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LSR方法的青海茶卡-共和盆地土壤盐分高光谱遥感反演 被引量:69
1
作者 翁永玲 戚浩平 +2 位作者 方洪宾 赵福岳 路云阁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55-1263,共9页
关键词 青海茶卡-共和盆地 土壤盐分 高光谱遥感 HYPERION PL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非降采样金字塔与经验模态分解的遥感图像融合算法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文波 李合龙 张晓东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394-1398,共5页
为了更好地进行遥感图像融合,联合非降采样拉普拉斯金字塔变换(NLP)和二维经验模态分解(BEMD),提出了一种利用分解系数绝对值和瞬时频率作为融合特征的遥感图像融合新算法.首先利用非降采样金字塔对高分辨率全色图像(PAN)进行分解,使其... 为了更好地进行遥感图像融合,联合非降采样拉普拉斯金字塔变换(NLP)和二维经验模态分解(BEMD),提出了一种利用分解系数绝对值和瞬时频率作为融合特征的遥感图像融合新算法.首先利用非降采样金字塔对高分辨率全色图像(PAN)进行分解,使其低频部分和低分辨率全色图像(MS)具有相同的尺度特性;再对低频部分和MS图像进行BEMD分解,得到二维内蕴模态函数(bimf)和趋势图像,并计算各层bimf的4方向瞬时频率.为了尽可能提高空间细节质量,利用瞬时频率和分解系数绝对值作为融合特征,并考虑bimf部分对应位置系数的正负关系,采用加权算法对高频细节部分进行融合;最后进行相应的BEMD和NLP逆变换,得到融合图像.实验表明,该方法对融合影像的光谱质量和空间细节质量都有较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经验模态分解 非降采样金字塔 瞬时频率 遥感图像融合 融合算法 频率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吉县中华鬣羚栖息地适宜性现状分析
3
作者 肖畅 潘德寿 +3 位作者 朱秀芳 黄勇 何莹 徐俊锋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4年第3期49-57,共9页
【目的】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评价安吉县中华鬣羚栖息地的适宜性,对于保护县内中华鬣羚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方法】基于2020年Sentinel-2遥感图像,通过随机森林算法分类得到安吉县土地覆盖... 【目的】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评价安吉县中华鬣羚栖息地的适宜性,对于保护县内中华鬣羚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方法】基于2020年Sentinel-2遥感图像,通过随机森林算法分类得到安吉县土地覆盖现状图,进一步结合气候、地形、植被、人类干扰等环境要素以及中华鬣羚出现的位置数据,使用MaxEnt物种分布模型评价安吉县的中华鬣羚栖息地适宜性。【结果】1)安吉县适宜中华鬣羚栖息的区域集中在县域南部地区,面积较小,中等及以上适宜区域仅占全县域总面积的9.06%,而78.19%的区域都不适宜中华鬣羚栖息;2)适宜性在中等及以上的区域的斑块数量和斑块密度均较低,平均斑块分维数均在1.05左右,周长面积分维数均小于1.40,说明这些区域受到人类干扰较小。3)与适宜性水平较低区域的林地相比,中等及以上适宜区的阔叶林占比更高,林地斑块密度、景观形状指数较低,表明适宜性水平较高的林地受人类活动的干扰更小。【结论】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安吉县内仅有南部少量地区适宜中华鬣羚栖息,主要由于栖息地内部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少,未来应持续关注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鬣羚 MaxEnt模型 栖息地 适宜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椰子的成熟度和贮藏品质的介电评估方法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媛 高艳艳 +3 位作者 杨曼 范小青 赵孔双 赵少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225-230,共6页
利用介电弛豫谱方法对椰子成熟度以及椰子水的贮藏温度和时间进行了研究。由于椰子水中蔗糖的质量浓度与成熟度有关,因此利用椰子水-蔗糖混合溶液的电导率与蔗糖质量浓度的依存关系,可以判断椰子的相对成熟度。低频电导率谱结果显示,椰... 利用介电弛豫谱方法对椰子成熟度以及椰子水的贮藏温度和时间进行了研究。由于椰子水中蔗糖的质量浓度与成熟度有关,因此利用椰子水-蔗糖混合溶液的电导率与蔗糖质量浓度的依存关系,可以判断椰子的相对成熟度。低频电导率谱结果显示,椰子水的电导率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并且室温条件下贮藏时,电导率降低得更快,说明低温更利于椰子水的贮藏。此外,微波段弛豫实际包含了自由水分子和结合水分子两部分贡献,其中结合水分子弛豫强度的变化可以反映椰子水品质的改变。椰子水不同时间的颜色变化说明,开壳椰子水在室温条件下可以保存1 d,而在冰箱中可以保存3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电弛豫谱 椰子水 成熟度 贮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混合噪声自适应滤除算法 被引量:14
5
作者 张立保 敖鹏亮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540-2544,共5页
为同时滤除图像中的椒盐噪声和高斯噪声,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混合噪声自适应滤除算法,该算法首先采用中值滤波去除椒盐噪声,然后借助边缘检测算子区将图像为分边缘与非边缘区域,进一步对非边缘区域引入改进的均值滤波器,有效削弱... 为同时滤除图像中的椒盐噪声和高斯噪声,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混合噪声自适应滤除算法,该算法首先采用中值滤波去除椒盐噪声,然后借助边缘检测算子区将图像为分边缘与非边缘区域,进一步对非边缘区域引入改进的均值滤波器,有效削弱高斯噪声的同时保护图像边缘细节,既初步削弱高斯噪声又保护了边缘,最后采用改进的小波阈值滤波算法,对不同的小波系数采用不同的阈值函数,通过线性回归得到各最优阈值关系式。实验结果表明,该混合噪声自适应滤除算法能有效滤除椒盐噪声和高斯噪声,在图像主观质量和客观质量上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能提高去噪图像峰值信噪比0.5~2.0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图像去噪 边缘检测 小波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与草地下垫面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鞠英芹 刘寿东 +2 位作者 马德栗 刘绍民 徐自为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11,16,共8页
利用2010年馆陶站和阿柔站涡动相关仪和自动气象观测资料,运用Yang et al.方法估算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分析了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将估算值与Brutsaert、Monteith、Zeng andWang、Bastiaanssen and Bandara、Teixeira五种... 利用2010年馆陶站和阿柔站涡动相关仪和自动气象观测资料,运用Yang et al.方法估算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分析了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将估算值与Brutsaert、Monteith、Zeng andWang、Bastiaanssen and Bandara、Teixeira五种参数化方案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空气动力学粗糙度与风向的关系取决于下垫面的非均匀程度;农田下垫面的空气动力学粗糙度随风向变化明显,具有方向性。(2)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的季节性变化取决于下垫面植被(农田和草地)的季节性变化,与植被高度呈显著线性关系,与叶面积指数呈抛物线关系。(3)对于农田、草地下垫面而言,计算结果与Yang et al.方法估算值较为接近的参数化方案分别为Bastiaanssen and Bandara、Brutsae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动力学粗糙度 估算方法 参数化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疏植被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 被引量:3
7
作者 孙林 仲波 +4 位作者 柳钦火 刘强 陈良富 刘三超 李小文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12-517,共6页
研究了稀疏植被地区地表反射率的精确确定方法,构建了精确确定稀疏植被地区地表反射率的地面光谱模型,实现了该类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卫星数据反演。分析表明,所构模型的地表反射率确定误差在0.015以内。通过对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的不... 研究了稀疏植被地区地表反射率的精确确定方法,构建了精确确定稀疏植被地区地表反射率的地面光谱模型,实现了该类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卫星数据反演。分析表明,所构模型的地表反射率确定误差在0.015以内。通过对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的不确定性分析,确定稀疏植被地区的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卫星反演误差在0.15以内,并使用MODIS数据反演了北京市区及周围地区的气溶胶光学厚度。用太阳分光光度计测量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对MODIS数据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结果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植被地区 地表反射率 气溶胶光学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QuickBird数据的输电线路径优选中地表信息提取 被引量:1
8
作者 翁永玲 范兴旺 +2 位作者 胡伍生 徐君民 任亚群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87-592,共6页
针对输电线路径优选的目标,利用QuickBird数据,基于地物类型光谱特征分析,结合遥感影像的纹理特征,采用决策树分类算法,提取影响输电线路径选择的主要地物要素.研究影响输电线选线的相关要素(如居民区、道路、水体等)及其背景地物要素(... 针对输电线路径优选的目标,利用QuickBird数据,基于地物类型光谱特征分析,结合遥感影像的纹理特征,采用决策树分类算法,提取影响输电线路径选择的主要地物要素.研究影响输电线选线的相关要素(如居民区、道路、水体等)及其背景地物要素(如耕地、空地等)的光谱特征和纹理特征,确立以4个波段亮度值、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纹理对比度参数作为特征变量,建立了基于光谱和纹理组合的决策树分类模型,有效地实现居民地、道路和水体信息的提取,并将自适应滤波方法用于分类后处理,优化了分类结果.总体精度由82.09%提高到92.83%,Kappa系数由0.760 8提高到0.904 1.该精度能够满足输电线路径初选优化的要求,为提取影响输电线路径初选地物要素提供了高效快速的技术方法和基础地理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ICKBIRD 决策树分类 纹理 自适应滤波 输电线路径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退化模型和邻域嵌套的彩色图像超分辨率自适应重建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欣 姜斌 周大可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93-1196,共4页
为有效提升图像质量,提出一种基于图像退化模型和邻域嵌套的彩色图像超分辨率重建算法.通过退化模型在彩色空间上得出图像超分辨率重建训练集,并根据此训练集进行图像邻域分块.为了在训练过程中抑制噪声并锐化图像中的边缘信息,提取训... 为有效提升图像质量,提出一种基于图像退化模型和邻域嵌套的彩色图像超分辨率重建算法.通过退化模型在彩色空间上得出图像超分辨率重建训练集,并根据此训练集进行图像邻域分块.为了在训练过程中抑制噪声并锐化图像中的边缘信息,提取训练集亮度和梯度特征并进行特征融合.为了有效提升重建算法的自适应性,引入图像重建优化参数和边缘信息参数,根据此参数给出重建模型.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基本思想得出重建图像分块,并根据对应的次序对分块进行组合,得出最终高分辨率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辨率重建 退化模型 邻域嵌套 特征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阈值视觉注意模型的图像关注焦点检测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立保 李浩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17-622,共6页
图像关注焦点(FOA)检测是基于人眼视觉关注模型的图像感兴趣区提取的关键技术。为了更加精确、合理地搜索图像关注焦点,提出一种基于双阈值视觉关注模型的FOA检测算法。算法首先提取图像的亮度、颜色、方向和离散矩变换(DMT)特征,生成... 图像关注焦点(FOA)检测是基于人眼视觉关注模型的图像感兴趣区提取的关键技术。为了更加精确、合理地搜索图像关注焦点,提出一种基于双阈值视觉关注模型的FOA检测算法。算法首先提取图像的亮度、颜色、方向和离散矩变换(DMT)特征,生成各个特征对应的特征图;然后将各特征图合并为一张包含多种特征的显著图;最后根据显著图的灰度直方图建立静态阈值与动态阈值,确定图像关注焦点的位置与数量。实验结果表明:新算法在图像关注焦点检测的准确性上较Itti模型有更为优秀的表现,更符合人眼视觉的关注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感兴趣区 视觉注意 关注焦点 双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不同植被覆盖条件下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方法
11
作者 张鑫 赵祥 刘素红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2-77,共6页
提出一种在不同植被覆盖条件下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算法。这种算法基于影像自身的波段间信息和关系,通过选取影像中植被混合比差距较大的像元,使用可见光到近红外波段(400~900 nm)的光谱信息,反演得到气溶胶光学厚度。详细介绍了这种... 提出一种在不同植被覆盖条件下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算法。这种算法基于影像自身的波段间信息和关系,通过选取影像中植被混合比差距较大的像元,使用可见光到近红外波段(400~900 nm)的光谱信息,反演得到气溶胶光学厚度。详细介绍了这种反演方法原理和操作流程,并分别使用模拟数据和真实遥感影像的反演对本方法进行验证。通过模拟数据的反演,这种方法反演结果与真实值的拟合系数(R2)达到0.981 8,均方根误差(RMSE)达到0.055;同时使用该算法反演和校正中巴资源卫星(CBERS)CCD影像。分析校正前后的影像,校正结果明显增强了影像对比度,同时还反映出影像能见度的情况分布,经过大气校正后,可以使得地物更加接近真实地表反射率,有利于影像的定量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气溶胶光学厚度 中巴资源卫星 大气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离群指数的初始聚类中心优选算法
12
作者 李向 刘素红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9-112,共4页
传统K-均值聚类算法的初始聚类中心是随机选择的,不同的初始聚类中心会得到不同的聚类结果,聚类结果随机性较大、稳定性差.采用局部离群指数优化K-均值聚类算法,通过计算所有数据样本的局部离群指数,选择k个相互距离最远的局部密集点作... 传统K-均值聚类算法的初始聚类中心是随机选择的,不同的初始聚类中心会得到不同的聚类结果,聚类结果随机性较大、稳定性差.采用局部离群指数优化K-均值聚类算法,通过计算所有数据样本的局部离群指数,选择k个相互距离最远的局部密集点作为初始聚类中心,消除局部离群点对算法的影响.实验结果证明,该算法能降低K-均值聚类算法初始聚类中心选取的敏感度,减少迭代次数,得到更为准确的聚类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类 离群指数 初始聚类中心K-均值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M与TRMM降雨数据在黄河流域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17
13
作者 董国涛 樊东 +4 位作者 杨胜天 薛华柱 周俊利 党素珍 程春晓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1-87,共7页
GPM(Global Precipitation Measurement)是继TRMM(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之后的新一代全球卫星降水测量计划。GPM扩展了TRMM传感载荷,提升了降水观测能力。以GPM和TRMM重合期(2014年3月—2015年4月)数据为对象,利用黄河... GPM(Global Precipitation Measurement)是继TRMM(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之后的新一代全球卫星降水测量计划。GPM扩展了TRMM传感载荷,提升了降水观测能力。以GPM和TRMM重合期(2014年3月—2015年4月)数据为对象,利用黄河流域内76个气象站点的降雨实测数据,探讨了两种卫星降水数据在黄河流域的适用性,并分析了流域内两种卫星降水数据误差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年尺度上,GPM与TRMM卫星数据与实测降水量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78,0.86,总体一致性较好,但分别存在2.46%与2.19%的相对高估。季节尺度上,春、秋两季数据精度高,夏季卫星降水数据相对于实测降水量存在较大的绝对误差,冬季则相对误差较大。月尺度上,除7月、8月外卫星降水数据均大于实测降水量,相对误差最大值出现在12月,绝对误差最大值出现在9月。单站点验证结果表明GPM与TRMM卫星降水数据在流域北部的陶乐、惠农、临河等区域数据精度偏低,而在广大的流域中南部区域卫星降水数据与实测降水量有较高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M TRMM 降水 适用性分析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AT的河套灌区氮磷面源污染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易绍荣 冯雪娇 +4 位作者 王宗伟 熊俊峰 林晨 夏雨 吴瀚逸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550-2559,共10页
以河套灌区为研究区,采用SWAT模型估算该灌区流域面源污染负荷,分析面源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年际变化趋势,识别灌区面源污染关键区域和关键污染源。结果表明:2001—2020年灌区内总氮、总磷负荷年平均值分别为565.23 kg·a-1和108.9... 以河套灌区为研究区,采用SWAT模型估算该灌区流域面源污染负荷,分析面源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年际变化趋势,识别灌区面源污染关键区域和关键污染源。结果表明:2001—2020年灌区内总氮、总磷负荷年平均值分别为565.23 kg·a-1和108.93kg·a^(-1);面源氮磷负荷高值区主要分布于灌区中部,低值区主要分布于灌区北部;面源氮磷负荷在中部地区表现为先上升再下降趋势,西部地区表现为先下降再上升趋势,而在东部及北部地区表现为下降趋势;灌区内在产生生活污水过程中产生的氮类和磷类污染物贡献率最大,达到44.51%,其次就是种植业源和养殖业源,贡献率分别为28.76%和26.73%,其中种植业源贡献率会受降雨量变化影响,从东部的乌拉特前旗站向西至杭锦后旗站水量逐渐减少,种植业源贡献率也表现出东部高于西部。生活污水作为第一污染来源,需要严格控制其排放,应着重对厕所粪尿通过排入化粪池等处理方法将其中有害物质转化为沼液等对农作物有用的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T模型 河套灌区 总氮 总磷 面源污染 污染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地区基于太阳辐射经验值计算ET0的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夏兴生 朱秀芳 +1 位作者 潘耀忠 张锦水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21-230,共10页
太阳辐射是利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PM)公式计算参考作物需水量(ET 0)的必要参数。为了探究PM公式在辐射数据缺失的条件下,利用FAO推荐的公式及参数获得太阳辐射值(R s_c)替代观测值(R s_o)在中国大陆地区的适用性,本研究选用了... 太阳辐射是利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PM)公式计算参考作物需水量(ET 0)的必要参数。为了探究PM公式在辐射数据缺失的条件下,利用FAO推荐的公式及参数获得太阳辐射值(R s_c)替代观测值(R s_o)在中国大陆地区的适用性,本研究选用了中国大陆112个站点至少15 a的多年月平均观测数据,通过逐点计算分析了R s_c和R s_o的时空差异及二者分别输入PM公式获得的参考作物需水量ET 0_c和ET 0_o的时空差异。结果表明,R s_c与R s_o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性,二者相对差值范围为-2.86~4.41 MJ·m-2·d-1,且在4—8月份差异较大;大致以“胡焕庸线”为界,线西北区域R s_c与R s_o的时空差异相对较小,且稳定,线东南区域的时空差异较大,且不稳定。但是,基于二者计算的ET 0_c和ET 0_o时空差异却不显著,平均只有0.06~0.26 mm·d-1的误差;“胡焕庸线”西北地区的ET 0_c和ET 0_o绝对差值常年稳定在0.00~0.25 mm·d-1,“胡焕庸线”线东南地区则随季节而变化,夏季差异相对较大。在实际的应用中,西北地区全年和北方地区春、秋、冬三季以及长江、珠江流域所覆盖的南方地区在1、2、10、11、12月使用R s_c替代R s_o获得ET 0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北方地区的夏季、南方地区的3—9月份使用R s_c计算ET 0则必须研究相应的方法对结果进行矫正,否则会有误差,且偏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NMAN-MONTEITH公式 太阳辐射 参考作物需水量 差异性分析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方法的中国地表短波辐射估算 被引量:5
16
作者 侯宁 张晓通 +3 位作者 魏瑜 张为宇 姚云军 贾坤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1-36,共6页
利用中国气象局的辐射观测资料和气象观测资料,基于随机森林方法构建地表短波辐射估算模型,估算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99,绝对偏差为0.01 W/m^2,均方根误差为8.88 W/m^2。利用估算模型构建中国1958~2015年长时间序列地表短波辐射数据集,通... 利用中国气象局的辐射观测资料和气象观测资料,基于随机森林方法构建地表短波辐射估算模型,估算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99,绝对偏差为0.01 W/m^2,均方根误差为8.88 W/m^2。利用估算模型构建中国1958~2015年长时间序列地表短波辐射数据集,通过与已有数据集的精度对比,发现所构建的地表短波辐射数据集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波辐射 随机森林 时空分布 全球变亮 全球变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方差优化k最近邻法的森林蓄积量估测 被引量:14
17
作者 蒋馥根 孙华 +2 位作者 ZHAO Feng 林辉 龙江平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97-504,共8页
森林资源调查是数字森林资源监测的基础,遥感技术可以克服传统方法如抽样调查的局限性,有效地缩短作业时间,提高效率。虽然目前森林蓄积量遥感估测方法很多,但随着样本数量的增加,这些方法无法保证估算的准确性。本研究拟提出一种基于... 森林资源调查是数字森林资源监测的基础,遥感技术可以克服传统方法如抽样调查的局限性,有效地缩短作业时间,提高效率。虽然目前森林蓄积量遥感估测方法很多,但随着样本数量的增加,这些方法无法保证估算的准确性。本研究拟提出一种基于方差速率优化的k最近邻法(k NN),以2017年10月Planet Labs影像为数据源,结合赤峰市旺业甸林场蓄积量实测数据建立反演模型,并与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随机森林(RF)模型、普通k NN模型和距离加权k NN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在建立的森林蓄积量反演模型中,方差优化k NN模型得到最优精度[决定系数(R^2)为0.69,均方根误差(RMSE)为67.6 m^3·hm^-2,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为32.04%],显著优于其他模型。结果表明,方差优化k NN模型相比其他模型更适用于森林蓄积量遥感估测,森林蓄积量遥感反演空间分布符合实际分布情况,可以满足建立反演模型的需求。同时,由于Planet Labs影像的鲜明特征(即具有高时间分辨率),该数据的时间序列数据对于森林季节变化有丰富的记录,在反演森林蓄积量方面有着很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积量 遥感反演 优化k NN PLANET Labs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确定性因子模型的区域地面沉降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伊尧国 田秋媛 +1 位作者 崔楠 王奕珺 《天津城建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319-327,共9页
以天津市滨海新区为例,结合确定性因子模型,分析研究区内渗透系数、地下水埋深、压缩层厚度、压缩模量4个诱发因子对地面沉降敏感性的影响,并绘制了地面沉降敏感性区划图.精度检验表明:基于确定性因子模型生成的沉降敏感性综合指数对研... 以天津市滨海新区为例,结合确定性因子模型,分析研究区内渗透系数、地下水埋深、压缩层厚度、压缩模量4个诱发因子对地面沉降敏感性的影响,并绘制了地面沉降敏感性区划图.精度检验表明:基于确定性因子模型生成的沉降敏感性综合指数对研究区内已发生的沉降具有较好的“诊断”作用,AUC值达到了0.851 6,从而证明该方法对于区域地面沉降的评价和预测是非常有效的,其分析结果可以广泛应用于地面沉降敏感性区划、灾害预测预警的分析决策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敏感性分析 确定性因子模型 空间插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