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综合评价研究——以北京市海淀区白家疃村为例 被引量:18
1
作者 谢花林 刘黎明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2003年第6期76-79,共4页
文章从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的特点出发,根据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所具有的3个层次功能,构建了包括社会效应、生态质量、美感效果三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综合评判模型,应用于北京市海淀区温泉镇白家疃村,揭示了其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城市边缘区 乡村景观 综合评价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地区森林旅游资源质量评价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马剑英 王刚 +1 位作者 任珺 贾戎 《草业学报》 CSCD 2003年第1期99-103,共5页
以兰州地区所有的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评价及全面调查资料,建立了兰州地区森林旅游资源质量评价模型,利用得出的相关矩阵和偏相关系数分析各指标要素对森林公园客流量、旅游总收入的相对贡献大小。结果表明,在兰州地区对森林公... 以兰州地区所有的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评价及全面调查资料,建立了兰州地区森林旅游资源质量评价模型,利用得出的相关矩阵和偏相关系数分析各指标要素对森林公园客流量、旅游总收入的相对贡献大小。结果表明,在兰州地区对森林公园客流量贡献最大的指标是人文景观、森林覆盖率和水体,对旅游总收入贡献最大的指标是人文景观,其次为森林覆盖率、旅游设施、水体,贡献最小的是山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地区 森林旅游资源 森林公园 质量评价 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刍动物采食量的概念与研究方法 被引量:61
3
作者 龙瑞军 董世魁 +2 位作者 王元素 郭轶瑞 JPAGELLA 《草业学报》 CSCD 2003年第5期8-17,共10页
本研究对反刍家畜采食量的研究发展与现状进行了回顾与总结,采食量及其相关术语的定义主要基于饲草料或家畜,其测定方法和精确含义有差异;反刍家畜采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的复杂动态过程,采食量影响因子主要分为家畜... 本研究对反刍家畜采食量的研究发展与现状进行了回顾与总结,采食量及其相关术语的定义主要基于饲草料或家畜,其测定方法和精确含义有差异;反刍家畜采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的复杂动态过程,采食量影响因子主要分为家畜的(胃肠蠕动力、选择性采食等)、饲草料的(粗纤维含量、抗营养成分等)和饲养条件的(草层结构、草地饮水点分布等)因素3个方面;采食量的测定方法有基于牧草测定的直接法和基于家畜测定的间接法,后者较多地应用于放牧家畜;预测方法有基于数学函数和生物学原理的模型法,基于消化试验的经验法和结合家畜属性的改进经验法。舍饲条件下可准确地测定和预测家畜的采食量,但对放牧家畜还没有精确的方法。通过测定与饲草水平密切相关的家畜尿液、血液或粪便中的代谢物水平将成为预测放牧家畜采食量的准确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刍家畜 采食量 定义 影响因子 测定方法 预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49~1999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时空分异研究 被引量:47
4
作者 周俊华 史培军 陈学文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4-49,共6页
采用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年鉴数据 (1949~ 1999年 ) ,进行了统计分析 ,然后以每次热带气旋的中心位置资料 ,建立起 1°× 1°经纬度的热带气旋路径频数分布图 ,从季节、年际变化全面分析了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时空变化规... 采用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年鉴数据 (1949~ 1999年 ) ,进行了统计分析 ,然后以每次热带气旋的中心位置资料 ,建立起 1°× 1°经纬度的热带气旋路径频数分布图 ,从季节、年际变化全面分析了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1) 1949年到 1999年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频繁 ,2 0世纪 6 0年代是热带旋多发期 ,70年代后期以后逐渐减少 ;而从年内的变化来看 ,7,8,9,10 ,这 4个月热带气旋发生的次数占绝大多数 ;(2 )热带气旋频数的分布大体以中国南海地区、菲律宾群岛以及马里亚纳群岛附近这 3个密集区为中心 ,向各个方向呈辐射状减少 ;(3)热带气旋频数空间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变化 ,而年际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时空分异 西北太平洋 频数 季节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城市化过程与水环境质量变化研究 被引量:56
5
作者 周海丽 史培军 徐小黎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73-279,共7页
选择深圳这个人类活动强度极大的城市作为案例地区 ,基于深圳多年的统计数据、环境数据以及影像的解译数据 ,进行回归和主成分分析 ,建立了城市化水平与城市水环境质量变化之间的回归模型 .结果表明 ,城市用地比例是深圳河流综合污染指... 选择深圳这个人类活动强度极大的城市作为案例地区 ,基于深圳多年的统计数据、环境数据以及影像的解译数据 ,进行回归和主成分分析 ,建立了城市化水平与城市水环境质量变化之间的回归模型 .结果表明 ,城市用地比例是深圳河流综合污染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 ,这从另一方面表明 ,区域环境容量是评价区域环境质量的重要基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市 城市化 水环境质量 区域环境质量 水质评价 水质污染指数 城市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土地覆盖格局研究——以深圳市为例 被引量:92
6
作者 袁艺 史培军 +1 位作者 刘颖慧 谢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832-1840,共9页
研究一个以城市化过程为主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选择景观生态学中的景观格局的研究方法,对快速城市化地区——深圳市的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利用/覆盖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具体选择景观格局指数中的破碎度指数、Shan... 研究一个以城市化过程为主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选择景观生态学中的景观格局的研究方法,对快速城市化地区——深圳市的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利用/覆盖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具体选择景观格局指数中的破碎度指数、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和聚集度指数,来表征斑块水平、景观水平、区域水平3个不同层次的土地覆盖格局。首先在区域水平上,分析了深圳全市,以及经济特区和特区外的宝安区、龙岗区的土地覆盖格局变化。在此基础上,以研究区的镇级行政单元为景观单元,计算了镇级行政区域以及镇级行政区海拔0~30m的区域的景观格局指数,在景观水平上分析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以及地形因素对土地覆盖格局变化的影响。随后分析了研究区各土地覆盖类型以及不同时期的斑块水平上的土地覆盖格局。最后以城镇用地比例表征城市化水平,讨论了城市化水平与土地覆盖格局变化的关系。在城市化初期,景观类型多样性和斑块破碎化程度出现上升趋势,空间聚集性下降,生态安全问题开始突现。在城市化水平20%~40%之间,其景观类型多样性和斑块破碎化程度达到较高水平,而空间聚集度水平较低,生态安全水平明显下降;随着城市化过程的不断深入,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覆盖格局 生态安全 深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的植被覆盖变化景观分析——以北京海淀区为例 被引量:69
7
作者 陈云浩 李晓兵 史培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581-1586,T001,共7页
提出了基于土地利用分类的植被覆盖度计算的亚象元模型 ,针对不同的植被覆盖类型 ,综合利用“等密度模型”和“变密度模型”计算植被覆盖度 ,使其能有效地从遥感数据中提取植被覆盖信息。在 GIS的支持下 ,应用该模型对北京海淀区 1 975... 提出了基于土地利用分类的植被覆盖度计算的亚象元模型 ,针对不同的植被覆盖类型 ,综合利用“等密度模型”和“变密度模型”计算植被覆盖度 ,使其能有效地从遥感数据中提取植被覆盖信息。在 GIS的支持下 ,应用该模型对北京海淀区 1 975年、1 991年和 1 999年 5月份植被覆盖度进行计算 ,并着重对其景观变化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1 975至 1 999年来 ,海淀区植被覆盖整体表现为增加趋势 ,但空间格局分布不均衡 ,全植被覆盖区和高植被覆盖区过分集中在西北部狭长地带 ,东南部则多为低植被覆盖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变化 景观分析 北京海淀区 亚象元模型 遥感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中国气候信息系统研究年降水量空间分布规律 被引量:52
8
作者 尚宗波 高琼 杨奠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89-694,共6页
利用中国气候信息系统 ,做出了中国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 ,以描述中国水分状况。首先利用大比例尺地形图和数字化后的地形资料 ,建立中国数字高程模型 ;根据全国气候资料建立趋势面分析模型 ,模拟出全国降水量空间分布的趋势值 ,利用空间... 利用中国气候信息系统 ,做出了中国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 ,以描述中国水分状况。首先利用大比例尺地形图和数字化后的地形资料 ,建立中国数字高程模型 ;根据全国气候资料建立趋势面分析模型 ,模拟出全国降水量空间分布的趋势值 ,利用空间插值方法对趋势面分析产生的剩余值进行空间插值 ,估算出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资料 ,并对其进行 2次平滑处理后建立中国降水量空间分布数据库 ;利用生态信息系统完成了图形输出和编辑处理 ,最后输出中国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分布图。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理论性强、结果可靠、实用性强等特点 ,既可以作为生态学模型的资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 空间分布图 趋势面分析 空间插值 中国 气候信息系统 生态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风蚀研究进展与评述 被引量:25
9
作者 杨秀春 严平 刘连友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47-153,共7页
按照时间顺序,分阶段论述了国内外风蚀研究的概况及成果,系统地总结与评述了国内外土壤风蚀研究的进展,指出把土壤风蚀研究与农田耕作制度的研究结合起来,将是以后研究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 土壤侵蚀 土壤风蚀 研究进展 农田耕作制度 定量预测 保护性耕作技术 发展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城镇用地与农业用地的景观斑块特征研究——以深圳市为例 被引量:17
10
作者 袁艺 谢锋 史培军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35-842,共8页
以快速城市化地区———深圳市为例 ,使用景观格局的研究方法 ,在斑块水平上 ,通过计算景观单元特征指数 ,包括斑块数、斑块面积等指标 ,以及不同景观组分的面积谱和斑块形状指数 ,对快速城市化地区的城镇用地、耕地、林地、园地等主要... 以快速城市化地区———深圳市为例 ,使用景观格局的研究方法 ,在斑块水平上 ,通过计算景观单元特征指数 ,包括斑块数、斑块面积等指标 ,以及不同景观组分的面积谱和斑块形状指数 ,对快速城市化地区的城镇用地、耕地、林地、园地等主要用地类型的斑块特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 ,城镇用地在空间上向着大面积、高度聚集 ,在斑块形状上向着规则化的方向发展 ;耕地与之相反 ,由原来的聚集分布转为破碎化分布 ,斑块形状不规则化明显 ;林地由于其在空间分布上与耕地 (城市化前期 )、城镇用地 (城市化水平较高时期 )存在着明显的分异规律 ,林地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区域 ,因此其无论是在空间分布上的聚集性 ,还是在斑块形状的规则性方面 ,受城镇用地迅速扩张的影响较小 ,均维持在较高水平 ;而园地作为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类新兴的农业用地 ,与城镇用地类似 ,向着在空间上聚集、斑块形状上规则化的方向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斑块特征 城镇用地 农业用地 深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气候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04
11
作者 王绍武 蔡静宁 +1 位作者 朱锦红 龚道溢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2年第2期137-145,共9页
总结了近10余年对中国气候变化的研究,重点对不同时间尺度的气温变化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大暖期千年尺度气候振荡,中世纪暖期、小冰期及现代气候变暖等问题。
关键词 中国 气候变化 大暖期 小冰期 大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及河北植物新记录(Ⅱ) 被引量:17
12
作者 刘全儒 康幕谊 江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74-676,共3页
报道了北京及河北植物新记录共记 12种 1亚种 ,其中河北梨 (Pyrushopeiensis)、喉毛花(Comastomapulmonarium)、丁香叶忍冬 (Loniceraoblata)、叉枝黄鹌菜 (Youngiatenuicaulis)、长裂黄鹌菜(Youngiahenryi)、寒生羊茅 (Festucakrylovia... 报道了北京及河北植物新记录共记 12种 1亚种 ,其中河北梨 (Pyrushopeiensis)、喉毛花(Comastomapulmonarium)、丁香叶忍冬 (Loniceraoblata)、叉枝黄鹌菜 (Youngiatenuicaulis)、长裂黄鹌菜(Youngiahenryi)、寒生羊茅 (Festucakryloviana)、蒙古羊茅 (F .dahuricassp .mongolica)、扁囊苔草(Carexcoriophora)等 7种 1亚种为北京植物区系新记录 ,毛葶苈 (Drabaeriopoda)、细叶蚊子草(Filipendulaangustiloba)、三裂地蔷薇 (Chamaerhodostrifida)、芒剪股颖 (Agrostistrinii)、喉毛花、叉枝黄鹌菜、长裂黄鹌菜、寒生羊茅、蒙古羊茅、毛稃羊茅 (Festucakirilowii)、扁囊苔草等 10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河北 维管植物 区系记录 河北梨 喉毛花 丁香叶忍冬 叉枝黄鹌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地油蒿群落生产力动态的能量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李晓兵 田青松 李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15-315,共1页
从鄂尔多斯高原固定沙地油蒿群落光合作用所积累的能量的动态变化研究入手,从能量生态学的角度探讨了油蒿群落生产力动态的形成机制。研究表明:群落地上生物量与能量现存量变化趋势相一致,均在9月初达全年最大值。油蒿光合强度在7... 从鄂尔多斯高原固定沙地油蒿群落光合作用所积累的能量的动态变化研究入手,从能量生态学的角度探讨了油蒿群落生产力动态的形成机制。研究表明:群落地上生物量与能量现存量变化趋势相一致,均在9月初达全年最大值。油蒿光合强度在7、8月份较大。群落地上能量现存量增长率、群落生长速率及能量转化率均在这两个月中较高,即它们的变化趋势一致。植物光合作用积累能量的动态变化与群落生产力变化机制是密不可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 动态 能量生态学 油蒿 沙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地柏对毛乌素沙地3种生境中养分资源的反应 被引量:39
14
作者 何维明 张新时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6,共6页
为了揭示沙地柏对毛乌素沙地不同生境中养分资源的适应性反应 ,分析了固定沙地、流动沙地和滩地中土壤养分状况、生物量和养分在植株不同结构中的分配以及植株对不同养分的利用和重吸收效率。结果表明 :(1) 3种生境中的氮、磷、钾、钙... 为了揭示沙地柏对毛乌素沙地不同生境中养分资源的适应性反应 ,分析了固定沙地、流动沙地和滩地中土壤养分状况、生物量和养分在植株不同结构中的分配以及植株对不同养分的利用和重吸收效率。结果表明 :(1) 3种生境中的氮、磷、钾、钙和镁含量存在不同程度差异 ;(2 )生物量、氮和磷在叶片中分配比率随氮和磷含量的降低而增大 ,而在根中的分配恰好相反 ;(3)氮和磷重吸收效率、钾利用效率和重吸收效率、钙和镁利用效率随相应养分含量的降低而增大 ,氮和磷利用效率随氮和磷可利用性的降低而降低 ;(4)叶片和根系对养分内循环的贡献恰好相反 ;(5 )根分布对不同养分异质性的影响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沙地柏 养分分配 养分利用效率 养分重吸收效率 养分内循环 异质性 固定沙地 流动沙地 滩地 土壤养分 根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土壤湿度变化趋势及人类活动对其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周涛 史培军 范一大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31-137,共7页
利用1km分辨率的NOAA/AVHRR资料对中国北方13省的土壤湿度进行了监测,得到了北方13省1988—1995及1999各年7月份10cm土层湿度的分布图,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土壤湿度的变化趋势.从总体上看,1988—1999年土壤平均湿度有比较明显的下降趋势... 利用1km分辨率的NOAA/AVHRR资料对中国北方13省的土壤湿度进行了监测,得到了北方13省1988—1995及1999各年7月份10cm土层湿度的分布图,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土壤湿度的变化趋势.从总体上看,1988—1999年土壤平均湿度有比较明显的下降趋势.为了确定人类活动是否对土壤湿度变化产生影响,分别计算了无植被带、自然植被带、农业植被带下土壤湿度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这3种状况的土壤湿度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但农业植被下的土壤湿度的下降趋势大于自然植被带和无植被带下的土壤,而且年际变化显著增大,其差异因数达到7.22%,而无植被带土壤和自然植被带土壤的差异因数分别为4.58%和4.60%.这说明中国北方土壤湿度的变化不仅受自然影响,而且人类作用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HRR 土壤湿度 年际变化 人类活动 中国北方 土壤水分 差异因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土壤水分时空分异研究 被引量:30
16
作者 赵从举 康慕谊 雷加强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58-161,共4页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土壤水分补给以积雪融水和雨水为主,土壤水分是维系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荒漠植被发育最主要的制约因子。选取沙漠腹地典型沙垄为研究区,并分地貌部位布设了土壤水分监测点、植物监测样方以及沙面蚀积监测铁钎和气象观测站...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土壤水分补给以积雪融水和雨水为主,土壤水分是维系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荒漠植被发育最主要的制约因子。选取沙漠腹地典型沙垄为研究区,并分地貌部位布设了土壤水分监测点、植物监测样方以及沙面蚀积监测铁钎和气象观测站,从而形成以土壤水分监测为主的综合监测场。通过野外标定,利用中子水分仪对典型沙垄的不同地貌部位土壤水分动态进行系统监测,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受季节性积雪、降雨、地貌部位、地形起伏、植被盖度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明显的空间分异与时间变化。土壤水分的空间差异整体表现为垄间土壤水分高于垄顶,坡下高于坡上。土壤水分的时间变化表现:3~4月为土壤水分的补给期,5~6月为土壤水分快速损耗期,7~10月土壤水分最低,11月~次年2月表层土壤水分积累,而次表层、深层土壤水分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腹地 土壤水分 时空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生态学——生态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被引量:67
17
作者 尚宗波 高琼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68-473,共6页
由于人类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造成了流域生态环境的重大破坏 ,为了合理开发流域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 ,非常有必要开展流域生态学的研究。文中系统阐述了流域生态学的重要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流域生态学属于宏观生态学的研... 由于人类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造成了流域生态环境的重大破坏 ,为了合理开发流域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 ,非常有必要开展流域生态学的研究。文中系统阐述了流域生态学的重要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流域生态学属于宏观生态学的研究领域 ,主要借助于宏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流域生态学与目前生态学最关注的“全球变化、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3个研究问题紧密结合在一起 ,极具研究价值 ,建议开展广泛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 信息生态学 生物多样性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暖研究中的不确定性 被引量:67
18
作者 龚道溢 王绍武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371-376,共6页
讨论了有关全球变暖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不确定性 ,主要包括 3个方面 ,即资料方面的不确定性 ,气候变化机制方面的不确定性和预测方面的不确定性。城市热岛效应是资料中最大的误差来源 ,特别是一些最近几十年快速发展的城市 ,其热岛效应的... 讨论了有关全球变暖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不确定性 ,主要包括 3个方面 ,即资料方面的不确定性 ,气候变化机制方面的不确定性和预测方面的不确定性。城市热岛效应是资料中最大的误差来源 ,特别是一些最近几十年快速发展的城市 ,其热岛效应的误差没有很好地得到检查和排除。资料覆盖面也很不完善。地面观测温度在 1979— 1999年的趋势是 0 19℃ / 10a ,但覆盖全球的卫星观测资料(反映对流层低层到中层 )趋势只有 0 0 6℃ / 10a。北极地区的温度变化也没有设想的那样强烈。使用海表温度比使用海表气温得到的变暖估计值偏高。 1979年以来 ,用气温代替海温 ,趋势只有0 13℃ / 10a。海洋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需要更深入地研究。利用代用资料来估计全球温度的变化 ,带来的不确定性较大 ,特别是树木年轮 ,因为CO2 浓度的增加可以加速植物的生长 ,其年轮宽度并不一定主要反映与温度的关系。未来气候变化的预测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到 2 10 0年全球平均气温达+1 4℃~ +5 8℃的估计很可能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性 气候变暖 城市热岛效应 地面观测温度 海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影像土地利用/覆盖分类方法研究综述 被引量:84
19
作者 王圆圆 李京 《遥感信息》 CSCD 2004年第1期53-59,共7页
从六个方面总结了国内外出现的遥感影像土地利用 /覆盖分类中针对传统计算机分类方法的改进 :(1)从基于统计的分类向基于非线性并行处理的人工神经网络分类、基于模糊理论的分类、基于知识的分类以及支撑向量机等分类技术发展 ;(2 )分... 从六个方面总结了国内外出现的遥感影像土地利用 /覆盖分类中针对传统计算机分类方法的改进 :(1)从基于统计的分类向基于非线性并行处理的人工神经网络分类、基于模糊理论的分类、基于知识的分类以及支撑向量机等分类技术发展 ;(2 )分类从单一利用光谱信息到利用光谱、纹理、时相、角度等多种信息 ;(3)从基于像元的逐点分类到基于图斑的分类 ;(4)从硬分类到亚像元分类 ;(5 )从单源遥感影像分类到利用多源遥感影像融合的分类 ;(6 )从单分类器向复合分类器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影像 模式识别 监督 最大似然法 土地覆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化模式的选择问题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王树春 王玉婧 刘学敏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0-94,共5页
中国过去在城市化问题上存在着认识误区 ,制约了城市化进程 ,致使中国现阶段的城市化水平还比较低。经过 2 0多年的改革开放 ,中国城市化水平目前正处于一个由低水平向中等水平过渡的快速发展时期。中国的城市化应该由控制大城市、积极... 中国过去在城市化问题上存在着认识误区 ,制约了城市化进程 ,致使中国现阶段的城市化水平还比较低。经过 2 0多年的改革开放 ,中国城市化水平目前正处于一个由低水平向中等水平过渡的快速发展时期。中国的城市化应该由控制大城市、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模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城镇 发展中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