减少趋势。风沙活动强度自北向南逐渐减弱,起沙风持续时间以北部的乌审召乡最长,达到10518h.,其次是达布察克镇,为2988h.,河南乡最小,为2736h.境内的主害风为西北风,包括WNW,NW,NNW,N、W五个风向,多年平均起沙风的持续时间占所有起沙风的74.2%。乌审旗整体处于中风能环境,境内合成输沙量最大的乌审召为17504.19kg/(m.a),达布察克镇与河南乡分别只有乌审召的1/4左右。在W,WNW,NW,NNW,N五个风向上的输沙量总和平均占各站总输沙量的76%左右。因此,应在该旗上风向加强风沙灾害的监测与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活动 沙尘天气 输沙势 乌审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石漠化地区土壤侵蚀的^(137)Cs法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素红 李森 +2 位作者 吴波 严平 魏兴琥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9-246,共8页
据2005年10月的野外调查及对TM卫星影像解译分析结果,研究了粤北不同程度的石漠化地区、不同利用类型土地的137Cs区域分布以及土壤侵蚀速率特征。结果表明:粤北石漠化地区土壤137Cs活度的平均值为(6.54±0.57)Bq·kg-1,土壤中13... 据2005年10月的野外调查及对TM卫星影像解译分析结果,研究了粤北不同程度的石漠化地区、不同利用类型土地的137Cs区域分布以及土壤侵蚀速率特征。结果表明:粤北石漠化地区土壤137Cs活度的平均值为(6.54±0.57)Bq·kg-1,土壤中137Cs水平随石漠化程度增加有先降低然后升高的趋势,表明在重度石漠化阶段,过高的基岩裸露率导致其周围土壤对137Cs的集中吸附,137Cs在某些沉积小环境内逐渐富集。研究区137Cs背景值为(1 433.60±131.40)Bq·m-2,低于北半球的平均值,137Cs剖面分布基本符合指数分布,最高值出现在2 4 cm深度范围内。在轻度、中度石漠化地区,非耕作土壤侵蚀速率的平均值分别为1 369.0、1 833.5 t·km-2.a-1;耕作土壤侵蚀速率远高于非耕作土壤,坡度对土壤侵蚀影响非常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137Cs法 背景值 侵蚀速率 粤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道路状况对切沟发育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雯 张天宇 董一帆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77-179,184,共4页
采用GPS野外定点测量的方法,对东北黑土区鹤北小流域切沟长度进行了调查,经室内Arcinfo处理及统计分析,获取了鹤北流域沟长特征及其与道路状况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从数量关系看,鹤北流域道路长度与切沟长度存在一定关系,表现在土... 采用GPS野外定点测量的方法,对东北黑土区鹤北小流域切沟长度进行了调查,经室内Arcinfo处理及统计分析,获取了鹤北流域沟长特征及其与道路状况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从数量关系看,鹤北流域道路长度与切沟长度存在一定关系,表现在土质路面的道路对切沟影响较大;流域谷底和坡面下部道路长度与切沟长度关系最密切。(2)鹤北小流域切沟分布与道路分布关系密切,道路两侧约25 m范围内切沟长度增长迅速,是治理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黑土区 切沟 道路 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漫岗黑土区地形因子对浅沟侵蚀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2
9
作者 张永光 伍永秋 +1 位作者 刘洪鹄 刘宝元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5-38,49,共5页
浅沟侵蚀是坡耕地上重要的产沙方式之一,地形是控制其发生及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对东北漫岗黑土区两个小流域的地形因子和浅沟侵蚀进行相关分析发现,浅沟长度、侵蚀体积与坡面长度呈显著相关,与汇水面积也有较好的相关。根据地形临界理... 浅沟侵蚀是坡耕地上重要的产沙方式之一,地形是控制其发生及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对东北漫岗黑土区两个小流域的地形因子和浅沟侵蚀进行相关分析发现,浅沟长度、侵蚀体积与坡面长度呈显著相关,与汇水面积也有较好的相关。根据地形临界理论,确定了研究区浅沟和切沟侵蚀发生的地形临界(S-A)关系:SEG=0.052A-E 0G.148和SG=0.072 A-G 0.141,可以用来预测小流域内可能发生浅沟侵蚀以及浅沟向切沟侵蚀转变的部位。在地形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预测浅沟长度的回归模型,交叉验证表明模型对单条浅沟长度的预测误差较大,平均误差37%;而预测浅沟总长度效果较好,预测浅沟总侵蚀量与实测值的误差也只有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沟侵蚀 流域地形 地形临界关系 典型黑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湖沙地麦草方格沙障的蚀积效应与规格选取 被引量:29
10
作者 张登山 吴汪洋 +1 位作者 田丽慧 魏殿生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27-634,共8页
根据青海湖克土沙地6种不同规格麦草方格沙障的全年插钎蚀积监测和风季后凹曲面形态测量,各规格凹曲面的形成主要受控于冬春季节西风和西北风的控制。东西向1 m间距的小规格堆积沙埋严重,蚀积强度大于15 g/cm2,且全年处于不断堆积状态;... 根据青海湖克土沙地6种不同规格麦草方格沙障的全年插钎蚀积监测和风季后凹曲面形态测量,各规格凹曲面的形成主要受控于冬春季节西风和西北风的控制。东西向1 m间距的小规格堆积沙埋严重,蚀积强度大于15 g/cm2,且全年处于不断堆积状态;2 m间距的大规格中心偏南部位侵蚀严重,蚀积强度小于10 g/cm2;1.5 m间距的规格蚀积强度适中,容易形成稳定凹曲面,且蚀积年变化较小。综合分析,1.5 m×1.5 m规格的综合防护指数最大为0.64,为高寒沙区最为适宜的规格,其余规格可视地形和风况环境适当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规格 凹曲面 蚀积效应 综合防护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沙漠高大沙垄区垄间地沿主风向连续分布新月形沙丘表面沙粒粒度特征 被引量:10
11
作者 贺佳嘉 全占军 +4 位作者 潘美慧 程宏 伍永秋 张艺磊 王智超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2-297,共6页
以塔克拉玛干沙漠高大沙垄区垄间地防沙治沙工程下风向沿主风向连续分布的4个新月形沙丘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沙丘表面不同部位表层沙粒粒度特征,明确防沙治沙工程对沙丘表面沙粒粒度的影响,揭示沙丘表面沙粒粒度空间分布规律.主要结论:防... 以塔克拉玛干沙漠高大沙垄区垄间地防沙治沙工程下风向沿主风向连续分布的4个新月形沙丘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沙丘表面不同部位表层沙粒粒度特征,明确防沙治沙工程对沙丘表面沙粒粒度的影响,揭示沙丘表面沙粒粒度空间分布规律.主要结论:防沙治沙工程对于风沙环境的影响是显著的,表现为在防沙治沙工程影响区范围内沙丘表层沙粒明显细化.本文的相关研究结果将为阐明类似人为扰动条件下沙丘表面气流场和沙粒运移规律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克拉玛干沙漠石油公路 沙垄 新月形沙丘 粒度特征 防沙治沙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耕作措施对近地表风沙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目兴 刘连友 +2 位作者 张小啸 孙炳彦 彭茹燕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共4页
我国北方传统耕作模式的犁耕、耙磨及磨平整地措施对农田近地表风沙活动影响显著。通过对春季半干旱沙区农田风沙活动的观测,本文对犁耕、耙磨磨平两种处理下近地表0~60cm内输沙率和风沙流结构随田块长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 我国北方传统耕作模式的犁耕、耙磨及磨平整地措施对农田近地表风沙活动影响显著。通过对春季半干旱沙区农田风沙活动的观测,本文对犁耕、耙磨磨平两种处理下近地表0~60cm内输沙率和风沙流结构随田块长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耙磨磨平处理破坏了犁耕在农田地表形成的非可蚀性土块结构,使近地表0~60cm内输沙率增大,在强沙尘事件中增加幅度可达数10倍。犁耕地表上输沙率随田块长度的增加呈指数关系递增,而耙磨磨平后风沙流发育的饱和路径长度减小,在强沙尘事件中近地表输沙率随田块长度的增加而递减。此外,上风向处犁耕地表低层输沙比例(Q(0-10)/Q(0-60))小于耙磨磨平地表,且随田块长度的增加逐渐增大,而耙磨磨平后风沙流结构随田块长度的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风蚀 输沙率 风沙流结构 田块长度 传统耕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形对包兰铁路沙坡头段防护体系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周娜 张春来 +2 位作者 邹学勇 吴晓旭 张峰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89-896,共8页
选择沙坡头铁路防护体系典型断面,利用野外风场观测与风洞模拟,讨论地形在道路防沙体系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防护体系前沿栅栏沙丘下风向10倍沙丘高度的水平范围内,地表摩阻风速通常小于临界值;风速递减系数随防护距离的增大而增大,地形... 选择沙坡头铁路防护体系典型断面,利用野外风场观测与风洞模拟,讨论地形在道路防沙体系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防护体系前沿栅栏沙丘下风向10倍沙丘高度的水平范围内,地表摩阻风速通常小于临界值;风速递减系数随防护距离的增大而增大,地形倾斜和起伏对贴地层风力减弱的贡献占防护体系风速削弱程度的43%。自流沙区至铁路路基,潜在输沙率迅速波动降低,其中地形变化使得防护体系内潜在输沙率降低50%以上。这表明,地形是沙坡头铁路防护体系发挥卓越功能的重要因素,栅栏沙丘已成为防护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护体系 地形 栅栏沙丘 风场 潜在输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布拉格孔兑地表风沙沉积物粒度与地球化学元素分布特征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李小妹 严平 +1 位作者 吴伟 钱瑶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68-476,共9页
通过对毛布拉格孔兑流域的地表积物的粒度、化学元素的空间分布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毛布拉格孔兑河流附近沙物质组成表现为风成特性;不同河段沉积物平均粒度参数、化学元素的分布具有一定相似性,且元素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表明其具有... 通过对毛布拉格孔兑流域的地表积物的粒度、化学元素的空间分布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毛布拉格孔兑河流附近沙物质组成表现为风成特性;不同河段沉积物平均粒度参数、化学元素的分布具有一定相似性,且元素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表明其具有相似的沉积环境;不同河段A-CN-K图解揭示了毛布拉格孔兑不同河段地表物质化学风化程度均很低,处于较弱的去Na、Ca阶段;不同地貌单元沉积物粒度组成、地球化学过程表现出一定的递变规律,可能物源有关;毛布拉格孔兑平均粒径与元素的含量存在较好的相关性,说明粒径大小与化学风化程度有一定关系;总之,在不同空间尺度上,毛布拉格孔兑地表沉积物理化特征的分异实质上反映风动力和水动力的差异性分选,即沉积物对风、水交互作用的响应。这对于构建风水两相沉积物综合判别指标等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 化学元素 物源 风化过程 毛布拉格孔兑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数阶微分技术在机载高光谱数据估算土壤含水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5
作者 王瑾杰 丁建丽 +2 位作者 葛翔宇 张喆 韩礼敬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559-3567,共9页
无人机高光谱遥感为精准农业和农业信息化监测提供崭新视角。高光谱传感器具有厘米级空间分辨率和精细的光谱分辨率,可获取高质量的高光谱数据。然而,高光谱数据通常伴随噪声和数据冗余,高光谱信息利用效率低,常规预处理难以满足精准估... 无人机高光谱遥感为精准农业和农业信息化监测提供崭新视角。高光谱传感器具有厘米级空间分辨率和精细的光谱分辨率,可获取高质量的高光谱数据。然而,高光谱数据通常伴随噪声和数据冗余,高光谱信息利用效率低,常规预处理难以满足精准估算的需求。因此,为解决上述现实问题,针对机载高光谱影像的数据挖掘必不可少。利用分数阶微分(FOD)技术逐像元处理机载高光谱数据(步长为0.1)。通过对比FOD技术与整数阶技术对高光谱数据的改善能力,从光谱层面探寻最佳FOD阶数。在梯度提升回归树(GBRT)算法下构建土壤含水量(SMC)估算模型,最终在最佳模型下评估SMC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FOD技术提高光谱与SMC的相关系数(r_(max)=0.768),与原始光谱、一阶微分和二阶微分处理后的光谱同SMC相关系数相比,分别提升0.168,0.157和0.158。FOD技术提升模型估算精度的主因是突出有效光谱信息的作用,特别是与水分胁迫密切敏感的叶绿素、植物结构和水分响应波段(430,460,640,660和970 nm)。即使FOD技术取得理想的结果,不同阶数的效果仍有差异。高阶FOD对影像增加了一定噪声,相较于高阶FOD(1<阶数<2),低阶FOD(0<阶数<1)对相关性的改善更为明显。FOD技术对SMC估算模型的性能有很大提高,在0.4阶模型下取得最优结果(R^(2)_(p)=0.874,RMSEP=1.458,RPIQ=3.029)。此外,0.1—0.9阶和1.6—1.9阶的SMC估算模型比整数阶模型更优(R^(2)_(p)提升0.8%~13.8%),但根据模的RPIQ发现,低阶FOD模型在模型的预测能力方面更强。在0.4阶模型下反演农田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表明干旱区农田SMC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低阶FOD技术有效地实现对高光谱数据挖掘,从而实现农业SMC的精准估算。该研究提出了针对机载高光谱影像处理的新方法,为干旱区精准农业实施和管理提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 无人机 分数阶微分 精准农业 土壤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共和盆地威连滩冲沟侵蚀遥感监测的初步结果 被引量:6
16
作者 马玉凤 严平 +4 位作者 王耿锐 宋阳 汪言在 杨恒华 朱孟郡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共5页
利用2006年高分辨率的快鸟影像和1982年的航空像片,结合GPS雨季前后精确测量数据,在GIS软件支持下,对青海共和盆地沙沟河流域的一个典型冲沟,从不同时间、空间尺度上对冲沟侵蚀进行动态监测研究。初步结果表明:冲沟的侵蚀速率快,主要表... 利用2006年高分辨率的快鸟影像和1982年的航空像片,结合GPS雨季前后精确测量数据,在GIS软件支持下,对青海共和盆地沙沟河流域的一个典型冲沟,从不同时间、空间尺度上对冲沟侵蚀进行动态监测研究。初步结果表明:冲沟的侵蚀速率快,主要表现在沟头的溯源侵蚀;冲沟的沟型基本没变化,但沟头变化明显;预测冲沟以每年12m速度发展是可信的,并指出冲沟侵蚀给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以及龙羊峡水库带来了较为严重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共和盆地 冲沟侵蚀 遥感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西南部仲巴地区细石器人类活动的时代探讨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拓宇 伍永秋 +2 位作者 杜世松 黄文敏 蒿承智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1-96,共6页
青藏高原西南部仲巴地区已发现有3处细石器遗存地点,在仲巴地区选取了一个全新世风成沉积剖面进行年代测试分析以及粒度、地球化学元素等环境指标的分析,探讨仲巴地区的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及风沙活动的关系,进而推算细石器遗存的时代.8.... 青藏高原西南部仲巴地区已发现有3处细石器遗存地点,在仲巴地区选取了一个全新世风成沉积剖面进行年代测试分析以及粒度、地球化学元素等环境指标的分析,探讨仲巴地区的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及风沙活动的关系,进而推算细石器遗存的时代.8.9~7.3ka BP为气候湿润,风沙活动弱,成壤作用较强的时期,自然资源相对丰富,能够为细石器先民提供良好的狩猎活动条件.到7.3~3.8ka BP时期,气候干燥,风沙活动强,不利于人类活动.因此推测该区细石器遗存的形成时代在8.9~7.3ka BP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风沙活动 气候变化 仲巴地区 细石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定结地区爬坡沙丘粒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潘美慧 薛雯轩 +4 位作者 伍永秋 黄文敏 马建军 杨安娜 陈玉林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37-1345,共9页
通过对西藏定结地区典型爬坡沙丘表层沉积物的形态参数、粒度组成和粒度参数等进行分析,揭示其粒度特征。结果表明:(1)爬坡沙丘表层沉积物以细砂和中砂为主,极细砂含量较少,同时含有少量粉砂和粗砂,不含粘土成分。(2)沙丘平均粒径范围1.... 通过对西藏定结地区典型爬坡沙丘表层沉积物的形态参数、粒度组成和粒度参数等进行分析,揭示其粒度特征。结果表明:(1)爬坡沙丘表层沉积物以细砂和中砂为主,极细砂含量较少,同时含有少量粉砂和粗砂,不含粘土成分。(2)沙丘平均粒径范围1.98~2.41Ф,分选系数变化范围为0.45~0.75,属中等分选,偏度变化范围为0.01~0.12,呈近对称至正偏分布,峰度变化范围为0.94~1.01,呈中等尖锐峰态。(3)从样品PPSQ1~PPSQ6,随着高度和距离的增加,沙丘表层沉积物平均粒径先变细后变粗,分选不断变好。(4)爬坡沙丘表层沉积物主要来源于河漫滩。(5)与雅鲁藏布江、东昆仑山地区爬坡沙丘对比可知,定结地区的沙丘粒径较粗,分选较好,主要是物源及风力分选作用的共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爬坡沙丘 粒度特征 定结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兰铁路沙坡头段防护体系生物土壤结皮沉积特征及其风沙环境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加琼 张春来 王焕芝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117-1124,共8页
分析了沙坡头段防护体系生物土壤结皮类型、地表紧实度和沉积物机械组成的空间分布及其对风沙环境的指示意义。结果显示,沿主风向生物土壤结皮从无发育、斑块状分布,到连续分布;类型由地衣-藻结皮为主逐渐演变为苔藓结皮与其交错分布,... 分析了沙坡头段防护体系生物土壤结皮类型、地表紧实度和沉积物机械组成的空间分布及其对风沙环境的指示意义。结果显示,沿主风向生物土壤结皮从无发育、斑块状分布,到连续分布;类型由地衣-藻结皮为主逐渐演变为苔藓结皮与其交错分布,地表紧实度逐渐增大。表层沉积物粒径随防护距离增大逐渐变细,悬移组分含量增加,结皮层粘粒和粉砂含量较高。表明防护体系内风沙活动由强烈蚀积逐渐转变为沉积主导,风沙环境趋于稳定。结皮沉积特征随沙丘地形起伏表现出波动变化,显示沙丘地形对局地风沙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土壤结皮 机械组成 紧实度 风沙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太仆寺旗北部地区不同地表类型^(137)Cs含量及其分布特征 被引量:3
20
作者 展秀丽 严平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98-603,共6页
选择内蒙古太仆寺旗北部地区为研究区,采用野外取样和室内分析,初步探讨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地表(灌丛沙堆、草地、耕地)的137Cs含量及其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在0~30cm深度,137Cs活度平均值为4.97±0.31Bqkg-1,137Cs总量平均值为2149... 选择内蒙古太仆寺旗北部地区为研究区,采用野外取样和室内分析,初步探讨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地表(灌丛沙堆、草地、耕地)的137Cs含量及其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在0~30cm深度,137Cs活度平均值为4.97±0.31Bqkg-1,137Cs总量平均值为2149±133.8Bqm-2。不同地表137Cs活度排序为草地>耕地>灌丛沙堆,137Cs总量的排序为:灌丛沙堆>草地>耕地。灌丛沙堆的137Cs活度和137Cs总量的变异系数(ν=S/X)分别达到了146.1%、142.1%,而草地和耕地的137Cs活度和137Cs总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63.90%、74.67%和62.98%、55.61%。通过典型样点的深度分布可以看出,灌丛沙堆137Cs剖面分布形态大体符合侵蚀-沉积剖面,草地137Cs剖面为负指数分布,耕地地表137Cs分布比较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7Cs 灌丛沙堆 草地 耕地 太仆寺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