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综合公共安全管理模式及中国综合公共安全管理对策 被引量:20
1
作者 史培军 刘婧 徐亚骏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16,共8页
中国政府将公共安全事件分为4大类,即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众卫生和社会安全。中国的公共安全管理体制包括在中央一级成立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以及针对上述4类公共安全问题相应组建的以管理自然灾害为主的国家减灾委员会;以管理事... 中国政府将公共安全事件分为4大类,即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众卫生和社会安全。中国的公共安全管理体制包括在中央一级成立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以及针对上述4类公共安全问题相应组建的以管理自然灾害为主的国家减灾委员会;以管理事故灾难为主的国家安全生产委员会;以管理公共卫生为主的中国爱卫会和以管理社会治安为主的中央综合治理委员会。在地方政府一级,一般与中央有关公共安全管理体制的机构相对应,也相应组建了地方政府的应急管理办公室和上述4类的公共安全管理的委员会。此外,国家出台了各类公共安全管理的应急预案,并针对一些主要的公共安全因素,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法律、规定和决定。由此可以认为,中国公共安全的管理体制是“以中央为主,中央与地方政府相互配合”。中国公共安全管理机制是中央与地方政府的相关部门,在灾前、灾中与灾后分别承担相应的责任,至今还没有一个政府部门就某一种公共安全因素承担全部的备灾、应急与恢复和重建任务。国家的公共安全管理战略一直是以“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2003年SARS事件后,各级政府重视公共安全管理工作中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文章提出了区域综合公共安全管理模式,即灾区政府、企业、社区在灾前备灾、灾中应急、灾后恢复与重建的减灾全过程中,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此模式的指导下,针对中国公共安全管理体制与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改进中国各级政府综合公共安全管理的对策:一是加大公共安全信息的及时公开力度,建立国家和地方公共安全信息共享体系;二是建立公共安全管理的纵向、横向与综合协调机制,全面提高各级政府的综合公共安全管理能力;三是从源头上降低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频率,建立发展规划的“风险”评价制度;四是鼓励非政府组织在综合公共安全管理中发挥作用,建立社区综合公共安全管理体系;五是大力提高减灾资源的利用效率与效益,建设区域综合风险防范关键技术示范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安全 自然灾害 生产事故 公共卫生 社会治安 综合公共安全管理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公共场所人员疏散模型研究——考虑个体特性和从众行为 被引量:44
2
作者 崔喜红 李强 +1 位作者 陈晋 陈春晓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33-140,共8页
在引入元胞自动机概念的基础上,模拟分析了紧急情况下人员的疏散行为,并提出了一个新的疏散模型。该模型考虑了人员的个体差异和从众行为,并重点分析了各种情况下从众行为对疏散行为和疏散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从众行为与疏散场所中的... 在引入元胞自动机概念的基础上,模拟分析了紧急情况下人员的疏散行为,并提出了一个新的疏散模型。该模型考虑了人员的个体差异和从众行为,并重点分析了各种情况下从众行为对疏散行为和疏散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从众行为与疏散场所中的人员密度、视野范围大小等都有很大关系,一般而言,从众行为将延缓人员疏散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散模型 元胞自动机 个体特性 从众行为 公共场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灾害对中国农村居民的影响研究——以云南省大姚县为例 被引量:20
3
作者 王瑛 史培军 +1 位作者 王静爱 叶涛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0-115,共6页
通过对2003年7月21日和10月16日分别发生6.2和6.1级地震的云南省大姚县居民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地震灾害对中国农村居民的影响,了解了我国农村居民尤其是地震多发区农村居民对地震灾害的风险意识以及在地震灾害中的反应。调查结果表明:中... 通过对2003年7月21日和10月16日分别发生6.2和6.1级地震的云南省大姚县居民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地震灾害对中国农村居民的影响,了解了我国农村居民尤其是地震多发区农村居民对地震灾害的风险意识以及在地震灾害中的反应。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农村居民是地震灾害的最大受害者和风险承担者。虽然他们会在地震灾害中汲取经验教训,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但是由于经济水平、自然环境等客观条件的影响,他们只能被动地承受地震灾害,而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承灾体的脆弱性。中国农村地震减灾、防灾能力的加强需要政府管理部门的积极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害 农村居民 影响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公共场所风险评价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晋 陈志芬 +1 位作者 黄崇福 李强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5-19,共5页
大型公共场所由于人群高度密集和财富高度集中的特点,其防灾减灾问题一直是城市防灾减灾的重点和难点,其风险性研究直接影响到城市防灾减灾安全工程建设及管理策略的制定实施。全面调研了国内外大型公共场所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大型公共场所由于人群高度密集和财富高度集中的特点,其防灾减灾问题一直是城市防灾减灾的重点和难点,其风险性研究直接影响到城市防灾减灾安全工程建设及管理策略的制定实施。全面调研了国内外大型公共场所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大型公共场所风险评价的重要地位,指出了大型公共场所风险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关大型公共场所风险评价方面的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公共场所 指标体系 风险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灾害恢复力研究进展--基于文献调查的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宛文博 葛怡 +1 位作者 毕军 史培军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7-22,共6页
作为综合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灾害恢复力已为学术界、经济界与社会界所高度重视。通过对灾害恢复力文献的收集和回顾,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定量追踪了灾害恢复力研究的演变过程并深入挖掘其内在规律性。利用ISI Web of Science数据库,... 作为综合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灾害恢复力已为学术界、经济界与社会界所高度重视。通过对灾害恢复力文献的收集和回顾,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定量追踪了灾害恢复力研究的演变过程并深入挖掘其内在规律性。利用ISI Web of Science数据库,共选取样本文献482篇,对其进行了发展趋势、时段特征、作者属性、学科属性和研究类型等定量分析,并利用SPSS进行了对应性分析。分析发现,灾害恢复力研究从不同时期的单一研究正向目前的多类别、多学科交融发展。同时,对国内有关灾害恢复力研究的发展做了简要分析,发现中国有关灾害恢复力的研究尚有待加强,需要更多学者的关注和参与,以更好地应对我国灾害的防治和消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恢复力 灾害 文献述评 对应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灾害软风险区划图模式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张俊香 黄崇福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0-25,共6页
如何表达风险值估计不准,是深层次风险区划研究的问题。将模糊风险研究引向自然灾害风险区划领域,探讨了风险值估计不准条件下自然灾害风险区划的图型模式。给出了一种带有“层次”结构的“多值的”的自然灾害风险区划图图型模式。这是... 如何表达风险值估计不准,是深层次风险区划研究的问题。将模糊风险研究引向自然灾害风险区划领域,探讨了风险值估计不准条件下自然灾害风险区划的图型模式。给出了一种带有“层次”结构的“多值的”的自然灾害风险区划图图型模式。这是应用软计算的思想和方法得到的一种自然灾害风险区划图,我们称之为自然灾害软风险区划图。自然灾害软风险区划图不仅提供了表达风险值估计不准这一信息,而且提供了风险信息的可靠性,为改进自然灾害风险区划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 模糊风险 软风险区划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内集-外集模型的自然灾害软风险区划图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黄崇福 陈志芬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5年第13期925-927,共3页
介绍了内集-外集模型的三个发展阶段,阐述了三类绘制自然灾害软风险区划图的技术及其对于传统自然灾害区划图的优势,并探讨了自然灾害软风险区划图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内集-外集模型 风险区划图 软风险区划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水灾恢复力及水灾风险管理研究——以湖南省洞庭湖区为例 被引量:25
8
作者 刘婧 方伟华 +3 位作者 葛怡 王静爱 芦星月 史培军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6-61,共6页
近年来灾害恢复力研究在领域的拓展和定义的延伸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灾害恢复力作为系统的一个有价值的属性,与风险、脆弱性和适应性一起成为当前灾害综合管理和减灾研究的重要内容。但目前灾害恢复力研究仍停留在理论和概念层面,... 近年来灾害恢复力研究在领域的拓展和定义的延伸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灾害恢复力作为系统的一个有价值的属性,与风险、脆弱性和适应性一起成为当前灾害综合管理和减灾研究的重要内容。但目前灾害恢复力研究仍停留在理论和概念层面,鲜有深入的实际操作性强的工作开展。为进一步理解水灾恢复力的内涵和实质,为区域恢复力建设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作者在原有对灾害恢复力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开展了以湖南省洞庭湖区为例的洪水高风险区水灾恢复力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提出了由自然维、经济维、组织维、社会维组成的四维区域水灾恢复力概念模型,然后细致分析了区域水灾恢复力利益主体的相互关系,提供了初步的区域水灾恢复力评估模型。最后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对洞庭湖区区域水灾风险管理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和建议,旨在为政府的防灾减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灾 灾害恢复力 风险管理 减灾 洞庭湖区 湖南省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公共场所火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Ⅰ)——火灾事故因果分析 被引量:23
9
作者 陈志芬 陈晋 +2 位作者 黄崇福 李强 谭明艳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9-85,共7页
选择1998-2004年《中国火灾统计年鉴》中大型公共场所特大火灾事故的案例76起,结合事件树、故障树分析方法,分析了我国大型公共场所火灾事故的原因,得出了大型公共场所火灾事故因果分析图。
关键词 大型公共场所 火灾 风险评价 事件树分析 故障树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自然灾害风险的综合行政管理 被引量:29
10
作者 史培军 叶涛 +2 位作者 王静爱 邹铭 何飞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30-136,共7页
自然灾害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素,甚至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安全破坏因素。因此,在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对自然灾害风险的管理工作。根据当前各国及地区对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的行政管理模式,以及区域自然灾害系统复杂性和链性... 自然灾害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素,甚至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安全破坏因素。因此,在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对自然灾害风险的管理工作。根据当前各国及地区对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的行政管理模式,以及区域自然灾害系统复杂性和链性的特征,提出建设区域自然灾害风险的综合行政管理体系,即“和则”、“合则”与“谐则”共存,“和度”、“合度”与“谐度”合一,纵向协调、横向协调与政策协调集成为一体,减灾资源高效利用的“三维矩阵管理”模式。以此加强辖区减灾区划、立法、规划、风险管理标准、规范、指标体系,以及应急预案编制、物资储备、应急行动、救灾救济能力建设。据此,提出中国各级政府构建辖区自然灾害风险的综合行政管理体系,即组建辖区“自然灾害风险管理局”,下设减灾法规、信息共享、科技、应急管理、应急行动、物资储备、救灾救济、装备管理等部门。在此基础上,明晰并完善辖区现有的气象、海洋、地震、地质、水旱、生物、火灾与病虫害等主要自然灾害的监测、预报与预警、风险评价、应急预案编制等相关专业技术的管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系统 自然灾害链 区域自然灾害风险 风险综合行政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恢复力研究的新进展与评述 被引量:42
11
作者 葛怡 史培军 +3 位作者 徐伟 刘婧 钱瑜 陈磊 《灾害学》 CSCD 2010年第3期119-124,129,共7页
介绍了恢复力的起源及基本内涵,并对恢复力内涵研究中的两派主要观点(工程恢复力和生态恢复力)进行分析与比较。随后,全面回顾并论述恢复力主要应用领域的重要概念模型与研究动态,分析总结各应用领域的恢复力量化现状。在此基础上,对恢... 介绍了恢复力的起源及基本内涵,并对恢复力内涵研究中的两派主要观点(工程恢复力和生态恢复力)进行分析与比较。随后,全面回顾并论述恢复力主要应用领域的重要概念模型与研究动态,分析总结各应用领域的恢复力量化现状。在此基础上,对恢复力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研究的关键问题以及今后需深入发展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恢复力 生态恢复力 灾害 社会-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次分析法在下垫面因子影响沙尘暴危险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杜子璇 李宁 +2 位作者 刘忠阳 申占营 付祥建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4-188,共5页
沙尘暴是一种危害严重的气象灾害,其形成依赖于大气环流和沙质地表两种不同密度的物理介质的相互作用,风力条件和下垫面的性质是影响沙尘暴强度和危害程度的两个重要因素。减轻沙尘暴危害的有效方法就是改善沙尘暴源地的下垫面状况,但... 沙尘暴是一种危害严重的气象灾害,其形成依赖于大气环流和沙质地表两种不同密度的物理介质的相互作用,风力条件和下垫面的性质是影响沙尘暴强度和危害程度的两个重要因素。减轻沙尘暴危害的有效方法就是改善沙尘暴源地的下垫面状况,但这需要评估下垫面各因子在不同天气、气候背景条件下对沙尘暴发生的影响程度。从下垫面的角度出发,以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为例,利用气象资料和实测数据,应用AHP方法对下垫面定性与定量因子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不同地区下垫面因子对沙尘暴发生作用的权重,为从下垫面角度研究沙尘暴危险度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下垫面 层次分析法 危险度 权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海冰面积信息提取系统的建立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国巧真 顾卫 +2 位作者 李宁 史晓霞 许映军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5-111,共7页
在回顾海冰监测研究进展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卫星遥感资料获取海冰面积的重要性,以第四代可视化计算机语言IDL和MapBasic语言为工具研制并开发了海冰面积信息提取监测系统。整个系统由解译系统和统计分析系统两部分组成。利用... 在回顾海冰监测研究进展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卫星遥感资料获取海冰面积的重要性,以第四代可视化计算机语言IDL和MapBasic语言为工具研制并开发了海冰面积信息提取监测系统。整个系统由解译系统和统计分析系统两部分组成。利用1996-2005年渤海NOAA/AVHRR数据和MODIS数据,在该系统的支持下进行了海冰面积信息的提取实例,得到渤海海冰面积解译图和面积数值统计表,结果表明:1996年至2005年,渤海海冰面积(相对最大面积)的变化范围为6173.34~36928.00km2,其中1999年海冰面积最小,2001年海冰面积最大。该系统可为海冰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海冰监测等工作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冰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ENVI MAPINF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年以来中国海洋灾害系统风险特征分析及其综合风险管理 被引量:30
14
作者 叶涛 郭卫平 史培军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5-70,共6页
长期以来,海洋灾害一直是困扰着海域及海岸带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中国是深受海洋灾害影响的国家之一。为此,从灾害系统论的角度,分析了1990年以来中国海洋灾害系统的风险特征。研究表明,中国在过去的15年中,工程性防灾减灾措施已... 长期以来,海洋灾害一直是困扰着海域及海岸带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中国是深受海洋灾害影响的国家之一。为此,从灾害系统论的角度,分析了1990年以来中国海洋灾害系统的风险特征。研究表明,中国在过去的15年中,工程性防灾减灾措施已经使海洋灾害灾情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由于中国海域海事活动不断增多、海岸带经济密度快速提高,大大增加了海域及海岸带承灾体对海洋灾害风险的暴露,又由于海岸带及近海海域污染加重,海洋生物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增大,使中国海域面临的灾害风险趋于上升。此外,还讨论了中国海洋灾害综合风险管理的体系,提出从海洋灾害系统角度,加强海洋灾害综合风险管理能力的建设,以促进海洋及海岸带地区由政府、企业、社区共同组成的综合减灾范式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灾害 风险分析 风险管理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公共场所火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Ⅱ)——指标及其权重确定 被引量:10
15
作者 陈志芬 陈晋 +1 位作者 黄崇福 谭明艳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4-168,共5页
前文“大型公共场所火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Ⅰ)”得出了大型公共场所火灾事故因果分析图。现在以大型公共场所火灾事故因果分析图为基础,考虑大型公共场所自身的建筑特点和使用特点,依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原则组合得出大型公共场... 前文“大型公共场所火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Ⅰ)”得出了大型公共场所火灾事故因果分析图。现在以大型公共场所火灾事故因果分析图为基础,考虑大型公共场所自身的建筑特点和使用特点,依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原则组合得出大型公共场所火灾风险评价指标,并根据因果分析图中各基本事件与顶事件的关系以及各基本事件的统计频率值,确定指标权重,得出大型公共场所火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公共场所 火灾 风险评价 指标体系 权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连浩特地区土壤湿度变化特征及其与沙尘暴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杜子璇 李宁 +1 位作者 顾卫 黄树青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01-505,共5页
利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二连浩特地区2001年4月-2004年4月土壤湿度的逐时观测资料,初步分析了二连浩特地区土壤湿度的变化特征;结合相应的地面气象资料,探讨了土壤湿度与沙尘天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二连浩特地区土壤湿度具有1年为周期... 利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二连浩特地区2001年4月-2004年4月土壤湿度的逐时观测资料,初步分析了二连浩特地区土壤湿度的变化特征;结合相应的地面气象资料,探讨了土壤湿度与沙尘天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二连浩特地区土壤湿度具有1年为周期的变化,每年土壤湿度的峰值出现在降水较多的湿季,土壤湿度与沙尘暴发生次数呈负相关,土壤湿度对该地区沙尘暴的发生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连浩特 扬沙 沙尘暴 土壤湿度 风速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灾害综合风险管理的三维模式——阶段矩阵模式 被引量:10
17
作者 薛晔 黄崇福 +1 位作者 周健 杨富平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6-31,共6页
在考虑防灾减灾措施下,构建了城市灾害风险综合评估的框架体系,包括11种城市灾害所对应的风险系统评估后的综合评估,每个系统的评估是在考虑防灾减灾措施下采用信息扩散技术进行的信息处理和评估。在综合评估的基础上提出了由阶段、灾... 在考虑防灾减灾措施下,构建了城市灾害风险综合评估的框架体系,包括11种城市灾害所对应的风险系统评估后的综合评估,每个系统的评估是在考虑防灾减灾措施下采用信息扩散技术进行的信息处理和评估。在综合评估的基础上提出了由阶段、灾害风险种类和级别组成的城市灾害综合风险管理的三维模式———阶段矩阵模式。它是由3个阶段、6个环节及每个环节的矩阵模式组成。据此,简述了城市灾害综合风险管理的过程是灾前预防矩阵管理、灾前准备矩阵管理、灾中应急矩阵管理、灾中救援矩阵管理、灾后恢复矩阵管理和灾后重建矩阵管理不断循环和完善的过程。最后,用一个虚拟实例说明了阶段矩阵模式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灾害 综合风险管理 三维模式 阶段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内蒙古牧区白灾的影响——基于熵权法分析的锡林浩特市案例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杨慧娟 李宁 +1 位作者 杜子璇 宋培国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2-66,共5页
锡林浩特位于内蒙古牧区锡林郭勒盟中东部,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因素,其畜牧业发展受白灾影响较大,所以在全球变暖的大环境下,研究气候变化对锡林浩特白灾的影响是很有必要的。基于对研究区近几十年内发生的白灾事件的分析,选取了6个评价... 锡林浩特位于内蒙古牧区锡林郭勒盟中东部,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因素,其畜牧业发展受白灾影响较大,所以在全球变暖的大环境下,研究气候变化对锡林浩特白灾的影响是很有必要的。基于对研究区近几十年内发生的白灾事件的分析,选取了6个评价白灾的气候指标:冬季降水量、积雪持续时间、低温容易掉膘期的负积温、5日温差≥12℃日数、积雪期大风日数和牧草生长季降水量,并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地面气象资料月报和锡林浩特牧试站数据,计算了这6个因子的长期变化趋势,表明冬季降水和低温容易掉膘期的负积温有增加的趋势,同时积雪期大风日数有减小趋势。文章还引入熵权法,计算了各因子对白灾影响的重要性程度,从而建立了综合评价方法,用以分析白灾随气候变化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现有气候变化条件下,白灾有减轻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熵权法 白灾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户水灾社会脆弱性的评估方法研究——以长沙地区为例 被引量:13
19
作者 葛怡 刘婧 史培军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3-37,共5页
中国是洪水灾害发生频繁的国家之一,研究水灾脆弱性对中国的灾害风险管理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是,合理评估脆弱性尤其是社会脆弱性却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利用Hoovering改进模式,选择湘江流域的长沙地区为研究区,对研究区内的家户进行... 中国是洪水灾害发生频繁的国家之一,研究水灾脆弱性对中国的灾害风险管理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是,合理评估脆弱性尤其是社会脆弱性却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利用Hoovering改进模式,选择湘江流域的长沙地区为研究区,对研究区内的家户进行了社会脆弱性评价。结果表明,长沙市区的5个区内,高脆弱性家户最多的是天心区,最少的是雨花区。而就社区而言,高脆弱性家户最多的是裕南街街道和桔子洲街道。该结果反映了长沙不同行政区、社区社会脆弱性的差别,可供确定受援地区和受援人群及开展援助活动,乃至灾后日常风险管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脆弱性 水灾 家户 决策树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自然灾害转移、安置的财政补助机制 被引量:7
20
作者 冀萌新 张文生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7-71,共5页
简要分析了转移、安置在应急管理与救灾实践中的重要意义。在分析转移、安置要素的基础上,结合灾害脆弱性分析提出了转移、安置规模和程度模型,讨论了人为决策影响因素对模型的影响,较好地体现了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根据对... 简要分析了转移、安置在应急管理与救灾实践中的重要意义。在分析转移、安置要素的基础上,结合灾害脆弱性分析提出了转移、安置规模和程度模型,讨论了人为决策影响因素对模型的影响,较好地体现了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根据对转移、安置的发生进程的分析,提出了转移、安置分级的概念并进行了简单的分级,阐述了转移、安置中的资源需求。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我国当前转移、安置财政补助机制的优缺点,提出了基于上述模型和分级标准的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 安置 需求分析 财政补助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